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教训看项目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史学例文.doc
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及案例分析

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及案例分析摘要:后评价是投资项目闭环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实施投资活动监管、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理论入手论述大型企业集团为什么要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及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论述如何有效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
关键词:后评价重大投资项目机械加工产业化基地一、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起源和背景项目后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和公众对经济大萧条期间政府“新政”政策性投资效果的审视与关注。
我国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起步摸索和初步推广阶段,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2005年国资委专门制定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正式颁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对企业了解后评价的概念、般要求、内容、方法、实施和成果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后评价,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或运营定时间后,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后评价是对投资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工作覆盖范围较广、专业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
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一)实现投资闭环管理的需要般来说,大部分企业集团在投资管理方面采用计划管理模式,即:“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一项目申请一立项审批(前评估)一建设实施一竣工验收一运营维护”的流程。
建设方案的社会评估与社会效益分析

建设方案的社会评估与社会效益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各种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已经成为了常态。
然而,每一个建设方案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社会评估和社会效益分析,以确保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本文将探讨建设方案的社会评估与社会效益分析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
一、社会评估的重要性社会评估是对建设方案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该方案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社会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众利益:建设方案的实施往往会对公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通过社会评估,可以评估方案是否符合公众的期望和需求,保障公众的利益。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方案的实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社会评估可以预测和评估方案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和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优化资源配置:社会评估可以评估建设方案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帮助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社会评估的方法和指标社会评估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因素,如经济、环境、社会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社会评估方法和指标:1.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社会评估方法,通过比较建设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其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成本可以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效益可以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评估建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它可以评估方案对大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 社会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是评估建设方案对社会的影响的方法。
它可以评估方案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社会管理和调控措施。
4. 可持续发展评估:可持续发展评估是评估建设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的方法。
它可以评估方案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
三、社会效益分析的重要性社会效益分析是对建设方案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该方案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项目社会影响评估

项目社会影响评估
一、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概述
近30年来西方国家还开展了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方法研究,英 国将这种工作叫做项目的社会分析,美国将这种工作叫做项目的 社会影响评估。美国的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是1969年通过立法开始 的,这种项目社会影响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如 分析项目对人们生活、人口和收入分配、健康、安全与教育、文 化和风俗习惯、社区凝聚力等方面都会有什么影响。
项目社会影响评估
三、项目社会影响评估的步骤
4 审定被评估的项目备选方案
第四步是提出、审查和确定将要被评估的项目备选方案,即根据项 目的目标去确定出在不同的建设地点、使用不同的资源,采用不同 的工艺技术路线等特定条件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可替代方案, 或者是项目社会影响评估中的备选项目方案。
5 通过预测获得评估数据并进行评估
项目评估方法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 代以前,不论东西方国家均只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估,项目经济评 估作为一种项目评估与选择方法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种项 目国民经济评估的方法只是为了体现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去分析 项目的投资收益,采用了计算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 益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项目评 估方法逐步形成了以项目对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的项目社 会影响评估的狭义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方法。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 现在有关项目社会影响评估与社会影响分析理论等已形成自己的 理论框架,而且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和方法。
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主要是指对社会人口、劳动形式、 劳动组织、社会就业、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的影响。这些影响又 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近期影响与远期影响。(续)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是公共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具,其目的是对政策、项目或计划对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可能后果,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和可持续的公共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评估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政策、项目或计划对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制定一项基础设施项目的时候,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项目的经济性、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可持续性。
这样的评估不仅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率,还可以防止由于忽视社会影响而引发的争议和抗议。
其次,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需要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
评估不仅仅是对经济影响进行一次性的量化分析,而是需要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在评估一项政策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较为全面地评估政策的影响。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来评估影响的大小和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经济模型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政策带来的就业机会增长率和生产力提升。
而定性分析则更多地关注影响的性质和质量。
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或案例研究,可以获得社会和环境因素的观察和反馈,用以评估政策的社会效益。
此外,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教育和医疗等。
例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规划对居民生活和交通状况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
同样,在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时,评估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政策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
最后,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评估不仅是专家的事情,公众应该有权参与评估的过程。
项目社会评价总结范文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这些项目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地征用、劳动力安置等。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减少社会负面影响,提高项目社会效益,本项目对项目社会评价进行了全面总结。
二、项目社会评价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2)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确保施工与周边居民生活和谐共处;(3)加强环境监测,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质量达标。
2. 土地征用评价本项目涉及土地征用,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依规进行土地征用,确保农民权益得到保障;(2)合理补偿,确保被征用土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3)做好土地复垦工作,恢复土地生产力。
3. 劳动力安置评价本项目在劳动力安置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竞争力;(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
4. 社会稳定评价为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稳定,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企业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三、项目社会评价总结1.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了项目社会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我们发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3.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土地征用、劳动力安置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4. 项目社会评价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提高项目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评估工作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全面评估工作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一、引言全面评估是对某个事物进行全面检视和全面衡量的过程,旨在了解其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全面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方法和深入的研究。
在进行全面评估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二、全面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全面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评估对象的真实情况,排除主观偏见,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揭示评估对象的潜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方向。
三、全面评估的步骤进行全面评估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这些步骤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收集相关数据、制定评估指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评估报告等。
四、经验一:明确评估目标在进行全面评估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
只有明确了评估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五、经验二:收集全面的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工作时,数据的收集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来源广泛、全面,并不偏听偏信。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
六、经验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应该与评估目标一致,并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七、经验四:合理分析数据在分析数据时,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分析数据时,要防止主观偏见的干扰,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八、经验五:撰写详实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是全面评估工作的总结和呈现,应该详实而准确。
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呈现评估结果和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九、教训一:注意数据质量在进行全面评估工作时,我们应该注意数据质量的保证。
数据的不准确性或来源的不可靠性都会对评估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数据进行严格筛选和验证。
十、教训二:充分沟通与合作全面评估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评估对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
土木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

土木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在当今社会,土木工程项目如道路、桥梁、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无处不在。
这些项目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理环境,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木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成为了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项目可能带来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最大化正面影响,最小化负面影响。
土木工程项目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且多方面的。
首先,项目的建设过程本身就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建筑工人、工程师到管理人员等。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失业率,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的建设,需要招募大量的施工人员和各类专业人才,他们的劳动报酬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消费市场。
其次,土木工程项目建成后往往能够吸引投资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的道路和桥梁可以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的建设,因为交通的便利,能够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可能带来一些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
比如,项目建设期间可能会对周边的商业活动造成干扰,导致商家的营业额下降。
而且,如果项目规划不合理,过度投资或建设质量不佳,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给当地财政带来压力。
土木工程项目对社会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独特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例如,古老的城墙、庙宇等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文化的流失和传统的破坏。
一些历史建筑可能会因为新的建设项目而被拆除,一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可能会因为人口的迁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土木工程项目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大型的交通枢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外来人口,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观念,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
历史的教训与反思

历史的教训与反思历史是人类前进道路上的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教训,并进行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历史的教训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反思。
一、教训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剧历史上,许多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悲剧。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无数的死亡和痛苦,给人们敲响了和平与合作的警钟。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一段历史,坚决主张和平与友好的国际关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二、教训二:人权的保障与尊重历史上,人类曾经经历过许多残酷的统治与压迫。
奴隶制度、种族歧视、极权主义等都是人权被践踏的恶果。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在现代社会中,崇尚平等、尊重人权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秉持人道主义的原则,保护每个人的尊严和权益。
三、教训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教训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历史上,许多文化的衰弱和消亡,往往源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平衡。
如果我们只固守旧有的传统,不加以更新和发展,那么我们的文化将面临衰落和失传的命运。
反之,如果我们过于追求新的事物和潮流,忽视了传统的积累与历史的价值,我们也将迷失自我,丧失文化根基。
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保持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
五、教训五: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的探索历史上,许多政治制度的更替和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人类不断探索并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经验中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
总结起来,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经验积累,通过对历史的教训与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教训看项目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史学-“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这首《醉太平》小令乃是元末所做,已不可考,却传神的描写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ﻭ这里所指的开河,便是指黄河。
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今河南兰考东北)。
六月,又北决金堤。
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治今山东巨野)、曹州(今山东菏泽)、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等所属沿河州县均遭水患。
元廷对之束手无策,以致水势不断北浸,到至正八年正月,河水又决,先是淹没济宁路诸地;继而“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元史·贾鲁传》)。
元朝政府急于扭转局面,便采取了开河的举措。
ﻭﻭ《元史·志第十七下·河渠三》记载:“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之妖寇乘时而起。
”ﻭ叶子奇《草木子》记载:“徐州盗韩山童叛。
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及河决南行,劝脱脱求夏禹故道,开使北流。
身专其任,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余人。
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河夫多怨。
韩山童等因挟诈,阴凿石人,只开一眼,镌其背云云,预当开河道埋之。
掘者得之,遂相惊诧而谋乱。
”ﻪ当然,把元朝灭亡归咎于一件事情是不全面的,《元史·志第十七下·河渠三》就有明人的评说:“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
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久矣。
不此之察,乃独归咎于是役,是徒以成败论事,非通论也。
设使贾鲁不兴是役,天下之乱,讵无从而起乎?”元末之乱,实由上下宴逸所致,开河只是诱因。
ﻪﻭ本身来讲,贾鲁治河单从技术上讲是成功的,至正十一年四月兴工,七月疏凿告竣,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
十一月诸埽堤亦成,河复故道,南汇淮水,东流入海。
《元史·河渠志三》中对此有一段评价:“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
脱脱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
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
”贾鲁治河前后历时170余天,动用人力20余万,合计用工约3800万,用中统钞184万余锭,疏浚河道280余里,堵塞贾鲁的治河工程在整个治黄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仅平息了元王朝多年未止的水患,还独创了许多治河的新方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经验。
ﻭﻭ为什么这么一件利在千秋的工程却成为了元朝灭亡的导火线呢?ﻭﻪ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灭亡乱起的原因无非两件事情:ﻪﻭﻭ一是灾变,如明朝“流寇”之源,便是陕西大旱。
陕西通志:“熹宗天启二年至思宗崇祯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崇祯六年西安旱灾,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ﻪ二是滥用民力:秦亡于渔阳之戍,唐亡于桂林之卒。
ﻪﻭﻭ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不顾当时的社会环境开河,滥用民力。
ﻭﻪ那么,这么大的工程,在实施之前,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呢?ﻪﻭﻭ历史记载:贾鲁认为河必须治,且得“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帝遂遣工部尚书成遵,大司农秃鲁等巡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
成遵等乃自济濮、汴梁、大名诸处,行数千里,掘井以量高下,测岸以究浅深。
博采舆论,以为黄河故道,断不可复。
山东连年岁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更有大于河患。
而成遵等则认为“河之故道,断不可复。
且言,山东连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并说,“腕可断,议不可易”(《元史·成遵传》卷一八六)。
当时两派争论非常激烈。
朝廷在丞相脱脱大力主持下,采纳了贾鲁的建议,决意治河,脱脱说“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元史·脱脱传》)。
ﻪﻭﻭ历史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策,是压垮腐朽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ﻪﻭﻭ开河工程浩大,监工的官吏们如狼似虎,残酷的督责民工干活。
修河的民工们既吃不饱肚子,又没日没夜的干活,心中充满了怨气。
而“聚众”向来是封建社会大忌,因为人民聚集在一起,就有造反的可能性和条件。
几十万怨气冲天的民夫聚集在一起,便如一个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会引爆。
ﻪﻭﻭ历史如鉴,项目社会影响评估是极其重要性的,不顾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项目的社会影响,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ﻭﻭﻪ从利率风险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 ﻪﻭﻭ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利率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化,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亟须改革现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
ﻪﻭ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现状ﻪ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往来主要包括调拨资金和联行汇差资金两方面。
总、分行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以中央银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分别制定辖内资金划转价格,即通常所说的调拨资金利率和辖内联行利率。
ﻪﻭ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各分行迫于完成存贷款新增指标、利润指标等的压力,在大力吸收存款的同时,还必须争先放贷,为资金寻找出路。
其结果是,总、分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利率风险,从而导致利率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化。
由于商业银行多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主要是由利率决定的,所以,过于分散的利率风险管理,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对市场主导利率的变化及其趋势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洞悉力和判断力。
因此,过于分散的利率管理显然又造成极大的浪费,与商业银行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相违背。
ﻪﻭ此外,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各分行对资金做出的使用安排,对全行而言,往往并非是最好的安排,从而使全行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因此,现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和要求也随之提高。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动内部资金管理模式改革,以有效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二、建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ﻪ从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是一个好办法。
ﻪﻭ(一)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ﻪﻭ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资金管理中心,各分行每发生一笔资产负债业务,均按照相应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与该中心做一笔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虚拟交易,从而把利率风险转移至资金管理中心进行集中式管理。
ﻪﻭ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该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ﻪﻭ该日,2家分行均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与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虚拟交易,并汇聚形成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池。
ﻭ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池内相同期限的资金进行匹配、轧差后,显示资金池有1年期资金缺口,金额为(L-D):若L>D,则表明资金为正缺口;若L<D,则表明资金为负缺口。
对该部分资金缺口,资金管理中心可以在基于对市场主导利率判断的基础上,采用利率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合约)等进行真实交易,对冲利率风险,以使资金缺口情况符合该中心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
假设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缺口为负缺口,该中心在金融市场上将(D-L)资金用于某交易,利率为RM,RM>R.针对上述业务,甲分行净利息收入为D×(R-RD);乙分行净利息收入为L×(RL-R);资金管理中心净收入为(D-L)×(RM-R)。
对全行而言,净收入为(D-L)×RM+L×RL-D×RD.ﻪﻭ(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现实运用ﻪﻭ按照集中程度,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完全集中模式和区域集中模式。
其中,完全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只建立一个资金管理中心,由该中心完全承担对该行资金利率风险的管理。
区域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建立若干资金管理中心,各分支行每发生一笔资产负债业务,均与所属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虚拟交易。
当然,各中心的建立不应单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而应结合各分支行业务规模、资金流量等情况,合理予以划分。
ﻭ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讲,全行的业务规模较小,资金流量较少,从而有可能把全行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中心进行管理。
因此,适合采取内部资金完全集中管理模式。
但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资金规模均很大,即使在某一时点,全行经办的业务量及业务笔数也很惊人。
因此,显然应采用区域集中模式管理内部资金。
ﻪﻭ(三)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意义ﻪﻭ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相比,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最大意义就是,在银行内部,通过虚拟交易,把利率风险转移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管理,以充分利用该中心的专业化管理优势和资深交易人员,发挥管理协同效应,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
ﻭﻪﻭﻪﻭ对上例而言,甲分行承担嵌入式期权风险(即存款可能被提前支取的风险),乙分行承担嵌入式期权风险(即贷款可能提前偿还的风险)和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或其信用等级发生变化而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资金管理中心承担利率风险,对全行资金缺口进行管理,以尽量减轻、规避因利率波动的客观存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情况。
相应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甲、乙分行可以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指导下全心全意营销,完全成为商业银行的“营销窗口”,而不用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化、本行资金的匹配和摆布等问题。
ﻪﻭ同时,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也将从全行角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大提高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
ﻪﻭ接前例。
如果甲分行可发放1笔1年期贷款,利率为R′。
在现行资金管理模式下,只要R′>RD,甲分行往往就会作出同意发放该笔贷款的决定。
但实际上,R′有可能低于R,当然也远远低于RL.这时,从全行角度来讲,显然由乙分行发放该笔贷款应是更优选择,能使全行收益更大化。
ﻪﻭ三、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ﻪﻭ(一)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ﻪﻭ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传递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信号,体现了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政策导向和整体激励导向,决定了资金资源在商业银行的内部配置。
可以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制定的合适与否,以及是否能在市场主导利率变化的情况下及时予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