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中国铁路老照片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述(PPT 41张)

第一部分:蹒跚起步(1876-1911) 第二部分:步履维艰(1911-1949) 第三部分:奋发图强(1949-1978) 第四部分:改革创新(1978-至今)
第一部分
蹒跚起步
1876-1911
制作人:信号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政府统治日渐
衰落、国家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充满了屈辱、 辛酸和曲折,在时间上也比世界上最 先使用铁路的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
一、数量少、分布偏。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能
1万多公里。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二、标准杂、质量差。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 标准都搬到中国。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 线路病害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管理分割、经营落后。各铁路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 路实行一种规章制度、一套管理方法,也使车站和机务、工务 重复,行车费用和员工人数增多,给旅客、货主乘车、运货带
铁道
铁路建设
• 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宝成(宝鸡-成都)铁路、包兰(包头 路、京原(北京-原平)铁路。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落成交 该站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
抗美援朝中的铁路运输保障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 程总队、铁路志愿援朝大队陆续入朝,执行铁路保障任 血和生命铸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铁路技术装备的发展
• 从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在 四方铁路工厂诞生,到1988年12 月大同机车工厂停止生产蒸汽机车 为止,36年间共制造各种型号蒸 汽机车9787台。
• 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所成功研制 出中国第一台主型内燃机车。同年 研制第一台电力机车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建设初期(1909年-1949年)
京张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了当时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包括京沪、京广、京九、成昆等。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主要由西方列强控制,用于满足它们的经济和军
事需求。
2.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78年)
3.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的铁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放
宽了铁路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
198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的规划、建设和监管。
此后,中国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发展迅猛。
2024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运行。
2024年,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时速超过300
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的同时,传统铁
路网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如今,中国的铁路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接了国内各个城市和
区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铁路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
和进步,准时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建设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
到开放时期的三个阶段。
中国铁路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铁路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国内的交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

中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发展史一、绿皮火车时代(早期铁路运输阶段)(一)起步与初步发展(晚清 - 新中国成立初期)1. 晚清时期-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
这是英国商人为了方便运输货物和人员而修建的,虽然铁路全长仅约14.5公里,但它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开端。
这条铁路在建成不久后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 随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自主修建铁路。
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最初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铁路全长约9.7公里,采用的是1.435米的标准轨距,当时的机车和车辆都比较简陋,速度也很慢。
2. 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在军阀割据和战争的影响下,发展缓慢且不均衡。
一些铁路干线如京汉铁路(1906年全线通车,连接北京和汉口)、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连接天津和浦口)等在外国势力的参与下建成。
但铁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并且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3.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时,铁路里程少、布局不合理且技术装备落后。
当时的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铁路稀疏。
绿皮火车成为了这一时期铁路运输的主要代表。
这些绿皮火车大多是蒸汽机车牵引,车厢内部设施简单,座位是硬长椅,速度较慢,一般时速在30 - 60公里左右。
例如,当时运行在一些支线上的列车,从一个小县城到另一个县城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
(二)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 改革开放前)1. 铁路建设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开展铁路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1953 - 1957年),新建了宝成铁路(1956年建成,连接宝鸡和成都)、鹰厦铁路(1957年建成,连接鹰潭和厦门)等重要铁路干线。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它穿越秦岭、大巴山等山脉,建成后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大幅增长。
中国人民铁路发展史

• 这一时期咸阳的商业组织可以说门类齐全, 分工精细; 城市
人口规模大增, 外来移民增多,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当大 的的提高。 改变。
• 城市不仅在物质上, 而且在精神上较传统时代都有了明显的
第三部分
奋发图强的中国铁路
1949-1978
铁路概况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举步维艰的铁路进程
• 整个铁路事业的发展既缓慢又畸形,既设备杂乱又管理落后。综合起来,大致有三: • 一、数量少、分布偏。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
多公里。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 二、标准杂、质量差。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花八门的铁路标准都搬到中国。列强
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设备质量差,线路病害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
• 三、管理分割、经营落后。各铁路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仅导致一条铁路实行一种规章制度、
一套管理方法,也使车站和机务、工务、电务等设置重复,行车费用和员工人数增多,给旅客、货 主乘车、运货带来诸多不便。
铁路不仅仅只是铁路
青藏铁路在多年冻土、高 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 难题攻关上取得重大成果,创 造了一流的冻土工程技术、一 流的卫生保障和一流的生态环 境保护,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 高原铁路的宏伟目标。2008年, “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 技进步特等奖。
4.28事故,2008年4月28日4时41分, 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已造成72人死亡, 416人受伤。
路矿权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赎回粤汉铁路为发端, 要求收回清政府已经出让给外国列强的路权,创办商办铁路 公司,“保中国自主之权利”,自筹资金修筑铁路。
中国火车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火车百年发展历程化骨龙2005-11-9, 09:30 AM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
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图为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国制造的“天朝”号蒸汽机车)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图为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非常设计的”“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图为“中国火箭号”机车)2003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
老北京人曾坐着火车逛二环!珍贵的百年前北京铁路旧影!

老北京人曾坐着火车逛二环!珍贵的百年前北京铁路旧影!为解决北京粮食和煤炭运输问题,1915年6月,在京张铁路局副总工程司陈西林的主持下,京师环城铁路开工建设,并于同年12月竣工,1916年1月1日正式通车。
这是中国第一条城市铁路,全长12.6千米,建有4座车站,不仅提高了物资的流通速度,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1954年7月,北京铁路管理局封闭了环城铁路的4座车站。
1971年8月,环城铁路被全部拆除。
这条环城铁路线共存在了55年零7个月,取而代之的是1984年9月开通的北京地铁2号线。
西直门环城与京绥干路接轨处。
左侧列车的上方隐约可见西直门城楼。
西直门车站是京师环城铁路与京绥铁路的换乘站。
1916年1月,京张铁路与张绥铁路合并后,改称京绥铁路,当时尚未全线通车。
德胜门车站。
照片是1916年环城铁路刚通车时由北向南拍摄的德胜门车站。
左边白色建筑是德胜门车站,车站右侧的白色城墙是瓮城拆除后的痕迹,再往右是德胜门城楼。
车站对面被围墙围起来的地方则是存放货物的货场。
德胜门是北京内城九门之一,明代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
德胜门车站是京师环城铁路上最初设置的站点之一。
东直门车站旋桥及马路围墙。
照片中的白色建筑为东直门车站,车站右侧白色城墙为瓮城拆除留下的痕迹,再往右便是东直门城楼(东面)。
东直门车站附近水关为排水口之一。
安定门马路道口及车站。
照片是从安定门箭楼上往东南方向拍摄的。
照片左侧的白色建筑为安定门车站,车站右侧的白色城墙为拆除瓮城留下的痕迹,白色城墙右侧是安定门城楼的一部分。
明初将元大都的安贞门南移,改称安定门,寓意“天下安定”。
安定门也叫生门。
安定门箭楼曲阶及道口马路。
照片中最高的建筑为安定门箭楼(南面),箭楼下的建筑为真武庙。
北京内城九座瓮城中,有七座内建有关帝庙,只有德胜门、安定门内建有真武庙。
京师环城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瓮城被拆除,没有城墙的箭楼两侧边缘用阶梯状的矮墙装饰,照片右侧可见错落有致的蹬道。
100年前的汉口,住在京汉大道以外的人都被称为“外码”

100年前的汉口,住在京汉大道以外的人都被称为“外码”100多年前的汉口,还没有京汉大道,只有京汉铁路。
上世纪90年代时,京汉铁路改线作废,在原址上改建京汉大道。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的,其实是老京汉铁路。
100多年前京汉铁路通车,汉口辉煌一时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当时称芦汉铁路(卢沟桥——汉口)。
汉口非常幸运地成为了这条铁路线的南端终点。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修建京汉铁路修建芦汉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浩大工程的施工和通车,扩大了汉口市区,促进了汉口工业和商业发展。
这条铁路给汉口带来的影响,无法估量。
▼100年前的列车时刻表,终点站“汉口大智门”字样清晰可见从那时开始,汉口的城乡区域以京汉铁路为界自京汉铁路修建后,铁路边的各类棚子大量增加。
许多河南、江西、黄陂、孝感、大悟等地的“铁道游击队”扒火车来到汉口,就在铁路两边打个简易的棚子安家。
在汉口的近代历史上,铁路就是一道分界线,把市区的繁华与市郊的破败区分开来,在京汉铁路沿线,老一辈人都有铁路内和铁路外的概念:铁路内才是真正的汉口市区,铁路外都是贫困之人的居所。
铁路无形中成为了汉口的一道贫富分水岭。
到80年代,汉口的夏季还有这样的现象:铁路线内的老汉口,是没有蚊子的,蚊子都在铁路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铁路内的老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租界区,十分重视下水道设施及各项卫生设备的建设,夏天经常卫生消毒,市民也因此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而铁路外,大都是由湖塘和泥沼填平的土地,本身蛇蝇滋生,加上贫民区卫生设施简陋,蛇蝇乱发便是当然的。
▼1837年,当时的汉口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住在铁路外简易棚子里的外来人,各自施展自己的谋生手段,由棚子改成板皮房子,又改成砖瓦房,年复一年,最终由移民成为地道的汉口人。
汉口城区的扩大,汉口城市的发展,都是从这些棚户区开始向外辐射的。
中国火车头大全,据说好多铁路人都认不全!

中国"火车头"大全,据说好多铁路人都认不全!中国铁路机车的演变史即是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从一贫如洗到四方朝贺有过困难、走过弯路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中国铁路走在世界前列坚实的脚步一张张老旧照片是几代铁路人百折不挠、勤劳奋进的勋章今天带您翻阅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历程由于本文图片较多,请耐心等待流量党建议先收藏后再仔细阅读,土豪随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
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
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
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曾亲自登乘。
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
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 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前的中国铁路老照片
百年前的中国铁路老照片,肯定你没看过老照片(清末民
初的中国铁路) 1905 年京张铁路开工时的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最早的铁路工程师,生于1861 年,广东南海人。
1872 年考取幼童赴美留学生,1881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修科。
1905 年至1909 年以总工程师身份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
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技监、粤汉川铁路督办等职。
京张铁路竣工典礼所用专车。
鉴于京张的战略地位,清政府曾事先对觊觎已久的英、俄两国声明,此路修筑“只用华款、华员自造,不允他国承造” 。
因而从筹资、勘测到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完全由国人独立完成。
京张铁路竣工典礼上的扎彩牌楼和龙旗。
经过四年的艰苦施工,1909 年全长201.2 公里的京张铁路接受了邮传部三堂验收,并在南口举行了盛大通车典礼,当时参加典礼的中外来宾有一万多人。
邮传部官员与詹天佑等人在京张铁路竣工典礼时的合影。
1906 年,清政府批准设立邮传部,下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和庶务五司。
修筑铁路相关事宜均属路政司管辖。
京张铁路的南口机车房。
根据大型机车运营之需,京张铁路
修筑时即在南口等地设置了机务设备及机车维修工厂。
京张铁路京西站三家店车站。
京张铁路起点车站——广安门
车站。
京张铁路西直门站停车场。
西直门车站为京张铁路南端的大站,由詹天佑设计,于1906 年开始建造。
京张铁路竣工后,首先由验道专车进行试验运行。
片中验道车上满载修筑铁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车前合影的技术人员中左一为
詹文彪、右三为詹天佑。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在八达岭南约
1.5 公里处,是京张铁路线上的一段艰巨工程。
为解决青龙桥地段坡大弯急,火车爬不上去、转不回来的难题,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法,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成功解决了问题。
京张铁路途经居庸关山洞北口。
这是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难关。
其路段包括居庸关、八达岭、五挂头、石佛寺等四个隧道工程,总长1645 米,其中居庸关隧道长367
米。
詹天佑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克服资金少、设备差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居庸关隧道工程。
京张铁路宣化府车站。
京张铁路门头沟车站。
为解决机车用煤,京张铁路专门修筑了门头沟煤矿支线。
京张铁路在康庄段的水塔和火车房。
京张铁路康庄停车场景象。
由于京张铁路施工难度大,詹天佑把全线施工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康庄至张家口为第三段。
图片所摄正是第二段终点康庄。
京张铁路线上的摩格尔机车。
在京张铁路南口关沟段修建过程
分之一的最大坡度,这是山区铁路少有的大坡
道线路。
为使机车顺利通过,最初采用了摩格尔机车双机牵引。
适应山区线路的北英机车。
詹天佑选定京张线路最大坡
度的同时注意机车类型的选择。
经向美国从事机车制造的同学洛德咨询,购置了英国北英公司机车,并于1908 年运达关沟段工地。
京张铁路先后共购进4 台北英机车。
京张铁路
马力机车。
考虑到京张线的山区路段特点,詹天佑从美国鲍德温工厂购进世界新型机车,其额定牵引力为42000 公斤,为当时亚洲最大马力的机车;竣工当年又购进美国赉玛厂制造的3 台山道机车与谢式齿轮传动立缸机车。
京张铁路线上使用的播德威机车。
京张铁路上的守车车厢。
守车是指货车的最后一节车厢,这里存放列车供应品并提供货车是否顺利运行;同时守车也是列车员记录货物装卸的临时办公室。
京张铁路竣工典礼上使用的头等花车。
花车专用于接待贵宾,讲究内部设计装潢,由一般客车车厢改装而成。
信号。
当列车运行时,守车中的司闸员可从车窗观看到整列京张铁路修建中的运碴车。
碴车属铁路货车的一种,是用于铁路隧道、地下矿山等工程掘进的运碴设备。
这是清末专门用来运猪的车厢,厢体四面的木板之间空隙较大,便于牲畜
中部设置车门,结实耐用。
清末纵贯新宁县全境的新
宁铁路竣工典礼。
新宁铁路由广东新宁华侨绅商陈宜禧于
1906 年集资兴办,1909 年4 月首先在新宁县境内通车,长约50 余公里;此段铁路的铁轨、枕木及铁板由美国进口;火车头、车厢由德国制造,除此之外,全部由华人设计和建筑。
1920 年新宁铁路最后全线通车,通车里程133公里。
新
宁县内通车庆典之日,宁阳铁路公司门前挤满了前来观看热 闹的民众。
新宁铁路逐段竣工后,人们在宁城车站前同火车 合影。
新宁铁路的兴修带动了沿线的富庶繁荣,如大泽、司 前、公益、大江、台城、斗山等圩镇,均因新宁铁路而兴盛; 台山、新会、江门迅速兴建了机械、电力、造纸、制糖等现 代化工厂,文化、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新宁铁路员工 与机车的合影。
人们在新宁铁路公益车站与火车头合影。
清 末修筑新宁铁路的同时,还先后建成公益、北街两个码头和
有工人子弟学校、 《新宁铁路月刊》 、新宁铁路电话局等附属 单位。
清末民初的北京火车站。
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 站,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始建于 1903 年,1906 年正式启用。
从清末至 1958 年北京新火车站建成前,前门东车站一直是 北京最大的火车站, 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1903 年火车通进北
年年底, 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 1906 年 4 月 1 日全线竣工通 车,全长 1214 公里。
俄国势力范围下的“牛庄”铁路。
庄本指今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但鸦片战争后英国官员到此 考察后,认为营口比牛庄的航运条件好,便强行将牛庄港开 在了营口,由于条约定稿已无法更改,英国人便将营口称作
庄(营口)港 1861 年 4 月 3 日开埠,此后规模迅
公益机器厂、 牛湾船坞以及宁城印刷厂等一批附属工程,并
京城时的情景。
清末京汉铁路局建筑外观。
京汉铁路于 1898 庄,致使营口港在世界航海史上以牛庄港之称延用了 70
多年。
速扩大。
清末民初已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俄国列强控制下的满洲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 年强行在中国修建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
清末胶济铁路上的青岛车站。
1899 年由德国独家修筑和经营的胶济铁路在青岛正式开工,1904 年6 月1 日,青岛至济南的干线以及张店至博山、淄川至洪山支线,全长共计440.7 公里的胶济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从照片中看青岛车站的外观完全是一座欧式建筑。
正在修建中的津浦铁路黄河大桥。
津浦铁路北段自京奉铁路天津总站以南两路接轨处起,至山东韩庄,长626 公里;南段自韩庄至浦口,长383
公里。
两段分别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开工,1911年
完成铺轨。
济南津浦路上的跨桥。
1908 年清政府屈服于英、德列强的压力,同意由英、德承办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并签定了借款合同。
同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全长
1009 公里。
津芦铁路在北京地区铺轨的情景。
1895 年清政府拨款修建了天津至卢沟桥的铁路,简称津芦铁路。
这是修建津芦铁路时工人在北京的哈德门铺轨的情形。
沪宁铁路线
的标准站房。
沪宁铁路自上海至南京。
1905 年4 月开工,
1908 年竣工,历经三年,全长311 公里。
1917 年,交通部第一次铁路实习生试验及格授予证书留念。
民国交通部成立初期,针对中国铁路人才匮乏的现状,专门组织了铁路人才的培训、考核等具体工作。
1917 年汉粤川铁路线上的岳州停车场及机车房。
1918 年9 月建成汉粤川铁路湘鄂段,即武昌至长沙之间365 公里的铁路,将两湖地区连为一体。
汉粤川铁路线使用的巴尔德温大机车。
1917 年的汉
粤川铁路总公所。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提出“全国铁路网建设”的宏伟规划,同时提出将原计划修建的川汉、粤汉两条铁路合并成立汉粤川铁路公司。
1911 年建造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
1889 年清政府向列强借款兴建了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并于1901 年从卢沟桥延展至北京前门车站。
1906 年北京至汉口铁路全线通车,定名为京汉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