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胡官强;郭莲;黄彩宇;张晓斌【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8(003)005【摘要】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治疗,试验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水平、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25及CA153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总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页数】2页(P78-79)【作者】胡官强;郭莲;黄彩宇;张晓斌【作者单位】富平县医院肿瘤内科,陕西渭南,711700;富平县医院肿瘤内科,陕西渭南,711700;富平县医院肿瘤内科,陕西渭南,711700;富平县医院肿瘤内科,陕西渭南,71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爽2.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J], 秦迎春3.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效果分析 [J], 张程鹏;李泉4.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张金涛; 冯华超; 欧开萍; 陈楠5.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张金涛;冯华超;欧开萍;陈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道 反 应 , 中脱 发 发 生 率 高 达 1 0 , 停 止 化 疗 后 三 个 月 所 其 0 但 有 患 者 都 重 新 长 上 新 的 头 发 , 心 、 吐 、 秘 、 泻 等 消 化 恶 呕 便 腹 道 反 应 约 占 6 . % , 髓 抑 制 所 导 致 的 中 性 粒 细 胞 、 小 板 53 骨 血 减 少 4 . ,例 患 者 出现 轻 度 谷 丙 转 氨 酶 、 尿 素 氮 升 高肝 O8 2 血 肾功 能 损 害 , 有 少 部 分 患 者 出 现 静 脉 炎 、 梢 肢 体 感 觉 异 另 末 常 及 皮 疹 。4 患 者 在 出 现 毒 副 反 应 时 , 予 对 症 治 疗 后 均 2例 给 缓 解 , 有 对 化 疗 周 期 产 生 影 响 。4 患 者 中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没 2例 8 3 ( /4 、 发 者 1. ( / 4 、 情 稳 定 者 5 . . 22 ) 复 6 7 42 ) 病 83 (4 2 )进 展 死 亡 者 1 . ( / 4 , 访 至 2 1 年 3 死 亡 4 1/4、 6 7 4 2 )随 01 月 例, 中位 生 存 期 1 个 月 (. ~ 1. B ) 表 柔 比 星 联 合 紫 杉 醇 O 56 42 , 化 疗 对 单 个 淋 巴 结 阳 性 及 多 个 淋 巴 结 阳性 的 的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7 . 、O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年 龄 > 4 14 4 % 差 P .5 , 5 岁 及 年 龄 ≤ 4 岁 者 有 效 率 为 6 . 、7 5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5 8 7 3 . 义 ( < 0 0 ) 显 示 预 后 和 年 龄 及 淋 巴 结 阳 性 数 目有 相 关 P .5 , 性 。 体 见 表 1 具 。 表 1 柔 比 星 联 合 紫 杉 醇 的 疗 效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的不断涌现,乳腺癌的治疗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和管理。
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中常用的化疗药物,它们可与辅助化疗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本文将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联合治疗适用于乳腺癌初诊、术前、术后的辅助化疗和转移性疾病的一线和二线化疗。
适应症包括:HER-2 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多西他赛是一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能够干扰肿瘤细胞微管骨架的形成和维护,导致肿瘤细胞分裂和生长缓慢,最终导致乳腺癌细胞凋亡。
表柔比星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由于在雌激素水平低的情况下,部分肿瘤细胞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增殖,所以多数情况下,表柔比星需要和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联合应用可以增加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联合治疗中,一般采用两周一次的方案进行。
多数医生在首次治疗中给予三轮同步化疗。
根据患者的副作用、病情、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所用化疗药物的类型不同,这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多西他赛用法:多西他赛以60-75mg / m2的剂量按静脉输入方式隔两周一次给药。
首个疗程中,多数患者被建议同时给予5mg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表柔比星用法:对于术前治疗,口服表柔比星的剂量为20mg/d,分两次口服。
对于受术后二年内的患者,口服表柔比星的剂量为1mg/d。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食欲不振、头痛、过敏等。
处理方法:1.针对严重的恶心和呕吐,可以采用联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奥洛托士和帕洛塞特。
2.针对乏力和易疲劳,患者需要多休息,按要求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数据录入到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用 % 表示临床 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 (n)% 形式表现, 使用卡方进行
(下转第 141 页)
乳腺癌在女性疾病中较为常见 [3], 三阴性乳腺癌在所有 乳腺癌类型中的发病率为10.0%~20.8%, 但临床上尚未有明 确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性风险 高、 治疗难度大, 因此在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时应选择 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表柔比星 (表阿霉素)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 [4], 能够抑 制拓朴异构酶Ⅱ, 通过嵌入 DNA 核碱对之间, 使转录过程受 到干扰, 阻止 mRNA 的形成, 阻止合成 DNA 和 RNA。 表柔比 星的心脏毒性小, 在使用表柔比星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单一使用 表柔比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 紫杉醇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 , 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 制解聚 , 扰乱微管分子集聚及排序, 使微管蛋白保持稳定并 使细胞有丝分裂得到抑制, 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紫杉醇具有 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 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 G2 和 M 期。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促进疗 效的提高, 缩小肿瘤细胞体积, 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单纯采用表柔比星治疗 ,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治疗。 两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 ( P >0.05) , 观察组三阴
1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 例 (属于2015 年2 月 ~2016 年2 月 期 间) ,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一 组 患 者30 例。 观察组: 年龄24~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68±5.24) 岁, 病程2 个月 ~3 年, 平均病程为 (1.05±0.52) 年。 对照组: 年龄25~71(59.73±5.28) 岁, 病程3 个月 ~4 年, 平均病程为 (1.12±0.54) 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不明显 , P 值大于0.05。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阴性乳腺癌在临床乳腺癌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达20%。
表皮生长因子、孕激素、雌激素3种受体都与此疾病有关,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较差的组织分级、极易产生转移,现代临床上对该疾病有较大的治疗难度,故患者具有较低的生存率。
新的福利是提出辅助化疗,多数都采用二联、三联的方式实现药物治疗[1]。
本院为了探究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切实效果,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临床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对照组年龄26~64岁,平均(42.60±1.10)岁,体重42~82kg,平均(62.66±11.11)kg;观察组年龄26~67岁,平均(42.33±1.16)岁,体重42~80kg,平均(62.90±11.55)kg。
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年龄及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表柔比星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辅助性,主要是在治疗之前实施适量的格雷司琼进行止呕,在必要之时实施地塞米松实现抗过敏的临床治疗。
以60mg/m2的表柔比星静脉滴注[2]。
观察组予以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在前期进行处理以及给药的具体方案和对照组相同,在化疗的第1天予以60mg/m2表柔比星静脉滴注,与此同时,予以145mg/m2紫杉醇,治疗的时间要在3h以上,1个疗程21d,共实施3~4个疗程[3]。
待两组临床患者有了化疗的疗效之后,在予以手术治疗之后持续5个疗程的化疗。
如果化疗的方案在实施中没有见效,则需要对其做出调整。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近期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本次临床分析的数据由SPSS17.0软件完成相关处理,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流行病学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
多项研究表明,其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Carey等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下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达39%,白色人种则仅为16%,绝经后非洲裔美国妇女为14%。
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类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几率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
虽然Dent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其预后仍较差,死亡风险较高。
Kandel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 cm,50%有淋巴结转移。
对病理特征分析发现,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c-ki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5/6、17也多为阳性。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基底样乳腺癌。
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BRCA1相关性乳腺癌也有上述一些表型和分子病理特征,多数学者认为其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80%~90%的BRCA1相关性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但BRCA1基因突变为何会导致基底样表型肿瘤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功能缺失有关。
BRCA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靶点之一,目前已经开始了针对此靶点的相关研究。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引言三阴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且恶性度较高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信号通路。
由于三阴乳腺癌没有明显的靶点可用于靶向治疗,化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1. 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旨在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常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1 化疗药物常用的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 - 艾德福瑞(Adriamycin):属于顺铂类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苏阿法(Cyclophosphamide):一种酰胺类化疗药物,通过与DNA交联形成环状化合物,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
-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阻止其增殖。
1.2 治疗方案常用的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 AC-T方案: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6个疗程。
随后,紫杉醇单药化疗,每隔1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 TAC方案:紫杉醇、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6个疗程。
2.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后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旨在预防和减少残留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
2.1 化疗药物在辅助化疗中,常用的化疗药物与新辅助化疗相似,包括艾德福瑞、苏阿法和紫杉醇。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化疗药物。
2.2 治疗方案常用的三阴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 AC方案: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 T方案:紫杉醇单药化疗,每隔1周进行一次治疗,共12个疗程。
- AT方案:艾德福瑞和紫杉醇联合应用,每隔2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3.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当三阴乳腺癌转移至其他部位时,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

80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7期·疗效评价·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这给女性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1]。
乳腺癌疾病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该病主要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阴性的乳腺癌,有极高的复发率及死亡率。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因疾病的病理较特殊,所以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为化疗,然而关于具体使用何种化疗方案尚存争议[2]。
本研究中,探讨了应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乳腺癌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癌症类型,且免疫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ER、PR、HER-2均为阴性[3]。
②近期未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患者也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③对化疗治疗的耐受性差及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者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34~64岁,平均(48.2±2.7)岁;疾病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6例,腺癌10例,髓样癌4例。
对照组年龄32~62岁,平均(48.8±2.6)岁;浸润性导管癌14例,腺癌11例,髓样癌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主要用法与用量如下:将70 mg/m2的表柔比星加到0.9% 10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后进行静脉滴住,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培他滨片治疗,2.5 g/m2,早晚餐前30 min口服,连续口服14 d后休息7 d,治疗21 d为1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WHR201H22117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研究王滨卢爱序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5000【摘要】目的:研究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68例三 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单纯行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34例)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CX5.10±0. 54))u g/L、OPN(585. 43±71. 37) pg/mL均低于对照组C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71%较之对照组更低CP<0.05)。
结论:TOBC行表柔比星与卡培 他滨联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表柔比星;卡培他滨;三阴性乳腺癌;疗效三阴性乳腺癌(TNBC)指的是一种Her-2(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P R(孕激素受体)及E R(雌激素受体)皆表现阴 性的乳腺癌,其侵袭性较强,易转移,患者预后差[1]。
目前临 床针对TNBC治疗主要采取化疗手段,常用药物包含表柔比 星、卡培他滨等,且效果良好,但关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 相关报道较少。
为此,本文作者就选取的68例TN BC患者 资料加以探究,现作下列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68例TN-B C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分期:42例m期,26例F 期。
按照用药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年龄25〜64岁,平均(46. 25±8. 14)岁,病理分型:15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 髓样癌,3例腺癌,11例乳液腺癌;观察组(34例)年龄24〜 63岁,平均(45. H±7. 28)岁,病理分型:17例浸润性导管 癌,6例髓样癌,4例腺癌,7例乳液腺癌。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均无统计学意义CP>0.05)。
1.2方法对照组单纯予表柔比星(无锡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出0093251,10啤)治疗,将60啤/m2该品十lOOmL的0.9%的氯 化钠溶液中静滴,第1日静滴1次,3w/周期;观察组于此基础 上联合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H20073024,0. 5g X12s)治疗,于第1〜14日口服2500mg/m2该品,每日2次,3w/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期。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 抽取5mL晨起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后奋力血清,予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〇、OPN (血清骨桥蛋白)水平。
1.3观察指标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VEGF-C、OPN)水平变 化;观察且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统计原理探究数据,皆由SPSS 22. 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数据经 由Cs±s)表达,组间、组内之比经由f检验,计数单位经由[» (%)]表达,且在组间对比经表达,P< 〇. 05为两组差异之 比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2.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VEGF-C、OPN水平均显著降 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均更大CP<〇.05)。
详见表 1。
表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组别时间VEGF-C(卩g/L)OPN(pg/mL)观察组治疗前6. 28±0. 82733. 56±82.16(n=34)治疗后5. 10±0. 54a b585. 43±71. 37a b对照组治疗前6. 18±0. 85718. 64±77. 52(n=34)治疗后5. 74±0. 63a657.13±85. 49a 注:组内比较,a P<〇.05;组间比较,<0.05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较之对照组的32.35%显著更低CP<〇.〇5)。
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组别心脏损害中性粒细胞降低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合计观察组(n=34)1(2. 94)1(2.94)1(2. 94)2(5.88)5(14. 71)c 对照组(n=34)1(2. 94)3(8.82)2(5. 88)5(14. 71)11(32.35)注:与对照组对比,e P<〇.〇53讨论TNBC为乳腺癌发生率较高亚型,其常见诱发原因为Her-2、P R及E R分泌不足M。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蒽环类药 物作为乳腺癌化疗药物,其中表柔比星应用较广泛,其可通过利用TopoH «(拓朴异构酶H «)取得良好抗肿瘤治疗作 用[3]。
卡培他滨为选择性肿瘤靶向药物,患者以口服用药方 式能够有效促进消化道吸收药物,于其体内氟尿嘧啶类前体(下转至第59页)经 Kappa分析,CPSS Kappa值为 0. 451, ROSIER值为0.658,二者对比,RO SIER明显优于CPSS,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CP<0.05)。
x2检验结果表明,ROSIER筛查结果灵敏 度(83. 3%)、特异度(77. 8%),阳性似然比(3. 75),阴性似然 比(0.215)均优于 CPSS(68. 6%,60. 6%,1. 74,0. 518),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X2=5.231,5.183,6.231,6.734, P<0.05)。
表2 RO SIER量表筛选结果ROSIER最终诊断结果阳性阴性合计阳性40848阴性82836合计4836843讨论“时间就是大脑”是急诊脑卒中的救治理念,随着近年来 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这一理念愈发显得意义重大。
能 否早期对脑卒中进行有效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及时 的个性化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极大。
ROSIER量表较其他 量表准确率更高,更易于操作,极适合急诊医师对疑似脑卒 中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但该量表出现时间较短,于东方人种 中应用较少,是否适合我国国人体质,尚需大量研究证实。
该量表总分在一2〜十5分,若患者评分>0表明患者脑卒中 发生率在90%以上;当评分<0时,表示患者为脑卒中几率 较小,但不可完全排除,需结合其它检查进一步确诊。
有学 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ROSIER量表较目前公认的CPSS量 表、F A ST量表等操作更为简单,准确率更高[3]。
(上接至第57页)药能够结合TP(胸苷磷酸酶)转化成5-氟尿嘧啶,其细胞毒性 作用显著,从而于杀伤、控制癌细胞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4]。
本研究为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就选 取的68例TN BC患者资料加以分析。
OPN为分泌性磷酸 化糖蛋白,其参与各类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
相关资料显 示[5]:OPN与乳腺癌转移、浸润均存在紧密关系,可作为一 项血清标志。
OPN于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高, 患者生存期随浓度提高而缩短,并且易出现体内脏器转移。
VEGF-C为肿瘤淋巴管生成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调控因子,但 淋巴转移为肿瘤细胞扩散、转移主要方式。
相关报道显示m:VEGF-C于乳腺癌淋巴管发生与淋巴结的转移等方面 均发挥显著作用,所以,VEGF-C水平下降将对TN BC患者 预后具重要作用。
卡培他滨可对肿瘤组织DNA合成予以阻 止,以促进蛋白质、RN八的合成过程,发挥抗肿瘤作用。
卡 培他滨主要经肠道吸收,生成抗肿瘤活性的5-Fu(5-氟尿嘧 啶),进而发挥抗肿瘤效果。
由于卡培他滨能够选择性避开 非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 生。
通过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VEGF-C、OPN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 组均更大;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低;提示TNBC行表柔比星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VEGF-C、OPN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与高靓、郑本次研究将CPSS量表与ROSIER量表进行了对比,结 果CPSS量表确诊55例,误诊29例,误诊率为34. 52%, ROSIER量表确诊68例,误诊16例,误诊率为19. 05%,二 者对比,后者误诊率明显较低;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中,ROSIER量表灵敏度、特异度 、阳性似然比 、阴性似然 比以及 Kappa—致性分析均明显优于 CPSS量表 ,该结果提示,ROSIER 量表较CPSS量表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适合急诊医师对患 者的初步诊断,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于急诊中应用ROSIER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筛 查,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前筛查及急救 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 黎练达,吴智鑫,冯錦防,等.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04):148-150.[2] 段洪连,刘美云,张拥波,等.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评估量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35 ):40184021.[3]李秋泉,陈穗,吴智鑫,等.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作用[J1岭南急诊医学杂 志,2015,20(02): 115-117.[4]杨武,李晓萍,邓朝霞,等.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筛选价值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657-3659,晓辉等[7]人文献结果一致。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过少,未对两组临床具体疗效加以报告,待深人研究再作完善。
总结上文,表柔比星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TNBC,不仅能够促使血清VEGF-C、OPN水平下降,而且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1] 余峰,张霄蓓,张晟,等.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180-2183.[2]倪晨,李婷,吴振华,等.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4,31(04): 316-320.[3]徐丹英,袁雁,李福明,等.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OPN、V E G F—C 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 :118-120.[4]冯新熠,陆苏,刘晓,等.保乳治疗对年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5,06(04) :236-240.[5]李林,王楠,秦威,等.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09) :15521554.[6] 高会全,马学真,朱超,等.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4,41 (04) :383-386.[7]高靓,郑晓辉,赵振营,等.卡培他滨或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M eta分析[J].中国药 业,2015,13(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