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合集下载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治疗新鲜伸指肌腱止点损伤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治疗新鲜伸指肌腱止点损伤

患指 伸 、 屈 指力 平衡 状 态 被 打破 , 可 导致 远 侧 指 间 关节 功能 受 限 , 呈锤 状 指 畸 形 , 且 随受 伤 时 间延 长 而加 重 , 严 重 者 可 引 起 患 指 残 疾 。笔 者 对 郑 州 市 骨科 医 院部分 新鲜 伸 指肌 腱 止 点 损 伤 患者 采 用 微
访 6~1 2个 月 , 观 察 分析 患者 的I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并
根据 D a r g e n功 能 评 定 标 准 对 术 后 疗 效 进 行 评
定 引 2 结 果
I . 2 治 疗 方 法 取 平 卧位 , 常规消毒 、 铺单 , 选 2 % 盐 酸利 多 卡 因注 射 液 行 患 指 指 根 神 经 阻滞 浸 润 麻醉 , 驱血 后 以橡 皮 止 血带 缠 扎 指 根 部 以止 血 。
则将 骨 片修 薄 , 锚 钉从 指 骨 骨折 面 处 置 入 , 缝 合 线 穿 过骨 片 , 复 位满 意 后 , 与 周 围骨膜 和腱 膜 牢 固缝
郑州 市骨科 医 院 4 6例伸 指 肌腱 止点 损伤 患 者为 研 究 对象 , 纳入标 准 : ① 患 者及 其 家属 知情 同意 ; ② 受 伤 时间在 6~ 8 h以 内 ; ③均 为伸 指肌腱止 点损 伤 , 伴
对 于开放 性伤 口 , 应 予 以清 创 , 去 除 坏 死 以及 污染
治疗期 间 1 例开放性 损伤患 者出现伤 口延迟愈 合, 锚钉 松动 , 给 予延 长外 固定支 局 固定 时 间 , 积极
换药后痊 愈 。术后疗 效参 照 D a r g e n功能 评定标 准 ,
严 重 的组 织 , 从原 伤 口入 路 , 并 依 据 伤 口大 小酌 情
入 关节 内 , 并 同时注 意 勿 损 伤 甲基 , 将 锚 钉置 人 孔 内, 被 动牵 拉 锚 钉 自带 尾 丝 缝 线 , 确 定 牢 固 固定 ,

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

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

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的手术方法。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手指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应用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方法进行修复,术后以指板伸直位固定4周。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肌腱修复良好,无锤状指畸形出现,无指神经损伤、指腹疼痛、肉芽肿等并发症。

结论:应用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可吸收线;指伸肌腱;止点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临床常见,以往常以抽出钢丝法结合克氏针贯穿固定末节指间关节(DIP)固定治疗。

然而运用此方法治疗的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病例出现的锤状指畸形、DIP活动受限、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临床医师探讨、尝试更好地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的替代方法。

2011-2013年笔者应用可吸收线替代抽出钢丝行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28指)手指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42.5±4.1)岁;食指16例,中指9例,环指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7例,合并指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5例。

开放性损伤均于伤后3 h内手术治疗,闭合性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即时至伤后2周内不等。

1.2 方法患者平卧,利多卡因于指根部行局部浸润麻醉。

开放性损伤者直接经创口进入,闭合性损伤者于DIP背侧作“S”形切口进入,于DIP背侧显露指伸肌腱断端。

修整指伸肌腱近断端,将指伸肌腱近断端以3-0可吸收线按Tsuge法缝合,缝线入针点距肌腱断端最少0.8 cm以上,线尾留长备用。

将角针弯直后,于末节指骨指伸肌腱止点水平入针,取与末节指骨远端背侧成30°,引导缝线自末节指骨两旁穿过,自指尖、指腹交接部穿出。

背伸DIP,于指尖部缝线间放置折叠良好之小纱块,收紧缝线打结固定。

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体会

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体会

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体会目的:评价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6年2月~2008年6月,采用强生公司的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30例31指。

结果:本组30例患者26例获随访,时间13~25周,平均17.5周。

手指功能良好,畸形完全得到矫正。

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2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

结论: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标签:骨折;骨折固定术;指关节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引起的锤状指畸形临床上比较常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我科2006年2月~2008年6月采用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Microfix Quickanchor)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30例31指,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31指,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20~49岁,平均26.5岁。

右手28例,左手3例。

损伤部位:中指末节17例,示指末节5例,环指末节6例,小指末节3例。

伴有末节撕脱骨折11例。

手术时间距伤后4 h~15 d,平均4.2 d。

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新鲜损伤。

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器械Mitek microfix quickanchor plus 是强生公司生产的预载一次性锚钉和插入器组合件,该设计有利于将microfix quickanchor 传送并固定至末节指骨。

组合件由插入手柄、轴、锚钉、缝合线、缝合针构成。

锚钉材料为可吸收多聚乳酸,缝线为18 cm长3-0不可吸收编织聚酯双针缝合线。

1.2.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采用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于手指末节背侧做V-Y 或S形切口,暴露出肌腱断端,肌腱近端稍做锐性游离,保护好指间关节囊、支持韧带斜束纤维、甲基质。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效果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效果
2 5 0 m L,滴速 l  ̄ 3 m L / m i n 。
准确 把握病情和 及时对症治疗 对于挽 回患者健康乃至 生命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多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器质性基础疾病并发症,患者可能
存在包括 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 肌梗死 、炎 性反应等在 内的

1 . 4观 察指标
3 . 2胺碘酮 治疗 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优势
L V E S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 V E D D、左室射血分数L V E F )情况。临
床有 效率 :显效 :心律失 常改善9 0 %以上 ;有效 :心律 失常改善 5 0 % 以上 ;无效 :心律 失常无 明显改善 ,心 电图、心功能指 标无变化 或死
善 ,见表 l 。
表 1治 疗前 后相 关指 标 考察 ( 士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常
规对症治疗 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 ,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 、心率及心功能
状态 , 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参 考 文献
本组病例 共有8 例不 良反应 患者 ( 1 3 . 1 %) ,其 中心动过缓5 例 、低
血压3 例,在对症治疗或停药后 自行恢复,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 论
[ 4 ] 陈太 中胺 碘酮 干预 治疗恶 性 室性心律 失常及心源性 猝死 疗 效分 析[ J ] . 中国当代医药, 2 0 1 2 , 1 9 ( 2 0 ) : 8 8 - 8 9 . [ 5 】 王 玲 胺碘 酮 治、 疗J 律失常 6 4 例 疗 效及 安 全性 评价 [ J ] 当 代 医学,
注 : 与治疗 前相 比 , <0 . 0 5
[ 1 ] 王 兰香' 彭强, 潘赛 英 , 等. 恶性心 律失常 院前急救 治疗 的研 究 [ J 】 . 中

微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观察

微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3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4~12个月(平均7.4个月),按TAM 系统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2例,良8例,可2例,治疗优良率为91.3%。

结论应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指伸肌腱止点;微型可吸收锚钉;重建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238(2017)12-1328-02DOI :10.3969/j.issn.1006-2238.2017.12.025微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观察夏启水,李强,冷元曦,周雄,支乐(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伤六科,南昌330008)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是手外科的常见疾病,因该部位肌腱组织较为薄弱,位置浅表,且腱周血供较差,损伤后易导致手指末节伸直障碍,产生“锤状指”畸形。

以往治疗方法很多,术后疗效不一,近年来国内多采用微型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1-3]。

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23例。

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2岁);损伤手指:拇指1例,食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7例。

致伤原因:切割伤2例,戳伤15例,扭伤4例,压砸伤2例。

其中5例开放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

本组中伴有末节指骨基底撕脱骨折10例,且撕脱骨折小,无法用细克氏针固定,均采用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法。

本组患者开放性损伤均为急诊手术,闭合性损伤均在伤后3周内完成手术。

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指根局部浸润麻醉,指根部予以橡皮止血带缠扎止血。

闭合性损伤在远侧指骨问关节背侧作类“S ”形切口,全层切开皮肤,于伸肌腱腱膜表面仔细锐性剥离,充分显露肌腱断端和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止点处,对肌腱断端稍作修整。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 松 明
【 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可 吸收锚钉重建伸 指肌腱 止点断裂 的临 床疗效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1 0
年 1 月至 2 0 1 1 年 1月在我院收治 的 5 O例伸指肌腱 止点断裂 患者 的临床病 例资料 , 所有 患者给予 可吸收 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 断裂 的方 法进行 治疗 , 对 所有 患者 治疗后 随访 6个 月 一2年 , 分 析患 者 的临床效
二、 结 果 所 有 患 者在 随访 期 间 均 未 发 生 肌 腱 再 次 断 裂 , 手 指 功 能
指 。因此 , 及 时治疗 指伸肌腱 止点 断裂在 临床上 显得至 关重
要 J 。本研究现对 2 0 1 0年 1 月至 2 0 1 1 年 1 月 在 我 院 收 治 的
5 0例伸指肌腱止 点断裂 患者 的临床病 例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给予所 有患者可吸收锚 钉重建 伸指肌 腱止 点断裂 的方法 进行治疗 ,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 6个 月 ~ 2年 的随访 , 分 析患者 的临床效果 。现具体报道如下 。
医学院学报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2 1期
J o u m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i t Y o f




3 1 3 9・

经验 交 流 .
可 吸 收锚 钉 重 建 伸 指 肌 腱 止 点 断裂 的临 床疗 效 观察
腱 止点 断裂 的 目的 是 恢 复 患 者 手 指 原 有 的 正 常 的解 剖 关 系 ,
背侧伸指肌腱 附着处钻 孔 , 方 向为 : 中央斜 向掌 侧 4 5 。 , 之后
将可吸收锚钉置入孔 , 固定 牢 固 。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李玉华【摘要】目的观察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治疗的116例伸肌腱止点处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8例.对照组实施经皮下隧道钢丝捆绑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型锚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指各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2.39±8.24) min、住院时间(7.36±1.73)d,少于对照组的(70.56±12.48) min、(8.69±2.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2.41%,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5%、8.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锚钉用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修复中效果确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提升患指屈伸活动功能恢复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9(027)002【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微型锚钉;患指屈伸活动功能;并发症;手术时间【作者】李玉华【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骨科,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1伸肌腱腱周血供差且组织菲薄,损伤后极易断裂,临床上多称为锤状指,受到伸肌腱解剖结构及血运的影响,极易对术后愈合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故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以提升患指屈伸活动功能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1]。

目前手术疗法为伸肌腱断裂治疗中的主要手段,既往临床多应用克氏针固定钢丝经皮下隧道捆绑修复治疗,但该术式操作复杂,且易出现伸肌腱无力、肌腱粘连及屈、伸肌腱不平衡等现象,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2-3]。

目前伸肌腱止点处断裂的治疗已为临床处理的难点所在,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将微型锚钉用于该类患者治疗中可良好恢复患指屈伸活动度[4-5]。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分析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分析
2 结果
末次随访中对患者应用 Dargan 功能判断治疗效果,治疗 优 良 率 为 93.3%,其 中 12 例 患 者 为 优,16 例 患 者 为 良,2 例 患者为可,无患者为差。
患者完成手术后 8 周时间内指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随 访 期 间 患 者 均 无 发 生 诸 如 伤 口 感 染、锚 钉 脱 出、皮 肤 坏 死 等严重不良反应。
手术完成后 3d 为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隔天更换药物, 2 周后可拆线,一般克氏针在术后 4~6 周拔出。 1.3 观察指标
应用 Dargan 功能判断治疗效果:可顺利伸指,屈指后指 端可顺利跨过掌横纹,判定为优;可伸指但不能完全伸出,角 度欠缺不超过 15°,屈指后指端可顺利到达掌横纹,判定为良; 伸指后角度欠缺在 16°~45°,屈指之后和掌横纹指间距离不 超过 2cm,判定为可;未能达到上述指标,判定为差 [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 2016 年至 2018 年诊疗手外伤后肌
腱止点断裂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 30 例。患者中 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年龄在 19~43 岁,平均(27.1±1.4)岁。 所有患者出现指屈肌腱止点断裂的原因均为切割伤,其中 16 例为割伤,7 例为砸伤,7 例为扭伤。所有患者在手部受伤后 到院接受诊治时间距离在 2h 至 7d。有 23 例患者为急性损伤, 7 例患者为陈旧性损伤。所有患者在完成手术后接受平均 6 个月时间随访。术后用克氏针对远指间关节进行固定,时间 在 4~6 周。为患者拔除克氏针后引导其进行主动 / 被动运动。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材料
3 讨论
随着制造业需求越来越大,对人们的生活渗透程度逐渐 加 深,加 上 手 部 所 在 位 置 的 特 殊 性,近 年 来 手 部 创 伤 的 发 生 率在不断上升,其中又以各种原因引发手部肌腱止点出现断 裂的情况所占比例偏高 [7]。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中最 为 常 见 的 是 手 指 Ⅰ 区 伸 指 肌 腱 断 裂、撕 脱 性 骨 折,这 种 损 伤 直接导致患者的远侧指间关节难以正常背伸,可能发生锤状 指畸形,也可称为伸肌腱断裂。临床上患者发生肌腱止点断 裂的外伤情况常见为各种类型的锐器切割损伤,合并屈肌腱 止点断裂,但其占据比例相对少于伸肌腱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4:00:55.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7期作者:邹峰
[导读]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214174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

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可吸收微型骨锚;手外伤;肌腱止点断裂
手指的屈指肌腱在发挥手握持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屈指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而分别抵止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1]。

整个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或腱周组织[2]。

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受肌肉收缩,近侧断端回缩,如近侧指节处割断,断端可缩回到掌部。

临床治疗以说书为主,手术中寻找两端困难,修复也难,缝合后因有张力,可使缝合处分开出现裂隙,影响愈合。

我院给予观察组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

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22-55岁,平均(42.67±2.69)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2-56岁,平均(42.88±2.87)岁。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观察组:局部麻醉,于患指远侧指间关节掌侧做弧形切口,离皮下组织,同时注意两侧神经血管束的保护,促使末节指骨掌侧基底暴露。

如为开放性伤口,则需彻底清创,暴露肌腱止点。

采用微型钻头,于末节指骨基底掌侧指深屈肌腱止点处钻孔,使用微型钻头打磨粗糙肌腱止点处的骨质,增加术后肌腱黏附性。

在预钻孔处置入微型锚钉,方向与远侧指间关节截面呈15-30°,经C型臂透视,确认锚钉完全位于末节指骨骨髓腔内,端完全没入骨质。

同时牵拉锚钉线确定锚钉固定牢固,术中扩张屈肌腱A4腱鞘,避免肌腱粘连,使指深屈肌腱断端通过腱鞘,采用缝合线将屈肌腱水平褥式缝合,调整肌腱张力,确保肌腱断端紧贴末节指骨基底掌侧骨质。

将腱性组织缝合于末节指骨骨膜与周围软组织,促使其愈合。

采用4-0线闭合手术切口,无菌辅料包扎,石膏外固。

对照组给予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治愈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均愈合,愈合率为100.00%(26/26),对照组愈合22例,愈合率为
84.62%(22/26),差异显著(χ2=4.333,P=0.037)。

2.3两组患者术后2月粘连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时间对比(±s)
3讨论
屈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手外疾患,常见于锐器划伤,屈肌腱位于Ia区的损伤为止点处的断裂,由于无法直接缝合,成为临床处理上的难点[3]。

临床常采用钢丝捆绑纽扣固定修复屈指肌腱损伤,但术后肌腱强度及肌力明显减弱,功能恢复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肌腱固定不牢固,易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4]。

微型锚钉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固定更牢固,强度更大,术后不会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促进腱骨愈合[5]。

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可吸收微
型骨锚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尔斐,宋亮亮,张斌,等. 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断裂对术后肌腱粘连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76-78.
[2]郭尔斐,宋亮亮,张斌,等. 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断裂术后患指屈伸功能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7):748-750.
[3]郭尔斐,宋亮亮,张斌,等. 微型锚钉修复指深屈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54-756.
[4]王大维,张春雷. 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4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74-74.
[5]金光哲,巨积辉,王凯,等. 改良微型骨锚钉结合克氏针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1):65-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