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现状及分析
《2024年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范文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的雾霾天气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首先分析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区的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积累,形成雾霾。
此外,逆温层现象也会使空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工业排放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来源。
3.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道路施工等产生的扬尘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保水能力差,容易产生扬尘。
同时,绿色植物具有吸附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城市绿化不足也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对策1. 强化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雾霾天气预警信息。
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和治理,确保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交通管理措施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
加强道路施工管理,减少扬尘污染。
此外,实施交通限行、鼓励绿色出行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交通排放。
4.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
绿化植被具有吸附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同时,城市绿化还能改善城市气候,减轻热岛效应和风沙影响。
5. 公众参与和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地区频繁出现严峻的雾霾天气,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恐吓。
为了更好地了解雾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文将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雾霾气候特征分析1. 雾霾频次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北京地区雾霾频次的分布特征,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是雾霾最为严峻的季节,而夏季雾霾频次相对较低。
此外,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形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 雾霾持续时长特征雾霾持续时长通常呈现出两种类型,即短时强雾霾和长期温柔雾霾。
短时强雾霾主要出此刻冬季,而长期温柔雾霾则多见于春秋季。
这种特征是由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综合影响所导致的结果。
3. 雾霾强度分布特征通过对北京地区雾霾强度的分析发现,其在城区和遥郊地区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区的强度较高,而遥郊地区则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城区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加剧了雾霾的程度。
三、影响因子分析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重要的影响。
冬季,Siberian High的南下会导致冷空气的入侵,使湿度增加、温度下降,从而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夏季,西南气流的控制使得北京地区相对干燥,雾霾频率较低。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在雾霾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氧化和反应会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等细颗粒物质,从而形成雾霾。
此外,化学反应还会增加云滴的数量,形成云雾。
3. 人类活动排放人类活动排放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北京地区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费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从而加剧雾霾的程度。
四、影响与对策1. 健康影响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峻危害,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因此,人们应加强自我保卫意识,尽量缩减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特征及成因分析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北京雾霾现象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的特征及其成因,本文将对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够增进对雾霾形成机制的认识,为未来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特征1. 观测数据统计通过对北京近年来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PM2.5浓度持续高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会持续数天乃至十几天,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
2. 可见度变化在这种持续性雾霾天气下,北京的可见度通常很低,有时甚至不足百米,给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同时也对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要地的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健康危害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北京的医疗机构近年来记录到了一系列与雾霾相关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北京市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三、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成因分析1. 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形条件复杂,加上城市化进程快速,建设用地面积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在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暖空气上升受限,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导致污染物聚集在城市上空,形成雾霾。
2. 工业污染物排放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活动增多,工业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
这些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
尤其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 农村散煤和露天焚烧农村地区使用散煤供暖和露天焚烧秸秆等活动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些活动在冬季尤其频繁,污染物释放量较大,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雾霾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沙尘天气和气象条件沙尘天气是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沙尘暴造成的沙尘颗粒物与其他污染物相结合,使得雾霾天气更加复杂。
《2024年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范文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治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多方面的努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积累,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工业排放北京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部分老旧工业区的排放标准较低,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污染源。
3. 交通尾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道路狭窄的地区,交通尾气排放更为严重。
4. 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北京作为全国的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中心,大量的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治理对策1.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大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力度,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排放。
2. 优化交通结构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推广新能源汽车。
通过交通管制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加强扬尘治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
要求建筑工地加强扬尘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等。
同时,加强对道路的清洁力度,定期洒水、清扫,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4.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市民参与环保行动,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
同时,加强对违规排放企业的曝光和处罚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5. 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应对空气污染事件。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不同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4年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范文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雾霾天气问题备受关注。
雾霾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北京地处北方,冬季干燥寒冷,容易形成逆温层,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有效扩散。
(2)地形因素:北京地势平坦,周围缺乏高山阻挡,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等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3)冬季取暖:冬季为了保暖,大量燃烧煤炭等燃料,释放大量污染物。
(4)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无法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三、治理对策1. 加强源头治理(1)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等。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减少工业排放。
(3)加强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控,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2. 强化政策支持(1)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实施空气质量达标奖励制度:对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地区和企业给予奖励,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治理。
(3)加强国际合作: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3. 增加绿化面积(1)加大城市绿化投入:增加城市绿地、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的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2)鼓励市民植树造林:鼓励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4. 提高公众意识(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2)倡导低碳生活:倡导市民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2024年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范文

《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空气质量始终受到广大市民及国内外关注。
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针对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控制对策。
二、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冬季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同时,逆温层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大气层稳定度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向高空扩散。
2. 工业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业排放物进入大气中,增加了雾霾污染物的来源。
3. 交通排放北京作为全国交通枢纽,汽车保有量巨大,交通排放成为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柴油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对雾霾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建筑扬尘城市建设中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筑施工现场的土方作业、道路清扫等都可能产生大量扬尘,加重雾霾污染。
三、控制对策分析1. 源头控制(1)工业排放控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2)交通排放控制: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建筑扬尘控制: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管理,规范土方作业和道路清扫等作业行为,减少扬尘产生。
2. 气象因素应对(1)加强气象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人工影响天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增雨、消雾等措施,改善气象条件,促进污染物扩散。
3. 政策法规支持(1)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力。
(2)实施空气质量奖励政策:对达到一定空气质量标准的地区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4. 公众参与与教育(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加强雾霾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北京如何治理雾霾

北京如何治理雾霾1. 引言雾霾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北京一直面临着严重的雾霾问题。
本文将讨论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和效果,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2. 雾霾形成原因雾霾是大气污染物聚集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现象。
北京的雾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工业排放北京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大量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
这些废气中包含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是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2.2 交通排放北京拥有庞大的车辆保有量,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会被风带到空中并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雾霾。
2.3 煤燃烧煤燃烧是北京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燃煤锅炉和取暖用煤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
3. 治理措施为了应对雾霾问题,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其中的几项重要措施:3.1 雾霾预警和应急措施北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雾霾预警系统。
一旦雾霾严重,城市会启动应急措施,如限制汽车行驶、停工停产等,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3.2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北京加强了对工业和交通排放的管理。
实施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对不达标企业进行了整改和处罚。
3.3 清洁能源推广为了减少煤燃烧对雾霾的贡献,北京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
3.4 绿化计划北京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来改善空气质量。
增加了城市的绿地覆盖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草,净化了空气中的污染物。
4. 效果评估北京的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近年来,北京的雾霾天数逐渐减少。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有所下降。
•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煤燃烧对雾霾的贡献有所减少。
然而,北京治理雾霾问题仍面临一些挑战:•雾霾治理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入。
《2024年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范文

《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常常陷入雾霾天气的困扰。
北京雾霾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与公共健康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针对北京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现有的管制政策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二、北京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北京地处北方,冬季气候干燥,风力较小,容易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地形地貌:北京的地形复杂,山区和平原交替,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累积。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燃料燃烧、冶炼等过程产生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2)汽车尾气: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使得尾气排放量激增,尤其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雾霾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建筑工地扬尘:建筑工地在施工时易产生大量扬尘,随着风力传播,加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三、北京雾霾的管制政策1. 政策法规(1)空气质量标准: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空气质量标准,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2)环保法规:通过制定和修订环保法规,对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进行规范和限制。
(3)环境税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和企业征收环境税,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
2. 实施措施(1)严格执法: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措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四、未来发展方向1. 深化环保立法:继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
2.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工业排放。
3.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区雾霾现状分析及政策雾霾天气并不是 2013 年特有的,实际上,每年的秋末到春季,都是雾霾天的高发期。
与常年同期相比, 2013 年 1 — 2 月,中国中东部多个省份出现雾霾天气的平均日数普遍偏多。
由于 2013 年初笼罩中国中东部大面积的雾霾来得过于迅猛 , 大家来不及深入分析,不约而同地把这场持续雾霾的主要原因归结到大气环境的人为污染上。
“ 北京市‘蓝天工程’——能见度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研究” 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人为环境污染是形成霾污染的本质内因,但在排放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作为外因的不利气象条件往往是形成雾霾天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大气物理学的原理及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非连续分布的多个城市的人为污染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实现“ 影响的地理环境复杂到遍及湖海内陆高原山川、影响范围大到 130 万平方公里” 的污染物累积效应。
因此,弄清雾霾污染的成因,对减轻民众的疑惑以及找到有效控制雾霾污染的途径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北京近期雾霾形成的原因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
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 90% 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 80% 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 80%~90% 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受区域大雾影响, 2013 年 1 月,北京市先后出现了四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城市空气质量明显转差,污染的严重程度为近年来同期罕见。
该月的重污染过程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水平高的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近期大气环流异常,出现了极端静稳天气,加上冬季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使空气中的水汽迅速达到饱和并形成了辐射雾。
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 NO x 、SO 2 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
同时 ,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期的雾霾观测数据表明 , PM 2.5 组分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粒子,约占 42% 。
可见 , 在北京近期雾霾的成因中,不利气条件是主要原因 , 空气污染物是次要原因。
观测数据显示, 1 月 28 日,北京市的空气相对湿度达到 73% ,城区的 PM 2.5 日均浓度达到322 μ g/m ,北京远郊清洁对照点密云水库的 PM 2.5 日均浓度也达到215 μ g/m 。
1 月 29 日,城区的 PM 2.5 日均浓度达到384 μ g/m ,密云水库的 PM 2.5 日均浓度也达到260 μ g/m 。
密云水库属清洁对照点,局地污染源极少,为什么 PM 2.5 监测值居然也会严重超标呢 ? 这需要从 PM 2.5 监测原理与方法上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原因。
PM 2.5 监测值为质量浓度 , 监测方法基本沿用监测 PM 10 的方法。
由于 PM 2.5 成分复杂,用监测 PM 10 的方法监测 PM 2.5 会造成数据失真。
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受湿度影响较大 , 需要采用手工重量法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5 ℃、恒湿 40% 的环境内平衡 24 小时才能正确采样获取数据,而采用自动监测手段很难满足此条件,所以目前自动监测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 PM 2.5监测数据会失真,出现虚高现象。
2012 年,北京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 2011 年分别下降了9.36% 、 7.63% ,减排幅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而 2012 年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28 μ g/m 、52 μ g/m 和109 μ g/m ,同比 2011 年也分别下降了 1.5% 、 5.5% 和 4.4% ,平均降幅达到3.8% ,其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还再创历史新低,实现了空气质量第14 年的连续改善。
同时, 2013 年 1 月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比 2012 年 1 月也是降低的。
对一个城市来说,即使是同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则呈现为优良,而在不利扩散的异常天气下 , 空气质量就会呈现为污染。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近期雾霾天的 PM 10 和PM 2.5 出现高值,可以说,基本上均是由极静稳天气的区域性辐射雾等气象因素造成的。
虽然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逐步下降,但由于排放基数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锐减,所以当频繁出现异常气象条件而造成空气重污染时,会给人以空气质量不但没改善、反而继续恶化的印象。
特别是国家实时公布城市 PM 2.5 监测值后,公众对身边空气质量更为关注了,同时又得不到专业人士及时正确的解答,容易在雾霾成因的认知上陷入一种不理性的误区。
二、雾霾污染控制对策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还蓝天白云于首都,北京曾经一度出台过大手笔,措施之大,代价之高,的确让人深省。
2012年3月,北京市制定了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旋,明确提出了治理目标: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控制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重点,着力深化结构调整,着力强化污染治理,着力实施生态建设,举全市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的治污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人颗粒物(PMIO)、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比2010年下降15%。
其中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总悬浮颗粒物基本达标,可吸人颗粒物(PMIO)达到每立方米100微克左右,细颗粒物(PM2.5)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二氧化氮达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
到2020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人颗粒物(PMIO)、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仁L20lo年下降30%。
其中二氧化硫达到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总悬浮颗粒物稳定达标,二氧化氮基本达标(达到每立方米40微克左右),可吸人颗粒物(PMIO)达到每立方米80微克左右,细颗粒物(PM2.5)达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
臭氧超标小时数比2010年减少30%,全年控制在200ds时左右。
目标中的指数与现实中的指数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要实现这些目标指数,必须要采取措施着眼大局注重细节,才能达到双管齐下功效倍增的效果。
1.下大力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升级近几年,北京市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些能耗大的企业如首钢、首化等企业已搬出了北京市区。
居民冬季取暖设备也从燃煤大幅度改为燃气,而且北京还加大了对机动车总量的控制。
尽管如此,为什么雾霾仍然频繁现身?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强化另一个环节:从细节人手,从减少城市居民的PM2.5排放人手。
从目前情况看,北京的PM2.5排放第一位的已经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这也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
北京的私车保有量不仅每年以惊人的数字增长,而且排量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豪华,拥有一部大排量的豪华轿车已成为成功和地位的通用标准,在这种现象背后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需要我们城市管理者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树立环保优先的意识和观念。
要动员具有社会号召力的偶像级社会精英带头倡导环保理念,带动践行低碳生活,不以豪车炫地位,不以奢侈为资本,同时也要从推进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对大排量的轿车挤占社会和自然公共资源的行为必须征收高额的空气资源和大气环境使用税费,从制度上确立大排量大排放必须付出大成本的公平格局。
2.加强对市民环保节能、低碳生活的引导和鼓励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
城市管理者必须从人性化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网络的密度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便捷度,通过公共交通的方便快捷等优势使之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同时要加快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北京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偏重于机动车,因此,城市道路网线设计均忽视了自行车车道的设计,城市高架不仅坡度大,而且也未给自行车留有空间,让自行车无路可走。
不仅如此,红绿灯等交通指挥设施也忽视了自行车的通行权,这些在城市交通网设计中的缺陷也给自行车的出行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不仅如此,北京的地铁口、居民区仍至超市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均没有自行车保管设备,许多自行车被迫流落路边,自行车丢失被盗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也是自行车出行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样是大都市的深圳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地铁+自行车”是深圳提倡的一种出行模式,根据规划,“深圳地铁3公里内将有自行车道”。
截止2012年,深圳已建成遍布全市的135公里自行车绿道,这些车道不仅着眼自行车行走的人性化设计,比如说坡度较缓、弯道减少等,而且还完全与机动车道隔离,既安全又便利,避免了自行车要不与机动车挤道,要不占人行道的顽疾,同时该市还建成了1800多个自行车停放点和保管棚。
同时该市还加大了对自行车租赁产业的扶持,全市已有600多个自行车租赁驿站,分布在地铁口、公共汽车站、社区、超市等地,极大方便了居民骑自行车出行。
据了解,深圳的交通规划中,已明确到2015年要建成5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
深圳的做法已带来十分可喜的成效,深圳市民选择采取自行车出行的方式比例已近18%,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有利于环保和节能的引导和鼓励的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对城市居民用餐习惯的引导。
其实餐饮业的PM2.5排放量已占到整体排放量的很大份额。
首先要对餐饮业本身进行引导,烧烤等烹任方式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相当大,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也不够科学,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结构,极易致胖,造成大量不易吸收的脂肪,作为城市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长期对居民的餐食取向进行引导,宣传科学合理和健康的餐食习惯,引导居民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的食品。
与此同时,要加强用餐文明的宣传,推行按量就餐的饮食方式,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餐桌浪费,这不仅是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全世界1.8亿饥饿人口的帮助。
总之,城市环保的文章既要从大处着眼,通过推动产业科技发展、提升产业效能、调整产业结构人手,但同时也要从细节人手,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方式落笔,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自觉加入到城市环保队伍中来。
只有这样,城市环保的文章才更有内涵,也更加精彩,城市的天空才会更蓝,城市的明天才更加美好!参考文献: 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吴俊` 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彭应登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