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姓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姓氏,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地理和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引用最新的研究和专家观点,探讨姓氏的相关知识。
一、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姓氏的实质是人们为了区别身份和家族而起的名称。
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但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姓氏形成时间和方式却各不相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文化之一,在《尚书》中就有“姓氏人之大节也,不可不慎也”的记载。
日本则受中国影响,自大化年间(645-650)开始推行家姓制度,秦时期的印度也存在着姓氏。
而欧洲的姓氏来源多样,有财产的显示、血统的传承与职业的表征等等因素。
二、姓氏的类型和分布姓氏可以分为氏、姓、家、名等几种,其中氏是早期中国的一种姓名,如“嬴姓”的“嬴氏”就是氏,汉朝开始就逐步被“姓”所代替,如“嬴姓”的“嬴某”就是姓。
家和名则相对比较简单,家是指对家庭或家族的称呼,而名则是个人的个性标志。
而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姓氏则是李姓,据估计约有1.5亿人使用李姓,其次是张、王、刘、陈等。
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姓氏也有着不同的分布情况。
如中国北方地区以李、王、张为主要姓氏,而南方地区则以陈、林、黄、郑、谢等姓氏为主。
三、姓氏的遗传和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姓氏呈现出族系遗传的特点。
即,同一姓氏的人口基因相对稳定,并且往往具有同样的血缘关系。
据大量的姓氏研究表明,姓氏的变化与地理、历史、身份、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姓氏可能会因为战争、移民、迁徙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消失,新的姓氏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诞生。
此外,一些姓氏还会因为拼音、意义等原因而改变。
四、姓氏的文化意义姓氏是人们身份认同的标志,在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姓氏代表着不同的家族和社会背景,反映了人们的血脉关系、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等。
此外,一些姓氏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
作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作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承和血脉,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姓氏的奥秘,我进行了一番研究。
一、姓氏的起源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初,姓和氏是分开的。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代表着一个人的血缘关系,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拥有相同的姓。
例如,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带有“女”字旁,这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氏则出现得较晚,它是姓的分支。
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同一个姓的家族内部逐渐分化出不同的氏。
氏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封国、封地为氏,如齐、鲁、晋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司徒、司空等;还有的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到了秦汉时期,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姓氏。
二、姓氏的分布中国姓氏众多,分布广泛。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李、王、张、刘、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
这些姓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李姓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王姓在华东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张姓在华北和华东地区都有较多的人口。
此外,一些姓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赵姓在河北、山西等地较为集中,吴姓在江苏、浙江等地较为普遍。
姓氏的分布还受到历史上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古代,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人们大规模地迁徙,使得一些姓氏在新的地区生根发芽。
同时,民族融合也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姓氏的交流和融合。
三、姓氏的文化内涵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姓氏反映了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许多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这些都是家族成员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体现。
其次,姓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在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常常会出现姓氏的元素。
例如,在诗词中,诗人会用姓氏来表达对家族的思念和对祖先的敬仰。
此外,姓氏还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有关。
姓氏研究报告(精选19篇)

姓氏研究报告(精选19篇)姓氏讨论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讨论。
二、讨论方法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
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
屈骜城在夏王朝特别北,夏王启讨伐所灭。
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xx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讨论结论1、传奇,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烁光线。
3、20__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讨论报告篇2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
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讨论。
二、讨论方法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1、历史名人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闻名的政治家王安石……2、现状据统计,20__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
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讨论结论1、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
有皇帝王莽,有闻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闻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烁着光线。
2、20__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和李姓。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一、引言1.1 姓氏的起源与发展背景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先秦时期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姓氏制度,到现代社会姓氏的广泛使用,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1.2 研究姓氏来源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姓氏来源,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挖掘姓氏背后的历史故事,传承家族文化。
同时,姓氏研究对于探讨我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3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以史籍、地方志、家谱等为主要资料来源,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姓氏的起源与发展。
二、姓氏的起源2.1 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概述2.1.1 先秦时期的姓氏制度先秦时期,姓氏制度初具规模。
在这个时期,姓氏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
最初的姓氏多为官职名、封地名或氏族图腾。
例如,姬、姜、姒等姓,都与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有关。
2.1.2 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姓氏演变秦汉时期,姓氏制度逐渐成熟,姓氏开始与家族、宗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到了唐宋时期,姓氏已经普及至平民百姓,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此外,由于民族融合、战争等原因,部分姓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姓氏。
2.1.3 元明清时期的姓氏发展元明清时期,姓氏制度逐渐稳定,姓氏数量也趋于饱和。
在这个时期,姓氏研究开始兴起,出现了许多姓氏家谱、姓氏宗谱等资料,为后世研究姓氏来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2.2 姓氏起源的主要来源2.2.1 地理环境与姓氏起源地理环境是姓氏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姓氏来源于山川、河流、地域、方位等地名。
例如,江、河、李、张等姓氏,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2.2.2 图腾崇拜与姓氏起源图腾崇拜是姓氏起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古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或植物视为自己的祖先,将其作为姓氏。
如熊、牛、马、羊等姓氏,都与图腾崇拜有关。
2.2.3 历史事件与姓氏起源历史事件也是姓氏起源的一个因素。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5篇【导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别的单元不一样,并非一篇一篇的课文,而是综合地学习汉字的知识,并要求写一篇简单的,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这个内容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浏览参考。
【篇一】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一、问题的提出我看了很多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可就是不知道关于我自己的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正好,这次茅老师让我们做这个作业,我就借这次活动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藉,浏览报刑,上网浏览,了解贺姓的来源和贺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量种途径,搜集贺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形和资料整理从网上搜集贺姓的资料:贺姓是因避讳而改成的。
贺氏来为庆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庆氏,姜姓,齐恒公子公子无亏也。
无亏生庆克,示谓之庆父,名通用,是亦以字为氏者。
年龄时期,齐恒公有子无亏,后来无亏有子庆克。
庆克的儿子名封以父亲的字为姓氏吕庆封。
从此其子孙便相继以庆为姓氏。
但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凡姓庆者均改为贺氏。
从书上和网上知道了历姓贺的名人: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从网上知道了贺姓人口数量:贺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贺姓散布很广,湖南、江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结论1、贺姓是由庆氏改编过来的,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把庆改为贺。
贺姓,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
据《魏书·官氏志》等记载,南北朝时候,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族贺氏。
没想到一个姓氏竟有如此大的学问。
据1998年统计,是97大姓。
《左传》上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
2、历姓贺的名人有很多,像: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其中贺子珍很让我佩服,由于我在生活中只知道毛泽东的妻子是杨开慧,却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真为我们贺氏争光啊。
姓氏的研究报告范文

姓氏的研究报告范文摘要:本文旨在对姓氏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姓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姓氏数据,结合历史、人口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本文得出了一些关于姓氏的重要结论,并对姓氏在社会、文化和个人认同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引言姓氏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社会交往、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对于姓氏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并对姓氏进行深入的探究。
第二部分: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古代,姓氏是用来区分不同家族或氏族的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层级和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姓氏也逐渐发展成为区分个体身份的标志。
例如,在古代中国,姓氏来自于祖先的名字、身份地位或居住地等因素。
第三部分:姓氏的演变姓氏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地理、历史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姓氏可能因为人口迁移、政治变迁或文化交流而发生变化。
同时,姓氏还可能因为人们的选择、改名或其他原因而产生变化。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姓氏的拼写和发音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姓氏在不同的地区或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第四部分:姓氏的社会作用第五部分:姓氏的文化作用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文化传承、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姓氏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可以反映出一个家族或社会群体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一些文化中,姓氏还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等相关联,对于培养和传承文化记忆和认同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六部分:结论通过对姓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姓氏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姓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文化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姓氏与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关联,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五年级6篇-最新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五年级6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为您带来了6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五年级篇一关于姚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姚,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姚。
“姚”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姚”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姚”姓的历史和先这样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来源:起源一:出自妫姓,为舜的后裔。
帝舜是颛(zhun)顼的后代,因为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起源二:出于白子姓。
据《路史》中记载春秋时期有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起源三:出自他族改姓。
《晋书》中记载,西晋末年,有羌族首领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虞舜之后,故改为姚姓。
历史名人:1、姚绶(1422—1495)明代官员、书画家。
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
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2、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
归安(浙江吴兴)人。
清代状元。
姚文田清朝嘉庆4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1名,世称文满分作文网状元。
翰苑名贤,文坛巨匠。
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
3、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
武则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惮有大臣与之名,故命以字行。
后又避唐玄宗开元年号,遂改名崇。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现状:现在全国共有420万人姓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
姓氏调查报告

姓氏调查报告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姓氏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姓氏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很多同学姓王,有一次听老师讲每一个姓氏代表着与众不同的意思,我为了弄明白,就对王姓的历史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查阅资料。
2、通过书籍报刊等图书查资料。
三、调查情况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
历的王姓名人:王安石、王昌龄、王昭君、王羲之、王之涣等。
王氏家谱: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四、结论1、我国的`王姓,是一个源头重多、族派纷繁的姓氏。
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所氏,有出自了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
有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以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王姓是当今排名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济济。
有唐代诗人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河南农民领袖王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清文学家王士禛,新朝开国皇帝王莽。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她自请嫁匈奴,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她的故事成为后来的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我为许多王姓中的名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姓氏调查报告2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与现状,我决定去调查一番。
通过阅读报刊与上网浏览的方式,我找到了许多资料,了解到沈姓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计划: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二.调查方法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黄姓的来源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书籍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黄姓名人黄歇黄霸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遵宪宋代状元黄定上网黄姓人口数量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黄姓族谱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一册藏地:美国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王姓的来源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书籍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王姓名人王陵王昭君王政君王凤王莽王匡王霸王朗王祥王览王导王充王献之王羲之上网王姓人口数量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爷爷的讲述王姓族谱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绮山东沙王氏支谱》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刘姓的来源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书籍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刘姓名人刘禹锡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刘晏刘禹锡xx上网刘姓人口数量刘姓是现代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约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爷爷的讲述刘姓族谱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吴姓的来源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书籍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吴姓名人吴广吴汉吴道子吴曦吴承恩吴伟吴三桂吴嘉纪吴伟业吴敬梓吴熙载吴历吴大猷吴清源上网吴姓人口数量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爷爷的讲述吴姓族谱吴氏族谱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吴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孝义吴氏宗谱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吴学潜等重纂1913年活字四.调查后的结论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3.中华姓氏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草稿2014-05-1114:381.问题的提出最近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对此我做了调查。
2.如何调查1.阅读书籍2.阅读报刊3.上网浏览4.询问家长3.调查1爷爷告诉我张姓有许多名人,比如说张飞.张居正.张芝......2.张姓的来源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
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
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小结通过这次对张姓的了解,我终于知道了张姓是怎么来的。
神偷奶爸2卑鄙的我小黄人防漏冻水壶水杯.创意家具纸沙发椅-原创设计高端时尚休闲椅子生日礼物新奇可爱雨伞创意新奇特别创意实用家居用品创意搞笑圆滚滚羊肥羊公仔无敌倒叫咩咩靠垫可涂鸦翻页灯家居实用新奇创意生日礼物送同事朋友兄弟小朋友儿童玩具奇葩物导电金属除静电手链手机自拍器悬空水龙头灯神奇水杯挂绳便签灯笔.能量手环雷根糖,怪味糖3d涂鸦打印笔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写问题的提出二、写调查方法三、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写结论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
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
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
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
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
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
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
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化。
春秋时晋国叔向说,“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宗”的十一个氏族之一。
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
那队每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
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神灵,又是族名。
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
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更早的氏)。
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的关系。
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而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请您支持:)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为氏族名称。
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
这是出周代宗法制决定的。
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
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
于是产生了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66局面。
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
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
《说文》:“众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拟”得名于蔻队“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
从语音看,“氏”与“支”古音同。
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等)为氏。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
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名号。
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
由于族长是在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
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氏。
”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
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
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
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氏。
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
不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
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第一个姓是风姓。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姓,《三坟》:“男女媾精,女生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