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第3章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近中期效果比较分析

系统医学2021年4月第6卷第8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21.08.044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近中期效果比较分析张伟■>,陆林21.长春市中心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51;2.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务科,吉林长春130051[摘要]目的分析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实施单課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该院于2017年4月一2018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
参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单課置换术,对比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优良率94.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5)。
且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均比参照组理想,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采用单課置换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创伤较小,缩减了手术的出血量,更有助于膝关节各项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21)04(b)-0044-03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Unicompartmental Arthroplasty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Near and Mid-termZHANG Wei1,LU Lin2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51China;2.Department ofMedical Affairs,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5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unicompartmental arthroplasty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 A total of100patients with knee unicompartment osteoarthr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2017to May2018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in the form of a random number table,50cases each.The reference group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nd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knee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knee flexion angle,as well as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ecrease in hemoglobin in3d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94.00%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4.332,P<0.05).After the operation,the knee function scores and the changes in knee flexion angl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decrease in hemoglobin3d after surge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nicompartmental knee osteoarthritis, unicompartmental replacement surgery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less trauma,reduced surgical bleeding,and is more helpful to the recovery of various knee joint functions.[Key words]Unicondyle replacement;Total knee replacement;Single-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Clinical effect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作为常见的慢性老年骨科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且随着国内人口的老龄化,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
《膝关单髁置换》课件

准备阶段
术前检查:包括X光片、CT扫描、 MRI等,以评估关节状况和手术 需求
手术器械准备:包括手术刀、钻 头、锯片、假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麻醉选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 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手术室准备:包括手术床、手术 灯、手术器械等,确保手术环境 安全、无菌
手术过程
麻醉:局部麻醉或全 身麻醉
恢复快
恢复时间快:术后2-3天即 可下地行走
手术时间短:通常只需1-2 小时
疼痛感轻:术后疼痛感较轻, 易于忍受
并发症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较低,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手术创伤小,恢 复快
术后疼痛感低, 生活质量高
手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术后功能恢复快, 活动范围广
膝关单髁置换的手术步骤
章节副标题
关节闭合等
手术原理:通过人工关节替 代受损的关节软骨,恢复关
节功能,减轻疼痛
膝关单髁置换的优势
章节副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术时间短
手术时间短,通常只需1-2小时
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效果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膝关单髁置换的康复训练
章节副标题
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通过康复训 练,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可以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 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4年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范文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日益增多。
其中,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近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单髁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局部病变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侧间室骨关节炎等病症。
该手术通过替换病变的髁关节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近中期疗效方面,单髁置换术具有以下优点:1. 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相对较短;2. 术后疼痛程度较低,患者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生活;3. 手术效果稳定,能够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单髁置换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适应症较窄,对于某些严重病变的膝关节可能效果不佳。
三、胫骨高位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通过调整下肢力线来改善膝关节负担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适用于膝内翻、膝外翻等骨骼畸形患者。
近中期疗效方面,胫骨高位截骨术具有以下优点:1. 能够有效地纠正骨骼畸形,改善膝关节的负担;2. 手术适应症较广,适用于多种膝关节病变;3. 术后疼痛控制较好,患者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胫骨高位截骨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四、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在近中期疗效方面,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各有优劣。
单髁置换术主要针对局部病变的膝关节,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尤其适用于单侧间室骨关节炎等病症。
而胫骨高位截骨术则能够纠正骨骼畸形,改善膝关节的负担,适用于多种膝关节病变。
在手术创伤、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控制等方面,单髁置换术相对具有优势。
但在手术适应症方面,胫骨高位截骨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五、结论综上所述,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都是针对膝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方法,各自具有优缺点。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变部位、手术适应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现状及应用趋势

3 UKA 的适应症
自 20 世 纪 70 年 代 UKA 首 次 应 用 以 来,其 用 于 单 间 室 的 膝 骨关节炎的治疗一直是个争论的主题。由于当时报道的失败率 较高,引发了对该术式的怀疑。Kozinn 和 Scott[12] 定义了 UKA 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包括单侧的内侧或外侧间室的膝骨关节 炎或骨坏死,年龄大于 60 岁,体重低于 82 公斤。此外,内外翻畸 形 的 角 度 必 须 小 于 15°,并 且 在 手 术 时 可 纠 正,屈 曲 挛 缩 必 须 小 于 5°,理想的屈伸活动度为 90°。禁忌症包括高要求的活动量, 年龄小于 60 岁,炎症性关节炎。严格遵守 UKA 的适应症及禁忌 症可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翻修率。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 假体设计的改善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UKA 的手术适应症已经扩 大,然而 UKA 准确的纳入标准仍不清楚。有文献报道认为年龄 低于 60 岁不再是 UKA 的禁忌症。Thompson 等 [13] 发现年轻患者 在 UKA 术后 2 年的 KSS 评分均优于老年患者。Heyse 等 [14] 认为 UKA 在 60 岁以下的患者中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报道 15 年生存 率为 85.6%,并且有良好的功能评分。在评估体重对 UKA 的影响 时,Thompson 等 [13] 发现,肥胖患者并没有更高的翻修率,但是在 UKA 术后 2 年后翻修率有缓慢上升趋势。Cavaignac 等 [15] 在对 UKA 术后的患者随访 7-22 年后得出结论,体重并未影响 UKA 术 后的生存率。其他作者 [16] 也发现 BMI 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术后高要求的活动量,Crawford DA[17] 等在一项平均随访时 间为 9 年的研究中发现,活动量大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 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高活动量组的患者术后的翻修率为 6.2%,低活动量组翻修率为 8.4%(P=0.43),生存率分别为 94.0% 和 92.1%(P=0.6085)。该研究表明,术后高活动量的患者并没有 增加翻修的风险。
第3章 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3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1前言单间室骨关节炎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的常见病理改变。
手术者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手术选择和病人(尤其是年轻病人)的高期望值。
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医学因素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如果医疗机构治疗大量的膝关节病人,则应具备开展各种手术的能力。
作者的科室每年截骨术和单髁置换数量几乎相同,另有近一半为全膝关节置换术(Fig3-1)。
Fig 3-1 作者医院2007年所行单间室骨关节炎手术这一章节对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适应症的现有知识进行了总结。
2 患者选择指南手术选择的主要患者因素:*骨关节炎的分期*韧带的稳定性'*畸形的分型和可复性*年龄*膝关节活动范围*肥胖*患者一般状况骨关节炎的分期截骨术是生理性手术,旨在将最大负荷区域从内侧间室向中间和外侧转移。
内侧间室少量软骨缺失行截骨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随着骨关节炎进展,截骨术的效果也随之下降。
应告知患者如果内侧骨关节炎已达4级,并有内侧相对不稳定,截骨术后的疼痛缓解有限。
HTO不适用于内侧严重骨缺损,外侧间室关节面倾斜的宝塔型胫骨平台(Fig3-2),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矫正角,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导致的失败很常见,因而建议行膝关节单髁置换。
HTO也不适用于外侧半月板大部切除和严重外侧骨关节炎的病例。
MRI扫描对软骨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不应作为手术选择的依据。
关节镜检查常高估外侧间室的软骨病变。
胫骨软骨面的软化是成人的常见表现,不应作为HTO的禁忌症,而股骨侧软骨的表面磨损则与之不相关,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负重区的缺损区域或外侧半月板缺失。
对有疑问的病例,我们更依赖于应力位X线片,外翻应力位外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是HTO和单髁置换的排除标准(Fig3-3)。
Fig 3-2严重骨关节炎和胫骨畸形(宝塔型)是截骨术的禁忌症。
:Fig3-3a-b 应力位X线片对HTO和UKA的适应症选择非常重要。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HTO)在保膝手术中的适应症选择!

感谢聆听
• 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 只置换三个间室的一个间室,只置换内侧间室的关节面,可矫正 轻度内翻,保留了患者所有的韧带和外侧半月板,缓解关节内侧 疼痛疗效确切,适用于单纯AMOA并达到内侧全层软骨磨损的患者。
因素1:内翻来源
确认内翻膝OA 膝关节内翻畸形来源:
因素5:活动度
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至少屈膝>100°),屈曲挛缩畸形<15°。文献表明,屈 曲挛缩过大,会导致髌股间室压力增加,导致膝前痛。
HTO适应症的选择
1.膝内翻: 内翻来源关节外, 且在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足够大,
MPTA角小于85°或TBVA大于5° 2.内侧骨磨损:
内侧0磨损—部分磨损,未达到骨磨骨 3.外侧间隙:正常,无骨磨损 4.韧带:功能要求不高,无严重功能缺失 5.活动度:
(1991年 Goodfellow突出的贡献)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早期图1-2:(0磨损--部分软骨磨损、内侧有关节间隙) 中期图3-4:(内侧软骨全层磨损或软骨下骨磨损、内侧无关节间隙、前内侧磨损终末期:骨磨骨)
晚期 图5:(内侧软骨下骨磨损更重、内侧无关节间隙、ACL和MCL失功能、不稳、或累及外侧间室等)
虽然机械轴得到纠正,截骨术后 的疼痛缓解短暂且不持久,失败 率较高。
因素2:内侧磨损情况
膝OA发展具有阶段性,根据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 措施 阶梯治疗、保膝治疗
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理论 胫骨内侧平台前方骨磨骨,股骨内侧髁远端骨缺损,平 台后方和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全层,外侧全层软骨,MCL 无挛缩,ACL功能完好。
内翻应力
《膝关单髁置换》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膝关单髁置换简介 • 膝关单髁置换手术过程 • 膝关单髁置换的效果与优势 • 膝关单髁置换的并发症与注意事
项 • 膝关单髁置换的未来发展与研究
方向
01
膝关单髁置换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膝关单髁置换是一种手术方法,用于 治疗膝关节单侧软骨磨损或损伤,通 过置换受损部位的人工关节来减轻疼 痛、恢复关节功能。
局限性
膝关单髁置换手术难度较大,对 医生技术要求较高。此外,对于 膝关节病变严重或伴有其他疾病 的患者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04
膝关单髁置换的并发症与注 意事项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
感染是膝关单髁置换术 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立 即使用抗生素和清创处
理。
血栓形成
术后应尽早进行抗凝治 疗,预防血栓形成。
假体松动
适用人群与适应症
适用人群
膝关单髁置换适用于年龄较大、活动量较小、单侧膝关节病变的老年患者,尤 其适用于膝关节单侧软骨磨损或损伤,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适应症
膝关单髁置换适用于膝关节单侧病变,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 节炎等,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患者。
02
膝关单髁置换手术过程
特点
膝关单髁置换具有针对性强、创伤小 、恢复快、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适用于年龄较大、活动量较小、单 侧膝关节病变的老年患者。
历史与发展
历史
膝关单髁置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 展,技术逐渐成熟,成为治,膝关单髁置换的人工关节 材料、设计及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质量。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
膝关节单髁置换课件

尽管单髁置换的寿命较长,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人工关节可能出现磨损或松动,可 能需要再次进行置换手术。
适用人群
膝关节单髁置换主要适用于 以下人群
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02
01
03
单侧膝关节病变,疼痛明显 且影响日常生活;
X光、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 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畸形严重
;
02
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过程
手术前的准备
诊断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病 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 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手 术。
术前计划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控制基 础疾病、停用某些药物、进行适应性 训练等。
根据诊断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手术 计划,包括手术入路、假体选择和置 换范围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建立完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
长期随访研究
开展长期随访研究,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膝关节单髁置换课件
目录
• 膝关节单髁置换概述 • 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过程 •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优缺点 •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并发症与预防 •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未来展望
01
膝关节单髁置换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膝关节单髁置换是一种手术方法,用 于治疗膝关节单侧软骨磨损或损伤, 通过置换受损部位的人工关节来减轻 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伤 口情况,预防感染等。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适 当的疼痛控制措施。
康复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1前言单间室骨关节炎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的常见病理改变。
手术者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手术选择和病人(尤其是年轻病人)的高期望值。
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医学因素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如果医疗机构治疗大量的膝关节病人,则应具备开展各种手术的能力。
作者的科室每年截骨术和单髁置换数量几乎相同,另有近一半为全膝关节置换术(Fig3-1)。
Fig 3-1 作者医院2007年所行单间室骨关节炎手术这一章节对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适应症的现有知识进行了总结。
2 患者选择指南手术选择的主要患者因素:*骨关节炎的分期*韧带的稳定性*畸形的分型和可复性*年龄*膝关节活动范围*肥胖*患者一般状况2.1骨关节炎的分期截骨术是生理性手术,旨在将最大负荷区域从内侧间室向中间和外侧转移。
内侧间室少量软骨缺失行截骨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随着骨关节炎进展,截骨术的效果也随之下降。
应告知患者如果内侧骨关节炎已达4级,并有内侧相对不稳定,截骨术后的疼痛缓解有限。
HTO不适用于内侧严重骨缺损,外侧间室关节面倾斜的宝塔型胫骨平台(Fig3-2),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矫正角,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导致的失败很常见,因而建议行膝关节单髁置换。
HTO也不适用于外侧半月板大部切除和严重外侧骨关节炎的病例。
MRI扫描对软骨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不应作为手术选择的依据。
关节镜检查常高估外侧间室的软骨病变。
胫骨软骨面的软化是成人的常见表现,不应作为HTO的禁忌症,而股骨侧软骨的表面磨损则与之不相关,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负重区的缺损区域或外侧半月板缺失。
对有疑问的病例,我们更依赖于应力位X线片,外翻应力位外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是HTO和单髁置换的排除标准(Fig3-3)。
Fig 3-2严重骨关节炎和胫骨畸形(宝塔型)是截骨术的禁忌症。
Fig3-3a-b 应力位X线片对HTO和UKA的适应症选择非常重要。
a 内翻应力位X线片,球管平行关节面照射,显示内侧间室全层软骨缺失。
b 外翻应力位X线片,显示外侧间室完好。
HTO和UKA 需要像这样完好的外侧间室。
2.2 髌股关节许多内侧关节间室疼痛的病人也存在髌股关节的退变。
如果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明确的内侧骨关节炎,髌骨关节退变应予忽略,不应藉此选择行TKA。
当然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有上楼梯或下坡时不适,不过其主要症状——内侧间室疼痛将得到缓解,如同没有髌股关节病变的病人一样。
在开放楔形HTO,建议行改良的双平面截骨术,前方截骨面斜向下方(见15章“胫骨和股骨的旋转截骨术”,Fig15-4)。
这一改良避免了髌骨低位和髌股关节压力增加。
现有文献表明存在髌股关节退变的病人至少可安全的行活动衬垫UKA而不增加中期和长期翻修率。
2.3 韧带稳定性HTO在不稳定膝关节患者中有广泛的适应症,是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膝内翻患者常合并持续膝关节不稳定、半月板已切除和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适合选择开放楔形外翻/伸展胫骨截骨术。
后方或后外侧不稳定合并膝内翻需行屈曲/外翻截骨术(见11章“截骨和韧带不稳定:胫骨后倾矫正和膝关节周围联合手术”)。
HTO仅有的禁忌症是内侧副韧带严重缺陷存在继发外翻风险,这种情况作者很少遇到。
与之相反,许多术前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例,术中如果未松解内侧副韧带远端部分,开放楔形截骨术可使内侧副韧带重新恢复张力(见16章“膝关节截骨术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术”,Fig16-8)。
另一方面UKA良好的功能依赖于前交叉韧带完整。
如果ACL缺陷的膝关节行UKA翻修率相当高。
为此必须理解ACL完整和ACL缺陷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形态学差别。
如果ACL完好,胫骨和股骨的相对位置恒定,骨关节炎局限于生理负荷最高的胫骨平台前方和股骨远端关节面。
由于股骨和胫骨的后方仍存在软骨面,内翻畸形仅限于膝关节伸直和轻度屈曲时,而屈曲位时畸形完全得到纠正。
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副韧带由于前内侧间室磨损而松弛,膝关节屈曲时完整的软骨面恢复韧带张力而使得内侧副韧带紧张。
ACL缺陷时,胫骨相对股骨前移,接触点移向胫骨平台后方,骨关节炎发生于胫骨平台后内侧,常导致胫骨平台后内侧碟形缺损,在这一期,胫骨的前方半脱位变得固定,不再能复位,虽然ACL完全缺损,临床不稳定反而变得不明显。
了解了上述机制,术者就可以通过仔细评估X线侧位片(Fig3-4)排除UKA的可能性,而存在慢性ACL缺陷患者仍适行HTO。
如果怀疑存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则建议行内外翻应力位片。
若应力位外侧关节间隙消失,不建议HTO或UKA,而应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如果屈膝20°时狭窄的内侧关节间隙不能恢复正常宽度,则存在内侧副韧带挛缩,而非典型的前内侧骨关节炎(见Fig3-3),不应行UKA。
侧位X线片骨关节炎累及整个胫骨内侧平台时,也同样不宜行UKA。
在这些病例,退变进展至全关节骨关节炎,或是与慢性ACL缺陷相关,单间室置换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Fig3-3骨关节炎的位置对HTO和UKA的手术选择非常重要。
仔细研究侧位X线片后发现,ACL 完好时胫骨磨损位于前方,ACL缺陷时磨损则扩展至胫骨后方,最后胫骨固定前移,与股骨对应的胫骨后内侧出现碟形缺损。
2.4 畸形的类型下肢的内翻畸形和内侧间室超负荷由三种因素引起:(1)内侧半月板切除和内侧间室磨损引起内侧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内翻畸形。
(2)胫骨近端畸形(干骺端内翻)导致的内翻畸形(Fig3-5)。
(3)理论上,外侧韧带缺陷也可能导致内翻畸形,但在实践中这非常罕见,在本文中不做讨论。
Fig3-5a-c 下肢内翻畸形的不同原因a 须分析机械轴偏移(MAD)以确定内翻的主要因素是磨损还是骨性畸形。
b 关节内磨损,合并内侧半月板缺失引起内侧关节间隙的丢失。
整个畸形来自关节内,不存在关节外畸形。
这在ACL功能完好的情况下是UKA的理想适应症。
c 既有的干骺端内翻导致内侧间室超负荷和关节退变。
磨损是继发改变。
在退变局限在内侧间室时,这是HTO的理想适应症。
若行UKA并不能纠正关节外畸形,残留的内翻将导致假体的超负荷。
关于适应症,须理解在畸形顶点行截骨术最适于纠正固有骨性畸形。
在这种情况下,截骨术恢复了正常解剖和关节角(见第1章“下肢的生理轴线”)。
轻度的过度纠正(通常见于外翻HTO),仅仅导致关节线轻微倾斜。
然而,如果不存在骨性畸形,截骨矫正下肢机械轴将产生新的畸形和关节面的严重倾斜(Fig3-6)。
已有研究证明,这种情况下虽然机械轴得到纠正,截骨术的疼痛缓解短暂且不持续,翻修率较高(Table3-1)。
Fig 3-6a-d 干骺端内翻畸形的存在对HTO的效果非常重要a-b 胫骨内翻角(TBVA)明显时截骨矫正畸形,关节线正常,膝关节和踝关节线水平。
c-d 胫骨形态正常时HTO产生了新的畸形。
膝关节线倾斜,膝关节和踝关节线不平行。
此时导致疼痛缓解不持续,截骨术生存时间短。
Table 3-1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结果与胫骨干骺端轴线的关系。
而单髁置换术是关节表面置换,适用于韧带功能正常的膝关节。
单髁置换只替代关节内磨损,不影响已存在的关节外畸形。
这意味着存在胫骨内翻等骨性畸形的病例,UKA术后将残留明显的内翻畸形,机械轴仍位于内侧间室,这与TKA不同。
由于假体的超负荷,UKA的长期效果受影响。
另外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的病例由于关节线内倾,行膝关节单髁置换会产生相应问题。
平行外侧正常软骨植入UKA将使得胫骨假体倾斜,在聚乙烯衬垫上产生剪切应力。
垂直胫骨机械轴安放胫骨假体,将导致冠状面上内外侧胫骨平台不匹配。
这在使用固定衬垫胫骨假体时可能有问题,但活动衬垫能很好的耐受这一情况。
总之,下肢内翻畸形的原因对选择HTO还是UKA非常重要。
发现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非常重要,这提示术者更应选择截骨术。
内翻畸形的主要原因为关节内磨损则提示选择UKA更加合理。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骨关节炎的进展,内侧间室的关节线不再明显,这使得分析胫骨近端的解剖非常困难。
此时冠状面的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并不准确,建议将外侧间室正常关节线透射至内侧间室以确定既往的正常内侧关节线,或使用胫骨内翻角(TBVA)(见第5章“胫骨高位截骨的详细计划步骤”)。
TVBA角依靠X线上残存的胫骨近端骺线确定胫骨近侧干骺端轴线。
如果TBVA角明显,则应考虑行截骨术。
2.5 过度肥胖有关体重对骨关节炎发展和手术效果的重要性的讨论从未停止。
总的来说,肥胖患者膝关节负荷更重,但同时活动量更小。
除非在极度肥胖时,体重与HTO、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的结果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新一代内固定钢板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和负荷容许度,体重不再是内固定的危险因素。
作者医院在过去8年行超过1000例HTO,未发现体重相关的内固定失败和手术并发症。
当肥胖患者行单髁置换时,新一代的假体可以通过有限的前内侧关节切开植入,不需要破坏性的软组织切开,方便可行。
因而不能仅因肥胖就放弃行HTO或单髁置换。
与此相反,肥胖患者全膝关节假体的植入常需要扩大显露,手术风险增加。
2.6 年龄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的病人行HTO时,术前畸形得到矫正。
由于这是预防性手术,不存在年龄的下限(骨骺未闭除外)。
不伴骨关节炎的年轻患者,手术应矫正至力线正常,即术后机械轴通过胫骨髁间嵴的内侧嵴(MAD为0)(见第1章“下肢的生理轴线”)。
当考虑HTO 的年龄上限时,HTO在高龄组效果较差。
欧美的文献和临床实践提示,男性行截骨术的年龄上限是65岁,女性更低至55岁。
结果较差的原因可能是骨关节炎广泛进展,导致许多患者全膝关节受累,以及外侧间室对负荷增加的耐受性降低。
然而在亚洲,由于伦理和文化因素,截骨术的患者年龄更高,且结果通常令人满意。
当然,这一年龄限制有时较武断,判断依赖于具体患者。
2.7活动量与其他手术相比,HTO能够容许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最高的术后活动量。
然而,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无法达到完全无痛的剧烈活动。
单髁置换患者容许中等量的术后活动,这一点在中老年组尤其明确。
目前没有低于55岁患者的相关结果。
55岁至65岁年龄组结果存在争议,而更高年龄组良好的10年生存率已有报道。
芬兰关节登记显示低于65岁的患者翻修率升高1.5倍,这一结果也得到了澳大利亚关节登记最新数据的支持。
考虑到目前罕有更年轻(50-65岁)单髁置换患者随访结果的报道,建议单髁置换患者避免跑步等剧烈运动是明智的。
年轻患者的适应症应严格限制,单髁置换广泛应用于年轻患者将导致翻修率明显升高。
另一方面,单髁置换手术风险极小(“单髁置换是老年患者的半月板切除术”),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
只要病变是典型的前内侧骨关节炎,选择单髁置换没有年龄上限,可以避免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
特别是通过使用活动垫片假体,高达1/3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适合行单髁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