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指导]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指导]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一、简答(20分)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这能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为什么?

考核知识点: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是依赖社会,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使用的依然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依据的依然是全民语言的基础。

答: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创造的,那么是否由此可说语言是个人现彖呢?可从两方面看:1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发展是早就存在的社会愿望。世界上已经查明的语言有五千余种。语种之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进步。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希望能造出一种理想的语言,他的这个想法为以后许多人造语的拟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麻英国哲学家培根、法国笛卡尔等都先后提出过们议。共同的美好愿望吸引着不少人尝试设计某种人造语言。载止一九二九年,人们先后提出了五百多种方案,其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生命力戢强,一直流行到现在的只有Esperanto(我国最初有人把它译为“国际语”、“爱世语”、“爱斯不难读”或“万国新语”等,后沿用日本译名,习称为“世界语” o)

2还可以从世界语本身來看,它是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基础上,吸其所长,去其所短精心设计出來的。柴早在中学时代就刻苦攻读了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英语、徳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多种民族语言,着手创造一种对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中立的人造语言,这种语言要能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由此看来,世界语的创造基础也是社会现彖,只不过个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论述(35分)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试举例阐述。

考核知识点: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Z间的联系是由社会任意约定的;语言符号在开始制定时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义是任意的,如hua代表花;正是因为语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这种联系不是天生的、必然的, 世界上才有多种多样的表示同样意义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才是可以改变的,语言符号才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答: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Z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实际上这个特点应具体地,分阶段地看待:

1符号在创制过程中带有任意性和强制性。

语言开头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意义时是任意的,如现代汉语的hua代表“花”这个义,“ren”代表“人”这个义,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代表这个意义,不能不带有某种任意性或偶然性。与征候不同,如前所述。“粉笔”、“黑板”、“公路”似乎可从组合知义,但“粉”、“笔”等创制时是任意的。汉语的量词丰富,但人用“个”,“马”、“牛”用“匹”、“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能是约定俗成。

当然任意是就单个的符号最初产生时候的情况之来说的。一旦已经约定俗成,那就不是任意的了。如花己经是〃花〃,任何人就不能任意改变,除非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办不到的。如冇些是国际性的,“SOS ”是国际紧急呼救信号,语言中的国际术语通用于全世界。

任何人企图改变语言的发展方向,改变整个语言的基本规律,哪怕是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也是办不到的。语言符号被非语言符号所代替,它也具有约定俗成的道理。

2在使用过程屮带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需要冇稳定的成分。但稳定并不等于排除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乂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乂成为规范的用法。例:意义一帅呆了,酷毙了。组合一吃食堂,救火,打扌「I 卫生,恢复疲劳。您们。出现了规范与突破的抗衡,谁胜谁负,看最后的约定俗成。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符号冇时突破了约定俗成的使川规律,产生一种临时用法。如文学语言:

%1等绕到丹桂商场,老李自己种在书摊面前。

老舍《离婚》

%1……只见一皮鞭捕下去,屁股上陡然暴起两道红印!国杀猪--般叫着,哭得鲜艳而热烈!

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

%1小村没冇绿色邮亭,她喜欢缘小路,去投寄羞涩。

冯静辉《邮亭》

%1滚圆的月亮,滚圆的诱惑,滚圆的温馨,滚圆的欢乐,

中流《滚圆的诱惑》

冇人将此称为“文学的狂欢节”。

这种语言的狂欢不但表现在文学语言屮,而且表现在网络语言屮。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没有过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的变弄表现得无以复加。如“gg哥哥”、“伽妹妹”(读上声),以隐身的而冃出现在聊天室的网虫们,为自己起了一个个能吸引人上前攀谈的网络名字,如四海为家的面条,大尾巴狼等等。这种变异现象在英美早已出现。英美一些青少年在用移动电话传递讯息时用了一些稀奇古怪、去头截尾的文字,早已形成风气。如RUOK(are you OK―你还好吗?)CULE(see you later--再见)。对这些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关系的变异,能指符号形式的变异,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冇人认为这是语言污染, 有损祖国语言的纯洁,是语言的危机。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方言,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彖,不必大惊小怪,把这种现象看成语言的危机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歌词例:

《牵手》、《很受伤》、《你干-菲所以我干-菲》

此外,在广告用字中也常见超常规的变异,如:咳不容缓,随心所浴,衣衣不舍,信誓蛋蛋,一触而就,一网打尽,痔者必得等等。这些用法有表达效果还是有负面作用,值得探讨。

三、问答题(45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从最一般的、或最原始的情况看,一定的民族产生了一定的语言,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这样,语言和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両尚有不同看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

文化,--般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屮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该民族的面貌。人类在改造壯界的劳动中同时创造了语言这个宝贵财富,一个民族的面貌,不仅决定于它的信仰、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 同样也决定于它的语言。

另一方而,语言乂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包含在语言么小,都借助语言來表达。没有语言而有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关系,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文化的一系列民族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又作为文化的形式,反映民族文化的内容。典型的例了是词汇。在语言中可以划分出与文化特点有关的词汇范畴。具体地说,属于文化中心成分的词汇要比属于文化边缘特征的词汇详尽。反映文化现象的词汇,其数虽与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成正比。

答: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彩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乂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诡未完全了解的东西。H古以來,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人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丿刃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牛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口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口然科学的独立

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白20 |比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牛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彖的关系,冇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人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屮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屮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和対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貝,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住物学的角度來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Z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徳、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來人类社会积聚下來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结构中,语义的基本单位是“义索”。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结构表示语义的基本单位。一种语言屮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基木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索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了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

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i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结构的人,就很难辨认法语字母不同组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60分,每题30分)

1、词语的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的限制?

参考答案: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來实现的,词语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词义条件的约束。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到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

“我读书”可以,“我读饭”就不行。“我看报纸”可以,“报纸看我”不可。“猴子玩苹果”可以, “苹果玩猴子”不可。可用义素分析法考察,“饭”不可读。“看”主语必须是“生物”。再如“某人死了”,“那棵树死了”,“*门前那对石狮了死了”。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因为违反了现实现彖Z间的关系。

2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语言不是废物堆,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堆词的集合,而是很像“七巧板”。其小,每一块要和它周围的几块巧合妙拼,这就是说要从语义场去了解词义。处于同一语义系列屮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卬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R还取决于它与乙、丙的关系,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乙,甲和丙的搭配关系也会相应变化。如“汤”原包括开水、热水,后出现“开水”、“热水”,“汤”便仅指食物煮熟后剩下的汁水,不能与“洗”搭配了。每一个义项在它所属的一群或一套词里才冇它确定的地位和意义, 因为它和它是密切联系的。如“吃牛奶”“喝面包”就是属于语义特征的不和谐。

3要考虑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

使用习惯是由地域、民族约定俗成的,因此,词语搭配必须适应不同语言(方言)的表达系统的要求。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用“吃”“喝”“吸”三个词表达的行为(如“吃饭”“喝水” “吸烟”),在上海话以及南方的一些方言中只用“吃” 一?个词就可以表达了(如“吃饭” “吃酒”“吃烟”)。再如“肥”、“胖”在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的分工也不同。“寿”。

民族:''龟”在汉语与口语中的寓意不同。

习惯无法用理性来判断。“共进午餐”可以,“共进午饭”不町。“吃食堂”、“打扫卫生”、“救火”,原也不可思议,约定俗成后成了规范的。

习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变化,如酷毙了,帅呆了之类组合出现,也无法用理性去说明。

2、语法的特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语法与语咅、词汇既互相联系,又具冇各自的研究对彖。语法具冇以下的特性:

1抽象性语法规则是从语言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研究语法时必先撇开词语的具体意义(词

汇意义),才能从其中概括出抽象的意义(语法意义)來,这就是语法的抽象性,如“救火”与“放火”,

“我打他”与“他打我”,语法学上的许多术语,

2生成性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冇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旬了,这就是语法

的无限的生成性。

这一牛成性表现在替换,这一替换涉及到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例:小明看书。一小王看书。一小王看报。一小王买报。

3稳固性由于语法是抽象的,语法体系是逐渐形成的,它就具有相当的稳固性。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流传下來的。如汉语的词类,组合方式。当然,也有发展、变化,如古今汉语、语序有了一些变化。

4民族性与普遍性语法体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冇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如汉语:

两本书two books,这两个意义相同的短语,汉语在数名Z间需有量词,英语就不同,但英语名词常加上词尾S表示它是名词复数。汉语不用词尾表复数,而是名词前的数量词表示。

语法的民族性也是相对而言的,语法还具冇普遍性。如一般语言都冇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一般旬了都可以划分为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这是因为人类的头脑构造和发音器官基本相同,人们所接触的客观世界相同, 所以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也基木相似,语法规律受思维规律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普遍性。

二、论述题(40分)

语义有什么基本属性?(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般性

词义的概括舍弃了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东西,保留了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如“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黄河之水天上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才饮长河水,

乂食武昌他。

曾记否,

到屮流击水,浪遏飞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同是一个“水”,代表了多少不同的形象,有的是惊涛拍岸;有的是碧波荡漾;有的是春风吹拂,令人心醉,有的是清流孤注,感人神伤。但这一切都是“水”。不仅这些,“蒸溜水”,苦涩的“海水”,清甜的“泉水”,也是水。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是概括的,“水”不是指某一种水,而是指一切水。词所表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般的东西。有人说“我喝水了”,那么他可能喝的是开水,生水或茶水。但它又是与其他东西区分开来。如与“稀粥”区别开来,因为“水”概括了这类东西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性。

2模糊性

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如“大” “小”,什么是“大”,比认为“小”的人就“人”,比认为“大”的小就是“小”,所以可以说“小黄牛”、“大老鼠”,而实际上“小黄牛”比“大老鼠”大得多。细菌相对人体是小得无可比拟,但对病毒、原子、基本粒子等又是一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是太大了, 但相对于银河系、宇宙则乂是不足为沧海之一粟,如果硬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再如“稀”与“密”,也是一对模糊概念。“头发之稀”与“树林Z密”相比,头发要密得多。“美”也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且不论审美观念不同,就是审美观念一致了,承认不承认她范也不很容易达到一致,几个人同时说“她真美”时,各人心FI中认为美的程度却不相等,有的打80分,有的打90分,有的只给70分。古语说“情人眼里出西丿施”,西丿施是古时的绝世美人,但在情人眼中,对象的美如同西施那样,甚至超过西施。“美”在这里没冇精确性,仅冇一种模糊性。不仅形容词带有模糊性,其他词也人多带有模糊性。如名词“青年”、“中年”、“老年”之间也很难严格切分出一条界限。英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要等头上最后一根头发脱落了,才说他山非禿头变成了禿头,那显然是可笑的。

3全民性

在阶级社会中,有些事物如人、军队、国家、监狱、都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反映它们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因为词义的概括舍弃了这类现实现象的阶级性,保留了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因而可以象其他词一样,一视同仁地为各阶级服务。

福师1108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

一操作题(30分)

请以“云雾笼罩着高山”为基本句式,按要求变换出下列句子,并写出变换所用的手段。

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句。

以“高山”为中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以“高山”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

参考答案:变换常使用的手段:P131

1、移位:指句式构成成分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2、添加:主耍指语法成分的增加。

3、删减:主要指删去一些语法成分。

4、替代:主要指虚词、语调等语法成分的换用例如:①以“云雾”为疑问点的特指疑问旬。

什么笼罩着高山?

%1以“高山”为屮心语的名词性非主谓句。被云雾笼罩的高山。

%1以“高山”为全句主语的主谓谓语句高山云雾笼罩着。

二、简答(30分)

简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言与思维存在着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

(二)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现象

答: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冇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來也是基木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1)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町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2)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耍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因此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三、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约定俗成)的特点,试举例阐述。P45

参考答案:英国著名语义学家瑞恰慈的“语义三角”理论:

意(思想)

言----------- 物(现实现彖)

代表

特点与语义三角有关系。处理两种关系:言与意;语言本身。

任意性与线条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屮提出來的。

一任意性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木质的联系。实际上这个特点应具体地,分阶段地看待:

1符号在创制过程中带有任意性和强制性。

语言开头用这个声音代表这个意义时是任意的,如现代汉语的hua代表“花”这个义,“ren”代表“人”这个义,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代表这个意义,不能不带有某种任意性或偶然性。与征候不同,如前所述。“粉笔”、“黑板”、“公路”似乎可从组合知义,但“粉”、“笔”等创制时是任意的。汉语的量词丰富,但人用“个”,"马”、“牛”用“匹”、"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能是约定俗成。*留学牛:“我在公路上看见一张兔子。” “一双裤子”。

当然也冇些语言学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至少有一些语言符号包含着某些象征意义,似乎和某些意

义冇内在的联系,首先是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拟声词,如汉语中的“布谷”、“知了”、

“嘛啪”、“轰隆”,英语中表示“流动”意义的很多名词都包括“1 ”这个音。这种意见经久不衰,nJ' 见也不能随意地一笔抹煞。但总的来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语言的声音只不过是一种符号,符号与他所代表的东西没有任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些统治者就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以为语言的声音和它所代表的东四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他用了一个什么声音來称呼自己,就仿佛只冇他自己才配得上用这个声音。在故宫,冇一个〃宣武门〃,被清朝的宣统皐帝改成T “神武门”。因为这个“门”的名称和宣统皇帝用了同一个“宣”字,犯了忌讳。但“噴”与“宣”音同。一个新皇帝即位,就总要有一批人得更改自己的名字。再如我国古代皇帝传位给下一代是称为“世” 的,“一世”相当于代”,秦始皇是“一世皇帝”,胡亥即位是“二世皇帝”。但从唐代开始,这种称呼改变了,“壯”为“代”所代替。因为避唐代开国皇帝李世民的讳。这种避讳的事,在封建统治下确实十分严格,更有甚者,清朝一考官出题:“维民所止”,被认为是“雍正”去头,诛九族。布什的猫“印度”。现代数字迷信。

当然任意是就单个的符号最初产牛吋候的情况之来说的。一旦已经约定俗成,那就不是任意的了。如花已经是〃花〃,任何人就不能任意改变,除非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办不到的。如有些是国际性的,“SOS ”是国际紧急呼救信号,语言中的国际术语通用于全lit界。

任何人金图改变语言的发展方向,改变整个语言的基本规律,哪怕是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也是办不到的。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罗马皇帝狄伯里乌斯(公元前42年一公元37年)有一天说话用错了一个字,大臣马尔凯鲁斯是语法学家,就指出皇帝的错误,另一个语法学家加比多也在场,他扌|'|马屁,说皇帝的拉丁语很好,即使现在人家不这么说,不久以后大家也会这么说。马尔凯鲁斯当即指出:“加比多是一个说谎的家伙,因为,陛下,您可以把罗马帝国的公民权授予任何人,却不能规定一个字眼眼。”

非语言的符号也是如此。如《东周列国志》“烽火戏诸侯”。文革也有这样的例了:红、绿灯这一对符号作为交通讯号是规定的,但文革时红卫兵企图改变,因为他们从来接受的都是“红”作为革命的彖征: 红旗、红领巾、红心、红太阳……等等,而现在突然发现,在十字路口:红灯却表示要停止不前,他们的幼稚而天真的人脑认为这完全是同革命开玩笑,“红”原当是所向无敌,而不充当是退却的,因此他们曾经提岀改为红灯表示可以通过,绿灯表示不能通过。但这是不可能的。语言符号被非语言符号所代替,它也具有约定俗成的道理。

2在使用过程中带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耍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協要有稳定的成分。但稳定并不等于排除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冇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乂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乂成为规范的用法。例:意义一帅呆了,酷毙了。组合一吃食堂,救火,打扫卫生,恢复疲劳。您们。出现了规范与突破的抗衡,谁胜谁负,看最后的约定俗成。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符号有时突破了约定俗成的使用规律,产生一种临时用法。如文学语言:

%1等绕到丹桂商场,老李自己种在书摊而前。

老舍《离婚》

%1……只见一皮鞭抽下去,屁股上陡然暴起两道红印!国杀猪一般叫着,哭得鲜艳而热烈!

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

%1小村没有绿色邮亭,她喜欢缘小路,去投寄羞涩。

冯静辉《邮亭》

%1滚圆的月亮,滚圆的诱惑,滚圆的温馨,滚圆的欢乐,

中流《滚圆的诱惑》

冇人将此称为“文学的狂欢节”。

这种语言的狂欢不但表现在文学语言中,而几表现在网络语言中。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没有过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的变界表现得无以复加。如“gg哥哥”、“俪妹妹”(读上声),以隐身的而目出现在聊天室的网虫们,为H己起了一个个能吸引人上前攀谈的网络名字,如四海为家的面条,人尾巴狼等等。这种变异现象在英美早已出现。英美一些青少年在用移动电话传递讯息时用了一些稀奇古怪、去头截尾的文字,早已形成风气。$0 RUOK(are you OK―你还好吗? )CULE(see you later—再见)。对这些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关系的变界,能指符号形式的变界,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语言污染, 冇损祖国语言的纯洁,是语言的危机。冇

人则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方言,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人惊小怪,把这种现象看成语言的危机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歌词例:

《牵手》、《很受伤》、《你王菲所以我王菲》

此外,在广告用字屮也常见超常规的变异,如:咳不容缓,随心所浴,衣衣不舍,信誓蛋蛋,一触而就,一网打尽,痔者必得等等。这些用法有表达效果还是有负面作用,值得探讨。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福师1203考试批次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 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6、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B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7、儿童从5岁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幼儿已明显出现了(C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8、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是属于(D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9.( A )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 A . 击剑反射 B . 抓握反射 C . 惊跳反射 D . 游泳反射 10.注意的( A )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A . 指向性 B . 集中性 C . 特质性 D . 顺序性11.( B)指区别颜色细致差 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 A . 视敏度 B . 颜色视觉 C . 空间视觉D . 形状视觉 12.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 是(C)性质的记忆。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 忆(再现) 13.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 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 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 要是因为(C)。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 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 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 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14. 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 “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 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 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D ) A.幼儿的情绪是完全表露 于外的 B.幼儿不会调节自己的情 绪表现 C.幼儿的情绪已趋稳定 D.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15.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 出现在(B )。 A.1岁之前 B.2岁左右 C.3 岁左右 D.3~6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25分) 1.关键期 考核知识点:关键期,参考书 籍P26。 2.具体形象思维 考核知识点:具体形象思维, 参考书籍P186。 3.自我意识 考核知识点:自我意识,参考 书籍P327。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考核知识点:儿童心理年龄特 征,参见P18 5.依恋 考核知识点:依恋,参见P359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 30分)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 规律。 考核知识点:儿童动作发展的 规律,参考P292-293。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趋势。 考核知识点:儿童理解的发展 趋势,参考P212-214。 3.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 原因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无意注意,参见 P68 4.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 为的因素?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性别角 色行为,参见P369 5.简要回答学前儿童能力发 展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能力发 展,参见P350 四、论述题(共15分)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一般趋势。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趋势,参考书籍 P387-390。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 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 1. “兴趣”、“能力”、“性 格”是人的(D )心理特征。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 性 2. ( A )的研究对象是个 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过 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 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 剖生理学 3. (B )研究正常的、成熟 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 律。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 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 剖生理学 4.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 形成,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 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 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 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A)。 A.关键期B.原始期C.最近 发展区D.最佳期 5. 注意的(B ),不仅指在 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 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 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 于”该对象的程度。 A.指向性B.集中性C.特质 性D.顺序性 6. 婴儿能找到不论在什么情 况下藏起来的客体。这属于皮 亚杰所说的儿童注意发展的 (D)。 A、第一阶段(出生到2个月) B、第二阶段(1-4月) C、第五阶段(12-13月) D、第六阶段(15-18月)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 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 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A )。 A、想象 B、判断 C、直觉 D、 下定义 8. 幼儿再造想像的主要特 点,不包括(A) A、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自 己的语言描述 B、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 而变化 C、泥是比较容易捏成各种形 象的,也可以使幼儿头脑中获 得各种表象 D、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 像的必要条件 9. 下面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 7岁前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 阶段的是(B)。 A .前运算阶段B.运算阶段C. 感知阶段D.反射练习阶段 10.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 趋势不表现在以下方面(C )。 A .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 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 因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11. 注意的(A)指注意在 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 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A .稳定性B. 选择性C. 集中 性D. 指向性 12. 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 会感到苹果量酸,这是(B )。 A. 同时对比 B. 先后对比 C. 先后适应D. 同时适应 13.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 据对医院婴儿室内500多名 韧生哭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 情绪反应不包括( D ) A、怕B. 怒C. 爱D. 哭 14. (D)是3—4岁幼儿的 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 它掌握别人的经验。 A.游戏B. 活动C. 劳动D. 模仿 15. 中班主要依靠( D )进 行思维。 A.逻辑B. 动作C. 行动D. 表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25分) 1、情绪记忆 考核知识点:情绪记忆的内 涵参见P120 2、观察法 考核知识点:观察法,参见 P10 3、记忆 考核知识点:形象记忆,参见 P121 4、儿童的社会化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33 郭丹、 陈节 2010年4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一及参考答 案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始称《诗经》。 2、先秦史传文学的代表作有__《左传》___和___《国语》___。 3、荀子是___儒家_______学派的学者,韩非是___法家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4、《史记·屈原列传》认为:“《离骚》者,犹____离忧_____也。” 5、汉代骚体赋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 6、《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_昔我往矣__、_____杨柳依依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雨雪霏霏“。 7、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晋干宝的《___搜神记__》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南朝宋___刘义庆 ___的《_____世说新语 _____》为代表。 6、屈原的《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 7、汉乐府民歌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8、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三颂 考核知识点:《诗经》的概况 参考教材:P3 2、建安七子 考核知识点:建安文学 参考教材:P116 3、赋、比、兴 考核知识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教材:P13 4、竹林七贤 考核知识点:正始文学 参考教材:P120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秦风?蒹葭》一诗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试加以分析。考核知识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教材:P14-15 2、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屈原 参考教材:P57-64 3、简述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考核知识点:诸子文学 参考教材:P43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分析《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 考核知识点:《离骚》 参考教材:P61 2、举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征。 考核知识点:《古诗十九首》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B. 紧张与否 C. 气流强弱 D. 舌位高低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偏正式的是: A. 眼花 B. 脸红 C. 地震 D. 雪白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4. 普通话中的“好”用国际音标记为()。 A. [ hɑo ] B. [ xɑu ] C. [ hɑu ] D. [ xɑo ]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5. 下列选项中属于派生词的是: A. 阿哥 B. 语言 C. 电灯 D. 是非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6. 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核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 B.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切要素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D. 语言学有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分,历时比共时重要。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7. 研究某个具体语言的语音,即研究某一种语言或某一种方言的语音情况的的语音学是: A. 普通语音学 B. 专语语音学 C. 历史语音学 D. 实验语音学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8. “闻”的音节如何拼写?() A. wen--w u e n B. wen--w e n C. wen--u e n D. wen--w u e i n.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9.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 生理属性 B. 物理属性 C. 心理属性 D. 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0. 借词“啤酒”的形成通过下面途径: A. 音译 B. 音译加意译 C. 半音译半意译 D. 意译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2 道试题,共 44 分。) 1. 作为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共同点在于: A. 随意约定 B. 这些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符号相对地存在 C. 复杂性 D. 强生成性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 2. 文字与语言的差异性: A.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B. 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会存在。而文字对社会来讲不是必需的 C. 文字与语言变化的速度不同 D. 文字可以改革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3. 汉语大量吸收借词的两个历史时期: A. 秦汉 B. 汉唐 C. 明代 D. 晚清到“五四”前后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 B.词汇 C.句子 D.语音 答案: D 2.()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 B.先天论 C.认知相互作用论 D.社会相互作用论 答案: C 3.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 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 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 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4.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 B.语言形式 C.语言内容 D.语言规则 答案: A 5.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 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 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 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 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

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 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 答案: D 7.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 B.书写的技能 C.纠错能力 D.辨字能力 答案: A 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 B.前图书阅读经验 C.前绘画经验 D.前文字辨认经验 答案: B 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答案: B 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 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答案:A 11. 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 A. 1 B. 1.5 C. 2 D. 2.5 答案:B 12. 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福师考试《语言学概论》题目及参考答案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高”与“矮”有无明确的界限?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二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在使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试举例具体阐述。 第一题答: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2)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3)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4)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第二题答:.“高”与“矮”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具有概括性,它把一类现象与一个名称联系起来,从而使这类现象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词义的概括性有3个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辩证地看待这类现象,就是要既看到词义对一类有相同特征的现象的界定,又要看到词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样的事实。

第三题答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语言有稳定的成分,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就会影响交际。因此,语言规则在语言稳定中起了“语言纠察”的作用,人们使用语言得遵守语言规则,一定的语言规则得维持相当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稳定并不等于排斥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没有变异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也就看不出变异。”变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词大量产生。如“下岗”,“下海”,“代沟”等。再如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一些有关的专业述语,如“登陆”,“下载”,“连接”,“点击”,“聊天室”,“宽带”,“浏览器”,“服务器”,“搜索引擎”等,有的甚至进入全民语言的词汇库。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 义乌张佳丽

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

09年1月-02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汇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口语(09-1) 27.仿译词(09-1)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9-1) 29.语气意义(09-1) 26.音位变体(08-10) 27.语法手段(08-10) 28.语音对应关系(08-10) 29.中介语(08-10) 26. 克里奥耳语(08-1) 27. 借词(08-1) 28. 音节(08-1) 29. 词的语体色彩(08-1) 32.轻音(07-10) 33.语言规划(07-10) 34.语言遗传机制(07-10) 35.应用语言学(07-10) 26.组合关系(07-1) 27.词的理性意义(07-1) 28.双语现象(07-1) 29.音位(07-1) 30.洋泾浜(07-1) 32.发音部位(06-10) 33.向心词组(06-10) 34.音节文字(06-10) 35.第二语言教学(06-10) 26. 聚合关系(06-1) 27. 社会方言(06-1) 28.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6-1)29. 词义的模糊性(06-1) 30. 派生词(06-1) 32.音素(05-10) 33.基础方言(05-10) 34.语言迁移(05-10) 35.语言获得(05-10) 34. 词形变化(05-1) 35. 派生词(05-1) 36. 语言转用(05-1) 32.韵律特征(04-10) 33.语系(04-10) 34.文化局限词语(04-10) 35.中介语(04-10) 32.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03-10) 33. 义素(03-10) 34. 音位文字(03-10) 35. 语言的亲属关系(03-10) 32. 语流音变(02-10) 33. 语法范畴(02-10) 34. 蕴含(02-10) 35. 他源文字(02-10)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09-1) 3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09-1) 35.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3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08-10)31.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08-10) 32.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08-10) 33. 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08-1) 3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08-1) 35. 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08-1)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福师1203考试批次《大学英语(2)》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解析

一、阅读:30% ( 1 ) Weddings ceremon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vary as much as the people do. But many weddi ngs, no matter where or how they are performed, include certain traditional customs. For in stance, the bride and groom often exchange rings at the ceremony. The rings are usually wo rn on the fourth finger of the left hand, and are exch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eremony. T oday, the ring shows the couple’s love for one another.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 A ___________. A. American wedding ceremonies are somewhat traditional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sentence “no matter where or how they are perf ormed” (Para. 1) really mean? C C. The wedding ceremonies may be held in different ways and places. 3. The word “showered” (in Para. 2) probably means __B_____. B. scattered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afely conclude that __A____. A. American couples hold tra ditional wedding ceremonie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A. Weddings in North A merica (2) The fridge is considered a necessity. It has been so since the 1960s when packaged food fir st appeared with the label: "store in the refrigerator". 6. The statement “In my fridgeless Fifties childhood, I was fed well and healthily.” (Para. 2) suggest that____ C ________ . C. there was no fridge in the author's home in the 1950s 7.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nothing was wasted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fridges? D D. People had effective ways to preserve their food. 8. Who benefited the least from fridg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B B. Consumers.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 Para.5 indicates the fridge'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v ironment? A A. "Hum away continuously". 10. What is the author's overall attitude toward fridges? B B. Critical. (3) Not so long ago almost any student who successfully completes a university degree or dipl oma course could find a good career quite easily. However, those days are gone, even in H ong Kong, and nowadays graduates often face strong competition in the search for jobs. 11. In Para. 1, the sentence "... those days are gone, even in Hong Kong ..." suggest that____ A ______ _. A. in the past, finding a good career was easier in Hong Kong than elsewhere 12. The word "relative" in Para. 2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____B________". B. comparative 13. The advice given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Para.3 is to____B________. B. examine the careers available and how these will be affected in the future 14. The word "prospective" in Para. 5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C__________".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