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一 ,经济 危机 的 实质 是生产 的相 对 过剩 。马克 思认 为 ,经济 危机 期 间 的 生产 过剩 ,并不是 绝对 过剩 ,而是 相对 于劳 动人 民有 支付 能 力的 需求 来讲显 得 过剩 了 。因为 在危 机期 间 ,一 方面 是大 量 商品堆 积 如 山,卖不 出去 ,甚至 人 为
至 也不 会 出现局 部 的生产 过 剩 ” 。
货 币、金 融危机 与 经济 危机 结下 不解之 缘 。 马克 思 曾指 出,金 融投 机活 动 的猖 獗 是 引起金 融危 机 的一个 直接 原 因,扩 大信 贷而 带来 的营 业活 动 的过度 扩张 是导 致生 产过 剩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这 些 论 点对 于我 们认 识最 近一 次 的世 界性金 融危 机具 有重 要意 义 。 这 次世 界性 的金 融 危机 ,是 由美 国房地 产 的次贷 直接 引起 的 。没 有工 作 、没 有 收入 、没有 资产 的 “ 三 无人 员 ”借 钱 买房 的契 约 ,即 “ 次贷 ” ,经 过 打包和 担 保竟 然 成 了全球 投 资者 的投 资 或投机 对 象,正 是 这种金 融投 机活 动 和虚假 的需求膨 胀 ,在 负债 人 员 付不起 有 限 的房产 贷款 的 时候 ,货 币作 为支付 手段 的矛 盾 出现 了 ,买和卖 之
为 资本 主义 经 济是 不和 谐的 ,其 中重要 的一条 ,就 是存 在生 产过 剩经 济危 机 。
生 活资 料都 得不 到 满足 , 处于 困苦 的境 地 。正 如马 克 思所 说 ,“ 如果 仅仅 在一 个 国家 的全 体成 员 的 即使 最 迫切 的 需要 得 到满 足 之后 才 会 发生 生 产过 剩 ,那 么 ,在迄 今 资产阶 级社 会 的历 史上 ,不 仅 一次 也不 会 出现普 遍 的生产 过剩 ,甚
漫谈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详细描述
经济危机期间,失业、贫困和社会不 平等现象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此外,经济危机还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和冲突,对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
05
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政府宏观干预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
政府宏观干预
货币政策调整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降息 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危 机的影响。
漫谈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目录
• 引言 •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 • 经济危机的根源 • 经济危机的表现与影响 • 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 济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观察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 在矛盾,提出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当生产和流通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表现为商品过剩、生产过剩和 信用危机等。
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之一,它导致了供给过剩的现象。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企业会面临销售 困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而引发经 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财富积 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有效需求往往 不足,难以支撑生产的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高技 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产 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增强抵 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 素。
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核心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核心及其当代价值张作云新自由主义理论作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是通过具体化为相应的政策以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使其顺畅发展。
只从政策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的影响着手寻找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沼。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危机根源问题的论述则是其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这些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也为研究当代金融危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学者危机根源理论的批判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生产和消费无矛盾”论的批判对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詹姆斯•穆勒和李嘉图等人的“生产和消费无矛盾”论,马克思指出:“就整个生产者阶级来说,说生产和消费是统一的这种论调,无论如何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
”第一,“工人能够消费,决不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消费生产了等价物。
相反,当他们仅仅生产这样的等价物时,他们的消费就会停止,他们就没有等价物消费了”。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工人不生产剩余价值,他们的劳动力就卖不出去。
第二,雇佣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本身就包含着以下关系:“生产者的最大部分(工人),并不是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即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的消费者(买者)。
”(二)对“工人阶级的消费不足”论的批判对起源于西斯蒙第、由洛贝尔图斯借用、又被杜林“以他惯有的肤浅方式”抄袭过来的“工人阶级的消费不足”论,马克思指出:“说什么工人阶级从他们自己的产品中得到的那一部分太小了,只要他们从中得到较大的部分,即提高他们的工资,弊端就可以消除,那么,我们只须指出,危机每一次都恰好有这样一个时期做准备,在这个时期,工资会普遍提高,工人阶级实际上也会从消费的那部分年产品中得到较大的一份。
”群众的消费不足是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及其存在的必然条件,但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使低下的群众消费水平达到危机的地步;群众的消费不足只是危机的先决条件,而非危机的原因;用群众的消费不足来解释危机并把它当作危机的原因,只是以现象代替本质。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
《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
由于马克思没有在《资本论》中以专门的篇幅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论述,而是将这个问题的阐述分散于《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有关章节中,西方一些经济学者便认为马克思没有创立一种完整连贯的经济危机理论。
例如,琼·罗宾逊认为:“马克思没有建立关于商业循环或资本主义的长期运动的完整的学说。
”固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没有采用完整系统的专著形式,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成熟性。
如果我们将马克思提出的经济危机理论的各个重要论点加以综合,就不难看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完整而且自成体系的。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认为,在物物交换形式下,买和卖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存在产生危机的因素。
危机作为生产和消费失调的现象,是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货币执行购买职能的过程中,有的人只卖不买,这样便潜伏了危机的可能性。
随着货币的支付手段的出现,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导致一大批人无法支付,从而进一步增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只具有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才能从可能转变为现实。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也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更为具体提出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本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性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巨大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是属于少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活动就会受阻。
经济危机理论知识点总结

经济危机理论知识点总结引言经济危机是指在经济系统中出现严重的货币危机、金融机构危机、生产和交易停滞、失业率暴增、通货膨胀严重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经济危机不仅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也会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危机的定义和分类1. 经济危机的定义经济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出现严重的崩溃、破产、通货膨胀或其他严重经济问题,导致社会财富急剧减少或失衡的现象。
通常经济危机表现为金融危机、货币危机、负增长、通货膨胀等多种形式。
2. 经济危机的分类根据危机的起因和性质,经济危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危机的起因可以分为内在危机和外部危机;按照危机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全球性危机和国家性危机;按照危机的性质可以分为短期危机和长期危机等。
二、经济危机的原因1. 经济周期理论和危机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并且周期的起伏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
随着经济周期的发展,资本积累、生产过剩、投资行为等都会引发经济危机的发生。
2. 全球化和经济危机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是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等危机的传播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同时也让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承受了更大的风险。
3. 政府政策和经济危机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和危机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的过度印钞、央行的无序扩张等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的发生;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财政赤字、过度开支等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4. 金融市场和经济危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传递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如金融衍生品的波动、市场机制失灵、金融机构的破产等都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5. 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影响也不容忽视。
高中思想政治: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欧债危机的爆发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经济危机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而,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从美国的 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的爆发,印证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 周期性。
引起经济危机爆发国家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亚洲 美国
思考: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周 期性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及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 (1)周期: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阶 段……
(2)原因: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危机的再次爆发。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资本主义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的周期 性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从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危机阶段——萧 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阶 段……”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更新 使经济走出萧条 为下次危机到来准备物质条件
知识
拓展 资本主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
定资本的更新。 第一,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生产,摆脱危机 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危机的破坏,物价低落,生 产商品生产萎缩,为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更新陈 旧的机器设备。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而固定资本的 大量更新会推动生产资料。迅速恢复和发展,造成 了新的生产高涨,为下次危机埋下伏笔。 第三,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新危机到来的物质前提, 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使社会生产迅速发展,而劳动 人民有能力支付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引起了新的 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释义及其当代价值

第19卷第2期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Vol.l9,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anchang Municipal Committee Apr.,202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释义及其当代价值李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摘要]“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趋势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演化和展开。
为有效防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风险,需要我们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找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和演变趋势,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45(2021)02-0002-0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固有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和复杂。
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更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次矛盾,导致全球经济低迷的副作用至今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由传统的周期性危机转化为国际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新的危机形式并没有改变危机的实质。
马克思所揭示的由根本制度性缺陷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顽疾,并伴随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持续变革不断尖锐。
在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和演变趋势,破解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停滞、增长乏力的困境,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寻找有效防范途径方面,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仍是最根本的方法思路和最坚实的理论支柱。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一种制度性缺陷。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题目:1.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3.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的应对措施4.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应用5. 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推动经济增长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经济危机是指由于生产和分配的资本主义方式自身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和突发性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源自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缺乏购买力两大基石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被迫进行技术革新、降低成本,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不断地生成和积累着矛盾,从而不断地促使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特点是:1. 揭示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矛盾2. 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循环和周期性波动3. 揭示经济危机对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整个社会的广泛破坏作用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在经济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调节能力,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繁荣和全面进步。
同时,通过对开发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认识,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坚持按劳分配和公有制,促进公平和社会和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的应对措施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外部经济危机时,应该坚持自主发展、改革开放、开拓内外市场,促进国内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就可以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同时保障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具体措施包括:1. 制定科学的宏观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引导资源向优质产业集中2. 推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3. 坚持稳定性优先、有利可图、在风险有限的前提下多元投资,因地制宜引导长期投资4.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加强政策协调,营造和谐市场经济环境,保障社会稳定5. 强化政府的调节和监管职能,加强政策沟通和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应用国际经济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循环和周而复始的周期性,指出了资本主义激烈竞争、商贸摩擦和战争矛盾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破坏和困苦,加深和推动了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能消灭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答:(1)不能。
(2)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定时期就爆发的一 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3)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生产和消 费的矛盾,决定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和整个社 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经济 危机的爆发。
(3)意义: ①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过渡性 ④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练习: ( ABC )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 A、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B、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
•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22.3.230 7:02:55 07:02 Mar-222 3-Mar-2 2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 也没有 人穷得 不能在 某方面 给他人 帮助。0 7:02:55 07:02:5 507:02 Wednes day, March 23, 2022
B、萧条
C、复苏
D、高涨
探究三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1)萨伊:不承认资本主义会爆发全局性的经济危机; (2)李嘉图: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美好、永恒的制度。
(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物物交换情形:买卖同时,供给会创造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
•
一辈子专心做一件事情。。22.3.2322. 3.2307: 0207:02 :5507:0 2:55M ar-22
•
若不能从根本着手,奢谈企业管理是 没有用 的。管 理没有 秘诀, 只看肯 不肯努 力下功 夫,凡 事求其 合理化 ,企业 经营管 理的理 念应是 追根究 底,止 于至善 。。202 2年3月 23日星 期三7 时2分55 秒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思考并回答:
资本主义在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和 物质基础
(1)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到一 定程度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变化
•
没本事的男人才会要死要活。。22.3.2 322.3.2 307:02: 5507:0 2:55Ma rch 23, 2022
•
省钱就是挣钱。。2022年3月23日上午 7时2分 22.3.23 22.3.23
•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2022年3 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7 时2分55 秒07:0 2:5522. 3.23
(1)使经济走出萧条; (2)为下次危机到来准备物质条件。 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变化
练习:
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市场上积压的商品
逐渐减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
不再继续增加,但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这一现象属于资本主
义再生产过程中的___阶段。( )
A、危机
( B)
(1)经济危机的周期缩短 (2)危机的破坏程度减弱 (3)再生产的周期变形 (4)出现了“滞胀”现象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二) 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
1、周期: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阶段…… 2、原因: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危机的再次爆发。 3、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更新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 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
根本不是!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 贫苦的生活。
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 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 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 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
(4)资本主义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决 定的,只要它存在,就不能够消灭经济危机。
•
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22.3.232 2.3.23 Wednes day, Mar万不 要不知 不觉。 。07:02: 5507:0 2:5507: 023/23/ 2022 7:02:55 AM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 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
资本家要追求利润。产品毁掉后,“物以稀 为贵”,资本家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 润。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探究一
(1)生产过剩的危机 (2)基本矛盾是根源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1、实质:生产过剩的危机。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 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9月16日,比利时辛尼,当地奶农向田地里倾倒了3百万升牛奶
2009年9月16日比利时
2010年考试说 明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一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在世界的这一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孩子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孩子在瑟瑟发抖。
•
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别人得到的 ,切莫 妒忌。 。2022 年3月上 午7时2 分22.3. 2307:0 2March 23, 2022
•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休。 。2022 年3月23 日星期 三7时2 分55秒 07:02:5 523 March 2022
•
质量赢得顾客,信誉创造效益。。上 午7时2 分55秒 上午7时 2分07: 02:5522 .3.23
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 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 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 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 而资本家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这不是“真正过剩”。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 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 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 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 者的“相对过剩”。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 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世界的那一端……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 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 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的经济危机。 2、商品流通情形: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供给与需求会出现量的失
衡。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危机。(哲学原理?)
3、哲学分析: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
类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什么哲学原理?)
(2)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 身的基本矛盾运动却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 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 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 (什么哲学原理?)
基础 C、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过渡性 D、揭示出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
小结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实质、根源、表现
(二) 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 周期、原因、物质基础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萨伊、李嘉图
(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物物交换情形、商品流通情形、哲学分析、意义
2、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 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练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 C )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探究二
危机—销售困难—库存激增—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信用危机—银行破产
比例初步调整—供需缓解—止跌—需求不 旺—购买力低
设备更新—生产复苏—就业增加—消费增多
就业日增—物价回升—利润增多—信用活 跃—经济繁荣—猛烈扩张—比例破坏
阅读p38: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如下阶段性 :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
我只有在工作得很久而还不停歇的时 候,才 觉得自 己的精 神轻快 ,也觉 得自己 找到了 活着的 理由。 。22.3.2 32022 年3月23 日星期 三7时2 分55秒 22.3.23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