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应用的现状与分析首先,针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功能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院,针灸已经成为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特别是在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同时,针灸技术在低风险和低成本的特点下,也广泛应用于康复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
其次,推拿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手法。
推拿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挤等操作,来调节经络、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技术在我院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在骨科、儿科、妇科等领域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拿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有效促进整体健康。
此外,拔罐是中医护理技术中一种独特的物理疗法。
拔罐通过将罐具贴附于特定穴位或疼痛点上,并产生负压效应,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以起到疏通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我院的应用中,拔罐技术主要用于风湿性疾病、腰肌劳损和软组织损伤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拔罐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特点,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最后,艾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艾灸通过将适当的草药(如艾叶)燃烧后,贴附或按压在身体特定部位,通过热力的作用来温通经络、祛寒散湿等。
在我院的应用中,艾灸主要用于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患者的治疗中。
艾灸技术具有温热疗法的特点,对于一些寒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体来说,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的应用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针灸、推拿、拔罐和艾灸等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康复治疗的患者。
然而,由于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技术门槛较高,并且对从业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进一步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同时,应该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和保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如针灸治疗能够缓解 疼痛、改善睡眠等。
国际化与交流
中医护理技术逐渐走向国 际,与世界各地的医学体 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全 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 用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拔罐护理
总结词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散寒 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护理是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刺激 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拔罐护理 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推拿护理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疲劳和疼痛。
中药护理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以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中药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证等的治疗和调理。
03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随着人们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要想进一步推动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因素分析1. 临床实践水平不足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水平还不够高。
相比于西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2.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比于西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在政策引导和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
3. 缺乏专业人才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
缺乏高素质的中医护理技术人才,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受到了制约。
二、对策分析1. 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水平针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水平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临床技能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来加以解决。
还可以通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水平。
2. 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工作。
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相关奖励政策等手段,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
3. 加强中医护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了解决中医护理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还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中医护理技术人才,来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不足之处。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得到重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调理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其疗效受到许多医护工作者的肯定,下面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1、医疗护理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可通过草药浴、中药膏敷、中药细磨、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方法,较好地调理人体脏腑、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缓解病痛,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西药、康复等辅助治疗手段,起到协调作用,促进康复。
2、健康保健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如经常按揉大腿内侧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足底反射区按摩则有助于缓解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等等。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方便简单、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是健康保健时的理想选择。
中医护理技术在康复护理中,可通过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技术,对疼痛、残疾、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此外,针灸还可协调人体气血失调,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恢复。
1、针灸针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不适症状。
针灸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脊柱侧弯、痛经、失眠、疲劳等,同时,在康复期间的针灸,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2、艾灸艾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问题的调理和治疗。
艾灸通过灸刺激,达到温热穴位,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艾灸可通过经验配伍艾草及其他中草药制成艾炷、艾球等形式,贴敷、灸烧、缠绕等不同的艾灸方式组合使用,达到最佳调理效果。
3、中药膏敷中药膏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不象其他中医疗法需要直接刺激皮肤,而是通过制成中药膏贴敷患处,来达到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等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受到医疗环境的影响。
医疗环境包括医院管理体制、医生执业行为和患者就医行为等方面的因素。
在一些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医院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或者认识的问题,有些医生可能对中医护理技术存在偏见,不重视其应用和发展。
患者也可能对中医护理技术存在误解,对其应用不积极配合。
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需要加强医院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医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同时也需要开展患者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还受到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影响。
科研水平是中医护理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
当前,中医护理技术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积累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局限性。
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科研工作,鼓励中医护理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科研水平。
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更多具有中医护理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还受到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由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晚,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导致资源有限、设备缺乏、研究条件不足等问题。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产生影响。
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需要加大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研究条件,同时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
本文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医护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影响因素(一)医患关系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医患关系日益复杂,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逐渐减弱,这导致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法律法规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医疗行业的监管也日益严格。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受到诸多法律法规的限制,这对其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使得中医护理技术的竞争压力增大。
(四)医疗环境的变化医疗环境的变化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随着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对策分析(一)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针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竞争力。
通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技术内容和提高技术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需求。
(二)加强医患沟通,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关怀,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信任和认可。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支持。
我们需要加强中医护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具有现代应用价值的医学技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实践,运用中医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通过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中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方面有独到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中医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提倡“上善若水”的治疗理念,重视平衡、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并且注重人体的整体健康。
中医护理实践中,通过针灸、刮痧、拔罐等方法,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护理还提倡合理饮食、生活规律,避免情绪波动等,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中医护理还注重调理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通过草药、推拿等中医护理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疼痛症状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护理技术注重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甚至可以调理机体亏虚,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
在疼痛症状的治疗中,中医护理技术有针对性地利用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方法,通过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手法,调理人体气血,减轻疼痛,提高人体的抗痛能力。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康复阶段,通过药膳调理、整体理疗等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在康复护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患者在疾病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护理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独特经验和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气功等,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过程。
《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现状调查随着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护理技术的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作为中医教育的重要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现状如何,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实践教学现状在实践教学现状方面,目前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临床实习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在临床实习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了解中医护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在技能训练中,学生通过模拟设备和实践实验,学习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现存问题分析1.师资力量不足: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师指导和引导,在一些学校和机构中,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教学设施不完善: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一些学校和机构的实验室和技能训练场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培训效果。
3.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实际需求:部分学校和机构的中医护理技术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够贴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三、改进建议1.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和机构应该加大对中医护理技术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2.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和机构应该加大对中医护理技术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3.调整教学内容:学校和机构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市场需求,调整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是中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和机构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努力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如何在预防、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综合医院患者广泛服务,是卫生服务发展的重点。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自2012年起,我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各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配置中医护理操作用具,开展了刮痧法、耳穴压豆、拔火罐、灸法、中药灌肠、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烫熨、蜡疗等10项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慢性病患者疼痛、促进康复和保健。
资料与方法对象:查阅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06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包括病种、医嘱、病程记录、治疗次数等。
方法:统计病种与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病种与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况:我院各临床病种均有中医护理操作,但在骨关节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康复等领域用得较多,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少,见表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各病种的临床应用情况: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灸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烫熨等技术在骨关节疾病中应用得比较广泛,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也较多,说明中医护理技术在此类疾病中疗效可靠,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但在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疾病中应用的技术比较少,且比较单一,说明这些疾病涉及中医知识较深,我院的护理人员在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方面极其欠缺,直接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表2。
讨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疾病护理拓展到全面预防保健护理。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具备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理念,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要求,得到临床的广泛肯定。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各大型综合性医院,将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应用到住院患者急危重症、慢性病、疑难杂症、肿瘤、围手术期、康复期、出院后等不同疾病、不同康复时期的治疗、保健、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
中医护理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费用低、注重交流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的要求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08.085摘要目的:调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情况。
方法:对接受中医护理的4066份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综合医院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和保健。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应用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in ourhospitalFu Xuemei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uquan City,Gansu Province 735000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techniqu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4066cases ofmed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Resul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on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hospital.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and achieved good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technology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plays a vital role inalleviating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and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care.Key words Nur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Application analysis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应用的现状与分析付雪梅735000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下转第142页)提升,在临床治疗中希望实现微创或者无创,而中医护理技术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从而获得了蓬勃发展。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受护理工作性质的约束[1]。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受医疗机构重视程度、医师的中医药素质、技术的疗效等因素影响。
临床护士编制不足,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技术及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缺乏对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辨证诊断、辨证施护措施等理论的全面理解。
尽管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受训人员的知识体系掌握不完善。
应该注重在全院形成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加强中医专业化护士队伍培养,在各种疾病的护理中推广中医护理技术,为中医护理技术在综合医院推广提供依据,开创新途径,并创新发展,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适合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护士操作、方便推广而疗效可靠的因病而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技术路线、组织管理策略。
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提高疗效,得到患者认可,中医护理水平得以提升,才能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充分运用到综合医院卫生服务各个环节,解决西医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中西医结合,为综合医院广大患者提供综合、便捷、低廉、优质可及的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1]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6-204.药物剂量,叮嘱患者术后4h 内不得弯曲穿刺侧手腕,不得用力,抬高上肢或者将其放于胸前,同时配合握拳运动能够使静脉回流障碍引发的麻木和肿胀感得到缓解。
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疼痛、麻木等反应,观察穿刺点周围温度、皮肤颜色以及渗血情况。
解除加压包扎后,对局部是否存在波动感和肿块进行观察[5]。
③合理水化:叮嘱患者返回病房后适当增加饮水量,加快对比剂排出,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
④抗凝治疗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对欣维宁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以及凝血现象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以及活动性出血,同时观察是否存在牙龈出血、黏膜以及皮肤异常等反应。
⑤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加快术后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病情引发原因、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以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叮嘱患者杜绝烟酒,尽量避免情绪过分激动,进食富含维生素、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术后大便通畅。
为了防止发生心梗,告知患者术后不得用力排便。
积极进行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治疗。
告知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随意换药或者停药,叮嘱患者术后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6]。
结果手术进行过程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7例(3.91%),出现皮下血肿4例(2.23%),穿刺部位渗血6例(4.03%),没有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讨论冠状动脉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无体位限制、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损伤小的优点,患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
作为介入性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研究结果可知,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1]王彩虹.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11(29):258-259.[2]董芳.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7):136-137.[3]方钊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91-992.[4]祁末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桡动脉痉挛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1(14):1287-1288.[5]孙敏杰.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医学信息,2017,30(1):241-242.[6]李雪英,杨淑杰.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1890例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150.(上接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