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的Meta分析

合集下载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7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术后依据JOA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治疗优良率,并且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颈椎轴性症状评价。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3至6小时,平均治疗时间为(4.5±0.7)h、术中出现血量为425至958ml,平均出血量为(580.6±130.5)ml;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治疗优良率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0.0%(32/40);随访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0.0%(36/40);随访24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2.5%(37/40);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共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为声音嘶哑、3例患者为脑脊液漏、2例患者为截瘫;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27例、二级10例、三级3例);随访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3例、二级6例、三级1例);随访12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5例、二级4例、三级1例);随访24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6例、二级3例、三级1例)。

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低,在后续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颈椎轴性症状评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好。

【关键词】:前后联合入路;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JOA评分前言:近几年,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以久坐不动为常见生活和工作状态,加上长期玩手机、玩电脑等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长时间缺乏应用的肌体锻炼,进而出现严重脊髓型颈椎病[1-2]。

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分析李逸峰;徐宏光;肖良;杨晓明;赵泉来;徐子昂;孙秀民【摘要】目的:比较伴和不伴有MRI-T2WI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于我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减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伴和不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差异;比较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椎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后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之间的差异.结果:10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髓内高信号发生率为71.28%.将101例患者分为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JOA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及JOA评分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72例伴有高信号的患者按照减压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JOA评分、JOA评分差值及JOA评分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较不伴者预后差.颈椎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4页(P223-226)【关键词】髓内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手术入路【作者】李逸峰;徐宏光;肖良;杨晓明;赵泉来;徐子昂;孙秀民【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R445.2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以脊髓受压为基本病理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1],保守治疗无效或神经损害症状进行性加重时需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r u c odn o s ria p r a h a h g u 0 p t t.Gr u wa ie tro e ia e o rsin a d go p B a c r ig t u gc la p o c ,e c o p 5 ains r e o p A s gv n a e rc r c ld c mp e so n n i v
化趋 势 。因此 , 病一 旦 确诊 , 及 时进 行 手术 治 疗 , 该 应 以解 除
C MR 检查 而 确 诊 。术 前行 各 类 保 守治 疗 均治 疗 无 效 , T、 I 且
具有 明确 的手术 指征 并排 除手 术 禁忌 证 。 人选 的 10例脊 髓 0 型颈椎 病患者 中 , 5 男 8例 , 4 女 2例 ; 龄 3 ~ 2岁 , 均 年 57 平 (65 3 ) 。按 日本 骨 科学 会 (O 颈椎 病 评 定 标 准评 分 5 .+ . 岁 5 J A) 病 情分 4级 : 0 4分 为 严重 , 9例 ; - 共 5 8分 为 重度 , 4 例 ; 共 l 9 1 为 中度 。 3 ~ 2分 共 3例 ;3 1 为轻 度 , 1 。将 10 1 ~ 6分 共 7例 0 例
评 分均 与 术前 比较 ,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 )且 术后 A组 J A评 分 改善 明显优 于 B组 ,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差 P 00 ; 5 O 差 P
00 ) .5 。结 论 : 颈椎 前路 减 压植 骨融 合术 、 椎后 路单 开 门椎 管 成形 术 治疗 脊 髓 型颈椎 均 具有 较 好 的疗 效 , 理选 择 颈 合 好 手术 适 应证 , 对提 高 C M 患者 的 J A评 分及 优 良率 , 少并 发症 的发 生 至关 重要 。 S O 减

脊髓型颈椎病MRI-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MRI T2加权像高信号范围分级能否预测术后患者疗效。

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中英文杂志,收集所有关于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软件为RevMan5.0.18。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4篇。

均分为3组病例且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组间JOA评分比较,Meta 分析结果显示:无高信号组与单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82;单节段高信号组与多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03;无高信号组与多节段高信号组比较,P=0.0008。

表明术前MRI T2加权像多节段高信号组较单节段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预后差,单节段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术后疗效没有差异。

结论颈髓MRI T2加权高信号范围分级对脊髓型颈椎病(CSM)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高信号预后 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22-03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和/或椎间关节退变、骨赘形成长期慢性压迫脊髓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候和体征,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MRI是目前公认的对CSM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但颈髓MRI T2加权像上局限性信号改变能否反映颈髓受压的病理变化及其预后一直存在着争论[1,2],所以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旨在评价颈髓MRI T2加权像上局限性高信号改变对CSM诊治及其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循证医学的支持。

1 资料与方法1.1纳入与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在不考虑样本量大小的前提下,有关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要符合以下标准:(1)按照MRI T2加权像高信号的范围分为:无高信号(Normal)、单节段高信号(Focal)、多节段高信号(Mulsegmental)3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

[方法]对20XX年6月~20XX年12月间在本院因CSM行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111例,A 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4例;年龄44~75岁,平均岁。

B 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33例;年龄41~73岁,平均61岁。

C组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24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

依据随访结果,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颈椎弧度,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患者定期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2年,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颈椎D值术后即刻与半年、末次随访时A、C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P=,P=),B组与另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关键词:颈椎病;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化、尤其是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手术方法分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路联合等多种方式。

本院对111例CSM患者分别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0XX年6月~20XX年12月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1例。

A 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4~75岁,平均岁;术前症状时间1个月~10年,其中9例超过5年,平均个月;2个椎间隙21例,3个椎间隙33例。

B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41~73岁,平均61岁;术前症状时间1个月~10年,其中3例超过5年,平均个月;2个椎间隙3例,3个椎间隙3例,4个椎间隙3个椎体27例。

C组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术前症状时间2个月~7年,其中6例超过5年,平均18个月;2个椎间隙3例,3个椎间隙21例。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

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

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

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ariety surgical approaches treat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and to improve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surgical approach, each group 50 patients. Group A was given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surgery, group B was given 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and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xcellent rate of spinal cord and nerve function set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JOA score changing.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xcellen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JO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P<0.05); and postoperative JOA score of group A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have better efficacy, a reasonable choice of a good surgical indications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good rate of JOA score,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CSM patients.[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JOA score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占颈椎病的10%~15%[1],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一、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01+G99、2*)行前入路颈椎融合术(ICD-9—CM-3:81、0200x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得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0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与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方式:前入路颈椎融合术.3、手术内植物:前路钛板、Cage或后路螺钉、固定板(棒)、钛缆、钛网、人工椎间盘、各种植骨材料.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选择的临床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选择的临床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选择的临床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占颈椎病的10%一15%,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使该节段椎管矢径和有效管腔狭窄,以此构成对脊髓或脊髓支配血管的主要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由于该病症状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因此原则上该病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

因此,探讨本病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式及其影响因素对手术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标签:CSM;手术治疗选择;临床研究本文就2010年到2014年在山东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CAM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CSM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确切的临床依据。

全部病例均有脊髓受损征象,以锥体束症状为主。

一,手术治疗入院后完善全身体格检查和各项理化检查,评估全身状况,术前应详细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争取其密切配合,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处理合并疾病,并请相关科室诊断治疗,选择适宜时间手术。

高血压病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6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应控制在5.6-11.lmm。

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补充营养,力争将患者在术前调整到最佳状态,并预防应用抗生素(一般在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手术超过2小时以上时术中再追加一次)。

术前适应性训练包括体位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卧床排便训练。

颈前路手术入路系经颈内脏鞘(包括甲状腺、气管与食管)和血管神经鞘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面(或侧前方)。

行颈前路手术者多采用右侧入路,术前进行气管移位训练有利于手术时用拉钩将气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暴露手术野,避免勉强用力牵拉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型 颈椎病 与后路 手术入路 途径相 比, 可提 高病人平均脊髓术后功 能改善率 , 前路手 术的术后并发 症发 生率要远远 高于 但
后路手 术。
[ 关键词 ] t Me a分析 ; 脊髓 型颈椎病 ; 手术入路 【 中图分 类号 】 6 12 R 5 .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3 8 (0 2 0 — 0 7 0 17 — 9 2 2 1 ) 3 06 — 4
Ch n d c ie iy,Sh n a g 1 0 01,Lio ig Pr vn e,Chn 3. rtAf lae s t ,Da in Me . i a Me i a Un v r t l s e y n 0 1 a nn o i c ia; Fis f it d Ho pi i l a l a di
算机检 索 C crn oha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 ( E T AL 、u Me 、 m ae 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 数据库 ( B 、 C N R ) P b d E bs、 C M) 中国期刊 全
文数据库 ( N I 、 C K ) 万方科技 期刊全文数据库 与重庆 维普信 息数据 库 ( I ) , 索 时间范 围为 19 VP 等 检 9 1年 1月至 2 1 0 0年 8月。 按 纳入 、 排除标准 选择 纳入脊髓 型颈椎 病的前路手术与后路 手术 方式的对 照研 究 , 评价 纳入研 究质 量 , 并采 用 R v a4 2进 eM n . 行 定量 分析 。结果 : 纳入 1 共 0个对照研 究。Me 分析 结果表 明 , t a 平均 脊髓术后 改善率指标 的合 并效应量标 准化均 差( MD) S 为 0 6 ( .9 1O ) 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指 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 ( R值 ) 2 4 ( .5 4 3 ) .3 0 1 ,.6 , O 为 .O 1 1 ,.7 。结论 : 前路 手术入路途 径治疗
・ 7・ 6

生物 医药信 息研 究 ・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手 术入 路 选 择 的 Me t 析 a分
何 蛟 赵 玉虹 唐 。 。 开
[ 要]目的: 摘 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 (ev a so dl i mylpty C M) cri l p ny t e a , S 的前路手术 与后 路手术方 式的临床效果 。方 法: c oc o h 计
d l i m eoah C M) y t y l ty( S .Meh d e ot l tde natr r n ot o ug a a poc e rC M, oc p to sT ncnr u iso ne o dp s r rsri l p rah sf S os i a e i c o
s a c e r m c r n i r r ,CENTRAL,P Me e r h d fo Co h a e L b a y ub d,Emb s a e,CBM ,CNKI ,W a f n u l e t d tb s n n a g f l-tx aa a e a d VI P,we e a s se y q a t a ie a ay i sn v n 4. r s e s d b u n i t n ss u i g Re Ma 2. Re u t t t v l s ls Mea-a ay i f t e 1 o to t d e n ss o h 0 c n r lsu is l
S lc i fs gc la r a h f r c r ia p e e ton o ur ia pp o c o e v c ls ond l tc myeo t y o i l pahy:A ea-a l i m t nayss
HE Ja ,ZHAO io Yu— o g ,TANG i hn Ka
clU i r t, ai 1 0 ,Lann rvne C ia a n es y D l n1 v i a 1 6 1 io i Poic , hn ) g
[ src] jcieT sesh l i l ucm f ne o n ot o sri prahso ev a so— AbtatObet oass tecnc t eo tr r dps r rugc apoce r ri pn v i ao o a i a e i l a f c c l
( . irr f i t fl t op a,D l nMe i n esy D l n1 6 1 ,Lann rv c ,C ia2 1 Lba o r i i e H si l a a dc U i ri , a a 0 ioigPoi e h ; . y F sA a d t i l a v t i 1 1 n n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 1 3月 第 2 卷第 3期 02年 1
D I1 .9 9 ji n 17 - 9 2 2 1 .3 0 0 O :0 3 6 / .s . 6 1 3 8 . 0 2 0 . 2 s
C i Me ir n c, o 2 o3 Mac ,0 2 h J dLb f iV 1 1N e a tes n ad m a iee c S hw dt th t d r en df rn e( MD)i tei poe ai ad e c n ya e ug a t a n f h a n h m r drt n f i c f rsri et to v o i e t c r me l C M w s .3( .9 10 )adt R f ei i neo o pi t n f r pr i a .0( .5 43 ) S a 6 0 1 , .6 n eO r h c ec fcm l a osa e ea o w s 4 1 1 , .7 . 0 h o t nd ci t o tn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