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合集下载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稀土永磁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稀土永磁材料是由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组成的复合材料,它具有较高的剩磁和矫顽力,能够在数十摄氏度以下保持磁性,是目前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主要材料之一、稀土永磁材料可以分为常规永磁材料和高温永磁材料两大类,常规永磁材料以NdFeB为代表,而高温永磁材料以SmCo为代表。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材料制备、磁性能和微结构等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熔铸法、粉末冶金法和快凝固等方法。

磁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剩磁、矫顽力、矫顽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等方面。

微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晶体结构、晶界和晶粒大小等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稀土永磁材料在电机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设备和家电等领域。

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电机性能。

其次,稀土永磁材料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如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和磁性制冷等。

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温稳定性和高磁能积等特性,能够提高能源装置的效率和性能。

此外,稀土永磁材料还在信息存储、声学设备和磁性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

然而,稀土永磁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稀土永磁材料的稀土元素资源有限,存在供需紧张的问题。

其次,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另外,稀土永磁材料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容易失磁,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首先,可以开展稀土永磁材料的替代研究,探索其他材料代替稀土元素,降低对稀土资源的依赖。

同时,需要改进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还可以开展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研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并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类具有高磁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材料。

它在电机、能源、信息存储和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稀土永磁的原理

稀土永磁的原理

稀土永磁的原理稀土永磁材料,也称为稀土永磁体,是一种具有特殊磁性的材料。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稀土永磁材料,是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稀土金属和一些过渡金属。

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钇系元素,包括镧(La)、铈(Ce)、钕(Nd)、钐(Sm)、铽(Eu)、镝(Gd)、钆(Tb)、铽(Dy)、镝(Ho)、铒(Er)、铥(Tm)、镱(Yb)和钇(Y)等。

这些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特性,使得稀土永磁材料具有较高的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场。

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劈裂自旋模型和交换耦合模型。

劈裂自旋模型是指当稀土金属离子处于晶体场中时,由于晶体场的作用,电子轨道分裂成多个能级。

这些能级与稀土离子的自旋角动量相耦合,形成了不同的劈裂自旋状态(也称为多重态)。

而这些不同的自旋状态又可以通过外界磁场的作用进行转变。

当外界磁场施加到稀土永磁材料上时,它会导致自旋状态的跃迁,从而产生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交换耦合模型是指稀土永磁材料中,稀土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着交换相互作用。

这种交换相互作用可以使得稀土金属离子的自旋有序排列,形成类似于铁磁体的磁性结构。

而这种自旋有序排列又可以通过外界磁场的作用进行调控。

当外界磁场施加到稀土永磁材料上时,它会改变稀土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磁性结构,产生强大的磁场。

总的来说,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原理是由稀土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相互作用决定的。

既有劈裂自旋模型的能级跃迁,又有交换耦合模型的自旋有序排列。

这些效应的综合作用使得稀土永磁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特性,成为目前磁性材料中的重要一类。

稀土永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广泛用于电机、发电、电子设备、计算机等领域。

因为稀土永磁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场。

此外,稀土永磁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适用于各种特殊环境。

然而,稀土永磁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紧缺、价格高昂、环境污染等。

钕铁硼基本知识自行整理

钕铁硼基本知识自行整理

钕铁硼基本知识自行整理钕铁硼(NdFeB)是由钕(Nd)、铁(Fe)和硼(B)组成的一种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最优秀的永磁材料之一、其磁性能优良,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机、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钕铁硼材料的基本知识如下:1.成分和晶体结构:钕铁硼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钕、铁和硼,通常以化学式Nd2Fe14B表示。

其晶体结构为六方最密堆积结构,每个晶胞含有14个铁原子和2个钕原子。

2.磁性能:钕铁硼材料具有极强的磁性能。

其最大磁能积(BHmax)可达到30-55 MGOe(高能产业)或 10-35 MGOe(常规产品),是其他永磁材料(如铝镍钴和钴硼等)的10倍以上。

钕铁硼的矫顽力(Hcj)通常在10-30 kOe之间,剩磁(Br)在11-14.3 kG之间,居于永磁材料的前列。

3.加工性能:钕铁硼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差,硬度较高,易破裂。

在制备钕铁硼磁体时,通常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即将钕铁硼粉末与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混合,压制成型,再通过烧结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成型,最后进行精加工。

4.磁化和稳定性:钕铁硼材料可以通过磁场磁化,常用的磁化方向为厚度方向,即垂直于磁化面的方向。

在加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高的磁化温度和磁场强度,以免材料磁性能下降。

此外,钕铁硼材料的磁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温度敏感。

5.抗腐蚀性能:钕铁硼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容易受到氧化、腐蚀和磁滞损耗等影响。

为了防止钕铁硼材料的磁性能下降,通常对其表面进行镀层保护,如镀铜、镀镍、镀锌、涂覆橡胶等,以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6.应用领域:钕铁硼材料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磁性能,在电子、电机、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钕铁硼磁体常用于电力器件、传感器、硬盘驱动器、扬声器、电动工具、液压泵、步进电机等设备中。

综上所述,钕铁硼材料是一种具有极佳磁性能的永磁材料,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然而,由于其加工性能较差和抗腐蚀性差,需要合理的工艺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

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

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两种永磁材料。

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铁氧体永磁和稀土永磁的特性、制备工艺、应用以及优缺点。

1. 铁氧体永磁铁氧体永磁材料是由铁、镁、铁氧体等元素组成的材料。

它具有以下特点:a) 矫顽力高:铁氧体永磁具有高的矫顽力(约为300-400千安/米),能够产生强磁场。

b) 热稳定性好:铁氧体永磁的居里温度高,可达到七百度以上,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高的磁性能。

c) 价格便宜:相对于稀土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的价格较低,成本相对较低。

d) 抗腐蚀性能好:铁氧体永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使用。

铁氧体永磁的制备工艺包括:熔铸法、粉末冶金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将铁氧体微粉与粘结剂混合,经压制、烧结和磁化等工序制备成终产品。

铁氧体永磁广泛应用于电机、发电机、传感器、扬声器等领域。

例如,在电机领域,铁氧体永磁被用于制造小型电机、风力发电机组等;在电子领域,铁氧体永磁被用于制造磁头和磁带等。

铁氧体永磁的优点包括价格低廉、磁性能稳定和抗腐蚀性能好。

然而,铁氧体永磁的矫顽力相对较低,且易受磁场温度和震动影响,因此在某些特殊应用环境下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2. 稀土永磁稀土永磁材料是由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组成的材料。

稀土永磁具有以下特点:a) 高矫顽力:稀土永磁具有非常高的矫顽力(可超过1500千安/米),能产生更强的磁场。

b) 示磁性能好:稀土永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具有较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和高的磁导率。

c) 温度稳定性好:稀土永磁的居里温度较高(通常在300-600摄氏度之间),能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高的磁性能。

稀土永磁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粉末冶金法、溶液法、热磁法等。

其中,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稀土永磁的方法,它通过将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置于真空和惰性气氛下进行合金化处理,再经过磨碎和形成等工艺制备成终产品。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分为:钐钴(SmCo)永磁体和钕铁硼(NdFeB)永磁体。其中SmCo磁体的磁能积在15--30MGOe之间, NdFeB系磁体的磁能积在27--50MGOe之间,被称为“永磁王”,是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钐钴永磁体,尽管其磁 性能优异,但含有储量稀少的稀土金属钐和钴稀缺、昂贵的战略金属钴,因此,它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 国稀土永磁行业的发展始于60年代末,当时的主导产品是钐-钴永磁,钐-钴永磁体世界销售量为630吨,我国为 90.5吨(包括SmCo磁粉),主要用于军工技术。
稀土永磁材料
永磁材料中含有作为合金元素的稀土金属
01 定义
03 特性 05 技术参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2 分类 04 应用
稀土永磁材料,即永磁材料中含有作为合金元素的稀土金属。永磁材料是指把磁化后撤去外磁场而能长期保 持较强磁性。
定义
稀土永磁材料是将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如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 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稀土永磁材料不仅应用计算机、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疗保健、航 空航天等行业中的各种微特电机,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电器件、磁分离设备、磁力机械、磁疗器械等需产生强间 隙磁场的元器件中,而且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节能石油抽油机等新兴领域对高端稀土 永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技术参数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物理性能 密度 G/cm³ 7.4-7.6 热传导系数 Kcal/m.h.℃ 7.7 居里温度 ℃ ≥312 维氏硬度 530 抗压强度 Kg/㎜2 80 抗弯强度 Kb/㎜2 24 杨氏模量 Kg/㎜2 1.7×104 电阻率.m 14×105 回复磁导率 1.05 热膨胀系数 C11 3.4×10-6 /c1-4.8×10-6

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类特殊的磁性材料,其以稀土元素为主要成分,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矫顽力,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磁制冷、声学设备等领域。

它们的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及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首先,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受到其晶体结构的影响。

稀土永磁材料多为金属间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纳结构、逆磁结构和超晶格结构。

纳结构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类稀土永磁材料,其具有多晶结构,晶粒间有较小的间隙,能够允许磁矩的旋转,使其具有较高的剩磁和矫顽力。

逆磁结构材料中,稀土元素的磁矩方向与其他元素的磁矩方向相反,这种结构能够减小晶格中的磁偶极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磁软化和磁稳定性。

超晶格结构材料则是利用稀土元素和非稀土元素形成晶格交错的结构,能够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比例来改变材料的磁性能。

其次,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晶体结构中的微观缺陷和磁畴的形成和排列密切相关。

稀土永磁材料中晶格中常常存在晶格扭曲、格点位移等微观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到晶体的磁性能。

另外,磁畴是稀土永磁材料中磁矩排列有序的区域,其中磁矩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稀土永磁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磁畴的尺寸减小、磁畴的磁相互关联以及磁畴壁的移动等现象,这些变化会影响到材料的磁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此外,氧化物包裹和稀土合金形成等结构工程也会对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稀土永磁材料常常由于氧化等原因引起的微观缺陷,导致对磁矩的影响更大。

通过掺杂适量的氧化物衍生出的包裹薄膜可以有效地减小这些缺陷对磁性能的影响。

此外,稀土合金形成也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元素来改变晶体结构和磁性能,例如,通过在稀土永磁材料中引入铁、锰等不同元素形成稀土合金,可以改变材料的磁性能。

总之,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紧密相关。

晶体结构、微观缺陷和磁畴的形成及排列方式等因素对材料的磁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和磁稳定性等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开发出更具优异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并拓展其在新能源、高效电机和磁记录等领域的应用。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类具有高磁性和稀土元素组成的材料。

这种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电机、发电机、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磁记录媒介等领域。

从过去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来看,稀土永磁材料在新型电力、磁性存储和信息传输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及其性能的研究。

一、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最常用的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电弧溅射法、快速凝固等方法。

1.溶液共沉淀法溶液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稀土永磁材料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稀土元素的盐溶液、氨水等混合物,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析出氢氧化物沉淀。

然后,将沉淀物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所需的稀土永磁材料。

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稀土永磁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稀土离子及其复合氧化物在水热或溶液条件下形成溶胶,并通过煅烧处理将其转化为纯稀土永磁材料。

3.电弧溅射法电弧溅射法是一种依靠高能粒子轰击靶材来完成薄膜沉积的技术。

通过将稀土元素或其化合物制成靶材,并在惰性气体或真空环境下进行电弧溅射。

粒子与气体相互碰撞与溅射后,被固定在基板上,形成稀土永磁材料薄膜。

4.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液态材料迅速冷却而获得非晶态或超细晶粒材料的制备技术。

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凝固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溅射、等离子体、激光光热等方式。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材料成分等因素,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

二、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优化为了实现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性能。

例如,提高材料的磁饱和度和磁能积,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等。

同时,还需要对其晶体结构和磁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

2. 多相复合材料多相复合材料是指由两个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相组成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沉积、混合等多种。

稀土功能材料简介

稀土功能材料简介

稀土功能材料简介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制备出多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稀土功能材料。

1.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制成的永久磁性材料,具有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和高最大磁能积等特点。

常见的稀土永磁材料包括钐钴永磁体和钕铁硼永磁体等。

2.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具有的独特电子结构,在激发条件下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和波长的光。

常见的稀土发光材料包括荧光粉、激光晶体和电致发光材料等。

3.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化学活性,在催化剂或助剂中发挥作用,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常见的稀土催化材料包括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石油裂化催化剂等。

4.稀土超导材料稀土超导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超导性能,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

常见的稀土超导材料包括镧钡铜氧化物等。

5.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储氢性能,在吸氢状态下能够将氢气储存起来,并且可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常见的稀土储氢材料包括镧镍合金等。

6.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磁致伸缩性能,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伸缩变化。

常见的稀土磁致伸缩材料包括铽铁氮合金等。

7.稀土抛光材料稀土抛光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和微粒大小,在抛光液中发挥作用,使表面更加光滑亮丽。

常见的稀土抛光材料包括氧化铈颗粒等。

8.稀土玻璃添加剂稀土玻璃添加剂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玻璃形成能力,在玻璃制造过程中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光学性质。

常见的稀土玻璃添加剂包括镧玻璃、铈玻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o5合金(如SmCo5)具有CaCu5型的六方 晶系结构,空间群为Pb/mnm,稀土占据a晶位, Co占据c晶位和g晶位,如图7—3所示。它由两 种不同的原子层沿[001]轴方向交替堆垛而成。 其中一层的子层由稀土原子和Co原子组成(A层), 另外一层由Co原子组成(B层),这种CaCu5型结 构即是由上述A层和B层的堆垛,即ABABAB等 组成。这种低对称性的六方结构使RECo5化合物 有较高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其易磁化方向平行 于c轴方向。
• 它的出现不仅使永成材料的磁能积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人们长期梦寐以求的 愿望,即以铁代钴,以储量丰富的钕取代资源稀 少的钐。因此,第三代稀土木磁材料的出现迅速 地改变了永磁材料研究、生产和应用的格局。 1983年美国和日本几乎同时研制出了钕铁硼 永磁合金。它的磁性能比第二代水磁(Sm2Co5) 又有很大提高, NdFeB永磁体实际获得的最大 磁能积为400-490kJ/m:,理论值可达640kJ /m3,钦铁硼是当今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 因而被誉为“永磁之王”。从1983年公布专利 以来,钕铁硼永磁体发展非常迅速,1984年即 开始商品化生产,当年西方
国家就生产了32t NdFeB磁体,1990年则已达到 1550t,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0%以上。中国于1984年研 制成功效钕铁硼磁体,基于原料和人力的优势,我国钕 铁硼磁材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子1996年钕铁硼磁体 2600t,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之首。随着计算机、 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的普及和节能汽车(电动汽车)、电 动自行车的高速发展,世界对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 求量迅速增长,近年来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2 年全世界钕铁硼产量已达到25000t,其中我国为 10000t(烧结磁体9000t,新结磁体1000t),占全球的40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永滋生产国。中科三环、 宁波韵为是我国两家实力员强的钕铁硼永磁生产企业, 安泰科技、运城恒磁、成都银河等企业也已具有相当的 规模和水平。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研究成功第四代稀土 永磁材料-稀土铁氮合金(RE-Fe-N系), 这是一类氮间隙的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 例如Sm2Fe14N2。它们与Nd2Fe14B永磁体 相比具有更高的居里温度和较好的内禀矫 顽力等优异的磁特性。这种稀土过渡金属 化合物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即第四代)新的 稀土永磁材料,并在近期内成为实用的新 材料。
2.钕铁硼(Nd-Fe-B)合金 的晶体结构
以Nd2Fe14B为代表的稀土铁硼永磁合金的磁 性相晶体结构如图7—6所示。它是四方晶系,空 间群为P42/mnm。一个晶胞由4个Nd2Fe14B分 子组成,含有68个原子,分布在9个晶位上。Nd 原子占两个品位(4f、4g),Fe原子占六个晶位 (16K1、16K2、8J1、 8J2 、4e、4c),B原于占一 个晶位(4g)。通过中子衍射确定了Nd2Fe14B在室 温下的磁结构,磁矩排列是铁磁性的,Nd与Fe的 磁矩均与晶胞c轴平行,因此Nd2Fe14B具有较高 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晶各向异性场。
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永磁材料中最新、性能最好的是稀土永磁材料,它是 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与过渡族金属Fe、Co、Ni、 Cu、Zr等或非金属元素如B、C、N等组成的金属间化合 物经适当加工处理后得到的。 世纪60年代末稀土永磁材料问世以来,稀土元素在磁 性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现已有钕、钐系等元素用于 永磁材料,且品种和性能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随着现 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量越 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稀土永磁材料的年产量已 超过30000t,而且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高速增长,预 计到2010年世界稀土永磁材料年产量将超过10万吨。稀 土永磁材料已成为向新技术、新兴产业与社会进步不可 缺少的新材料。
第二大类是钕铁硼合金(即RE—Fe-B系永磁)。 1983年日本和美国同时发现了钕铁硼合金(Nd2Fe14 B,磁能积为400kJ/m3),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 当Nd原子和Fe原子分别被不同的RE原子和其他金属 原子所取代可发展成多种成分不同、磁性能不同的 RE-Fe-B系永磁材料。在以上三代稀土永磁材料 中,以钕铁硼的最大磁能积最高,商品RE—Fe-B 系永磁体的(BH)m约为199—400 kJ/m3 :,实验室 样品的(BH)m已达到444 kJ/m3 ,被誉称为“永磁 王”。目前,日本已制得最大磁能积达540 kJ/m3 的Nd—Fe-B 磁体,而正在研究中的纳米复合稀土 永磁合金的理论磁能积可达M kJ/m3级,比现有永 磁体高出一倍。钕铁硼磁体不但磁能积大,而且不 含资重金属钐和钴,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因此极 受人们重视,发展也极为迅速。
所有稀土族元素均可形成RE2Co5和 RE2Co17化合物,除La外,其他稀土元素 均可形成稳定的RE2Fe14B金属间化合物, 这为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宽 广的选择范围。
稀土钴系合金及其磁性能
稀土钻金属间化合物种类繁多,计有RECo2、 RECo3、 RE2Co7、 RE5Co19、 RECo5 、 RE2Co17和RECo135等数种。从永磁性的角度 考虑,要寻找永磁合金时,要求合金应当具有 高的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各向异性和高于 300℃的居里温度。具备此三个条件的化合物有 可能成为实用永磁体。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 度取决于化合物中稀土原子和物原子的磁相互 作用。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取决于化合物的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不对称性越大,则晶体 的磁晶各向异性就越大,也即有较高的各向异 性场Hk。
稀土水滋材料之所以具有上述那么多优异 性能而成当今人们公认的磁性能最好的永磁材 料,这可由它们的主要组成原子的磁性质来 说明。稀土永磁材料是以稀土合金化合物为 基体,如稀土-铁系合金是由4f稀土族元素和 3d过渡族元素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稀土金 属原子的顺磁磁化率高、各向异性场强高,但 原子交换作用弱,居里温度也低;而3d过渡族 金属原子的原子交换强、饱和磁化强度高,居 里温度也高,但各向异性场强较低。
从众多的RE稀土化合物晶体结构和居里温 度研究分析可知,居里温度高于300℃的化 合物有除Co外的RE2Co17,除La、Ce以外 的RE2Co17、GdCo及RECo5、RE2Co14和 RECo13:多种化合物。具有六角结构的化 合物具有较大的磁晶各向异性。综合考虑以 上三个条件,最终导致只有少数RECo5和 RE2Co17化合物成为实用永磁体稀土主要是 Sm元素。
况且,铁磁性金属原子与稀土原子都存在耦合磁 矩,根据RKKY理论可知,过渡金属与稀土原子 之间存在着特殊的间接交换作用,使3d电子自旋 与稀土金属原子磁矩平行排列,形成铁磁性耦合 现象,而产生自发磁化。在稀土合金化合物中, 稀土金属原子与磁性原子的磁短构成铁磁性耦合, 产生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因此,将3d过渡族元 素的强磁性(高Ms及Tc)和稀土元素的高各向异性 结合,通过适当工艺,就可获得具有高磁能积、 高矫顽力、高剩磁和居里温度也高的磁性能优异 的稀土水磁材料。
稀土铁永磁材科
稀土钴永磁材料使用的原料(钐和钴)都很贵,生产成本 也高,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市场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 70年代中期,正当稀土钴永磁材料的发展方兴未艾之际, 却爆发了钻的供应危机,钻的供应因扎伊尔战争而中断, 市场上钴的现货价格飞涨了8倍。此外,钴又是航空、 航天所需高温合金的主要材料,故被列为战略物资。出 于经济与战略的考虑,无钴永磁材料的研究加速了,人 们的注意力又转回到稀土—铁化合物上来。通过非晶材 料的研究,发现非晶材料的微品化是极为有效的磁硬化 手段,于是硼作为非晶化元素引入稀土—铁合金中,最 后导致以Nd-Fe-B三元化合物为基础的永磁体问世。 这是继1—5型和2—17型稀土钴永磁之后的第三代稀土 永磁。
一、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类型
至今,稀土永磁材料已有两大类、三代产品。 第一大类是稀土—钴合金系(即RE—Co永磁),它 又包括两代产品。1966年K.Strm等人发现RECo5 型合金具有极高的磁各向异性常数,导致第一代 稀土永磁1:5型SmCo合金,即SmCo5(磁能积典型 值为200kJ/m3的诞生。从此开始了稀土永磁材 料的研究开发,并于1970年初投入生产;第二代 稀土永磁材料是2:17型SmCo合金,即 Sm2Co17(磁能积300 kJ/m3)大约是1978年投入 生产。它们均是以金属钴为基体的稀土永磁合金。 需用珍贵的钴、钐资源。
二、稀土结永磁材料的主要类型
(一)RECo5系永磁材科 目前, RECo5系永磁合金主要有Sm Co5合金 MMCo5合金等。 1.SmCo5永磁合金 SmCo5永磁合金主要含有金属5m或者至少含有 70%Sm的稀土金属和Co组成。如果稀土金属中 含70%的Sm,其余30%为较便宜的稀土金属, 主要是为了调整磁性,如调整合金的各向异性场 和磁体的矫顽力。这类磁体的特点是可达到极高 的内禀矫顽力,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
三、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
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与其组成的稀土化 合物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稀土钴、稀土铁 等稀土永磁合金的磁性相的晶体结构主要分 为:RECo5(如SmCo5)型、RE2Co17(如 Sm2Co17)型和RE2Fe14B(如Nd2Fe14B)型结 构。
1.稀土钻系(RE-Co)永磁合金的 晶体结构
• 刚—F旷B三元系室温截面如图7—12所示,由团可见, 在室温下该合金系存在3个三元化合物,即Nd2F电d B、 NdFeB2和Nd2FeB9。刚3Fel‘B具有四方结构,而Nd: FeMB2‘未有详细报道,但可简称为刚FqB4相,屑正交 品系。在图7—12中示出了10个相区,具有高性能的 Nd7F,B磁体成分刚lsF印?B8则处于皿区内,与 Nd2FeMB化合物十分靠近。在上述制备中意外发现这 种N小F,B三元合金的非品态带材经品化后,合金具有 较高的矫顽力,居里温度也较二元化合物要简。这就导 致了新型NdFeB系永磁材料的产生。与此同时,采用粉 末冶金技术制备出的Nd—Fe—B系合金,具有288kJ/ m3的磁能积。第三种元宏,尤其是原子半径小的元素B、 c等,可成为RE—Fe化合物中的因溶元素,存在于品格 中,从而改变了F产Fe的距离和Fe原子周围环境及近邻 原子数.最终导致居里温度的提高和永磁性能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