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程序
常用畜禽免疫程序

(一)肉鸡免疫程序(包括乌骨鸡、雉、鹌鹑、珍珠鸡)1日龄:孵化出壳24小时内,马立克疫苗1羽份皮下注射。
4日龄:肾传弱毒苗、传支H120,2倍量饮水或点眼。
7日龄:马立克疫苗1羽份皮下注射(AA鸡、爱维茵、红宝等快速型肉鸡可免)。
8日龄:新城疫Ⅱ系2倍或Ⅳ系苗1.5倍量饮水或滴鼻点眼。
10日龄:预防新城疫用Ⅳ系苗,使用方法:滴鼻或滴眼。
新城疫疫区或发病严重鸡场,可将活疫苗与灭活苗同时使用,即用1头份活疫苗滴鼻,同时新城疫油佐剂灭活苗0.2毫升,肌肉注射。
11日龄:IBD中等毒力苗1倍量滴口或1.5倍量饮水。
13日龄:小鸡三联油乳苗(新城疫、法氏囊、传支二价三联苗)每羽皮下注射0.3—0.5毫升。
14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7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20—25日龄:禽霍乱油乳苗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快速型鸡可免)。
28日龄:预防新城疫Ⅳ系苗,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40—45日龄:新、副、支(新城疫、副粘病毒、传支二价)三联油乳苗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二)蛋鸡免疫程序1日龄:预防马立克氏病,用马立克氏病双价苗。
使用方法: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
用单价苗或发病严重鸡场,可用2次免疫方法,即在10日龄重复免疫1次,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7日龄:预防新城疫,用Ⅳ系苗。
使用方法:滴鼻。
1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
使用方法:滴口、滴鼻。
14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滴口。
18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22日龄: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法倍灵)。
使用方法:饮水给予。
27日龄:预防新城疫、鸡痘,同时用活疫苗与灭活苗。
使用方法:新城疫活苗2头份饮水,新城疫油乳剂苗0.2毫升肌肉注射。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表,值得养猪人收藏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表,值得养猪人收藏
育肥猪免疫程序(注:免疫程序仅做参考,需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及季节进行适当调整)
经产母猪免疫程序:(分跟胎打或普打)
后备母猪免疫程序:
外购仔猪免疫程序:
种公猪免疫程:
注明:1,后备种猪160斤左右开始打苗,乙脑细小必须在150日龄方可做疫苗。
2,免疫前后3天建议饲料或饮水添加维美乐,以减少免疫应激。
3,同类相同免疫方式的疫苗间隔7天后方可做第二种疫苗。
4,避开免疫危险期(配种前2周和产前3周)。
5,一年至少做两次抗体检测,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免疫程序。
6,免疫程序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季节而进行调整。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免,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7-15日龄:气喘病苗。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
20日龄:肌注猪瘟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注。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配种前20-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空怀期: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猪配套免疫程序注:什么是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
当前各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之一。
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免疫麻痹?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
国家现行免疫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1.按照年龄段实施的儿童免疫计划,包括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等。
2.成人接种,包括流感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宫颈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其中,一些疫苗是特定人群接种的,如乙型肝炎疫苗适用于卫生工作者和疫情高发区居民,宫颈癌疫苗适用于女性青少年等。
3.疫苗补种,包括对尚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人群进行的疫苗接种。
4.针对特殊群体的疫苗接种,如军人、旅游者、人切来华定居者等。
5.疫苗接种的实施机构及监管。
疫苗接种实施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卫生院,医院等。
疫苗接种的监管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猪场最全免疫程序

猪场最全免疫程序一、猪场免疫程序1. 7日龄注射肺炎支原体兔化弱毒冻干疫苗(该病已净化的猪用);2. 15日龄肌注2毫升仔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3. 20日龄肌注4头份猪瘟弱毒冻干疫苗:4. 30日龄注射蓝耳病(PRRS)灭活苗(阳性猪场使用)(按说明书使用)5. 35日龄选做口蹄疫灭活疫苗.(按说明书使用)6. 40日龄必需做副伤寒苗(猪霍乱沙门氏C500弱毒菌株活疫苗)肌肉注射一头份或口服4头份。
7. 56日龄肌肉注射4头份猪瘟弱毒冻干疫苗。
(加强苗)8. 60日龄皮下注射1头份或口服4头份猪链球菌弱毒株冻干活疫苗.说明:1.受到口蹄疫威胁的地区应用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50公斤以上猪注射三毫升;25-50公斤猪注2毫升;10-25公斤猪注射一毫升。
2.每年10月份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弱毒苗。
注意事项:1..疫苗使用前后应注意所用药物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免疫抑制性药物及对菌苗有杀伤抑制作用的抗微生物药物要特别注意。
2.出现过敏情况时,皮下或肌内注射02-1毫升肾上腺素/头,如静脉注射需稀释10倍;3.疫苗免疫通常应在猪只健康状态下进行,免疫程序常受到猪群健康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而调整。
调整免疫程序请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猪瘟和口蹄疫应该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可直接到当地兽防站领取或要求他们来人免费注射。
4. 为了使疫苗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5. 上述免疫程序只是一个指导,各场要根据各自猪场的疾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来进行选取。
6. 哺乳期间是一个关键环节,为了减少仔猪被母猪感染的机会,可采用隔离早期断奶或药物早期断奶技术,在4周以内断奶。
7. 该指导内容较全面详细,但不是每一个猪场或养猪户都必须遵循。
二.猪场保健程序1. 1-3日龄.注射或者口服止痢金针1毫升/头和瘟热康1毫升/头.一次即可。
2. 7-10日龄:用“艾乐消”或“清瘟败毒散”(可按0.2-0.4%的比例添加在饲料中)添加到乳猪开食料中以诱食3. 12-14日龄:口服或注射止痢金针2毫升/头,一次即可。
预防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 1. 概念:国家免疫规划
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 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 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 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 1. 概念: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群预防传 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剂量、 部位以及有关要求所做的具体规定。
• 6. 感染HIV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建议 HIV感染儿童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HIV未感染儿童
• 图片来自网络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 2. 免疫起始月(年)龄要求
母传抗体的干扰 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
传染病暴露机会
免疫起始月龄要求: 存在发病危险而又能 对疫苗产生充分免疫 应答能力的最小月 龄。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 3. 疫苗免疫程序及其使用规定
预防接种要 有始有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
✓ 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接种
(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
✓ 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间隔≥28天 ✓ 灭活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3)不同疫苗接种顺序
✓ 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的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 4.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 下的儿童,应尽早补种。
A 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
B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
C 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的全程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猪场免疫程序(猪的常用推荐免疫程序)

猪场免疫程序
一、常规免疫:
1.后备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
经产母猪: 产前40天: 口蹄疫
产前15---30天: 大肠杆菌疫苗
产前15---20天: 伊维菌素驱虫
产后20天(断奶当天): 猪瘟疫苗,猪肺疫疫苗二、特殊免疫
1、后备母猪: 配种前注射:猪瘟、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
链球菌,蓝耳病疫苗视场内疫情而定
2、生产母猪: 产前40---50天注射中蹄疫.
视场内疫情决定是否注射链球菌,萎缩性鼻
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
产前30天: 注射伪狂犬病灭活苗
产前15---30天注射大肠杆菌苗,传染性
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疫苗。
产前15---20天伊维菌素驱虫.
产后20天以后(断奶当天) 注射猪瘟疫苗
产后30天注射伪狂犬弱毒苗.
3、肉猪: 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
7日龄萎缩性鼻炎疫苗(一免) 视场内疫情决定是否注射
12日龄注射伪狂犬弱毒苗(一免)龄场内疫情决定是否
注射.
21日龄注射猪瘟疫苗(0日龄未注射猪瘟疫苗)
25日龄萎缩性鼻炎疫苗(二免)
30日龄口蹄疫疫苗一免
35日龄传梁性胸膜肺炎疫苗一免
40日龄日龄传梁性胸膜肺炎疫苗二免,链球菌疫苗
50日龄伪狂犬弱毒苗(二免).
55日龄萎缩性鼻炎疫苗(三免)
60日龄猪瘟疫苗(二免)
70日龄伪狂犬弱毒苗(三免) 口蹄疫疫苗(二免).
80日龄口服驱虫药
130日龄口蹄疫疫苗(三免).
猪的常用推荐免疫程序
1.仔猪常用推荐免疫程序
2.母猪常用推荐免疫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禁忌症
权衡利弊,予以确定 根据疾病流行强度及危害程度 疫苗接种反应与发病的危险性 确保群体高水平的免疫水平 儿童监护人自愿
接种禁忌症
掌握禁忌症原则: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儿童,一般不予接种 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正在发热者,应暂缓接种(除一般的呼吸道 感染外,发热和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 患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 患、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可暂缓接种, 待痊愈后补种 各种疫苗还有不同禁忌症,应以说明书为准
接种剂量
适宜的剂量 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 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 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保护水平的特 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IgM,不产 生IgG。
接种次数
实验和现场观察证明:
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 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 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
免疫程序的内容
初次免疫起始月(年)龄 接种剂量 接种次数 接种间隔 加强免疫 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同时接种
初始免疫起始月(年)龄
考虑两个因素: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 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
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 月龄之前。
但免疫效果受到免疫系统发育状况和母传 抗体等因素的影响
最佳: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 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年)龄时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疫苗本身 疫苗性质,活苗与灭活疫苗不同 疫苗菌毒种的抗原型,疫苗型别与流行的 病原型别是否相符,有无交叉免疫 疫苗效价和纯度,所含有效抗原成分高, 非抗原成分少 含有佐剂的疫苗效果优于不含佐剂。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机体方面 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或营养不良 患某些传染病后 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制剂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使用规定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原则: 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按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未完成规定剂次的,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 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 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 (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上儿童未 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 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加强免疫
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 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 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 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 次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免疫持久性、人群免 疫状况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因素而定, 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
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同时接种
免疫实践研究证明:有些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并 不增加临床反应或产生抗原间干扰。 WHO倡导儿童计划免疫四种疫苗可同时接种。以简化免 疫活动,提高接种率。 国内研究实施乙肝可与四苗同时接种。报道也可与流脑、 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联合疫苗是发展方向。要研制多联多价,即1针含多种 抗原。已经有四联、五联疫苗。 省规定每次不多于3种。 活疫苗接种4周后再接种另一种苗。灭活苗接种后1周接 种另一种。
使用规定
脊灰、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乙肝第1剂在生后24小时内,第2剂在第1剂后1个 月,第3剂在第1剂后6个月(5~8月龄)。第1和 第2剂间隔≥28天。第2和第3剂的间隔≥60天。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 疫苗,如麻风、麻腮风联合疫苗。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 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 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 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免疫程序制定依据
疫苗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 要考虑疫苗的免疫原性、反应性、产生理想免疫 应答的针次、间隔时间、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几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反应性 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完善程度及母体胎传抗体的 消失时间等。 实施的条件 疫苗生产供应能力、接种后的成本—效益、群众 的承受能力,以及实施的具体条件。
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 的免疫效果。
接种间隔
2次或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时间,间隔长短影 响免疫效果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 但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 露的机会。 应间隔适当。 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 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 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
免疫程序的制定
制定免疫程序的职能在国家级和省级。(卫生 部确定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 院批准后予以公布。省级卫生厅确定增加免疫 规划疫苗种类,经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免疫程序的调整
在某个人群已经普遍得到免疫时,或某种传 染病的流行规律改变和已经消灭时,疾病谱变 化,新疫苗的研制成功等。
考虑接种疫苗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以最合适的初始免 疫年龄,最少的接种次数,最合理的针次 间隔时间,使其充分发挥疫苗应有的免疫 效果,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还必须易于实施,为接种当事人所能接受。
免疫程序制定依据
根据疫苗特性、免疫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对 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接种后的利弊和效益,以 及国家或地方疾病控制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 定的。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规划 传染病流行情况 当地传染病流行种类、强度、特点、因素,以及 年龄别发病危险性、年龄别并发症危险性等。 WHO把四苗针对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种列入 EPI,中国把乙肝,其他国家风疹HIB等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年(月)龄
疫苗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6月8月 Nhomakorabea18~24 月
4岁
6岁
乙肝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卡介苗 1剂
脊灰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第4剂
百白破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第4剂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1剂 第1 第2剂 剂
使用规定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1剂次; 乙肝疫苗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 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 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 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 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 免疫起始月龄。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疫苗使用方面 免疫起始月龄提前 母传抗体干扰和个体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接种剂量不足达不到有效免疫应答,超 量可加重反应,甚至免疫麻痹或免疫抑 制。 次数 针次不足,影响免疫效果 针次过多,不必要的浪费,且增加反应。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针次间隔过短或过长都可影响免疫效果。 操作中忽略疫苗本身特性,如酒精未干接 种麻疹或出针时用酒精棉球压针眼处,脊 灰疫苗用热水送服等 疫苗贮运未按冷链要求,使效价降低。 接种率高低影响有效的免疫屏障形成。
内容
免疫程序及制定依据、内容
培训目标
掌握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及制定原则、依 据、内容和方法
免疫程序
广义—指哪些人群(地域和年龄范围)需 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 和要求; 狭义—指某种疫苗的初次免疫月(年)龄、 针次间隔时间、基础免疫完成时间及加强 免疫的时间、次数等。
制定免疫程序原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