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指导意见ppt课件
麻疹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第一部分:麻疹基本信息
传播途径: 麻疹主要通过空气 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 传播。
第二部分 :麻疹的 预防措施
第二部分:麻疹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 疹最重要的措施,建议根据国 家免疫规划接种计划进行接种 。
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咳嗽和打 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勤洗手。
第二部分:麻疹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麻疹患 者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发病 期间。
第三部分 :麻疹的 治疗和护
理
第三部分:麻疹的治疗和护理
医疗干预: 麻疹的治疗一般是支持 疗法,如控制发热、补充水分、缓 解症状等。 家庭护。
第三部分:麻疹的治疗和护理
第五部分 :麻疹的 重要信息
第五部分:麻疹的重要信息
可能并发症: 麻疹可能导致肺炎、 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疾病预防控制: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 管理,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第五部分:麻疹的重要信息
密切关注疫情: 注意关注当地 或国际麻疹疫情,及时采取相 应防护措施。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麻疹预防和措 施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麻疹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麻疹的预防措施 第三部分:麻疹的治疗和护理 第四部分:麻疹的并发症预防 第五部分:麻疹的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 :麻疹基
本信息
第一部分:麻疹基本信息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 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症状特征: 麻疹患者会出现高热、 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皮疹等 症状。
隔离措施: 麻疹患者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隔离,以防止传播 给他人。
第四部分 :麻疹的 并发症预
防
第四部分:麻疹的并发症预防
预防肺炎: 麻疹患者容易合并 肺炎,要及时就医,注意肺部 护理。 视力保护: 麻疹可能导致眼部 感染,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 摩擦眼睛。
2024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方案范本标题:____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方案范本摘要:本文旨在提供____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方案的范本,以帮助医生、疫苗制造商、政府机构等相关人员制定和实施免疫方案。
本方案包括免疫目标、适用人群、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种间隔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免疫目标本方案的主要免疫目标是提高人群对麻疹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相应的发病率和传播率,从而实现麻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二、适用人群本方案适用于12个月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未感染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个体。
同时,对于接种过麻疹疫苗但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亦可考虑接种强化剂。
三、接种时间1. 第一剂麻疹疫苗接种:通常在婴儿满12个月时进行首次接种,建议在12-15个月龄之间接种。
2. 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在首次接种后3-4年进行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建议在4-6岁之间接种。
3. 强化免疫接种: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可在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后5-10年进行强化免疫接种。
四、接种剂量和接种间隔1. 第一剂麻疹疫苗接种剂量:标准剂量为0.5毫升,肌肉注射。
2. 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剂量:同样为0.5毫升,肌肉注射。
3. 强化免疫接种剂量:根据麻疹疫苗的具体药理特性和剂量响应关系,可适当增加接种剂量。
4. 接种间隔:第一剂麻疹疫苗接种和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的间隔一般为3-4年。
强化免疫接种可根据免疫力监测结果来决定,一般为5-10年。
五、免疫后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免疫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在接种麻疹疫苗后进行免疫监测和评估。
具体包括:1. 麻疹免疫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麻疹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2. 发病监测:定期对接种者进行发病监测,观察麻疹症状和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宣传和推广为了确保免疫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建议通过各类媒体、社区公告牌、健康教育等渠道宣传麻疹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建议,提高人们的接种意识和免疫行为。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培训总结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培训总结一、引言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工作中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我院于____年举办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培训。
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了麻疹疫苗的基本知识、强化免疫的意义和操作技巧等。
下文将对此次培训进行总结。
二、培训内容1. 麻疹疫苗的基本知识培训首先介绍了麻疹疫苗的基本知识,包括疫苗的成分、疫苗的制备方法,以及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参训人员对麻疹疫苗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后续的培训内容奠定了基础。
2. 强化免疫的意义接下来,培训着重介绍了强化免疫的意义,从科学角度论述了强化免疫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统计,让参训人员深入理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于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作用。
这一部分的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印象深刻。
3. 操作技巧和应对策略本次培训还重点介绍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操作技巧和应对策略。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参训人员学习了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程序,并且熟悉了应对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这一部分的内容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对于提升工作质量和保障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在培训内容选择、形式设计和参训人员组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对于麻疹疫苗的基本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强化免疫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操作技巧和应对策略的学习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培训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使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尽管本次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培训时间安排过长,参训人员的精力难以保持高度集中;其次,培训内容较为密集,部分参训人员可能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最后,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和评估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Shandong06-20
Hunan07-6
Jiangsu07-14
JiangsuΒιβλιοθήκη 7-12Shandong07-41
Shandong07-32
Shandong07-39
Jilin06-1
China9463
Chin9427
Chin9435
Chin9372/H1 Chin9312
H1c
Chin9334
✓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 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 ✓ 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或风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
≥4倍。 ✓ 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性。
+ 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影响优 生优育的重大问题
1
上臂外侧三角 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 注射
0.5ml
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免疫程序3
+ 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实行2剂次麻风 腮疫苗(MMR)的免疫程序。
+ 最终目标:全国实现麻风腮疫苗2剂次免疫程序。 + 考虑到目前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采用过渡期免
疫方案,即: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18~24月龄接种麻风腮疫苗,麻风腮疫苗供应不 足的部分,使用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替代。 + 根据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和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要 求,使用麻疹疫苗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 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2.2.2); 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1)。
+ 符合2.2.2和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 改变。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2篇)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麻疹病例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且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麻疹疫情的发生。
为了加强麻疹的控制与预防工作,提高免疫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制定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提高免疫率,控制疫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二、实施计划1. 明确活动时间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将在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施,全年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时间。
2. 开展宣传教育(1)准备教育宣传材料并进行广泛发放。
(2)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开展培训会议,提高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水平。
3. 加强病例监测与报告(1)建立麻疹疫情监测制度,完善麻疹病例的报告机制。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麻疹疫情的动态。
4. 扩大免疫对象覆盖范围(1)加大对儿童免疫的力度,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加强对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提高成年人的免疫意识,推动成年人麻疹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3)对未曾接种麻疹疫苗或未患麻疹的80年后出生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5. 加强免疫接种服务(1)完善免疫接种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2)提供多样化的接种方式和场所,方便公众进行疫苗接种。
(3)加强对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接种技术和服务水平。
6. 强化免疫疫苗供应保障(1)建立麻疹疫苗供应保障机制,确保麻疹疫苗的充足供应。
(2)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协作,提高麻疹疫苗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7. 加强监督与评估(1)建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活动进展进行评估。
(2)加强对接种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三、预期效果1. 提高免疫率通过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预计可以显著提高免疫率,降低感染风险。
2. 控制疫情传播通过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的传播,减少疫情的发生。
《麻疹强化免疫》PPT课件

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 疫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 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并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鉴定办法》、安徽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鉴定实施细则(试行)和《安徽省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调查诊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做 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诊断、处理的 准备。
摸底登记
市、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 对未达要求的地方进行补漏或重新开展摸底登 记工作。
后勤保障
疫苗、注射器及相关表格。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要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 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各县市 区应在强化免疫前将疫苗、注射器等物资下发至乡 级。乡、村级应在开展接种前2~3日做好疫苗、注 射器、表格等物资的接收和储存工作,并做好收、 发记录。
摸底登记
摸底工作人员组成:农村由乡村干部、乡村医 生组成;城市未入学、入托目标儿童由街道、 居民委员会干部、社区或单位医院防保科医生 组成;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由班主任老师承 担。 摸底登记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周,并在接种 前2~3天完成,特殊地区可适当延长摸底时间。
摸底登记
入户摸底:农村和社区8月龄~14岁散居及辍 学儿童应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 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社区、 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安徽省麻疹强化免 疫和补种乙肝疫苗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 表》,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包含宣传、 告知、通知三方面内容,正反面),告知家长 接种时间和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 种时携带接种证。
宣传发动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药物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逐 渐消退。
14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15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16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 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等。
6
02
麻疹病毒与免疫
7
麻疹病毒结构特点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螺旋 对称的核衣壳。 病毒包膜上存在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 (F),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识别和膜融合过程。
麻疹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编码6种 结构蛋白。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 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 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 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 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 长期保存。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 典型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 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 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 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 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 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于躯干部,为散在、少许红色斑丘疹;颈部淋 巴结肿大和肝轻度肿大;年龄大些的患儿可诉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等 症状;食欲下降多见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少见。
麻疹小讲课PPT课件(2024)

01
注意事项
2024/1/29
02
03
0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麻 疹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 童对麻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1
2024/1/29
07
总结与展望
32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麻疹病毒的特性与传 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鼻 咽分泌物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 措施,同时也可通过提高人群 免疫力来消除麻疹的传播。
11
2024/1/29
03
麻疹实验室检测
12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采集标本
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尿液 或血液等标本。
2024/1/29
病毒分离
将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 如人羊膜细胞、Vero细胞 等),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
病毒鉴定
2024/1/29
21
并发症风险评估
年龄因素
免疫状态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和护理不当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 现并发症。
2024/1/29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 易感染并出现并发症。
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越高。
不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可 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2
处理原则和方法
及早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 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2024/1/29
及时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等。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皮 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继发 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增 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3.摸底登记方法:
①入户摸底:农村和社区8月龄~14岁散居及辍学儿童应由摸底
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 或街道、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表 1),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 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 8.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9.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10.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
(五)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 农村由乡村干部、乡村医生组成; 城市由街道、居民委员会干部、社区或单位医院防
保科医生组成; 学校由班主任老师承担。 2.摸底登记时间:
宣传活动应明确麻疹强化免疫的意义、接种对象、 接种时间、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种的 方式、文字,使儿童家长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 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 知等方式等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 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可采用宣传专栏、宣传画、 宣传单、流动宣传车、标语、开展现场咨询、发 放接种通知等宣传形式。
(五)任务指标
以乡镇级为单位,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 免疫接种率≥95%;分年龄组的接种率 ≥95%
二、强化免疫活动前期 准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 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 政府下发相关文件、组织召开启动会议、 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或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为组长、由卫生、财政、教育、公安、药 监、广电等部门参加的麻疹强化免疫领导 小组,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计划、组 织、实施和协调,落实人员、经费等各项 措施,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 实施。
(二)实施范围
我市13个旗市(区)同一时间内开展麻疹 强化免疫 活动
(四)一般要求
3.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符合常规免疫程 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 次,如: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 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1剂次 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 规接种第2剂次复种;18月龄及以上儿童 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 一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复种。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2.确定各部门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麻疹疫苗强化 免疫实施方案,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完成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强化免疫实施过程 中的工作经费,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药监部门对于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运输环节 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妇联、计生、宗教等部门和社会团体也应积极参 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摸底登记等工 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发挥宗教人士 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对强化免疫工作的认可和接 受程度。
(三)社会动员和宣传
协调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工作, 并保障宣传经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负责具体宣传活动,宣传材料的设计和 制作应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前10~20天完成, 并提前1周发送至各接种点。各类宣传活动应提 前3~5日开始,并持续至活动结束。
各级文化、广电、电信部门对强化免疫活动的宣 传动员工作给予支持,提供公益广告等,扩大强 化免疫信息的覆盖人群。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公安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口资料和流动人口信息, 协助开展摸底登记,提高辖区内所有目标儿童的 摸底登记质量。社区(乡镇)及居(村)民委在 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开展辖区儿童的摸底登记、 宣传动员工作。
前言
为加速我国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国 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 疫活动。根据《2006~2012年全国 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要求,为指导 各地做好该项工作,规范麻疹疫苗强 化免疫活动的各项技术要求,特制定 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实施原则
实施原则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 间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阻断麻疹病 毒传播的有效手段。要科学制订计划,合 理确定目标人群,重点关注薄弱地区,统 一组织实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确 保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人员培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有参加强化免疫人员的培训应于麻疹强化免疫 活动宣传和摸底前完成。既5月10日前完成。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 2.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 3.组织实施; 4.宣传动员方法; 5.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 6.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 7.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1.成立各类临时协调机构 为更好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各级在实施前应
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诊断小组等。 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各地卫生技术人员组成,负 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 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各级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由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临床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 组成,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一)实施时间
1. 根据自治区工作安排和市卫生局强化免疫 活动部署,5月15日前各疾控中心将麻疹 疫苗及注射器送达各接种点,5月10-15 日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重点要将漏种、漏 卡、漏证及流动儿童登记在册,并将接种 通知单发放到监护人手中。 5月15-20 日接种人员进行现场接种,届时市卫生局 将派出人员进行现场督导。 5月20-23 日进行接种率评估,每一个点调查30名 目标儿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监督 评价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工作, 做好人员培训、宣传动员、麻疹疫苗和注射器等 物资的分发、储运等工作。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具体负责麻疹 疫苗强化免疫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接 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宣传,负责“接 种通知单”的发放和在校学生接种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