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多样性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多样性

【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传承就更为重要,从教育发展的多样性,本文分析了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教育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应采取的应对之策与怎样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名族文化传承教育多样性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各种文化、风俗、品格的综合积累,不同的民族在其生存、发展、壮大或者消亡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当前多民族文化局面的形成。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首先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和科学态度,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它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价值取向的体现。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从先皇武帝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建立,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违背人类发展规律的文化传统予以摒弃,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形成的历史轨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部演进,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和壮大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继承和学习是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学校教育能否扛起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的传承,是社会各种力量互相作用、互相配合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肩负其文化传承的考证,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亟待商榷。

第一、师资缺乏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师。在不少民族学校,师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专业的民族教师,教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教师,真正懂得回族文化内涵的教师则更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上课方式还很呆板。师资力量匮乏是当前民族学校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学校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在一些民族聚居的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学校通常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兼顾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双重教学模式,这就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当前各个地区民族学校的师资现状来看,缺少高素质、综合性的老师是阻碍当前民族学校教学的重要原因。

第二、语言危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交流和沟通,了解、学习一个民族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这个民族的语言进行学

习。民族语言,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交流方式和交流习性,更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独特的价值体现。对于我国这种多民族的国家而言,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民族语言价值的丧失。语言危机已经成为众多少数民族在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纵观世界历史,一个民族语言的消亡,通常伴随而来的就是这个民族的消亡。在一个民族不再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时,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已经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和覆盖,不再有本民族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表达,这就是一个民族在世界大同的进程中消亡的途径和过程。当前的民族学校,特别是一些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民族语言教学没能制定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如何兼容并包的实现民族教学效果是学校教育在未来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教育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方法,呈现出精神感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特征,使学校成为集传统精华与现代创新教育于一体的民族特色学校。才能使得学校的民族教育树立起一面旗帜。

学校开展文化多样性教育,应当重视环境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制度育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以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教育为取向,全面落实民族教育。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教育、艺术之间的结合。坚持开展民族艺术节、民族运动会活动,挖掘濒临失传的体育项目,普及学生。每学期举办的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艺术节,都请家长、社区居民来参加,让学生

与家长同台献艺。

在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应当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学校应当定期对家长开放,纳入学校周边资源走进课堂,在社区、家长、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将课堂民族教育不断深入,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在以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取向教育着学校的师生,也在影响着家长、社区。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找准定位,努力寻找突破口,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同类学校中有明显的优势。

民族特色文化的创建,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无论是校园基础设施的调整、配备,还是教师挂念的转变、学生意识的觉醒对需要一个长期的融合与摩擦的过程。学校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当前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学校在创建民族特色校园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和努力。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是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本教材所能完成的事业,这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共同协调配合与建设,如此,才能达成学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实效。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在重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缺失是阻碍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直接因素。华夏儿女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同时,

也应该学习和继承世界优秀文化,以提升国人的道德和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宗雪飞.土族传统教育及其对土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 周家瑜.佤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j].楚雄师范学

院学报.

[3] 邓达宏.论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得地位与作用[j].档案

学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