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合集下载

长江荆江河段河弯平面形态变化规律研究

长江荆江河段河弯平面形态变化规律研究

2 河弯形态变化与采水采沙的关 系
2 1 河 弯平面 形态 变化 与来 水来 沙的关 系 .

个 河段 的河道 形态 由这 一河段 的地 质地 貌条件 与来水 来 沙 条件所 决 定 。在 以往 研 究成 果 中发 现 , 影
间的经验关 系, 为进一步认识 i峡水库莆水运用后水 沙 、 边界条件 的改变对荆 江河段的影 响提供科学依 关键词 : 江河段 ; 荆 河弯平 向形态 ; 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 :V 17 T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 43 2O )2 【)4 5 10 —84 (O 60 一 ) —0 【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2期
20 年 4 月 06
水 道 港 口
J un l f aewa n a b u o r a o t r y a d H ro r W
Vo . 7 No. 12 2
Ap i, 2及其沿程分布。在荆江松滋 口以下河弯较 为发育, 这与其河床 、 河岸结构组成及抗冲性 能有关。另 外, 洞庭湖在城陵矶人?长江, 厂 顶托荆江, 导致下荆江河段河弯弯曲。
13 河 弯要素 变化 .
研究中, 选择河弯要素来分析河弯变化 , 包括河弯跨度
O型印 黄 联 国十; 蹴模长 流型1 ● 美 。其中河弯跨 + 横 j 幅度 , 弯曲半径 R, 河国流江 中心角瓣度汉
长 荆 河 河 平 形 变 规 研 江 江 段 弯 面 态 化 律 究
蔡 大富 曾庆云 段 文忠 , ,
(. 1 长江航道 规划设计研 究院, 武汉 40 1;. 30 12 武汉大学水利水 电学院, 武汉 407 ) 302


要 : 析 r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河段河 弯平 面形 态变化规律 , 山河 弯平 面彤态变化 与来水来沙之 分 提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图3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19552009年表3枝城城陵矶河段20022009年冲淤量变化13fig3changesofflowandsedimentdiversionratiostable3changesoferosionintheriverreachfromofthediversionfromthreeoutletsinthejingjiangzhichengtochenglingjiduring20022009river195520093冲淤量万m起止地点时段年32荆江河道下边界水位变化枯水河槽基本河槽平滩河槽洪水河槽2002200364007300982013851荆江河道下游水位变化还受到城陵矶水位变化200320049000107001297912789的影响但由于受到长江干流洞庭湖区双重顶托作枝城至200420056380660073697369用城陵矶站水位流量关系较为散乱而城陵矶下城陵矶200520061866190126622512游仅30km的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较好因此分析荆江200620074899468833554240河段20072008803650174210了该站同流量水位变化来说明下游河段对荆江河段200820098254904082608245顶托作用的变化
7 2 ,4 2 ,7 0 ,7 6 ,6 6 ,2 3 及 4. % 8 . % 7 . % 9 . % 8 . % 9 . %
位 下 降 幅 度 较 大 , 中在 流 量 为5 0 m / 时 水 位 其 00 s
收 稿 日期 :O O 0 -3 2 L 一5 1 基 金项 目 : 利 部 水 利前 期项 目 ( Q 8 1HL 5 ; 水 Q o 7 / 1 ) 水利 部 公 益 性 行业 专项 ( 07 H 1 ) 20 S Z —3 作 者简 介 : 小 虎 ( 9 1) 男 , 北 荆 门 人 , 士 , 要 从 事 水 力 学 及 河 流 动 力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 电 话 ) 4 3 17 8 2 电 子 信 箱 ) i — 郭 18 - , 湖 博 主 ( 8 2 87 .20 1 1年 7 月

历史上荆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及原因

历史上荆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及原因

历史上荆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及原因作者:吴梦琪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蜿蜒型河段从整体看处在不断演变之中。

从平面变化看,随着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

就其整个变化过程看,河弯在平面上不断发生位移,并且随弯顶向下游蠕动而不断改变其平面形状。

本文立足于方志资料,对各时期荆江河段的变迁历史进程,对荆江河段的河流地质作用及河谷地质结构进行分析,讨论关于属于蜿蜒型河段的荆江河段的河道演变原因。

关键词:荆江;河道变迁;河流作用长江出三峡,在宜昌进入中游后,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谷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不再是“猿声啼不住”了,而是进入“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的大平原。

由于长江进入平原后流经古荆州地区,所以,这段河道通称荆江。

荆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矾,全长423公里。

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

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所以,这里有了"九曲回肠"的说法。

1、荆江的变迁历史随着云梦泽的消亡,荆江堤防系统形成后,荆北通江的口穴先后被堵塞,与荆江的联系被切断,形成堤内独立的内荆河水系。

荆南地区穴口相应增多,相传北晋时杜预开凿调弦口华容河,东晋至南朝时形成沧水匡,南宋时出现太平口、虎渡河,后于1853年和1870年先后形成藕池、松滋二口。

另据地貌形态反映,广兴洲及君山一带也曾出现分流,因部分已湮塞,构成今三口分流的荆南网状水系。

自全新世以来,荆江地区经历了古湖泽的衰亡与洞庭湖的扩展;由荆北分流转向荆南分流;泥沙的沉积中心亦由荆北云梦泽转向荆南洞庭湖的巨大变化,形成新的水系格局。

顺治《江陵志余》之《志陵陆》“金堤”条提到,五代高季兴修筑金堤后,“江势改徙,堤迁于外”。

光绪《荆州府志》记,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郝穴下十里处修建了周公堤,并立一碑,碑南半里堤外旧有三闾祠,六七十年后,“圮于江中”。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收 稿 日期 :06 5 0 20 —0 —1
由于宜昌一 大通河段跨越不 同地 貌单元 , 河床组成 、 河型各 异, 来水来沙条件不 同, 各河段 的冲淤 变化也有所不 同。 宜昌至松滋 口段 , 河床 由卵石夹沙组成 , 表层粒径较粗 。三 峡水库运用初 期 1 0a内本段悬移质 强烈冲刷基本 完成 , 最大 冲
将发 生沿程 冲刷 . 并可能引起 河势的调 整, 进而可能对防洪产 生一定影响 。为此 , 采用数 学模 型计算 与 实测资 料 分析 的手段进行 了三峡 X程建成后长江 中下游江湖水 沙变化 及河道冲 淤演变及其对 防洪影响的初 步研 究。 - 结 果表 明, 三峡 工程 蓄水运用后 , 长江 中下游河道 发生大量冲刷 , 同流量水位降低 。各 河段 冲刷 量达到 最大时 , 荆 江河段 河床平均冲深约 20~ . I, . 5 3T 槽蓄量约增加 1 亿 m , 陵矾 至武汉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 2 5I, I 3 ]城 . T 槽蓄 I
作者简介 : 卢金 友 , , 江 水 利委 员 会 长 江科 学 院 河 流所 所 长 , 授 级 高级 工程 师 。 男 长 教
维普资讯
5 6
人 民 长 江
量 约增 加 8 5 . 亿 ; 于 干 流 河 床 冲 刷 , 江 三 口分 流 分 沙减 少 , 庭 湖 湖 区 淤积 减 缓 , 加 调 蓄 量 约 2 . 亿 由 荆 洞 增 38 m ; 沙过 程 改 变 、 ]水 河床 冲刷 及 局 部 河势 调 整 对 河 道 稳 定 及 堤 防 、 岸 X程 的安 全 会 带 来一 定影 响 , 采取 相 应 护 - 需
平均 年输沙量/ f 亿
1 5 .3 16 .o 18 .O 2. 0 1 2. 9 5

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分析

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分析

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分析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它位于中国长江三峡之间,于1994年开工建设,于2009年完工投入运行。

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水位的调节。

三峡水库能够有效调节长江上游的水位,在防洪和发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水位调节的同时也影响着沿江的河道和湖泊的水位,进而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投入运行,水位的调节频率和幅度增加,这对于长江河道的生态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拥有丰富的水生态系统。

三峡工程的运行使得长江上游的河谷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位的调节使得原本湿润的湿地和河滩地带减少,并且随之带来了岸线退缩的情况。

这些生态环境的改变对于周边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

原本生长在河滩和湖泊中的植被也随着水位下降而暴露在外,导致了湿地退化和植被减少,这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其次,三峡工程的运行也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大的河流之一,承担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的责任。

然而,随着三峡工程运行,水库中的缓流和水位调节会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混浊,进而影响水质。

此外,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水群落,比如沿岸湖泊中的水草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对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稳定性有着潜在的威胁。

另外,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带来了变化。

大坝的建设限制了河流中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的输运,这对于沿江地区的土壤肥力和养分供给带来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此外,三峡工程的运行还导致了长江中的水流速度减慢,使得长江下游的冲淤现象加剧,这对于下游地区的航道通行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不同河型河道演变分析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不同河型河道演变分析

荆 江 上 起 枝 城 下 至 洞 庭 湖 口城 陵 矶 , 全 长 约
3 4 7 . 2 k m。 以藕 池 口 为 界 分 为 上 下 荆 江 。 上 荆 江 全 长 约
道 战 大幅减少 , 局部河道 河型发生一定 程度 的调整 , 对 荆江河
1 7 3 k m, 为微弯分汊型河道 ; 下荆 江长约1 7 4 . 2 k m, 为典 型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2 [ 基金项 目] 西部交通科技项 目( 2 0 1 1 —3 2 8—5 4 8—5 0 ) ; 十二 五国家科技支撑项 目( 2 0 1 2 B A B 0 4 B 0 3 ) [ 作者简介 ] 张卫军 ( 1 9 7 2一) , 男, 湖北潜江人 , 高级工程师 , 硕士, 从事 河道堤 防建 设与管理 工作 ; 魏立鹏 ( 1 9 6 6一) , 男, 湖北松滋人 , 高级工程师 , 学士 , 从事河道堤 防建设 与管理工 作 ; 渠 庚( 1 9 8 0一) , 男, 江苏 徐州人 , 工
年稳定 的右汊岸线也 发生崩 退。因此对 于荆江 分汊型河 道, 近期 凸岸支汊发展 已成 较普遍 现象 , 分汊河 型也有建
库 前 稳 定 的 主支 汊 分 流态 势 , 向主 ( 凹岸 主 汉 ) 消 支( 凸岸 支汉 ) 长的分 流 格局 转 化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存 在 主 支 汊 易
三 峡 工 程 运 用 后 荆 江 不 同
河 型 河 道 演 变 分 析
张 卫 军 , 魏 立 鹏 , 渠
( 1 . 荆州市长江河 道 管理 局 江 陵 分局 , 湖北 荆 州 4 3 4 0 0 0 ;3 .长 江 科 学 院 水 利 部 江湖 治 理 与 防洪 重 点 试 验 室 , 武汉

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低水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低水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枝 城 、 市站 断 面 下 切 较 大 , 水 水 位 流 量 关 系线 下移 , 流 量 级 下 水 位 降 低 ; 昌站 由 于 前 期 受 葛洲 坝 工 程 沙 低 同 宜
影 响 , 面 已基 本 稳 定 , 三峡 工 程 运 行 影 响 不 大 。 断 受 关 键 词 : 水 河段 断 面 ;水位 流 量 关 系 ;三峡 水 库 ;荆 江 河 段 低 中 图 法分 类 号 :P 3 39 文 献 标 志 码 :A
2 1 宜 昌 站 .
采用 宜 昌断 面 资料分 析 低水 ( 位 4 以下 ) 水 6m 断
面 的特征 值对 比情 况 , 表 1 由表 1可见 , 昌站 低 见 。 宜
水 断面平 均 水 深及 断 面 面 积在 2 0 0 2~2 0 0 3年 有 较 明
显 的减小 , 20 而 0 4年 汛 前 较 2 0 0 3年 增 加 较 明 显 , 后 之 每 年 的 低 水 断 面 平 均 水 深 和 断 面 面 积 变 化 较 小 , 为 因 受 葛 洲 坝 工 程 多 年 影 响 , 面 基 本 稳 定 。2 0 断 0 2~2 1 00 年 宜 昌 站 大 断 面 见 图 1 。
系偏移 等方 面 。
2 控 制 断 面 变 化 特 性
利用 20 0 2年 以 来 宜 昌 、 城 、 市 、 利 4站 大 断 枝 沙 监
面资 料 , 分别分 析 控 制 站 低 水 断 面 冲 淤汛 前 断 面 , 中 2 1 选 其 0 0年 选 用 汛 前 及汛 中两 次 断面 同时 对 比 2 1 0 0年 的断 面变化 情 况 。
第4 2卷 第 6期 2011年 3 月
文 章 编 号 : 0 1—4 7 2 1 ) 6 —0 7 —0 10 1 9( 0 1 0 05 5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坝下游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坝下游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2018年3月Mar.2018第3卷第1期V ol.3No.1收稿日期:2017-09-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011003)。

作者简介:方馨蕊(1993—),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

E-mail:*******************.cn *通信作者:吴胜军(1971—),男,湖北崇阳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工程与环境生态学研究。

E-mail:************.cn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坝下游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方馨蕊1,2,黄远洋1,吴胜军1,2*,温兆飞1,陈吉龙1(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4;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水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蓄水运用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长时间的沿程冲刷。

河道原有自然属性发生改变,下游河段出现水土流失、河岸崩塌、泥沙淤积、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这给沿岸地区生态环境、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以坝下游河道自然演变特征为基础,结合主要水利工程措施对河道的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揭示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约60年间坝下游河段河道演变情况。

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荆江河曲高度发展,河道问题严重;下荆江裁弯工程改善了下荆江的边界条件,河道演变基本按照人工疏导方向进行;葛洲坝工程运行5年后,荆江河段基本平衡;三峡工程运行初期,相近河段受影响程度较大,部分河段河势变化明显,但由于运行时间较短,深彻变化还未进一步凸显,从目前变化规律来看,仍将保持“冲刷-平衡-回淤”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三峡工程;河道演变;坝下游河段;葛洲坝工程;下荆江裁弯工程引用格式:方馨蕊,黄远洋,吴胜军,等.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坝下游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1):1-6.Citation format :FANG X R,HUANG Y Y,WU S J,et al.The evolution trend along the downstream channel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2018,3(1):1-6.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47(2018)01-0001-06□研究论文The Evolution Trend along the Downstream Channel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FANG Xinrui 1,2,HUANG Yuanyang 1,WU Shengjun 1,2*,WEN Zhaofei 1,CHEN Jilong 1(1.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reservior water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Chongqing 400714,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the largest hydr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n the world,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However,since the Three Gorges Dam ’s impoundment in 2002,clear water discharged through the spillway of the dam has been scouring the river-beds and river banksfiercely.The originally naturalproperty of the river has been changed,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has occurred such as soil erosion,riparian col⁃lapse,sediment de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se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and the people ’s daily life along the coastal areas.Based on the natu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reach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aulic project on the river channe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trend along the downstream channels of the dam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nearly 60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Different evolution features are found to exit duri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The Jingjiang river ’smeander was highly developed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aused serious riverway problems.The Cut-offs project has improv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river and made the riverway evolved basically following theDOI :10.19478/ki.2096-2347.2018.01.01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第3卷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T reG re sror oa ayetec a n l n e i n o ig a gr e, hn e so t ga dstt n h he ogsr ev i t n l h n e a dsdme t f nj n vr c a n l c u n n ia o , e z h J i i i li
及 对 航 道 条 件 的影 响
渠 庚 ,许 辉 ,唐文 坚 ,韩向 东
( . 利 部 江湖 治理 与 防 洪 重 点 实验 室 ,湖 北 武 汉 4 0 1 ;2 长 江 流 域 水 环 境 监 测 中心 ,湖 北 武 汉 1水 300 . 4 0 1 ;3 河 海 大 学 水 文 水 资 源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9 ;4 长 江水 利 委 员会 ,湖 北 武 汉 4 0 1 300 . 10 8 . 3 0 0)
Jn j n h n e cn io f r GRo eain igi gc a n l o dt nat a i e T p r t o
Q e g, UHu , A GWe-i , A i g dn ’ UG n X i T N n j n H N Xa — o g a n
E vrn n ntr g et , h n 3 0 0C ia 3 C l g f y rlg n t eo re, o a U i ri , aj g ni met o Mo i i nr Wu a 0 1 ,h ; . o ee do yadWa r sucsH h i nv s yN ni on C e 4 n l oH o eR e t n
f. yLa oaoyo Rie 1 Ke b rtr f v rReuaina dFo dC nrl f g lto n lo o t MW R Ch n e, u a 3 0 0 Chn ; . n teValyW ae oo a n lW h n4 0 1 , ia 2 Ya gz l e tr
21 0 1年 1 2月
水 运 工 程
Po t & W a ewa En i e rn r tr y gn eig
De .2 e 011 No 2 S ra . .1 e i lNo 461
第 l 2期 总 第 4 1 6 期
三 峡 水 库 运 用 后 荆江 河道 断面 形 态 变 化
2 0 9 , hn; . h n a g t eo r s o mi in Wu a 3 0 0 C ia 10 8 C ia4 C a ̄i e R suc m s o , h n 0 1 , hn p rui z sted t f tra ds dme t n ie p ga h f r h mp u d n f t a t hs a e t ie h aao e n e i n d r rt o rp yat ei o n me t l wa a v o et o
中图分类号 :U6 7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 — 9 22 1)2 0 1一 6 0 2 4 7 (0 11 — l7 O
M o p oo yv raino i ee t e t n i gin ie n s mp c n r h lg a it f f r n ci s nJn j g v r di a t o d s o i a r a ti o
度 有所减 小;受长期清水 下泄 的影 响 ,以上 变化将会进 一步持 续和发展 ,边 滩冲刷 、河宽增加仍将是 未来一段 时期荆江特
别 是 下 荆 江 河 道 变化 的 主 要 形 式 和 特 征 ,这 些 变化 将 对 荆 江 的航 道 条 件 产 生一 定 的不 利 影 响 。
关键 词 :荆 江 河 段 ;断 面形 态 ; 宽深 比 ;航 道 条 件
rv ra e p o e o be dfe e fe i e r r v d t i r ntat rTGR pe a in e o f o r to ,y tc mmo e t r sa n h s a r la l e r s n e n f au e mo g t e e lwsa e c e ry r p e e t d by u sr a wae e i n a ito -d d c d p i tba c urn ,rv r d h e p nso a d c n r c i n d c i , p te m t rs d me tv rai n e u e o n rs o i g ie -wi t x a in, n o ta to e l ne a l a h e r a e o g e fc r e u e hes mefo swe l st e d c e s fde r e o u v nd rt a w.Und rt e i a to ee s fwa e h s ha e l e h mp c fr l a e o trt e e c ng s wilbe s s a n b e de e o l u t i a l v l pme .Th e r h r c urn n he wi t frv rc n li c e s r tl t e nt e n a s o e s o i g a d t d h o i e ha ne n r a e a e s il h
摘 要 :利 用三峡 水库运 用后 水沙 、地形 资料 ,分析 了荆 江河道水 沙、河道 冲淤 、宽深比、断面形态 变化的规律 ,并在 此基础上研 究 了断面形 态变化对荆 江航 道条件的影响 。结果表 明 :三峡水库运 用后荆 江不 同类型河道 断面形态呈现不 同的
变 化 规 律 , 同 时 也 存 在 共 同特 点 , 即 上 游 水 沙 条 件 变化 引起 边 滩 冲 刷 ,河 宽增 加 , 束 水 能 力 下 降 , 同流 量 下 河 道 水 流 弯 曲
r eb d rfe n h nj n a nl o dt n T e a s f op o g ai in f ieet et n ig a g i re o l o e igi gc n e cn io . h w rhl yvr t f rn c o s n n j n v p i t J a h i l om o ao o df s i iJ i
wi t o e t a i n h n e o i e be o l d h—t -d p h r to a d c a g frv r d pr f e.On t i s i h s ba e,t i h s s sudis t mp c ft e c a g h s t e i t e he i a to h h n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