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728061.html,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的思考 作者:张宏伟 来源:《商情》2011年第50期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论述了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对策。 大型企业创新机制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大型企业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具体表面在: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方面 需求作为人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需求作为人的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的创新活动中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需求是创新活动最根本的源动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需求的这种驱动作用能激发人的各种潜能,使人们在前进途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企业来说,获取超额利润,实现企业生存乃至长久的发展是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对于企业家及企业员工来说,取得丰厚的收入、证明自己的才华、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等也是最根本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除了在企业实施创新外,尚无其他途经可以达到。 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动力源自于激励,激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由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大型企业没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许多大型企业都制定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奖励办法或奖励制度,但并没有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其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不断创新、承担风险,把企业办强、办大的内驱力;二是对企业科技人才不够重视。许多企业不了解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不了解创新中的人

4组织创新氛围_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_方来坛

第26卷 增刊(上) 2008年10月科 学 学 研 究 S t u d i e s i n S c i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V o l .26S u p p .1 O c t .2008   文章编号:1003-2053(2008)S 1-0189-06 组织创新氛围: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方来坛,张风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只关注创新主体或客体的单一视角的概念发展到关注创新主客体之间交互过程的一致性认知体验的概念;从理论上只关注环境决定论或个体决定论到重视个体-组织匹配论;从重视教育环境的研究到教育与商业环境并重的研究;从传统组织的个体创新研究到开始关注新兴组织形式下的团队与组织的创新问题;从最初的只在欧洲的研究扩展到开始关注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创新绩效指标的构建问题研究。最后,文章还对今后研究的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创新氛围;创新绩效;个体———组织匹配论;团队创新中图分类号:G 30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3-05;修回日期:2008-07-04 作者简介:方来坛(1981-),男,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张风华(1971-),男,河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创新管理。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组织和创新型团队等词语已为我们耳熟能详,而创新的概念日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 的关注。创新是任何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B e r n a c k i 指出组织创新氛围研究是组织创新研究的“第一站”[1]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创新氛围(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nc l i m a t e )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3] 。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创新氛围近年来的研究新发展,以此来揭示其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1 概念的发展:认知体验的一致性 大量的研究表明组织氛围能够影响组织的创新。而作为组织氛围的深化和细化的组织创新氛围研究,由于其更具针对性,因此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3] 。对于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组织创新氛围是一系列影响创新主体各种创新活动进行与组织创新性表现的环境因素。A m a b i l e 从创新的客体即组织的创新环境的角度来研究,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组织客观环境影响下的产物,组织客观环境会影响组织个体成员 的认知[4] ;T e s l u k 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来研究,认为组 织创新氛围是组织创新主体对所处组织环境的整体感知[5] ;B h a r a d w a j 从创新的主客体之间交互过程来研究,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与组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任何因素都不能独立决定组织创 新氛围[6] 。这种观点既关注了创新主体的作用,也关注了创新客体的作用,克服了顾此失彼的缺陷,同时还强调了认知的作用。王雁飞和朱瑜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存在于组织内部,能够被组织成员一致认知体验,并影响其创新行为的持久特性。当前的组织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激烈竞争的动态外部环境之中,组织之间、团队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特别是对于重大的、创新性的项目,更需要多个团队或组织相互合作,这种合作对象的选择及其合作过程都需要对对方的创新氛围的一致性认知,进而做出更适合的决策。因此,组织创新氛围不能只局限于组织内部,还应该存在于团队和组织之间。 总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组织创新氛围的概念研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将成为组织创新氛围的理论、研究范围等方面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因为概念的发展与完善使得人们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思维框架,必须不断地尝试从新的视角来对组织创新氛围进行研究,探讨其理论与作用机制,并对人们所面临的组织创新氛围做出合理的解释。 DOI :10.16192/j .cn ki .1003-2053.2008.s1.035

(创新管理)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管理)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白委办〔2011〕49号 中共白腊苗族乡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腊苗族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现将《白腊苗族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白腊苗族乡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7月28日白腊苗族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我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和全县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壹、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坚持以“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目标,通过对团委换届和调整,将各领域的优秀青年选拔充实到团委,增强团委工作力量,拓宽团委联系青年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科学设计团委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团委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团委工作水平,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

青年奋发图强,为全面推进我乡“生态白腊,绝色白腊,和谐白腊”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且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壹)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强团的委员会,充实团委工作力量。 (二)合理设计团组织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拓宽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团委工作资源。 (三)建立健全团委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团委工作水平。 三、工作内容 (壹)调整充实团委。 1、团委班子构成。推行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后,我乡团委由11名委员组成,按“1+1+N+X”模式配备,即设团委书记1名,常务副书记1名,兼职乡副团委书记3名,兼职团委委员6名。 2、团委班子选配范围。 团委书记:按照县上有关要求,采取“高壹级”配备的原则,且根据我乡党政班子成员实际,确定壹名35岁以下的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 团委常务副书记:由乡党委从乡行政事业编制内选配人员担任,团委常务副书记享受中层干部待遇。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积极开展企业创新机制的创建和研究工作,通过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动力。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全面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的现状,认为主要存在管理体制“家族式”、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风险大等问题。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并完善创新机制的相关建议。 标签: 动态能力;创新机制;民营企业 F2 1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以及高效的生产率已经不能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而创新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能缺少的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缺乏核心技术会使新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时更加需要强调不断的创新,以确保推出新产品的效率远远高于模仿者,以此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企业创新机制的研究已经日显重要,其首要工作就是分析研究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由于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动态环境对企业创新有着重大影响,使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新理论来指导其构建创新机制,这一理论需体现当前动态环境的本质,这样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将有所减少。而动态能力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企业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应成为动态能力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动态能力观点强调,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随时有可能被替代,因此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状况、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创新。 2动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创新机制理论 2.1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基于Teece等构建的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并结合Eisenhardt&Martin、Caloghirou(2004)、罗珉,刘永俊等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整合能力、重构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即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

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曲靖市委《关于开乡(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通知》(曲青联〔2016〕8号文件)、师宗县《关于开展乡(镇)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通知》(师组通〔2016〕16号)文件精神,**乡团委在乡党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乡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现将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汇报、超前谋划,努力做好前期工作 乡镇团委班子的配备以及能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出思路、抓落实、开展工作,直接关系到所辖范围的团组织和团干部能否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做好团的基层工作,关系到广大团员和各类青年能否响应团的号召,紧紧围绕在团的周围,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此乡团委积极向乡党委分管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并获得支持。首先对乡团委班子的选拔条件、任职要求以及班子格局和职数进行了规定,其次是乡团委超前谋划,在争取到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的同时,结合团县委关于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乡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以及推进步骤,为推进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筹划、精心准备,确保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乡团委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新一届团的委员会班子的结构要求和职数设置向乡党委汇报。 2、因地制宜、推荐人选。首先严格按照程序和《团章》的有关规定,以及团县委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龙庆乡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达到充实乡团委工作力量,拓宽乡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乡团委的工作资源的目的,结合当地实际,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大学生村官、农村团总支中的优秀党团员中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推荐9名委员会委员,同时推荐出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 (三)严格程序,圆满完成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各项任务 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由乡党委直接任命产生新一届团委班子。把握原则,**乡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都坚持“党建带团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通过党委任命新一届乡团的委员会委员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3名,委员5名。班子中乡直机关事业单位1名、学校2名,大学生村官4名,村委会团干部1名。通过组织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也是一个经济有机体,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经营机制。企业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根本活动,是一个有机过程,这个过程的有效运行同样需要依靠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所谓企业创新机制,就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它从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到研究与开发,从创新内容的形成到创新结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形成,然后又由于市场需求发展再进入新一轮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的支持和推动下,企业创新活动才能真正得以不断循环,持续发展。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还很弱,这关键是由于这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 体系构建编辑 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三大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是企业创新有效运作的基本要素。 动力机制 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激发企业和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一般来说,企业创新由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激励三种动力推进。 1)市场拉动是指由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而导致创新。其中市场需求引致的创新包括,生产要素稀缺导致该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而诱致能节约该要素或寻找替代要素的创新,以及企业家独具慧眼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而诱发的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的创新;市场竞争引致的创新,是指由于市场竞争给企业造成实际威胁(由于竞争者成功地引入创新,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竞争上处于劣势)和潜在威胁(如竞争者R&D投入的规模和重点,创新投入强度和结构,科技人员的数量、素质以及普通员工的素质等),而迫使企业从事创新,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 2)科技推动是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直接服务于经济领域,从而促使企业不断采用先进科技进行适用性创新。仅有市场需求,没有科学技术的保障,企业创新是无法实现的。科技发展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另一个决定性力量。 3)政策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各种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鼓励员工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光有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而没有企业内部正确有效的激励政策,市场再好,科技再先进,也无法促使企业员工主动进行创新。 因而,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以上三种创新动力最终可归结为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要使企业创新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前提下,由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才有可能以市场为导向,在当今世界企业资本股份化、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化、融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经济国际化的浪潮中,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各种创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次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眼光。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如下个人品质: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决策能力、毅力和敢于冒风险。而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所具备的能敏锐地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敢于并善于先人一步、超人一等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制定正确的创新战略。而要制定正确创新战略,还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战略管理眼光,懂得先

组织创新氛围如何影响创新

组织创新氛围影响创新行为 虽然研究者对组织创新氛围定义不同,但大都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存在于组织内部,能够被组织成员一致认知体验,并影响其创新行为的持久特性。通过判别组织创新氛围是员工个体认知特征,还是组织特征的概念化表现,我们把组织创新氛围分为"主观型创新气氛"和"客观型创新气氛",前者认为气氛是现象的、主观的,是个体基于共同组织情景的认知结构;后者认为气氛是现实的、客观的,无论成员是否选择去感受,它都独立于员工感知而存在。 表1 主观型和客观型创新气氛主要观点差异 主观型创新氛围 客观型创新氛围 组织成员的个体特征 组织特征 基于对组织目前经验、事件的认知 基于对组织过去经验、事件的认知 属于干预变量,在组织中和其他变量一同起作用 是组织其他变量作用的结果 作为组织变量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 稳定、相对难以改变的现实 测量只能反映某一时段的组织“软”特征 测量反映组织固有特征的最后图景 通过所有组织成员或者大部分代表样本的认知测量量(需要大样本) 通过组织任何成员或者外部观察的报告测量就以测量) 依赖组织成员的感知 不依赖组织成员的感知 基于个体认知的主观型组织创新氛围,将创新氛围概念化为个体心理气氛的综合。个体以心理意义为标准感知性地评价和描述工作环境特征,然后将个体感知集合起来表达组织创新氛围。因此,组织创新氛围本质上是员工个体感知特征的体现,是组织员工对影响创新的组织环境特征意义的"心理建构",带有主观性,同一组织的氛围感知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存在差异。而且这种感知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不具有稳定性,是对当前事件的认知。从创新氛围界定角度来看,通过客观条件和员工感知的相互作用反映氛围。 基于群体认知的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视创新氛围为一个宽泛的组织等级,是组织过去经验、事件的认知,因而测量的是稳定、相对难以改变的现实,与相对稳定的影响创造和创新活动的组织内部环境特征、结构、政策、运作方式相关。 由组织创新氛围定义来看,组织创新氛围应该是能够被组织成员感知并受到持久影响的,因而组织创新氛围本质更加贴近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的本质,是一种组织中影响创新活动的环境特征的体现,客观存在于员工认知之外,同一组织内的创新氛围相同。即使每一个员工都有着独特感知,创新氛围仍然实际存在,不受个体如何感知的影响。个体感知差异,只会调节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会影响气氛本质特征。 比较国内外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1.国外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研究成果 自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开始以来,众多学者从环境特性、方法、流程和行为等不同层面对其内涵都进行了探讨。Insel与Moos发展了一套工作环境量表,测量员工对于组织不同内涵的知觉。Siegel与Kaemmerer所发展的SSSI(Siegel Scale of Support of Innovation)是通过61道题用来评估学校组织支持创新程度的量表。Van de Ven与Ferry为了测量组织的设计、结构以及功能,并据以求取组织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发展了组织测评工具OAI.瑞士学者Ekvall曾经开发出一套创造氛围问卷CCQ,测量组织当中合作信任、创新意见的支持、风险承受和组织冲突的程度。此外,还有West设计的TCI量表,是目前普及面最广的测量团队创新氛围的量表。

2019年整理--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

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 一、街道基本情况 xx区卢沟桥街道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管辖面积59.73平方公里,北与xx区接壤,西与石景山区比邻。现有30个社区,大型国有企业30余家,市属、区属单位20余家,较大规模非公企业10余家,有10个社区与村交叉居住,农居混住,外来人口多,常驻人口中14至35岁青年3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团员青年2万余人。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领导,在xx团区委的指导下,街道成立以工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团工委书记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团工委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联络服务和经验总结工作。 (二)加强学习,注重沟通。街道团工委认真学习中央、市、区相关文件,并及时把文件送至街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手中,定期向xx团区委及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及时与xx团区委进行沟通,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三)深入调研,摸清资源。我街道管辖面积大,各类社会资源比较丰富。街道团工委把单位进行分类,有重点的深入到社区及单位进行

调查研究,摸清辖区青年代表资源。 (四)党建引领,深入走访。街道现设有党建协调会,各社区也有党建协调分会,平时支持街道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大部分都在党建协调会中。街道团工委通过党建平台,与重点单位进行广泛沟通,与辖区大型国有企业、市属、区属单位及辖区非公企业进行沟通。我们与xx国税局、中建一局、北京冠京工贸公司、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北京金名仕假日饭店、xx区实验学校、六里桥长途客运站、国润商务大厦等多家单位进行走访,力争把各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能调动一定的社会资源的青年代表特别是青年能人吸收充实到街道团的领导班子中来。 (五)严格程序,正式聘任。在人选推荐环节我们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6位候选人中有3人来自组织推荐, 2人来自民主推荐, 1人来自个人自荐。对纳入候选人范围的人选,街道派专人到副书记人选所在单位和社区进行组织程序考察,严把入口关。街道于XX年1月6日召开了副书记推选聘任大会。xx团区委和街道工委领导、各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及辖区青年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6名候选人逐一上台进行了上岗陈述。随后参会人员对竞聘人员进行了差额投票,最终选出5位团委副书记,经过一周的公示后,区、街两级领导为新当选的团工委副书记颁发了聘书。 三、街道团工委班子的配备结果 5位团委副书记中,女性4人、男性1人;30岁以下2人、30岁(含)以上3人,平均年龄30岁;大专学历1人、本科学历3人、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电子商务的普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瓶颈。从信息化创新、人才创新、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管理创新、资本创新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建立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标签:创新机制;民营快递企业;电子商务 1 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2%,2010年全行业完成快递业务收入573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24亿件,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50%和300%。 但国内快递业起步低、基础差、发展长期受限,且民营中小快递企业之前赖以生存的“低价格,低服务””模式也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壮大的绊脚石。急剧增加的电子商务订单导致快递企业业务量的剧增和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积压的矛盾逐渐凸显,加上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频频斥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民营快递企业逐渐面临发展的重大危机,如何进行管理和运营上的创新将成为民营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 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递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网购的热潮更是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5亿件,同比增长48.3%;业务收入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29.5%。 现阶段民营快递已经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的80%左右。但是,民营速递企业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陷入了“外表繁荣、内在混乱”的发展危机。 2.1 恶性价格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使得企业努力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求发展。但当前的民营快递企业(除市场定位于高端的顺丰外)由于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缺乏竞争优势;同时行业缺乏管理,导致快递市场混乱,各快递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长期采用低价恶性竞争机制,低价甚至成为民营快递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同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掌握着快递公司电子商务产品的货物渠道,掌握着供应商的配送渠道,掌握着用户的资金渠道。对产业链中渠道的掌握,就意味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格有相当大的议价权(吴先

2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_杨百寅

0引言 随着全球创新变革的日益升温,打造创新的环境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氛围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1-10]。创新氛围的概念最早由Payne 和Pugh 在1976年提出[11],本文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指“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这种知觉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 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2-13] 。学 者们对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炼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要素,如组织支持、挑战性和信仰、鼓励自由和冒险、信任和开放等,并开发了SS-SI 、WEI 、TCI 、CCQ 、SOQ 、KEYS 等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量表[14-17]。但许多研究文献却未明确交代其样本数量与样本背景,因此,目前多被视为测量教育环境的工具。 另外,不同学者在不同环境下提出的观点不尽相同,尤其缺乏系统理论模型的支持[13]。台湾地区的 研究基本上延续西方的研究范式,大陆关于组织创新氛围的定性挖掘还不充分,仅有郑建君(2009)开发的量表考虑了中国文化的影响[9],目前仍缺乏全面考虑中国文化和发展情况的测量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0]。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发适合大陆地区的测量工具,必需扎根于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结构,并开发测量量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辅以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和结构。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加以验证,形成《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1文献综述 1.1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研究 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 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而影响到 收稿日期:2013-01-10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72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90081,71172009) 第一作者简介:杨百寅(1962—),男,江苏常熟人,博士,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开发、权力与影响的策略、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整体理论等。 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 杨百寅1,连 欣1,马月婷2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中国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100162) 摘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及测量进行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了555条描述,归类分析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氛围包括8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问卷。283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组织创新氛围是一个8因素的结构,包括:理念倡导、市场引导、评价激励、学习培训、沟通合作、典型示范、资源保障和授权支持。8因素又从属于更高阶的潜变量:价值导向、制度激励和人际互动。来自24家企业493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组织创新氛围;测量;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3)08-0043-1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Vol.34,No.08Aug.2013 第34卷第08期2013年08月

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 施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白委办〔2011〕49号 中共白腊苗族乡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腊苗族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现将《白腊苗族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白腊苗族乡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7月28日白腊苗族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我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和全县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坚持以“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目标,通过对团委换届和调整,将各领域的优秀青年选拔充实到团委,增强团委工作力量,拓宽团委联系青年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科学设计团委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团委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团委工作水平,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奋发图强,为全面推进我乡“生态白腊,绝色白腊,和谐白腊”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并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强团的委员会,充实团委工作力量。 (二)合理设计团组织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拓宽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团委工作资源。 (三)建立健全团委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团委工作水平。 三、工作内容 (一)调整充实团委。 1、团委班子构成。推行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后,我乡团委由11名委员组成,按“1+1+N+X”模式配备,即设团委书记1名,常务副书记1名,兼职乡副团委书记3名,兼职团委委员6名。 2、团委班子选配范围。 团委书记:按照县上有关要求,采取“高一级”配备的原则,并根据我乡党政班子成员实际,确定一名35岁以下的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 团委常务副书记:由乡党委从乡行政事业编制内选配人员担任,团委常务副书记享受中层干部待遇。 副书记、委员:根据我乡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推进团工作重点的需要,副书记分别从农村信贷员、机关事业优秀青年、学校团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中各选配1名,行政村、学校团支部书记原则上要担任团委委员。 3、团委班子选配标准。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创新制度格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创新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在高科技领域上走在前沿的民营企业,自成立以来,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规模也不断壮大。但具有前瞻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公司高层领导认识到要保持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除了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研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以提高公司的新经济增长点外,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我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创新实施方案。 一、方案的总体思路 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整体改制,战略调整,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实现改制与战略调整相结合,改制与技术创新、优化结构相结合,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方案的实施目标 1、实现企业体制创新。在清产核资及界定归属的基础上,形成本公司控股、职工、外部法人和自然人参股的多元化投资格局,组建股份制有限公司,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改制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走“产、学、研”道路,推动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3、建立有效创新机制。使企业建立有效的

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激发人力潜能,释放体制能量。4、实现管理创新。首先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流程化、可控化和高效化。方案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实施的内容 (一)、产权制度改革 公司过去是一个单一投资主体企业,资产都属于公司老板一个人所有,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什么事情都是由老板个人说了算,其他员工只是替老板打工。企业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和“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已显得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尤其在发展融资方面显得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往往痛失许多投资发展的良机。如何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公司领导已开始意识到单靠简单生产经营获得的资本积累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实现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因此决定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以创新的思想,选择了改制与公司战略调整相结合,改制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新思路。同时,结合企业改制后的发展构想,开始制订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具体战略思路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将公司建成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建筑玻璃、电子玻璃和特种玻璃及应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特种玻璃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并将“金刚”品牌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着名品牌。 为尽早实现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公司于二○○○年七月正式着

组织创新气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组织创新气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V01(26No(2 第 26 卷第 2 期 科学学研究 年 4 月 Apr(2008
Studies in
of
ScienceScience2008
文章编号:1003—2053(2008)02—0435—07
组织创新气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吴治国,石金涛,杨 帆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上海 200052) 摘
要:在回顾创新气氛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观型和客观型创新气氛本质之争 的理论原因,并总
b5E2RGbCAP
结了创新气氛的定义、维度分类、主要量表,以期澄清当前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 惑,促进国内有关创新气氛的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关键词:创新气氛;本质;维度 创新能力是组织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全球市
p1EanqFDPw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表,以期澄清当前研究中的一些困惑,促进国内创新 气氛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为 社会实体 件。组织的
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今日更多表现
的组织来说,拥有创造型员工只是拥有 创新能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 1 创新气氛概念的发展与界问题不再是
DXDiTa9E3d
某个或者某些员工具有创造性旧’,而是怎样激发和 支持员工的创造潜能,怎样 理解组 定 1(1 概念发展 的 织中影响创新绩 效的环境条件,怎样实现员工创造力到创新行为 氛围”,同时代的心理学研究认
RTCrpUDGiT
1935 年,Lewin 在研究“场理论”时提出“心
为可以通过智力与 理 有效转化。因为创造潜质是一般人的本质特点"1,
人格特征测评去理解复杂的思维和行为过程,并发 在研究创新时如果只关注个 体,就如同观察苹果树
1 / 18

中兴路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汇报

中兴路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座谈会,我代表滦平县中兴路街道团委就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推进情况向在座各位作汇报如下: 一、中兴路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总体概况 滦平县中兴路街道团委成立于2003年8月,下设9个社区团支部,5个企业团支部,辖区面积18.3平方公里,总户数12152户,总人口3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200人。14至28岁青年7656人,党员102人,团员120人,待业青年137人。目前,我街道团委组成人员格局如下:团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10名,平均年龄26.3岁。 为进一步健全基层共青团组织结构,吸纳更多优秀青年进入专兼职团干队伍,加强对社区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影响作用,在上级团委的要求和指导下,我街道团委开始了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尝试和准备。我街道团工委积极争取滦平团县委委和本级党政的支持,认真按照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和上级团委的指导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出发,扎实推进我街道社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二、中兴路街道办事处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内容 (一)调整充实街道团委组成人员 组织格局创新首先是领导班子的齐备,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团组织的顺利运行和活动开展。针对中兴路街道办事处

团委成员单一、人员较少的现状,街道团委就选配标准、格局安排以及选配程序进行了细化、整理。 1、选配年轻有为的代表。中兴路街道党委通过辖区内青年分布摸底情况,将团委组成人员确定为10名委员,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增配35岁以下热爱党团工作的青年,尽量要求所选青年为其单位相当中层的党员或团员同志,能够调动一定社会资源参与到共青团工作中来。 2、公开选配综合评议组织任命。中兴路街道办事处严格按照团中央《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选配工作小组,通过社区的宣传栏、各类工作交流QQ群以及在学校、居住区域发布公告,并主动联系辖内的机关单位,宣传、发动团委人员选配事宜。采用组织推荐、联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经工作小组资格审查后确定候选人。经任前考察、公示,街道党委确定最终人选并报滦平团县委批复。 (二)优化团委工作运行机制 1、合理确定团委工作内容。经调整充实后,按照全团重点工作部署,中兴路街道团委成员召开了首次会议,紧密围绕本辖区党政中心工作对工作计划进行了调整。对于团员信息的采集与统计、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团建作为全年的基础性工作。 2、探索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每季度由团委书记召集举行1次工作例会,对编外人员进行系统的团内理论业务知识培训;

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

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革命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企业的目光转向创新机制上。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源泉,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构建,对影响企业实现创新型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标签:创新型;企业发展;创新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革命的改革带动着国内企业蓬勃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不断地在探索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最佳动力,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企业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将引领企业走上一条具有企业特色的持续创新之路。 1 创新型企业模式的特征 创新型企业模式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最佳的运行模式,它主要有研发性、持续创新性、成果产权性、管理信息化、综合效益性、高收益性、高风险性等特征。研发性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持续创新性是创新企业的本质特征,同样是为企业到来经济效益的最佳手段。作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成果产权性是指企业创新出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专业、新技术、专用软件等,它为企业的创新型发展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化是先到企业生产经营后的一个重要特征,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综合效益性深刻衡量企业创新成果的标准,而高收益性是企业进行创新的目的。由于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相关环节都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创新型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高风险性。 2 影响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持续性发展,通常会采用创新的方式去探索企业的发展道路,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的能力。变化莫测的市场换企业的创新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复杂的状态,创新的模式不断地被学习、模仿和吸收,这使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逐渐被重视。企业的持续性创新影响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到企业创新型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最主要是受到政治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结构、竞争合作等方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社会文化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萌发所需要的环境,而法律、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因此外部因素作为影响企业创新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必须以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协调冲突带来的影响。②内部因素。企业创新的外部资源只能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改革的机会和可能性,但是无法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因此必须依靠企业的自身学习来对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技术等进行改革,保证

创新组织氛围

创新组织氛围 发表时间:2010-08-11T08:40:09.030Z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裴利芳杨娜 [导读] 个体的创造力会因为组织中支持和鼓励创新行为的条件而有所提高,因为不利于创造行为的条件而受到抑制。 裴利芳杨娜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创新是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获胜的唯一捷径,研究显示:个体的创造力会因为组织中支持和鼓励创新行为的条件而有所提高,因为不利于创造行为的条件而受到抑制。可见许多组织并不是缺少有创新能力的员工,而是缺乏支持与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组织只有在内部塑造一种支持与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创造动机,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并最终实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 关键词:组织创新氛围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维度 组织创新氛围影响创新行为 虽然研究者对组织创新氛围定义不同,但大都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存在于组织内部,能够被组织成员一致认知体验,并影响其创新行为的持久特性。通过判别组织创新氛围是员工个体认知特征,还是组织特征的概念化表现,我们把组织创新氛围分为“主观型创新气氛”和“客观型创新气氛”,前者认为气氛是现象的、主观的,是个体基于共同组织情景的认知结构;后者认为气氛是现实的、客观的,无论成员是否选择去感受,它都独立于员工感知而存在。 通过所有组织成员或者大部分代表样本的认知测量量(需要大样本)通过组织任何成员或者外部观察的报告测量就以测量)依赖组织成员的感知不依赖组织成员的感知 基于个体认知的主观型组织创新氛围,将创新氛围概念化为个体心理气氛的综合。个体以心理意义为标准感知性地评价和描述工作环境特征,然后将个体感知集合起来表达组织创新氛围。因此,组织创新氛围本质上是员工个体感知特征的体现,是组织员工对影响创新的组织环境特征意义的“心理建构”,带有主观性,同一组织的氛围感知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存在差异。而且这种感知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不具有稳定性,是对当前事件的认知。从创新氛围界定角度来看,通过客观条件和员工感知的相互作用反映氛围。 基于群体认知的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视创新氛围为一个宽泛的组织等级,是组织过去经验、事件的认知,因而测量的是稳定、相对难以改变的现实,与相对稳定的影响创造和创新活动的组织内部环境特征、结构、政策、运作方式相关。 由组织创新氛围定义来看,组织创新氛围应该是能够被组织成员感知并受到持久影响的,因而组织创新氛围本质更加贴近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的本质,是一种组织中影响创新活动的环境特征的体现,客观存在于员工认知之外,同一组织内的创新氛围相同。即使每一个员工都有着独特感知,创新氛围仍然实际存在,不受个体如何感知的影响。个体感知差异,只会调节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会影响气氛本质特征。 比较国内外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1.国外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研究成果 自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开始以来,众多学者从环境特性、方法、流程和行为等不同层面对其内涵都进行了探讨。Insel与Moos发展了一套工作环境量表,测量员工对于组织不同内涵的知觉。Siegel与Kaemmerer所发展的SSSI(Siegel Scale of Support of Innovation)是通过61道题用来评估学校组织支持创新程度的量表。Van de Ven与Ferry为了测量组织的设计、结构以及功能,并据以求取组织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发展了组织测评工具OAI。瑞士学者Ekvall曾经开发出一套创造氛围问卷CCQ,测量组织当中合作信任、创新意见的支持、风险承受和组织冲突的程度。此外,还有West设计的TCI量表,是目前普及面最广的测量团队创新氛围的量表。 2.国内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研究成果 相比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包括:台湾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的简文娟修订了Amabile的KEYS量表,成为了在台湾学术界里研究创新气氛的主要研究工具;叶玉珠与吴静吉2002年发表组织因素量表并编写成本研究预试题本;邱皓政2000、2009年对影响成员创意产生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开发出具有较好信度、效度的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量表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根据前面对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的定义,符合要求的只有CCQ、TCI、SOQ和凌建勋编制的量表。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以团队为参照物和以组织作为参照物,得出的分数有所差别,所以在做组织创新氛围测量时,TCI和凌建勋编制的量表不是特别的贴切。 第二,KEYS、CCQ、TCI和SOQ的信度、效度得到普遍学者较好地认证。其中,TCI量表认证地区最广泛,其中英国版本、瑞典版本、芬兰版本、意大利版本、挪威版本在我国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说明TCI在国际上是测度团队创新氛围的有效工具。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量表多是在我国得到验证,没有得到国际上权威认证。 第三,这些量表中,虽然TCI量表和一些中国学者编制的量表是适合我国文化特色的,但是它们不符合从群体层面上客观评价组织创新氛围,这就为针对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发出从群体层面上测量组织创新氛围量表提供了契机。 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维度比较 维度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创新氛围的成分结构,为操作性定义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下是对基于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的量表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使用频率较高的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的维度。 发现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一般包括:(1)积极的同事关系;(2)员工有充足的资源和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3)员工接到的工作任务清晰明确,能够自主进行工作计划安排;(4)管理阶层积极的支持和合作,鼓励下级进行创新活动;(5)工作任务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想法;(6)企业上下拥有良好的参与程度。 在总结出的六个维度上进行组织创新氛围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会得出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量表雏形,此后仍需要进行大量检测才能得出确切结论。但是随着人们对组织创新氛围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发出客观型组织创新氛围量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未来方向展望 目前,组织创新氛围研究主要问题是理论基础的薄弱。虽然组织创新氛围理论基础有组织属性论、选择——吸引——同化论和社会化模式,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没有具体的文献对形成机制中的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验证,尤其是国内目前对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