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讲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合集下载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南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56年)是在东晋后形成的纷乱局面,南方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建立南朝*宋,后又有齐,梁,陈更替。

北方自西晋被灭后,一直是有前赵,前秦等交替割据,到南北朝时,是北朝*魏,北朝*齐,北朝*周等国。

后经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才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纷乱局面。

南北朝(南)皇帝列表及简介南朝-宋(420-479)武帝刘裕(363-422)420年称帝在位3年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

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 (406-424) 422年即位在位3年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 (407-453) 424年即位在位30年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 (430-464) 453年即位在位12年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

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 (449-465) 464年即位在位6个月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 (439-472) 465年即位在位8年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 (463-477) 472年即位在位5年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

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乱伦淫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 (469-480) 477年即位在位3年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朝-齐(479-502)高帝 (427-482) 479年称帝在位4年高帝萧道成。

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 (440-493) 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萧赜,高帝长子,死于493年,时年54岁。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中国被分为南北两个政权,分别为南朝和北朝。

南北朝时期从42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589年,共计169年。

这段时间内,南北朝之间不断交替,政权更迭频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朝代沿革和主要政治、社会、文化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历史背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三国时期后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战乱之中。

东晋王朝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割据,形成南北分裂局面。

南朝刘宋建立后,北方的后秦、后凉、后燕等政权相继崛起,并统一北方形成北魏。

南北朝时期根据南北政权的更迭,可分为刘宋、南齐、梁、陈和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九个朝代。

二、南朝1. 刘宋朝(420年-479年)刘宋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建立。

此时南京(建康)成为南朝的都城。

刘宋朝政治相对稳定,实行文武分治的政策,推行文化教育,发展文学艺术。

然而,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衰败,刘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2. 南齐朝(479年-502年)南齐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二个朝代,由萧道成建立。

南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统治者个人嗜好和府兵的混乱管理,导致政权不稳定。

3. 梁朝(502年-557年)梁朝是南朝时期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建立。

梁朝时期,文化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

但由于政权腐败和与北魏的战争,梁朝逐渐走向衰落。

4. 陈朝(557年-589年)陈朝是南朝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建立。

陈朝政权短暂,但在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发展。

然而,由于北周的崛起,陈朝在经济和军事上逐渐受到压制,最终被北周所灭。

三、北朝1. 北魏(386年-534年)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拓跋焘建立。

北魏时期,政权强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重组,如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佛教。

然而,由于民族融合不彻底和政治腐败,北魏逐渐走向衰落。

中国历史朝代ppt课件

中国历史朝代ppt课件
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大禹 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 荆、梁、雍九州,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夏朝共传十四代, 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 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夏 朝 形 势
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桀无道,夏最终灭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6.西汉简介
西汉(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 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 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皇帝,国号汉, 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 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二帝,历经 211年。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确立了 儒家的核心地位。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出土文物丰富,显 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对中国 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 影响。
2.商朝简介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
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其后裔盘庚迁
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 商”并称。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 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 “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 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 武王击败而亡。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很好用)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很好用)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 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下图是依据《隋书· 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东晋青瓷 羊形烛台
南朝莲花尊
青釉碗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1)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寺院经 “罢五铢钱, 济盛行,加之战乱频繁; 使百姓以谷帛为 (2)表现:商业活动十分萧 市。” 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 ——曹丕 乡村出现“草市”
银元宝
金元宝
曹魏五铢钱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突厥 契丹 周 齐


南 北 朝 后 期 的 形 势 图
东魏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宋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隋朝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时期、范围、 表现、特点、影响与原因) (三)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四)手工业的发展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因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与汉族及 2)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动荡不安: 因矛盾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影响 可能性: 冯太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 有深刻的认识。
时间: 471年,孝文帝继位
北 原因 魏 孝 文 帝 目的 改 革 措施

断代史复习纲要-三国两晋南北朝

断代史复习纲要-三国两晋南北朝

断代史复习纲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概述】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灭亡。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结束,晋朝成立。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只有西晋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建邺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自。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由汉族建立,有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由鲜卑族建立,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北魏孝文帝之后,北朝官制模仿南朝。

【大事记】黄巾起义: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引起全国性的战乱。

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

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但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

188年汉灵帝下令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

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

188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何进与宦官火并,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董卓乱政: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完全掌握了朝廷。

南北朝(中国历史时期)—搜狗百科

南北朝(中国历史时期)—搜狗百科

南北朝(中国历史时期)—搜狗百科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

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北魏兴起与汉化运动北魏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

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

拓跋珪与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

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

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

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

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

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

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

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

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

在439年攻灭北凉精辟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

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

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

在450年又反攻南朝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

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也大损。

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爱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

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

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

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

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

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 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 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是否有利 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 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选自《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 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 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打破语言障碍,便于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学习
具体措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语
具体措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用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从四面八方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 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 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 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 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王肃《悲平城诗》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 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 (北齐)魏收《魏书》
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项目 位置 经济 政治
军事
平城
位置偏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
产粮有限,不能满足人口需求 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 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管理制度)北朝的军事制度

(管理制度)北朝的军事制度

北朝的军事制度(壹)军事领导机构1、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北朝时期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三个时期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各有特色。

『1』北魏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

北魏为落后的鲜卑拓跋部所建。

建国初期,拓跋部刚刚进入奴隶社会,其政权带有浓重的氏族部落联盟的痕迹。

北魏建国初,道武帝拓跋珪仿照魏晋旧制设置百官,其中包括不少武官。

但北魏前期,这类官职徒有虚名,真正掌握军政大权的是和之且行的鲜卑官职。

鲜卑官职主要包括八部大人和内侍官俩部分。

天兴元年(公元398年),道武帝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座,谓之八国常侍……出入王命。

八座,指魏晋尚书省的八座。

次年,道武帝又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凡置三十六曹,令大夫主之。

至此,八部大夫成为北魏前期的中央军政中枢机关。

八部大夫即拓跋部落酋帅,又称八部帅,他们仍掌管京畿地区亦兵亦农的部落成员。

八部大夫常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的决策机关,也即当时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

北魏前期的内侍官有均统长、幢将等。

均统长领殿内之兵,值卫王宫,幢将员六人,主三郎卫士值宿禁中者。

他们是皇宫宿卫武官,掌管殿内及禁中的宿卫军。

当时仍设有外朝大人壹职,为皇帝侍从官,掌管出纳诏命。

内侍官由于身于皇帝左右,常可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他们有时也能够充任中央军事领导机构的职能,参和军政大事。

北魏太武帝时代(公元424-公元451年),北魏前期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发生壹些变化。

太武帝即位后,加强本不起多大作用的尚书省的实权,渐渐弃置八部大夫不用,尚书省成为全国行政中枢。

尚书省中的殿中尚书、南部尚书、北部尚书等成为中央军事领导机构。

当时,北魏的内侍官仍然保留,继续发挥作用。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仿汉制改革官制,从此,北魏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有了根本的变化。

北魏的军事力量于改革后包括中兵、镇戍兵、州兵三部分。

其中中兵是军队的主力,是北魏王朝的主要支柱。

因此,中兵的指挥系统是中央军事领导机构的主要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讲、东魏、北齐、西魏、 北周
教学目的:了解北朝魏、齐、周 更替对峙情况。 教学重点:北齐河清均田制和北 魏均田制之异同。 教学难点:北齐河清均田制。
北魏末年的动荡
一.东魏和北齐
对 峙 图
一、北魏和北齐
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不渐 染汉化,则为一善战民族,自不待言,此民 族以饥馑及虐政之故,激成叛乱,南向迁徙, 其大部辗转移入高欢统治之下,故欢之武力 遂无敌于中原,卒籍之以成其霸业。
北周
公元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废西魏恭 帝,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亦称宇文 周。
公元560年,宇文邕为帝,是为武帝 。
北周
北朝之一。宇文觉创 建。历五帝,共二十五年 (557~581)。西魏恭帝三 年(556),实际掌握西魏政 权的宇文泰死后,子宇文 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 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 (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 (今西安),史称北周。
赤壁之战(208) 淝水之战(383) 瓜步之战(450)
、二、十六国北朝的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迁都洛阳
( 494 年 )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改说汉语,朝中禁止说鲜卑语 鲜卑贵族死后不能归葬
改汉姓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
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 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小结
朝 代 图 示 图
人执恤又(的 宇 ”行狱颁租 改 西文 ,。讼布赋 革 魏泰 这并、“预 。 、与 对且均先算 宇 北苏 门主赋洗) 文 周绰 阀张役心和 泰 时 势用”、户 采 期 力人六敦籍 用 , 是“条教制 苏 在 个当诏化度 绰 内 限不书、, 的 政 制限,尽以 建 方 。荫让地保 议 面
资地利证,作 ,方、政建了 唯官擢府立一 在遵贤收计系 得照良入列、。周统一北方
由于北周实行 了改革措施,北周国 势强盛。553年,攻 占了益州。次年,于 谨、字文护率兵攻占 了江陵,消灭了梁朝 萧绎。周武帝灭佛 后,“民役稍希,租 调年增,兵师日 盛”,仅隔三年便灭 了北齐,统一了北 方。
陈寅恪著
三、南北朝为隋唐的历史准备
一、北方的四次统一 1、曹操统一北方 2、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3、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4、北周宇文邕统一北方
北齐在河清三年(564年),再次颁行均 田令。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北齐, 俘齐帝高纬,北齐亡。
均田制基本上和北魏的相同。均田令规定:“一夫 受露田八十亩,妇四十亩。”授田数较北魏加倍。 是为了休耕。又每丁给永业二十亩,为桑田,规定 用来种植桑、榆、枣树等,不在还受之限。逐民授 田只限于此数;可是又规定:“奴婢依良人”, “奴婢受田者,亲王止三百人;嗣王止二百人;第 二品嗣王已下及庶姓王,止一百五十人;正三品已 上及皇宗,止一百人;七品已上,限止八十人,八 品已下到庶人,限止六十人。”按照这样一个标准, 贵族、官僚、地主们仅以奴婢之名合法领受的田地, 其数量已极大了。如奴婢男女各半,多者可领受一 万八千亩,少者可领受三千六百亩。这样,田地不 但未得均,反而首先要满足贵族、官僚、地主们的 田地需要。所以必然出现“强弱相凌,侍势侵夺, 富有连畛亘陌,贫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出行图 北齐太尉、东安王 娄叡墓壁画 山西太原
553年 西魏取 蜀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52年 北齐占淮南
554年 西魏克江 陵,俘杀梁元帝, 立傀儡政权后梁
二、西魏、北周
西魏
•宇文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鲜卑族。到孝武帝永 熙二年(公元533年),他全部控制了关陇地区。后毒杀孝武 帝,另立宗室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以长安为都城,史称西 魏,控制了洛阳以西地区。宇文泰自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 书事,掌大权。 •宇文泰的统治集团的骨干,都是武川镇的中下级军官出身,他 又拉拢关陇、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并得到他们的拥护。所以 统治比较稳定。他以鲜卑族原有的部落兵制为基础,建立府兵 制。共有二十四军,分别由六柱国率领,总统于宇文泰。军士 另立户籍,与民户有别,公元553年,西魏攻巴蜀。554年,又 攻破江陵,杀梁元帝萧绎,立萧祭(cha 察)为帝,史称后梁, 都于江陵。这时西魏的疆土已扩展到今四川、湖北一带。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
诸勋人身犯锋镝,百死一生,虽或贪鄙,所 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
——高欢《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大同三年》

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





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
北齐
北齐在政治上主要依靠鲜搬运贵族和鲜 搬运化的汉人进行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