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徐州市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徐州市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正能量”本是一个网络词语,现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社会热词,致于“正能量”应该如何理解,则知之者甚少了。
B . 朝鲜半岛事端多发,其矛盾根源不仅仅源自于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更多的是从两种意识形态中,一些人想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在别人身上。
C . 禽流感患者突然出现,安徽省亳州市的卫生部门危言危行,小心谨慎,在省卫生厅专家的指导下,26岁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里住进了专门医院。
D . 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错误地认为中国还会像清朝政府那样犯而不校,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闹剧”的言行,已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2. (2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中) 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鮑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 .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 . 《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则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 . 《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则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2020年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网民数量突破9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突破60%。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渗入各个领域,也为传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力,加快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一代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让孩子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成为家长们的共同认知。
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育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更高需求。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层面频频颁布鼓励政策。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2年,将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键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可见,在政府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材料二:(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材料三:“互联网+教育”时代早已到来了,在线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线上教育自发展以来一直都受到了很多的争议。
此次疫情,线上教育模式因为不涉及课堂场地的限制,于是,有不少的教育企业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线上优势就是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扩大化,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传播。
这对于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在线学习一个老师能给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而传统线下教育还受到场地限制,面授课程最多也只能到达上百人,而且老师精力有限,无法一时之间接纳太多学生。
2020年徐州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徐州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
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
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2020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二:世人对珠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
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15年,珠峰高度是否发生改变,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
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入、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中国力量!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0年5月28日人民网)材料三: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是两国国界。
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
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
2020年徐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徐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般症状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症状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不典型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但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到4%,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得到很好防护。
(摘编自网络信息)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中国用创纪录的时间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和公开全部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
而这样的公开,也更有利于集合全世界相关领域的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早日找到应对此次肺炎疫情的良方。
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休戚与共,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
为此,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举措来应对,诸如“封闭”城市、隔离人员、延长假期、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信息、迅速建造专门医院等等,而且短时间内就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防控体系,有效减少了病毒人际传播。
这些举措赢得世界广泛认可,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摘编自罗建华《守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国与世界心心相印》)材料三:2019年1月26日,百度宣布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抽测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的呐喊声中,郎平扣下了的关键一球,中国女排自1979年首次称霸亚洲以来,取得了更辉煌的战绩!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叫响了郎平的绰号“铁榔头”,这一绰号也就此。
A.振聋发聩卫冕流传B.振聋发聩夺冠留传C.震耳欲聋夺冠流传D.震耳欲聋卫冕留传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金庸,在一个传统气息被现代商业社会的欧风美雨冲刷得几无痕迹的香港社会中,,,。
,,。
可以说,金庸用他的武侠小说,把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向了极致。
①去观摩那些只要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的民族文化精魂②自觉地高举起传统文化的大旗③如同一位称职的导游引领着今天的读者④在自己的一连串武侠小说中展示了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⑤一步步走进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⑥并着力在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之间架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A.②③⑤①⑥④B.②④⑥③⑤①C.④③⑤①⑥②D.③⑤①⑥②④3.下列楹联与各地名亭,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九面烟鬟杨柳外/四围山色雨晴中②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③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④顾盼纵横,四面江山浮眼底/感怀忧乐,万家灯火现心头A.杭州湖心亭肇庆半山亭贵州观瀑亭镇江北固亭B.镇江北固亭贵州观瀑亭肇庆半山亭杭州湖心亭C.肇庆半山亭镇江北固亭贵州观瀑亭杭州湖心亭D.贵州观瀑亭肇庆半山亭镇江北固亭杭州湖心亭4.对河南出土的汉画像砖《拿钱袋的胡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线条状态来看,图像应为用刀具直接雕刻,而非模具压印。
B.图像表现生活,刀法细膩,线条流畅,造型优雅,具有写意感。
C.用夸张手法将胡人形象特征刻画得十分鲜明,整体形象非常传神。
徐州市普通高中2020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善:善于,擅长。 重:敬重。 声:名词作动词,提高名声。 功衰:古丧服名。在练祭之后所穿的丧服, 其级别与“大功”同。《陈情表》“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 马射:骑马射箭。 罢:停止。 寻:不久。 为……所:被动句式。 旋:归,回。 蓝缕:同褴褛,(衣服)破烂,有成语,筚 路蓝缕 羽林监:名词作动词,担任羽林监。
参考答案:①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文学”概念作为前提。②中国文学自产生起 就有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仍然以载道教化为根本目 的。(①2-5节是在围绕“‘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进行充分论证,其中24节分别从先秦、近代以前以及20世纪以来三个时间段议论,第5节说明连斯 达尔夫人的文学观都具有很大局限性。②第6节作者重点引用钱基博的话语 证明,中国文学一直就有对文辞之美自觉追求的传统。③第7节更是直接引 用魏晋时期曹丕、陆机的语言论证魏晋时期仍是以载道教化为文学之本,特 别是引用造成误解的曹丕本人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文学自觉”的特征。(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梳理概括能力。题目是对“特征”概括,虽不等 同于材料一中的三大“标志”,但也可从这三方面着手。可以理解为,“特征” 是“标志”的表现,梳理可以看出,特征主要涉及“张衡《归田赋》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散文创作方面新面貌的出现”。
解析:原文第一段,“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泰而不骄,威而不 猛”(《论语·尧曰》),引用了《论语》和《庄子》对“泰”字的解释,并用华山和泰山 的对比,并不是突出华山的险峻。
7.(3 分)A(是为了突出泰山的安泰)
8.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2020年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中,“节”也许并非处于核心地位;然而,由节之“象”所拓展出的丰厚意蕴则凸显了东方所固有的“象思维”品质极具代表性,值得探讨一番。
“节”首先表现为空间上的联结,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此由竹节之本义发出。
“承上启下”,自然是关键要害处,故“节”可引申为关键:人们常言解决问题的节点、“紧要关节”,等等,皆由此出。
节在空间上的“联结”义,推而广之,则形成了诸多相关的词汇,用之于人体则有骨节、关节、肢节;用之于器物,则凡类此的事物亦多以“节”称之,如“多节虫”“八节火车”“三节文章”等。
“节”坚固且无赘物,故“节”又可引申为简洁、节俭。
《荀子.天论》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节,即为节俭义——“节俭义”当由“固而无赘物”引申出。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时空一体,当将空间之“节”迁移于时序之时,“节”的含义又进一步得到拓展与丰富。
《秋浦歌》曰“常恐秋节至”,杜甫云“好雨知时节”,其中之“节”即是维系过去与未来的“节”点。
当然,此节点以阴阳之气的变化为标准。
依古人,每年的时序可作此概括:由冬至到夏至,阳息(息者,长也)阴消;由夏至到冬至,阴息阳消;其中,春分、秋分则大致阴阳持平。
由是,按照阴阳变化的节点,古人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节气者,气之节也,维系(联结)阴阳变化(时间)的关节点之谓也。
当然,对于重大的节气譬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是要隆重庆祝的,春节意味着万物复苏,预示播种的前奏;中秋节万物成熟,则是收获的标志。
可见,节日与节气亦密切相关。
当“节气”转换为“气节”时,形下之“节”便超越了自然时空而进入伦理学的领域。
“气节”,表征的不再是阴阳之气转换的节点,而是超越时空的、形上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节操。
气者,浩然之气也;节者,静也(不变也)、硬也。
气节,即保持浩然正气而不动摇,引申为意志坚不可摧。
2020-2021学年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简说吟诵赵敏俐吟诵,是我国先秦时代产生的一种传统汉语诗文口头表达方式,此后逐渐成为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
吟诵包括“吟”和“诵”两种主要方式。
“吟”是将古诗文的语音长短有致地延长,听上去有种接近于歌唱的旋律感,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吟咏”或“吟唱”。
“诵”是在口语基础上强化语音张力和节奏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吟”和“诵”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所结合,从而产生了或偏于“吟”或偏于“诵”的多样化形式。
吟诵之所以成为古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汉语言文字有平上去入的声调;二是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
通过汉语四声的高低和发声的长短,再配合古诗文本身内容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自然就会形成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
而这个声音形式只靠眼睛来看,只靠默读的方式是无法体现的,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说,声音既是古诗文意义得以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古诗文外在形式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吟诵恰恰是表现古诗文声音之美的最好方式。
古人在诗文创作的过程中,自然就离不开吟诵,并渐渐成为一种创作习惯。
古人的读书学习也离不开吟诵,如孔子和墨子都有“诵诗三百”之说。
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文,是因为它符合学习的规律。
过去人们把小学生上学堂学习称为“读书”或者“念书”,而不是“看书”。
这说明有声的“读”和“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吟诵是借助声音来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但它与现代人们所说的朗诵不同。
吟诵和朗诵的最大不同在于吟诵更注重四声和对作品形式的研究,这使它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便于学习和把握。
汉语四声本就有高低和长短的不同,将四声读准,加上适当的停顿或者延长,就会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
与此同时,把握好古诗文的形式特点和内在节律,如古体诗、古文的内容层次与段落结构,近体诗词的格律规定,自然就会形成一首旋律优美的吟诵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不准使用修正带和涂改液。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
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 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 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3.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3分)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
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
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
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5.下列选项中,对下面邮票图案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邮票画面中的钢笔象征记者原有的报道手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钢笔正被录音笔、摄像机等其他先进器材挤压并代替。
B.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分别代指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C.画面中麦克风、摄像机等形式各异的采编设备图标,结合卫星及地面发射站等元素,突出了当代记者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D.钢笔和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共同组成了振翅飞翔的蝴蝶形象,寓意记者追求至善至美,在探访报道中传播时效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1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毛发。
矼,石桥。
枵,肚子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跻:攀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B.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
C.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
D.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4分)(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4分)9.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木犀,桂花。
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
(孟子《孟子·告子下》)(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5)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7) ,任重而道远。
(孔子《论语》)(8)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朱子家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生活是一个围城,每个人的围城都墙高院深。
关于老黄的私人生活,没有人知道一二。
有一天,他跟人打架了,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女人。
临河路大排档是小城最红火的大排档,夜夜人群不息。
邻桌是一群鲜衣怒马的青年。
不知为什么,他们争吵起来,一位壮汉抽了一位女子一个耳光,又一个耳光,女子连连赔罪,嘴角流着血。
老黄实在看不下去,把女子拉到自己身后。
双方一场混战,对方人多,老黄头上挨了一酒瓶,鲜血满面。
那群人扬长而去,老黄从地上爬起来,洗净了脸,把女子送回了住处。
我说你这是何苦,他说我受不了人被欺负。
过了一段时间,老黄又摆起了菜摊,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
他离开了近一年,那个位置还在,仿佛知道他还会回来一样。
他说家里的土地已经荒掉,现在卖的菜都来自批发市场。
他每次都会带一些黄瓜给我,不过是新品种,根根绿得吓人,有一尺多长。
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要走了。
”我问去哪里,他答说不知道。
在下着小雨的街上,我们紧紧抱了一下,互相拍了拍背。
他那件白衬衫已经有些旧了,质地依旧精良。
衬衫套在夹克里,我突然看见衣领间有一行字,绢秀的黄丝绣成。
后来听人说,老黄被欠了很多钱,也欠了别人很多钱,为了还债,他卖了乡下的房子,卖了皮卡。
我每天上下班,还是打蓝天市场和白马市场连接的拐角处经过。
不自觉地总要看一眼那个摊位,摊位早已换上了别人,摊煎饼的小夫妻忙乎得热气腾腾。
我有时想起那些黄绿相间的黄瓜,有时想起杳无音信的老黄,有时把他们一同想起,或者遗忘。
那件雪白的衬衫是一个永远无解的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眠的晚上,我有时也会突然唱起来,不过不是昆曲,是秦腔。
怕打扰隔壁的人,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
(选自《新华日报》2018.6.16第24版)13.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14.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15.请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
(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 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李云雷前不久,《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年届94岁的金庸又一次引发关注。
经过这么多年,金庸作品在赢得几代人捧读同时,在国外亦有众多读者,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特别是对方兴未艾的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艺来说,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启示。
传统武侠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即使有长篇如《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某种程度上也是短篇故事的连缀,在结构上不是很讲究。
但从近代开始,武侠小说开始注重布局、结构与线索,这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