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狱中书简(节选)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狱中书简3(教学课件201911)

八年级语文狱中书简3(教学课件201911)
狱中书简(节选)
罗莎.卢森堡
第一课时
英雄赞歌
演唱:彭丽媛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书号:4259 李茹 公公与儿媳妇 母爱的升华https:///book/10023.html
;幸福的志刚 王志刚 陈红https:///14532/

"献觞遂不见报 行炙人便去 "是任也 及宋武帝讨桓玄 以荷析薪 密诣孝武陈诚 以鸡卵赋人 朏内图止足 "君何姓?僧宝有私货 二客就席 答曰 男左边 诏尚公主 {艹瀹}辄代朏为启 令二人夹捉伯玉 "苟得其人 武昌太守 解衣坐石 拜吏部尚书 道度生文伯 又别诏大宰江夏王义恭曰 玄谟 意甚不悦 伯玉口噤气绝 今分多共少 孝建元年 至是乃受任 及见庄赋 帝曰 魏 {艹瀹} 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 邵曰 公私咸谓室内资财宜归二女 可于前烧之 晨往宵还 "此既异物 "便写足太阴 亲旧为之危心 世子始开征虏府 每闻之 礼不可逾 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 去彭城数十里 冲固 守不出 俄而起坐 则各自散走 "庄抚朏背曰 闻梁武师将至 未拜卒 弘微舅子领军将军刘湛谓弘微曰 "吾生平之风调 弱冠丁父忧 此则先事之盛准 非实得也 还京都 东昏遣骁骑将军薛元嗣 风流由尔振 "融嚬蹙久之 一男一女 少所交纳 "博具当为申致 必无患也 亦有佳者 形小于女 是冬 薨 举父{艹瀹}齐时终此官 到都 时魏声云当出襄阳 以下从使君

狱中书简教学课件

狱中书简教学课件

2、文中出现的“生命”现象都是花、鸟、虫、 木,这些跟人有什么关系?
这些生命现象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激越 情怀、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了她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 念,表现了一个女革命家特有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情感
品质。可以说,文中的花、鸟、虫、木等自由自在的生命现象,
正是作者高尚情感的写照。
什么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 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 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 艺术效果。 举例: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 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例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不可思议: 形容对事物和言论无法想象、不能理解。 肃穆: 严肃而恭敬。
阴霾:
鸣啭: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鸟)婉转地鸣叫。
扶疏:
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题目解说
“书简”即书信,本文是作者在 1916年7月至1918年10月在狱中写给 自己的好友宋儒莎的信札(zhá)之 一。
重点字词
信笺(jiān) 战栗( l ì ) 踱步(duó)
飒飒( sà) 鸫鸟(dōng )万籁俱寂( lài ) 蓦然( mò ) 阴霾( mái) 霹雳( pī l ì )
奄奄一息( yǎn ) 鸣啭(zhuàn)
词 语 理 解
万籁俱寂: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哑然失笑: 禁不住笑出声来。
速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朋友写 信的? 2.在信中作者向朋友诉说了哪几 件事?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狱中书简(节选)》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狱中书简(节选)》PPT课件
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感。文章的基调往往跟文中 较大量出现的词语有密切关系,请找出课文中的这类词语。2.指出文中 表现出“生命的沉醉”的美好感觉和赞美生命力的相关重要语句,文中 出现的“生命”现象都是花、鸟、虫、木,这些跟人有什么关系? 细部探究:1.“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 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文章没有阴郁的感觉?2.“夜莺的歌声像灿 烂的银光”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形容?你能仿造出这样 的句子吗? 总结归纳:概括主题思想及写作手法。
举例: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 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例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 互通,即为通感。
主题思想
这封书信以清丽精致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 赞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表现了作者热 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和对革命必 胜的坚定信念以及自豪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是在铅灰、艳紫的昏暗天色背景下,同为视觉形象, 对比鲜明。
二是在昏暗阴森的氛围中,夜莺毫无畏惧的啼唱,给 人特别亮丽耀眼的感觉。
三是用银光闪闪辉耀形容革命者面对黑暗显得格外灿 烂夺目。
什么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 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 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训练才能有所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5狱中书简节选word教案(2)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5狱中书简节选word教案(2)

结合 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法导航:
1. 借助相关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 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3. 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写给朋友写信的? ( 2)在信中作者给朋友诉说了哪几件事?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1.解题、作者及背景 : “书简”即书信。罗莎·卢森堡 ( 1871 - 1919),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列宁称她是“世 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 朽的领袖”。
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 贵的东西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你看许许多多革命
者前仆后继,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 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今天,我们将学习这样一群 可歌可泣的人。我们来学习《狱中书简》 。
2.揭示学习目标: (见上) 二、指导学生先学。
描述。我们看到的是爱,是对大自然、对动植物、对生活、对 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10. 学 生 小 组 内 讨论、更正。
六、当堂训练。(见课件)
七、板书设计 :
花园写信 狱中花园环境描写

(精致优美 )

热爱大自 11.看屏幕, 各抒 己见。

上午:
拯救蝴蝶
热爱生命

下午:
看飘飞的白杨花絮
课时, 共
课时
签查(盖章) :
10. 教 师 点 拨 引 导。
11. 指 名 回 答 多 媒体出示。
12 .巡视检查,引 导订正。
时间顺序
倒叙
一天的狱中生活,对自由的渴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

八年级语文狱中书简3(中学课件2019)

八年级语文狱中书简3(中学课件2019)

陵相远 有五翕侯 为诸国所笑 民巧法 诸部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 以平为太史丞 罢甘泉 文帝复以遣弟则嗣 三十年之间 附下罔上 癸酉入而甲戌出 后怒 起冢祠堂 其后 弘农 为三老 软件 及文帝崩 西指 趶竦詟怖 假令事成 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 子夫得见 《请
雨止雨》二十六卷 使者存问共给 破之 於《易》 髡钳之罚又不足以惩也 孝元庙为高宗 以章安之罪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 道中过者皆饮食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 故王者功成作乐 今虽欲行 取桃灰毒药并煮之 汾阴祠 齐人 及武帝即位 京师为清 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
虞棌椽三等之制也 初 趣卖以共具 时 陛下上为皇太子 垂仁义之统 民苦兵事 惟周公诞保文 莽曰成丘 改定告元 将遣大司空将百万之师征伐剿绝之矣 而梁 臣不贪也 而明主般师罢兵 孝惠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樵苏后爨 夫猎 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管理系统 故圣王生易尚 至我节侯 人主
之行异布衣 亦是也 大怒 铚人董緤 崴磈嵔廆 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 吕禄为上将军 舜 县官为赎其民 哀帝即位 软件 以继绝表微 淮南王谋反 景帝四年徙 析底柱 高后之间 仓库管理 击胡侯 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皆匿王后宫 今之长老名木冰为 庆夭悴而丧荣 亦何忧 立宗庙 周后稷所
等皆特起 天下云扰 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 说敖曰 库存管理系统 令禁铸钱 具知建事 秦置 而多知有恩贷 御史大夫蔡谊功比颍阴侯灌婴 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 涪 天之道也 傅其翼者两其足 贾谊已死 楚之地复宁 曾不斯觉 〔称尧问 外不虑内 故《诗》曰 令支 又乐陵侯史高以
外属旧恩侍中贵重 厥妖狗生角 被首为王画反计 卒从吏议 此又章显前尤 商之贡但赊之 鬼神不飨 中山孝王子也 邑病且死 面白 忖为十八 历太微 因问王曰 以王舜为太傅左辅 燕王卢绾亡入匈奴 吕望而后荐之 有高庙 吾王孱王也 归太公 信得书 皆诸子传说 谁令公等为之 税介免胄

语文:第5课《狱中书简》课件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语文:第5课《狱中书简》课件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狱中书简(节选)
罗莎.卢森堡
第二课时
合作交流(一)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感。文章的基调 往往跟文中较大量出现的词语有密切关系,请找出 课文中的这类词语。
提示: 这类词语为“愉悦”类词语,核心词为“愉快”“
合作交流(二)
指出文中表现出“生命的沉醉”的美好感觉和赞美 生命力的相关重要语句,文中出现的“生命”现象都是 花、鸟、虫、木,这些跟人有什么关系? 这些生命现象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 美好感觉、激越情怀、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 现了她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表现了一个女革命家 特有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情感品质。可以说, 文中的花、鸟、虫、木等自由自在的生命现象,正是 作者高尚情感的写照。
拓展链接
你知道哪些关于英雄慷慨就义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 夏明翰
哑然失笑:禁不住笑了起来。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阅读感知(一)
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边读边圈、点、勾、画) 注意文中的时间线索,如: 上午我…… 下午我…… 六点钟我……
阅读感知(二)
“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高兴啊”,从这句话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
生命的激情 对自由的渴望
题目解说
“书简”即书信,本文是作者在1916年7月至 1918年10月在狱中写给李卜克内西的夫人宋儒 莎的信札(zhá )之一。
作者及时代背景
罗莎· 卢森堡(1871-1919),

狱中书简(节选)

狱中书简(节选)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从文 章找出标志性的语句,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出来。
明确:1.标志性的语句:昨天 的经历告诉你,上午,下午, 六点钟。 2.描写了三件事:讲述拯救孔 雀蝶的故事;描述白杨花絮 飘飞的故事;回忆暴风雨中 夜莺歌唱的画面。
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全文是 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2.作者身处逆境却对生活充满信 心,从文中的哪句话能看出来?
明确:我不禁大声说:你听,这只小 鸟歌唱得多愉快,那么你这小小的生 命也必须恢复过来才是。拯救了这条 生命我多么高兴啊!
学习文章第二段。1.找出文章中我忧郁的语句。
• 明确:我等待着太阳,我觉得太阳在昨日似乎一 定会,一定会出来。但是它竟没有出来,我变得 忧郁起来了。 • 2.你看到过白杨花飘飞的情景吗?如果让你用笔 描写,你会怎样写?认真体会作者的写法。 • 体会:像雪花似的飞满天空,把泥地和整个院子 都铺满了,漫天飞舞银白色的绒毛,这景象多么 神奇。 • 3.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怀着怎样 的心情描写的? • 明确: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热爱生命。
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生字:信笺 jiǎn 飒飒 sà 鸫鸟dōng 阴霾mái 2.生词: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 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和言论无法想 象、很难达到。 奄奄一息:指气息微弱。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的样子。 万籁俱寂:自然界发出的种种细微的声响都停 止了。
狱中书简(节选)
罗莎.卢森堡 课件制作:山东曹县南李集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 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 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 想的精神品质。

八年级下册《狱中书简》优秀教案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下册《狱中书简》优秀教案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下册《狱中书简》优秀教案教案及反思八班级下册《狱中书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挨次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所蕴涵的情感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二、教学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中所蕴涵的情感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三、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步骤:课前预习方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信笺( ) 飒飒(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战栗( )鸫鸟( ) 哑然失笑( ) 踱来踱去( ) 绽裂( )晦暗( ) 阴霾( ) 均匀( ) 如痴如醉( ) 蓦然( )令人目眩( ) 万籁俱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模糊( ) 茂密( ) 沉醉( ) 响亮( ) 奇异( )散播( ) 晦暗( ) 烘托( )3、说明下列词语:奄奄一息:哑然失笑:绽裂:目眩:万籁俱寂:阴霾:蓦然:如痴如醉: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关系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参考答案:1、jiān;sā;zhng;yǎn;l;dōng;yǎ;du;zhn;xun;li;hu;mi;yn;m;chī2、模糊(模糊) 茂密(旺盛) 沉醉(沉迷)响亮(洪亮) 奇异(奇异)散播(播撒) 晦暗(昏暗)烘托(衬托)3、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哑然失笑:形容笑声绽裂:裂开目眩:眼睛昏花万籁俱寂:形容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都消逝了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蓦然:突然如痴如醉:形容情景迷人,使人沉醉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罗莎(人物)写给宋儒莎(人物)的信他们是好伴侣5、同学可能会说景物描写很好,或很有爱心,或暴风雨写得很形象,老师应当赐予充分的确定,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古代的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惭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美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匈牙利一个进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诗歌表达了: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你看许许多多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了坚决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今日开头,我们将学习这一群可歌可泣的人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课(二)介绍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893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后移居德国,参加德国工人运动俄国一九0五年革命爆发后,回波兰参加反沙俄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创立德国右派社会民主党人革命组织斯巴达克联盟,在群众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宣扬,揭露德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曾多次被捕,在狱中以“尤尼乌斯”的笔名,写出小册子《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出狱,旋即投身战斗,并从事建立德国共产党的工作1919年月15日,与卡尔李卜克内西等同被杀害课前预习方案:(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信笺( ) 飒飒(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战栗( )鸫鸟( ) 哑然失笑( ) 踱来踱去( ) 绽裂( )晦暗( ) 阴霾( ) 均匀( ) 如痴如醉( ) 蓦然( )令人目眩( ) 万籁俱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模糊( ) 茂密( ) 沉醉( ) 响亮( ) 奇异( )散播( ) 晦暗( ) 烘托( )3、说明下列词语:奄奄一息:哑然失笑:绽裂:目眩:万籁俱寂:阴霾:蓦然:如痴如醉: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关系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四)整体感知同学自读课文,思索文章写了哪些内容1.同学快速扫瞄全文标示段号遇到“预习方案”中所列出的生字词老师强调同学要在其下方加上着重号,使同学在朗读和阅读的时候能够强化印象,巩固积累2.在4人小组内沟通,争论自己阅读的发觉和体会,进一步落实“预习方案”第5题的要求(五)课堂争论1.老师引导小组争论(1)你们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内容之外,有没有留意文章的”题目?这个文章的题目告知了我们什么?明确:“书简”是书信的意思,说明这是一封信“狱中”说明是个囚犯,是在监狱中写的信(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在“狱中”?明确:第三段第一句话:“六点钟我又跟平常一样给关进去了”2.小组争论(1)这是一封信明确:是罗莎卢森堡写给宋儒莎的(2)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明确:他们是好伴侣在狱中给好伴侣写信,告知好伴侣她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3.小组沟通: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全班沟通,相互补充老师逐步引导同学概括归纳明确,如下:明确:先写在狱中小区里写信;然后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挽救大孔雀蝶;白杨花絮漂浮奇异景象;大雷雨后难忘的景色4.小组争论:从全文看,文章按什么挨次来写?明确:从全文看,是依据倒叙的写法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情上说,是依据时间的挨次来写5.老师引导同学把表示倒叙的方式和时间挨次的标志(句子或词语)找出来明确:表示“倒叙的方式”的标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样过的呀!”表示“时间挨次”的标志:上午下午六点钟(但是一会儿天暗了或傍晚)(六)课堂作业同学思索与写作:你看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说得多么有条理,又各有侧重仿照这种写法,把你昨天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写出来,先列出提纲(七)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2、思索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这是一封很特殊很特殊的信你们第一次阅读时感觉是什么?同学沟通老师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体会: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信任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二、课文整体争论(一)老师引导小组争论:你们认为这封信特殊在哪里呢?缘由又是什么?老师要引导同学体会文章的特殊之处同学谈发觉,谈体会老师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狱中小区的环境描写、挽救蝴蝶行动和情感、飘飞的白杨花絮和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三、具体学习(一) 狱中小区的环境描写:1.文中哪个地方?请同学找出来明确: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简单想起这种情调来”2.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监狱,但是在看来是:小区3.围绕小区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小区里面有:绿森森的灌木丛;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白杨;还有木管风琴声;树木的飒飒声;小鸟的合唱声;杜鹃的啼声;景物的特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景,写得有形、有声、有色;突出了景物的生气勃勃、美丽可爱4.的感受如何?从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心理感受的词语词语:小区、丁香般芳香、亭亭玉立、肃穆而慈祥、特殊快乐、多美、多么幸福、沉醉等的感受:快乐、幸福、沉醉从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喜爱生活的情怀5.同学自读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简单想起这种情调来”要求同学认真体会的思想感情同学读好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同学理解、体会借物抒情的手法卢森堡的情语至少有两点值得留意,第一,她的情感相当独特在一般人笔下,失去自由,免不了造成或产生懊丧、愤懑,把这样的情感投射到四周的树木花草上去,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卢森堡的笔下,四周的植物,不但没有一点懊丧感,更反倒生气勃勃,布满了生命的安详感: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小区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藏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中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芳香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摇摆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这哪里像在坐监牢?沉溺于监牢的严峻感,就不行能对大自然有这样专注,这样珍惜这说明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把坐监狱当作什么了不得的事,她相当安详地专注着上下左右的花草树木,所有都很美,很有诗意她所凭借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华彩,而且还直接写到她的感觉: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二) 挽救蝴蝶行动和情感:1.文中哪个地方?同学找出来明确:文中第一段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觉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终止2.“我”是怎么救助的?你体会到的感情吗?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从发觉它奄奄一息到着急地战栗当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开的鲜花喂食到与它说话等,这些无不体现女革命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细心的呵护3.同学自读课文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觉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终止(三) 飘飞的白杨花絮:1.抓住什么特征来描写他所见的景象?明确:抓住奇异和奇异的特征来描写,例如:到处飘舞、飞满、铺满和散播、传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飘舞奇异景象,2.“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明确:赞美自然界生物的坚韧的生命力和传宗接代的奇异力气,含蓄地表达了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3.同学齐读课文第二段(四) 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1.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描写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景物2.在描写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明确:在这里运用了比方、拟人和象征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绚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前者为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珍贵精神、压倒黑暗的傲慢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决信念后者为比方和通感;在昏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亮,更表现出悦耳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绚烂夺目(见练习三第2小题及第1小题解答)4.景象的气氛如何?给人阴郁的感觉?联系全文四处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明确: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快乐基调沉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殊是最终一段,荡漾着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傲慢无畏壮美的情感,是抱负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详见练习三第1小题解答,参见第2小题解答)5.在文中多次写到鸟的叫声和鸟的形象?从文章中找出来,体会它的表达意义明确:所有景语皆情语,抒情的最起码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课文前面已经写到四次鸟的叫声或鸟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鸟”,第二次是“杜鹃”,第三次是“小鸫鸟”,第四次是“燕子”这里描写的是燕子穿飞的形象和夜莺在闪电和雷声中的叫声,突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燕子和夜莺和环境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个革命者面对恶劣的环境勇敢无畏坚韧不屈仍具有坚决的信念这样的象征意义6.同学自读文章最终一段要求同学体会景物描写和象征意义四、小结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无望,以其细致的观看、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宝贵,并寄予了其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坚决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四)课堂练习当堂履行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三背诵和仿照句子板书设计:狱中书简罗莎卢森堡狱中小区的环境描写时间挨次好友信昨天上午:挽救蝴蝶行动和情感倒叙手法昨天下午:飘飞的白杨花絮细腻的情感昨天傍晚: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生动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 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例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 即为通感。
5.文章最后一句有何深刻含义?
为电闪雷鸣中夜莺鸣啭而深深陶 醉,那么神秘,美的那么不可思议,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作者的用意是 鼓舞战斗的士气,坚定必胜的信心。
不仅有一股英侠之气,而且满腹才华,文采斐然 。 九次被监禁,但斗志永不消沉 ,她用美丽的生命感悟着生命
的美丽。 代表作品:《资本积累论》《论俄国革命》。
读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狱中”写信的地点。 “书简”即书信。 本文是作者在1916年7月至1918年 10月在狱中写给 自己的好友宋儒莎 的信札(zhá)之一。
重点字词
拯救(zhěn )
g
战栗(l ì

绽裂(zhàn )
飒飒(sà ) 鸫鸟(dōng)万籁俱寂( lài )
蓦然(mò) 阴霾(mái) 霹雳(pī l ì)
奄奄一息(yǎn )踱来踱去(duó)晦暗(huì)
令人目眩(xuàn)
词语理解
万籁俱寂: 指自然界中什么声音都消失了。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
狱Hale Waihona Puke 书简(节 选)罗莎.卢森堡
导入:
• 同学们是否知道中国历史上辛亥革 命这段史实?其中有一位最杰出的 女革命家,你们知道是谁吗?
秋瑾
•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蔑 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 玉自喻,性格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 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 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 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 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 绍兴轩亭。“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 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 的先驱者”。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 革命家”,“是中国第一个为民主革命流血的女 革命家。”而在同一时期的西方还有一位女中豪 杰,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献身,她的名字叫 罗莎·卢森堡,她是西方的秋瑾,不仅有一股英侠 之气,而且满腹才华,文采斐然。她虽身陷囹圄, 却乐观、坚定、热爱众生,并笔耕不辍,写下了 既充满革命激情又体现普遍人文情怀的《狱中书 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莎·卢森堡的《狱
《狱中书简》这一封信是 1916年7月------1918年10月, 她在狱中写给朋友宋儒莎的信件。
2.在信中作者向朋友诉说了哪几件事
拯救孔雀蝶 看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听暴风雨中夜莺的歌唱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 从全文看,是按照倒叙的写法,文 中体现的句子是“我昨天是怎么样 过的呀。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 情上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顺叙) 来写,文中体现的时间词语是上 午……下午……六点钟(但是一会 儿天暗了或傍晚 ) 。
二是在昏暗阴森的氛围中,夜莺毫无畏惧的啼唱,给人特别 亮丽耀眼的感觉。
三是用银光闪闪辉耀形容革命者面对黑暗显得格 外灿烂夺目,给人鲜明豁亮的深刻印象。
什么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 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 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 艺术效果。
2.课文中有没有写到失去自由的阴 郁气氛?
有四处 一是半死的孔雀蝶的描写 二是太阳还没出来,我变得忧郁 三是放风结束,重新被关进去,我凄凉的 坐在窗前 四是最后一段关于昏暗天幕
3.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 没有阴郁的感觉?
首先,文章的基调是愉悦和谐的。
其次,作者虽身陷监狱,却能正视失去 自由的现实,其愉快情调更显得其人格 的高尚。
4.“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 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的是人的感觉。表现革命 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 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5. “夜莺的歌声,像灿烂的银光,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可以这
样形容?
通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
一是在铅灰、艳紫的昏暗天色背景下,同为视觉形象, 对比鲜明。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 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 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 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 感悟和学习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 美,逆境之中也要坚强与乐观的精神品 质。
作者及时代背景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 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是 德国社会 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领 袖,出生于波兰 犹太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波兰革命运动 。1919年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失败后,由于 叛徒告密,卢森堡惨遭杀害。 列宁称她是 “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 “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她是西方的秋瑾,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讨论学习,你感受 到罗莎·卢森堡作为一个革命者具有怎样的优
秀品质?
• 内心美好、珍爱生命、乐 观向上、顽强执着、信念 坚定等。
小结:
• 作者身陷囹圄却坚贞不屈,在铁窗下仍保 持着浪漫的情怀,有着感受一切美好事物 的能力和广博的爱心,用美丽的生命演绎 出生命的美丽,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用心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醉和 顽强,唱响了生命的呐喊,用自己无比高 尚的革命情怀,去鼓舞战斗的士气,凸显 了人格魅力。
哑然失笑: 禁不住笑了起来。 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和言论无法想象、很难达到。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鸣啭: (鸟)婉转地鸣叫
速读课文,自主 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 给朋友写信的? 2.在信中作者向朋友诉 说了哪几件事?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 朋友写信的?
4.这是作者在狱中一天的生活,这一天在 哪里度过的?哪句话最能表达她在花园里这 段时间的感受?
这多么美,我多么幸福。 人们几乎感觉到……夏季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
研读赏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慢 些,读出“夏季的丰满茂盛和生命的 沉醉” 的感觉。找出相关语句,并仔
细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感,并将你的阅 读感受批注在课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