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白塞病二例临床病例分析
兄弟同患白塞病

『 ] 徐 爱华 , 4 高方 , 志红. 0 例 甲亢性 心 曾 2 脏 病 的临床 类型 与特 征 [] 医生进 修 J.
杂 志 , 9 4, 7( ) 2 . 19 1 6 :5
排 除甲亢 , 以免加 重 甲亢 . 复律后 在服用 3 参 考 文献
1 吴 刘 等 广 胺 碘 酮 维 持 窦 律 期 间 应 定 期 复 查 甲 状 腺 [ ] 邵也 常 , 勇 , 小 清 , . 州 地 区
f ] 刘 捷安 , 爱玲 . 5 林 老年 性 甲状腺 功能 亢
进 性心脏病 8 5例临床分析 []实 用医 J.
学 杂 志 ,0 2 9 1 ) 93 9 4 2 0 , (8 :6 - 6 .
功能 , 其房颤 复发者 , 尤 以防止 胺碘酮致
甲亢 的漏 诊 。
19 9 9和 20 0 0年风湿性心脏病患 者 1 1 35
塞用医堂蓥壹
生篁 鲞箜 鱼 塑
例 临床分析 [] 中国实用 内科杂 志 , J.
2 o , 3 4 : 1- 1 . o 3 2 ( )2 6 2 8
率 高 达 2 %以上 . 中 导 致 甲亢 达 3 0 其 %以 术 , 失去治疗 的机会 。本组 l 例 患者予 l B V术 , 同时联 合抗 甲亢治疗 , 下, 胺碘酮 致 甲亢 的发生率虽低 , 但多数 早 期行 P M 临床 医 生 尚未 重 视 , 因此 .对 风 心 二 狭 术 后 心 功 能 明 显 改 善 .进 一 步 说 明 提 高 减少漏 误诊 、 早诊 断早治疗 是提 高 P MV术 后 行 房颤 直 流 电复 律 者 . 服 用 认 识 、 B 在 胺 碘酮 之前 应常 规检 测 甲状腺 功 能 . 以 治疗 效果的关键 。
白塞氏病

分型
完全型:具备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不完全型 :只要口,眼,生殖器三个部
位,至少有一个部位的症状从未发生 过
有利于诊断的症状
关节痛(炎)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深部静脉栓塞 动脉栓塞 动脉瘤 中枢神经病变 消化道溃疡 附睾炎
鉴别诊断
复发性口疮性口炎 Reiter综合征 有消化道症状者需与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有关节炎症状者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 有血管炎者需与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 脉硬化性动脉瘤、抗磷脂综合征鉴别 瘢痕、粘膜天疱疮、扁平苔癣易误诊为白塞氏病, 病理有助于鉴别
(-) 仅有红斑或针眼 (+/-)有红斑,丘疹直径在2mm以下 (+)有红斑,丘疹直径为2~3mm (+ +)有红斑,丘疹直径>3mm (+ + +)脓疱1~2mm (+ + + +)脓疱>2mm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无特异性化验指标 病情活动期有血白细胞增多,ESR增快、CRP阳 性,免疫球蛋白增高 部分患者轻度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ANA、RF及抗ENA抗体均为阴性 少数病人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 体阳性 HLA-B5 61~88%阳性 部分PPD阳性 针刺反应阳性
白塞氏病的检查
针刺反应 实验室检查
针刺反应意义
在我国阳性率为62.2%,而其它疾病的对照
组仅为4%,正常人不出现,对诊断有较高的 特异性
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下血管炎和皮肤的
高敏反应
针刺反应
白塞病的治疗

和 l A 相关综合征 , : 直性脊柱炎。B Ⅱ —B 如 强 D肠 症状必须与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区别 ; 神
喑 尔滇 臣科 大 学 附 二 瑰
维普资讯
・4 ・ 6
牡丹江 医学院学报 20 02年 第 卷 第 1 期 J ̄ A O 硼∞ ^邙 G O L F 2 瑚 旺匝 A 0 【 】 置V 2 ∞ ∞皿 cL 0 £ 工e d 3 1
两组对血压、 心率变化影响无差别 ( > . ) p 00 。 5 3 讨 论 妇产科手术以盆腔手术为主, 由于卵巢 , 输卵管 为 T。 1脊神经支配, 子宫体及子宫颈分别由 T 一L 脊神经和 S 骶神经支配… , ~ 所以手术麻醉范围应 达到T 一s , 要求肌肉松驰 。 罗哌卡因作用时 间上长于利多卡因, 减少病人 术后过早出现刀口疼痛所带来的痛苦。手术医师对
维普资讯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O O2年 第 ∞ 卷 第 1 期 J U N L F u m^ G O R A o M D N M c L O I E 2 N 1 砌 Ⅱ虹 A C [E - E、 3 0_
。4 ・ 5
芬台剂后病人安静 ; 差为阻滞失败加用安定 、 氯胺酮 或全麻 。术中低血压标准为 , 收缩压降低 3%以上 0
神经损害表现 的病人中。 最近, 一 a 干扰素治疗 B D得 出了令人兴奋 的结 果 。在一次研究 中,5 9 %眼部受累的患者用 a 一干 扰素治疗有很好的反应。a 一干扰素治疗眼部症状 最为有效 , 在最近的一项报道 中, %有眼部症状 的 B D患者经 过 四个月 的治疗 , 得到 了完全 的缓解 。
白塞病疾病研究报告

白塞病疾病研究报告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疾病。
本病以年轻女性多见,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不断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困扰。
针对白塞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白塞病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往认为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最新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塞病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吸引和激活T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展。
2.遗传学研究:多项研究表明,白塞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基因芯片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已经发现多个与白塞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如HLA-B51等。
3.免疫学研究:研究表明,白塞病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态均存在异常。
体液免疫方面,白塞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水平低下,疾病复发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
细胞免疫方面,白塞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特异性异常,表现为细胞浸润和异常反应。
4.新型治疗方法:目前,缓泻药、口腔冲洗口服和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仍是白塞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在探索新型治疗方法。
近年来,针对白塞病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舒尼替尼等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此外,近期一些针对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记忆性T细胞调节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
专家观点:李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他曾经指出,白塞病是一种容易与其他口腔疾病混淆的病,因此正确识别病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李教授也强调,未来白塞病研究的重点将在于深入解析基因和免疫等方面与该病的关系,以期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专家也表示,由于白塞病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开发适用于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是白塞病研究的主要目标。
白塞病

Q5:结合该患者病史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考 虑诊断是什么
• 思路1:白塞病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因为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 指标,临床医师只能依靠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标准有几种,常用的为1990年国际研究小 组指定的诊断标准, 以及2014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 了新的国际标准一一白塞病评分系统。
包括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腹炎、视网膜血管炎、裂隙灯下的玻璃体内有白细胞。
4.皮肤病变
包括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丘疹性脓疱疹,未用过糖皮质激素、非青春期者出现的痤疮 样结节。
5.针刺试验呈阳性结果
有上述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为本病。
该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81.2%,特异性为95.9%
2014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了新的国际 标准一一白塞病评分系统
白塞病
定义
•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BD,也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口腔 和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 的疾病。
• 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预后良好。
• 发病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我国以女性患者为多,但男性患者中眼葡 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者较女性高3-4倍。
• 初步诊断:白塞病
Question
• Q1:该患者主要的受累部位是什么? • Q2:有无发病的诱因? • Q3:病史采集结束后,下一步查体应重点做哪些方面? • Q4:结合上述体检结果,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实施哪些检查? • Q5:结合该患者病史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是什么? • Q6:该患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 Q7:白塞病的治疗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 Q8:该患者应选择何种治疗方案? • Q9: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是什么? • Q10:如何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神经系统疾病病例分析及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病例分析及诊断第一章:检查与诊断方法常见的检查方法:【一般检查】一、意识状态二、精神状态三、语言四、脑膜刺激征五、头部六、脊柱及四肢【脑神经检查】一、嗅神经(I)二、视神经(II)三、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III、4、5)四、三叉神经(5)五、面神经(6)六、位听神经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八、副神经九、舌下神经【运动系统检查】一、肌营养二、肌张力三、肌力四、共济失调五、不自主运动六、姿势及步态【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常见的诊断方法:【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二、常规检查三、生化检查四、CSF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第二章: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三叉神经痛* 【定义】原发性病因未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阵发性剧烈疼痛。
【诊断要点】1、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阵发性剧痛,常为单侧,以第2、3支起病为多见。
2、短暂发作性剧痛,呈刀割样、触电样,每次数秒至1-2分钟。
3、讲话、进食、洗脸、刷牙等可诱发。
4、面部有触发点,激发时可引起疼痛发作,第二支在鼻旁、上唇,第三支在下唇、面颊。
5、大多数在中年起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6、若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疼痛呈持续性。
当考虑为继发性,常有桥小脑肿瘤、鼻咽癌、蛛网膜炎、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等引起。
【治疗】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七叶莲、如上述药物无效,疼痛剧烈者可加用止痛、镇静剂。
如氯硝基安定、强痛定。
2、封闭治疗。
3、射频治疗。
4、手术治疗。
第三章:脊髓疾病一、急性脊髓炎*【定义】非特异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诊断要点】1、发病前1-2周内有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常有受凉、劳累、外伤等诱发因素。
2、急性起病,多在1-7天内症状达高峰,常局限于数个节段,好发于胸及下颈段。
中医医案——白塞综合征(十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解毒、泄火利湿法治愈狐惑病(白塞病)病案:徐某,男,24岁。
初诊:1964年10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0月1日咽痛,吞咽不利,并有恶寒发热头痛,相继咽及口腔溃疡,口角流涎,阴囊有黄色脓头及溃破两处,说话含糊,难以进食,视力模糊。
在本乡医院治疗十余日未效,故收入住院治疗。
入院后西医诊为白塞病,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乏效,转邀中医会诊。
诊查:全身状况较差,发热,咽痛;双蛾赤肿,表面白膜不易拭去;口腔溃疡,颌下结核为蚕豆大;两鼻翼外侧及上唇散见脓泡,各如豌豆大;下唇糜烂,皮肤潮润,有脓泡疹散在;阴囊前皮肤有如铜钱大溃疡面;脉象弦数,苔薄腻,诊为狐惑病。
辨证:心火亢盛,湿毒内蕴,心火蚀于咽喉,湿毒腐于阴器,变生狐惑。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祛湿。
处方:双花15g 连翘15g 花粉15g 大贝10g 马勃10g 桔梗10g 板蓝根30g 防风10g 竹叶10g 滑石15g 生地黄20g 川黄连10g1水煎服。
另用:大黄20g、苏叶15g,煎煮取汁浸纱布湿敷患处,继以锡类散、冰硼散混合外扑。
二诊:服方3剂,不见起色,湿毒火邪有炽盛之势。
仍依前法,加重其剂,以抑其势。
前方去板蓝根,加犀角粉3g、赤芍15g、丹皮10g。
三诊:前方进服10剂,病势大挫,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平;口腔及阴部溃疡逐日向愈,脓泡干瘪;惟见舌质微红,口干少津;有毒热耗阴、津液竭伤之象。
原方加减,去防风、竹叶、滑石、桔梗,加石斛15g、元参20g。
送服珠黄散1瓶。
服上方二十余剂后出院以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语白塞病是西医学病名,与中医之狐惑病极为相似。
此例病人,上部舌糜及口腔溃疡,下部阴囊溃烂渗水,均因心火亢盛、湿毒内蕴所致。
拟以清热解毒、泄火祛湿之法,初服轻剂,药不胜病,以后加重其剂,且内外并举,药证相符,随获佳效而治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355-356,周子芳医案。
白塞氏病疑难病例讨论

叶振忠住院医师: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该病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本病发病年龄大多为16~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中国则以女性略占多数,但男性患者中眼葡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较女性高3~4倍。该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本病在日本、朝鲜、中国、中近东(土耳其、伊朗)以及东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远较西方欧美国家为高。因有此地区分布,故有的学者称本综合征为“丝绸之路病”。
王鹏副主任医师: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稳定,对患者的症状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临床上应用的也越来越多。分型论治白塞氏病辩证应对典型的临床特征及伴随的症状综合分析,确定症型,治疗抓住湿热毒邪阻滞,关键结合症型予以施治。针刺取穴:合谷、肺俞、脾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里。操作:每次选5~6穴,取双侧,毫针刺人后,以得气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西医予溃疡局部用药及非甾体类药物抗炎。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针灸科床号:17
时间:2012年04月15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腑与神经疾病 杂志 2 1 0 0年第 1 8巷第 6期
・
论 著 ・
神 经 白塞病 二 例 临床 病 例 分 析
王惠娟 高 阳 李 奕 何俊 瑛
【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自塞病( B ) N D 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神经白塞病为关键词, 检索相关文献, 结
合二例神经 白塞病的不同临床表现 , 分析神经 白塞 病的临床 特征。结果 复 口腔 、 生殖器溃疡 , 神经系统损害可发 生在 中枢 和周 围。结论
【 bt c】 O j t e o ne i t t iclet e o ptn i er Bhe i a . A s at r be i T vsg e h cn af u s f aetwt nuo ect d es cv i ta e l i a r i s h — g s e
r — h e g die s o Be e t s a ewhoha en to l e u r n r la d g nia l r to s ,o u a n a ma in ,bu lo n u ooge v o ny r c re to a n e tluceai n c l rif m l to ta s e r l i
病例 资料
疗 , 热 、 睡及 口腔 溃 疡 明 显 好 转 。 l 前 出 现 头 发 嗜 0天 痛 左侧 肢体 无 力 , 前 出现 右 眼视 物 模 糊 , 4天 为进 一 步 诊 治来 我 院 。既往 体健 , 认 高血压 、 尿病 病史 。查 否 糖 体: 双侧 结 膜充 血 , 尖 右 侧 可 见 0 8×10m 大 小 溃 舌 . .c
sg s s l o y d r g t e c u s in ed ml u i h o re.Co cu i n n n l so s
Th l ia nf sain f ea sn —e t n h u d b n n e ci c l n ma i tt so lp i g r mi ig s o l ef d i e o r t i
n u o B h e g d s a e. I l i a p a t e p t n sw t e u r n e rl gc l n ov me t.Ne r — e e t ie s e r — e c t ie s n ci c l r c i ai t i r c re t u o o ia v le n n c e h n i u o B h e gd s a e
M eh d to s n H o Be e t ie s su e st e k y wod f rs a c i g D t r x r c g d s a e wa s d a h e r o e r h n , a awe e e ta t d a h n a ay e
s ul e c n ie e ho d b o sd r d.
【 e od】 Nuo eet d e eC n a ca c rt K y rs w er Bhc ia ;li l hr t sc — g s s ic a e i i
白塞病 ( eet i ae 是 以复发 性 口腔 、 B heg s s) de 生殖 器 溃疡 和 眼炎为 特征 的慢 性 进 行 性 、 发 性 全 身 炎 症 性 复 疾病 。累及 神经 系统 者称 为神 经 白塞病 (er—eet nloBheg l d es, B 。N D少 见 , 将 我 们 收治 的二 例 临 床 iaeN D) B s 现 资料 报告如 下 , 就其 临床 特点 进 行分 析 。 并
的中枢 神经或周 围神经损害为特征 的疾 病时 , 应想 到 N D B
患 者均有 白塞病 的基本 表现 , 即反
N D有复 发缓解 现象 , 床上 如遇 到反复 B 临
【 关键词 】 神经 白塞 病 ; 临床 特征
中 图 分 类 号 :7 7 9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3 1 2 1 )0 -4 20 10 —5 X(0 0 一 0 5 —3 6
C ii l n l i o e r- e et i ae w t aerp rt W N u u n A n , Y, E Jn l c ay s f u oB h c ̄ds s ( i 2cs e os) n aa s n e h A G H i a ,G O y iH u — y g D pr et f erlg , eScn opt f e e Meia U i rt,h izu n 5 0 0 C ia i . e a m n o N uo y t eodH si l b i dcl nv sy S iah ag0 00 , hn n t o h a oH ei j
W e rp r d 2 c s s w t e r . e e ts d s a e .o e c s f c e h e ta e v u y tm . t e oh r c s e o e a e i n u o B h c , ie s t h n a e af t d t e c n r n ro s s se e l h te a e af cs d te p r h rln r o s s se . Re u t f t h e i ea e v u y t m e e p sl s Ne r — e e t ie s a n o u o B h c g d s a e w su c mmo .T e p t n swi e — n h ai t e t n u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