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自4月1日被叫停以来,已50多天了。国家环保总局5月10日正式通知圆明园管理处,后者必须在40天内提交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但这似乎是个烫手的栗子,谁也不想接手。起先,国家环保总局属下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想接手,但终因怕被人指责不公正而罢休。圆明园管理处几乎接触了北京所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都被拒绝,包括北师大和北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据报道,清华大学已经主动承接了圆明园环境评价,在环保总局设定的时限内,人们将会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重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国家级遗址公园里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生态工程却是一项违法工程。它没有经过任何的环境影响评价,没有经过科学的讨论和决策,显然违反《文物法》和《环境保护法》。国家环保总局早就三令五申,一切重要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工程都必须经过资格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不仅对于工程本身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应该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问题的披露于世,显示了公众参于和媒体监督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标志。最初,甘肃生态学者张正春投书《人民日报》指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将对圆明园的湖区生态环

境造成损害。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深入报道和披露,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事件中,政府部门,即国家环保总局显示了处事的果断和坚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得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没有经过环境和生态专家论证,也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便当机立断,决定圆明园立即停工,接着向媒体通报,并责令圆明园管理处在40天内提交环境影响报告。有人说,中国政府这样的速度令人惊讶。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下,举行被称之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听证会,正如有人所评论的,这在中国环保法治史上具有“标识性的重大意义”。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参与工程的三家施工单位之一是北京市圆明园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其法人代表便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和《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显然,“法”在整个圆明园事件中占主要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法治的尊严最终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将表明中国社会在法治的道路上向前进了一大步。

案例11: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决策者与监督者——圆明园防渗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决策者与监督者——圆明园防渗事件 案例摘要:2005年3月,兰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圆明园参观时发现,圆明园的湖底居然被铺上了一层塑料薄膜,他担心这将会造成圆明园的生态恶化。事件被曝光后,圆明园管理处进行了解释,理由是为了节约水,而对湖底进行了防渗处理。圆明圆在湖底铺设塑料薄膜的做法被曝光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什么圆明园的一项防渗工程,居然引来了这么多的关注?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 背景简介: 圆明园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瑰宝,是一段民族历史的记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是一个特定的符号。当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俞孔坚看到这些塑料薄膜已经铺在了圆明园的湖底时,研究了多年环境保护的他,感到非常痛惜。俞教授认为,铺上这个水就不往下渗了,水跟土壤的关系没有了,此举将对圆明园的固有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大量的水将无法进入地下,必将导致生态严重恶化。 代管者是否有权决定“国宝”命运: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要恢复圆明园原有“山形水系”,再现当年河流湖泊星罗棋布的美景,确非易事。但作为圆明园的代管者,圆明园管理处是否有权擅自决定“国宝”命运?这种做法是否能够重现圆明园的风采?对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应该遵循“重建昔日辉煌”还是“保持遗址现状”的原则,不是某个管理者所能决定的,这个持续多年的争论,随着防渗工程的争论再度凸现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延芳指出,文物价值和文物美在于历史原创性。圆明园的历史原创性更在于废墟悲凉的沧桑感。他认为,现在进行的修复与遗址公园的精神不符。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圆明园是国家的公园,还是企业的公园?是遗址公园,还是商业公园?在其基本功能定位尚未争论清楚的时候,代管者就擅自对圆明园实施改造,是否有欠妥当? 圆明园防渗工程破坏生态: 俞孔坚说,环评报告明确表示,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而且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造成水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以及文物遗址的“不可逆”的破坏。报告明确指出,“现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后续工程改造所带来的损失是由于工程没有按程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的”,并且因为“工程大部分已经建设完成,影响了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给环境影响评价造成了极大困难”。 环评报告同时指出,在目前“防渗膜”已经基本铺设完毕的前提下,“全部撤除防渗膜对土层的翻动会对湖泊生态系统再次造成破坏,并有可能错过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最佳时期”。对此,李迪华教授认为,为了减少损失和尽快恢复圆明园的生态环境,经过严格论证后,使用防渗膜“也可以是一种选择”。而俞孔坚教授在承认目前撤除防渗膜“可能对环境影响更大”后,坚决认为要撤除防渗膜:“不拆除就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默许,是对潜在的违法行为的怂恿!”此外,俞孔坚强调,环评报告只是针对“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既不是对整个圆明园整治工程的评价,更没有将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价值包含进去,“是不全面的”。 报告书指出,“防渗工程对部分湖岸堆石进行了水泥勾缝等防渗处理,由于工艺比较粗糙,而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堆石工艺相违背,将导致湖岸美学价值的降低”。报告书同时称:“湖岸堆石是否构成文物,尚需要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研究和认证,这已超出本环评报告的任务范畴”。对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崔海亭表示:“防渗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影响,恰恰是它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环评报告提及不多”。李迪华则认为,“即使环评报告在技术上100%支持防渗工程,也不能成为圆明园大规模改造工程,包括大量砍伐林灌和湖岸翻新等的理由和借口”。

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篇一: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今天的思品与社会我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看到同学们都举起愤怒的拳头,恨得咬牙切齿说:“他们简直不是人,太可恶了……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短篇的时候,大家不停地感慨:“这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要是带着现在的武器回到以前该有多好”“这么多国宝、艺术品都被砸烂了,太可惜了”。是呀,多少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上面,整整一百五十年建成的园林,三天就被烧光、抢光了!大家还记得上回苏富比拍卖会吗?那些兽首可都是中国人的啊!可是我们却必须得用昂贵的代价买回来。外国人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就来抢我们的。抢了还不算,还要烧毁它,还要危害当地的百姓。不过,这也不完全是英法联军的错,当时清政府太腐败,只顾自己逃命,不顾老百姓。而且,科学技术又太落后,完全没有能力抵挡外国人的攻击。“把平静与安宁留给皇上,把战乱和痛苦就赐给老百姓吧。”就是讽刺清政府的。这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正在抓紧学习现在的科学知识,同学们好好学习吧。 篇二: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顾及到学生对历史了解的渴求,对历史了解的不多,对历史不是亲眼所见的事实,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其他媒体的认知办法,让学生得到一个全新的历史观,更加进一步让学生真正实现以史为镜,发奋图强。另一方面,流出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发表自己的感受,提高对历史的认识水平,更加将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举。

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作者:————————————————————————————————日期: ?

石河子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小组成员: 马念念 院系专业班级:食品学院二班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江梅 填表日期: 2011年10月15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2月26日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纪录视频《圆明园》观 后感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10 日——2011年10月15 日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备注 小组成员食品学院二班2010511044 马念念食品学院二班042 牛雯食品学院二班040刘金菲食品学院二班048曾明智 教学录像 观后感 内 容 简 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教师评语 教师综合评分题目10分 结构30 分 内容50分特色10分总评分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感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关键词:圆明园;条约;英法联军;焚毁 许多中国人知道圆明园,是因为从小就在课本里读到的发生在1860 年的那场臭名昭著的大火——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后,用大火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圆明园就是“大水法”那几根残垣断柱和草长莺飞的荒凉院落。 于是,提到圆明园,大部分中国人会在前面加一个动词——“火烧圆明园”,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圆明园的历史始于 1860年。似乎圆明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那破败的景象。直到看到了纪录视频《圆明园》,才豁然记起,1860年不是圆明园的开始,而是它的结束,圆明园曾经有过光耀古代艺术史的辉煌。 一圆明园的历史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赐园。圆明园“风物清嘉”[1],雍正非常喜欢,即位后将圆明园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2],听政视事。从雍正开始,清朝的几代皇帝每年几乎有2/3的时间驻跸圆明园,临朝议政。圆明园实际上成为清帝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150多年的营建,圆明园成为一座占地面积达5200多亩,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大型皇家园林。它不仅以建筑和园林艺术之高超而著称,还以收藏之丰富而闻名,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离宫苑囿,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20xx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圆明园的毁灭 摘要: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在经过19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掠夺焚毁以及当地地皮歹人的毁坏,这座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同时也毁于当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的部分国人之手。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关键词:圆明园毁灭 1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2.圆明园的第一次破坏 1860 年,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和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综述-北大未名BBS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综述 客观事件综述: 圆明园自2004年底开始挖掘湖底淤泥,防渗漏工程从2005年2月16日开始,现在圆明园全部湖底的防渗漏塑料膜已基本铺好,整个工程接近尾声。这种白色的防渗层由一层稍厚的塑料膜和一层软膜组合而成。据工人介绍,塑料膜是起到防渗漏的作用,而附在上面的白色软膜,是为了在施工时防止塑料膜被石块等硬物破坏。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铺好塑料膜后再用大约有1米厚的土层掩埋,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这种防渗的塑料膜宽6米,长50米,每卷的价格大约是3000余元,总花费约1.5亿元。据园方称圆明园的湖底是砂石质,加之目前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容易渗水,测算显示年渗水量为250多万立方米。平水年里,圆明园湖泊缺水540多万立方米,偏枯水和枯水年更加严重,圆明园每年都要从玉泉河补3次水,总量多达数百万立方米,目前从玉泉河引水每吨1.3元,一年的补水花费就是几百万元,但就是这样,圆明园水面还是经常干涸,这两年干涸的最长时间竟长达7个月,此次全部水域防渗处理后,每年可减少渗漏损失150.79万立方米。 3月31日市环保局对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调查后初步认定,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未按国家相关法律做任何环评报告,也未通过市环保局的环保审批。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经环保审批并获得环保许可证的工程将被强制停工或取缔。按照规定,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内的建设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必须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保总局进行审批。但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报批, 4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做出决定,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停止施工,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将于下周组织专家论证会。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已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事实上施工仍未完全停止圆明园湖底防渗膜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只是在进行最后的河道清淤工作,计划五一放水。 两种意见和观点: 专家的反对: 1 如果湖底防渗完成,过去300多年所形成的植物、动物、水生物共存的生态链条将遭到破坏,这对北京北部的生态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圆明园河湖是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命脉,土壤生物、昆虫、两栖动物,鱼、虫等浮游动物和荷花、芦苇、藻类,以及岸边的花草树木等数百种生物都赖其生存,而经过湖底防渗,人为地阻隔了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目前的防渗做得非常严密,势必导致岸边和山上更加干旱,需要引更多的水岁对植被进行浇灌,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经济上并不划算。而且,由于没有了水体循环,塑料膜之下土壤中的生物将会大量被憋死,生态系统将被毁掉。还有,圆明园的设计者之所以留下许多石头缝,一方面是考虑湖与山的水循环,而且这些石头缝是许多水生物的栖息场所,这些水生物与湖里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还能净化水环境——现在沿岸全部用水泥勾缝,将加剧整个水生态的破坏。 2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也有利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3作为具有国际声誉的园林遗址,圆明园的“自然水系”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把“真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10篇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一): 这天我看了《火烧圆明园》后,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现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气、可悲的时刻。 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大门,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洗礼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罪恶的火连烧三天,此刻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桩。 此刻,有一个问题浮此刻我的心头: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答案只有一个清政府太无能。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由于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能够把握未来,使这段杯具不再重新上演。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二):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看完《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火烧圆明园》讲的是咸丰在位时,英格兰和法兰西这两个强盗入侵北京,而咸丰和他的妃子决定逃往河北承德避难,大臣们都要咸丰出兵攻打英、法。中国太落后了,还在用长矛、箭。但是长矛怎样打得过枪炮?中国全军覆没,咸丰得以逃跑。英法联军可耻地一枪枪打死老百姓,闯进圆明园,还美其名曰礼貌地拿,最后为了掩盖罪行,三千五百名侵略者一把火烧了这座万园之园,康熙、乾隆花费几个世纪的心血就这样化成了灰烬! 看完电影,我就被英法联军的可耻和清政府的无能深深震撼了!明朝的火炮哪儿去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哪儿去了?但是,那些中国士兵的悲壮深深感动了我。他们,总比那些逃跑的皇帝妃子好!他们,总比那些只明白纸上谈兵的大臣好!他们,至少勇于献身,至少临死前还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至少对于中国不至沦陷还有些贡献! 最令人震动的是那个与英军谈判人摔跤的蒙古大臣。当英国人羞辱中国,羞辱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反击,把英军羞辱得恼羞成怒,把英军统帅摔进湖里,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我瞧不起那些抱住他的大臣!哪像个男子汉!软弱! 这使我联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是啊,中国闭门造车,哪会打得过有枪有炮的英军?此刻的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使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此刻,中国人变快了,快时代慢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把你打下去,所以,务必快,慢就要挨打。我们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

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为谁建造的?为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完成的事物是属于人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过去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过圆明园。我们常说:希

腊有帕台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我先要提出抗议,感谢你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事件的启示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自4月1日被叫停以来,已50多天了。国家环保总局5月10日正式通知圆明园管理处,后者必须在40天内提交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但这似乎是个烫手的栗子,谁也不想接手。起先,国家环保总局属下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想接手,但终因怕被人指责不公正而罢休。圆明园管理处几乎接触了北京所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都被拒绝,包括北师大和北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据报道,清华大学已经主动承接了圆明园环境评价,在环保总局设定的时限内,人们将会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重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国家级遗址公园里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生态工程却是一项违法工程。它没有经过任何的环境影响评价,没有经过科学的讨论和决策,显然违反《文物法》和《环境保护法》。国家环保总局早就三令五申,一切重要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工程都必须经过资格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不仅对于工程本身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应该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问题的披露于世,显示了公众参于和媒体监督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标志。最初,甘肃生态学者张正春投书《人民日报》指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将对圆明园的湖区生态环

境造成损害。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深入报道和披露,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事件中,政府部门,即国家环保总局显示了处事的果断和坚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得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没有经过环境和生态专家论证,也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便当机立断,决定圆明园立即停工,接着向媒体通报,并责令圆明园管理处在40天内提交环境影响报告。有人说,中国政府这样的速度令人惊讶。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下,举行被称之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听证会,正如有人所评论的,这在中国环保法治史上具有“标识性的重大意义”。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参与工程的三家施工单位之一是北京市圆明园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其法人代表便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和《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显然,“法”在整个圆明园事件中占主要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法治的尊严最终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将表明中国社会在法治的道路上向前进了一大步。

历史论文_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石河子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小组成员:马念念 院系专业班级:食品学院二班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江梅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5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2月26日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感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关键词:圆明园;条约;英法联军;焚毁 许多中国人知道圆明园,是因为从小就在课本里读到的发生在1860 年的那场臭名昭著的大火——英法联军侵入,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后,用大火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圆明园就是“大水法”那几根残垣断柱和草长莺飞的荒凉院落。 于是,提到圆明园,大部分中国人会在前面加一个动词——“火烧圆明园”,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圆明园的历史始于1860年。似乎圆明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那破败的景象。直到看到了纪录视频《圆明园》,才豁然记起,1860年不是圆明园的开始,而是它的结束,圆明园曾经有过光耀古代艺术史的辉煌。 一圆明园的历史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西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赐园。圆明园“风物清嘉”[1],雍正非常喜欢,即位后将圆明园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2],听政视事。从雍正开始,清朝的几代皇帝每年几乎有2 /3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

火烧圆明园教案

《圆明园的哭泣》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圆明园在哭泣》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情感。课文分为三个活动阶段:第一个活动阶段: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让学生去看、去听,在看、听活动中,了解昔日圆明园辉煌,从而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光荣。第二个活动阶段:调查活动阶段。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同时,进行“小调查”让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信息资料。 教师: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圆明园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伟大民族,拥有的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发明和创造,你们知道哪些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呀,是呀,这些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自豪。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个曾经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 课件:“圆明园”全景图及“圆明园”三个大字。(板书:圆明园) 1、你知道圆明园吗?生交流有关圆明园的信息。 2、师讲述: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北郊,它是清代的六位皇帝调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花费了150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园内有神话般的仙境,有像阿里巴巴宝库内的奇珍异宝,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观赏吧! 二、走进圆明园,学习它的“荣”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去了解它昔日的辉煌吧!

初中历史材料题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雨果对火烧圆明园的评介

初中历史材料题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雨果 对火烧圆明园的评介 篇一:20XX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XX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开卷)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3.图1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

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6.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 A.姚莹 B.包世臣 C.夏燮 D.王茂荫 7.图2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8.“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罗斯福新政 9.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请接收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A.《独立宣言》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人权宣言》 10.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D.马歌尔计划的扶持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圆明园是我国被欺凌的重要历史依据,也是我国瑰宝被世界殖民者掠夺的罪证。下面是分享的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事件简述】;题图说明:圆明园遗址中的典型建筑物--大水法遗址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

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国外所欺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和海宁安澜园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

圆明园在几年几月几日毁灭的范文

圆明园在几年几月几日毁灭的范文 圆明园是在1860年的10月18日被毁灭的。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并且占据 了圆明园。中国军队无力反抗,圆明园的总管大臣跳海自尽,住在圆明园里面的常嫔也因为受到惊吓去世。 英国军队的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最后,在1860年的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下令,将圆明园开始烧毁圆明园。 在之后的两天里英国和法国的士兵们被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大火一直从1860年10月18日燃烧到了1860年的10月21日,历时三天,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扩展资料: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火烧圆明园始末

火烧圆明园始末 马勇 在北京西北角有一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与附近相连的长春园、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组成“圆明三园”,占地5000亩,规模庞大,气势辉煌,融合了东西方各式园林风格,被中外园林学家一致判定为世界园林艺术巅峰之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的典范,为“万园之园”。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园林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圆明园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历史文献。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这是历史事实;只是细节、缘由,可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劫掠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要求清政府立即无条件释放巴夏礼(英国外交官)等被囚外国人。清政府拒绝,僧格林沁、

瑞麟指挥清军在德胜门、安定门外与联军交战。清军久战不敌,退至彰仪门、右安门一带。联军随即由黄寺、黑寺直趋西北,进占圆明园。 圆明园为清廷夏宫,在此之前并不被一般中国老百姓知晓。圆明园藏有无数稀世珍宝,有中国古典文明精华,有通过各种方式收藏的西方文物……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园内的无数珍藏使联军官兵垂涎不已,而刚占领时的混乱也让一些贪心的官兵有了顺手牵羊的机会。联军在圆明园内毫无忌惮地大肆抢掠。这只是联军先遣部队,圆明园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两天后,即10月8日,联军再扰圆明园。作为东方艺术结晶的圆明园已面目全非,无数珍宝不见踪影。 圆明园劫难伴随着清军与联军的争夺。当清政府还没有同意联军进入北京城时,联军将领一再要求恭亲王交出安定门或德胜门。恭亲王当然不会轻易就范,于是在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一再成为联军囊中之物,随意伸手。

10月9日,原本晴朗的北京突然下起了大雨,寒冷的东北风卷地而来。英军司令格兰特来到法军司令拿皮耳住处,谈话间拿皮耳告诉格兰特,他的副官从圆明园带走了一大块黄金,拿皮耳想将黄金分给他的部下,问格兰特是否反对。为了表示对别的部队公平起见,格兰特无法同意拿皮耳的请求,他决定发布一道命令,请官兵将从圆明园拿来的所有财宝一律交出来,随后平均分配。 许多英国官兵看到法国人对圆明园财宝进行抢劫,认为自己拿点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命令下去了,官兵们把财宝拿回来了,这让格兰特很高兴,于是他决定甘冒不韪,承担责任,当即把战利品分发给英国官兵。遵照格兰特的安排,英国官兵将那些战利品先在德胜门外英军驻地进行拍卖,把拍卖所得和法国人交给他们的合在一起,然后成立战利品委员会,负责分发:所得三分之二归士兵,三分之一归将领。 格兰特后来承认,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并没有权力这样做,但考虑到法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宽松政策,格兰特只好尽最大力量制止官兵肆意抢劫。 巴夏礼目睹了全程,他认为法军纪律太坏,当军队进入圆明园后很快抢完了、毁坏了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法国人甚至对皇帝私人寓所放火。后来大多数运到英格兰的文物,都是英国人从法国士兵手中买来的。英国军事当局不允许他们的官兵进行抢掠,尽管也发生极少数这样的行为,但就本意来说,英国人确实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对于圆明园惨剧,恭亲王向英法公使表示强烈抗议。为避免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