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课件之卤代烃
合集下载
医用有机化学 第5章卤代烃 教学课件

表明,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通常按两
种反应机理进行:
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溴甲烷的碱性水解过程是双分子反应历程。
CH3Br
+
NaOH
H2O
CH3OH
NaBr
v=k[CH3Br][OH-]
由于反应速度不但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而且与亲核试剂浓度有关,此历程为双分 子反应历程(bimolecular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用SN2表示。
根据卤原子数的多少可分为: 一卤代烃
多卤代烃
H3C CH2 Cl
Br CH2 CH2 I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饱和卤烃 RCH2X
按烃基的不同分 不饱和卤烃 RCH=CHX 卤代芳烃 Ar-X 根据卤素所连的碳原子不同类型分为:
伯卤烃 RCH2X
仲卤烃 R2CHX
叔卤烃 R3CX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亲核取代反应
1 被羟基(-OH)取代——水解 2 被烃氧基(-OR)取代——醇解 3 被氨基(-NH2)取代——氨解 4 被氰基(-CN)取代——氰解 5 被硝酸根(-ONO2)取代——与 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
RX
Nu
_
RNu
X
_
一、亲核取代反应 1. 水解反应
卤烷与KOH或NaOH水溶液共热则卤原子被 羟基取代生成醇。
硝酸酯
• 因有卤化银沉淀产生,这反应可作为卤代 烃的鉴别反应。
卤烃反应活性:烯丙基卤烃>叔卤烃>仲~>伯~
一、亲核取代反应 6. 卤离子交换反应
医用有机化学课件:卤代烃

A、b﹥c﹥d﹥a B、c﹥b﹥d﹥a C、b﹥a﹥c﹥d
D、c﹥b﹥ a ﹥ d
5、SN2的活性順序從大到小正確的是( C)
a、
Cl b、(CH3)3CCl c、CH3C(Cl)=CH2
d、CH3CH2Cl
A、b﹥a﹥d﹥c B、c﹥d﹥a﹥b C、d﹥a﹥b﹥c
D、d﹥b﹥c﹥a
有机化学
親核取代的反應機制
❖速率只與叔丁基溴濃度成正比,與OH-的濃度無關 ❖v = k [ (CH3)3CBr] ,動力學上稱一級反應
❖速率與溴甲烷及OH-的濃度均成正比 ❖v = k[CH3Br][OH-] ,動力學上稱二級反應
有机化学
1.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
第一步:
第二步:
❖(演示一 二 三)
鹵代烴與 AgNO3/乙醇溶液的反應為 SN1 機理
有机化学
SN1反應能量變化曲線
有机化学
2.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
❖ (演示)
①反應速率與溴甲烷及OH-的濃度有關,稱SN2; ②反應一步完成;
③反應的活性與空間位阻有關,
順序:鹵代甲烷>1º>2º>3º
④親核試劑反向進攻產物構型轉化。
有机化学
離去基團: 被取代的基團-X
有机化学
(1)水解反應(鹵原子被-OH取代)
❖ 條件:堿(NaOH/KOH)溶液和加熱,又稱鹼性水解 ❖ 產物:醇(可用於製備醇)和鹵化氫。
如:
P-π共軛,一般情況下難反應。
有机化学
(2)鹵原子被烷氧基取代
❖ 條件:醇鈉(NaOR′)
❖生成混醚( ROR′)的一種方法,稱為威廉姆森 (Williamson)合成法。
2、
D、c﹥b﹥ a ﹥ d
5、SN2的活性順序從大到小正確的是( C)
a、
Cl b、(CH3)3CCl c、CH3C(Cl)=CH2
d、CH3CH2Cl
A、b﹥a﹥d﹥c B、c﹥d﹥a﹥b C、d﹥a﹥b﹥c
D、d﹥b﹥c﹥a
有机化学
親核取代的反應機制
❖速率只與叔丁基溴濃度成正比,與OH-的濃度無關 ❖v = k [ (CH3)3CBr] ,動力學上稱一級反應
❖速率與溴甲烷及OH-的濃度均成正比 ❖v = k[CH3Br][OH-] ,動力學上稱二級反應
有机化学
1.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
第一步:
第二步:
❖(演示一 二 三)
鹵代烴與 AgNO3/乙醇溶液的反應為 SN1 機理
有机化学
SN1反應能量變化曲線
有机化学
2.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
❖ (演示)
①反應速率與溴甲烷及OH-的濃度有關,稱SN2; ②反應一步完成;
③反應的活性與空間位阻有關,
順序:鹵代甲烷>1º>2º>3º
④親核試劑反向進攻產物構型轉化。
有机化学
離去基團: 被取代的基團-X
有机化学
(1)水解反應(鹵原子被-OH取代)
❖ 條件:堿(NaOH/KOH)溶液和加熱,又稱鹼性水解 ❖ 產物:醇(可用於製備醇)和鹵化氫。
如:
P-π共軛,一般情況下難反應。
有机化学
(2)鹵原子被烷氧基取代
❖ 條件:醇鈉(NaOR′)
❖生成混醚( ROR′)的一種方法,稱為威廉姆森 (Williamson)合成法。
2、
卤代烃(中药)PPT

医学领域
某些卤代烃具有抗菌、抗 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可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治 疗。
02 卤代烃在中药中的应用
中药中卤代烃的种类
01
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在中药中,常见的卤代烃包括氯 仿、碘仿、溴仿等。
02
这些卤代烃在中药中常被用作药 物提取剂、溶剂或防腐剂等,具 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医疗器械
卤代烃在医疗器械的制造过程中 可作为防腐剂、消毒剂等,提高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卤代烃的未来研究方向
药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卤代烃的药理机制,为其在中药和 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合成方法改进
优化卤代烃的合成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产量和纯度。
药物设计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开发具有特 定靶点和药理活性的卤代烃药物。
安全性评价
对卤代烃进行长期的安全性评价,确保其在 中药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安全可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卤代烃的引入可改善传统中药的溶解性、渗透性 等问题,有助于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卤代烃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景
化学工业
卤代烃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如作为溶剂、原料和中间 体等,其发展有助于推动化学工 业的进步。
农业
卤代烃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有 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卤代烃的分类
根据卤素种类
01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根据烃基结构
02
脂肪族卤代烃、芳香族卤代烃等。
根据卤代烃中卤素与碳原子相连的位置
03
一级卤代烃、二级卤代烃、三级卤代烃等。
医学有机化学--第四节卤代烃PPT课件

-
14
(三)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由于亲核试剂本身也是碱,所以卤代烷发生亲核取 反应的同时也可能发生消除反应。一般来说,叔卤 烷易消除,伯卤代烷易取代。 实验证明:对相同的卤代烷,以水为溶剂时,有利于 取代反应,以醇为溶剂时,则有利于消除反应。
CH3CHCH3 + NaOH X
12.02.2021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通式:R-X
一、分类
卤代烷烃 CH3Cl CH2Cl2
(一)按R种类分 卤代烯烃 H2C CHCl
卤代芳烃
Cl
(二)按X数分
一卤代烃 CH3Br 多卤代烃 CH2Cl2
伯卤代烃 RCH2 X
(三)按X所连的碳原子分 仲卤代烃 R2CH X
[ δ+
C
δBr
slow
δHO
C
] δ-
Br
fast
HO
C
H + Br-
H
H
H
过渡态
SN2机制的特点: (1) 双分子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剂的浓度有关。
(2) 反应一步完成,旧键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12.02.2021
(3)
反应中,中心碳原子构型转化。 -
7
(二)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制的因素
C H 3
C H 2C H 2C H C H 3 C H 3C H 2C H C H C H 2C H 3 C H 3C H =C H C H 2C l
C l C H 3
Br
3-甲 基 -1-氯 丁 烷 3-甲 基 -4-溴 己 烷
1-氯 -2-丁 烯
化学课件《卤代烃》优秀ppt8 人教课标版

氟利昂(freon),有CCl3F、CCl2F2等,对臭氧 层的破坏作用。
小结:
1、体会探究卤代烃性质的过程 2、卤代烃的取代、消去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简单介绍了卤代烃的用途及其危 害
对消去反应的理解 紧扣概念
CH3CH2CH2Br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 —
CH2—(CH2)4—CH2 催化剂
的是:
A.C6H5CH2Cl
B. (CH3) 3CBr
√
√ B.C. CH3CHBr CH3
D. CH3 Cl
2、写出由CH2BrCH2Br与NaOH醇溶液共热的 反应方程式
NaOH、△
CH2BrCH2Br
CH≡CH+2HBr
CH3CH2OH
3.以CH3CH2Br 为主要原料制备CH2BrCH2Br
氧化反应 可以吗?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2.分子组成和结构
(1).分子式 C2H5Br
四 种 (2).电子式
思考与交流:在核磁
H H共振氢谱中溴乙烷 有几类峰谱?
:: ::
::
表
H:C:C:Br:
示
形 (3).结构式 H H
式
(4).结构简式
C2H5Br CH3CH2Br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
C—Br键极性强,易断裂。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H
Br
属消去反应吗?
CH3Cl
CH3CHCHBrCH3 CH3
C H3 H3C C C H2C l
C H3
能否发生类似于CH3CH2Br刚才发生的反应? 提问:满足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发生那样的反应?
与卤原子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
医学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PPT课件

制作:喻祖文
由亲核试剂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而引起的 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
- + δ δ R — C H — X + N u 2
R — C H — N u + X 2
卤 代 烃 亲 核 试 剂 产 物 离 去 基
制作:喻祖文
(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分两步进行)
制作:喻祖文
课堂互动
试写出2,3-二甲基-3-溴戊烷发生消除反应时 主要产物的结构式
制作:喻祖文
(二)消除反应的历程
消除反应历程也有两种,即单分子消除反应(E1)和双分 子消除反应历程(E2) 1.单分子消除反应(E1)(反应分两步完成)
C H 3 ( C H ) C X 3 3 慢
- - X
C H 3
p-π共轭使C-X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极性减弱 这类卤代烃极不活泼,不易发生取代反应,与硝酸银的 醇溶液共热,也无卤化银沉淀产生
制作:喻祖文
(二)卤代烯丙型
当卤素与双键(H)R-CH=CH-CH2-X或苯环C6H5CH2-X相隔一个碳原子时,称为卤代烯丙型
C H = C H C H C l 2 2 3 氯 丙 烯 ( 烯 丙 基 氯 ) C H C l 2 α 氯 甲 苯 ( 苄 氯 )
制作:喻祖文
(一)消除反应的取向
仲卤代烃和叔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时,可能生成两种 以上的烯烃
K O H / 乙 醇 C H H H C H 3C 2C 3 B r C H H C H C H = 3C 38 1 % 2 丁 烯 C H H H C H = 1 9 % 3C 2C 2 1 丁 烯
从上述反应可看出,卤代烃消去一分子的卤化氢后, 生成的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烃基较多的烯烃,或者说被 消去的氢原子主要由含氢较少的碳原子提供。这一规则称 为扎伊采夫规则
有机化学第八章卤代烃ppt课件

II. 卤代烃的命名
“某基卤〞或
1). 简单卤代烃——普通命名法 “卤(化/代)某烃”
CH3I
碘甲烷
(CH3)2CHCl
异丙基氯
CH2 Br 苄基溴 (溴化苄)
俗名: CHCl3
氯仿
CHI3
碘仿
CF2Cl2 氟立昂(Freon)
CF2ClBr 剂
-[CF2-CF2]n-
1211 灭火
聚四氟乙烯
氟利昂 ——几种 氟 氯代甲烷和 氟氯 代 乙烷的总称 : CCl3F〔F-11)、CCl2F2 〔F-12)、 CClF3〔F - 13)、 CHCl2F (F - 21)、CHClF2〔F - 22)、 CFCl2CClF2〔F –113)、 CF2ClCClF2( F - 114 ) 。
Ag2O, H2O
Walden转换
O
O
HOCCH2CHCOH
OH (+ )-苹 果 酸
由于中心碳上所连基团的立体效应是影响反应速度 的重要因素,故按SN2历程的相对速度顺序为:
CH3Br > CH3 CH2Br>(CH3)2CHBr
>
伯
仲
>(CH3)3CBr 叔
单分子历程SN1:反应速率只决定 于卤代烃, 部分仲卤代烷〔RR′CHX〕 和叔卤代烃
卤代烷的鉴别:
AgNO3 /乙醇
R3C-X
R3C-ONO2 + AgX
(3°RX)
立即沉淀
R2CH-X AgNO3 /乙醇 R2CH-ONO2 + AgX
(2°RX)
几分钟后沉淀
RCH2-X AgNO3 /乙醇 RCH2-ONO2 + AgX
(1°RX)
第5章-卤代烃幻灯片课件

C H 2 C H 2 C l
三、不同类型卤代烃的鉴别
2.乙烯型卤代烯烃(不活泼)
氯原子 不活泼
0.172nm 0.177nm
0.138nm 0.134nm
氯原子的未共用电子 对所处的p轨道与双键 中的π轨道相互交盖, 形成p-π共轭体系。氯 原子上的电子云往碳 原子方向偏转,发生 了键长的平均化
Br Cl
3-甲基-1-氯丁烷
2-氯-3-溴丁烷
二、命名
(二)系统命名法
2.不饱和卤烃
(1)包含不饱和键和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 为主链。
(2)编号:使不饱和键的位号最小。
CH2=CH-CH2-Cl
3-氯-1-丙烯
CH2=CH-CH2-CH2
Br
4-溴-1-丁烯
二、命名
(二)系统命名法
3.芳香卤烃
性质。 3.熟悉卤代烃的分类。 4.熟悉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活性。 5.了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消
除反应机理。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一)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二)脂肪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三)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和叔卤代烃
二、命名
(一)普通命名 (二)系统命名
(溴甲烷的碱性水解)
离去基团
Sp2杂 化
Sp3杂 化
Sp3杂 化
亲核试剂在离 去基和碳原子 间价健的背面
进攻
过渡态
二、化学性质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特点:
(1)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 剂的浓度有关;
(2)原共价键的断裂与新共价键 的形成同时进行,反应一步完成。
(3)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没有活 性中间体碳正离子。
三、不同类型卤代烃的鉴别
三、不同类型卤代烃的鉴别
2.乙烯型卤代烯烃(不活泼)
氯原子 不活泼
0.172nm 0.177nm
0.138nm 0.134nm
氯原子的未共用电子 对所处的p轨道与双键 中的π轨道相互交盖, 形成p-π共轭体系。氯 原子上的电子云往碳 原子方向偏转,发生 了键长的平均化
Br Cl
3-甲基-1-氯丁烷
2-氯-3-溴丁烷
二、命名
(二)系统命名法
2.不饱和卤烃
(1)包含不饱和键和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 为主链。
(2)编号:使不饱和键的位号最小。
CH2=CH-CH2-Cl
3-氯-1-丙烯
CH2=CH-CH2-CH2
Br
4-溴-1-丁烯
二、命名
(二)系统命名法
3.芳香卤烃
性质。 3.熟悉卤代烃的分类。 4.熟悉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活性。 5.了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消
除反应机理。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一)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二)脂肪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三)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和叔卤代烃
二、命名
(一)普通命名 (二)系统命名
(溴甲烷的碱性水解)
离去基团
Sp2杂 化
Sp3杂 化
Sp3杂 化
亲核试剂在离 去基和碳原子 间价健的背面
进攻
过渡态
二、化学性质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特点:
(1)反应速率与卤代烷及亲核试 剂的浓度有关;
(2)原共价键的断裂与新共价键 的形成同时进行,反应一步完成。
(3)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没有活 性中间体碳正离子。
三、不同类型卤代烃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卤代烃 Halohydrocarbon
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 2.熟悉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3.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反应及鉴别方法。
1.根据烃基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 卤代烃
卤代烷烃: CH3Cl
CH2Cl2
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
1、乙烯型卤代烃: RCHCHX
Cl
2、烯丙型卤代烃:RCH CH2X CH
②反应可认为分两步进行.
在决定反应速度的这一步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称作单分 子反应历程。
这种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常用SN1来表示。
③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
碳正离子的结构:
R
+
C
R2
R1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G
C+
给电子基团 碳正离子稳定
C+
G
吸电子基团 碳正离子不稳定
SN1反应活性: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卤甲烷
• 注意1:伯卤烷一般易发生SN2反应,但如果控制 条件,也会发生SN1反应。
• 在有机分析鉴定中,用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伯
卤烷作用就属于SN1反应。 • 例1:伯卤烷在银或汞离子存在下,这些离子可促
使碳卤键的断裂:
络合物 • 伯卤烷在室温时反应很慢,加热后才有AgX沉淀的
产生。
• 注意2:叔卤烷一般易发生SN1反应,但如 果控制条件,也会发生SN2反应。
消除增加
CH3X RCH2X R2CHX R3CX
取代增加
C H 3-C H 2-C H -C H 3 K O H -C 2H 5O H
B r
C H 3C H = C H C H 3 (81% ) C H 3C H 2C H = C H 2 (19% )
Saytzeff规则应用
总是要生成共轭效果较好的较稳定的结构。 不饱和卤代烃要注意
Cl
NaOH
+
1)消除反应的活性: 3°RX > 2°RX > 1°RX
2)消除反应的方向: 扎依采夫(Sayzeff)规则——即主要产物是 生成双键碳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
扎依采夫(Sayzeff)规则——仲或叔卤代烷 脱卤化氢时,氢原子往往是从含氢较少的-碳 原子上脱去的。
Saytzeff规则实质上是生成一个较稳定的烯烃。
• 例2:叔氯烷(或叔溴烷)与碘化钠的丙酮 溶液反应,因为碘离子很容易进攻氯(或溴) 的-碳原子,于是形成过渡态,使叔氯烷 (或叔溴烷)发生SN2反应。
5.3.2 消除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称为消 除反应,用E表示。
在发生消除时,总是在位的H与X一起脱去,故又叫- 消除反应。
烃基结构中的空间效应对SN2反应速度影响甚大。
-碳原子上的三个甲基对亲核试剂的进攻起空间阻碍作用
SN2反应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① 一步完成 ②是动力学的二级反应; ③构型发生了完全转化。 ④不同卤代烃发生SN2反应的活泼性顺序为: 卤甲烷>伯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叔卤代烃。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发生SN2反应的速率排序。
(1)溴乙烷、2-甲基-1-溴丙烷、3-甲基-2-溴丁 烷、3,3-二甲基-2-溴丁烷
c.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
烷基、卤素、亲核试剂和溶剂。
反应的历程需要综合考虑。
易发生SN1反应 的条件: 叔卤代烃 、AgNO3 、强极性的溶剂(甲酸 水溶液中水解)等。
易发生SN2反应 的条件: 伯卤代烃 、强碱性亲核试剂、弱极性的溶 剂(无水丙酮溶液中取代)等。
H3CBr
SN1
OH
CH3
CH3-C-CH-CH3
重排
+
CH3 C- CH CH3
+
H3C
H3C CH3
H2O -H+
CH3- C- CH- CH3
H3C CH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和硝酸银醇溶液反应的活性次序 排列顺序。
2-溴戊烷、3-氯戊烷、1-氯戊烷、2-甲基-2-溴丁烷
b.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
SN2构型的翻转:
H H
C Br
H H
HO C
H
反应物
H 产物
瓦尔登(Walden)构型翻转。 瓦尔登构型转化是SN2反应的重要标志。
SN2反应中的空间效应:
>>>
•立体效应——碳原子上的甲基能阻碍亲核试剂的接 近,提高了反应的活化能而使反应速度降低。 •电子效应——碳原子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 碳原 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将增加,也不利于亲核试剂对反应 中心的接近。
EtOH
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往往同时发生, 是互相竞争性的反应,究竟哪种产物占主 导,取决于卤代烷的结构和反应条件。
消除反应条件:叔卤代烃 、强碱性试剂、 弱亲核试剂、弱极性溶剂、较高的温度。
亲核取代反应条件:伯卤代烃 、弱碱性试 剂、强亲核试剂、强极性溶剂、较低的温 度。
卤代物的结构对消除和取代反应有如下影响:
卤代烃的反应活性为:
键 C—H C—Cl C—Br C—I
键能 414 335
285
218
(KJ/mol )
R-I > R-Br > R-Cl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SN1)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SN2)
a.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①仅与反应物卤代烷的浓度有关,而与亲核试剂 的浓度无关。
CH3CH2CH2CH2Cl 正丁基氯
(CH3)3CBr 叔丁基溴
2、系统命名法:
2-甲基-4-氯戊烷
3-甲基-1-碘戊烷
2-乙基-4-氯-1-丁烯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氯苯氯甲烷
H
F
CC
I
Br
(Z)-1-氟-1-溴-2-碘乙烯
5.3 卤代烃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5.3.1 亲核取代反应:
1.卤代烃能与许多亲核试剂作用,生成各 种取代产物。
C2 H X
3、孤立型卤代烃:RCHCH(C 2)nHX(n ≥ 2 )
2.按照与卤原子相连碳原子的不同,卤代烷可分为: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3.还可以根据不同卤原子又分为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4.根据分子中卤原子数目的不同分为 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结构简单的卤烃,叫做“烃基卤”。如:
④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SN1反应的特点总结如下:
①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②是动力学上的一级反应; ③可能发生分子重排; ④产物的构型保持和转变,即取代产物部分外消旋化。 ⑤不同卤代烃发生SN1反应的活泼性顺序为:
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卤甲烷
碳正离子重排:
CH3
CH3-C-CH-CH3 H2O
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 2.熟悉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3.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反应及鉴别方法。
1.根据烃基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 卤代烃
卤代烷烃: CH3Cl
CH2Cl2
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
1、乙烯型卤代烃: RCHCHX
Cl
2、烯丙型卤代烃:RCH CH2X CH
②反应可认为分两步进行.
在决定反应速度的这一步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称作单分 子反应历程。
这种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常用SN1来表示。
③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
碳正离子的结构:
R
+
C
R2
R1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G
C+
给电子基团 碳正离子稳定
C+
G
吸电子基团 碳正离子不稳定
SN1反应活性: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卤甲烷
• 注意1:伯卤烷一般易发生SN2反应,但如果控制 条件,也会发生SN1反应。
• 在有机分析鉴定中,用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伯
卤烷作用就属于SN1反应。 • 例1:伯卤烷在银或汞离子存在下,这些离子可促
使碳卤键的断裂:
络合物 • 伯卤烷在室温时反应很慢,加热后才有AgX沉淀的
产生。
• 注意2:叔卤烷一般易发生SN1反应,但如 果控制条件,也会发生SN2反应。
消除增加
CH3X RCH2X R2CHX R3CX
取代增加
C H 3-C H 2-C H -C H 3 K O H -C 2H 5O H
B r
C H 3C H = C H C H 3 (81% ) C H 3C H 2C H = C H 2 (19% )
Saytzeff规则应用
总是要生成共轭效果较好的较稳定的结构。 不饱和卤代烃要注意
Cl
NaOH
+
1)消除反应的活性: 3°RX > 2°RX > 1°RX
2)消除反应的方向: 扎依采夫(Sayzeff)规则——即主要产物是 生成双键碳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
扎依采夫(Sayzeff)规则——仲或叔卤代烷 脱卤化氢时,氢原子往往是从含氢较少的-碳 原子上脱去的。
Saytzeff规则实质上是生成一个较稳定的烯烃。
• 例2:叔氯烷(或叔溴烷)与碘化钠的丙酮 溶液反应,因为碘离子很容易进攻氯(或溴) 的-碳原子,于是形成过渡态,使叔氯烷 (或叔溴烷)发生SN2反应。
5.3.2 消除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称为消 除反应,用E表示。
在发生消除时,总是在位的H与X一起脱去,故又叫- 消除反应。
烃基结构中的空间效应对SN2反应速度影响甚大。
-碳原子上的三个甲基对亲核试剂的进攻起空间阻碍作用
SN2反应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① 一步完成 ②是动力学的二级反应; ③构型发生了完全转化。 ④不同卤代烃发生SN2反应的活泼性顺序为: 卤甲烷>伯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叔卤代烃。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发生SN2反应的速率排序。
(1)溴乙烷、2-甲基-1-溴丙烷、3-甲基-2-溴丁 烷、3,3-二甲基-2-溴丁烷
c.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
烷基、卤素、亲核试剂和溶剂。
反应的历程需要综合考虑。
易发生SN1反应 的条件: 叔卤代烃 、AgNO3 、强极性的溶剂(甲酸 水溶液中水解)等。
易发生SN2反应 的条件: 伯卤代烃 、强碱性亲核试剂、弱极性的溶 剂(无水丙酮溶液中取代)等。
H3CBr
SN1
OH
CH3
CH3-C-CH-CH3
重排
+
CH3 C- CH CH3
+
H3C
H3C CH3
H2O -H+
CH3- C- CH- CH3
H3C CH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和硝酸银醇溶液反应的活性次序 排列顺序。
2-溴戊烷、3-氯戊烷、1-氯戊烷、2-甲基-2-溴丁烷
b.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
SN2构型的翻转:
H H
C Br
H H
HO C
H
反应物
H 产物
瓦尔登(Walden)构型翻转。 瓦尔登构型转化是SN2反应的重要标志。
SN2反应中的空间效应:
>>>
•立体效应——碳原子上的甲基能阻碍亲核试剂的接 近,提高了反应的活化能而使反应速度降低。 •电子效应——碳原子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 碳原 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将增加,也不利于亲核试剂对反应 中心的接近。
EtOH
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往往同时发生, 是互相竞争性的反应,究竟哪种产物占主 导,取决于卤代烷的结构和反应条件。
消除反应条件:叔卤代烃 、强碱性试剂、 弱亲核试剂、弱极性溶剂、较高的温度。
亲核取代反应条件:伯卤代烃 、弱碱性试 剂、强亲核试剂、强极性溶剂、较低的温 度。
卤代物的结构对消除和取代反应有如下影响:
卤代烃的反应活性为:
键 C—H C—Cl C—Br C—I
键能 414 335
285
218
(KJ/mol )
R-I > R-Br > R-Cl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SN1)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SN2)
a.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①仅与反应物卤代烷的浓度有关,而与亲核试剂 的浓度无关。
CH3CH2CH2CH2Cl 正丁基氯
(CH3)3CBr 叔丁基溴
2、系统命名法:
2-甲基-4-氯戊烷
3-甲基-1-碘戊烷
2-乙基-4-氯-1-丁烯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氯苯氯甲烷
H
F
CC
I
Br
(Z)-1-氟-1-溴-2-碘乙烯
5.3 卤代烃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
5.3.1 亲核取代反应:
1.卤代烃能与许多亲核试剂作用,生成各 种取代产物。
C2 H X
3、孤立型卤代烃:RCHCH(C 2)nHX(n ≥ 2 )
2.按照与卤原子相连碳原子的不同,卤代烷可分为: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3.还可以根据不同卤原子又分为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4.根据分子中卤原子数目的不同分为 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结构简单的卤烃,叫做“烃基卤”。如:
④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SN1反应的特点总结如下:
①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②是动力学上的一级反应; ③可能发生分子重排; ④产物的构型保持和转变,即取代产物部分外消旋化。 ⑤不同卤代烃发生SN1反应的活泼性顺序为:
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卤甲烷
碳正离子重排:
CH3
CH3-C-CH-CH3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