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解析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数据采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 ( n 0—
Wa N V )组 间 比较 用 LD法 多 种 比较 。 gA O A , S
病人均获 随访 。随访 时 间 3 3 6个 月 , 平均 1 月。 8个 2 1 神经功能 改善情况 各组术后 6个月 和 1 个 月与术 2 前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0 0 ) 显示 各种手术方法均能 P< .5 ,
改 善 率 =( 随访 评 分 一术前 评 分 ) (7一 前 评 分 ) 0 %。 /1 术 x1 0 改善 率 >7 %为 优 ;5 % ~7 %为 良;2 % ~4 % 为好 转 ; 5 0 4 5 9
<2 %为 无 效 。 5
11 一般资料 .
岁 , 均 5 . 岁 。发 病 时 间 : 7 月 , 均 1 个 月 ; 变 平 18 2~ 6个 平 7 病
相应 的棘 突 捆 扎 固 定 , 到 棘 突 的重 建 。 达
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6 。现 就其手术方 式与 1例
疗效 进 行 探 讨 。
1 临床 资 料
13 神 经功 能评 价 . 全组 16例 , 7 例 , 4 例 ; 1 男 1 女 5 年龄 2 ~ 7 8 7
按 照 JA评 分法评 分 , 算改善 率。 o 计
供, 使脊髓向后方 避让 , 减轻脊髓 前方 的压 迫, 而获 得治 从 疗效果 。回顾本院 自 18 95至 20 采用后 路全 椎板减 压 06年
术 , 开 门椎 管 成 形 术 , 单 以及 单 开 门并 棘 突 重 建 术 …等 手 术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PPT课件

.
51
1. CSM术前术后评分比较
14 12
术前JOA评分(5.7) 10
术后JOA评分(12.3) 8 6 4 2 0 术前
.
术后
52
2. 急性颈脊髓损伤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骨折
脱位
骨折伴脱位
无骨折脱位型
术前 4.5±0.9 5.0±1.0 术后 9.2±1.9 ﹡ ﹡ 9.3±1.5 ﹡
可恢复颈椎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且 融合节段少,对颈椎活动影响较小
前路手术入路简单、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
16
3. 前路适应症
1)单/双节 段间盘突出; 压迫主要来 自前方者
.
17
2)颈椎不稳定
.
18
颈椎不稳定的诊断
Panjabi、White-1975年提出-诊断标准 在颈椎动力位X线中,出现过伸或过屈位椎
诊断:脊髓型颈 椎病
.
44
CT示相 应节段 后纵韧 带骨化 (节段 性)
.
45
一期行后路 单开门椎管 扩大成形、 前路椎间盘、 骨赘切除、 钛板内固定 术
.
46
术后MRI示椎 管有效容积 扩大,脊髓 减压彻底
.
47
例5 C6~7脱位、脊髓损伤
男性,38岁, 高坠伤致C6~7 脱位,小关节 交锁
.
31
3. 后路适应症
1) 发育性椎管狭窄
BC A
.
32
2) 连续性OPLL
.
33
3)无骨折脱位型颈脊 髓损伤
.
34
例2 多节段颈椎管狭窄
患者男性,69岁, 发育性颈椎管 狭窄
.
35
术后X光片
三种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体会

交通 支进行定位 , 于定 位处解剖结扎 交通支 , 避免在 抽剥过程 中
因粗大交通支撕裂深 ,
不进行 分段结扎 , 『 太 ] 两结扎段之 间的隐静脉 旷置 , 其 内形成 血栓 性静 脉炎 , 血 栓可沿交通 支 向深 静脉蔓 延 ; ( 4) 术 中尽 量避 免损 伤股静脉 , 避免手术野 出m , m 皿后肓 目钳央 ; ( 5 ) 术后 避免使用 止血药物 ; ( 6 ) 术后早期下床 活动及 患肢问断气囊压迫治疗 。 总之 , 大隐静 脉 曲张并 发 L D V T的 预 防, 应识 别高 危患 者 , 术后进 行小剂 量抗凝 治疗 , 术 中应 注意轻柔 操作 , 精 细解剖 , 采
【 0 L 流速 度 减 慢 , 从 而导致 D V T形 成 ; ( 2 ) 术 前 用 彩 超 对 粗 大 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 1 7例分 析 [ J ] . 中华 普通 外科 杂志 , 2 0 1 0,
2 5 ( 8): 6 8 4—6 8 5 .
[ 2 ]A b b o t t D, D h a r m a r a j a b B, D a v i e s A H. V a r i c o s e v e i n s u r g e r y a n d d e e p v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p r o p h y l a x i s [ J ] . P h l e b o l o g y, 2 0 0 7 , 2 2
【 摘要】 目的 探 讨人T椎问盘置换治疗颈椎病 的效果 。方法
对4 例 环钻取 出颈椎椎 问盘单纯植 骨 , 颈托 固定 ; 6 例行 颈椎
l 2例术
间盘刮 除 , 椎 问隙植骨融合 钢板固定 , 颈托 阎定 ; 2例颈椎间盘刮除 , 人工椎间盘置换 , 不需 固定。随访 2个月 ~1 5年 。结 果
颈椎手术不同术式麻醉方法选择

准评定 ,结果优 29 例 ,良 10 例 ,可 5 例 ,优良率占 88. 6 %。 4 讨 论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 ①受压神经组织减压以 缓解疼痛 ; ②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阻止椎体滑脱进一步加重 。 但对滑脱椎体是否复位尚存争议 。本组病例在安装 RF 和 DF 时进行提升复位 ,治疗及随访效果良好 。复位的优点是 : ①防 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 ②增加融合率 ; ③减少融合节段 ; ④纠正 腰骶后凸 ,消除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倾斜 ,获得姿态和步态的 改善 ; ⑤恢复椎管的形态和容积 ,纠正神经孔的狭窄 ,避免腰 骶韧带紧张 ,保护神经根不被牵拉 ,有利于神经减压 。
适用的麻醉方法 ,保证术中的安全 ,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对
全身干扰最小 。
5 参考文献
〔1〕 郑友之 ,陈亚军. 前路颈椎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探讨〔J 〕. 临床麻醉 学杂志 ,2000 ,16 (6) :311.
〔2〕 陈为民 ,吴秀英 ,崔健君 ,等. 颈椎手术患者全麻下翻身时循环功 能的变化〔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28 (5) :231.
3 结 果
本组 365 例 ,364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1 例因局部麻醉下不 能耐受 ,术中改换麻醉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应用乌 拉地尔降压者共计 21 例 ,应用麻黄碱升压者共计 15 例 。全 麻患者术中维持呼气末 CO2 分压在 30~40 mmHg 之间 。137 例全身麻醉患者 109 例术毕 20 分钟内各种反射恢复 ,完全清 醒 ,术毕拔管后安返病房 ;28 例合并高位截瘫患者进行延迟拔 管 ,术毕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平均带管时间 8 小时 ,其中 26 例 顺利出 ICU 病房 ,1 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 ,1 例合并严重酸碱 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 ,10 天后死亡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张涛;高延征;闫守月;杨敏杰
【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2001(16)1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方法采用五种手术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 2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2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钩椎关节切除 6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9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3例。
结果随访 1年~ 3年 2个月 ,优 9例 ,良 7例 ,可 4例 ,优良率 80 %。
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纯由椎动脉受压所致 ,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手术方式。
【总页数】2页(P1-2)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手术方式
【作者】张涛;高延征;闫守月;杨敏杰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四医院;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0.5
【相关文献】
1.利用离散选择实验研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术式的选择 [J], 黄勇;陈惠英;汪期明
2.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J], 韩伟;宋沛松;齐伟力;孔抗美
3.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J], 韩伟;宋沛松;齐伟力;孔抗美
4.不同术式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效果 [J], 林昌华
5.选择性激光凝固术式与Solomon术式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妊娠结局及胎盘特点比较 [J], 王学举;李璐瑶;原鹏波;王颖;赵扬玉;魏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骨折分型

Powel比率
Powel比率是:颅穴到寰椎后弓的距离除以颅后点 到寰推前弓的距离
Powel比率是用来确定寰枕关节有无前后脱位,比 值大于l.0提示前脱位,如果除外后脱位的情况,比 值小于l.0是正常的,比值最小达到0.7包可以是正 常的;同时在病理情况下,齿突或寰椎前弓骨折和 枕骨大孔先天性狭窄比值也可小于l.0。其他诊断不 稳定的标准包括在伸屈位片上齿突尖到顾穴的前后 移劫超过1 0mm,CT图像上向一侧旋转超过8°等
颈椎病定义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 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 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称之为颈 椎病。
颈椎病主要临床分型(一)
1. 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
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 感觉障碍、感觉减弱和感觉过敏等; 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 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椎体束征阳性 共济失调步态 病理征阳性 肌张力增加 生理反射活跃
颈椎的生理弯曲
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 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 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
上颈椎C1、C2;下颈椎C3-7
颈椎的生物力学
寰枕 50%屈伸 寰枢 50%旋转
其余 C4-C7屈伸活动 C2-C5 侧方屈曲活动
颈椎节段稳定性
平移性不稳:矢状位上移位大于3mm 角度活动不稳:节段性成角大于11◦
颈椎整体 活动度测量
椎体前后滑移 测量
相邻椎体 活动度测量
颈椎管和颈椎椎体矢状径测定
Pavlov比值
= 颈椎管矢状径 b
颈椎体矢状径 a
ab
若比值<0.75
则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颈椎管狭窄
1.发育性 2.退变性 3.继发性:OPLL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11 椎 间 盘 及 椎 问 关节 的退 变 : 间 盘 的退 变是 颈椎 病 的根 . 椎
源, 其退变与多种 因素相关 . 与劳损外伤有重要关 系。椎问盘 的功能与其含 水量关 系密切。退变问盘含水量降低 , 导致髓 核功能丧失 以及纤维环 生物 力学 的失衡 , 使纤 维环薄弱并失 去弹性 . 即可能 出现髓核 突出 、 间盘高度 的丢失及椎 问盘 椎
曲, 颈椎锻炼 活动对 颈椎退变 患者有 弊无益 。Ma u o tmt s o等 ]
的研究 结果说 明采 用颈部 制动和 限制 颈部剧烈 活动 的保守
在其发病机 制 中, i Wh e和 P n b t aj {] a 将生物 力学 因素分
为动态因素 和静态 因素 。静态因素和颈椎退行性改变 、 发育 性椎管狭窄有关 。 其最终导致颈椎管矢状径 减小 , 动态因素 是椎管 与脊髓相对应 的平衡 即将 消失 的情 况下 , 颈椎 的动态
大部分颈椎退行性变 的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和体征 。一般 情况下 的常见表现为根性压迫症状 、 脊髓压迫症状 和椎 动脉 压迫症状 。颈部疼痛不适可 以急性 或慢 性发病 , 表现为肌力
1 骨赘 的形成 : 弱的退变 间盘导致椎 体间不稳 , . 2 软 脊椎弯 曲时产生错动 , 牵拉纤维环 和四周韧 带 , 韧带牵拉其 附着 点 , 引起细微出血 , 血肿机 化形成骨赘或后纵 韧带 骨化。有学者
1 . 4黄韧带继发性病理改 变 : 由于椎 间隙高度 丢失 , 黄韧带松 弛、 生、 增 肥厚 , 弹性并折皱 突人椎 管 , 去 可导致脊髓受 压 , 颈 椎过伸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3、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且无后凸畸形,节段性 不稳可同时行侧块融合术;
4、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但无 颈椎后凸畸形。
• 颈椎有后凸畸形是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 • 颈部疼痛是椎板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同时行侧块
融合术,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该并发症。
• 同时联合前路减压与融合,也可降低该并发症的
• 后入路显露C3-C7棘突与椎板,保留T1棘突附着的
肌肉,以防止术后棘突凸出与刺激。
• 如果在C2-C3有压迫,应同时行C2椎板下潜行扩大。
勿显露C2椎板与棘突,若需显露,需将在C2棘突 附着的肌肉重新牢固缝合回原位。
• 在椎板成形的上下端做单侧椎板切断。通常在C2-
C3与C7-T1部位。下端椎板切除至T1椎弓根,上端 向外至C3侧块。
• 在症状重的一侧(脊髓压迫重的一侧)将椎板切
断。从C7椎板与侧块交界处开槽,作为开门侧。
• 开槽应在T1椎弓根内侧面上。用小的椎板咬钳将
槽完全咬开,应尽可能靠外侧,方向对准椎弓根 内侧壁。依次向上操作至C3椎板。
• 在对侧磨槽去除80%椎板厚度,轻柔地将椎板整
块向对侧翻起约12mm,去除切开侧黄韧带。
• 如术前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同时行椎间孔切开
减压。
• 椎板维持打开后,可用同种骨块或小段肋骨,长
12~14mm,放在C3、C5、C7平面,小心操作, 小关节不用植骨,如操作正确可不用缝合固定。
• 应用细钢丝穿小段肋骨重建或用微型钛钢板螺钉
固定维持椎板位置和稳定性。
• 应用侧块螺钉联合钢丝缠绑维持开门的方法操作
后路手术
• 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最早用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的方法。随着其疗效不佳和前路与椎板成形术的 发展,逐渐被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孙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目前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
前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稳定颈椎。
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
从手术术式选择的角度可以把颈椎病分为两大类:( 1 )脊髓多节段受压(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尤其是MRI 上显示脊髓腹背侧均受压者,如发育性和退变性颈椎管狭窄、OPLL ,应当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双开门、单开门)。
( 2 )脊髓单节段或二个节段受压而椎管比值等于或大于0 75 者、颈椎后凸畸形或有明显不稳定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对于伴有局限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应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
实践证明,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如果采取前路减压,往往出现减压范围不够、减压不彻底、容易复发或甚至无效等现象。
因此,术前仔细阅片,确定是否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一、前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1 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这是颈椎病的经典术式,包括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组织和上、下软骨板、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和后骨刺、椎体间植骨重建椎体间稳定性。
后纵韧带不要求常规切除,应当仔细分析术前MRI 影像学资料,如果判断有后纵韧带肥厚或者有游离的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则应当切除肥厚的后纵韧带或者切开后纵韧带取出游离的髓核组织,做到彻底减压。
传统的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
也可以使用人工植骨材料,例如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包括珊瑚、羟基磷灰石、硫酸钙、磷酸钙等)。
使用钛板内固定具有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植骨块位置、提高融合率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钛板分为限制型和非限制型二类系统。
属于限制型钛板包括:AO 产品CSLP 、枢法模产品Orion 、史赛克产品Reflex 、强生产品Codman 和贝朗产品Caspar 。
非限制型钛板包括AO 产品CSLP-VA 、枢法模产品Zephir 、强生产品Slimlock 和贝朗产品ABC 。
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螺钉和钛板之间为完全刚性锁定,螺钉和钛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可以达到上、下位椎体和植骨块之间的完全稳定,最适合于颈椎外伤以及有明显节段性不稳定情况下使用。
但是当植骨界面因为界面吸收而出现高度降低时,由于螺钉和钛板是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因此可以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
非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允许螺钉和钛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和平行移动,因此当发生植骨界面吸收时,螺钉和钛板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可以随着椎间隙高度的降低而轻微变化,从而避免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最适合于颈椎病手术。
另外,近年来出现的椎间融合器(Cage )具有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点。
根据形态Cage 可以分为圆柱形和矩形二类,圆柱形Cage 由于对终板有明显的切割作用,植入后很容易发生Cage 下沉,导致椎间隙塌陷,因此近年来已经很少应用。
矩形Cage 由于不存在终板切割作用,因此几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一般来讲,单节段或双节段融合不需要同时使用钛板,但是如果同时合并使用钛板固定,则固定更加牢固,理论上术后不需要任何外固定。
如果实施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的融合,尤其是进行后凸矫正时,则必须加以钛板固定。
Cage 的材质分为钛合金和聚醚醚酮(PEEK )二类,后者为X 线可透光性、而且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因此近年来应用更为广泛。
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适应症为:( 1 )由于椎间盘突出、后骨赘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2 )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节段性不稳定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3 )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导致脊髓腹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校正后凸畸形者。
2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除术+ 椎体间大块植骨融合术此术式为前一种术式的扩展,切除范围包括上、下节段的椎间盘、后骨赘以及中间的椎体,再行椎体间植骨重建稳定性,最后实施钛板内固定。
植骨可以选用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自体腓骨。
近年来多数学者采用钛网(笼)内填自体松质骨(一般是切除的椎体)或者同种异体骨,来代替自体髂骨,也取得了很好的融合效果。
手术适应症:( 1 )由于严重的后骨赘造成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 2 )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局部受压。
( 3 )严重的节段性退变性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后凸,需要减压同时校正后凸畸形者。
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手术节段可以包括一个椎体或者二个椎体,但是如果切除更多的椎体,虽然从减压的角度来讲,可以较好地解除脊髓腹侧的压迫,但是颈椎运动功能却可以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所以必须慎重。
3 椎间盘切除+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这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手术。
其目的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后,植入可以活动的人工椎间盘来代替传统的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的目的。
目前在我国可以使用的是Bryan 人工椎间盘系统。
Bryan 椎间盘系统假体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上下终板为钛合金材质,表面凸起并呈微孔状,便于骨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髓核,为高分子材料聚胺酯,具有高耐磨性。
最外层的鞘是由聚胺酯材料组成,具有半透膜性质,连接上下终板,将髓核包在其中,并灌满生理盐水。
椎间盘切除+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症为:由于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
以上介绍的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为一般原则,在临床实践中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例如;如果一位患者为C3-4 和C5-6 椎间盘突出造成脊髓受压,即跳跃式脊髓压迫,表现为二个病变椎间盘中间夹着一个相对正常的椎间盘,如果采用前路减压+ 融合术,就应当将C3-4 、C4-5 和C5-6 椎间盘全部融合,否则中间的C4-5 椎间盘就会因为受到较大的额外应力而过早退变、突出,再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如果采用前路减压+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就可以保留C4-5 椎间盘。
另外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是二个病变椎间盘中间夹着二个相对正常的椎间盘,即双节段跳跃式压迫,一般保留中间的椎间盘,仅仅对病变的节段进行减压和融合,当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二、后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1 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此术式为颈椎后路减压的经典术式。
通过扩大椎管空间,使脊髓后移,从而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
虽然开门后椎板固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基本原理相同,即防止再关门。
此术式的优点是:减压充分、可以较好地保留颈椎的活动。
后路椎板成形术的适应症:( 1 )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 )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腹背受压;( 3 )连续型或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2 后路椎板成形术+ 侧块(椎弓根)钛板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此术式为前一种术式的扩展,即在进行椎管扩大的同时,应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或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后路固定和植骨融合。
目前国内外可以使用的颈椎后路内固定器械分为钉- 板系统和钉- 棒系统二类。
属于钉- 板系统的包括:AO 产品颈椎后路钛板、枢法模产品Axis 、强生产品Peak 等。
属于钉- 棒系统的包括:AO 产品Cervifix 和Starlock 、枢法模产品Vertex 、强生产品Summit 、史赛克产品Oasys 等。
由于钉- 棒系统占据的空间比钉- 板系统少,因此更有利于植骨。
后路椎板成形术+ 侧块(椎弓根)钛板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适应症:具有前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 1 )明显的节段性不稳定;( 2 )轻度后凸畸形,术前过屈过伸X 线片显示后凸畸形在后伸位时可以自行矫正。
3 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 神经根管扩大术此种术式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的扩展。
即在进行椎管扩大的同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某些节段的部分或全部小关节,扩大神经根管,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一般切除小关节的内侧 1 / 3 或 1 / 2 ,即可显露 5 -8mm 长度的神经根。
达到脊髓和神经根的同时减压。
一般不需要同时进行内固定,但是如果切除范围达到或超过小关节的 1 / 2 ,就会对颈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需要同时进行后路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后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 神经根管扩大术的手术适应症:具有第一种术式的适应症同时伴有( 1 )比较明确的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2 )椎管狭窄特别严重,例如严重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严重的OPLL 造成椎管有效容积明显减少,特别是神经根管入口也明显狭窄时,为了防止开门后脊髓后移造成神经根过度牵拉而出现神经根损害的症状,例如颈 5 神经根麻痹,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神经根管减压。
三、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指在一次或分次麻醉下完成颈椎后路、前路的减压+ 融合术。
手术方式可以是上述前路、后路术式的组合。
适应症为:( 1 )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骨刺形成、孤立型OPLL 导致脊髓腹背受压同时脊髓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脊髓型颈椎病;( 2 )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减压,同时伴有明显的颈椎后凸畸形,术前颈椎过屈过伸位X 线片显示颈椎后凸在过伸位不能自行矫正而要前路手术矫正者。
手术可以在一次麻醉下先行后路减压,然后再实施前路手术。
也可以分次手术,即先行后路减压,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在3-6 个月后在实施前路手术。
由于存在颈椎管狭窄,先进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可以扩大椎管的储备间隙,使脊髓向后方退移,然后再完成前路减压、融合、固定,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对脊髓的刺激、降低损伤脊髓的机会。
如果先行前路手术,由于存在椎管狭窄,脊髓受压严重,储备间隙极其狭小,如有操作不慎,极易损伤脊髓。
实践证明,一次麻醉下前后路手术与单纯后路或前路减压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快、更充分的脊髓功能的恢复,降低再手术的可能。
而且治疗周期短、总体费用将比分期手术降低许多,更有意义的是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快、更好。
由于近年来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服务的进步和手术技巧的熟练与提高,使医疗安全性大大提高,手术并发症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但是对于老年患者(70 岁以上)、心、肺功能下降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避免前后路一期手术。
四、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问题1 充分减压与颈椎功能的保护充分的减压是保证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术前仔细分析致压物的性质和部位,判断有无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是否已经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后骨刺的范围等,有助于做到充分的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