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正式版)

合集下载

炼铁防止灼烫伤害控制措施规程

炼铁防止灼烫伤害控制措施规程

炼铁防止灼烫伤害控制措施规程炼铁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过程,但此过程在进行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其中灼烫伤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危险。

为了确保炼铁过程的安全,需要制定一些控制措施规程,以下是一份炼铁防止灼烫伤害控制措施规程:一、安全教育在炼铁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人员安全教育。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接受关于灼烫伤害的安全教育,了解如何使用安全装备、避免危险的工作动作和如何正确地操作机械设备以避免灼烫伤害的发生。

二、穿戴防护装备为避免灼烫伤害,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这些装备包括带有靴套和手套的防火服、面罩、头盔、安全镜和呼吸器等,以保护眼睛、耳朵、面部、头部和皮肤等部位免遭灼烫伤害。

三、清扫作业区域为确保炼铁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在每次作业前对作业区域进行清洁。

清洁作业区域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质或其他造成火灾危险的物体,并减少产生的浮灰和火花。

任何被发现的可燃物质都应进行及时清除和妥善的处理。

四、掌握远离危险区域的方法在炼铁过程中,应该制定标准的远离危险区域的方法,以最大程度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隔离区域、指定警戒线以及设置标志来实现。

五、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是炼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并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六、进行应急预案和实际演练在炼铁操作中,危险和意外事故常常不可避免。

因此,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好所需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便不时之需要使用。

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

七、监控物料的处理在炼铁过程中,物料的正确处理也是防止灼烫伤害的重要因素。

在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避免与熔化的物料接触。

必须有高质量的设备进行物料的加工和搬运,确保物料的安全。

总之,炼铁防止灼烫伤害控制措施规程是确保炼铁过程中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

对上述控制措施的紧密遵守和执行,将有助于确保炼铁过程的安全,并减少灼烫伤害的风险。

炼铁厂爆炸、灼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模版

炼铁厂爆炸、灼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模版

炼铁厂爆炸、灼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模版一、事故背景1.1 事故概述:炼铁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材料,存在爆炸、灼烫等事故的风险。

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设施损毁等情况,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1.2 事故原因:炼铁厂爆炸、灼烫事故的原因可能包括设备故障、人为疏忽、操作失误等。

1.3 事故类型:炼铁厂爆炸、灼烫事故的类型主要包括爆炸事故、火灾事故、热液喷溅事故等。

二、应急处理预案2.1 应急预警2.1.1 建立健全炼铁厂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2.1.2 设立专门的监测与预警系统,连续监测炼铁厂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2.1.3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

2.2 事故报警2.2.1 一旦发生爆炸、灼烫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电话通知处的电话号码拨打报警电话。

2.2.2 报警电话应包括炼铁厂内部报警电话和与炼铁厂相关的政府应急机构报警电话,以确保更快更准确地通知相关救援组织。

2.3 人员疏散和救援2.3.1 一旦事故发生,炼铁厂应当立即启动紧急疏散和救援计划。

2.3.2 根据炼铁厂的特点和情况,制定详细的人员疏散和救援方案,明确各救援组织的职责和行动流程。

2.3.3 确保人员疏散和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4 环境保护措施2.4.1 一旦发生爆炸、灼烫事故,应立即启动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4.2 根据事故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设立隔离区域、加强监测和采取污染物处理等。

2.4.3 确保环境保护工作与事故处置工作同步进行,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事故救援工作。

2.5 伤员救治和医疗保障2.5.1 一旦发生爆炸、灼烫事故,应立即启动伤员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

2.5.2 制定详细的伤员救治方案,包括伤员转移、分类救治和紧急医疗保障等。

炼铁高炉事故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炼铁高炉事故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炼铁高炉事故及应对措施[最终版]第一篇:炼铁高炉事故及应对措施[最终版]炼铁高炉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高炉冶炼事故主要有低料线、管道行程和崩料、悬料、风口灌渣、炉缸和炉底烧穿等。

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酿成大祸。

1.高炉突然断风处理高炉突然断风,应按紧急休风程序操作,同时组织出净炉内的渣和铁。

休风作业完成后,组织处理停风造成的各种异常事故。

如果设有拨风系统,应按照拨风规程作业,采取停煤、停氧等应急措施,按规程逐步恢复炉况。

2.高炉停电事故处理高炉停电事故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高炉生产系统(包括鼓风机等)全部停电,应积极组织送电;因故不能送电时,应按紧急手动休风程序处理。

(2)煤气系统停电,应立即减风,同时立即出净渣、铁,防止高炉发生灌渣、烧穿等事故;若煤气系统停电时间较长,则应根据总调度室要求休风或切断煤气。

(3)炉顶系统停电时,高炉工长应酌情立即减风降压直至休风(先出铁、后休风);严密监视炉顶温度,通过减风、打水、通氮气或通蒸汽等手段,将炉顶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立即联系有关人员尽快排除故障,及时恢复,恢复时应平衡风量、矿批与料线的关系,合理控制入炉燃料比。

(4)发生停电事故时,应将电源闸刀断开,挂上停电牌;恢复供电时,应确认线路上无人工作并取下停电牌,方可按操作规程送电。

(5)鼓风机停电按停风处理。

(6)水系统停电按停水处理。

3.高炉冷却系统事故处理就高炉主体来讲,冷却的目的是保护炉体设备,生成稳定的渣壳。

为了达到有效的冷却,必须提高水质,采用高效的冷却构件,对水进行有效的控制,既不危及耐火材料的寿命,又不致因冷却件的泄漏导致高炉运转失常或发生事故。

(1)高炉冷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高炉本体冷却水压力都应大于炉内压力0.05MPa以上。

②高炉各区域的冷却水温度、流量和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对热风阀和倒流阀的破损,进行常规“闭水量”检查;倒换工业水的供水压力,仍应大于风压0.05MPa;应按顺序倒换工业水,防止断水。

钢厂灼烫事故的预防措施

钢厂灼烫事故的预防措施

钢厂灼烫事故的预防措施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一、灼烫事故的原因1、高温介质或者设备产生的高热生产和使用的各种高温物料(液态熔融金属、红焦、蒸汽、烟气、其它高温介质),因高温物料喷溅或设备、管网、阀门等承压部件泄漏、隔热保温不好时,会发生烫伤事故,由于事发突然,作业人员来不及防备,后果会较为严重。

2、化学物质释放的化学能在生产过程中,化学药品使用或者管理不当,人体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灼伤。

在化验室化验过程中,化学灼伤也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皮肤或者眼睛内溅入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和其它刺激性的物质,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灼伤。

3、光能、放射能等对人体造成的灼伤如在检维修过程中,使用电气焊不佩戴护目镜,眼睛会被电焊弧光灼伤等。

二、灼烫事故的预防1、辨识岗位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员工操作前的安全风险告知和安全确认,预防灼烫事故;规范铁水、钢水等高温熔融金属的作业管理,养成按标准操作的好习惯。

2、加强设备管理。

要针对金属冶炼、轧制、加工、发电、化工等存在的高温、高压和强碱等危害因素,加大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的发生,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避免灼烫事故的重要预防措施。

3、容器检修前,确保系统内所存的介质已放尽、压力到零。

检修高温设备时,应待设备冷却后再作业;必须抢修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防护服。

4、设置外保温措施。

对于温度较高的生产介质、装置内的高温设备,以及管线的蒸汽保温管线设置外保温措施。

5、作业时注意站位,要避开介质可能喷泄的方向。

如涉及铁水、钢水等高温熔融金属的作业,要遵守作业安全规范要求,避免接近高温液体。

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是在铁合金电炉冶炼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主要是因为操作不当和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

本文将对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操作不当:铁合金电炉操作人员对电炉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掌握不足,对熔炼过程中的操作要求不清楚,导致操作不规范,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设备故障:电炉设备长期使用或者维护不当导致设备老化,故障频发。

例如,电炉温度控制系统失灵或者电炉炉门关闭不严,都可能导致液体钢水突然喷溅,造成工人灼伤。

3. 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轻视安全操作规程,以为只要有经验就可以保证安全。

在高温环境下,身着不符合要求的工作服,或者未佩戴足够防护用品,容易导致灼伤事故的发生。

4. 预防措施不到位: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缺乏定期检查设备的习惯,导致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和消除。

二、预防对策1. 强化操作培训:企业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炉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定期组织操作培训班、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2. 定期维护设备:企业应定期对电炉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温度控制系统、炉门等关键部位的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安全讲座、发布安全公告等方式,向员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程。

4. 定期检查设备:企业应定期对电炉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台账,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和维护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灼烫案例

灼烫案例

某钢铁厂“10•06”群体烧伤事故2002年10月6日22:39时,某钢铁厂甲3号炉出钢,当时氩水温度为1635℃。

吹氩后为1603℃,后连铸加300kg废冷坯后,测温为1589℃。

当吊上回转台开浇后,钢包内忽然喷溅钢水,火红的钢水喷涌而出,把当时正在炉前、炉旁操作的大包工、炉前工等三位工人严重烧伤,蹲在炉旁抢修中仓车轮的三位钳工也被不同程度灼伤。

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安全行政治理部门到现场调查,分析其主要责任.1.安全措施不落实。

大包工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抱着侥幸心态赶工期、赶产量,在钢水未冷却到额定温度的情况下,擅自往炉内开包加料,原料温度过高,导致钢包爆炸,喷溅大量钢水,所以严重违规操作是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防护设施不完善。

操作工的操作平台完全裸露在外,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事故发生后操作工在灾难面前无处躲藏,被钢水严重烧伤。

事发第二天该操作台才配置了钢板防护罩3.防范措施欠缺。

现场生产和维修交叉进行,人员拥挤,安全治理混乱,事故发生后现场无人合理疏导,慌乱逃窜,加大了事故的严重性。

事故的教训和整改措施事故发生后,重伤3人被立即送往省烧伤中心救治。

其中,大包工抢救一个月后不治身亡。

其余5人治疗康复费用已达70多万元。

这次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剖析案例,吸取教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1.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落到实处。

岗位责任制千万不可形同虚设。

2.经常开展全面性安全大检查,查领导安全思想、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事故隐患,及时找出问题积极整改。

3.要加强安全技术、安全法规的培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灼烫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灼烫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灼烫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灼烫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灼烫事故的原因:1、操作人员站位不当接触高温汽水,被高温汽水烫伤;2、带电作业产生的电弧。

炼钢厂灼烫事故专项预案

炼钢厂灼烫事故专项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炼钢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灼烫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炼钢厂所有生产区域,包括炼钢、连铸、轧钢等环节,涉及高温、高压、蒸汽等易发生灼烫事故的作业区域。

三、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1. 事故类型:- 火焰烧伤:由于高温熔融金属、火焰等直接接触皮肤造成。

- 高温物体烫伤:由于接触高温金属、管道等造成。

- 化学灼伤:由于接触腐蚀性化学品造成。

- 物理灼伤:由于接触高温蒸汽、水汽等造成。

2. 事故原因:-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设备设施老化、维护不当;-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灼烫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 成员包括厂部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救援人员。

2. 救援小组:- 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

- 成员包括医疗救护人员、消防人员、安保人员等。

3. 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

- 成员包括通讯联络人员、信息管理人员。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警:- 发生灼烫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救援:- 立即组织救援小组进行现场救援,包括:- 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如心肺复苏、止血、降温等;- 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消除事故隐患,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3. 伤员救治:- 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向医院提供事故情况和伤员信息。

4. 事故调查:-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3. 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配备防护用品等;4. 加强个人防护,规范操作,避免违规操作。

七、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厂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3. 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6017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正式版)铁合金电炉冶炼灼烫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广西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八一锰矿)为全国三大锰矿之一,由20世纪70年代转产铁合金电炉冶炼至今,现有矿热炉23座,其中12500kVA、16500kVA电炉各2座,年产量27.5万t。

由于生产节奏快,连续性强,生产环境恶劣等特点,其中人为失误、工艺因素、设备缺陷等是诱发灼烫事故的根源。

据统计,该集团公司冶炼厂铁合金电炉冶炼从1999年至20xx年底发生的伤亡事故共112起,其中灼烫事故38起,占全部事故的33.9%。

因此遏制和减少妁烫事故的发生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1、铁合金电炉冶炼基本工艺及特点铁合金是钢铁生产的脱氧剂。

其生产主要原料有锰矿、富锰渣、焦炭(还原剂)、白云石(或石灰)等,经过矿热炉三相电极加热焙烧,熔化成为温度高达1350-1650℃的熔融状态的铁合金铁水,从炉眼出炉后流入铁水包,用桥式吊车吊运浇铸冷却成型,经人工精整后汽车运输到成品库再加工装包待外销。

电炉生产分有渣法和无渣法。

锰硅合金冶炼多采用水淬渣工艺,从事铁合金电炉冶炼生产作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在电炉炉面(2楼)和浇铸间进行操作,约有90%灼烫事故均发生在炉台、炉前、浇铸间区域。

2、典型灼烫事故及原因(1)违章指挥导致的灼烫事故。

“三违”是造成事故的罪恶之源,其中违章指挥最具有危害性。

如1980年8月16日10时,冶炼厂107#矿热电炉停产洗炉,当班的工段长和技术员违章指挥吊车工将两个装有洗炉炉渣的渣包吊到104#炉水冲渣沟边,直接将热渣倾倒入水沟中,引起大爆炸,造成2人重伤、5人轻伤的灼烫事故。

(2)违章操作所致的灼烫事故。

20xx年7月6日17时30分,冶炼厂三车间冶炼工杨某,在302#炉眼吹氧开炉操作中,当时未装设安全防护挡板,又未配戴防护面罩,被炉内返回的回火灼伤面部。

主要原因是个别冶炼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不遵守出铁吹氧安全操作规程或受习惯性违章作业人员影响,在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损坏,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3)炉内塌料喷溅引发的灼烫事故。

电炉冶炼由于操作不当或生产工艺等原因都将会引发炉内物料沸腾、翻渣、塌料而造成热料四处喷溅导致发生人员灼烫事故。

其主要原因是:①炉内温度过低,加入炉料未熔净,待温度上升,使集中溢出的气体受阻,同时若加料过快、过量,炉渣流动性不好,而引起炉内物料沸腾。

②炉内塌料后,出现低温或有潮气的炉料落人液态金属与熔渣混合,产生上下翻动,增加了反应接触面,加剧了反应。

③电炉的电极硬断造成电极变短,所配的料粉湿,操作不当情况下,易造成塌料,炉内热料喷溅。

炉面周围若有人员作业或逗留时,极易发生灼烫事故。

1999年6月23日1时柏分,冶炼厂三车间冶炼工黄某,在检查302#炉冷却水系统中,由于该炉B相电极硬断电极过短,配电工在抬动B相电板操作中突然塌料,炉内大量热料喷射而出,在炉旁的黄某躲避不及,被喷溅出的热料灼伤左面部、双手背和双后腿。

(4)电极爆炸诱发的灼烫事故。

20xx年8月10日8时35分,冶炼厂五车间电焊工范某,在503#炉3楼加糊平台焊接电极壳作业时,该炉1#电极(2楼)突然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可燃气体沿电极瞬间冲上3楼电极壳平台,被正在作业的焊枪火源引燃,造成焊工范某身体大面积灼伤,经转院抢救无效死亡。

其原因是:①生产所用的电极糊挥发波动大,结晶水偏高,烧结速度慢,在电极烧结不好的情况下,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并迅速集聚膨胀,造成电极爆炸。

②电炉冶炼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未能判断电极会发生异常情况。

③车间现场电极孔的缝隙较宽,存在一定隐患,且作业现场警示标识不够完善等。

(5)铁水包倾翻、铁水外溢险肇严重灼烫事故。

20xx年3月2日中班,冶炼厂302#炉最后一包铁水在耙渣过程中,当副钩起升作业的一瞬间,铁水包西边吊耳与龙门钩脱挂,导致铁水包倾翻,铁水外溢爆炸而引发严重灼烫事故。

分析事故原因:①3月1日白班,冶炼工检查发现龙门钩变形弯曲,交代值班钳工更换,因无备件,而未能及时完成臆患整改,为事故埋下了隐患;②操作的2名冶炼工未能完全确认龙门钩与铁水包吊耳是否完好吻合,同时吊车工也未能确认龙门钩完全挂好就起吊。

(6)生产作业现场环境状况不良导致的灼烫事故。

浇铸间是供出炉的高温铁水浇铸冷却的场所。

多数铁合金厂都是在此场地进行综合作业,如炉渣的水淬、未被水淬炉渣的冷却、铁合金冷却后的成品精整吊运,以及行车运行和锭模、渣包、铁水包、精整斗等存放的综合场所,加之由于浇铸间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力度不够,制度、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检查考核不严等,导致浇铸问物品随地堆放,工件、工具到处乱丢,炉渣及废弃物不及时清理,场地通道狭窄或安全通道被物品、精整斗占据,作业人员行动不便。

安全标志不设置或设置不规范等,致使浇铸间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隐患,也是灼烫事故极易发生的场地。

20xx 年9月9日10时20分,冶炼厂一车间工艺员彭某为观察105#炉2#炉眼情况,当走到该炉浇铸间第一块热渣锭模旁时,因场地狭窄,物品堆放零乱,不慎滑跌,左脚踏入尚未冷却的热熔渣模块中,造成左脚面局部浅Ⅱ度灼伤。

(7)其他灼烫事故。

铁水出炉后浇铸冷却过程中,由于铁块在收缩或断裂时产生内应力,引发碎片弹出,极有可能伤及或灼伤周围的人员。

20xx年10月21日22时05分,冶炼厂一车间冶炼工石某,在浇铸问外面椅子上休息,不料被8m远处弹出的一块约40mm热铁渣击中左眼,造成左眼圈灼伤。

3、预防对策与措施为防止类似灼烫伤事故重复发生,针对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及隐患,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和防范措施如下:(1)认真贯彻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①从各级领导抓起、做起,层层落实,对不能认真履行其职责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处罚措施,以达到警醒目的;②加强安全教育,以本企业历年来发生的灼烫伤事故为案例,在本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③加强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

(2)防止冶炼过程中塌料,造成大量热料喷出灼伤人员。

必须做到:①严格控制入炉原料粒度、水分,如炉料湿度大必须先烘烤干燥后方可入炉:②加强炉况观察和维护,确保炉况运行正常;③加强冶炼电极的维护,控制电极硬断事故。

当冶炼中发生熔池物科剧烈沸腾时,配电工应立即升抬电极,切断电源。

炉面操作人员停止加料,立即远离炉门两侧;④配电工在升抬、插入电极操作中,先打铃示警并注意观察,教促炉面加科和3楼平台加糊焊接电极壳作业人员离开炉旁,以防塌料引发热料喷溅灼伤事故发生。

(3)有效控制和预防电极爆炸事故发生。

①严格电极糊采购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生产选用优质电极糊;②从工艺上控制加糊粒度,落实电极糊储存及运输中的防潮措施;③加强电极日常维护、检查;④严格电授操作制度,加强冶炼电极操作的检查指导,电极壳焊接前要了解电极下放情况,并与炉前、炉面作业的冶炼作业人员相互沟通,在确认电极焙烧良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焊接作业;⑤完善冶炼现场替示标志,加强现场隐患的检查整改力度,用钢板焊牢封住加糊平台下的电极孔缝隙,消除不安全隐患。

(4)冶炼操作人员。

①炉前出铁吹氧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吹氧设施、仪表的检查,在确保吹氧压力正常,防护挡板设施完好无损方能使用,吹氧作业时,要侧身操作;②作业要按规定穿戴好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护面罩;③冶炼加料、翻料、取样,其用具均应干燥,以防铁水爆溅灼伤人员;④严禁人员在炉面、炉底旁及浇铸间摆放椅子休息;⑤铁合金冷却场地有多工种作业的,应采用铁筛网罩住冷却铁合金,防止铁合金冷却收缩飞溅弹出小铁屑灼伤人员。

(5)防止铁水包吊运中坠落。

①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对运送铁水包小轨道车和吊运铁水包行车的钢丝绳检查、维护保养;②定期进行设施、吊其检查,发现不合格配件、吊具、钢丝绳要及时更换;③加强炉前场地监督检查,发现炉前场地积水,要及时疏排处理,避免铁水接触引起爆炸灼伤事故发生。

(6)加强实施生产现场定置管理,重点是冶炼浇铸间。

每2月至少1次按《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规定》、《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细则内容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定置管理要求的现象及隐患,限期完成整改,对不按规定时限完成整改的,按规定从严考核处罚。

规范炉前浇铸作业现场定置,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生产工作环境。

(7)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对生产作业现场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活动,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有效防范措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举办危害辨识及防范学习培训,促使员工增强辨识及防范生产现场危害因素的能力,以有效控制和减步各类灼烫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无法挽回的,重要的是接受血的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是同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所述电炉铁合金灼烫实例采取的相应对策,对同类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