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化学新教学大纲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化学新教学大纲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化学新教学大纲

附件7: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不但为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了解与化学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协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水平,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指导学生能综合使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理解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实行记录和表述。

4. 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实践水平,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 培养学生使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实行加工的水平。

6.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协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合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化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制造加工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0学时。该模块包括反映职业特点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知识性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职业水平的实践性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的*号部分为拓展内容,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内容的教学时数为建议学时,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续表

—102 —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 主编:栾学刚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机器的组成; 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 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 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 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 3.杆件的静力分析 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 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 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掌握钢的热处理及其目的。 了解常用有色金属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用途。 6.连接 了解键联接的功用和分类。 熟悉平键联接的结构和标准,掌握普通平键联接的选用。 了解花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 掌握常用螺纹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熟悉螺纹联接的基本型式、结构尺寸及螺纹联接件。 了解螺纹联接的防松装置。 了解联轴器的功能、熟悉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了解离合器的功用、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 7.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运动副及分类。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点和应用。 了解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和死点。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了解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绘制。 8.机械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了解V带的结构和标准;了解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了解V带传动的安装、紧张和维护。 了解链传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Ⅱ) 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Ⅱ)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编码:4604266025属性:理论 学分: 2.5 总学时:40 实验学时: 4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4504021040 3212211020 机械设计基础(Ⅰ) 机械制造实训(Ⅱ-1) 3212212020 机械制造实训(Ⅱ-2) 大纲执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邱亚玲 大纲审批:机电院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祝效华 制定(修订)时间:2014年3月 二、目的与任务及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基础(Ⅱ)》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主要的切削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主要的机械加工装备;机械加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知识;零部件结构工艺性;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精度设计方法;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及以后从事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部件机械加工及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零部件精度设计方法;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进与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本课程可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为主线通过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ch inery Manu facturi ng Base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学分 考试 (笔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 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 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 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 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 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 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 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 奠定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 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 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 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 且教与学相结 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 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 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修读对象: 总学时数: 修课学分: 考核方 式: 相关课程: 内容提要: (四 ) (五) (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本文由cdled0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5 学分:讲课学时:45 适用对象: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先修课程:画法几何、机械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的一门化工机械类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必要化工设备设计及使用的相关知识。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工程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化工设备常用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化工容器(特别是薄壁容器)和设备方面的机械知识;机械传动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深化工程意识,尽量缩短工程应用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整个化工装置中所占地位与作用,进而增强求知欲望以及各专业配合工作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材料的性能及各类材料的特点;学会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方法;掌握内压薄壁容

器常见筒体封头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理解容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外压圆筒及容器零部件的强度设计及标准选用,理解设备结构与分类,了解附件的结构与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绪论:课程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性质。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力的概念及力的性质,二力平衡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力的可传性、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定律,举例说明。约束形式: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活动铰链支座约束;固定端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举例说明。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介绍及力系平衡及其求解方法。举例说明。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力矩与力偶的概念、力的平移定理;熟练地掌握平衡条件解决力偶系问题。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向点简掌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二力平衡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了解不同约束形式,掌握不同的约束反力的确定方法。教学要求 1 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举例说明。第四章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与应力的确定;杆件受拉压的强度条件与变形情况;应用虎克定律求解轴向与横向的变形大小;拉伸与压缩的受力情况及其应力分布状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机械性质及其测定。第五章剪切与扭转剪切变形的特点;剪切和挤压强度条件。扭转受力、扭转力矩的特点,传动轴外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精品资料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学制:两年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 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 识等方面的内容,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大纲是根据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 导方案》中“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 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两年制专科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括了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 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学等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本专业后期开设的数 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与加工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热处理的目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金属切削原理的切削参数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种的机床有一定的认识,并知道定位和夹紧的作用和相互 联系,初步接触机械加工工艺。 2、理解: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并能够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各种材料的性能,表示方法;理解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公差与配合各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会绘制公差图和配合图;表面粗糙度衡量工件表面精度的

(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 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序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电路及电路图 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 二.电路图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2 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方向 三.电流的大小 四.电流的密度 §1—3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二.电位 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1—4电动势 一.电动势 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 §1—5电阻与电导 一.电阻 二.电阻定律 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四、常用电阻 五、电导 §1—6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 四.电源的外特性 §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一.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 §1—8电功与电功率 一.焦尔定律 二.电功 三.电功率 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 教学建议: 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直流电路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2、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 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5、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工程材料 1.金属和合金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和工艺性能。 2.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和铸锭、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合金的结构与合金相图。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的实质、工艺、特 点和应用。 5.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热处理特点和应用。 6.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及复合材料) 重点:机械性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常见晶格类型、合金的相 结构;冷却曲线、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状态图的 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钢在加热和冷 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热处理工艺 方法、特点和应用。

汽车机械基础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零件设计、汽车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它是联系《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为简单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掌握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汽车零部件受力的能力;分析汽车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精神 第二部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或者进行现场教学,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 考试成绩(5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项目一静力学基础 任务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一)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及其合成 2.平面力偶系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2.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3.掌握: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从简单的物体系中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能正确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单个物体和简单力系的约束反力。 任务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一)教学内容 1.力的平移定理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4.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2.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简化 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项目二汽车材料 任务一、技术材料的主要性能 (一)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各项指标 2.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3.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含义、代号

电工基础第四版(中级班)教学大纲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教育标准 《电工基础》教学实施大纲 CYJ 01. 33(1)—200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大纲是技工学校具体落实电气类《电工基础》教学要求和组织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本大纲中规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教学中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2009年入学的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级电气类技术工人的电工基础教学,本大纲与劳动版电工类第四版《电工基础》教材配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大纲中引用而构成本大纲的条文。执行本大纲的条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2000 3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电磁以及有关的电工基础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 4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路和电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工理论,能对一般的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打下基础。 5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应以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适当联系后继课程和生产的实际。演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注意和重视,凡 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2008-07-01批准 2008-09-01实施

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项目应保证完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掌握电阻器的色标法 3.掌握电功与电功率的概念。 4.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教学内容: §1-1 电流和电压 §1-2 电阻 §1-3 欧姆定律 §1-4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建议: 物理课中电学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学习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并采用较多的实物演示。 第二章直流电路 教学要求: 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要求学生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 3.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有关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2-1 串联电路 §2-2 并联电路 §2-3 混联电路 §2-4 直流电桥 §2-5 基尔霍夫定律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S2-2 平罗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优质核心课《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80课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设备和暖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金属的性能、晶体结构以及铁碳合金,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掌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2),具体能力目标 1.了解工程材料、焊接工艺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熟悉它们的特性、用途以及原理等; 2.熟悉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以及热处理方式、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用途、分类以及牌号,初步学会选择常见零件的材料; 3.熟悉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初步具备简单构件的焊接能力; 4.初步具备常用机械传动的安装、维护、调试能力。 (3),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 2.掌握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类型、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3.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 4.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日期:2013年 8月 23日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64 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及编码:电工基础 2、面向对象:汽修专业专科生 3、开课系(部):机电系 4、学时 / 学分: 64 学时/3.5 学分 5、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在电工技术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汽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汽修等专业的专科生。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各个基本电路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电路检测维修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习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 6.会查阅有关手册、资料。 素质目标:

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 8 个章节,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电阻元件、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3)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4)应用软件进行基尔霍夫定律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电路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 (1)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2)基尔霍夫定律 3.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2)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 1.主要教学内容 (1)无源及有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2)网孔电流法及节点电压法 (3)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 (4)应用软件进行戴维宁定理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340013,学分:4,学时:64,实验:4) 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切削、工艺、设备与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习相配合,进一步通过有关课程设计,掌握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处理机械制造工程中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 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五方面的机械制造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1.了解和基本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刀具角度;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金属切削通用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典型机床的运动分析。各类典型通用机床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3.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定义。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工件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原始误的定义及其分类。原始误差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重点掌握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内应力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与控制。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包括分布图分析法及其应用、点图分析法及其应用。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及步骤。 4.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包括: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概念。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质量等)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切削与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机械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的措施。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常用的保证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 5.掌握和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含义及其组成。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的划分。影响工序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基本计算式。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工艺尺寸链跟踪图的绘制。工艺尺寸链的分析、解算及运用。 6.了解和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零件的装配性质和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和形式;装配尺寸链的建立。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7. 掌握和理解机床夹具的定义、作用、组成及其分类。机床夹具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原理。掌握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对象:三年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总学时: 96学时,理论讲授学时:56学时,实践40学时 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属于专业素质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作为汽车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汽车领域的职业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传动机构、通用零件等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应在学完《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的基础上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和金工(钳工)实训同步进行。为今后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技能课奠定基础。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先修课:《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后续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2.基本技能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 学计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初级维修电工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工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电气元件及电气设备维修及安装等工作。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应用及工具的基本使用;熟知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相关仪表测量的能力并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2)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3)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4)勤俭节约、关心企业。 (5)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电工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与安全技术 (2)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3)电机及其控制线路 (4)仪表、照明、工具、材料(5)安全防护技术与电气设备安装3.操作技能要求 (1)动力部分 (2)照明及仪表部分 (3)工具部分 (4)安全部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68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复习80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练习88课时 工初级工技能培训 教学课时分配表

时数仅适用于农民 工培训班使用。 2、实操时 可据学员人数及设 备工位数分别采用 大班教学或分组教学。 四、教材: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维修电工》(初级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为贯彻落实银川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 神,广泛开展对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此,在本工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 学员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银川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关 于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的有关要求而制订。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训学员获 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 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以适 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学员将来的就业和学习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