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tx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020年整理)文言文阅读训练——孟母戒子.pptx

1、解释各组中黑体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③处士笑而然之( )④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4.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字。
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④。其母知其諠⑤也,呼而问之: “何⑥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⑦”其母引⑧刀裂⑨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 自是之后⑩,孟子不复諠矣。 (《韩诗外传》)
注释
①诵:背诵。②方织:正在织布。方,正。③辍(chuò)然终止: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 止,废止。 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因分心而遗忘。⑥何为:为什么 ⑦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⑧引:拿来。⑨裂:割断。 ⑩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止, 过了一会儿接着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 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 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说:“这个织物割断了, 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孟子
名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 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还有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 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曰:“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①宴酣.之乐②树林阴翳..③为.亭于堂之北④皆.雨之赐也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B.杂然而.前陈者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五日不雨则.无麦D.以为..未足..休息之所民以为4.《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阅读下面两段语段,完成各题。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课外⽂⾔⽂阅读(含答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课外⽂⾔⽂阅读班级:姓名:座号:⼀、阅读⽂⾔选段,完成下⾯⼩题。
天⽯砚铭(苏轼)轼年⼗⼆时,于所居纱縠⾏①宅隙地中,与群⼉凿地为戏。
得异⽯,如鱼,肤温莹,作浅碧⾊。
表⾥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贮⽔处。
先君③⽈:“是天砚也有砚之德⽽不⾜于形⽿。
”因以赐轼,⽈:“是⽂字之祥④也。
”轼宝⽽⽤之,且为铭⽈:⼀受其成,⽽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世固多有。
元丰⼆年秋七⽉,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乃先君⼿刻其受砚处,⽽使⼯⼈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苏轼⽂集》第⼆册)【注释】①纱縠⾏:苏轼故⾥,在四川眉⼭。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③先君:这⾥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
1.解释下⾯加点词。
(1)且为.铭⽈()(2)明年..⾄黄州()(3)求.砚不复得()(4)发.书箧()2.⽤“/”给⽂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两处)是天砚也有砚之德⽽不⾜于形⽿3.⽂中“赐”“付”都是⽗亲将砚交给⼉⼦,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4.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本简要说明理由。
后五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夫差⽈:“尔忘勾践杀尔⽗乎?”夫差对⽈:“不敢忘。
”是⼣,阖庐死。
夫差既⽴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
⼆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栖于会稽之上,使⼤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妾。
吴王将许之。
伍⼦胥谏⽈:“越王为⼈能⾟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tx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 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 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 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 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 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因谒公(
(
)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
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 而退。”的意思(3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 分)
4
一寸光阴不可轻
(1)徙衽以从阴 (
去(
)
) (2)其阴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3 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 分)
三、辨盗钟①(12 分)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 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 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 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 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 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巨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2.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吕后大怒.怒.而飞(《北冥有鱼》)B. 人有言其贤.者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C. 复.有言其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恐.托付不效(《出师表》)3.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为中郎将”中的“中郎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出师表》中的“侍中、侍郎”也是古代的官名。
B.“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中“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C.“太后罢朝”中的“罢朝”指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本文中的意思是退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郑人逃暑①(11 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
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 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 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 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 更加。
①尝知建州浦县(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15、辨别“之”的不同意义(2 分) 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 帷摸之( ) 16、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 心理进行查证审讯。陈述古抓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 征?用四个字回答。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 出来并翻译。(7 分)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 外 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 驴 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 分)
心理活动:
3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 2 个)。(2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 分)
4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
去(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3 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 分)
三、辨盗钟①(12 分)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 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 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 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 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 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
5
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②莫知的为:不知 道哪个是真的。③绐(dài):哄骗。④后阁:我国古 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 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⑤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 一部门作官的人。⑥帷(wéi):围幕。
14、解释加粗词的含义(3 分)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
(
)
) 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
) 有所广益(
)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 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 地 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 来。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 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 分)
船载以入( ) 驴不胜怒( )技止此耳
)
( 乃去(
)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 分)
①然:庞然大物( )
1
然往来视之( )
②因:因跳踉大阚(
(
)
) 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 ( 朵)
)
无丝竹之乱耳( 耳
【注释】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 眼。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⑤皮相之 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当夏五月( ) 遂去不顾( ) 季子谢 之 ( )
18、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4 分)
7
①、延 陵 季 子 出 游 也,何 足 语 姓 字
25、萧氏子为何认为“公必盛馔”?王安石又是如何 招待萧氏子的?(4 分)
26、学了本文,你从王安石身上学到了什么?(3 分)
9
六、蹇叔哭师(14 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 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 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8
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 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因谒公(
(
)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
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 而退。”的意思(3 分)
2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 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 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 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 凶狠。
①、心理特征
6
②、原句 翻 译:
四、被裘公(19 分)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
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 镰于地, 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 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 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 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 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 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 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 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②、子 皮 相 之 士
19、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3 分)
20、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
是
。(3 分)
21、薪者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 分)
22、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 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3 分)
五、王安石待客(13 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 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 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 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