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绪论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绪论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绪论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绪论动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陈兵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 2007.9 绪绪论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学科,所研究的动物以家畜和家禽为主,兼顾宠物、经济动物和部分实验动物。

(一)、组织学(Histology ):

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功能关系的科学。

与解剖学相比,两者均属于形态学范畴,但比解剖学研究得更仔细、深入。

解剖学研究手段主要通过肉眼,而组织学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显微镜(光镜、电镜)。

随着研究的深入已超出形态学范畴,并形成机能组织学。

(解剖学主要用刀、剪等解剖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各器官的大体形态结构。

在此基础上,组织胚胎学则以显微镜为工具,研究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发生发育过程。

通过学习,将使我们对形态结构的认识更加精细,更加深刻。

因此,可以认为组织胚胎学是解剖学的延续和深化。

)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学和器官系统组织学三大部分。

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增殖分化的结构基础。

1/ 10

组织:是由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细胞群体。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结合而成,每一器官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的生理机能。

系统:由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 能完成连续的生理功能。

(二)、胚胎学(Embryology ):

是研究机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胎的形态变化发生原理以及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从而认识胚胎发生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言之,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即受精卵到形成个体的全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前期和胚胎发育期。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密切关联的学科,它们都以细胞学为基础,都以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为主要研究方法。

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历程中,两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推进,在胚胎学研究中用到组织学的知识,对胚胎学的研究又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

不少学者兼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列为一门课程。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一)、细胞的发现在 1665 年(17

---------------------------------------------------------------最新资料推荐------------------------------------------------------ 世纪),英国学者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放大倍数 40-140),观察软木(栎树皮)薄片,观察到许多小室,他称之为细胞(cellar 拉丁文)。

(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不久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V.Leeuwen Hoek)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植物的活细胞与原生动物。

)(二)、细胞学说的提出到 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与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的细胞学说,与焦耳用实验确立的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恩格斯列为19 世纪的三大发明。

(三)、组织学创立初期以后随着光学仪器、机械工业、染色化学的发展,出现的发大倍数较高的显微镜、能把切片切的很薄的切片机以及多种染料。

(四)、现代组织学发展 20 世纪 40 年代,电子显微镜问世,经过不断的改进,如今可将标本放大几十万倍到上百万倍。

近 30 年来,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并应用于组织学,如组织培养术、细胞融合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荧光和激光术、原位杂交术、图像分析和立体计量术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因而出现了各学科间基本理论互相渗透,基本技术互相引用、促进,关

3/ 10

系日益密切。

三、组织胚胎学研究方法常用计量单位:

1mm=1000um 1um=1000nm 问问题解决方法观察对象太小放大显微镜

观察对象不透光制成薄片观察对象无色,无反差染色(HE 染色)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light microscope, LM )光镜技术是

组织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在光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0.2um,最大放大倍数 1000-

1500 倍(有效放大倍数,如果继续通过光学手段放大也不会得到有

意义的信息,因此称为空放大),实验用 400 倍。

分辨率为一定范围内完全区分清楚两点的最短距离。

在组织切片制作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为石蜡切片技术,基本包括

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封

片等。

1 、、取材:

从人体或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器官材料。

材料要求新鲜。

材料大小一般在 33-35mm。

2 、、固定:

将取出的材料立即投入固定液内,使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

目的是防止组织腐败和自溶,使它保持原有的结构。

---------------------------------------------------------------最新资料推荐------------------------------------------------------ 常用的固定液有 10%福尔马林。

固定时间需 24 小时左右。

3 、石蜡包埋:

(1).脱水:

从低浓度酒精逐渐递升到高浓度酒精,即由 50%、70%、80%、95%酒精各置 12~24 小时,因 100%酒精有脆化组织作用,故放置时间不宜太长,放 2~3 小时即可。

然后放入二甲苯加酒精内半小时。

(2)透明:

放入二甲苯,直至标本透明为止,时间约半小时。

(3)浸蜡:

将材料移置石蜡内,放入60℃温箱内,时间约 30 分钟,然后移入石蜡Ⅰ、Ⅱ、Ⅲ,使石蜡逐渐透入组织。

每级时间约 1 小时内。

(4)包埋:

将溶解的石蜡倒入金属框或纸盒内,然后将浸蜡组织埋于金属框中央,待冷却后即成坚硬的蜡块。

4 、切片:

(1)将标本蜡块装在切片机上,切成 5~7 微米的薄片,然后把切片放在温水皿中展开。

(2)将展开的组织切片移在载玻片上,放在40℃温箱中 24 小

5/ 10

时,烘干。

5 、染色:

增加细胞和组织中各种结构间的色彩对比度,便于镜下观察。

(1).脱蜡:

将切片放入二甲苯内 5~10 分钟。

(2).脱二甲苯:

依次置 100%、95%、80%、70%酒精内,各级 5 分钟,然后移入蒸馏水。

(3).染苏木精:

用 Harris 氏苏木精液染细胞核 10 分钟,再用 0.5%盐酸酒精分色,约 30 秒钟,流水冲洗 1 小时以上。

(4).染伊红:

先把切片用 50%、70%80%酒精各脱水 5 分钟,再用 0.5%饱和酒精伊红溶液 1 分钟,染细胞质。

(5).透明:

95%、100%酒精,每级置 10 分钟。

6 、封片:

切片上滴以中性树胶,然后覆上盖玻片,标本即可长期保存。

染色方法:

没有通用的染料,最常用的苏木精(hematoxylin,H)和伊红(eosin,E),简称 HE 染色。

苏木精:

---------------------------------------------------------------最新资料推荐------------------------------------------------------ 为碱性染液,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物质染成蓝紫色,该物质称为具有嗜碱性(basophilia)。

伊红:

为酸性染液,可使细胞质内的普通蛋白和胶原纤维等物质染成粉红色,该物质称为具有嗜酸性(acidophilia)。

中性 neutrophilia):

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合力均不强的。

硝酸银染色( 银染) 亲银性(argentaffin):

银染法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示,称此为亲银性。

嗜银性(argyrophilia):

有些结构无直接还原作用,需加入还原剂方能显色,称此为嗜银性。

异染性:

细胞和组织用某些碱性染料染色时,其染色结果与染料的原有颜色不同。

如甲苯胺蓝(蓝色染料)染肥大细胞,肥大细胞颗粒呈紫红色。

其他制片技术:

其他制片技术:

冰冻切片技术:

新鲜组织块立即投到液氮内,然后在冷冻切片机上制片。

7/ 10

优点:

制片迅速,细胞内酶的活性保存较好,可以用于组织化学染色的研究。

涂片:

血细胞、分离细胞或脱落细胞可直接涂在玻片上。

铺片:

疏松结缔组织可撕成薄片铺在玻片上。

磨片:

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磨成薄片。

( 二)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 EM )技术电镜以电子束代替了光镜、分辨率可达 0.2nm, 可放大几万倍至几十万倍,镜下结构称超微结构。

根据分辨率、放大倍数及功能等不同可分为两种,透射电子技术与扫描电镜技术1、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技术用于观察组织、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

标本制备:

固定(戊二醛等)--包埋(环氧树脂)--切片(50-80nm) --染色(醋酸铀和柠檬酸铅等重金属盐)电子密度高:被重金属深染呈黑色的部位,称电子密度高。

电子密度低:

被重金属浅染的部分称电子密度低。

---------------------------------------------------------------最新资料推荐------------------------------------------------------ 2、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技术特点:

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的立体结构,分辨率 5-7nm(低),但立体感强。

(三)其它技术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地位及学习方法(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畜牧兽医中的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建立在动物学、解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学习病理、产科、繁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和实习密切联系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每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均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与其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如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发达细胞,可与蛋白合成与分泌联系。

3.断面和立体的关系(不能以点代面、以面代全)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切片都是结构断面的形态。

由于所切的部位不同,在一个细胞某断面可见细胞核,在某断面见不到细胞核。

又如身体内许多管状的器官,由于所切方位不同,往往呈完全不同的形态。

因此在观察切片上的形态结构时,要考虑断面和立体的关系。

4.从静态结构了解动态结构的变化

5.分析比较。

纵横联系,融会贯通五、教学内容 1 、细胞学基础 2 、组

9/ 10

织 3 、器官与系统 4 、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题.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 1. 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 浅层皮质 B. 淋巴小结 C. 副皮质区 D.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 髓索 2. 排卵时: A. 卵细胞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B.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C. 卵细胞和透明带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D.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E.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3.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 E. 上皮获取营养的方式 4. 胸腺皮质与髓质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 胸腺细胞多,上皮性网状细胞少 B. 胸腺细胞少,上皮性网状细胞多

C.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少 D.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多 E. 有胸腺小体 5. 称为嗜银性纤维的是: A. 网状纤维 B. 胶原纤维 C. 弹性纤维 D. 胶原原纤维 E. 胶原纤维束 6. 称为外周阻力血管的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中静脉 E. 小静脉 7. 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 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 肌浆网形成 E.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8.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其肌节的变化是: A. 仅I 带缩短

B. 仅A带缩短 C. 仅H 带缩短 D. I带、A带均缩短 E. I带、H带均缩短 9. 胃粘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等的侵蚀,是因为: A. 胃液中的酶只是一种酶原,尚无分解消化作用 B. 上皮细胞分泌含有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具有保护作用 C. 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 D.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表面粘液层构成的胃粘液屏障作用 E. 以上都正确 10. 将复层扁平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A. 紧密连接 B. 中间连接 C. 桥粒 D. 半桥粒 E. 缝隙连接 11. 哪一项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 A. 绒毛 B. 微绒毛 C. 小肠腺 D. 柱状细胞 E. 环形皱襞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试题 (9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使用) 姓名学号班 级成绩 一、问答题:计30分 1. 试述黄体的形成,黄体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10分 2. 试述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分布。10分 3. 试述人胚中肠袢旋转过程及中、后肠衍生的器官。10分 二、名词解释:(共计18.0分) 4. 肝小叶(定义及组成):3分 5. 气-血屏障(组成):3分 6. 突触(定义及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3分 7. 闰盘(位置及结构):3分 8. 角膜(结构组成):3分 9. 淋巴小结(细胞组成及次级淋巴小结的结构特点):3分 三、英译中名词:(共计2.0分、每题0.2分) 10. serous alveoli 11. epidermis 12. implantation 13. renal corpuscle 14. hepatic lobule 15. morula 16. leukocyte 17. presynaptic element 18. spermatozoon 19. foramen ovale 四、选择题(共40题,计20.0分,每题0.5分) A型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填入括号中),得分20. 以下关于睾丸间质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内分泌细胞 B、细胞成群分布 C、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嗜酸性较强 D、具有分泌肽类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E、所分泌的激素可维持男性性征和性功能 21. 以下各结构均来自内胚层,除了() A、肝细胞B、肺泡上皮C、甲状腺滤泡上皮 D、子宫上皮E、食道上皮 22. 唇裂畸形是由于() A、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愈合不良。

23206076动物组织胚胎学答案

23206076动物组织胚胎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 1. D 2. C 3. D 4. D 5. B 6. D 7. D 8. A 9. A 10. D 11. C 12. B 13. D 14. 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A 20. 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0题) 1. 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2. 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科学。 3. 内皮: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面的上皮叫内皮。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内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 肌节:肌原纤维之相邻两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5.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所组成。 6.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很长的突起,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又叫神经元。 7. 细胞周期:从上次细胞分裂结束,到这次细胞分裂结束这段时间叫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8.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的。 9. 受精:是两性配子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合子的过程。它标志着胚胎发育的开始。 10. 枯否氏细胞:肝内巨噬细胞,可做变形运动,具有吞噬能力,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 11. 植入:也叫着床,就是胚胎固着到子宫壁上的过程,是形成胎盘的准备阶段。 12. 间皮:被覆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和某些脏器表面上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13. 肌纤维:肌细胞为长梭形,又叫肌纤维。 14. 肌质网:就是滑面内质网,贮存钙,可调节肌肉的收缩。 15. 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和排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16. 闰盘:相邻的心肌细胞伸出许多突起相互嵌合起来,形成阶梯式的结构。 17. 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18.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把单核细胞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各种巨噬细胞一起,统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经血流到达疏松结缔组织、肝、脾、淋巴结、骨髓、脑和肺等处组织内而转变为巨噬细胞。 19. 血小板:为球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在3μm,是一些无核的细胞质片。中央部含有嗜碱性血小板颗粒和各种细胞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20.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而来,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四、简答题(每题1分,共20题) 1. 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几种分泌方式,举例子说明。 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方式透出细胞膜,例如胃壁细胞盐酸的分泌。 2)局部分泌也叫胞吐分泌。所形成的带包膜的分泌颗粒逐渐移到细胞的游离面并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胞吐出去,细胞膜本身不受损伤。唾液腺和胰腺外分泌部都是此种分泌方式。3)顶浆分泌胞质中形成的分泌物移到游离面质膜下后,顶着质膜向外突出,最后自突出部位与细胞折离,损伤的质膜很快修复。乳腺和汗腺细胞都为顶浆分泌。 4)全浆分泌当胞质内充满分泌物后,细胞发生死亡性变化,最后整个细胞解体,连同分泌物一起排除,由邻近的腺细胞补充。皮脂腺细胞属于全浆分泌型。 2. 哺乳动物血液的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染色方 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 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 Microvillus :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 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 Cilium :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 便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 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 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 9. 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 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模拟试题2

>>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 模拟试题2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 浅层皮质 B. 淋巴小结 C. 副皮质区 D.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 髓索 2. 排卵时: A. 卵细胞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B.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C. 卵细胞和透明带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D.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E.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3.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 E. 上皮获取营养的方式 4. 胸腺皮质与髓质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 胸腺细胞多,上皮性网状细胞少 B. 胸腺细胞少,上皮性网状细胞多 C.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少 D.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多 E. 有胸腺小体 5. 称为嗜银性纤维的是: A. 网状纤维 B. 胶原纤维 C. 弹性纤维 D. 胶原原纤维 E. 胶原纤维束 6. 称为外周阻力血管的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中静脉 E. 小静脉

7. 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 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 肌浆网形成 E.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8.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其肌节的变化是: A. 仅I带缩短 B. 仅A带缩短 C. 仅H带缩短 D. I带、A带均缩短 E. I带、H带均缩短 9. 胃粘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等的侵蚀,是因为: A. 胃液中的酶只是一种酶原,尚无分解消化作用 B. 上皮细胞分泌含有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具有保护作用 C. 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 D.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表面粘液层构成的胃粘液屏障作用 E. 以上都正确 10.将复层扁平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A. 紧密连接 B. 中间连接 C. 桥粒 D. 半桥粒 E. 缝隙连接 11.哪一项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 A. 绒毛 B. 微绒毛 C. 小肠腺 D. 柱状细胞 E. 环形皱襞 12.哪一项不是变移上皮的特点? A. 分布于大部分泌尿管道的腔面 B. 属于复层立方上皮 C. 表层的一个细胞可覆盖中间层的几个细胞 D. 上皮各处厚薄不一,因其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常起伏不平 E. 上皮形态常随所在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变化 13.哪一个器官的粘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 A. 胃 B. 空肠 C. 回肠 D. 结肠 E. 十二指肠 14.肺的呼吸部包括: A. 肺泡、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题及答案(九)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不包括() A.柱状细胞数量最多B.属于单层上皮 C.上皮游离面均有纤毛D.所有细胞都附着于基膜上 E.内含杯状细胞 2.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D.室管膜细胞 E.施万细胞 3.下列哪项细胞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 A.半桥粒B.缝隙连接 C.中间连接D.紧密连接 E.桥粒 4.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是() A.合成和分泌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分泌生物活性物质D.吞噬体 E.变形运动 5.胞质内含异染性嗜碱性颗粒的细胞是() A.脂肪细胞B.巨噬细胞 C.间充质细胞D.肥大细胞 E.浆细胞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 A.杯状细胞B.小颗粒细胞 C.Ⅰ型肺泡细胞D.Ⅱ型肺泡细胞 E.克拉拉细胞 7.骨密质的主要构成单位是()

A.外环骨板B.骨单位 C.内环骨板D.间骨板 E.骨小梁 8.下列哪个部位的上皮称内皮() A.胃黏膜B.呼吸道内膜 C.肾小管上皮D.肠上皮 E.心内膜 9.严重肾疾病引起的贫血是由于() A.铁供应不足B.血浆蛋白降低 C.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下降D.叶酸缺乏 E.维生素缺乏 10.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原B.盐酸 C.内因子D.粘液 E.组胺 11.骨板的组成主要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12.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B.细胞排列和结构有极性 C.细胞基部均附着于基膜上D.细胞游离面有不同的特殊结构E.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13.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特殊的感觉神经元 14.胆小管位于() A.肝血窦和肝板之间B.肝细胞之间 C.肝血窦之间D.肝板之间 E.肝小叶之间 15.骨骼肌纤维内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是()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 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一般来说,卵子在受精后的2周内称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3~8周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过程

2. 相关文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胞》﹝释名﹞引《丹书》:“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槖籥,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 2.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唐韩愈《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 明归有光《跋商中宗庙碑》:“至嘉佑治平,古文之盛,实胚胎於此云。”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律诗起於初唐,而实胚胎於齐梁之世。”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元周伯琦《说文字原》等﹞皆为说明许氏《说文》五百四十部而作,一切字之偏旁,皆括於其中,九千馀字之意义,悉胚胎於此。”

胚胎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极为细致复杂的过程,是细胞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各种畸形。特别是器官迅速分化发育时,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 人胚对致畸因素的敏感期随胎龄不同而异,可分为不敏感期,敏感期及低敏感期。 (1)不敏感期 指受孕后2周内(末次月经的第14-28天)此时的胚胎呈细胞胚体,尚无细胞及器官组织的分化,与母体的接触范围小,细胞胚体单纯,对一般有害物质均不敏感。倘若遭受侵害,重者胚体细胞全部死亡或大部分被破坏,而致早孕流产,临床可表现为一次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如损害轻微,胚体细胞可自行修复,继续正常发育,不形成异常。故此期称不敏感期。 (2)敏感期 指受孕后3-8周(末次月经的第5-10周)。此期是人胚胎发育的最重要时期,所有主要的外表和内部结构都在此时开始发育。许多重要器官及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眼、四肢、五官、外阴等都在此期陆续萌芽分化,组织娇嫩、敏感、极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损害,而导致严重的形体与内脏的畸形。根据人类胚胎发育时间的研究,引起主要器官畸形的最危险时期均在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本试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院系: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将其填入答题卡中,每题两分。) 1、不含细胞器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肌细胞 2.肌节由()组成 A.1/2A带+I带+1/2A带 B.1/2I带+A带+1/2I带 C.A带+I带+Z带 D.A带+1/2I带+Z带 3.下列关于尼氏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尼氏体代表神经元具有极其活跃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B.又称嗜染质,光镜下呈强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结构。 C.当有害因素消除或损伤修复时,尼氏体不可复原。 D.当神经元受损、过度疲劳和衰老时,均可引起尼氏体数量的减少、解体甚至消失。 4.关于中动脉下面那一项是错误的() A、又称为肌性动脉 B、内弹性膜不明显 C、中膜无弹性膜

D、有调节各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5.浆细胞来源于() A.T细胞 B.单核细胞 C.B淋巴细胞 D.NK细胞 6.下列关于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脾能储备一定量的血,当机体需要时,可将储存的血液排入血循环。 B.脾在胚胎早期是造血器官,其后演变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C.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增加 D.脾的被膜和小梁的平滑肌收缩可以调节脾的血量 7.构成胰岛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D细胞 D.PP细胞 E. 以上都是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 A.小颗粒细胞 B.I型肺泡细胞 C.II型肺泡细胞 D.肺巨噬细胞 9.关于肺巨噬细胞的描述何者为错? A.由单核细胞演化而来。 B.吞噬尘埃颗粒的称尘细胞 C.肺淤血时称心力衰竭细胞

2013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组织胚胎学

《动物组织胚胎学》(分值:lO%) 1.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内“能量工厂”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C.溶酶体D.线立体 2.由单位膜构成,具有合成与运输蛋白质功能的细胞器是 A.线立体 B.高尔基复合体C.粗面内质网D.核糖体 3.细胞核的组成中,具有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基组装等功能的是A.核膜B.核基质C.染色质D.核仁 4.反刍动物前胃的黏膜上皮为()上皮 A单层立方B.单层柱状c.变移D.复层扁平 5.反刍动物的四个胃中,其黏膜内分布有消化腺、能分泌胃液的是 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 6.猪胃的胃底腺区胃壁结构中,固有层内有多种细胞,其中细胞体积大,胞质强嗜酸性,能分泌盐酸的细胞是 A.颈粘液细胞B.主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 7,肠腺位于肠壁的 A.黏膜层的固有层B.黏膜下层C.肌层D.浆/外膜层 8.十二指肠同空、回肠黏膜下层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 A.十二指肠腺B.血管淋巴管C.淋巴小结D.肠腺 9.关于大肠壁组织结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外膜层构成B.固有层内肠腺发达C.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多D.形成环行皱襞和绒毛结构 10.肝血窦中的血液来自 A.门静脉和肝静脉B.肝动脉和肝静脉 C.门静脉和肝动脉D.中央静脉 11.在肝组织切片上能见到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三种管道的区域叫 A.肝血窦B.肝小叶C.肝门D.门管区 12.胰腺的内分泌部含有多种细胞,其中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甲(A)细胞B.乙(B)细胞 C.丁(D).细胞D.pp细胞 13.临床上的小叶性肺炎是指肺小叶的病变。其中肺小叶的组织结构是由 ()连同其所属分支及周围的肺泡共同组成 A。小支气管B.细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D.呼吸性细支气管 14.肺导气部的各种管道中,管壁出现杯状细胞、腺体及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增多等特点的是 A.叶支气管B.小支气管C.细支气管D.终末细支气管 15.终末细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为()上皮 A.假复层柱状纤毛B.单层柱状纤毛/单层立方 C.单层扁平D.复层扁平 16.肺泡结构中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I型肺泡细胞B.II型肺泡细胞 C.尘细胞D.巨噬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 μ 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一一色深 电子密度低一一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一透明一包埋一*b切片一染色一圭寸片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岀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 详见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1. 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参考试题及答案

1 肝细胞形成血浆蛋白的细胞器是D A.线粒体 B.溶酶体 C.微体 D.粗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 2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E A.肝板 B.肝细胞 C.肝血窦 D.胆小管 E.肝小叶 3垂体细胞是一种:A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内分泌细胞 D.结缔组织细胞 E.色素细胞 4胃底腺主细胞的特点之一是:D A.主要分布在腺的颈部 B.细胞呈圆锥形 C.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 D.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 E.分泌内因子 5软骨囊是指:C A.软骨表面的结缔组织 B.软骨细胞周围的纤维 C.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 D.软骨细胞所在的空隙 E.以上都不对 6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A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黏液性水肿 E.肢端肥大症 7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B A.A细胞 B.B细胞 C.C细胞

8关于精子顶体哪一项是错误的D A.为帽状的扁平囊 B.覆盖核的前2/3 C.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内含多种水解酶 E.顶体酶的功能是杀菌 9在肝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B A.淋巴细胞 B.肝巨噬细胞 C.胆管上皮细胞 D.肝细胞 E.以上都不是 10关于肾单位结构那一项是错误的:C A.肾小体 B.近端小管 C.弓形集合小管 D.细段 E.远端小管 11关于肺泡的结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D A是多面性有开口的囊泡 B.肺泡为单层扁平上皮,由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组成 C.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为肺泡隔 D.肺泡隔中有平滑肌和毛细血管 E.相邻的肺泡之间有小孔连通 12关于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哪项是错误的D A. 淋巴器官 B. 淋巴组织 C.淋巴细胞 D.内皮细胞 E巨噬细胞 13关于滤过膜的结构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C A.肾小球为有孔型毛细血管 B.孔上无隔膜 C.足细胞裂孔上无膜 D. 足细胞突起包绕毛细血管,突起间有裂孔 E.内皮与足细胞之间有一层完整的基膜 14产生抗体的细胞是C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basophilia(嗜碱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多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染成蓝紫色,称嗜碱性。 2.acidophilia(嗜酸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3.metachromasia(异染性):肥大细胞中的颗粒经甲苯胺蓝等蓝色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这种现象为异染性。 4. endothelium:(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5.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光滑,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6.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7.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8.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的这种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 9.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 总数的0.5%-1.5%。 10.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深部,软骨细胞逐渐长大成熟, 变为椭圆形,多成群分布,每群2-8个细胞,这些细胞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 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1.bone lamella(骨板):在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 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2.osteon(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 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13.sarcomere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1/2A 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transverse tubules (横小管) :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又称T小管。 15.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两条相邻的横小管之间,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其中部为纵形的纵小管,两端为膨大的终池。 16.Synapse(突触):神级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化的细胞连接,称为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17.Internode(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有髓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胶质细胞形成。 18. pancreatic islet (胰岛) :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 构成,又称胰岛。 19. pulmonary lobule(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卷模拟题(2)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卷模拟题(2)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 浅层皮质 B. 淋巴小结 C. 副皮质区 D.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 髓索 2. 排卵时: A. 卵细胞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B.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C. 卵细胞和透明带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D.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E.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3.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 E. 上皮获取营养的方式 4. 胸腺皮质与髓质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 胸腺细胞多,上皮性网状细胞少 B. 胸腺细胞少,上皮性网状细胞多 C.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少 D.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多 E. 有胸腺小体 5. 称为嗜银性纤维的是: A. 网状纤维 B. 胶原纤维 C. 弹性纤维 D. 胶原原纤维 E. 胶原纤维束 6. 称为外周阻力血管的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中静脉 E. 小静脉 7. 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 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 肌浆网形成 E.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8.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其肌节的变化是: A. 仅I带缩短 B. 仅A带缩短 C. 仅H带缩短 D. I带、A带均缩短 E. I带、H带均缩短 9. 胃粘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等的侵蚀,是因为: A. 胃液中的酶只是一种酶原,尚无分解消化作用 B. 上皮细胞分泌含有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具有保护作用 C. 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 D.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表面粘液层构成的胃粘液屏障作用 E. 以上都正确 10.将复层扁平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A. 紧密连接 B. 中间连接 C. 桥粒 D. 半桥粒 E. 缝隙连接 11.哪一项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 A. 绒毛 B. 微绒毛 C. 小肠腺 D. 柱状细胞 E. 环形皱襞 12.哪一项不是变移上皮的特点? A. 分布于大部分泌尿管道的腔面 B. 属于复层立方上皮 C. 表层的一个细胞可覆盖中间层的几个细胞 D. 上皮各处厚薄不一,因其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常起伏不平 E. 上皮形态常随所在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变化 13.哪一个器官的粘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 A. 胃 B. 空肠 C. 回肠 D. 结肠 E. 十二指肠 14.肺的呼吸部包括: A. 肺泡、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 B. 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C. 肺泡、肺泡囊、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D. 肺泡、肺泡囊、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内容

一.绪论 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 2.明显极性 3.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 (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 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单立肾小管、甲状腺 单柱胃、肠、胆囊、子宫 假复呼吸管道 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 角化:皮肤表皮 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矮柱状,增殖分化-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 中间层-多边形细胞 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 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 2.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 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的作用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 面光滑有利 于物质交换 和液体流动; 便于内脏器 官活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 小叶间胆管等 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中 最厚) 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 用 角化: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胚重点名词解释 1.H-E染色 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法;“H”代表苏木精,为蓝色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等酸性物质染为蓝色;“E”代表伊红,为红色酸性染料,能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碱性物质染为红色,用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称为H-E染色法。2.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状嗜酸性薄膜,电镜下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具有支持、营养、连接上皮的作用。 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化学性突触 定义:以化学性物质(神经递质)为传递媒介的突触。组成:LM-银染下棕黑色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EM下分三部分: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线粒体】,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含相应递质的受体)功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 5.胸腺小体 定义:胸腺髓质内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圆球性的嗜酸性小体。意义:是胸腺的特征性标志。功能:未明,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6.小肠绒毛 定义: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形成的指状、叶状突起。组成:表面-单柱上皮,中轴-固有层的C.T(含:中央乳糜管、丰富的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及各种免疫细胞)。意义: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7.胰岛 定义:散在分布在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着色浅的球形内分泌细胞团。形态:胰岛细胞聚集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功能: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作用于A、B或PP 细胞,抑制其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 8.滤过屏障(滤过膜) 定义: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所经过的结构。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组成:a.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b.基膜(内皮与足细胞共同的)c.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裂孔膜功能:选择性的滤过。 9.气-血屏障 定义:从肺泡腔到肺泡隔内毛细血管腔所经过的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作用:有利于气体交换。 10.血-睾屏障 是指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在的屏障。由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相邻支持细胞之间近基部的紧密连接组成的屏障。其作用在于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可以阻止精子抗原物质 溢出,避免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11.排卵 在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经腹膜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