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窗口说课稿

7.窗口说课稿
7.窗口说课稿

7、窗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窗口》。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窗口》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第七篇课文,这一棵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用“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光。”这两句非常诗意的话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主图下的小图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代表“上海豫园”中的一个砖雕漏窗,窗外之景与窗内色遥相呼应,对比成趣,为单调的白墙增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园林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魅力。

教材中设置了一个小训练。学生在欣赏、讨论后对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挥个性空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为他们下一步的事迹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展示学生制作的几个造型风格不同的窗户,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图画。这样更好的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参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纪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与文化内涵及取景构图的知识。

2、能制作一个造型独特的窗并衬托上和谐的风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欲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窗的知识及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难点:窗的制作及配景。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事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

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嘴、动手、动脑,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味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提问法、启发法、演示法等。

四、教学程序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主流程如下: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课前延伸

在本环节,我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两个作业:

1、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窗,他们都是什么形状?(学生观察窗子时会不由自主从形状、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观察,这就让孩子们对窗有了一个相对仔细的了解,为课内学习做好了铺垫。)

2、窗的作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如通风、采光、美化建筑物等)

(二)课内探究

1、开门见山导入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窗户就是建筑物的眼睛。因为有了窗户,才让我们身处居室却依依然沐浴阳光。因为有了窗,才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光,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这扇窗更深入的了

解窗。板书课题——7、窗。

2、交流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窗,请你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形状的窗?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也了解到了学生对窗的知识掌握的程度。

窗有什么作用?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窗的作用。3、创设情境,欣赏美、感受美

在学生交流好我利用课件配乐播放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窗,让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

4、尝试(动手、动脑、动口)探究美

在孩子们还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时,我适当做出一个小节,说:“通过欣赏,我们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建筑物的窗户造型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窗户是人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设计师们设计出漂亮的窗户,你能画出一个造型独特的窗吗?画的时候从哪里开始画?你是几部分画出来的?

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很多学生2分钟不到就画出了形状各异的窗,接着我让他们自己把作品放到展示台上给大家欣赏,并讲解自己绘画的步骤,最后说说把窗户分成几个部分,结果有的说两部分,有的说三部分、四部分、甚至五部分。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孩子们有一个深度思考的机会,启迪学生的智慧。

5、精讲点拨

在大家都举棋不定、没个结果的时候,我出示课件——窗的结构,

经过可见的演示同学们都知道了窗的主要结构是外框、窗格、装饰。从而我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在学生观察窗、画窗。又了解窗的结构后,我让学生思考问题:大部分的窗的结构都有什么特点?(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中介到对称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使用对折再剪的方法去做对称的窗。

6、参透取景构图的知识

本课的取景构图知识可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了知识的完整性,我把它压缩成了一课时。这一环节我利用可见引导学生想象,大部分学生都能想象出与窗户风格和谐统一的景色。

7、学生合作完成创作(创作美)

在这以缓解我会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开拓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8、展示欣赏

为了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让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展示区,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我在点评时以表扬激励为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不自信的学生通过鼓励激励,提高他们的学好美术的信心。

五、板书设计

7、窗口

窗的作用:通风采光装饰

窗的结构:外框窗格装饰

结构特征:对称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当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尽量的手、眼、脑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调动了主体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第七课 初识”WPS演示“

第三单元 WPS演示——家乡美彩云之南 第七课初识“WPS演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启动WPS演示软件,认识软件窗口的组成。学会制作一张标题幻灯片。了解三种视图方式。了解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之间的关系。学会新建,打开,保存演示文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动软件后制作一张幻灯片彩云之南并进行放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使用WPS演示软件。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软件的基本打开方式及简单的使用。 教学难点:软件的基本打开方式及简单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彩云之南》演示文稿,通过观看演示文稿,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启动WPS软件 1、单击开始按钮执行所有程序,找到WPS相应的软件。打开wps窗口在窗口菜单中选择演示如何新建,找到新建空白文档。 2、可以通过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来启动。然后找到演示,新建一个演示文稿。 知识点扩展:刚才老师给大家演示的方法就是创建WPS演示文稿的一个方法。一个演示文稿中通常有多个演示画面,一个演示画面称作一张幻灯片。幻灯片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所以演示文稿又叫多媒体演示文稿。 (三)认识“WPS演示”窗口。 打开素材文件夹中的样例演示文稿“四季.PPT”认识软件的窗口组成。 软件窗口的组成:标题栏、文件菜单栏、导航窗口、状态栏、选项卡、编辑区、视图控制区。 试一试:WPS演示与WPS文字有许多相似的操作,在两者中图标相同的按钮去作用是一样的。现在你能快速说出老师所指的位置叫做什么名称吗? (四)了解演示文稿。 1、演示文稿的三种视图方式: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灯片放映视图。

《窗边的小豆豆》说课稿

《窗边的小豆豆》说课稿 金龙小学杨梅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执教的是一节课外书推荐课,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我自己的状态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怎么做效果好。下面我说说今天上这节课的一些思路。 一、说教材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来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的,该书已被翻译成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领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中年级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让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享受读书的快乐。 2.用“以学代教,变教为学”的方式展开,通过阅读《电车教室》,感受小豆豆的新学校与众不同,习得一些读书方法(粗读、细读、批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新书《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三、说教学重点:在阅读过程中,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难点:用“以学代教,变教为学”的方式展开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课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一张巴学园的图片切入话题,告诉学生巴学园与其它学校的与众不同,激起学习兴趣,由此引入我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教给学生得到一本新书用粗读的方法去读,能最快了解属的大概内容。再简介作者的成就,用“拥有这么高成就的小豆豆,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句话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活动1 初步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1课信息技术初探究 教学目标: 了解身边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1、信息 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2、信息的获取 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第2课与计算机交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部分的名称。 2、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3、认识计算机桌面,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学会正确地开、关机。 5、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的几部分名称;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难点: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计算机的组成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窗》说课稿

《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小说风格各异,为我们展现了社会生活百态,其中《窗》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二.说教法 对文章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予以引导点拨,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也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学法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挥想象、练习写作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字词,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小说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和精巧的构思。 3、感受人性的美与丑,树立正确审美观,领悟小说蕴含的哲理。 (三).自学检测 俯瞰五彩斑斓一泓争相斗妍胳膊肘气踹嘘嘘 (四).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1、故事发生在:。 2、文中主要人物是和。他们的病情都。 3、一开始,两人的关系,他们经常,靠窗病人经常为同伴描述。后来,不靠窗病人因为,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4、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A.开端:关系融洽 B.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C.高潮:见死不救 D.结局:光秃秃的一堵墙 (五).跳读课文,思考讨论 1、靠窗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4、你是如何看待不靠窗病人的? 5.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窗”作题目? (1)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窗”来展开 (2)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喻指二人的心灵之窗。 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 (六):联系生活,感悟小说中的哲理 思考: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 一堵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说课稿新人教版

《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的事情,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根据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理解第五、六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品词品读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天窗》说课稿(获奖)

《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二、说教法。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钱钟书《窗》说课稿

钱钟书《窗》说课稿 导语: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钱钟书《窗》说课稿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说教材: 1.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是第三单元的首篇基本阅读型课文,作者是钱钟书,计划着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完。 2.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日常司空见惯的“窗”生发联想、想象,谈了哲理,谈了认识。 为了让学生领悟课文丰富深邃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同时,也希望在分析总结文章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的时候,能够给学生写作特别是日后高考写作一些启示,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A、整体感知全文,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速度法、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 B、通过讨论式学习、对比式阅读,学习本文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教学重点) C、欣赏课文精彩的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主张学生的评读领悟,重在老师的引导,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点拨法、对比法、讨论法、诵读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作者简介(除了惯例性的作者简介之外,侧重提一下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以《围城》为例,点明作者思考的独到,观点的深刻性、新颖性。《围城》中作者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堡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堡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如果不以《围城》为例,我们也可以以他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现代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的观点,他认为读《伊索寓言》会使纯朴的学生简单化,幼稚化,以为人事间是非的分辨,善恶的果报,都会像禽兽当中那样分明,长大了自然会到处碰壁。)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5课教案 xx 至xx 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授课内容备注 1 9.3—9.7 1.信息技术初探究 2 9.10-9.14 2.与计算机交朋友 3 9.17-9.21 3.小小鼠标动起来 4 9.24-9.29 4.打开窗口看风景 5 10.8-10.12 5.音乐影片齐欣赏 6 10.15-10.19 6.精彩课件助我学 7 10.22-10.26 7.轻轻松松学打字 8 10.29-11.2 8.简简单单画幅画 9 11.5-11.9 9.多种图形我来画 10 11.12-11.16 10.曲曲直直线条图 11 11.19-11.23 11.色彩斑斓图画展 12 11.26-11.30 12.刷子喷枪绘美景 13 12.3-12.7 13.剪剪贴贴做贺卡 14 12.10-12.14 14.我让图形变变变 15 12.17-12.21 15.综合实践展风采

第一课信息技术初探究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天都通过接受和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遍应用,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我们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是怎样接受和传递的?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三)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窗》说课稿

《窗》说课稿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的最后一篇文章,属于一篇自读文章,应该以学生自读为主。学生在学习完前四篇文章后,再自学这篇文章难度是不很大的。但是由于教学进度没有跟上来,今天这篇课文的教学其实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的教学,所以老师的指导应该稍微多一点。但是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自学。语文课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余映潮在教学《屏》时设计多种字词教学方法,我教学这篇课文还是强调了字词。对课文的分析要尊重学生自身的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我上课时所用的答案并不以参考书为标准,而是采用学生的答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重视的。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所以很多分析的东西可以在学生的读书中自己去体会。 新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所以,我安排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在写教学目标时,之所以没有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写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因为对这个三维目标,本身就存在分歧,去年在参加芜湖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时,很多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批驳。我是按照已经被公认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写的在准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南京外国语学校柳咏梅老师、合肥四十七中夏发祥老师及我们学校很多同事的指导,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 窗口 ︳湘美版 (11)

第7课窗口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窗”的常识及其浅显的文化,能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喜爱的窗口; 过程和方法:在欣赏美丽作品和使用工具进行表现窗口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发散思维及自主创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具学具: 1、教学准备用具:多媒体电脑。 2、学生准备用具: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游戏:感受黑暗与光明(提前准备相呼应的音乐) 2、学生谈感受。 师小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窗户就是建筑物的眼睛。因为有了窗户,才让我们身处居室却依依然沐浴阳光。因为有了窗,才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光,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这扇窗更深入的了解窗。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窗口) 二、启发引导,探究新知 1、窗有什么作用?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窗的作用。 窗的作用:通风采光装饰 2、师问: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窗,请你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形状的窗? 学生自由谈论(方形、方圆结合等)教师展示方形、圆形、方圆形的窗——(画一画你见过的窗)

2、教师利用课件配乐播放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窗,让学生欣 赏,并简单介绍分类。 问:看到这些漂亮的窗,思考一下窗有哪些部分组成?(窗框、窗格、窗帘等) 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窗框窗格装饰——(学生完成导学单上第二题) 三、欣赏范画,画法指导 1、分析窗口景色的构成 窗,是一首诗,清风拂面。窗,是一首歌,惬意抒怀。窗,是一幅画,照应心田。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我们来看看那画家们怎样用窗口抒发情怀。 欣赏画家作品,我们可以发现 a、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表现窗外人物、景物的窗口。 2、教师展示画家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 问: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问2:当你推开窗户时,你想看到什么景色? 学会交流回答 3、步骤呈现 设计师们设计出漂亮的窗户,你能画出一个造型独特的窗吗?画的时候从哪里开始画? 学生思考交流 师生互动:教师画窗框,请学生添加细节 a.怎么样表现窗扇是推开的?(斜画透视变形) b.还想画出风吹进来的感觉,怎么样表现?(两种窗帘的表现方法,绑住和散开的窗帘) 四、设计构思,自主创作

高二语文说课稿之《窗》

高二语文说课稿之《窗》 高二语文说课稿之《窗》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说课稿之《窗》,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一、说教材,确立目标、重点和难点 微型小说《窗》是高教基础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通过描写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已与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冲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批判了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意味深远,发人深省本文是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在第一册第二册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训练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与接受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不同接受性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提出了什么,怎样论证的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集中在读者身上,读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感悟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思辩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中有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窗》这篇小说的语言精练、含蓄;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很短但完整且有波澜;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意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从对人与人对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态度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性的美与丑、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课信息技术初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操作法、任务驱动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1、信息 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2、信息的获取 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

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教学反思: 第2课与计算机交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部分的名称。 2、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计算机桌面,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学会正确地开、关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教学重点: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的几部分名称;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说课稿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胡慧茹,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先从第一个方面教材分析进行阐述:《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赞扬老师的歌曲,歌曲的结构分为两段体,2/4拍。歌曲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辛勤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切的表达了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接下来第二方面我针对于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拓展,五年级的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本学期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规范的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第三方面结合我自身专业上的优势和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分析:我运用了以下5个教学方法:1、故事引入法,2、现场表演法,3、层层设疑法,4、联想比喻法,5活动法,力求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们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第四方面我针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一个学习方法上面的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歌曲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第五方面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学过程的分析:它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现在我着重的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开始我先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伴奏,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听完歌曲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伴奏并有感情朗诵:啊!每当想起您我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让学生倾听过程中思考:关于赞扬老师的句子并写下来互相交流(如: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学生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其次老师和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共同(声情并茂)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最后教师再次播放这首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聆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教师相机板书)首先我从第二部分开始教起,首先让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可以先试唱歌谱再唱歌词,特别要提醒“啊”的演唱要唱出对老师的深情。歌曲播放完后,教师与学生来进行合作:教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演唱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合作加深对第一部分的印象: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我让学生轻声跟音乐演唱,教师指导音高、节奏、音色、歌唱的状态。然后让学生用圆润、饱满的声音完整的来演唱。(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演唱一次并达到以下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节奏,第二段用感激的心情、中速来进行演唱。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的方式进行互动一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窗》说课稿

微型小说《窗》说课稿 江川区江城中学胡文明 一、说教材,确立目标、重点和难点 微型小说《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描写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已与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冲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批判了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所选几篇小说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的灵魂。所以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研究能力的训练内容。新《课标》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领悟作品的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能认识人性的美丑。因此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和体验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赏读文章凝练含蓄的语言,探究对比及结尾艺术 2.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②启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以上三个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透过对优美句段含蓄凝练语言的欣赏,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教法与学法的思路与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确定了,还需与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对本课我主要采用这样的教法:“读——赏——议——悟——究”这个方法符合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跨越障碍,获取知识,解决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读—熟悉本文,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赏—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文词汇丰富,对环境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2019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班科目: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玉山江·司马义2019年9 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 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远离不良,违法信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共有四个班,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鲜的课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非常高,学生都喜欢听信息技术课。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远离不良信息,养成良好 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 1/ 32

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键盘操作的基本操作、访问网站的基本操作、画图软件的认识和基本技巧以及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 五、教学难点重点 这学期所教的重点: 1.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认识“画图”窗口 3.主题策划。 这学期所教的难点: 1.计算机的应用。 2.画一幅简单的画。 3.画出图画。 六、教学措施 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电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 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详细的“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书根据不同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大任务、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娇裎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务。 2/ 32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5课教案知识讲解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5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至XX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学科教学进度表 年级三年级 XX年8月27日 周次 时 间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9.3—9.7 .信息技术初探究 2 9.10-9.14 2.与计算机交朋友 3 9.17-9.21 3.小小鼠标动起来

4 9.24-9.29 4.打开窗口看风景5 0.8-10.12 5.音乐影片齐欣赏6 0.15-10.19 6.精彩助我学 7 0.22-10.26 7.轻轻松松学打字8 0.29-11.2 8.简简单单画幅画9 1.5-11.9 9.多种图形我来画0 1.12-11.16 0.曲曲直直线条图1

1.19-11.23 1.色彩斑斓图画展 2 1.26-11.30 2.刷子喷枪绘美景 3 2.3-12.7 3.剪剪贴贴做贺卡 4 2.10-12.14 4.我让图形变变变 5 2.17-12.21 5.综合实践展风采 6 2.24-12.28 复习 7 2.31-1.4 考试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写者

执教时间 XX年9 月3日 星期一 版 本 人教版 学 科 信息技术 册 数 三年级 上册 单 元 课 题 第一课 信息技术初探究课 时

教学目标 一课时 .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天都通过接受和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遍应用,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钱钟书《窗》的说课稿

钱钟书《窗》的说课稿 钱钟书《窗》的说课稿 钱钟书《窗》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是第三单元的首篇基本阅读型课文,作者是钱钟书,计划着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完。 2.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日常司空见惯的“窗”生发联想、想象,谈了哲理,谈了认识。 为了让学生领悟课文丰富深邃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同时,也希望在分析总结文章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的时候,能够给学生写作特别是日后高考写作一些启示,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A、整体感知全文,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速度法、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 B、通过讨论式学习、对比式阅读,学习本文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教学重点) C、欣赏课文精彩的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主张学生的评读领悟,重在老师的引导,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点拨法、对比法、讨论法、诵读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作者简介(除了惯例性的作者简介之外,侧重提一下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以《围城》为例,点明作者思考的独到,观点的深刻性、新颖性。《围城》中作者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堡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堡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如果不以《围城》为例,我们也可以以他的一篇文章《读》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现代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的观点,他认为读《伊索寓言》会使纯朴的学生简单化,幼稚化,以为人事间是非的分辨,善恶的果报,都会像禽兽当中那样分明,长大了自然会到处碰壁。) 整体感知: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先让学生速度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全文的线索和思路,让学生讨论归纳全文的线索思路,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在高考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完成相关的题目) 点评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师生共同理清课文的思路,在边分析课文的时候,边把课文的线索补充完整。(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把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语言的韵味也会一起分析掉的,所以每个环节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出现问题,需要分析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说到) 对比阅读:[法国]波德莱尔的同名作品《窗》,在课文的练习与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小兔家的窗》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小兔家的窗》 1、教学分析:本篇故事讲述了小兔与窗的故事,通过描写小兔用冰块做窗,表现了小兔天真无邪的特征。而小熊猫与小兔的对话中,又告诉幼儿冰易融化的特点。整个故事充满了童趣性和情境性。故事结构清晰,内容层层递进,读起来流畅连贯,易于上口。 2、学情分析:本篇故事语言精练,富有童趣性。以小动物的口吻讲述故事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中班幼儿处在语言和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词汇量较丰富,也能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通过让幼儿学习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冰“融化”的特点,以及知道玻璃窗才是最牢固的这一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育内容的范围与要求,《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同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就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故事内容和小兔的活泼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感受倾听他人的美好感情,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受故事内容和小兔的活泼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兔手偶一个、教学挂图一幅、课件一份、幼儿的教具学具(图书、图片、头饰等操作材料) 2、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对冰的形态、结构有过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法学法 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活动我用到的教学法有:课件演示法、交流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情景表演法等,其中,自主学习法占主要地位,因为中班幼儿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现“生态课堂”的理念,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活动内容的印象。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活动内容的具体表现与实施,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指偶导入,激发兴趣;二是分段学习,熟悉内容;三是完整倾听,理解内容;四是多元练习,巩固提高;五是情感迁移,结束活动。 一、指偶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她是谁呀?(小兔),这只小兔怎么样啊?来,我们和小兔打个招呼吧!

天窗说课稿

《天窗》教学设计 东岳办伍桥小学:何细珍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之旅”的首篇精读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看外界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课文先写天窗的特点,接着重点讲述雨天和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脚落跳、闪电划过、星云流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展现的美丽而神奇的想象世界,最后赞美了天窗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夜晚,蚊帐里的孩子探出头,仰着脸,透过天窗看星星、看云朵的情景。 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因此《天窗》是一篇很适合进行这方面培养的教材。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想象的兴趣。 2、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引导学生认识本课“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感悟“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4、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第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天窗》。 3.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 4.天窗在乡下孩子心中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唯一的慰藉)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思考:天窗都在什么时候成为了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 2.通过交流知道4、5自然段和6、7自然段分别讲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高一语文《窗》说课稿介绍

高一语文《窗》说课稿介绍 高一语文《窗》说课稿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我所说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散文(2)第九课《窗》。 2、教材地位和作用 《窗》是介于语文必修1散文(1)与语文必修3议论文中间。《窗》是学生了解掌握散文(1)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与作者的对话,初步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进一步学习散文(2)——议论散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走进作者心灵,学习于平凡事物中挖掘深刻的人生意义,从其中感悟人生哲理,学会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体验作品给予我们人生哲理启迪,为语文必修3议论文的论作铺垫。 3、新的《课程教学指导》对“阅读与鉴赏”要求是: 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发掘本文的深刻的哲理思想,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知识,体会议论散文的个性化语言,学习于平凡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散文作品,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体会个性化语言所蕴含深邃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让学生逐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事物中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2、欣赏课文精彩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1、理解“窗”的含义。 2、让学生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的景象和事件中去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答疑法等。 五、学法 由于学生大多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