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完美版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完美版ppt课件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们的 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分享交流: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大 道之行也》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

可以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某些语句 或段落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分享 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的启示和收获

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学生们对文 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跨学科拓展学习
建议学员结合历史、哲学 、文学等相关学科,拓展 视野,深化对大道之行的 理解。
下一步学习计划安排
深入研读相关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等,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大道之行 的联系。
探讨当代社会中的大道之行
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大道之行的理念应用于现代社会,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组织实践活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大 道之行也”的主题,然后分别阐述“ 天下为公”、“诚信和谐”、“安居 乐业”等几个方面,最后总结全文。
写作特点方面,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 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意 蕴深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01
作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理想社会,需 要选拔贤能人才来领导国家和社会, 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1 2
儒家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代表人物、核心观念 以及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背景
《大道之行也》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天下 为公、选贤与能、诚信和谐等理念。
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0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课件 (共32张PPT)

《大道之行也》课件 (共32张PPT)
导入新课
那个美丽富饶、祥和安乐、神秘难寻的“世 外桃源”大家还记得吧? • 谁都想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这只是世外桃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 现一个人类比较早的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 同去感受感受。 •
可分为三层
•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 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 结全文。
合作探究
•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 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 句,并作讲解。 •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谢 谢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通“举”,选举

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培养
选贤与能,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
动词,以……为亲,奉养
动词,以……为子,抚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赡养 青壮年 为社会效力 幼年人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明确
•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 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明确:(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 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 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 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 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屏幕上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翻译,请找出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误并改正。尝试总结翻译方法。
行走在大路上,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德高尚、有才干的人(治理天下),人们都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
1·看注释2·补充省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 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D. 陶渊明描绘的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 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作业: 全班同学根据本课所学,继续丰富构建你心目中的
理想社会,将其写成一封信,可以寄给你最敬爱的人, 也可以寄给四五十年后的自己。希望大家学习古人敢 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并有为 自己的理想社会奋斗一生的决心。 A层:将文言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尝试读完《礼 记·大同篇》。 B层:将文言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活动二:析,走进“大同”
活动二:析,走进“大同”
感 知
活动二:析,走进“大同”


2.从这些特征中选一个你认为理想社会必须
要有的一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你的想法。
自己思考并记录思考所得的关键词,2分钟后
组内按照1-4号的顺序交流,每组选代表交流。
每一个时代都梦想着下一个时代,新的时代有如潮水一 般涌来。 站在现在看未来,看到的是世界大同的梦想。站在历 史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出选择,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 后果,因为人类正是在一次次艰难抉择中走向文明。鼓起勇气来 吧,勇敢地去面对未来。让曙光撕破黑暗、夜色让位黎明,这是 人类对新世界的憧憬:让雷霆咆哮长空,浪潮席卷大地,这是时 代不断进步的声音。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优秀课件(42张)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优秀课件(42张)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优秀课件(42张)
PPT大纲:《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导入:简述礼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主题:大道之行也。
什么是大道?
定义
大道是什么?它是一种指引 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道 德、正义和智慧的终极境界。
本质特征
大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 包括普遍性、和谐性和完整 性,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
大道的修炼方法
道德修养
培养高尚的品德,遵守道德规 范,关注他人的福祉。
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 人,与人为善。
日常生活
从小事做起,注重生活细节, 培养良好的习惯。
大道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对未来的意义
大道的实践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积极 的形象,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大道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冲突 和不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通过大道的实践,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 更幸福的未来。
总结
大道之行的重要性千万不可忽视,它是我们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引路人。下一步行动计划:践行大道,不断提升 自己。
结束语
感谢听众的耐心聆听。本次课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能对您 有所启发。
重要性和价值
为什么大道如此重要?它能 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实 现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
大道的行走方式
1
原则
大道行走的原则是什么?它包括诚信、恩爱、正直、坚韧等,是人们修行的基石。
2
路径
大道行走的路径是什么?它涵盖了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家庭关系、社会互动等 方方面面。
3
方法和技巧
如何行走大道?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律、倾听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步入大道。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 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 这番言论。
注音并解释
选贤与能 jǔ 男有分,女有归 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翻译
能: 指才干出众
大大选道道贤:之与行能也,,讲天信下修为睦公。,讲与信:同修“睦举讲”求提诚拔信,,推培举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 废疾:做事 者:.....的人
养:养活 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 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 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 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 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 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 女子要及时出嫁。
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 建初七年(80年)。
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 戴圣为“考城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 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 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 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 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 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 料。其语言 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总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括

交流研习: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 同”社会的特征的?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主题思想概述
本篇课文《大道之行也》的主题思想 是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儒家思想背景
“大同”社会的特点
该社会以“天下为公”为原则,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和公正,追 求社会的整体福祉。
该文出自《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体现了儒家对于社会、政治和伦理 道德的深刻思考。
社会影响
《大道之行也》在社会上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讨论和思
考的重要话题。
传播范围
该作品不仅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 地区广为传播,还被翻译成多种
语言,走向世界。
媒体报道
关于《大道之行也》的新闻报道 、评论和解读在各类媒体上频频
出现,引起公众关注。
05
结语
对《大道之行也》的总结
内容概括
01
本课件对《大道之行也》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读,包括其背
课件改进
提出了对未来课件改进的建议,包括加强互动性、增加多媒体素材 和优化视觉呈现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学科发展
探讨了《大道之行也》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其在促进 文化交流、推动思想创新和培养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学习建议与启示
学习方法
提供了学习《大道之行也》的方法和 建议,包括注重文本阅读、加强笔记 整理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方面的学 习技巧。
04
《大道之行也》的影响与 评价
文学地位与影响
01
02
03
文学经典
《大道之行也》被广泛认 为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文化传承
《大道之行也》所传达的 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华文化 中得以传承,影响了无数 文人墨客。
思想启示

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PPT课件

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PPT课件
第6页/共33页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亲: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b名词,父母。
子: 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b名词,子女。
第7页/共33页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终:终其天年。 用:用处。
长:成长。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 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第21页/共33页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 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 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 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 意义极为深远。
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 林觉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谈谈 他们的故事如何?
第22页/共33页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①请重法以禁之,上②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 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④焉。
【注释】 ①或 :有的人 ②哂(shěn):微笑。 ③安: 怎么 ④野宿:在郊外露宿。
第10页/共33页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乱::杜指绝造反。 贼:指害人。
是:代词,这。
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 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 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 理想社会。
第11页/共33页
通假字
与:通“举”推举,选拔 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第18页/共33页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教学目的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 面。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简要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 大道的内涵、实现大道的途径等。
课程结构
列出本课的章节安排和教学流程,包 括导入、正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 互动等环节。
02
大道之行也原文解读
原文概述及作者简介
原文概述
修辞丰富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 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文章的想象与意境
想象奇特
通过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展现出奇特 而丰富的想象力。
意境深远
通过对“大道之行也”的阐述,营造 出一种深远而宏大的意境,使读者感 受到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热切向往和坚 定信念。
文章的审美价值
思想性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社 会的构想和追求,体现了 积极向上的思想倾向,具 有深刻的思想性。
大道之行也ppt优秀课件
• 引言 • 大道之行也原文解读 • 大道之行也文化内涵探讨 • 大道之行也历史地位及影响 • 大道之行也艺术特色鉴赏 • 大道之行也跨文化对比研究 • 大道之行也当代启示与意义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作 者及历史地位,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的文化内涵。
在大道之行中,儒家文化体现在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道德修 养的要求。
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大道之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倡导公平正义,强调社 会责任感。
道家思想及其体现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 而治”等理念,主张顺应自然规
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大道之行中,道家思想体现在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人不单奉养自己 的父母,不单抚育自 己的子女,使老人能 够终其天年,中年人 能为社会效力,幼童 能够顺利成长,使老 而无妻的人、老而无 无夫的人、幼而丧父 的人、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人都能够得到供 养,男子有职业,女 子都有归宿(婚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③;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④。 是故谋闭而不兴⑤, 盗窃乱贼而不作⑥, 故外户⑦而不闭⑧, 是谓大同⑨。
她待人很亲切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已。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天下 //为公,选 贤与能, 讲信// 修睦/。/ 故// 人 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使/ 老 有所/ 终,壮 有 所用,/ 幼 有所/长/,矜/ 寡 /孤独 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 谋闭 而不兴, 盗窃乱/ 贼 而不/作/ ,/故 外户 而不闭, 是//谓// 大// 同 。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 讲信修睦(mù)。睦,和睦(气氛)。 矜(guān)。矜,通“鳏”。 有分(f èn)。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注音并解释
选贤与能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陶后鲜有闻
在特殊语境中解析词义
打靶归来 男有分,女有归
解释字词
大道
大同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儒家的理想社会
睦,和睦(气氛) 憎恶
(动词)以……为亲 以……为子
翻译句子(留替调补删)
大道之行也(留)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讲信修睦(替)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人们)憎恶财货被扔在地上的行为 (补、调)
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留、替)
大道①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②, 讲信修睦③。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①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 出来。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 男有分⑥,女有归⑦ 。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出处和背景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 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 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 《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 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 番言论。
大同社会
* 人人受社会关爱 * 人人安居乐业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杰出人物的选择
• 孙中山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 谭嗣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共产党人: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 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 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 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 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⑥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 指职业、职守。 ⑦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 子出嫁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 异,无兵争之 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飞舞于 天空, ……无乡邑(yì)之殊,无 僻闹之异,所谓大同 ,所谓太平 也。”
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
“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 享。”

陶渊明 ------------- “世外桃源” 托马斯·莫尔 ------ “乌托邦” 孙中山 --------- “天下为公”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 《诗经》 ------------ “适彼乐土” 马克思 ------------ “共产主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中国和谐社会
“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障, ------ 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业。 ------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系,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人们)憎恨财货被扔在地上的行 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 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 叫做“大同”的社会。
③恶(wù) 憎恶。④身,为自己谋私利。⑤〔谋闭而不兴〕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⑥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 起。⑦〔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⑧〔闭〕用门闩插门。 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 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称为“至圣先师”,“万 世 师表”。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探究课文 “大同”

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下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下
为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公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纲领
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女有归”
表 现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特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征
总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