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第八次

《作文范文》第八次

庆坪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微笑梦的起点

微笑是一片绿叶,它能为春天装点绿色,微笑是一本词典,能查找出心灵的密码。

叶,落了,秋天的脚步慢慢靠近了。每个人都去拾一片属于自己的树叶,夹在自己心爱的书本中,我也如此,去了树林拣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黄叶,珍藏了起来。

微笑如春风,吹开心头的乌云;微笑如春雨,滋润干涸的心灵;微笑如朝阳,驱除一切黑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始终都有她幸福微笑的陪伴,只要看见她的微笑,我就会顿时充满信心,不惧任何困难与挫折。她,一位没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妇女,有些臃肿的身体,但是干起活来一点也不笨拙。我最欣赏的就是她那有些皱纹的脸上,时常绽放的一朵如阳光般明媚温暖的微笑。

课题:《第八次作文范文》主备人:董富智参备人:刘玉花

时间:2014年月日

但就是如此这般温柔可亲的人,我却时常惹她生气。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一

切马上要着火。她叫我和她一起去田地里拔草,我却

因炎热而一口回绝了她,她看这我这番懒惰的样子,

什么也没说,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自己去了。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就下午了,她还没有回来。

太阳依然悬挂在天空,天气依然很炎热。又过了一会

儿,我实在坐不住了,就去田地里找她了。来到地头

上,我看见她还在拔草。两鬓的头发都已被汗水紧紧

粘在了两颊,鼻头两边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看到这

一幕,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什么撞了一下,我

感到鼻子一酸,不争气的泪水偷偷跑了出来。她看见

我来了就放下手边的活,来到了我身边,把我拉到树

荫下,满脸笑容的对我说:“你怎么来了,赶紧回家吧,

这里热。”我终于还是没忍住,我哭了。她不知所措,

赶紧为我拭去了泪水。又是微笑地看着

我,就在这时,我终于领略了那微笑的含义,它包含着

对我无尽的爱。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但又不凡的母

亲,她用春风般的微笑向我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母亲的微笑将会一直陪伴着我,走过风雨,战胜挫折。

只要想起母亲的微笑,我就不会孤单

至今回忆此事,我觉得是母亲的微笑给了我力量,带给

我追求奋斗的目标,是我梦的起点。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八章

C h a p t e r8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 s o f T r a d e P o l i c 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Specific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specific legal statute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2. Ad valorem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ads in industry publication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C 3. The excess supply curve of a product we (H) impor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 increases as (a)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H increases. (b)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F increases. (c)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H increases. (d)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F increase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D 4. If a good is imported into (large) country H from country F, then the imposition of a tariff in country H (a) rai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the “Law of One Price”). (b) raises the price in country H and cannot affect its price in country F. (c)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d)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H and could raise it in F. (e) rai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H and lowers it in F. Answer: E

数值计算方法大作业

目录 第一章非线性方程求根 (3) 1.1迭代法 (3) 1.2牛顿法 (4) 1.3弦截法 (5) 1.4二分法 (6) 第二章插值 (7) 2.1线性插值 (7) 2.2二次插值 (8) 2.3拉格朗日插值 (9) 2.4分段线性插值 (10) 2.5分段二次插值 (11) 第三章数值积分 (13) 3.1复化矩形积分法 (13) 3.2复化梯形积分法 (14) 3.3辛普森积分法 (15) 3.4变步长梯形积分法 (16)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数值法 (17) 4.1约当消去法 (17) 4.2高斯消去法 (18) 4.3三角分解法 (20)

4.4雅可比迭代法 (21) 4.5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23) 第五章常积分方程数值法 (25) 5.1显示欧拉公式法 (25) 5.2欧拉公式预测校正法 (26) 5.3改进欧拉公式法 (27) 5.4四阶龙格—库塔法 (28)

数值计算方法 第一章非线性方程求根 1.1迭代法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0 = Val(InputBox("请输入初始值x0")) ep = Val(InputBox(请输入误差限ep)) f = 0 While f = 0 X1 = (Exp(2 * x0) - x0) / 5 If Abs(X1 - x0) < ep Then Print X1 f = 1 Else x0 = X1 End If Wend End Sub 例:求f(x)=e2x-6x=0在x=0.5附近的根(ep=10-10)

1.2牛顿法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b = Val(InputBox("请输入被开方数x0")) ep = Val(InputBox(请输入误差限ep)) f = 0 While f = 0 X1 = x0 - (x0 ^ 2 - b) / (2 * b) If Abs(X1 - x0) < ep Then Print X1 f = 1 Else x0 = X1 End If Wend End Sub 例:求56的值。(ep=10-10)

机械制造工程学第八次作业答案

第八次作业答案: ⒈ 如图所示为被加工零件(仅注有关尺寸),其工艺过程如下∶ 工序1∶铣上下两端面至尺寸A 125010 018 =++.. mm; 工序2∶钻孔d ,铣沉孔D 至深A2; 工序3∶磨顶面至零件尺寸要求;(25005 001--..,100024+.) 试确定工序尺寸A2及磨削余量Z 。 解答: 计算A 2,提取右图尺寸链。 其中:封闭环24 00 010.+=A 增环:A 2,01 0050325..--=A 减环:18 0100125..++=A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35023 0210..++=A 计算Z ,提取右图尺寸链。 其中:封闭环2400 010.+=A 增环:35 0230210..++=A , 减环:Z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23 01100..++=Z , Z min=0.11

2.下图(a )所示为轴套零件简图(图中只标注了有关的轴向尺寸),按工厂资料,其工艺过程的部分工序如图(b )所示:工序Ⅴ,精车小端外圆、端面及台肩;工序Ⅵ,钻孔;工序Ⅶ,热处理;工序Ⅷ,磨孔及底面;工序Ⅸ,磨小端外圆及肩面。试求工序尺寸A 、B 及其偏差。 解答:分析工艺过程, 尺寸30550..±=A 及3 00023.+=B 分别为某尺寸链 封闭环。加工过程如右图所示,提取尺寸链(1) 尺寸链(1)中:300 023.+=B 为封闭环。 增环:100226.+=C ,1 00326.+=C 减环:B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得:0 1029.-=B 提取尺寸链(2),其中: 封闭环:30550..±=A 增环:10251..±=C ,100326.+=C ,A 减环:0 1029.-=B 根据极值法公式, 求得:0 2033. .-=A B A C 1 C 2 C 3 (2)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e love animals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动物。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主线人物询问近处或远处不认识的动物(或其他事物)来展开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懂、会说核心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 a…”“Cool! I like it.”;能够听、说、认读单词“duck, pig, cat, bear, dog, elephant, monkey, bird, tiger, panda, zoo”。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句型 ·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 a…”“Cool! I like it.” 词汇 ·能听、说、认读单词“duck, pig, cat, bear, dog, elephant, monkey, bird, tiger, panda, zoo” 字母与语音 ·能正确听、说、读、写字母Jj, Kk, Ll, Mm, Nn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能力目标: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情境的帮助下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询问并回答动物的名称 ·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Cool! I like it.”表达赞美或欣赏 ·听到字母能说出它对应的发音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了解英语中部分动物声音的拟声词 ·能够建立单词音、义、形之间的联系,整体学习单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chant 第三课时: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 第四课时: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五课时: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do 第六课时: Part B Start to read & Let’s check & Let’s sing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顺义区学校:顺义一中、传媒附中、圣苑美语 作者姓名:陈勇平、单晓林、刘浩、田育敏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课标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要运用资料才能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 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对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是最大的难点。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因为从化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他们难以感受得到。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于理解的。 2、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

电磁学第八次作业解答

电磁学第八次作业解答 8-24 质子和电子以相同的速度垂直飞入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试求 质子轨道半径R 1与电子轨道半径R 2的比值. 解:洛伦兹力的大小 B q f v = 对质子: 1211/R m B q v v = 对电子: 2222/R m B q v v = ∵ 21q q = ∴ 2121//m m R R = 8-30 在xOy 平面内有一圆心在O 点的圆线圈,通以顺时针绕向的电流I 1另有一无限长直导线与y 轴重合,通以电流I 2,方向向上,如图所示.求此时圆线圈所受的磁力. 解:设圆半径为R ,选一微分元d l ,它所受磁力大小为 B l I F ?=d d 1 由于对称性,y 轴方向的合力为零。 ∴ θcos d d F F x = θθμθ c o s c o s 2 d 2 01R I R I π= θμd 22 10π= I I ∴ ?π==π 20 210d 2θμI I F F x 210I I μ= 8-32 一平面线圈由半径为0.2 m 的1/4圆弧和相互垂直的二直线组成,通以电流2 A ,把它放在磁感强度为0.5 T 的均匀磁 场中,求: (1) 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如图),圆弧AC 段所受的磁力. (2) 线圈平面与磁场成60°角时,线圈所受的磁力矩. 解:(1) 圆弧AC 所受的磁力:在均匀磁场中AC 电圆弧所受的磁力与通有相同电流的AC 直线所受的磁力相等,故有 F AC =283.02==RB I F AC N 方向:与AC 直线垂直,与OC 夹角45°,如图. (2) 磁力矩:线圈的磁矩为 n n IS p m 2102-?π== I 1 I 1 B ? F

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一课时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新学期开始打扫新更换的教室。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们谈论、打扫教室的情景来呈现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句型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Let’s go and see!”“—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Let’s clean the classroom.”“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 the…”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Let’s…”“Let me…”提出行动建议 ·能够按意群朗读“—Where is the green book? —It i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等四组句子 词汇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 wall, floor” ·能够正确使用上述词汇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及设施 ·能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正确书写上述词汇 语音 ·能够掌握a-e的发音规则,即a-e在单词中发长音/e?/ ·能够读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够根据读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礼貌言行,能够对请求、道歉等行为做出恰当反应 ·具有讲卫生、爱整洁的意识 ·能够根据a-e的发音规则拼读单词,并能够根据a与a-e的发音规则拼写单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第三课时: Part A Let’s spell 第四课时: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第五课时: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play 第六课时: Part B Read and write & Let’s check & Let’s sing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B大作业资料

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题目一----------------------------------------------------------------- 4 - 1.1题目内容-------------------------------------------------------- 4 - 1.2算法思想-------------------------------------------------------- 4 -

1.3Matlab 源程序----------------------------------------------------- 5 - 1.4计算结果及总结------------------------------------------------- 5 - 题目二----------------------------------------------------------------- 7 - 2.1题目内容-------------------------------------------------------- 7 - 2.2算法思想-------------------------------------------------------- 7 - 2.3 Matlab 源程序---------------------------------------------------- 8 - 2.4计算结果及总结------------------------------------------------- 9 - 题目三--------------------------------------------------------------- -11- 3.1题目内容----------------------------------------------------------- 11 - 3.2算法思想----------------------------------------------------------- 11 - 3.3Matlab 源程序--------------------------------------------------- -13 - 3.4计算结果及总结----------------------------------------------------- 14 - 题目四--------------------------------------------------------------- -15 - 4.1题目内容----------------------------------------------------------- 15 - 4.2算法思想----------------------------------------------------------- 15 - 4.3Matlab 源程序--------------------------------------------------- -15 - 4.4计算结果及总结----------------------------------------------------- 16 - 题目五--------------------------------------------------------------- -18 - -18 - 5.1题目内容 5.2算法思想----------------------------------------------------------- 18 - 5.3 Matlab 源程序--------------------------------------------------- -18 -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教案 课程标准描述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考试大纲描述考察内容: 1.城市功能分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教材首先是以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引入,进而对城市的各功能区特点加以简单分析,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重点是 历史、经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城市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平时对身边的 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 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应用实例,能够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 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分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当地实际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重点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 难点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导复习回顾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 征、位置 复习回顾旧知 对旧知查漏补缺 思巡视学生,观察学生速度停留问 题留心在评讲环节做好铺垫。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阅读课本,按导 学提纲的要求思考知 识点。 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掌握 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议指导学生按导学提纲要求展开 小组讨论 围绕小组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研讨学习 内容。 小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 养团队合作意识。 展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 成果、个人观点。 起立,利用黑板等工 具,分组或个人展示 探究成果。 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并相互质疑。培养表达和思 辨能力。 评重点讲评: 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 根据老师讲评,整理 完善导学提纲。 厘清知识线索,升华重点, 突破难点。 检课堂检测积极思考强化所学检验、巩固、完善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1

第八章-热力学作业(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A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 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 D ]4.(自测提高1)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1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 (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提示】如图。等温AC 过程:温度不变,0C A T T -=; 等压过程:A B p p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 B A B A T T V V =, 2B A T T ∴=,B A A T T T -= p 0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B大作业

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题目一------------------------------------------------------------------------------------------ - 4 - 1.1题目内容 ---------------------------------------------------------------------------- - 4 - 1.2算法思想 ---------------------------------------------------------------------------- - 4 - 1.3Matlab源程序----------------------------------------------------------------------- - 5 - 1.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5 - 题目二------------------------------------------------------------------------------------------ - 7 - 2.1题目内容 ---------------------------------------------------------------------------- - 7 - 2.2算法思想 ---------------------------------------------------------------------------- - 7 - 2.3 Matlab源程序---------------------------------------------------------------------- - 8 - 2.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9 - 题目三----------------------------------------------------------------------------------------- - 11 - 3.1题目内容 --------------------------------------------------------------------------- - 11 - 3.2算法思想 --------------------------------------------------------------------------- - 11 - 3.3Matlab源程序---------------------------------------------------------------------- - 13 - 3.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14 - 题目四----------------------------------------------------------------------------------------- - 15 - 4.1题目内容 --------------------------------------------------------------------------- - 15 - 4.2算法思想 --------------------------------------------------------------------------- - 15 - 4.3Matlab源程序---------------------------------------------------------------------- - 15 - 4.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16 - 题目五----------------------------------------------------------------------------------------- - 18 -

教学设计: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学科地理 标 题 城市化过 程与特点 教师 课型第一课时问题导学,解决 第二课时自主建网,练习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 设计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 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异同;2、阅读图示,材料,了解城市化的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 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重 点、难点重点: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方法1、引导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 究。 3、自主建网,形成体系。 教 学 准 备 问题导学地图册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要求)时 间 目标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约2 分 钟 激发学习热情 展示地图册P15法国巴黎市区 的扩展图,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 问题:12纪到20世纪,巴黎市 区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充分调动课堂学习 热情

机械制造工程学第八次作业答案

10 050 其中:封闭环A0=100 增环:A2,A3=25-0.05 减环:A1=25+0.10 23 其中:封闭环A0=100 增环:A2=10+0.23,减环:Z 11 第八次作业答案: ⒈如图所示为被加工零件(仅注有关尺寸),其工艺过程如下∶ 工序1∶铣上下两端面至尺寸A1=25+0.18mm; 工序2∶钻孔d,铣沉孔D至深A2; 工序3∶磨顶面至零件尺寸要求;(25-0.01,10+0.24) 试确定工序尺寸A2及磨削余量Z。 解答: 计算A2,提取右图尺寸链。 +0.24 -0.01 +0.18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A2=10++0..35 计算Z,提取右图尺寸链。 +0.24 +0.35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Z=0++0..23,Z min=0.11

0 0 0 0 0 0 2.下图(a )所示为轴套零件简图(图中只标注了有关的轴向尺寸),按工厂 资料,其工艺过程的部分工序如图(b )所示:工序Ⅴ,精车小端外圆、端面及 台肩;工序Ⅵ,钻孔;工序Ⅶ,热处理;工序Ⅷ,磨孔及底面;工序Ⅸ,磨小 端外圆及肩面。试求工序尺寸 A 、 B 及其偏差。 解答:分析工艺过程, 尺寸 A 0 = 5.5 ± 0.3 及 B 0 = 23+0.3 分别为某尺寸链 封闭环。加工过程如右图所示,提取尺寸链(1) C 3 B 0 C 2 B (1) C 3 尺寸链(1)中: B 0 = 23 +0.3 0 为封闭环。 C 1 C 2 增环: C 2 = 26+0.1 , C 3 = 26+0.1 A 减环:B B 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得: B = 29 -0.1 提取尺寸链(2),其中: 封闭环: A 0 = 5.5 ± 0.3 增环: C 1 = 5.2 ± 0.1 , C 3 = 26 +0.1 0 ,A A 0 A C 1 减环: B = 29-0.1 根据极值法公式, 求得: A = 3.3-0.2 B

西安交大计算方法b大作业课件

《计算方法B》上机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年12月22日

1 1.计算以下和式: S = ∑ 8n + 1 - 8n + 4 - 8n + 5 - 8n + 6 ? ,要求: 4 2 1 1 ∞ n =0 16 n ? ? ? ? (1)若保留 11 个有效数字,给出计算结果,并评价计算的算法; (2)若要保留 30 个有效数字,则又将如何进行计算。 实现思想: 以上问题出现了近似数相减的问题,为了减小误差,可分别求得减数之和 以及被减数之和,最后将两者相减。另外,减数与被减数求和均为同号计算, 按照绝对值递增顺序相加可减小舍入误差。此题中对有效数字有要求,因而计 算时首先需要根据有效数字位数计算得出迭代次数,以保证计算值的精度。 源程序: m=input('输入有效数字个数m='); s0=1;s1=0;s2=0;n=0; %判断迭代次数 while s0>=0.5*10^-(m-1) s0=4/(16^n*(8*n+1))-2/(16^n*(8*n+4))-1/(16^n*(8*n+5))- 1/(16^n*(8*n+6)); n=n+1; end %分别求解各项并求和 for k=n-1:-1:0 a1=4/(16^k*(8*k+1)); a2=2/(16^k*(8*k+4)); a3=1/(16^k*(8*k+5)); a4=1/(16^k*(8*k+6)); s1=a1+s1; s2=a4+a3+a2+s2; end S=vpa(s1-s2,m)

实验结果:11位有效数字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30为有效数字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图1.11位有效数字计算结果图2.30为有效数字计算结果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b5E2RGbCAP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p1EanqFDPw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案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案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案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DXDiTa9E3d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RTCrpUDGiT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计算方法大作业第一次

数值计算第一次大作业 实验目的 以Hilbert 矩阵为例,研究处理病态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 内容 Hilbert 矩阵的定义是 ,() 11/21/31/1/21/31/41/(1)1/31/41/51/(2)1/1/(1)1/(2)1/(21)n i j H h n n n n n n n =????+????=+??????++-?? 它是一个对称正定矩阵,而且()n cond H 随着n 的增加迅速增加,其逆矩阵1,()n i j H α-=, 这里 ,2(1)(1)!(1)!(1)[(1)!(1)!]()!()! i j i j n i n j i j i j n i n j α+-+-+-=+----- 1) 画出ln(())~n cond H n 之间的曲线(可以用任何的一种范数)。你能猜出 ln(())~n cond H n 之间有何种关系吗?提出你的猜想并想法验证。 用行范数 for n=1:50 for i=1:n for j=1:n A(i,j)=1/(i+j-1); B(i,j)=factorial(n+i-1)*factorial(n+j-1)/((i+j-1)*(factorial(i-1)*facto rial(j-1))^2*factorial(n-i)*factorial(n-j)); end end result1=0; for j=1:n result1=result1+A(1,j); end result1=log(result1); result2=0; for i=1:n for j=1:n result2=B(i,j)+result2; end result(i)=log(result2); end m=max(result);

第八次作业答案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作业参考答案第八次(顺序图) 一.名词解释 1. 顺序图( Sequence diagram )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用来表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顺序图是一个模型,用于描述对象组如何随着时间在某些行为方面协作 二.简答题 1. 顺序图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答:顺序图由活动者(Actor)、对象(Object)、消息(Message)3部分组成,其中对象由自身、生命线(Lifeline)和控制焦点(Focus of Control)组成 2. 顺序图的x,y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答:顺序图具有x,y两个轴 1)x轴(水平轴)表示协作中各独立对象的类元角色 2)y轴(垂直轴)表示交互进行的时间,时间是从上到下表示的,代表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采用一条纵的虚线表示,当对象处于激活状态时,生命线是一个狭长的矩形 消息沿x轴(水平轴)从一个对象的生命线到另一个对象的生命线

3. 举例说明顺序图如何分层分类器 答:分层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通用方法,系统通常被组织成user interface,process/controller,business,persistence和system层 对于顺序图而言,我们可以按照执行者角色,情景逻辑的控制类,用户接口,业务层以及相关技术类进行分层;设计时 我们会加强同属于一层的分类器合作,而降低不同层次的分类 器的耦合度。比如: : 订单付账 客户 付账过程 《系统》 《创建》 : 检验页面 : 订单 : 订单项 : 单项 getTotal() *:getTotal() getPrice() calculateTotal() : 信用卡支付 debit() authorizationCode := reserve() commit (authorizationCode) display() 在线订购付账流程 1. 用户决定付账 … 5. 系统计算订单总账 … 12. 系统处理信用卡支付 … 14. 系统显示付账报告 消息循环 控制 界面 业务 图在线订单付款系统的顺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