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
操作流程
一、体位
1 病人取平卧位,(根据病人情况,也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 手术侧手臂外展,置于手术台上
二、消毒
手术侧上肢自指尖至肘上10cm全部皮肤用碘伏消毒两遍,手部用无菌治疗巾包好,自上臂以下部位铺无菌单
三、麻醉
手术部位用1%-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四、手术
1 切开皮肤,暴露头静脉,分离头静脉并剥离干净
2 在远端横断头静脉并结扎远心端,扩张近心端头
静脉,并向内注入肝素30-40mg,用静脉血管
阻断夹阻断头静脉的近心端。

自横断口沿静脉
纵轴在静脉壁上作一长约6-8mm的切口,并将切口的静脉壁修剪成圆弧状。

3 分离、暴露并剥离干净桡动脉约1cm,用两只
动脉血管阻断夹阻断近、远心端的动脉血流,在两只血管阻断夹的之间动脉壁侧面做一长约6-8mm的纵切口,并将切口内的动脉管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将修剪好的头静脉断端与桡动脉壁切口用7-0
的无创血管吻合线做连续外翻吻合
5 开放所有血管阻断夹,观察吻合口有无出血,如
果有出血,再用7-0无创血管吻合线补充缝合,直至吻合口无渗血
6 观察有无压迫吻合口及周围血管的组织,如果
有,可剪开或分离
7 观察皮下无渗血后,缝合皮肤。

8 用无菌纱布包扎伤。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记录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记录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记录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医院手术者:XXX医生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病历号:XXXXXX病情描述:患者因为动静脉瘘需要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手术材料准备:1.动静脉瘘成形术器械包2.手术刀片3.术后处理材料手术进程:1.患者被送入手术室,接受全身麻醉。

随后完成了相关的消毒和覆盖。

2.在右侧上臂以及股静脉处进行了手术准备,包括用草药擦拭、贴敷手术无菌纱布等。

3.使用超声仪找到了合适的动静脉瘘位置,并进行了局部麻醉。

4.使用手术刀片沿着标记的动静脉瘘位置进行切口,然后用手术器械包提供的器械进行进一步的创伤扩张。

5.将动脉导引针小心地插入动脉,如有必要,使用造影仪观察导引针位置,直到达到预期位置。

随后,将导引针取出。

6.在静脉侧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巧妙地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以形成动静脉内瘘。

7.验证连接部位是否顺畅,如需要,可以使用造影仪来观察瘘口是否通畅。

8.将术区清洁干净,用手术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并进行必要的术后处理。

手术注意事项:1.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

2.在使用手术刀片、导引针等锐利器械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患者。

3.麻醉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并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状态。

术后处理:1.对伤口进行密切观察,确保伤口不渗血,并注意绷带松紧度的调整。

2.通知患者谨慎活动,避免过度用力,防止伤口裂开。

3.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护理,避免感染,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抗生素治疗。

4.对手术部位进行定期更换敷料,并严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在术后约定的时间进行复诊,进一步观察瘘口通畅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1.出血:由于手术位置较为特殊,术后可能会出现轻度或中度出血。

大量出血需要立即处理。

2.感染: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局部伤口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总结

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总结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总结
1.部位
标准内瘘为左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然后依次为左前臂尺侧,左上臂,右前臂,右上臂,下肢。

2.材料
自身血管及移植管,如自体隐静脉、脐静脉、牛颈总动脉、聚四氟乙烯管。

3.操作步骤
①术前选择血管,充盈静脉后描记,保留的动脉要能维持远端血供。

②皮肤切口在预选好的部位作3-4cm的横或纵切口至皮下,暴露血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③分离血管后视情况做端端、端侧或侧侧吻合,用7-0缝线及无损伤针连续外翻缝合,血管不要扭转,缝合要无张力,无缩窄。

保护好静脉分支,妥善处理静脉瓣。

搭桥内瘘行端侧吻合,二吻合口邻近时人造血管以U形置皮下,吻合口远侧放直或稍弯曲。

④缝合完成前用探针轻轻地通过血管,检查有无狭窄。

开放血流后静脉触诊应有震颤,否则需从静脉端插入气囊导管扩张吻合口或重新吻合。

⑤仔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避免血肿、缝线、敷料等压迫吻合血管。

医院动静脉瘘的手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医院动静脉瘘的手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文档序号:XXYY-SSTP-001
文档编号:SSTP-20XX-001
XXX医院
动静脉瘘的手术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动静脉瘘的手术
Operation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动静脉瘘的形成,主要是外伤,尤其是战伤所致。

发生部位主要在身体两个并行较大的血管区域,如颈动静脉、锁骨下动静脉、腘动静脉、胴动静脉,其他部位较少见。

【适应症】
非血液性疾患所致的,一般有外伤史的动静瘘,于瘘处有震颤。

【麻醉】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体位】
仰卧位。

【手术步骤】
1.显露动静脉瘘两个血管及四个端的血运控制部位(远、近端)。

如近端静脉较粗,壁扩张增厚,要将周围组织分离,瘢痕要彻底切除,并注意是否存留异物(如弹片),生理盐水冲洗后按下列方法处理(图1)。

2.瘘孔四头结扎术:当动静脉紧密相连,周围瘢痕包裹成团时,将动脉、静脉血运控制住后,连同瘘孔一并切除(图2)。

根据术前检查,如不需行血管移植时,将动、静脉的四个头分别结扎加缝扎。

3.瘘管切断修补术:如动、静脉之间管道较长,可行
切断分别再行动、静脉壁修补(图3)。

4.经静脉修补动脉:如有远端血运不足的表现,或结扎动脉后将会明显影响远端血运时,可牺牲静脉(并行)经静脉找到动脉壁上瘘孔,给予缝合(图4)。

5.血管移植术:动静瘘切除后,如为较大血管区、血管缺损较长、远端供血不足时应行血管移植(图5),可采用对侧大隐静脉移植,如替代动脉时应倒转缝合,口径不一致时,再行静脉扩张。

随时用肝素盐水冲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动静脉内瘘术

动静脉内瘘术

1、什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其目的是什么?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病人主要的替代疗法。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

2、什么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3、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首要条件。

血管通路也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血液净化方式,血管通路分为紧急透析(临时性)的血管通路和维持性(永久性)血管通路。

前者主要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或直接穿刺动脉及静脉,后者为动静脉内瘘或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一个理想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为:头静脉动脉化后内径>6mm;与表皮相距<6mm;内瘘血流量>600ml/min。

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

应当注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前,临床医师用妥善保护两上肢前臂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是确保血管通路长期无并发症发生的最重要的步骤[2]。

4、内瘘优点动静脉内瘘术是将病人邻近的动静脉吻合起来, 使之成为血流通道。

内瘘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血流量大、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也大为降低, 如保护得当,可长期使用。

5、术前准备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优点,手术体位,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心里疏导,防止患者紧张情绪致血管痉挛发生;造瘘侧肢体保护,忌在造瘘侧肢体进行医疗活动(如测血压,血管穿刺等);做好术前造瘘手臂的清洁工作;血管彩超了解造瘘侧尺动脉,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静脉内径宜在2.0mm 以上为妥。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规程一、手术目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的患者。

(1)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或血清肌酐>4mg/dl(352μmol/L),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绝对禁忌证(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3、禁忌证(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获低血压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三、术前评估1、血管条件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2、手术部位(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

(3)血管吻合方式常选择动、静脉端端吻合。

(4)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四、操作步骤(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

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

2、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3~4cm,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分离血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准备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准备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准备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吻合,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

内瘘成熟后,穿刺静脉血管,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使身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得以清除。

术前准备:①血管准备,双手上肢肢体除手背以外尽量不作输液穿刺,适当做肢体的锻炼,以使表浅静脉更好地充盈和有弹性。

(上臂捆扎止血带、血压表袖套,手做握拳或握球动作锻炼,每次1-2 分钟,每天重复10-20次。

)②评估血管:医师捆扎上臂血管及进行ALLEN 试验对血管评估,并进行上肢血管的血管超声(检查项目:双手头静脉、桡动脉、尺动脉血管直径和血流通畅情况),了解血管条件;行心脏彩超,评估患者心功能。

血管条件及心功能均好的患者方能行内瘘手术。

③思想准备,包括与患者本人和家属的谈话,使其充分认识和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和风险,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写手术同意书。

④病人准备,在手术前的1~3天,进行适当的药物和透析治疗,让病人一般情况显著改善,能顺利承受手术。

⑤手术当天取一支盐酸肾上腺素、2支利多卡因、1支肝素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步骤
1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
血管走行。

2 、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 、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 、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3 ~4cm ,有时根据血管走行也可采用横切口或其他
形状切口,于分离血管。

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

5 、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分支血管靠近头静脉主干的残端留取不易
过短,以免结扎时引起头静脉狭窄。

6 、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 ~3cm ,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远端穿1号或0号丝线备用。

7 、术者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用弯血管钳前端挑出动脉鞘,伴行的静脉,游离桡动脉
1.0 ~1.5cm 并结扎分支,再穿一根专用皮筋备用。

8 、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夹,远心端结扎。

在远心端斜
行剪断头静脉,5ml 注射器接无创针头(可用18 号或20 号无翼套管针外芯),
1 :1 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 mg:生理盐水100ml )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
血液。

9 、血管吻合
(1 )端侧吻合:将桡动脉控制皮筋提起,血46管钳固定,注意张力不易过大,或用手术刀尖(11 号尖刀)刺破桡动脉,眼科剪沿该破6 ~8mm的纵向切口,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腔。

先在2 个交叉点端缝合 2 个标记线,用7-0 无创伤血管缝合线穿过桡动脉切口近心端从头静脉断端钝角处(近心端)穿出(从静脉内侧壁进外侧壁穿出)心端,注意至少打 4 个结。

锐角处(远心端)穿过另一根缝合线作为静脉牵引线。

助手提拉牵引线,充分暴露桡动脉侧切口下侧壁。

连续外翻缝合,注意从动脉外膜穿入,内膜穿出,再从静脉内膜穿入,外膜穿出。

缝合至吻合口远心端后,至少4 个结。

然后用其中一段与助手的牵引线打结固定,连续缝合动静脉,缝至近心端后与原来的缝合线残端打结固定,至少打6 个结。

若静脉管腔较细,为端,缝合完毕。

缝合过程中应间断用无创针头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湿润血管腔。

在缝合最后一针前,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腔,血管腔充盈后缝合最后一针,然后与标记线打结。

助手将桡动脉控制皮筋提起,阻断桡动脉血流。

缝合完毕后,摆正血管吻合口的位置,观察血管吻合口有无漏血以及血流通畅情况。

压迫后即可止血。

(2 )端端吻合:动脉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于远心端切断动脉,若动脉管径较细,7-0 尼龙线先作两定点吻合,并作牵引用,大约1mm ,吻合口大小6~8mm 为宜。

吻合完毕后,打开动脉血管夹。

10 、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
胶5ml 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