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术的适应症
颈椎病后路手术

术前椎管狭窄评估
• 下颈椎椎管测量 颈椎侧位X线片上: C3-C6任一节段椎管: 椎管中矢状径/椎体中 矢状径≤75%。
病例:患者:男,66岁,因“反复双上肢麻 木不适5+年”入院。诊断为:颈椎病(多 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入院后行经后 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术前X线片
术前MRI
术后X线片
2.脑脊液漏 较前路常见。术中发现硬脊 膜嚢破裂,应予以修补,小裂口明胶海 绵覆盖。
3.切口感染 亦较前路常见。
4.植骨块滑脱 术中固定不确定、术后护 理不当都可引起。
如有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如有不足请补充并讨论
颈椎后路手术
.
后路手术适应症
(1)、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者; • (2)、枕颈关节不稳引起椎动脉供血不
足,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 (3)、颈椎病合并有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 (4)、颈椎病合并有继发性、粘连性蛛
网膜炎,虽已行前路减压,但术后仍有根性 症状者; • (5)、椎管肿瘤; • (6)、颈椎不稳。
颈椎后路术后术后评估
• 一、术后复查X片 • 1、观察内固定是否有松动及断裂。 • 2、术后椎管大小与术前比较。 • 二、患者术前症状与术后评估。 • 1、术前症状是否得到改善是评价手术成功
与否的关键所在,若病人术后症状较术前得 到明显改善,则手术满意。
后路手术并发症
★ 术中损伤
(一)显露过程中损伤 (二)减压、椎管成型过程中损伤
1. 神经根损伤 多见于对椎管侧方和神经根管 处减压时。
2. 脊髓损伤 颈段手术不同于腰椎,椎管空间 小,脊髓较马尾神经脆弱,牵拉稍重即可 能引起严重后果。
3.硬脊膜损伤 多因硬脊膜嚢与黄韧带粘连,
★ 术后并发症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
颈椎不稳。
2。
颈椎退行性病变。
3。
颈椎肿瘤.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
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
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
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颈椎牵引知识点总结

颈椎牵引知识点总结颈椎牵引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颈椎痉挛、颈椎疼痛、颈椎神经根病变等,适合于这些疾病的患者进行。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适应症和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
颈椎牵引术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促进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减轻颈椎神经根受压症状等。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的控制、持续时间的安排、牵引方式的选择等,以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颈椎牵引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颈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进行颈椎牵引术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以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牵引术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适应症和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
对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颈椎牵引术:1.严重的颈椎损伤,如颈椎骨折、脱位等;2.颈椎恶性肿瘤;3.严重的颈椎关节炎;4.颈椎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5.颈椎手术后的患者。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的力度。
牵引力度应该适中,一般不宜超过患者体重的1/10,以免造成颈椎的额外损伤。
2.持续时间。
牵引的持续时间应该掌握在15-30分钟之间,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造成颈椎的疲劳和不适。
3.牵引方式。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动牵引、机械牵引、重力牵引等不同的牵引方式。
颈椎牵引术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动牵引。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通过双手施加适当的力度进行牵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2.机械牵引。
通过专门的牵引装置进行颈椎牵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3.重力牵引。
让患者自身的重力进行颈椎的牵引,可以通过调整牵引床的倾斜度来控制牵引的力度。
《颈椎手术护理》ppt课件

身体准备:术前检查,皮肤准备,禁食禁饮等
皮肤准备:保持手术 部位皮肤清洁,降低 感染风险。
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 品,防止皮肤敏感和 炎症。
术前一日进行皮肤准 备,剃除手术部位的 毛发,清洁皮肤。
身体准备:术前检查,皮肤准备,禁食禁饮等
定期随访
提醒患者定期回院随访,及时了解病情恢复 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更换时机
根据渗血情况和敷料清洁度,及 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操作规范
更换敷料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引流管护理
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防止堵塞。
记录数据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如颜色、清澈度)和量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更换时机
根据引流液量和性质,及时更换引流管和引流袋 。
02
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垫等预防措施
。
深静脉血栓预防
03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必要时使
用抗凝药物。
04
颈椎手术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01
情 和手术方式,制定适合患者的
康复锻炼计划。
安全性原则
确保锻炼动作安全、有效,避 免过度活动和不当操作导致二
生命体征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项目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 关键指标。
监测频率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设定合适的 监测频率,通常术后初期需要更频 繁的监测。
异常处理
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应立即通 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交感型颈椎病
定义:交感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交感神 经症状的颈椎病。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跳过速或过缓、血 压异常等。
诊断:通过颈椎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进行 诊断。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颈椎牵引、理疗、针灸、药物 治疗等。对于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颈部疼痛、 上肢麻木、放射痛 等。
病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或骨质增 生压迫神经根。
治疗原则:非手术 治疗为主,包括颈 椎牵引、理疗、药 物治疗等,严重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定义: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压迫脊髓引起的疾病。 症状: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 诊断:通过颈椎MRI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颈椎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颈椎病的分 类
03.
颈椎病的治 疗原则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颈椎病的分类
02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义:由于颈椎间 盘退行性改变或骨 质增生,压迫颈神 经根而引起的颈椎 病。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颈椎,减轻颈椎压力,缓解颈椎疼痛和压迫症状。
手法治疗:如按摩、推拿、针灸等,调整颈椎错位,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 功能。
颈椎前路手术

第一节颈椎前路手术一、前路手术适应症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
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
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
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
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
1955 年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
颈椎融合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评价

03
颈椎稳定性
载荷分担
生物力学环境改善
颈椎融合术通过植骨或植入物实现相邻颈 椎间的骨性连接,提高颈椎稳定性,减少 因颈椎不稳引起的疼痛、神经症状等。
融合后的颈椎节段能够更有效地分担载荷 ,减轻邻近节段的压力,降低邻近节段退 变的风险。
颈椎融合术可改善颈椎的生物力学环境, 包括减少异常活动和应力集中,有利于维 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功能。
03
颈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评 价
疼痛缓解程度评估
VAS评分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 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表 示疼痛缓解越明显。
疼痛缓解率
计算术后疼痛缓解的患者比例,以评 估手术对疼痛的改善效果。
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JOA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 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生物力学与影像学在手术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融合节段稳定性评估
相邻节段退变风险评估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可 综合评估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判断手 术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 观察,可预测其退变风险,为患者提 供个性化的康复和治疗建议。
并发症诊断与处理
生物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处理如假关节、骨不连等并发症 ,保障手术效果。
神经功能改善率
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患者比例,以评估手术对神经功能 的恢复效果。
活动度改善评估
NDI评分
通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分数越低表示 活动度改善越明显。
活动度改善率
计算术后颈椎活动度改善的患者比例,以评估手术对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指南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其中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
其发病多为单侧,但亦可为双侧,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多数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症状可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一)症状1、特征性症状为单侧或双侧沿着神经根支配区的上肢麻木和(或)放射痛。
2、颈部疼痛和发僵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还可伴有肩部、肩胛内侧缘或胸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及深度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
3、颈部活动时可有弹响感。
4、上肢自觉沉重,无力,有时持物坠落。
5、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手部肿胀感),晚期可有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
(二)体征1、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感觉改变、肌力减弱、肌肉压痛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
2、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患侧背部的肌肉可有压痛,椎间孔部可有压痛并可使上肢疼痛加重。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一手扶持颈部做对抗,另一手将患侧外展,反向牵拉,若有患侧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4、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略后仰或偏向患侧,用手向下压迫头部,患侧上肢出现放射痛者为阳性。
5、颈部牵拉试验:上牵头颅,颈及臂痛有缓解者为阳性。
6、头部叩击试验: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另一手轻叩击手背。
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酸麻者为阳性。
7、定位神经根受压迫(在椎间孔区域为主)所导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表1 定位神经根受压迫(在椎间孔区域为主)所导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神经根疼痛部位感觉改变部位肌力减弱腱反射减退或消失C5 肩部及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反射C6 前臂桡侧拇指、食指肱二头肌、肱桡肌、腕伸肌肱桡肌反射C7 前臂背侧中指肱三头肌、腕屈肌、指伸肌肱三头肌反射C8 前臂尺侧环指、小指指屈肌-(三)辅助检查1、X线:病变节段椎间隙狭窄,椎体上、下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或形成骨赘;侧位片可见颈椎序列改变;过伸、过屈侧位片可有颈椎不稳定;双斜位片可见颈椎椎间孔骨质增生或变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 程晓梅
教学目标
颈椎的生理结构 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颈椎病的手术与适应症
颈椎的生理结构
颈椎的生理结构
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 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 表现.
颈椎病分型
神经根型:60-70% 脊髓型:12-13% 交感型:10% 椎动脉型:少见
前路+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病手术与适应症
前路手术指征
1. 1或2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 2. 1或2个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 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 4. 节段性不稳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正
•国人颈椎管在发育过程中出
常
现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
关系密切
•当存在椎管狭窄时,由于椎
间盘突出、骨刺生成,脊髓
极易受到压迫而导致瘫痪
CSM+CSR,C4-5-6椎间盘切除,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4 5 6
CSM, C5-6椎间盘切除, 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5 6
颈椎病手术方法
后路手术指征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手术适应症
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 • 适应症: (1)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腹背
狭
窄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是脊髓型颈椎病的
病理基础
关键词
正常椎管
椎管狭窄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 椎病
诊断方法:
颈椎侧位X线片上: C3-C6任何一节椎骨: 椎管中矢状径/椎体中 矢状径≦75%
国人颈椎管狭窄的 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A/B<75%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C/B<75%
关 键 词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病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
•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定诊断,主张早期 做手术。因为脊髓长时间受压,影响手术 的疗效,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颈椎病治疗方法
交感型颈椎病治疗
• 交感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为主,交感神经型 手术效果较差,手术治疗应慎重。
颈椎病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
•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比较困难,颈性眩晕 或猝倒症状反复发作,经血管造影明确椎 动脉受压部位和程度,非手术疗法久治无 效,可考虑手术。
关 键 词 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
齿突后上缘 夹角
第7椎体后下缘
关 键 词 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
中立位
后伸位
前屈位
4 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C4-5椎间盘切除,SynCage-C植入
5 6 7
脊髓型颈椎病,C5-6-7退变性后凸畸形
前路手术适应症
2.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 融合术
受压; (3)连续型或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前路联合手术适应症
手术适应症: (1)脊髓腹背受压同时脊髓前方局部压迫特
别明显( 椎间盘突出、骨刺、孤立型OPLL, 椎管侵占率≥ 50%) (2)颈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减压,同时伴有明 显的颈椎后凸畸形,颈椎后凸在过伸位不 能自行矫正而需要前路手术矫正
3个月
3个月
6个月
课后作业
颈椎病的分型及治疗 颈椎手术的适应症
谢 谢!
病理损害与临床症状相 结合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神经根激惹症状: 肩、臂、手放射性疼痛、麻木 颈部用力、咳嗽加重 上肢无力、持物易落 肌肉萎缩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神经根激惹体征: 颈椎旁压痛、放射痛 椎间孔挤压试验(Eaton test)(+)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Sperling test)(+)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单根或多根神经根损害体征 颈5神经根: 感觉:上臂外侧 运动:三角肌、肱二头肌 反射:肱二头肌腱
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后果最严重 脊髓损害症状:
上肢麻木、无力,持筷困难 下肢麻木、行走不便、瘫痪 束带感 括约肌功能障碍
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症状多、体征少,发作性,与颈部活动有关 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 心血管:心慌、心律失常 消化道: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视觉:视物模糊、复视 听觉:耳鸣、听力下降 位置觉、体温调节等功能紊乱 影像学检查:X-Ray:节段性不稳定
颈椎病的手术与适应症
手术目的
前路减压 后路压
手术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 保守治疗无效的其它各型颈椎病
颈椎病手术与适应症
手术方法
前路手术:
1、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2、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 骨融合术 3、椎间盘切除+人工间盘置换术
后路手术:
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OPLL
关键词
关键词
5 6
OPLL
前路手术适应症
1、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1)由于椎间盘突出、后骨赘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2)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节段性不稳定导致的交感
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3)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
导致脊髓腹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校正后 凸畸形者
C5水平孤立型OPLL,导致局限性椎管狭窄, C5椎体次全切除术,C4-6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
前路手术适应症
3.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 目的:
➢保留运动节段 ➢减少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
• 适应证
✓ 由于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 ✓ 不伴有
➢明显的椎间隙狭窄 ➢局部后凸畸形 ➢节段性不稳定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猝倒 影像学检查:X-Ray:节段性不稳定 椎动脉MRA:难以确诊 椎动脉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 鉴别诊断:脑血管病变,TIA,颈动脉病变
颈椎病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
• 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保守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受压神经定 位准确,可酌情手术治疗。
(1)由于严重的后骨赘造成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 压迫脊髓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
(2)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局部受压。 (3)严重的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后凸,
需要减压同时校正后凸畸形者
5 6 7
脊髓性颈椎病,C5-7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C6椎体次全切除术,C5-7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