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免疫程序

合集下载

免疫规划疫苗及免疫程序你知道吗

免疫规划疫苗及免疫程序你知道吗

免疫规划疫苗及免疫程序你知道吗免疫规划是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的疫苗对体质低下、容易感染的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而专门制定的规划,根据国家或者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方案进行接种。

在人群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预防接种,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大范围流行,全面提升我国的卫生文明水平。

1免疫规划疫苗和计划免疫相比,免疫规划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宽泛,一方面预防接种的人群正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还不断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

我国其实从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这对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和国际接轨,我国引进了免疫规划的相关概念。

目前我国实施的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有五种,分别是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这七类传染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儿童接种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全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

(1)乙肝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乙肝,适用于所有新生儿、意外感染以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2)卡介苗。

这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让人们的免疫力得到提升,强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3)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其实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统称,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以及破伤风这三类疾病,使用了基础免疫后,被接种的血清中抗毒素可以达到保护水平以上,维持时间一般在10-15年,保护率超过95%;(4)脊髓灰质炎疫苗。

用于预防和根除脊髓灰质炎,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是主要症状;(5)麻疹疫苗。

注射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可以有效预防麻疹。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2.1一般原则2.1.1接种年龄(1)接种起始年龄。

免疫程序表中详细列出了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这是能够接种疫苗的最小年龄;(2)儿童达到了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该尽早接种;如果没有按照推荐的年龄及时接种,那么应该尽快进行补种。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表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表
导语:月龄疫苗出生卡介苗 2个月三价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糖丸 3个月三价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百白破混合剂4个月三价口眼小儿麻痹疫苗
月龄疫苗
出生卡介苗
2个月三价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糖丸
3个月三价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百白破混合剂
4个月三价口眼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百白破混合剂
5个月百白破混合剂
8个月麻疹疫苗
1岁半-2岁百白破混合剂
4岁三价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搪丸
7岁卡介苗*麻疹活疫苗、吸附白破二联类毒素
12岁卡介苗*(农村)
(注)复种卡介苗前要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复种
免疫程序还规定,城市和冷链装备地区、四苗覆盖要在12月龄内完成。

非冷链地区或边远地区应在13个月内完成,四苗可同时接种,在流行性乙脑、流脑流行地区,还要加种这二种预防针。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接种要求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接种要求

×
A群流脑多糖疫苗

A+C群流脑多糖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
甲肝灭活疫苗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来自√√√
×






×
×
×









×
×
×





说明:暂缓接种: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补种,确认HIV抗体阳性儿童不予接种;
“√”表示“无特殊禁忌”,“×”表示“禁止接种”;
种途径 • 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
接种疫苗后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 • 口服减毒活疫苗通过肠道感染,产生IgG同时,也
产生肠道分泌型抗体sIgA,sIgA不但限制病毒的 初始感染,也参与清除绝大多数病毒。
12
加强免疫
• 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 • 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
– 乙肝疫苗:出生体重 <2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 其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会降低。出生后≥1月龄的早产儿的免疫 应答率与出生体重≥ 2000g的足月儿相同。
– 若早产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未知,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 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若出生体重 <2000g的早 产儿,这一针乙肝疫苗不能计算在基础免疫中,而应该在出生 后≥1月龄再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如出生体重( <2000g )的 早产儿,母亲为表面抗原阴性的,可以在≥1月龄时接种第1剂 乙肝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2.其他事项
(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疗机构接种 第1剂乙肝疫苗,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 次接种。未在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由辖区预防接种 单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2)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 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 或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 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但在该早产儿 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 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国家免疫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 序说明(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 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 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 (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 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 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 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国苗家免疫第规划2疫剂苗免疫:程序<及说1明-8版月龄完成。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 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 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 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 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 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说明-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 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及说明--2016 版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1.按照年龄段实施的儿童免疫计划,包括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等。

2.成人接种,包括流感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宫颈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其中,一些疫苗是特定人群接种的,如乙型肝炎疫苗适用于卫生工作者和疫情高发区居民,宫颈癌疫苗适用于女性青少年等。

3.疫苗补种,包括对尚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人群进行的疫苗接种。

4.针对特殊群体的疫苗接种,如军人、旅游者、人切来华定居者等。

5.疫苗接种的实施机构及监管。

疫苗接种实施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卫生院,医院等。

疫苗接种的监管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最新(一)2024

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最新(一)2024

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最新(一)引言概述: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是保障免疫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文件,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在免疫程序操作中的行为,确保病人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介绍免疫程序操作规程的最新版本,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有效地执行免疫工作。

正文:一、接种前准备1.核对接种对象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疫苗种类等。

2.检查接种对象是否有禁忌症或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详细询问。

3.核对疫苗的有效期和存储条件,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准备接种场所和设备,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5.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解答接种者可能有的疑虑和问题。

二、接种程序1.采用无菌操作,进行必要的手消毒和穿戴手套。

2.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接种,根据接种对象的要求和疫苗类型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使用专业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接种,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注射,遵循接种时间间隔,确保接种效果和防疫效果。

5.接种后迅速处理废弃物和消毒,保持接种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三、接种后观察1.接种后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不适症状,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2.进行必要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3.提供并解答病人可能有的接种后疑问和问题。

4.密切关注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随时掌握病人的免疫效果和疫苗安全性。

5.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报告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跟踪措施。

四、疫苗存储和运输管理1.落实疫苗的注册登记和追踪制度,确保疫苗的来源可查和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疫苗存储设施,保证温度的稳定和恒定,防止疫苗的变质和受损。

3.进行疫苗的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质量。

4.做好疫苗的运输工作,包括运输设施的选择和疫苗的包装、储存条件等。

5.定期进行疫苗库存的盘点和清理,确保疫苗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五、疫苗信息宣传和教育1.开展疫苗的信息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免疫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

2.及时发布疫苗的相关信息和通知,为公众提供正确的知识和指导。

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

疫苗的种类与免疫程序一、引言二、疫苗的种类1. 灭活疫苗a. 定义及原理b. 具体例子: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 温活化减毒活疫苗a. 定义及原理b. 具体例子:麻风、百日咳等疫苗3. 基因工程疫苗a. 定义及原理b. 具体例子:新冠肺炎 mRNA 疫苗三、免疫程序与注意事项1. 免疫程序的三个重要步骤:a. 初次接种和加强免疫注射剂;b. 注射时间安排;c. 具体接种地点选择。

2. 注意事项:a. 孕妇是否适合接种?b .过敏史患者如何处理?c .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四、结论引言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其中,免疫接种作为最常见和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对保护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接种疫苗前,了解不同种类的疫苗以及免疫程序是很有必要的。

疫苗的种类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指使用灭活或者失活的微生物、细菌或毒素制成的疫苗。

其原理是通过注射已被失活处理的病原体或其相关组分来引发免疫反应。

虽然这类疫苗不能感染人体,但仍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例如,口服轮状病毒灭活口服滴剂是一种常见的灭活疫苗。

它通过使轮型肠道炎毒株失去传染性,并加以净化处理后制成。

接种此类灭活口服滴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轮型肠道炎。

2. 温活化减毒活疫苗温活化减毒活疫苗指利用温度控制和遗传改造等方式将致命性或高致残性微生物变为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疫苗。

麻风、百日咳等疫苗就属于温活化减毒活疫苗。

这些疫苗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处理,削弱其致病性,从而在接种后激发人体产生针对这些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3.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标抗原相关基因转移到其他微生物中合成并注射给被接种者的一类新型疫苗。

新冠肺炎mRNA 疫苗即是基因工程疫苗的代表。

该类疫苗经过分离并提取新冠状病毒的mRNA,在合适载体中进行复制,并通过注射进入人体细胞来启动免疫反应。

此类基因工程技术有助于快速开发和推广针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途径。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附件: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流脑A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间隔3个月
流脑A+C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 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
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
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