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

3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在欧洲,外国人把陶瓷也叫china,

二.在他们眼里,陶瓷象征中国,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是

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进古代陶瓷艺术(板书)。一了解陶器和瓷器

1 、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2 、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来看看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

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二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

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2,课件出示:元《鬼谷子下山》

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元青花。说到元青花,就不能不提元青花中的传奇——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它以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此件元青花珍品在2005年7月的英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鬼谷子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产自七百年前的中国景德镇。此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栩栩如生,各种辅助纹饰也是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显然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这使得此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之瑰宝。

3、课件依次出示:清《五彩花鸟纹瓶》、金《白釉黑牡丹纹瓶》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让学生欣赏瓷器纹饰美。

师:这件《白釉黑牡丹纹瓶》,洁白的底色和漆黑的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罐上纹样运用镂空、雕塑、堆帖、釉下彩绘为一体的手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青花鸳鸯莲纹盘》盘心绘有莲池,两只鸳鸯在水中追逐,画面静中有动,极为传神。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

课件出示:明《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祭红梅瓶》

让学生比一比,这几个瓷器和刚才的瓷器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纹饰,颜色单一、艳丽)

教师:“瓷器除了外形美和纹饰美,各种颜色釉,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三陶器、瓷器大擂台

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问什么?

四课堂小结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将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人教版(2012)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一、课题: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艺术特色,掌握欣赏青铜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讨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对祖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欣赏青铜艺术的方法,掌握欣赏青铜器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欣赏评述古代青铜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法、游戏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 课件、青铜器仿制品等。 八、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用红布盖住的一件青铜器制品,营造魔术氛围,请同学猜测红布下的物品,从而导入新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 学生观察青铜器,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请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并总结:是铜的合金,在烧制后成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触摸感受青铜器,继续追问:“青铜器给你什么感受?”(冰冰的、硬硬的)。 师生观看一段有关青铜器用途的影片,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青铜器的用途可以概括为:生产礼器、乐器、兵器等。)2、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各种青铜器图片,详细进行欣赏讲解。 (1)造型上,以长信宫灯为例讲解造型。(灯形是一个跪坐的宫女执灯,灯身可以转动,设计巧妙,整体鎏金,造型优美、生动)教师总结:青铜器的美体现在它的造型上。 (2)纹样上,四羊方尊为例,(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四只形态逼真的大卷角羊构成器皿的主体装饰,在宁静中突出庄重威严的感觉。)教师总结:从纹样角度看,这是一种动物纹,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文字上。铭文为例,总结铭文历史价值。 (三)教师示范 在教师示范这个环节,我会以莲鹤方壶为例,从造型纹样方面对学生进行欣赏示范。莲鹤方壶外形精巧繁复,盖顶莲花瓣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外围布满龙虎纹样,形态逼真,给人大气古朴之感。 (四)欣赏实践 教师说明要求,用文字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对青铜器的艺术小评论。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播放音乐并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教案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背景分析]: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教学理念]:本案例为人教版第十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用简单的审美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而他们也开始把这种“美术的目光”投向周围现代的生活,甚至于古代人的生活,特别是对后者的神秘与博大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跃跃欲试地想用美术的方式去表现,去探索。我针对这一特点,以学生日常所见的器皿作为切入点,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用艺术欣赏的方式,去揭开古代青铜艺术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艺术的熏陶下,自由抒发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强烈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将重温古代历史,欣赏古代艺术,探究古代艺术的美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合在一起,既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表达自己艺术思想的能力。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题: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初步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上网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频,视频,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加强常规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环境情况及资料。 二、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编钟乐曲),曾侯乙编钟(图片展示)

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上《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设计——古代的陶瓷艺术》 张利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 3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器和瓷器 1 、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 2 、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 C、试一试: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就被吸到陶器的了,而把水滴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二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 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 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

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铜爵高2 2.5厘米。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平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优秀教案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 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b5E2RGbCAP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 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p1EanqFDPw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 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 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 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DXDiTa9E3d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RTCrpUDGiT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 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5PCzVD7HxA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 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 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jLBHrnAILg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 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 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

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 B、胡须; C、脸部表情; D、姿势; E、装束; 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 (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青花瓷) 马宏艳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为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课在教材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校本化处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介绍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欣赏古代陶器;第二课时以点带面,侧重学习瓷器中的主流代表——青花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内涵,在拓展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和研究其它瓷器。 学生分析 基于五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感受、厌倦抽象说教的特点,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运用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设清新隽永的青花瓷欣赏氛围,穿梭千年的历史时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青花瓷实物的欣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直观体验,进而从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烧造工艺与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从而加深感悟,提高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掌握其制作方法、色彩、纹饰、器形等美术知识,探究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简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逐渐掌握陶瓷欣赏的方法。 2.通过《青花瓷》的音乐视频来展现青花瓷的美感,以实物青花瓷来亲身体验青花之美,以多媒体课件来揭示青花瓷的缔造方法与文化价值。 3.通过学习,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情结,在青花瓷中体会“艺术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教学重点 观察青花瓷实物,小组交流研讨它的器形、色彩、纹饰等外观特征,并填写欣赏卡。 教学难点 了解青花瓷的制作方法,猜测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十余件形状纹饰不同的青花瓷实物、欣赏卡。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03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会欣赏古代陶瓷艺术,并学习通过语言及文字评述陶瓷工艺制品。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国宝级古代陶瓷图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区分陶器与瓷器,认识种类多样的瓷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同学们家里的餐具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精美的餐具叫什么名字?”“上面的花纹大家注意到了吗?”“大家觉得这些精美的餐具外形好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由此引出板书《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二)直观感知 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北宋汝窑瓷器图片,学生们欣赏比较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并发言。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瓷器质感更加光滑、细腻”“陶器形状更加奇特”瓷器与陶器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三)具体分析 展示元青花及五彩瓷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瓷器上的纹饰是由什么图案转换来的”“瓷器上的纹饰造型如何生动传神”并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纹饰颜色鲜艳,与瓷器行成鲜明对比,多采用花草植物作为纹饰装饰整个瓷器,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四)领悟探究 继续展示瓷器作品图片,并分小组讨论,彩瓷的美感来源于哪里?从造型,设计,色彩,纹饰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讨论总结“彩瓷器造型简洁线条流程圆润,色彩鲜艳,纹饰运用镂空,雕塑,釉下彩等手法装饰,使古代瓷器有生动充满活力的生活美感。” (五)小组评述 提供更多瓷器与陶器的图片,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器物进行小讨论,“为什么喜欢这件瓷器作品,从多角度分析这件作品的美感来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精品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四年级下册第20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庞大的阵容——7000多名士兵,600多匹战马,20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儿闻名于世。教材中出示了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面全景。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这个坑以兵车为主体,车、步兵成为矩形联合编队。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场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铜戗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这支部队阵容整齐,装备精良,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圆雕和浮雕的区别,使学生对雕塑产生初步认识,还可以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形态逼真。通过欣赏与评述,学生会对古代艺术大师高潮的雕刻技艺产生强雷的震撼,唤起自己真爱国宝、为祖国的伟大文化而骄傲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2.唤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艺术珍贵艺术作品的重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视频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纪录片。

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优 质教案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 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 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 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 夏: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中国瓷器 美术教案

课题:中国瓷器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瓷器及中国瓷器的发展脉络。 2、学会从审美角度欣赏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段。 3、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陶瓷艺术。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2、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3、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主要名窑的产品特点。 2、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段。 教具准备:教材、瓷器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具,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大家都生长在唐山,请问你对唐山了解吗? 2、CHINA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山是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地,被称为“北方瓷都”。CHINA大家都知道是中国的意思,但是它还有一个意思可以解释为瓷器,正因为这样,外国人是首先看到了中国瓷器然后才逐渐了解了中国。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制瓷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节课我们主要从美术的角度对瓷器进行认识和了解。 三、讲授新课 (一)瓷器的产生 首先请同学观察两件陶器,请同学回答这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是陶器、瓷器的前身,在商代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除了金属器皿外,大部分都是陶土做的东西,在使用中发现陶器存在着一点的缺点,就是质地疏松、有一定的吸水性;到了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由于提高了炉温,是窑内有些易溶的物质,如草木灰、窑渣、易熔粘土等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草木灰釉,这时人们发现烧出的东西不吸水了,就这样产生了最原始的瓷器,原始瓷器多为低级的青釉瓷;原始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东汉晚期时,才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过程。 看课件:瓷器----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合、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粘土类制品。 (二)瓷器的发展历史 1、商代以前:主要是陶器 2、商代:只能生产低级的青釉瓷,工艺水平较低 3、唐朝: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空前繁荣,烧制出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以及 使用的瓶、罐、杯等无所不有。 4、宋朝:是中国制瓷业的黄金时期,无论瓷器的质料、颜色,还是装饰、做工等方面 都极其精妙和完美。 5、元、明、清:与外国的通商往来,国外的艺术形式的输入,这时的烧造工艺更加完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教 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区分陶与瓷,了解陶与瓷的区别。 2.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性,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瓷。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学会鉴赏陶瓷。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陶瓷艺术美得感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利用China china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单词吗?China 生:中国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用这个单词命名为中国呢? 生:中国盛产瓷器 师:对了,因瓷器盛产于中国江西景德镇市,古时候叫昌南镇China “昌南”的谐音,宋代真宗景德年间改名为景德镇。其生产的瓷器有“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磐”远销海外,享有举世公认的“瓷都”之称。 师:把首字母换成小写china,这便就是瓷器的意思,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古代陶瓷艺术》 (目的:利用China china 导入课题,直接让孩子们体会到瓷器就是

中国的代名词) 二、新授 师:我们经常说陶瓷,陶瓷,其实它是两种东西,陶器和瓷器。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陶器和一件瓷器,谁来猜猜哪一件是陶器,哪一件是瓷器?你来,你可以摸一摸,敲一敲。 (生:生上前活动操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师:原来你是这样来区别的,其实陶器和瓷器还有一些区别。需要大家去探索发现,现在小组揭开桌子上的神秘面纱,就桌子上的陶器和瓷器研究探讨一下。 (生小组讨论活动研究探讨,2 分钟) 师:用坐好了的姿态告诉老师那一小组先完成了,很好,这一小组你来说,先告诉同学们哪一件是陶,哪一件是瓷?(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辨别的,试一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2012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青铜器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从而化解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老师: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乐。播放一段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青铜器乐的美感。同学们猜一猜,这么美好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2、引出编钟,幻灯片播放编钟进行简单讲解。 编钟只是我国众多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我国古代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二)发展阶段: 1、师: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是用什么

方法铸造的?你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课文。接下来请观看一个短片。 师:看完影片,你知道了什么?谁来说说?(学生举手回答) 2、师讲述: (1)青铜器的产生:我国古代青铜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代和西周是青铜铸造的鼎盛时期。 (2)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入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 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3)青铜器的用途可以概括为:生产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四大类。现在我们就这几个种类逐一进行了解: 生活或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皿如:鼎、鬲(lì)、 尊、爵、壶、利簋(guǐ),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 时的陈设而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有:鼎、鬲、尊等。 乐器:通常也是奴隶社会礼制的组成部分,尤其到了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如钟、铙、镈、铃 等。 兵器:有戈、钺、矛、剑等。 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3、课件一一展示各种青铜器图片,学生交流并欣赏。 从造型角度欣赏:根据不同的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的情感。 2、知识目标: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 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3、能力目标: 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 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flash 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相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 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刚刚我们所听到的这首音乐就是这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它 的名字叫编钟。这件是曾侯乙编钟,它距今已经有2400 多年的历史了,还可以演奏出这么优美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doc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

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珍爱国宝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执教者:马武镇上坝小学田昌伟 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的重要价值;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了解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2、收集有关秦始王兵马俑的影视片断、图片和陶俑纪念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音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486984.html,/music/maixima.mp3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生: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起] 学生看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486984.html,/video/982337.htm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你们了解这位历史人

物 吗?[课件音乐播放]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486984.html,/music/maixima.mp3 教师播放秦始皇头像。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486984.html,/baike/abpic/item/fd428c4545adf201879473c0.jpg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 师提出疑问: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让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学生思考) 师: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好,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件:西安—兵马俑]。什么地方吗?(西安) 2、初步欣赏: (图片秦兵马俑)https://www.360docs.net/doc/8e18486984.html,/2007-11-27/20071127152415784_2.jpg ①初谈感受。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之青花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第二课时:青花瓷)授课人: 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是珍爱国宝--中国古代陶瓷的第二课时,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创编,通过对青花瓷的外形、纹样、颜色进行欣赏,了解中国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通过本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花瓷的艺术价值,还要渗透对祖国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青花瓷的外形、纹样、颜色,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青花瓷的外形、纹样、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建议。 教学准备:收集青花瓷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 青花瓷的视频及课件 学生的欣赏卡 青花瓷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2005 年的英国佳士得拍卖会上有一件中国的艺术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朋友的目光,在当时 以最高的价格拍卖成功,今天老师就把这件艺术品的图片给同学们带来了,看看你认识它么?

, 解谜: 学生互动, 教师揭示成 交价格,由 经济价值转 向艺术价值引出课题- 青花瓷 这是在 一次世界瞩 目的拍卖会 上出现的一 幅青花瓷作 品,大家猜一猜他的成交价格, 老师揭示答案,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 2.3 亿元拍卖,成为当时中国最贵的艺术品。 虽然我们不能以他的金钱价值衡量艺术品,但是这价值连城的的元青花代表了各国人民对青花瓷的推崇和敬意,究竟它为什么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我们就要了解一下青花瓷了。 二、新授 1、今天老师就带了来一个青花瓷瓶,大家摸一摸敲一敲,感受一下 什么样的瓷器是青花瓷?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瓷”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2、你对青花瓷有哪些疑问? 3、这组青花瓷你有什么感受?清新隽永的青花瓷让人过目不忘,上节课我们在学习古代陶瓷欣赏的时候讲过,欣赏陶瓷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欣赏? (1) 造型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青花瓷的外形你会用哪个词语?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 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性。 2、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瓷的造型、纹饰、釉色;了解陶与瓷的区别。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1、收集古代陶瓷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2、陶瓷的相关视频。3、制作分析陶瓷艺术美的鉴赏卡。4、陶器和瓷器的实物若干 学生:搜集古代陶瓷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的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分析陶瓷的造型、纹饰和釉色,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陶瓷艺术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壱、走近陶瓷,欣赏感受,辨别区分。 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引出课题。板书: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教师讲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 让学生自主探究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小结:摸一摸、敲一敲,看一看…… 二、出示一件陶器: 学生观察并大胆说出特点,教师总结:器形之美、纹饰之美 三、介绍一件瓷器,播放视频,引出——青花瓷 教师提问引出蓝白相间的青花瓷——釉色之美 介绍青花瓷被称为“永不凋谢的青花”,它起源于唐宋,在元代成熟,到明清鼎盛。在中国千年的瓷器历史中,青花瓷是主流瓷器,因此被誉为“国瓷”。 四、赏析青花瓷罐《鬼谷下山》,仔细感受外形、纹饰、釉色的美。

猜猜为什么创造当时的单件工艺品世界纪录?让学生试从器形、纹饰、釉色三方面分析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一)艺术美方面:(1)造型:器形硕大,造型优美,浑厚古朴,做工精湛。强调:外形(2)纹饰:纹饰中描绘了中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谋略家——鬼谷子,传说他的徒弟中有孙膑、庞涓,等等。徒弟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师傅则更高深莫测了。元青花中表现人物故事的作品很少,尤其是这种军事谋略题材的,更是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画法可谓是登峰造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强调:纹饰(3)釉色:运用了中国画墨分五彩的效果,把青料的浓淡深浅表现的恰到好处,给人典雅清新之感。强调:釉色 (二)历史价值方面:年代久远,距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上面绘有历史人 物故事,更增加了它的考古价值。我们透过这件古代的青花瓷读出了历史,读出了文化,读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所以才造就了它的价值连城。虽然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但是从它价值连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全世界都很喜欢和尊重我们中国的艺术,你们感觉骄傲吗? 五、总结强调:刚才咱们细致的从外形、纹饰、釉色三个方面对“鬼谷下山”这件国宝进行的评析,老师可以告诉你们,其实任何一件陶瓷艺术品都可以通过这三个大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六、小组合作鉴宝: 今天让我们也来一次鉴宝,看那个小组鉴赏的最精彩(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欣赏青花瓷的方法来欣赏其他陶瓷艺术品)先请小组内同学仔细的观察,然后填写欣赏卡,最后有组长总结到讲台前汇报。 七、学生汇报时教师从外形、纹饰和釉色三方面进行引导 八、分享陶瓷体验,拓展欣赏生活中的陶瓷艺术品 九、借用《国家宝藏》专家们的话语,激励学生。我们今天的仅仅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大门。希望这节课能激起同学们对中国瓷器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给予希望和任务,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

陶瓷制作教案

陶瓷制作教案 【篇一:制陶工艺教案】 制陶工艺教案《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理论:《课程标准》指出:“ 欣赏 ? 评述”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 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 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 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 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多种方 式(如口语、文字、表情、动作、描绘、塑造和制作等)表达自己 的感受与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陶瓷文化的 造型与色彩;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欣赏对象陶瓷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从“多 角度”进行美术欣赏。启发和引导,是探究作品的一个重要能力,也 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启发引导”这 一环节,是使学生大胆对作品进行评述的前提和铺垫。 三、尝试评述。为学生提供素材,帮助学生制定评述方案,鼓励学 生对作品进行大胆评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地思考、发言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多角度的评述,学生主动评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尝试评述”这一环节是也是整个教学 设计的核心。 四、将分析、评述的要点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和归纳等),得出 结论。指导学生收集陶瓷文化欣赏评价的素材,并对其进行评述 (口头表述、文字内容),进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激发对我国优秀陶瓷文化的学习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感受中国 陶器和瓷器作品。认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 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