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引发社会问题:青少年上瘾率激增

合集下载

当代青少年过激行为分析——以手机为切入点

当代青少年过激行为分析——以手机为切入点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当今时代,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青少年日益成为了手机使用者当中的最重要一部分。

随着手机技术的逐渐完善,手机的功能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发展,容易过度依赖手机、沉迷手机,进而催生了诸多社会问题。

本文青少年的界定是在学的初、高中生,年龄范围为12-18周岁。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很不成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操纵和影响。

“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功能远远超过即时通讯这一基本功用,已成为兼有多种功能的个人多媒体终端”。

手机对比其他移动设备而言,具有极大的便捷性、移动性、隐蔽性、娱乐性等多种特点,随着手机娱乐功能的日益强大,和购买价格的逐渐低廉,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也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网络阅读内容参差不齐,学生难以分辨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用,容易跟着感觉走……浪费很多时间。

”一、青少年因手机而过激行为的案件本文通过对2018年青少年因手机而引起的重大案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发现青少年依赖和沉迷手机的现象十分严重,前景堪忧。

由上表可知:初中生过激行为案件主要集中于初三阶段,高中生过激行为案件则较为均衡。

初高中生手机问题的日渐严重与家庭教育,学校监管和社会风气密不可分。

(一)家庭教育据调查研究,在青少年手机的提供问题上,家长没有坚定自己一贯的立场和做法,相反是以手机为条件来变相安抚和诱惑学生,这为以后青少年的手机隐患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一旦手机上瘾,就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青少年到了初高中阶段离开父母在校独立生活,家长因担心孩子过得不好,所以会提供更多的生活费,部分青少年会用多余的生活费去商场买手机;而一些生活费不是很多的学生,会因为想得到一部手机而节省自己的日常开支。

(二)学校监管在学校问题上,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细节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各大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但是个别学生无视校规班纪依然将手机带到学校,其他学生受到影响后,也怀揣存在侥幸心理将手机带到学校。

全面审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案

全面审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案

全面审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案一、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原因及后果1.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过度溺爱或忽视孩子需求,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转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

(2)学校因素: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影响、网络游戏诱惑等,使青少年沉迷于手机,逐渐产生依赖。

(3)社会因素: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交媒体繁荣等,为青少年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

(4)个体因素:青少年好奇心强、自制力不足、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使其容易陷入手机依赖。

2.后果(1)学业方面:青少年手机依赖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间减少,学业成绩下滑,甚至影响升学。

(2)心理方面:青少年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自尊心受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生理方面: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睡眠质量差等生理问题。

(4)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手机依赖影响其社会行为表现,如沟通能力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

二、青少年手机依赖的防治策略1.家庭层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2. 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合理布置作业,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依赖。

3.社会层面: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等要共同参与,加强网络环境治理,推广科学合理的手机使用知识。

4.青少年自身: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制力,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5.专业心理辅导:针对已出现手机依赖症状的青少年,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调整心理状态,逐步摆脱手机依赖。

综上所述,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要共同努力,防范手机依赖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引言: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似乎越来越高。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迷恋于社交媒体、游戏和网上视频等虚拟世界,而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1.1 社交压力现代社会的青少年通常都希望融入社交圈中,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然而,他们可能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很困难。

手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他们可以更轻松地与朋友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从而获得认同感。

1.2 逃避现实青少年往往面临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

沉迷手机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这些问题,寻找一个逃离现实的途径。

他们会投入到游戏、虚拟社交网络和娱乐等活动中,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感觉更轻松和愉快。

1.3 失衡的家庭环境在一些家庭中,沉迷手机可能是因为亲子关系不良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父母无法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导致青少年转向手机以寻求安慰和满足。

如果家庭环境中缺乏沟通和情感支持,并且父母对手机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青少年就更容易陷入沉迷。

二、解决策略2.1 提供替代活动为了减少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替代活动。

例如,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艺术和志愿者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

此外,家长也应该鼓励他们的孩子参与户外运动、阅读、学习乐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2.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限制家长在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限制,以控制孩子的手机使用。

例如,可以设定特定的时间段,限制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

此外,家长还应该与孩子进行有关网络安全和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帮助他们意识到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并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

2.3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青少年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动力,以避免过度沉迷于手机。

手机成瘾的副作用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与控制

手机成瘾的副作用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与控制

手机成瘾的副作用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与控制手机成瘾的副作用: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与控制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

然而,手机使用过度已经引发了许多关于手机成瘾的担忧。

青少年如果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进行认识,并寻找适当的控制措施。

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青少年在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方面的时间减少。

这会增加他们的久坐时间,增加肥胖的风险,并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还会对颈椎和眼睛造成压力,导致颈椎病和视力问题。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手机成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等手机应用往往是他们沉迷的主要来源。

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与现实社交互动,可能导致孤独感、焦虑和沮丧等心理问题。

此外,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力,导致学业下滑。

3. 如何控制手机使用为了减少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手机使用的监管。

限制上网时间和应用使用时间,设立手机使用日程表,帮助青少年建立合理的使用习惯。

其次,提供鼓励和支持,让青少年参与其他丰富多样的活动,例如户外运动、阅读、绘画等,以转移注意力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此外,教育青少年关于手机成瘾的危害性,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自我管理手机使用。

手机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使用手机对青少年的健康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手机成瘾的副作用,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只有在正确引导和监督下,手机才能真正成为青少年生活的有益工具,而不是偏离他们健康发展的引子。

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成瘾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成瘾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成瘾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成瘾及应对措施一、中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的危害(一)中学生的智能手机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发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全球性灾难。

成瘾行为分为物质成瘾和精神行为成瘾,主要包括处方药滥用成瘾,如止咳药水、曲马多、复方甘草片、复方地芬诺酯;阿片类药物成瘾,如吗啡、杜冷丁、美沙酮、丁丙诺菲等;新型毒品成瘾,如K粉、摇头丸、冰毒、麻古、五仔等;传统毒品成瘾,如海洛因、黄皮、大麻;安眠药成瘾,如安定、舒乐安定、三唑仑、阿普唑仑等;酒瘾、烟瘾、性爱成瘾、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等行为。

本文所讲的中学生成瘾行为是指“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的结合,特指智能手机的成瘾和依赖行为,是一种病态的成瘾。

(二)中学生对智能手机成瘾行为的表现1.从众心理行为。

每一个群体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都会产生行为准则和标准,我们称为群体规范。

当中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使用手机的多种功能时,对手机和其各种功能的使用便成为学生相互交流的话题,甚至使用某特定功能的学生形成自织。

例如微博,一个群体里90%的人都互为粉丝,每天更新自己的信息,了解别人的信息,如果其他10%的人不顺从该群体的规则,就会被逐渐边缘化。

群体中的中学生在群体压力下为了不被边缘化,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加自己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不得不跟随大家使用手机的各种新鲜功能。

2.自我控制感的缺失行为。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它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槎韵蟮娜说母呒缎睦砘疃?。

自我控制使个体能够为了理想的长远目标而抵御眼前快乐的诱惑或承受眼前的不愉快。

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某些学生沉溺于使用手机的快乐之中而无法自拔,无法承受为了认真学习而不使用手机所带来的眼前的不愉快,从而形成过度依赖。

3.手机功能的丰富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青少年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群体,手机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青少年沉迷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青少年健康地使用手机。

I.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1.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流行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生活,获取信息和娱乐。

然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青少年沉迷手机,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和人际关系。

2.手机游戏的诱惑手机游戏作为一种移动娱乐方式,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这些游戏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机制和成就系统,吸引青少年不断追求游戏中的进展和胜利感。

这种依赖性导致了青少年长时间、频繁地沉浸在游戏中,对学习和其他重要活动的注意力逐渐减弱。

3.虚拟世界的逃避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阶段,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

手机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手段,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

然而,长期以此方式逃避问题会使他们无法应对现实,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

II. 对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意识到手机使用对孩子的影响,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约束。

确立合理的手机使用规范,限制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与家人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2.学校引导学校作为塑造青少年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入手机教育的内容,包括讲解手机的正常使用、害处以及如何克制自己的课程。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和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并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3.建立良好的自制能力青少年应该培养自控和管理自己手机使用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使用计划,设定使用目标和限制为自己设定使用时间来加强自制能力。

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影响学习与生活的风险

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影响学习与生活的风险

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影响学习与生活的风险一、手机依赖现象的普及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和移动互联网的便捷,许多青少年却陷入了手机依赖的困境。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手机依赖对学习的影响1.注意力分散: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上课时,一些学生频繁查看手机,影响了课堂纪律和自身学习效果。

2.学习时间减少:青少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压缩了学习时间。

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等,使得他们可用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

3.学习效果降低:手机依赖导致青少年在学习中缺乏自制力,容易产生拖延现象。

长期如此,学习成绩难免受到影响。

三、手机依赖对生活的影响1.社交能力下降:过度依赖手机社交软件,导致青少年面对面交流减少,沟通能力下降。

此外,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逐渐疏远。

2.心理健康受损: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如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3.身体健康受损: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青少年容易出现颈椎病、视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手机依赖还可能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四、应对策略1.家庭教育:家长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课堂管理,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3.社会监管: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加强对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的关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4.增强青少年自制力:青少年自身应提高自制力,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成因与防治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成因与防治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成因与防治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手机依赖的泥潭。

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软件、视频网站等,无法自拔。

手机依赖症不仅会影响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还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1.观念不正确。

部分家长认为手机可以让孩子学习、娱乐,因此无意中给了孩子过多的手机使用时间,导致他们沉迷于手机世界。

2.缺乏父母监管。

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法时时刻刻监管孩子的手机使用,导致孩子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手机。

3.获得感。

现在的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等都会设置各种激励机制,如签到、达到一定等级等,都能让青少年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促使他们不断沉迷其中。

4.网络暴力。

一些年轻人通过网络与他人互动,但经常遭遇到恶意攻击、网络欺凌等,导致他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寻找存在的安全感。

二、防治1.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手机并非万能,它并不能取代实体世界的重要性。

同时,应该让孩子学会使用手机的正确方法,如合理规划时间、听从健康指数提醒等。

2.限制使用时间。

家长可以给出孩子每天可使用的手机时间,并建议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对于过度使用手机的孩子要适当惩罚。

3.提供丰富的活动和娱乐方式。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在手机下线的时候,可以提供与亲友相处的机会,组织各种户外和文艺活动。

4.建立联合防治机制。

学校和家庭可以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共同推行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防治,通过一起组织各种科普课程、宣传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健康使用手机的方法,并提供咨询和帮助。

总之,手机依赖症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防治。

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切实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手机引发社会问题:青少年上瘾率激增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智能手机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令很多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上瘾,不仅干扰了学业,还对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以下为文章全文:
手机上瘾
6个月前,Lee Yun-soo把原来的翻盖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

但现在,她有点后悔了。

这个韩国高中生喜欢在Twitter上发些搞笑照片,跟朋友聊天,还喜欢玩网游。

但她说,智能手机越来越干扰到她的学习和家庭生活。

“我不想这样,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她边说边摆弄着一部跟手掌那么大的智能手机。

Lee Yun-soo的遭遇并非个例,据韩国政府统计,该国大约每5个学生中就有1人对智能手机上瘾。

他们对“上瘾”的定义是,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7小时,而且一旦无法使用这种设备,便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

本月初,韩国政府宣布将在年底开展全国性的青少年心理咨询项目,并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帮助他们应付对智能手机上瘾的学生。

在此之前,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心理咨询治疗项目已经面向韩国的成年人推出。

情况严重
作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的故乡,韩国一直以超高的网速和先进的移动技术引以为豪。

各种新型数码设备诞生后,韩国人经常是最先使用的。

由于该国手机渗透率已经超过100%,所以很多人都不止拥有一部手机,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二为智能手机。

而韩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各种措施来应对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

作为对比,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数据,美国截至今年6月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只有50%。

由于高速上网服务的普及,韩国青少年多年前就面临着网瘾问题。

现在,智能手机在青少年和儿童中的普及速度也超过其他群体,而智能手机上瘾问题也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据韩国通信委员会的统计,该国6至19岁青少年智能手机渗透率去年增长两倍,达到65%。

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的智能手机上瘾率也达到18%,成人仅为这一数字的一半,约为9.1%。

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2012年,美国有37%的青少年拥有智能手机。

韩国性别平等与家庭部官员Hwang Tae-hee说:“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其他科技普及率较高的地方,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国高中女生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去年增长两倍。

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不仅会影响学业,还会破坏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的学生都不太会看他人的表情。

”东京成德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Setsuko Tamura说,“如果你花在发短信上的时间比跟人说话的时间长,那肯定就很难读懂非文字性语言。


在中国台湾,不断查看邮件和社交媒体的现象也催生了所谓的“低头族”。

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的调查显示,过去6个月间,通过笔记本、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同比翻了一番,达到创纪录的535万人。

在韩国的学校里,老师在上学期间收走学生的移动设备已经成了惯例,但却收效甚微。

“有些学生会把手机藏起来,然后在课间休息时用。

有的甚至在上课时偷偷用。

”在仁川担任高中老师的Lee Kyoung-shin说。

东京成德大学教授Setsuko Tamura说,智能手机通常是年轻人最重要的领地。

“这代表了他们与朋友之间的联系。

如果不参与进去,就会被朋友圈排挤在外。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十分焦急地回复信息。

”她说。

智能手机曾经在韩国因引发过多起校园暴力事件。

孩子们会在学校里把智能手机分成12个等级,最新的型号是“国王”,比较老的机型则是“奴隶”。

首尔大都会教育办公室的学校督导员Kim Hoi-kyung说,盗窃行为非常普遍。

该机构6月决定,今年最多将为每所学校提供2000万韩元(约合1.783万美元),帮助老师支付智能手机被盗产生的损失。

文章开头提到的高中女生Lee Yun-soo今年18岁,她找到了一种方
法来避免智能手机在考试期间分散自己的精力:她把存储着各种电话号码的SIM卡从Android手机里面取了出来,然后插到不能上网的旧手机里。

“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买智能手机?’我有时会通宵玩Facebook 和Twitter。

换了智能手机以后,我很快就上瘾了。

”她说。

(樵夫)
以下是繁体版内容: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智能手機雖然給人們帶來瞭便利,但同時也產生瞭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令很多自控力不強的青少年上癮,不僅幹擾瞭學業,還對人際交往能力造成瞭負面影響。

以下為文章全文:
手機上癮
6個月前,Lee Yun-soo把原來的翻蓋手機換成瞭智能手機。

但現在,她有點後悔瞭。

這個韓國高中生喜歡在Twitter上發些搞笑照片,跟朋友聊天,還喜歡玩網遊。

但她說,智能手機越來越幹擾到她的學習和傢庭生活。

“我不想這樣,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她邊說邊擺弄著一部跟手掌那麼大的智能手機。

Lee Yun-soo的遭遇並非個例,據韓國政府統計,該國大約每5個學生中就有1人對智能手機上癮。

他們對“上癮”的定義是,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7小時,而且一旦無法使用這種設備,便會產生焦
慮、失眠、抑鬱等癥狀。

本月初,韓國政府宣佈將在年底開展全國性的青少年心理咨詢項目,並為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幫助他們應付對智能手機上癮的學生。

在此之前,由國傢財政支持的心理咨詢治療項目已經面向韓國的成年人推出。

情況嚴重
作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三星電子的故鄉,韓國一直以超高的網速和先進的移動技術引以為豪。

各種新型數碼設備誕生後,韓國人經常是最先使用的。

由於該國手機滲透率已經超過100%,所以很多人都不止擁有一部手機,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為智能手機。

而韓國政府已經制定瞭各種措施來應對由此產生的種種問題。

作為對比,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美國截至今年6月的智能手機滲透率隻有50%。

由於高速上網服務的普及,韓國青少年多年前就面臨著網癮問題。

現在,智能手機在青少年和兒童中的普及速度也超過其他群體,而智能手機上癮問題也逐漸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據韓國通信委員會的統計,該國6至19歲青少年智能手機滲透率去年增長兩倍,達到65%。

與此同時,青少年群體的智能手機上癮率也達到18%,成人僅為這一數字的一半,約為9.1%。

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2012年,美國有37%的青少年擁有智能手機。

韓國性別平等與傢庭部官員Hwang Tae-hee說:“情況已經十分嚴重。


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其他科技普及率較高的地方,同樣出現瞭類似的問題。

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國高中女生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去年增長兩倍。

負面影響
專傢認為,過度使用智能手機不僅會影響學業,還會破壞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

“當今的學生都不太會看他人的表情。

”東京成德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Setsuko Tamura說,“如果你花在發短信上的時間比跟人說話的時間長,那肯定就很難讀懂非文字性語言。


在中國臺灣,不斷查看郵件和社交媒體的現象也催生瞭所謂的“低頭族”。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的調查顯示,過去6個月間,通過筆記本、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網的人數同比翻瞭一番,達到創紀錄的535萬人。

在韓國的學校裡,老師在上學期間收走學生的移動設備已經成瞭慣例,但卻收效甚微。

“有些學生會把手機藏起來,然後在課間休息時用。

有的甚至在上課時偷偷用。

”在仁川擔任高中老師的Lee Kyoung-shin說。

東京成德大學教授Setsuko Tamura說,智能手機通常是年輕人最重要的領地。

“這代表瞭他們與朋友之間的聯系。

如果不參與進去,就會被朋友圈排擠在外。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十分焦急地回復信息。

”她說。

智能手機曾經在韓國因引發過多起校園暴力事件。

孩子們會在學校
裡把智能手機分成12個等級,最新的型號是“國王”,比較老的機型則是“奴隸”。

首爾大都會教育辦公室的學校督導員Kim Hoi-kyung說,盜竊行為非常普遍。

該機構6月決定,今年最多將為每所學校提供2000萬韓元(約合1.783萬美元),幫助老師支付智能手機被盜產生的損失。

文章開頭提到的高中女生Lee Yun-soo今年18歲,她找到瞭一種方法來避免智能手機在考試期間分散自己的精力:她把存儲著各種電話號碼的SIM卡從Android手機裡面取瞭出來,然後插到不能上網的舊手機裡。

“我反復問自己:‘為什麼買智能手機?’我有時會通宵玩Facebook 和Twitter。

換瞭智能手機以後,我很快就上癮瞭。

”她說。

(樵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