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导读: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患者的颈椎椎体退化以及邻近的软组织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运动或者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髓受压或者脊髓缺血,进而是脊髓出现功能障碍,我们就称之为脊髓型脊椎病。
患者会非常痛苦,也都肯定很关心脊髓型脊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患者的颈椎椎体退化以及邻近的软组织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运动或者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髓受压或者脊髓缺血,进而是脊髓出现功能障碍,我们就称之为脊髓型脊椎病。
患者会非常痛苦,也都肯定很关心脊髓型脊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
要想知道怎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首先我们要知道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是什么?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有很多,像外伤、颈部慢性劳损、劲椎退行性病变、椎管狭窄、髓内血循环受阻、以及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常会感到四肢无力、活动不灵敏、有时候走路感觉就像脚踩棉花一样。
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治疗方法和非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身上,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通过治疗都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但是一定要在进行中密切观察病情,如果动作粗暴等操作不当的话,会加重病情并且有可能会引起脊髓病变。
手术疗法是适用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的,如果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没有明显的改善,出现了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大家发现了自己有脊髓型颈椎病也不要过度紧张,只要能够尽快去医院治疗,及时控制住病情,是可以恢复的。
在治疗期间要多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干重活,只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保证肌肉不萎缩即可。
小编最后希望介绍的相关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祝大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由于该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近年来治疗技术也有了发展,本文对国外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1.病因和自然发展过程颈椎病常在中年开始发病,伴有颈椎间盘进行性退变性改变,这种退变会导致顶部运动异常、椎间盘高度丧失、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
钩椎关节病和椎间盘退变形成的骨胬,会引起从前向后压迫脊髓,小关节病与黄韧带肥厚,会引起从后向前压迫脊髓。
这种对脊髓所形成的环形压迫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称为静力性脊髓受压。
由于颈椎伸展引起黄韧带打折与屈曲引起椎间盘膨隆产生脊髓受压,称为动力性脊髓受压。
尸体解剖研究表明:椎管内径在屈曲位比伸展位大。
颈椎的屈伸活动和不稳定,可引起脊髓前方软骨与骨性骨胬和后方增生的小关节与肥厚的韧带对脊髓产生钳夹形压迫。
其他病因还有:椎板内陷、齿状突肥大以及后纵韧带增生。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表明:75%的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20%缓慢加重后又形成相对稳定期,5%突然加重后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功能不全期,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是:①病变到中期;②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但目前对颈椎病自然发展结局的研究资料,对其进展和减轻尚无可靠指标。
2.手术指征与禁忌证主要的手术指征是经体检与影像学诊断证实有脊髓型颈椎病。
成功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诊断与病例选择,当确定手术时,手术重点应在引起症状的部位,同时应防止医源性损伤。
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基础功能、症状、体征来综合考虑。
对体征中等至严重的患者,不可能发生明显的自然改善。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未治疗者病情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确切的发病原因仍未明了,在治疗上还有争议。
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我们体会,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经长期随访疗效肯定。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对一或二平面无椎体后缘改变的颈椎病是最佳选择。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作者:孙振辉杜文君,江汉,冯世庆,王沛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
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χ2 检验,P<0.05)。
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脊髓型颈椎病Treatment of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anterior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n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Methods 36patients were enrolled,retrospectively,from July1989through December2005.All thes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late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derived cervi-cal radiculopathy,30patients took the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hile the other6select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rom10months to2years,the radiculopathy syn-dromes of surgery group30patients were released enormously.According to the score system raised by Jiang Hong etc,all th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alleviated the syndroms after surgery(P<0.05);While the other6patients who treated conservatively had not alleviated the symptoms at all,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after the therapy(P>0.05).Conclusion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especially when it was incisively diagnosed and the related levels were less than3.Key words:anterior decompression;bone transport and fusion;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
脊髓型颈椎病最好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型颈椎病最好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导语:脊髓型颈椎病也是骨病的一种,面对骨病人们真是有苦说不出,感觉患上了骨病之后难以治疗好,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也是非常顽固的,所以说当自
脊髓型颈椎病也是骨病的一种,面对骨病人们真是有苦说不出,感觉患上了骨病之后难以治疗好,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也是非常顽固的,所以说当自己患上了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就担心自己一时半会不能得到疾病的改善,而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疼痛加剧的话就会让人们过度的难受,那么脊髓型颈椎病最好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一般为每周2次。
颈椎增生退变是引起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因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颈椎椎体位移,以第4、5颈椎错位常见。
手法治疗要充分体现稳、准、轻、巧的特点,所以患者风险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
中药敷或中药熏蒸。
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它可改善颈部肌肉血液循环、舒筋通络、解除肌肉痉挛、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是脊髓型颈椎病重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牵引治疗。
它可祛除脊髓型颈椎病的动态损伤因素(即动态性椎管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水肿及椎间盘压力等,尤其对车祸外伤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突出。
颈椎牵引的时间、角度及牵引力十分重要,牵引时间为15~20分钟,其中持续牵引时间10~15分钟。
牵引力可以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力度,牵引角度根据发病部位而定。
颈椎小关节囊封闭治疗。
它属于脊髓型颈椎病重要的辅助治疗,可以尽快消除小关节囊无菌炎症,增加复位椎体的稳定性,大大缩短治了疗期。
同时,它可减轻炎症对神经血管的刺激,从而减轻了病人的
生活常识分享。
脊髓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脊髓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什么?
导语:当人们患上脊髓颈椎病之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但会感觉到身体不适,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由此可见只有抓紧时间将
当人们患上脊髓颈椎病之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但会感觉到身体不适,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由此可见只有抓紧时间将治疗工作做好,才能为自己的健康提高保障,也能逐渐的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免受伤害了,那么脊髓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什么?
1.前路手术
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后骨刺并行椎体间植骨。
其优点是脊髓获得直接减压、植骨块融合后颈椎获得永久性稳定。
在植骨同时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适应证:1-2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所致神经根或脊髓腹侧受压者;节段性不稳定者。
植骨材料可以采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硫酸钙、珊瑚陶瓷等。
2.后路手术
经颈后入路将颈椎管扩大,使脊髓获得减压。
常用的术式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手术适应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或多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者;多节段OPLL;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骨化所致脊髓腹背受压者。
有节段性不稳定者可以同时行侧块钛板螺钉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康复治疗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弥补手术之。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现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由骨赘和硬化物形成的致压物,既可压迫颈髓,也可使脊髓前动脉或沟动脉受压,引起颈髓前方和灰质前联合缺血、缺氧而受损害。
同时,颈部过度活动,颈椎不稳也是造成或加重颈髓损害的重要因素。
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药物。
因此,原则上CSM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
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OPLL者。
本文着重介绍CSM的颈前路手术方法及其进展。
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早在1958年,Robinson和Smith就提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病[1]。
随后,颈前路手术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
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CSM的最有效方法。
不少文献报道表明[1,2],本手术方法可通过颈前路途径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髓功能,并通过植骨融合达到稳定颈椎的作用,术后大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效果。
因此,目前本手术方法仍在不少地方推广应用。
然而,这种不用内固定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主要缺陷是术后脊柱不稳定,从而引起植骨块移位,植骨不融合,进行性颈椎后凸,脊柱排列紊乱以及需要行长时间外固定等。
二、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在行颈前路减压后,植入Cage是治疗CSM的一种新手术方法。
其术后具有支撑、稳定手术节段和诱导成骨的作用,从而达到椎间融合稳定。
术中利用局部骨质行植骨融合,无需另取髂骨植骨,可避免供骨区的并发症是其突出的优点。
Matge等[3]应用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80例,获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我们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治疗CSM 42例,经平均12个月术后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椎间融合良好,无Cage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现象存在[4]。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在亚健康流行的当下,颈椎病也是一个大众熟知的疾病。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知道颈椎病不好,但是很少人会去做预防,所以患病的人越来越多,也是因为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危害,很多人也对轻度症状毫不在意。
其实,颈椎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后会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
作为常见疾病,颈椎病有很多种类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是很常见的。
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很多,患病后及时的接受治疗,效果也很好。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有以下几种:★1.牵引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功能治疗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增强肌力和稳定颈椎,改善患部血循环,促进神经血管正常,增强肌肉张力,恢复颈部功能作用。
★3.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
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长期坐着工作的人,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
所以,如果需要长时间的坐着工作的话,需要不时的起来运动,缓解疲劳。
此外,在生活中要经常的锻炼,以便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当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颈椎病来说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方科;黄象望
【期刊名称】《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8(008)002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该病症状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明确,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该病的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就该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80-382,368)
【作者】方科;黄象望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田效铭;王辉;赵红伟;丁文元
2.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J], 吴桐;姜星杰;浩洁;叶涌;成嘉祁;张烽
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J], 李创;吴斌;郑启新
4.脊髓型颈椎病致病因素及手术治疗进展 [J], 张克强
5.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J], 王义生;唐福兴;梁博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作者:孙振辉杜文君,江汉,冯世庆,王沛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
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χ2 检验,P<0.05)。
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脊髓型颈椎病Treatment of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anteriordecompres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on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Methods 36patients were enrolled,retrospectively,from July1989through December2005.All thes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late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derived cervi-cal radiculopathy,30patients took the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hile the other6select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rom10months to2years,the radiculopathy syn-dromes of surgery group30patients were released enormously.According to the score system raised by Jiang Hong etc,all th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alleviated the syndroms after surgery(P<0.05);While the other6patients who treated conservatively had not alleviated the symptoms at all,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after the therapy(P>0.05).Conclusion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FergusonⅡ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eases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especially when it was incisively diagnosed and the related levels were less than3.Key words:anterior decompression;bone transport and fusion;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
CSM通常表现为颈痛、下肢硬瘫、步行困难、上肢痛、感觉异常等。
但有些CSM患者仅表现为上肢根性症状:患侧上肢疼痛、麻木、精细运动减弱、手肌萎缩等[1],使得FergusonⅡ型CSM容易和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disease,CRD)混淆。
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6例FergusonⅡ型CSM患者。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6~71岁,平均68.4岁。
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为3个月(1d~2年)。
其中22例主诉颈肩痛伴神经根刺激症状,9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神经根性痛,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肌肉萎缩。
体格检查:患者手部或上肢感觉障碍,Spurling试验阳性,上肢腱反射减弱、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检查,其中单纯间盘突出压迫脊髓30例,伴黄韧带增生肥厚6例,伴钩椎关节增生2例,伴关节突关节增生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有神 1)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组资助课题(043609011)经根管受累。
脊髓压迫节段:C 3~4 3例,C 5~6 9例,C6~7 14例,C7 T1 6例。
两节段均突出4例。
脊髓压迫部位:后外侧7例、前外侧21例、前旁正中8例。
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ASIA神经系统查体的方法,明确支配关键肌、关键皮区的受累神经节段[2]。
根据姜宏等[3]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评定方法进行评分,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个月(3d~1年),其中由于外伤导致的急性间盘突出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其余22例均经过6周正规保守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进行性加重而行择期手术治疗。
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为慢性FergusonⅡ型CSM患者,具有手术指征,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根据术前确定的病变节段决定手术切口,一般采用颈前横切口,常规颈前入路暴露至颈前筋膜。
C臂透视定位后,确定椎体中线部位,以朝向头侧5°~10°平行于间盘方向采用环锯截骨,取出椎体-间盘组织,观察截取间盘的突出情况。
采用弯头磨钻仔细磨除侧方残余骨性致压组织,枪式咬骨钳小心咬除间盘组织,神经剥离子小心探查颈椎管内其他致压物,用小刮匙潜行刮除残留致压物,探查椎管,注意有无游离间盘组织残留。
彻底显露脊髓侧方并显露颈神经根的起始部位,松解侧隐窝周围的粘连组织。
脊髓和神经根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然后行钛板内固定。
术后常规应用激素、甘露醇5~7d,减轻炎症反应与组织水肿。
卧床1d后开始床上活动,术后7d拆线,患者在颈托保护下可自由活动。
另6例行保守治疗患者,男4例,女2例,急性发作期给予扶他林片剂(25mg,tid)、同时静脉小剂量应用激素、甘露醇、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颈椎制动,严禁牵引、按摩等;持续用药2周后,疼痛缓解后方可用牵引、按摩等方法治疗。
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门诊复查,每周1次;3个月后每月1次,根据患者颈、肩、手部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程度确定并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适时允许患者恢复工作、学习等日常活动。
1.3 评定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评定FergusonⅡ型CSM疗效的统一标准,我们根据姜宏等[3]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手部功能以及体征等评定其疗效。
1.4 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所有随访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手术组、药物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采用自身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校正χ2 检验和确切概率法。
2 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治疗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估。
根据姜宏等[3]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评估后发现,手术治疗组的30例患者术后所有患者神经根痛症状均显著改善,无明显颈部活动障碍、复发病例;手术前后颈椎病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治疗组的6例患者手术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见表1。
手术组和保守组治疗后两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χ2 检验,P<0.05)。
表1 手术组和保守组治疗根性颈椎病的疗效比较3 讨论CSM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致残率。
CSM的基本原因是脊柱退变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其他因素包括发育性椎管狭窄、动态脊髓受压、髓内结构动态改变、脊髓血运障碍等[4]。
此外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血肿、颈髓内、外占位性病变均可导致CSM。
CSM起病缓慢,早期缺乏特定的神经体征,容易误诊、漏诊从而延误诊疗时机。
1952年Brain等把CSM作为一种独立的疾患时,就曾指出CSM的诊断是一个挑战,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并且容易和其他脊髓疾患相混淆。
典型CSM表现为三组症状:a)颈痛(axial pain)、颈部活动障碍;b)上肢短束神经症状;c)下肢长束神经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胸腹部束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
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CSM患者仅出现下肢受累的长束症状,上肢无或仅有轻微短束神经症状;有些CSM患者不出现下肢受累的长束症状,仅表现为类似于CRD的上肢神经症状。
为此,1985年Ferguson等[5]把CSM分为四种:a)以长束体征和症状为特点的脊髓综合征;b)以神经根症状为主的神经根综合征;c)兼有神经根和长束症状的混合型综合征;d)血管综合征。
但Ferguson的观点没有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临床众多的CRD患者可能不是单纯的神经根受累所致,而可能与椎管内的脊髓压迫有关,尤其是脊髓侧方受累产生的FergusonⅡ型CSM。
关于FergusonⅡ型CSM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
我们认为,在颈脊髓侧方各脊髓节段发出神经根纤维之前,在脊髓内部存在复杂的编组过程,脊髓各节段可能通过复杂的中间神经元完成各个脊髓节段的联系、整合,这些侧方髓内走形的神经纤维或中间神经元――短束神经纤维损伤后就会出现类似CRD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