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早产儿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

合集下载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
1992年,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52名早产儿从新生儿期接受早期教育,51名早产儿为对照组(家庭 常规教育),另设53名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2岁时,早产儿早期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早产儿对照组高 14.6分,甚至超过了正常新生儿组,无一例智力低下。而早产儿对照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组低8.9分,其中 7.8%智力低下(图1)。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可以预防窒息儿和早产儿的智力低下。
早期干预
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干预
01 基本介绍
03 的研究
目录
02 的核心要点
基本信息
早期干预是指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 目的的、丰富环境的、适宜的教育活动,即:利用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促进婴幼 儿智能、运动、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促进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减轻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 早期干预应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当发现有脑瘫征象、智能发育延迟或交流行为障碍时,早期干预就称为“康 复”。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最好从出生后开始。的核心要点Fra bibliotek的方法
(一)新生儿 1、提供支持性护理,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安静的环境、舒适的体位、袋鼠式护理等。 2、适宜的多感官刺激 2.1听觉刺激跟婴儿温柔地说话、唱歌,让婴儿听家人的声音,放柔和的音乐及心跳的录音等。 2.2视觉刺激让婴儿看父母的脸,或用可移动的具有鲜亮色彩的东西给婴儿看。 2.3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和按摩以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鼻饲的患儿可练习非营养吸吮动作。 2.4前庭运动刺激给以摇晃、振荡(如水囊床)。 2.5本体觉刺激通过做被动操和主动运动,发展运动功能。 以上干预措施可以排列不同的组合。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在适当刺激下,婴儿会做出积极稳定的反应。当 受到过度刺激时,则表现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甚至出现自主神经应激反应和功能障碍的体征,如打嗝、打喷 嚏、呕吐和憋气,严重的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及青紫。在这种情况下,干预应立即停止。

高危儿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高危儿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慧 嘲 嘲 卢跃鹏 嘲 玉芳 嘲 王 韩聪 Ⅲ 景晓婧 王 晓丽
河 南 登封 市妇 幼 保 健 院 小 儿神 经康 复 科 登封 4 2 7 5 40
【 要】 目的 探讨 高危 儿 早 期 干 预 降 低 脑 性 瘫 痪 发 生 率 的效 果 。 方 法 高 危 儿 1 0例 分 为 早 期 干 预 组 (0例 ) 常 规 组 摘 2 6 和 (0例) 6 。干预组除接受 常规育儿指导外, 还进行综合 的康复训练 。常规组仅接受常规的育儿 指导。结果 1岁时脑性瘫痪发生率 干 预组 为 3 3 ( /0 , 规组 为 l. 7 (0 6 ) 2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3 26)常 6 6 1/ 0 , 组 P . 5 。结 论 高 危 儿早 期 干 预 可 降 低脑 瘫 的
发生率。
【 键 词】 新 生 儿 ; 危 ; 期 干 预 ; 性 瘫 痪 关 高 早 脑 【 图分 类 号1 R 2 中 72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1 1 7—10 2 0 ) 20 5—2 文 6 35 1 (0 8 1 —0 00
S ud fe ry i e v nto o o rn ncd n e o e e r lpas n i a swih h g 。 ik LuY e e g, n — t y o a l ntr e i n f r lwe i g i i e c fc r b a ly i nf nt t i h rs u p n Wa g Yu
wih d a e e liu o o a y a t r p s r fi g d e e — t ib t s me l sorc r n r r e y by a s g a t e r a t n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何丹【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2【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 ~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早产儿出院后,对照组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对照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时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盖塞尔量表》智能评价.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龄、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至干预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严重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总页数】2页(P42-43)【作者】何丹【作者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谢洋;2.早期康复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邵宪花;杨震英;陈震3.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 [J], 王芸;张春燕4.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观察研究 [J], 于丽莉;胡恕香5.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J], 谢华;付小红;代玉静;鲁红;王国莲;王艳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影响论文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影响论文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措施和康复教育方法。

方法:将78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30例。

干预组自早产儿出生1-2周病情稳定后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接受视觉、触觉、听觉、水疗、按摩、主被动运动等康复锻炼,出现运动异常者接受相应康复训练。

对照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

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10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

跟踪随访到干预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患儿发生脑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患儿干预组也轻于对照组。

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减轻脑瘫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干预;脑瘫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27-02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多年来,许多围生期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瘫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性脑病,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新生儿脑瘫发生率却未见下降。

早产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脑瘫危险因素[1]。

我国小儿脑瘫调查结果显示:1-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92‰,其中早产儿患病率为35.13%,是足月儿脑瘫患病率1.58‰的22.26倍[2]。

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分娩的78例胎龄不足37周,无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按照下列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开始前出生和研究开始后出生但家长不接受早期干预的30例早产患儿为对照组,研究开始后出生且家长接受早期干预的48例早产患儿为干预组,共78例。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52项简化法)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52项简化法)

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1.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3.预防是首选的。

CP的两个主要伴随情况是窒息和早产。

预防窒息和早产并使之得到最优的处理以减少脑损伤,对减少脑瘫发生有重要意义。

4.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减少或减轻CP 发生。

一.脑瘫的早期诊断脑瘫是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1。

运动发育落后;2。

肌张力和姿势异常;3。

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4。

反射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延迟。

发育诊断方法:1.发育历史2.发育性体格检查3. 发育性神经检查4. 发育筛查5. 实验室评价6.诊断1)发育延迟; 2) 脑瘫1.发育历史1)主诉2)家庭及遗传史(1)妊娠;(2)临产/分娩;(3)围产/新生儿。

3)发育指标微笑、俯卧抬头、手抓握、坐、爬和站立等。

4)其他发育特征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绪。

5)既往史特别是惊厥和行为异常等。

2.发育性体格检查:头围、异常体征、对环境反应、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行为特点。

3. 发育性神经检查1) 一般性观察2)一般运动(GMs)质量GMs有两种类型:(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9周至生后第8周(2)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后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

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94.5%)和特异性(82~100%)。

3)肌张力4)运动行为型(1)原始运动型即原始反射(2)姿势运动型即姿势反射5)感觉:触摸、疼痛 6)颅神经 7)小脑功能;8)张力障碍;9)运动征象上神经元下神经元4. 发育筛查NBNA、0~1岁神经运动检查方法、CDCC等。

5 . 实验室评价有选择性的检查。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研究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研究

近年来 , 随着 医学 技 术 的 发展 , 重新 生 儿 包 括 危
早 产儿 和低 出生体 重 儿 的存 活 率不 断提 高 , 脑瘫 发 但 生率没 有 下 降, 国外 报 道 反 而 有 上 升 趋 势 。 我 们
19 9 7年 江苏 省等 7省 的 1~6岁 3万 余 名 儿童 调 查 。 脑 瘫发 生率 为 1 5 % , 产 儿 脑 瘫 发 生 率 2 . 3 o . 9 o早 9 1% , 为 足月 儿 的 2 . 6倍 。脑 瘫 患 儿病 因 中 占首 位 是 早 51 产 。我 国 每 年 出 生 约 2 0 万 新 生 儿 , 产 儿 占 00 早
教育方 面将 有大 量 的人 力 和 经 济 负担 , 生 活 、 学 在 上 和工作 的训 练方 面 也 面 临 严 重 的挑 战 , 个人 、 是 家庭
和 社 会 的沉 重 负 担 。
发 给致 家长 信 , 介绍 干预 方法 和 资料 , 写登 记表 ; 填 ②
早 产儿 出院后通 过个 别方 式或 小 型家长 会 , 给家 长讲 解 早期 干预 重要 性 , 幼 儿 运 动 和 智 力 发 育规 律 , 婴 喂 养 护理 和 常见病 防治 等 知识 ; 就诊 医院有 条件者 给 ③ 早 产儿 查头 颅 B超 ( 生后 7天 内 ) 有必 要 时查 头 颅 , C T和 ( ) I 纠正年 龄 1~ 或 MR ( 3个 月 ) 脑 干听觉 诱发 , 电位 ( B ) A R 和脑 电图 ( E 。纠正 胎 龄满 4 E G) 0周后 3

爬 、 和走 的 主动 运动 训 练 ; 出现 姿 势 异 常 运 动 落 站 ⑦ 后 者做 相应 的重 点康 复 训 练 。( ) 2 常规 组 : 受 相 同 接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2.早产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脑瘫有关。
11
精选课件
出生后因素
新生儿期惊厥 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性肺炎 败血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 脑积水 胆红素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低血糖症 脑外伤
12
精选课件
脑瘫的常见高危因素
1.早产儿(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g)
2.遗传因素 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
同时患脑瘫、家族中已经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高。 有报道单纯共济失调型脑瘫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部分痉 挛型双瘫、偏瘫患儿具有遗传倾向。
10
精选课件
围产期因素
1.患脑瘫的危险性随着出生体重偏离同胎龄标准体 重的程度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脑瘫 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
5
精选课件
对于定义的讨论
➢ 目前对于定义的讨论,主要围绕在如何表述脑发 育早期的损伤和发育缺陷时间界限上,即应界定 为新生儿期内或婴儿期内。
➢ 由于种族及个体差异,很难严格而统一界定脑发 育早期的时间界限,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脑瘫的发 生应界定于婴儿期内。
6
精选课件
脑瘫定义三要素
➢发育性 ➢非进行性 ➢永久性
17
精选课件
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4~5个月
⒈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 ⒉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 ⒊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 ⒋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 ⒌坐位呈全前倾或后倾 ⒍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18
精选课件
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6~7个月
⒈见不到手、口、眼协调姿势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摘要】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多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干预、家庭模式的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感知器官的刺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加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大脑和机体的发育,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06-02前言早产儿的脑神经损伤不仅给患儿留下终身疾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大概有10.0%~20.0%的脑神经损伤发生在存活的早产儿中。

国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逐步修复患儿受损的脑神经,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状况,促进其身体发育成长,避免后天的永久性伤残[1]。

为此,本文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行简要的综述,分析当前的脑损伤护理的主要特点,为国内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1.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出生的时间段刚好是大脑易受周围因素影响受损的时期,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成熟度较低,且易受到子宫外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并发症。

国外研究表明,0~3周岁是婴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代偿的最好阶段;一旦错过这一阶段,脑损伤而引起的中枢神经障碍便不可逆[2]。

临床医学实验表明,多种药物可以促进未成熟大脑的重新生长发育,外界足够的感知刺激也可以促进脑神经髓鞘以及神经细胞的重新发育成熟,加之脑损伤早期婴儿的行为异常还未被固定,可以被矫正恢复;故在2周岁前对脑损伤患儿进行必要的刺激和矫正,可以改善患儿后天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和方法2.1 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当前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有三种:(1)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干预;(2)家庭模式的护理干预;(3)家庭和医院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育性体格检查:
头围 异常体征 对环境反应 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 行为特点。
3. 发育性神经检查-1
1) 一般性观察 2) 一般运动(GMs)质量 GMs有两种类型: (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 9周至生后第8周 (2)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 后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
发育诊断方法



1.发育历史 2.发育育性体格检查 3. 发育性神经检查 4. 发育筛查 5 . 实验室评价 6. 诊断 1)发育延迟 2) 脑瘫
1.发育历史
Hale Waihona Puke 1)主诉 2)家庭及遗传史 (1) 妊娠;( 2)临产 /分娩; (3) 围产/新生儿。 3)发育指标 微笑、俯卧抬头、手抓握、 坐、爬和站立等 4) 其他发育特征 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绪 5) 既往史 特别是惊厥和行为异常等
一.脑瘫的早期诊断



脑瘫是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中 枢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 1。运动发育落后;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3。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 4。反射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 觉障碍等,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 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延迟。
*脑瘫的运动功能异常没有定量标准,无早期能 确诊的征象、影像学或实验室试验。 *脑瘫诊断只是按某时期的行为和发育为依据。 *脑瘫有病变静止性和发展动态变化的双重特征。 *运动异常在婴儿期出现较晚。 * 脑瘫早期干预更有效,儿科医生需熟悉儿童神经运 动和智能发育规律, 尽早认识发育异常,并有效的纠正 神经系统的各种缺陷。
二.脑瘫早期干预治疗
(一)早期干预计划 (二)早期治疗的指导思想
(一)早期干预计划(1)
早期干预非常必要,理由如下: 1.脑瘫征象一般出现较晚,早期需要进行系统观察 和评估,才能逐渐明确诊断。 2. 儿童的运动发育和认知、语言、行为和情绪发育 是相辅相成和有着密切的联系 , 早期干预应是全 面的良好育儿刺激以促进婴儿全面发育。 3. 婴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可塑性最强, 干预治疗愈早效果愈好,使脑损伤得到康复或至 少减轻伤残。

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 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94.5%)和 特异性(82~100%)。
3.发育性神经检查- 2
3) 肌张力 4) 运动行为型 (1) 原始运动型 即原始反射 (2) 姿势运动型 即姿势反射 5) 感觉:触摸、疼痛 6)颅神经 7)小脑功能 8) 张力障碍 9) 运动征象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诊断2.脑瘫


必须强调脑瘫确诊应在1岁以后。 早期可以做出可能是脑瘫的诊断的依据: (1)有窒息和早产等高危因素。 (2) 3~4个月内有GMs肯定异常, (3) 肌张力不正常, (4)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姿势反应出现延迟或 不完全。 当孩子成长才能做出脑瘫特殊类型、受累的程 度和范围的诊断。
(二)早期治疗的指导思想(2)



尽早诊断和治疗脑瘫是当前发展的方向,当患儿尚没有足 够的标准被诊断脑瘫以前,就能得到适当的治疗安排。 优先放在发育缺陷的早期综合干预性治疗,要远离矫形 外科处理。 强调认知的需要,不单纯是运动的训练。


强调提供家庭支持,由家长确定孩子的 治疗目标,治疗师提供指导。 要为儿童未来着想,治疗是帮助改善患 儿运动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干预必 须适应家庭日常生活,不是消耗家庭。 使更多CP患儿(包括经济条件差的家庭) 有机会得到康复
(一)早期干预计划(2)
因此早期干预计划已经从个别的系统的治疗形式转移到早 期干预的广泛计划,结合早期教育进行运动、认知、情绪、 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全面指导。 早期干预计划在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内增长着。有些是以 家庭为基础,另一些是治疗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中心为基 础。 1997年,美国已提供全部50个州3岁以前早期干预计划。 早期干预计划提供最早形式的早期教育,并给家长主动参 与的大量机会,将治疗计划结合进总的早期教育中,大大 促进儿童的早期学习和社会成熟。
(二)早期的治疗的指导思想(1)


儿童体格和心理发育是相关的 ,当发育在任何方 面 ( 运动、认知、社会和情绪 ) 受到限制、延迟 或扭曲,发育的其他方面也受到不利的影响。 0~3年迅速发育的运动技能是学习和社会化的 载体,运动技能促进能力发展和独立性人格的 形成。


脑瘫患儿运动限制他们学习机会,阻碍 参与或改变环境,挫伤其主动进取心,4 岁时完全确立无能和缺乏自信心的感觉。 脑瘫的康复应是在运动、认知、社会和 情绪方面全面得到关注,应注重主动运 动的训练,被动运动为辅.
4. 发育筛查


NBNA 0~1岁神经运动 检查方法 CDCC等
5 . 实验室评价
有选择性的检查 血尿常规、血清铅、 TORCH 筛查、甲状腺功能、 PKU、 尿液氨基酸筛查、 CT、MRI 等, 有抽风者做EEG.
6. 诊断1.发育延迟
当发现有怀疑指标,但不能确诊为脑瘫者,最 好告知父母孩子有发育延迟,使家长在思想上加 以重视。这个初步诊断为进一步处理打下基础。 (1) 告知家长要定期来门诊,以便监察变化, 建议进一步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2)指导家长如何照看发育落后的孩子。 (3)开始干预,指导家长如何促进婴儿神经系统 正常发育, 纠正和克服发育落后的征象。

发生脑瘫的高危因素中第一位是早产。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脑瘫病 例的40.4%和47.4%。我国1997 年7个省市1~6岁3万名儿童调查, 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29.13‰,为足 月儿的25.16倍。
早产儿早期干预降低 脑瘫发生率
北京协和医院 鲍秀兰
1.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是个人、 家 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 解决办法。 3.预防是首选的。CP的两个主要伴随情况 是窒息和早产。预防窒息和早产并使之得 到最优的处理以减少脑损伤,对减少脑瘫 发生有重要意义。 4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减少或减轻 CP 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