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颈椎病最新研究进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评述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伴随年龄相关的颈椎结构变化,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功能性残疾。

本文综述了自2021年以来关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结果,以期为颈椎病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引言颈椎病,特别是颈椎型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老年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椎间盘、椎体和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颈痛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不等。

鉴于其高发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近年来关于其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其临床意义。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型脊髓病(CSM)的常见手术方法。

ACDF通过移除受累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椎体,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Tahir 等(2021)和Sakai等(2021)的研究表明,ACDF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Tahir等的研究尤其强调了ACDF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方面的长期效果。

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特别是当单一椎间盘切除不足以减压时。

Louie等(2022)指出,ACCF在处理广泛的脊髓压迫时,能够提供更大的减压范围和更稳定的融合效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前路减压融合术(ADF)前路减压融合术(ADF)主要用于治疗因后纵韧带骨化(OPLL)引起的颈椎型脊髓病。

Park等(2023)的研究显示,ADF不仅能够有效减压,还能预防OPLL的进一步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结合了ACDF和ACCF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多节段CSM病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Vol.38No.6104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木巴拉克•开赛尔打米勇”(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最高且逐年在递增,并在分布人群中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

通过阅读了近十年来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研究文献,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多角度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中的针刺、艾灸、推拿等。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研究进展1概况1.1概念及分型根据《中华外科杂志>[1]最新的专家共识可知,颈椎病是指患处的颈椎椎间盘以及相邻的椎间关节等生理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机体病理改变存在,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通过颈部的交感神经、神经根、动静脉、脊髓等,并且出现相应的影像学结构改变和切合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按不同组织结构受累所引出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其他型这四种分型,其他型包括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还有较罕见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其中神经根型的患者相比其他分型占比较多,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发作,疾病有自限性可恢复,若症状难以经休息自行好转,则需要介入接受治疗。

颈椎病是渐进发展的、反复发作的,漫长的病程会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

1.2临床表现经专家倒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同时存在麻木、放射性疼痛,其不适放射感觉走向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手臂区域一致。

最开始患者能感知的症状为颈部的偶尔疼痛和发僵,在特定角度下甚至累及同侧肩部、胸背部疼痛,旋颈、咳嗽、深呼吸等会引起疼痛加重。

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背景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阐述了运动疗法的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病因与症状,以及运动疗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

接着介绍了研究证明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并总结了最新研究进展。

在展望了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全面介绍和总结,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运动疗法对于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运动疗法,颈椎病,病因,症状,有效性,研究进展,前景,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椎功能受限、肩颈部肌肉僵硬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正文2.1 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程序来预防、治疗或康复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

通过定制的运动计划,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和姿势等,从而减轻疼痛、增强体能和促进康复。

运动疗法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运动疗法强调个性化和针对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

在治疗颈椎病中,运动疗法可以通过锻炼颈部的肌肉群,增加颈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从而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改善患者的颈部功能。

运动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以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方案,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在治疗颈椎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处在21世纪的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与丰富,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中,颈椎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依赖影像学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以理疗、运动疗法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

手术仍采取开放式为主,临床上继续优化治疗方案仍具有重要意义。

现笔者就颈椎诊病的诊治进展进行概述,未临床提高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前言:在理疗科、康复科、中医科及骨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颈椎病是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制、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的不同,患者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目前颈椎病的病因多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颈椎病的患者不仅会出现下肢乏力、颈背疼痛等症状外,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还会合并视力、吞咽障碍;下肢瘫痪等并发症[1-2]。

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产生失眠、社交恐惧等症状。

全国各地区的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不尽相同,但多数统计均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中86%的人有颈椎退行性变[3]。

目前临床上颈椎病治疗方法报道很多。

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就临床医学对颈椎病的评估及治疗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1、临床医学研究1.1 诊断与分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颈椎病理改变导致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血管等)损伤,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颈椎病发病率高达 20%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4]。

2018年发布的《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将颈椎病分具体分化为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其他型四大类别[5]。

(1)颈型:颈椎病一般症状较轻,好发于与中青年,典型症状为颈部、肩部活动障碍,查体可见局部肌肉存在明显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颈试验为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健康域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历年相关文献报道称其发病率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55%~65%,CSR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逐渐成为骨科医生以及患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经研究,CSR的发病机制[1]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中的髓核突出、关节骨刺增生等原因导致颈脊神经根长期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发生炎性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以及放射性疼痛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非手术治疗大部分CSR患者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都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药内服、牵引、正骨手法、针灸、颈椎制动、综合治疗等。

单一使用某种方法疗效不佳且远期疗效评价低,临床实践上多采用2种或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1.1西药治疗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有激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神经营养类药物等,项勇等[2]采用塞来昔布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急性加重期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大大降低了患者根性疼痛,从而改善颈椎生理功能障碍。

吴春生认为甘露醇能够较大程度缓解水肿、瘀血以达到减轻神经根压迫状态,从而缓解疼痛,但甘露醇脱水对电解影响极大,因此具有局限性。

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缓解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上有着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降低,是临床上优先考虑使用的药物之一。

1.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中药内服法和外治法,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原则,因此在临床上辩证的准确与否决定着治疗疗效好坏。

中药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经济适用性强等特点深受颈椎病患者青眯。

王素利等,应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研究显示临床疗效满意,桂枝加葛根汤在药理方面有消炎、止痛等作用。

中药外治法包括外敷、熏洗、烫熨、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刘敏娟等,采用温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0例,总有效率为94.5%,总结出中药离子导入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法并能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摘要:目的:综述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方法:收集相关文献,对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结论:针刀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靠,但存在操作方法及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作用机理研究少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针刀;颈型颈椎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122-02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沙荣*指导老师:陈立***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610000)**成都军区机关医院(610000)2011年11月12日收稿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主要以颈肩部局部症状为主,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发病的早期病变,临床上最为常见,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针刀疗法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疗效独特,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针刀疗法马茜茜等[1]在颈部受累棘突周围选择4~5点局麻后小针刀松解治疗120例患者,治愈率72%,总有效率96%。

李邦雷[2]依据MRI 、CT 显示,在相应部位颈夹脊穴进行小针刀治疗,压痛点在颈部棘间旁,棘间点则通过小针刀松解、剥离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治愈率均在81%,总有效率在97%。

周世民等[3]对在项后六点加双侧枕大神经出口处和/或双侧肩胛上角行针刀治疗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评价。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24例,对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有效率98.11%,优良率89.62%。

结论:在项后六点加减双侧枕大神经出口处和/或双侧肩胛上角行针刀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瞿群威[4]等研究运用测量x 线片和人体上特定部位的距离,根据颈部最容易触摸的枢椎或隆椎棘突的位置换算成等比例,再根据所测数据在人体上进行定位,分别对有病变的棘突、小关节或横突末端进行针刀松解,共治疗颈型颈椎病168例。

结果痊愈97例,显效51例,有效20例,痊愈显效率88.1%,总有效率100%。

朱汉章[5]等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刀治疗组(在患椎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行针刀治疗)与针刺对照组(穴取落枕、阿是穴、颈夹脊等),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作者:李其虎李卓洲卢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1]。

颈椎病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其中,交感神经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且治疗时间长,患者在经济上、心理上皆负担较重,因此接受度并不高。

保守治疗有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电疗、针刀、穴位注射、颈椎牵引、推拿等。

经过长期实践,我国传统医学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中推拿、中药、综合治疗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并且国内按摩推拿治疗各种证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已被医疗领域学者所证实,可见非药物、无创的治疗方法将是未来治疗颈椎病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本文就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做如下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非药物、无副作用、便廉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病因有很多,例如患者慢性或过劳损伤,引起椎间盘退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使椎间盘发生了变性,局部稳定性减少,加上椎间孔变狭窄,关节囊应力增加及骨质增生因素,对周围交感神经末梢产生刺激,激惹了神经根及关节囊和项韧带上交感神经末梢以及椎管内脑膜反支,从而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此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故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科学、合理选择治疗手段。

2 推拿结合针灸疗法推拿治疗可改变肌肉与韧带的状态,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相应的改善,以促颈椎组织的恢复,在此基础上通过摇动与旋转能够对突出物与增生物进行调整,以减轻交感神经受到的刺激,保证颈椎内外的平衡。

而针灸是对患者免疫细胞功能进行改善,使炎症得到充分吸收后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

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年12月第13卷第12期Chin J Bone Joint Surg,Dec.2020,Vol.13,No.12∙综述∙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杨永龙1,2付凯3韩世杰1孙超1刘绪昌1夏大伟1,2丰荣杰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脊柱外科,济南250014;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泰安271021;3.阳光融和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潍坊261000)【摘要】无论是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颈椎病,还是外伤所致的急性颈椎损伤或其他潜在的颈椎疾病,都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近年来,因颈椎病而行手术的患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常规开放手术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但存在一定缺陷,如创伤较大、邻近节段退变、活动度丢失等。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器械的不断创新和对脊柱生物力学认识的提高,微创颈椎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为了给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个性化的微创手术方案,本文对部分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微创;显微镜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anterior 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YANG Yonglong1,2,FU Kai3,HAN Shijie1,SUN Chao1,LIU Xuchang1,XIA Dawei1,2,FENG Rongjie1*(1.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Jinan250014;2.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Tai'an271021,Shandong;3.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Sunshine Union Hospital,Weifang261000,Shandong,China)【Abstract】No matter cervical spondylosis due to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or acute cervical injury due to trauma or other under⁃lying cervical diseases,surgical treatment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symptoms.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due to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on the rise.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bu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like greater trauma,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loss of activity.With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iques,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instrum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biomechanics,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spine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antly developed.In order to provide spine surgeons with person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procedure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partial anterior 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Key word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Microscope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244-251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3039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ent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Jincheng Liu, Zhibin Liu*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Received: Feb. 23rd,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6th, 2020Abstract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spine and tends to occur in a younger 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In clinical work, there have been 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various typ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new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such as cervical endoscop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micro-scope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providing a new choice and h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progres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 in recent years.Key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Surgery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刘金成,刘志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0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6日摘要颈椎病已发展为最常见脊柱退行性病变之一,并且有年轻化的发病趋势。

颈椎病从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临床工作中对各型颈椎病已经有较多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颈椎内窥镜、3D打印技术、显微镜等新技术及设备也逐渐应用到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之中,为颈椎病的治疗提*通讯作者。

刘金成,刘志斌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方法,手术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前言颈椎病是常见的伴有临床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病变,由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继发相邻结构的病理改变,常累及神经、血管等周围组织结构,导致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相应改变的疾病。

最新指南[1]根据组织结构受累程度及其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临床上每一型颈椎病患者因组织退变程度的不同,患者可产生恶心、眼花、耳鸣、心动过速,局部酸痛、上肢无力、麻木、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等复杂多样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手术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平均水平[2]。

目前尚缺乏关于颈椎病患病率及发病率的大型流行病学研宄[3]。

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已有5千万颈椎病患者,每年大约新增1百万颈椎病患者[4]。

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颈椎病的患病人群中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为47.70 ± 12.98岁[5],且颈椎病发病趋势呈年轻化[6] [7]。

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颈型、神经根型和其他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通常为临床工作者首选和基本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有头颈牵引,颈托制动、热疗、电疗等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骨骼肌松弛类药等)以及按摩等传统医学。

手术治疗方式有经典的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联合人路等治疗方式。

近年来颈椎内窥镜、3D打印技术、显微镜等新技术及设备也逐渐应用到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之中。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2. 劲椎病的手术方式2.1. 颈型型颈椎病主要以为颈部僵硬、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反复落枕等颈部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有一过性上肢麻、痛、感觉异常等临床表现。

主要由颈椎生物力学失衡、颈椎间盘退变及局部炎症所导致。

影像学检查常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张或“天鹅颈”等改变,在颈椎动力位侧位片有椎间关节不稳定、椎体移位等改变[8]。

通常认为颈型椎病是其几种颈椎病发病的初始临床表现,若不对其进行早期救治,将逐渐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其他型颈椎病(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更为严重的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最终将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功能锻炼,及中医治疗等。

由研究表明离子导入、磁疗、超声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电脑中频)、高频(微波、超短波)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以及消炎、止痛、缓解痉挛等作用[9] [10]。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局部痉挛的肌肉松弛,改善颈椎小关节紊乱。

朱立国等[11]研究表明,颈部康复锻炼可以通过纠正颈部不良体姿、增强局部肌力、缓解肌肉疲刘金成,刘志斌劳、解除肌肉痉挛,使得颈椎的力学平衡,达到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有药物治疗(内服、外用)、针刺疗法、艾灸疗法、针灸疗法等多种方式。

针灸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的特点,虽然其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缓解疼痛并缓解症状[12]。

2.2. 神经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手臂疼痛、运动无力和感觉知觉下降等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主要为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所导致。

约19%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疗效满意[13] [14],然而有10%至15%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最终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可能比物理疗法或颈部颈圈固定更快地缓解颈椎神经根病患者的疼痛[15]。

对于临床表现持续8周以上、反复发作半年以上、上肢伴右有明显放射痛、麻木以及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以至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或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退变严重,有神经根或硬膜囊压迫表现、或病变节段明显椎间不稳定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16]。

目前主要通过多种颈椎前路或后路椎板切除术来实现脊髓或神经根减压的目的。

手术治疗包括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颈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ADR)等。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于1950年代由Smith和Robinson首先报道,目前己成为解除颈脊髓和颈神经根受压的主要治疗方式[17] [18]。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取得了良好的远近期临床治疗效果,逐渐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行性变的标准术式,该术式在恢复椎间高度及改善曲度方面具有优势,可取得较高的融合率与较好的疗效。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ACDF可有效减轻神经压迫症状的同时,减小了颈椎的活动范围,改变了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导致速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退变将逐步加重[19]。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由Spurling和Scoville于1944年首次提出,也称颈椎后路“钥匙孔”切开减压术[20]。

该术式可对神经根进行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保留颈椎的运动节段,可避免前路手术对颈椎前方气管、食管、神经和血管的等织结构的损伤。

具有减少与骨移植有关的并发症,显著减少相邻锥体退变发生率等优点[21],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22] [23]。

但传统的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

随着临床工作者对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探索及发展,微创通道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经皮全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等微创手术逐渐被患者及术者所青睐[24]。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设计人工椎间盘假体,近年来因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发症低、再手术和邻近节段退变程度低、手术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术后良好的颈椎活动度等优点,保留手术节段功能设计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逐渐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工作中[25]。

但也有研究表明ACDF和ACDA对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神经根型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分别经两种手术方式治型的患者在临床转归方面没有临床相关性差异[26]。

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人共椎间盘的主要有Prestige-LP、Bryan、Cervicore、PCM、Prodisc-C等假体[27]。

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主要由金属合金和高分子材料组合而成[28],金属属材料主要为不锈钢合金、钴铬合金、钛金属;陶瓷材料主要是氧化铝、氧化锆;聚合物材料主要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聚氨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