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合集下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措施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满37周的婴儿,由于出生时间较早,他们在生长和发育方面往往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并介绍一些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1. 体重增长问题:相对于足月儿,早产儿通常出生时体重较低,且生长速度较慢。

在早期,他们需要增加体重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但可能面临吸收能力不足、进食困难等问题。

2. 神经系统发育问题:早产儿由于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可能面临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延迟。

智力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学习能力可能较差。

3. 心理发展问题:由于早产儿需要更长时间接受医疗护理,与母亲的早期互动可能受到限制。

这可能导致早产儿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滞后。

4. 免疫系统问题: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容易患上感染或出现其他免疫相关问题。

二、早产儿生长发育干预措施1.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母乳或人工奶粉,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鼻饲或经口道喂养来补充营养。

2. 早期干预:将早产儿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创造良好的感官刺激,促进他们的运动和认知发展。

允许早产儿与家长和医护人员进行频繁的接触,以促进早期情感和社交发展。

3. 神经发育干预:通过早产儿发展专门的训练计划,如早产儿神经发育跟踪,提供特定的刺激和活动,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成熟。

4. 免疫系统保护:提供早产儿所需的免疫接种,避免暴露在感染风险下。

此外,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感染的传播。

5. 家庭支持和康复服务:向早产儿的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

提供康复服务,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帮助早产儿克服发育延迟。

三、结语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需要专业团队的综合干预与支持。

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早期干预、神经发育干预、免疫系统保护以及家庭支持和康复服务,可以帮助早产儿健康发展。

同时,建议广大孕妇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风险,以减少早产儿生长发育问题的发生。

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影响

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影响
5 2 2
内蒙 古 医学 杂 志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J 2 0 1 7 年第4 9 卷第 5 期
DOI : 1 0 . 1 6 o 9 6 / J . c n k i . n mg y x z z . 2 0 1 7. 4 9 . 0 5 智 能
和运 动 发 育 的 影响
钟 兰 芳
( 广 东省 河源 市妇幼 保健 院 儿科 , 广 东 河源 5 1 7 0 0 0 )
[ 摘 要 ]目的 研 究 对 于 极 低 出生 体 重 早 产 儿 提 供 早 期 护 理 干 预 措 施 的应 用 效 果。 方 法 将 我 院 于
儿提 供早期 护 理干 预措 施 , 患儿 智 力发育 及心 理运 动 指数 、 发育 商 等评分 均较 高, 患儿 身心 发育状 况 良好 。 [ 关键 词 ]智能 ; 运 动发 育 ; 早 产儿 ; 极低 出生体 重
[ 中图分类号 ] R4 7 3 . 7 2 [ 文献 标 识 码 ]B [ 论 文 编 号 ]1 0 0 4 — 0 9 5 1 ( 2 0 1 7 ) 0 5 — 0 6 2 2 — 0 3
2 0 1 3年 2月至 2 0 1 4年 l 1月收 治 的 4 7例 极 低 出生 体 重早 产 儿作 为普 通 组, 为患 儿提 供 常规 保 温 治疗 及 护 理、 婴 儿 系统体 检 等措施 , 于2 0 1 4年 1 2月至 2 0 1 5年 1 0月将 收治 的 4 7例 患 儿作 为观察 组 , 为 其提供 早期 护
极 低 出生体 重早 产 儿是 指 出生 时新 生儿体 重 低 于 1 5 0 0 g , 导 致早 产主 要 因素包 括胎 儿 在宫 内发 育 阶段母 体营 养 不 良、 体 质 较弱 、 疾 病 等 有关 , 会导 致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的影响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的影响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24T03:14:28.65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2期作者:孙蕾盛晓静殷勤(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江苏南京 210011)【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生的144例早产儿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至纠正6月龄进行DST筛查,DQ<85分的为干预组,共106例;DQ≥85分的为常规组,共38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综合干预;定期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智能发育和维生素A、D指标。

结果:(1)在纠正6月龄时,常规组女童身长(68.03±1.75),高于干预组(66.51±2.29),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纠正12月龄时,常规组男童头围(47.23±1.99)和女童体重(10.21±0.74)均优于干预组(46.17±1.30)、(9.4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干预前,干预组D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干预后,纠正12月龄时男童DQ评分无显著差异,纠正6月龄、12月龄女童DQ评分常规组均高于干预组,且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纠正12月龄测得DQ分值显著高于纠正6月龄DQ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12月龄维生素A水平均高于6月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维生素D的水平比较则无显著差异;纠正6月龄测得常规组男童维生素A(0.32±0.08)的水平高于干预组(0.25±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周 燕 红
武 呜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 西 武 呜 50 0 ) 广 3 10
【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 干预对早产 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3 0例早 产儿 ( 胎龄 <3 7周) 出生体重 <2 5 ) 3 ( 4 0g 和 0例 正
常足 月 儿作 为观 察 对 象 , 组 婴 儿 住 院期 间 由护 士进 行 抚 触 , L d 每 次 1 i , 院后 由 家 长进 行 抚 触 , 续 l 两 2>/ , 5m n 出 连 2个 月 , 察 时 间 为 观 1 月 。在 4 、 、 2个 2d3月 6月、 9月 、2月测 量 体 重 、 长 、 围 , 围 , 察 并 比较 两 组 体 格 发 育 的差 异 。 结 果 两组 小 儿体 格 发 育 指 标 1 身 头 胸 观 ( 重、 体 身长 、 围 、 围 ) 向观 察 :2d 3 6个 月 时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胸 头 纵 4 、 、 P<0O ) 9个 月后 两 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P>
( ±sk ) ,g
11 一般资料 .
对 20 0 9年 1月 起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产 科 出 生 的 资
料完整的 6 0名新生儿进行 早期 干预 , 中以 早产儿 3 其 O例 ( 女 男
各1 5例 ) 早 期 干 预 组 , 足 月 新 生 儿 3 为 以 0例 ( 女 各 1 ) 男 5例 为对
触 , 持 1年 。 坚
13 观 察 指 标 .
观察 并 记 录 2组 & J 2d 3 6 9、2个 月 时 生 h4 、 、 、 1
3 讨 论 ,
长 发育 ( 重 、 长 、 围 、 围 ) 况 。 体 身 胸 头 情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采 用 S S 00软 件 , 组 均 在 生 后 4 、 、 P S1. 两 2d 3 691 月查体时测定体重 、 长 、 围 、 围 , 得数据 以均数 、 、2个 身 胸 头 所 标 准差 ( ±s 表 示 , 组 问 比 较 采 用 t 验 , P<0 0 ) 两 检 以 . 1或 P <

早期健康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早期健康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早期健康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发表时间:2011-08-31T10:58:46.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龙飞舞黄由之孙金龙[导读] 早产是新生儿高危因素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飞舞黄由之孙金龙(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湖南益阳 413000)【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043-02【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健康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80例。

干预组干预计划从出生后即开始,分别在出生后1、3、6、9、12mo复诊,检查干预效果并指导下一步干预计划,指导家长按计划实施,非干预组未实施干预计划。

结果干预组较非干预组智能发育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早期健康干预可减少早产因素产生的不良后果,改善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状况,赶上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健康干预智能发育早产是新生儿高危因素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因胎龄不足和存在脑损害危险因素常表现为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和生长发育、智能低下[1],严重危害儿童期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有必要对早产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健康干预,促进早产儿青春期的智能发育。

笔者对自2006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160例早产儿实施早期健康干预,以期探讨早期健康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自2006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160例早产儿,其诊断均符合实用临床儿科[2]早产儿诊断标准。

除外先天性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80例。

两组早产儿在月龄、性别、出生体重、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早产因素构成、干预前体格检查及神经运动学检查、初诊时发育商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及早期干预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及早期干预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及早期干预措施早产儿是指在妊娠期不满37周时出生的婴儿。

由于未能充分发育,这些婴儿在生长和发育方面面临着挑战。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因此早期干预措施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及早期干预措施。

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在母体内的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发育。

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后期是身体器官和系统最快发育的时期,早产儿的器官和系统可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1.1 体重和身长发育迟缓早产儿出生时通常体重较低。

他们的身长和头围也可能较小。

这是由于他们在子宫内的生长时间不足造成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早产儿的生长速度可能较慢,他们很可能需要比同龄足月婴儿更长的时间来追上正常的生长曲线。

1.2 发育里程碑延迟早产儿在运动、认知和言语等方面的发展里程碑可能会受到延迟。

他们可能会比同龄足月婴儿晚坐、晚爬、晚走,并可能在语言和认知能力上有所滞后。

早产儿在学习和学校表现方面可能面临额外的挑战。

二、早期干预措施早期干预措施旨在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存在的发展延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干预措施:2.1 早期喂养早产儿可能需要在孕周较小的情况下开始喂养。

母乳是最佳的喂养选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早产儿所需的能量和免疫保护。

对于需要额外支持的早产儿,医生可能会推荐添加特殊配方奶或使用胃管喂养。

2.2 发育评估和监测早产儿的发育进展应得到密切的关注和监测。

医生和发育专家会利用各种评估工具来检测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这包括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运动、认知和语言能力等。

2.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各种运动和刺激手段帮助早产儿发展肌肉控制和运动技能。

他们可以设计并指导家庭进行适当的体操和游戏,以促进婴儿的早期发育。

2.4 语言和认知训练早产儿可能需要额外的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们在这些领域追赶同龄人。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其生长发育特点和需求与足月婴儿不同。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至关重要,包括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措施。

本文通过探讨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措施、早期干预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营养支持、体格和神经发育监测以及生长发育评估方法,揭示了这些措施对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观察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对早产儿的管理和干预,注重营养支持和发育监测,对于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进一步优化早产儿管理和干预策略,以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和长期健康状况。

【关键词】关键词:早产儿、随访管理、早期干预、生长发育、营养支持、监测、评估、神经发育、积极影响、未来研究。

1. 引言1.1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1. 生理特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通常较正常足月儿慢,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足月儿的发育水平。

2. 体重增长延迟:早产儿在出生后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容易出现体重不足的情况,需通过特殊的营养支持措施来促进体重的增长和恢复。

3. 神经发育问题: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晚,容易出现发育延迟、运动协调能力差、认知能力受损等问题,需要在早期进行干预和随访管理。

4. 免疫功能差: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影响,特别需要加强保健和预防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可以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1.2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重要性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接受持续的随访管理,包括定期体格检查、营养指导、发育评估等,并根据情况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作者:王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几智力发育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即早期给予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指导在家庭中进行视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综合干预训练。

两组分别在3、6、12个月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监测其发育商(DQ)。

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于生后3、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分别为30.0%、53.3%和90.0%,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0.0%和63.3%。

其中出生后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8,P【关键词】护理干预;早产儿;智能发育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新生儿[1]。

早产儿属于高危儿,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少,消化吸收功能差。

更易出现喂养困难、营养缺乏和生长发育迟缓、“皮肤饥饿症”等。

近年来,随着国内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已有很大提高.但存活的早产儿中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2]。

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

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商非常重要。

近几年来对我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进行视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综合干预训练,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0例,母亲均无内科病史,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体重1250~2500 g,平均体重1995 g,平均胎龄(32.46士2.35)周。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30例早产儿(胎龄0.01)。

结论抚触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签:早期干预;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
早产儿由于其神经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不利于生长发育。

为了解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2010年对30例早产儿及30例正常足月儿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9年1月起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出生的资料完整的60名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其中以早产儿30例(男女各15例)为早期干预组,以足月新生儿30例(男女各15例)为对照干预组。

早产儿胎龄32~36周之间,出生1 min Apgar评分均>7分,体重在1.55~
2.45 kg之间,生后无窒息、先天畸形、抽搐发绀、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及各种感染,生命体征平稳,实行母乳喂养。

1.2方法出生后第2天开始,在喂奶后1 h沐浴,在抚触室进行。

室温保持在30 ℃~34 ℃,湿度55%~60%为宜。

同时房间应保持空气清新、安静并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

抚触前先使用婴儿润肤油润滑双手,手法如下:(1)头面部,用双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两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上方滑动,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两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乳突部;(2)胸部,两手分别依次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腹部:两手分别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抚到左下腹,即顺时针方向抚触;(3)四肢,两手抓住婴儿的一只胳膊,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并搓揉大肌肉群;手掌与足底:两手掌腕部向手指方向滑动,足底与手掌方法相同;(4)背部,使新生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内中央向两侧滑动。

每次15~20 min。

2次/d,操作时除手法要求准确、用力适中外,强调抚触者情绪放松且愉快,面带微笑,同时还要注意与婴儿对视,轻言细语的交流。

同时向家长发放婴儿抚触的宣传材料,组织观看抚触的示范及录像资料,出院前教会家长抚触的手法及注意事项。

婴儿出院后继续由其母亲或家属抚触,坚持1年。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小儿42 d、3、6、9、12个月时生长发育(体重、身长、胸围、头围)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两组均在生后42 d、3、6、9、12个月查体时测定体重、身长、胸围、头围,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小儿体格发育指標(体重、身长、胸围、头围)纵向观察:42 d、3、6个月时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个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表4。

3讨论
鲍雪梅等[1]2006年研究表明,足月儿与早产儿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在出生后42 d、3月龄时有显著性差异,6月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吴立强等[2]2008年研究显示,早产儿在生后2、4月龄时体重、身高、头围存在差异性,而6、8、12月龄时体格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笔者所在医院的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干预后早产儿体格发育4项指标体重、身长、胸围、头围在出生后42 d、3、6个月时与足月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9个月后4项指标已基本接近足月儿,说明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本地区早产儿生长发育速率低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实施早期干预过程中不但需要医护人员作出努力,而且更需要家庭的支持与协助。

根据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方法,早产儿出院后应依照出院时情况、个体发育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接受回访,以监测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曲线。

医务人员要提高出院后的干预与追踪质量,根据早产儿的不同发育情况,对其做出进一步干预[3,4]。

通过指导家长早期干预方法,提高家长的干预技能,改善家庭中的干预刺激环境,让家长从新生儿期尽早开始早期干预。

只有家长及时发现早产儿的生理缺陷,才可以在关键期内对高危儿进行干预,收到最佳的效果,达到最终提高早产儿健康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雪梅,王惠平.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结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455-1456.
[2]吴立强,桂芹.早产儿与足月儿1岁以内体格发育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21-22.
[3]朱琼.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48(15):149.
[4]何丽丽.早产儿腹胀的护理干预.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1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