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选线和设计要点简析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山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建设成本高的特殊性,选线和路线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就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基本思路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应遵循概念清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在基础设施和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基本思路如下:1. 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尽量选择地势平缓、稳定的地段,避开山峰、陡坡和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区域。
2. 尽量利用原有路网和桥梁资源,减少工程投资,降低建设成本。
3. 尊重山区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山区生态,注重美化工程,尽量使高速公路建设和环境和谐共处。
4. 设计时考虑高速公路全过程安全,从规划、建设、验收到使用保养的全方位保障。
二、选线方法选线是建设山区高速公路的第一步,合理选线对后续的路线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选线方法有如下几种:1. 地形地貌分析法:通过分析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情况,制订最佳线路方案,避开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
2. 经济评价法:经过全面评估选出最优路线方案,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选择线路的建设方式和方案。
3. 社会调查法:通过随机、系统、抽样等方式对道路使用者和移民的需求和途径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最佳路线方案。
4. 地籍调查法:通过获取目标区域的地籍图、地形图、用地情况等相关资料对潜在土地资源及用地问题进行评估,确保建设高速公路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之,选线和路线设计是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高速公路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特点,注重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切实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实现全方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及选线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及选线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3T11:25:53.2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1期作者:刘灏[导读] 我国疆域辽阔,山脉连绵起伏。
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指导方针刘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我国疆域辽阔,山脉连绵起伏。
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指导方针的大环境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进程加快,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数也随之增加。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质结构条件较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的难度。
因此,优化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确保选线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选线1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的意义在对公路走向实行布局时,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发展规划,为公路运输的高效性、便捷性及安全性奠定基础。
在设置线路时,注重优化线路设计,满足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发展需求,使公路建设质量达到国家行业标准。
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公路线路的几何线形。
例如,在平面线形设计时,根据线路平面设计要求,合理选取平面线形指标,同时参照纵坡设计标准,选定纵面线形指标.目前,随着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扩张,新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也对高速公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因此,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应考虑汽车行驶途中的力学条件,确保线形设计满足驾驶员的力学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山区高速公路总体设计原则2.1安全性安全是路线选线及总体设计的关键原则,路线设计时不仅要保证高速公路自身的安全稳定,还须确保行车安全。
在选线时应结合山区环境的具体特点,灵活应用路线指标及设计组合,绕避对项目安全影响较大的大型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区域,针对难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区域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桥梁跨越、穿山隧洞或采取防护、加固措施等,保证工程安全。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高速公路在山区的路线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降雨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选线。
1. 地形分析:首先对山区地形进行分析,了解山脉分布、坡度梯度、地势起伏等情况,确定可能的路线范围。
2. 地质评估: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山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别、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分析地质灾害风险,为选线提供依据。
3. 水文分析:了解山区的降雨量、汇水情况及水流路径,进行水文分析,预测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
4. 设计原则:基于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分析结果,确定设计原则,如选择尽可能平缓的路线、避开滑坡、塌方地区、减少跨越水体的次数等。
5. 选线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和设计原则,采用以下选线方法进行选择:(1) 直线距离最短法:根据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进行选线,适合用于较为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区。
(2) 路况最优法:考虑山区的地质条件和交通需要,选择路况最优的路线,如避开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3) 走廊法:选择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最优的路线为走廊,然后在走廊内进行选线。
该方法适合于较为复杂多变的山区地质条件。
(4) 短路法: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选择一条较短的线路,但要注意避开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
(5) 综合评价法:将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交通需求和社会影响,选取最佳线路。
在选线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山区高速公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做到路线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选定路线后,还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地质勘探、桥梁隧道设计等,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1.地质条件: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常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设计山区公路时,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选择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路线,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
2.地形地貌:山区地形复杂,山脉交错,沟壑纵横,道路线形状、曲线半径、纵坡横坡等要素受地形地貌的制约较大。
设计时需要根据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道路线形状,选择合适的曲线半径,控制纵坡横坡,提高道路的通行安全性。
3.交通需求:山区通常是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公路在山区是最主要的交通通道,对交通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
在设计山区公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能够满足日常通行和应急需要。
4.自然环境保护:山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设计山区公路时应注重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以通过规划隧道、桥梁等工程来减少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干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5.气候条件:山区气候变化多样,气温和降水量差异较大。
在设计山区公路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加设防护栏、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
6.经济可行性:山区公路建设往往面临较高的投资成本和运维费用,需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工程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考虑山区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性的平衡,确保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
7.应急疏散:山区常常发生自然灾害,设计山区公路时需要考虑应急疏散的需求。
可以设置应急通道、避难点等设施,确保公路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疏散通道。
设计山区公路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交通需求、自然环境保护、气候条件、经济可行性和应急疏散等因素,以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和可持续发展。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及实例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43规划与管理道路路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线,所选路线的合理性将对道路质量、工程造价、道路使用安全、年限等产生直接影响[1]。
尤其是在山岭地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选线工作非常复杂。
所以,在选线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全面,并将当地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层层深入,比选多个方案,以将最合理的路线确定下来。
1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1.1 地形选线地形选择也就是在平面、纵面以及横面上要满足顺适、均衡和合理要求。
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具有复杂的地形,若选择时对高指标过于注重,则会让工程量加大,造价增加,且也会大填大挖和大护坡,让环境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选线应把云南当地迂回曲折的山体以及高低起伏的地形结合起来,秉承宜曲不宜直的不原则,对各种线性要素予以合理选择,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环境。
1.2 灵活运用线型指标选线云南山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多变的立体性气候以及因切割剧烈形成的相对高差。
在确定公路路线走廊带的走向方案后,最关键的是怎样对平纵面线形予以优化,线性指标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量、建设投资、安全和营运管理。
鉴于云南山区高度公路有较多的连续下坡路段,故需注重纵面线形选择,针对纵坡集中和受控较多的路段,需将地形状况结合起来对多种方式(绕线、套线、螺旋线等)予以采用,以减缓纵坡,把安全隐患降低。
1.3 地质构造选线工程地质是高速公路选线的基础,选线过程中应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成果尽量绕避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断裂带的活动及其可能诱发的强震活动与相关的地震地质灾害,又将对工程稳定性及未来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速公路选线应重点研究复杂的断裂形态及活动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工程影响。
2 实例分析2.1 项目概况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高速公路路线起点接双柏至新平段高速公路的止点,路线止点位于曼莱镇。
沿线主要城镇为新平戛洒、漠沙镇及元江曼莱镇;项目区属红河流域元江水系,区内河流流量受降雨季节制约,其特点是降雨时河水猛涨,雨后急落,泥石流灾害多发;项目路线范围内已建公路主要有大戛高速公路、国道323、国道227、元江至漠沙公路、元磨、元蔓高速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保等因素。
为了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法,并根据山区地形特点、水文地质等因素选定合适的路线。
基本思路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等。
这些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最佳方案。
2.依据地形特点进行设计: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地形的变化,避免建立高空架桥、大切口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法:在选线中需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破坏、大量征地、开挖和填方等环节,进而优化公路设计方案,降低总造价,有利于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选线方法1.地形地貌:在选定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时,需要注意山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其地貌起伏的特点,可以借助道路工程勘探技术,确定线路的基线位置,然后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路线优化,以便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2.气候气象:公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气象特点,避免危险的气象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可通过气象勘探技术、地质勘探及其他工欲学技术确保项目建设的牢靠性和质量。
3.水文地质:公路建设需要考虑沿线水利及地质等因素,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适应性和环境安全。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公路海拔温度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河流及山区水库等水文勘探相应技术是必要的。
4.环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注重环保问题,科学、合理地选定路线,并提出不影响环境、不危害生态的公路建设方案,并实施相关环保措施。
5.社会经济效益:公路设计不仅要考虑道路通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地区的开发和促进。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最佳路线,优化公路设施布局方案,确保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区公路路线的地貌特征与路线选择

山区公路路线的地貌特征与路线选择在山区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坡度陡峭、土质脆弱等因素的存在,公路的规划和建设相对困难。
因此,了解山区公路的地貌特征,并采取合适的路线选择,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地貌特征在山区公路的地貌特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起伏:山区地势多为起伏的山脉和山谷,具有较高的海拔差异。
地质断层、峡谷、岩石裸露等特征普遍存在于山区中。
2.坡度陡峭:山区的坡度常常非常陡峭,这对于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山区公路的坡度要经过详细测量和合理规划,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土质脆弱:山区的土质通常比较脆弱,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地质环境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气候条件:山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如降雨较多、温度变化大等。
这些气候条件对公路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挑战,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
二、路线选择在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质条件:选择相对稳定的地质区域作为公路路线,避免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地质勘测和评估是必要的工作,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
2.交通便利性:合理选择路线,使得公路能够连接起山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城市中心,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考虑到山区交通的特殊性,可能需要建设隧道、桥梁等特殊设施。
3.环境影响:在选择山区公路的路线时,还需兼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
尽量减少对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的破坏,并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经济可行性: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路线选择还需兼顾经济可行性。
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投资回报合理。
5.社会影响:公路的建设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路线,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山区公路路线的地貌特征与路线选择密切相关。
了解山区公路的地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公路线路。
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项目,它直接影响到山区居民的生活和交通,而且涉及到山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需要认真考虑,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下面我们将就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考虑地形地貌,山地地形复杂,山脉纵横,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悬崖陡坡、岩壁飞瀑等,这对公路的线路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
设计者需要充分调查研究山区地形地貌,针对不同地形特点进行精细化设计,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山区公路线路设计难题。
还要根据山区气候特点合理选择路线,避开气候恶劣区域,以确保公路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考虑生态环境,山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公路的修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路线选择和施工设计上,要尽量避开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区域,采取生态补偿措施,确保公路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山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考虑经济社会效益,公路建设不仅是一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路线,为山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山区地区经济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还需要考虑公路修建对当地产业、旅游业等的影响,合理规划路线,促进当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考虑安全保障和交通便利,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公路建设施工难度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保障的要求,合理规划路线,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山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合理规划线路,提高交通便利性,确保公路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还需要考虑山区公路的抗震、抗滑、抗雪等技术要求,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公路选线和设计要点简析
发表时间:2018-11-09T11:11:21.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叶茂
[导读]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浙江省松阳县交通勘察设计所浙江松阳 323400
摘要:在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出行需求的加大,公路交通的发展开始向山区大量发展。
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山区公路在选线和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有助于山区交通建设。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原则
1、前言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对于交通出行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交通建设不断向山区推进,需要我们既要建设好公路项目,又要控制好总体造价,在两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因此,山区公路设计要因地制宜,做到合理选线和科学设计,既确保设计质量又经济合理。
笔者在总结国内一些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于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部分归纳了山区公路的设计要点。
2、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
要降低山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难度与投资,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路线走廊带,使线形适应其山区的地形。
山区公路应结合功能定位、交通量、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具体技术指标的选用要充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安全经济的条件下,线形布设应尽量减少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其安全等级和投资经济性要做到均衡,极力避免因控制山区公路工程造价指标而忽略安全性。
3、山区公路的选线要求
公路作为一项三维存在线性工程,在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平、纵、横的组合关系,选择各方相对均衡的方案。
山区公路选线要依据不同的地形因地制宜,对于首先选择的沿河走廊带内的路线方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掌握河岸选择、线位的高低、跨河换岸地点三者之间关系,利用沿河有利地形,取长补短,力求工程简单化避开不合适地质路段,例如:一些泥石流、坍塌等给予避开对策,特殊路段要对多个路线进行详细比较、择优选取。
4、山区公路的选线特点
山区公路选线存在以下特点:
(1)地形的高度差异会使路线选择受到约束,也制约了公路的技术标准;
(2)地质上山区土层稀薄,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变化大,会影响线路定位;
(3)气候上山区暴雨较多,导致水位变化幅度大。
因此,在山区建设道路时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要善于利用地形布线并实地踏勘核实。
4.1路线与技术指标的关系
在设计速度的选用上应结合当地建设条件合理选择,如某山区二级公路,一般路段设计车速采用60km/h,局部困难路段则结合地形条件采用40km/h。
在具体技术指标上不必片面追求“高大上”,受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的局部困难路段可采用规范最小指标,如对路基宽度作灵活的分段设计,有条件的路段采用标准宽度,受限制路段可缩减硬路肩和土路肩宽度。
在路线走廊带确定后,路线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山区地形,经过地形困难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反复论证,对各专业有争议的路段应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作同等深度的论证比选后择优选择。
4.2路线与环境的关系
山区公路无疑会经过山区的许多人迹罕至的地区,例如溪流、森林等。
这些自然环境十分容易受到破坏,而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无疑会带去一定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与生活生产垃圾,因此,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到对于山区公路周边的自然环境的保护。
许多山区公路需要穿山越岭,所经之处的自然生态体系较为脆弱,不但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破坏,并且在破坏之后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
同时,山区内还存在一些古树名木,因此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要注意回避环境敏感地带,保护古树名木,合理选择施工场地,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自然山林田地。
5、山区公路的设计特点
5.1山区公路地质复杂
路线沿线分布着大量不同类型、规模的地质不良路段,如区域断裂、滑塌和崩塌、泥石流等,路线需避开影响大的地质不良体,回避不了的路段应有专门的处治手段和防治措施,影响小的做好相应的防护设计。
5.2路基防护
对于路堑边坡防护,山区公路往往开挖边坡高,路基边坡分级高度一般为10m;各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边坡平台。
设计挖方边坡坡率视开挖高度、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而定,同时结合绿化环保要求,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0.5~1:1.5。
在我县某省道项目设计时,根据地质采用以下相对应的路基边坡防护设计:
(1)对于组成山体的岩石多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层状凝灰岩等硬质岩、坚硬岩,岩质硬,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一,在岩质坚硬,节理稀疏路段,采用光面爆破,适当放陡边坡。
(2)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节理组合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完整性差的路段,采用放缓边坡并结合加强防排水的措施;局部有泥岩、粉砂岩性质较差,边坡为顺层边坡,采用放缓边坡,若放缓边坡困难时采用加固措施。
(3)坡顶5m外设截水沟。
用地界为截水沟外1m。
对于路堤防护,当路堤边坡高度小于4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当路堤边坡高
度大于4m时,为防止边坡冲刷,可采用菱形框格植草防护。
(4)对于沿河、沿溪路段,考虑到山区耕地资源少,为节省用地,并结合改河、溪沟的方案,采用路肩式或路堤式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防护。
5.3长大纵坡的处理
长大纵坡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常见情况,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熄火、追尾以及刹车片过热等情况。
因此,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车辆的车型、车流量以及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对平均纵坡值和长度进行控制。
在对山区岭区路段进行设计的时候,涉及长大纵坡的路段要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选择出比较适合该路段的设计方案,比如运用绕行、拐弯等展坡方式尽量减少长大纵坡路段,也可利用隧道、盘山公路等形式降低坡度。
6、结束语
对于公路路线进行选线时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例如:村庄、老路、旅游规划、投资等,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选择科学合理的路线方案,并针对具体项目特点合理设计,使公路这样特殊的产品满足各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易,李满春.GIS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1998,02:44-48.
[2]杨德文.分析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 (12):172-173.
[3]敬伟.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问题[J].交通世界,2017(30):14-15.
[4]刘洋洋,于恒栋.生态选线理念在北沿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5]王晶晶.公路路网工程选线设计问题的探讨[J].大科技,2015(14).
[6]陈统军.关于山区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及其设计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