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合集下载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 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 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CHENLI
19
汤尼的贡献
1886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 “工厂管理同工程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工厂的 管理却是无组织的,几乎没有什么有关的文献,没有 交流经验的机构或媒介工具,而且没有任何协会或组 织……为了补救这种情况,不能单只求助于‘生意人’ 或办事员、会计师,而应该由那些由于训练和经验而 能从两个方面(机械方面和文书方面)了解有关重要问 题的人去办,应该由工程师来发起!”
时辅之以越级申诉制度,开创了层级管理的先河,
也有利于劳资双方的平等沟CHEN通LI 和矛盾化解。
13
其次,强烈批评当时很多资本家过分注重机器而 轻视人的做法,并采用多 种办法致力于改善工人 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在工厂里,欧文通过改善工厂设备的摆设和搞好清洁卫生等 方法,为工人创造出一个在当时看来尽可能舒适的工作场 所。
CHENLI
23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其人
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 之父。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CHENLI
24
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1) 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 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 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2) 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 度;

管理学教案-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第4-7课时)

管理学教案-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第4-7课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管理的历史演化、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管理历史的演进规律;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近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管理层次、管理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长期的实践活动,便在一些人头脑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思想,而众多管理思想经过总结、提炼并系统化为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前管理科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一)在管理国家方面,有着系统的治国策略。

(二)在组织管理方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办法。

(三)在人事管理方面,出现了“选贤任能”的主张。

(四)在军队管理方面,包含着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

(五)在农业管理方面,非常注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六)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经营要顺应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违背他必然遭到失败的思想。

(七)在工程管理方面,中国古代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

二、外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外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记载于埃及、巴比伦河古罗马的史籍和宗教文献中。

《圣经》记载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是人们常常提起的管理范例。

三、近代西方的管理思想第二节经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泰勒提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管理: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层。

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

5、例外原则。

二、一般管理理论:(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这六种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管理活动、安全活动、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母亲是清教徒,认为浪费就是犯 罪。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19
➢主要著作 4个:《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 (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上 的证词》(1912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其 代表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⑧节俭: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⑨法治:包括:明法:将发条公布于众
一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自由经济之祖”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劳动分工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⑥求实:包括:量力:量力而行,即:不强求+充分发挥 时空:办事时注意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⑦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 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其中: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有备无患 二是运筹: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 宋朝丁谓修复焚毁的皇宫: 取土、运料、处理垃圾。
➢通过4个试验总结出了科学管理思想。这4个试验是:工 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 验。
理论的内容:
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泰罗提出要用科学的观测分析方法对 工人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归纳出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搬运生铁块试验)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
• • •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 人际关系学说的管理设想
(一)梅奥的“霍桑试验”
中心问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
定因素 该实验在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 桑工厂里进行,历时8年,设计了四 个阶段的实验:
第一阶段是工场照明实验;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测试室实验; 第三阶段是访谈实验; 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工作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
十四项原则
•集权与分权
•等级链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性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结论
泰勒

法约尔

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的生产率 管理职能专门化(计划、执 行职能分开) 解决定额、队伍选择、作业 方法与条件的标准化
整个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提出管理职能(过程角度) 组织层次与权力布局(管理 幅度、等级链、跳板原理
第三节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 定因素,重视人的行为。(管理的效果 一定要通过被管理者的行为才能体现出 来。) 行为科学学说——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实 现目标。
科学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作定额: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标准化(铁锹试验)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提出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 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理各 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 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 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亨利·法约尔法国人,一直从事领导工作,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作为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架构。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虽然是以最高管理者的身份自上而下的研究管理,是以企业为对象研究管理,但他强调管理的一般性,使得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使用于许多方面,也适用于政治、军事及其他部门。

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二是管理的一般原则;三是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

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其全部活动概括为6种:1、生产、制造的技术性工作;2、采购、销售和交换的商业性工作;3、资金取得与控制的财务性工作;4、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的会计性工作;5、商品及人员保护的安全性工作;6、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的管理性工作。

法约尔认为对基层工人主要要求其具有技术能力,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增加,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企业规模越小,领导人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相反企业越大,领导人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2、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

实行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这种分工不仅仅是技术工作的分工,也是用于管理工作。

2、权力与责任。

权力与责任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权力是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而责任则是随着权力而来的奖罚。

法约尔认为,一个人在组织阶梯上的位置越高,明确其责任范围就很难。

避免滥用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尤其是提高其道德方面的素质。

3、纪律。

纪律实际上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方面达成的一种协议。

纪律对于企业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地。

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案例一: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这就是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

案例二新达公司的效率新达批发公司的产品销往6个省市中的500多个零售商。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经典案例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经典案例

案例一:H公司行为科学应用H公司是一家电器生产企业,多年来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消费者也颇为认可。

1990年,公司张总经理因年龄已大,身体也不够好,提出了辞职退休的要求。

董事会再三挽留不住,只得另外聘任年轻有为的李志强先生为公司新的总经理。

临别时,张总告诉他的后任李志强先生:“我公司过去之所以取得良好的业绩,在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了相当大的优势和市场份额,全依赖公司员工上下一条心,有很强的凝聚力;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希望李总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

”对于张总的一番话李志强颇为赞同,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因为自己过去虽然也做过一些高级管理工作,但大都与业务有关,如何激励员工保持凝聚力的确未曾很好实践,也缺乏经验。

李志强走马上任后对公司各方面作了调查研究,召开了一些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公司一般员工的座谈会,了解情况。

一个月后一个增强企业内部和谐氛围,增强员工协作与努力的方案在李志强的脑海中形成了,于是他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议,诸副总们、部门经理们一起讨论他的方案。

“各位同事,经过一个月的了解,我感到H公司的确是在各方面都有骄人业绩的公司,管理方面尤其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的确应归功于全体员工上下一条心,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来努力。

这方面我们应该继续下去,即过去各种好的做法可以不变,大家可以大胆地照原来的惯例进行工作。

我也注意到成绩的背后,在经验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员工间、部门间因工作产生的纠纷近来时有出现,纠纷出现是正常的,问题是解决的方法。

我们原来采用的方法是由上级或上级部门裁决,裁决后尽管纠纷各方面都服从了,但我知道其中一定有一方心中不痛快或不服帖,如果长此以往,必定会使我们公司凝聚力强、上下一条心的集体精神遭到破坏。

把青蛙扔进开水锅里它倒死不了,因为它能马上跳出来;而把青蛙放进温水里慢慢加热使它在不知不觉中送了命。

为此,我们提出一个解决员工间、部门间工作纠纷的新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为了与日本同行竞争,美国三大汽 车公司的管理者访问了日本学习准时 制生产方法。
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成为学 习应用这一新的生产哲学以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的最为成功者。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事实上,到1995年,它们的生产成本 已经与日本汽车企业基本持平。尤其是 福特公司还极大地提高了其汽车质量。 但是,尽管如此,美国企业在质量方面 还是不能与丰田汽车公司()相比。 【讨论题】 1.全球汽车生产方式是如何变化的? 2.全球汽车生产方式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问题?
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首推 亚当 • 斯密(Adam Smith)。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经济学之父” 称号的英国经济学 家亚当 • 斯密(Adam Smith)1723年 生於苏格兰Kirkcaldy小镇。
斯密四岁时被一队路过的吉卜赛 人拐走,其叔父发觉后死命将他追赶 了回来。否则, 这个经济学巨匠的命 运可能会改写--变成一个四处漂泊的 吉卜赛人!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亚当 •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奠基人。1776年他发表了著 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一书,在书中系统论述了“经济人”观 点和“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劳动分 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机器使一个人能做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全球汽车生产发展简史表明: 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是在人们 探寻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方法 的过程中产生的。管理理论发 展演化背后的动力在于对如何 更好地利用组织资源方式的探 索。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整套两个多世纪之前拟定的 原则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岁月里对美 国企业的结构、管理和业绩起了塑造 定型的作用。……现在应该淘汰这些 原则,另定一套新的了。对于美国公 司来说,不这样做的另一条路是关门 歇业。”
第二章 管理发展史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二章 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 引例:汽车生产方式的改变 历史背景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
理实践 【案例应用】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
的科学管理 【录像案例】 20世纪90年代的工作场所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引例:汽车生产方式的改变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准时制生产背后的管理哲学,是通 过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寻找、发现能够 提高效率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质 量、减少汽车装配时间。
到了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管理 者已成功应用这种新的生产系统与美 国竞争对手较量决出了胜负:他们生 产的汽车质量更高、成本更低。
到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企 业已称雄世界汽车市场。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是工 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及大批 量生产使得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 济,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 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安德鲁 • 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控制 了钢铁工业2/3市场份额……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 CEO 艾 尔 弗 雷 德 • 斯 隆 ( Alfred Sloan)、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 ) 没 有 简 单 模 仿 福 特 的 方 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战略:
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范围广泛的选 择空间。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汽车生产的第二次革命发生在日本。 二十世纪60年代,大野耐一(丰田汽车 公司的生产工程师)在参观了美国3家 汽车生产厂家后,开创了准时生产方式 (Just-In-Time),成为管理思想的一 大变革。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类似的企业家们建立了其他大型企 业,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对 于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期,建立正式 管理理论的尝试才迈出了决定性的第 一步: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50年代是管理 思想多样化时期。主要包括:
泰勒及其追随者倡导的“科学管理理
论”;
法约尔等人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 以韦伯为代表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梅奥等的“人际关系理论”; 注重管理中数量方法研究的理论。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的管理理 论构成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全貌, 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论”注重工作中人 的行为研究,形成了行为科学理论。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
BPR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人们在漫长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大 量的管理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 理思想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 管理理论却最先出现于西方,而且时至今 日仍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这不 能不发人深省。因此,本教程主要介绍西 方的管理理论。
多年以来,管理人员通过应用不同的 管理哲学,使汽车生产方式发生了巨 大变化 。
在1900年以前,工人组成生产小组 相互协作,把各种零部件用手工的方 式组装成汽车。这种小批量生产非常 昂贵:组装一辆汽车需要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工人们一天只能够生产 很有限的汽车。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1913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 使整个汽车行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他在底特律开办了“高地公园汽车厂”生 产 T 型车。福特与他的生产管理团队 开创了大批量生产系统,使得小批量 生产系统在一夜之间变得陈旧过时。 在大批量生产系统下,传送带将汽车 传送到工人面前,流水线旁的每个工 人负责完成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
第二章管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史
他14岁考进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3年后获 牛津大学奖学金。那时候的牛津不是 多年后学术气氛浓厚的牛津。求知欲 极强的亚当•密斯把绝大部分时间和 精力放在自修上,沉迷于各种典籍, 他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不变。
箴言: 除书以外别无所爱(I am a beau in nothing but my boo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