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4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4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4试题答案【题目序列是随机的,请按题目首字字母顺序进行查找】选择题题目: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的作者是_____。

A. 刘义庆B. 张华C. 邯郸淳D. 干宝题目:清代毛宗岗父子加工润色过的毛本是小说《_____》清初以来最流行的版本。

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金瓶梅题目:明代作家_____创作的小说《新列国志》经清代蔡元放润色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

A. 冯梦龙B. 罗贯中C. 陈忱D. 褚人获题目:李卓吾评点的《忠义水浒传》属于《水浒传》繁本的_____版本系统。

A. 一百一十五回本B. 一百二十回本C. 七十回本D. 百回本题目:清代俞万春创作的_____写陈希真父女辅佐皇帝,荡妖灭寇,将梁山英雄斩尽杀绝。

A. 《后水浒传》B. 《荡寇志》C. 《水浒后传》D. 《平妖传》题目:张有鹤编辑的三会本(即会校会注会评本)是小说集《_____》迄今为止最完备的版本。

A. 传奇B. 聊斋志异C. 子不语D. 古今小说题目: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儒林外史》的是_____。

A. 范进B. 严贡生C. 沈琼枝D. 贾奉雉题目:小说《儒林外史》的开头借理想人物_____之口预言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道德的腐蚀。

A. 周进B. 王冕C. 虞育德D. 杜少卿题目:《聊斋志异》的下列作品中批判了科举制度的是《_____》。

A. 书痴B. 叶生C. 王桂庵D. 石清虚题目:清代吴趼人的小说《_____》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显示了日益殖民化的中国的溃烂不堪。

A. 歧路灯B. 老残游记C. 官场现形记D.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题目:清代长篇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_____。

A. 李百川B. 吴敬梓C. 曾朴D. 韩邦庆题目:下列故事中不属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是_____。

A. 过江诸人B. 管宁割席C. 刘伶纵酒D. 干将莫邪题目:程甲本是小说_____的一个重要版本。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____折。

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_____。

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这是指仪仗队中的___________旗。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的《警世通言》.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_________.7、《圆圆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8、《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的开创者。

二、选择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

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

张可久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A.唐宋派B。

竟陵派C。

公安派D。

茶陵诗派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A。

《词综》B。

《闲情偶寄》C。

《剧说》D。

《花部农谈》4、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朱彝尊B.陈子龙C.纳兰性德D。

陈维菘5.《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董解元D.马致远6。

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A.传奇B。

南戏C.杂剧D.院本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

清代人8.以骈体文著称的清代作家是( )A.袁枚B。

张岱C.陈子龙D。

汪中9。

《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 )A.九王B.郡司C.城隍D。

冥王10.《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A.秋瑾B。

龚自珍C。

梁启超D。

张维屏三、名词解释。

1散曲2.前七子五、赏析1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就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关汉卿[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七下历史练习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下历史练习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被称为京剧奠基人的高朗亭,曾作为“三庆班”领衔主演进京献艺,为乾隆皇帝祝寿。

该史实发生于()A.唐朝 B.北宋C.明朝 D.清朝2.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3.清代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说:“《石头记》说梦,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贾宝玉一梦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情痴愈痼。

”其评论的作品是()A.《水浒传》B.《红楼梦》C.《西游记》D.《三国演义》二、辨析改错题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改正:【】(2)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用笔细劲连绵,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改正:【】(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改正:【】(4)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

改正:三、非选择题5.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

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竹书纪年》……到文学、史学、农学、医学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各一例)。

材料二邵聪同学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简表(部分)类别成就思想孔子:“仁”;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伟大工程都江堰、大运河、长城、故宫科技四大发明、曲辕犁、筒车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文学唐诗、宋词、四大名著…………(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随堂检测] 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

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文化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从材料可以看出,杂剧出现与元代科举废止有关,故B正确。

2.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选A。

元曲主要是当时社会上不得志的汉族文人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在茶馆酒楼即兴所作,后来经过艺人的改编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由材料中“文而不晦”“俚而不俗”“明白如话”可判断此题应该选择A 项。

3.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

”材料反映的是( )A.清兵入关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D.徽班进京解析:选D。

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时期的概况,选D项。

4.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

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 )A.白色B.蓝色C.黑色D.黄色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有关京剧脸谱的一些常识。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绝非仅仅为了好看。

红色一般指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指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黄色一般指勇猛而暴躁;蓝色一般指刚强阴险。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摘要: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元明清戏曲,唐宋传奇,创作手法的异同在文学创作中,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借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原作主题作了较大改动,重新创作为新的文学作品,通过技巧和手法上的改变,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流传于世。

一、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主题的继承。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变,基本上沿袭了原小说的思想内容。

例如,唐李复言《定婚店》与明刘兑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唐薛用弱《集异记》中《王涣之》与清张龙文杂剧《旗亭讌》,五代孙光宪《荆十三娘》与清叶承宗杂剧《十三娘》等等。

这些改变的戏剧表明,无论它们是否参考过其他的故事材料,但是唐宋小说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主题思想上看,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并无太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对侠义精神的传承。

唐宋传奇中有许多侠客的形象,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中,“豪侠”类小说专列25篇中有24篇为唐及五代传奇小说,描写了一批极具个性、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如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十三娘等。

元杂剧虽然没有改变唐文言小说的侠客故事,但在明清戏曲中出现了这些侠客的身影,继承了他们仗义行侠、惩恶扬善的品质。

尽管这些作品人物性格在戏曲中有一些改变,比如但他们原小说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都得到了继承。

其二,爱情主题的传承。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唐宋小说中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很多,很多都是经典之作。

比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张实的《刘红记》,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在后世戏曲中都被多次改编。

2024年国学文风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2024年国学文风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2024年国学文风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20题)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A.《白蛇传》B.《梁山仙与祝英台》C.《唐伯虎点秋香》*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清代成熟)《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千四百多年)《孟姜女》(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牛郎织女》(不详)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物体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

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O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河南朱仙镇(版画)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明清称为天下四大镇。

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八)A.《徐霞客游记》B.《说文解字》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A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B《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⑴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C《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D《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资料电大考试资料国家开放大学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资料电大考试资料国家开放大学

一、选择题1.唐代传奇《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文言小说的是(冯梦龙《古今小说》)3.下列作品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新列国志》)4.十三妹是小说(《儿女英雄传》)的主要人物5.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纪君祥)的作品6.下列作品中属于杂剧的是(郑光祖《倩女离魂》7、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是(《席方平》)8、赵盼儿是元代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

9、《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

10、讽刺统治者昏庸贪暴的小说《促织》出自古代小说集(《聊斋志异》)。

1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唐传奇的是(《倩女离魂》)12.包公是小说(《三侠五义》)的主要人物。

13.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纪君祥)的作品。

14.下列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中属于杂剧的是(《梧桐雨》)。

15.所谓“一人永占”是著名作家(李玉)的四部传奇《一捧雪》、《人兽关》、《占花魁》和《永团圆》的合称。

16.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17、所谓“花雅之争”的“雅部”指的是(昆曲)18、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

19、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曾朴)。

20、下列作品中属于文言小说的是(《阅微草堂笔记》)。

21. 杂剧《窦娥冤》写了窦娥因恶霸的诬陷、官吏的昏庸被含冤处死的故事。

(张驴儿祷杌)22.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世情小说)23.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的是(《促织》)。

24、唐代(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描写了柳毅为落难龙女千里传书, 并最终与之结为夫妻的故事, 将灵怪、侠义、爱情融为一体。

25.下列故事不出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是(干将莫邪)26、戏曲史上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作品借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演绎吴越两国的兴亡。

27、侯方域和李香君是著名戏曲(《桃花扇》)中的人物, 作品借他们悲欢离合的爱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1.清朝中后期,形成了一种以京胡为主要演奏乐器,伴以管乐和打击乐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是A.宋词B.元曲C.京剧D.明清小说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3.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它是清代小说中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该小说应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4.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

河南马街书会是一个“民间曲艺界的行当会”,以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为主,兼有评书、琴书、渔鼓、道情、清音、快板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说唱艺人,负鼓携琴在这里展演。

材料体现了A.中华曲艺种类多样B.曲艺文化起源于河南C.中华曲艺在传承中创新D.曲艺文化得到全面普及5.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涌现的代表作品是①《西厢记》②《牡丹亭》③《长生殿》④《桃花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清朝统治者一方面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图书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

这说明清朝A.保存古代典籍B.实行文化专制C.重视发展教育D.重视发展科举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8.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摘要: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元明清戏曲,唐宋传奇,创作手法的异同
在文学创作中,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借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原作主题作了较大改动,重新创作为新的文学作品,通过技巧和手法上的改变,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流传于世。

一、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主题的继承。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变,基本上沿袭了原小说的思想内容。

例如,唐李复言《定婚店》与明刘兑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唐薛用弱《集异记》中《王涣之》与清张龙文杂剧《旗亭讌》,五代孙光宪《荆十三娘》与清叶承宗杂剧《十三娘》等等。

这些改变的戏剧表明,无论它们是否参考过其他的故事材料,但是唐宋小说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主题思想上看,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并无太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对侠义精神的传承。

唐宋传奇中有许多侠客的形象,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中,“豪侠”类小说专列25篇中有24篇为唐及五代传奇小说,描写了一批极具个性、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如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十三娘等。

元杂剧虽然没有改变唐文言小说的侠客故事,但在明清戏曲中出现了这些侠客的身影,继承了他们仗义行侠、惩恶扬善的品质。

尽管这些作品人物性格在戏曲中有一些改变,比如但他们原小说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都得到了继承。

其二,爱情主题的传承。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唐宋小说中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很多,很多都是经典之作。

比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张实的《刘红记》,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在后世戏曲中都被多次改编。

其三,对宗教思想的传承。

唐代因为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在小说中也占有优势,如唐临的《幂报记》,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宋代最著名的因果报应传奇小说《王魁传》,讲的是王魁因辜负妓女而被厉鬼索命而亡。

而南戏《王魁》、《赵贞女》就是继承了唐宋传奇故事而产生的同样内容的戏曲。

此外,唐传奇中对“梦”的记载也流传甚广,《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高唐赋》等都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宗教思想。

明马致远据《枕中记》改编的《黄粱梦》,范康据《陈季卿》改编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都是对仙界的肯定,劝人看破红尘,求仙悟道。

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邯郸记》就取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借梦境揭露社会的弊端官场的腐败,对原小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二、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人物的继承
1、元明清戏曲重塑小说人物形象。

杂剧的创作,需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市民的情趣。

因为杂剧作者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谋生,杂剧作家应站在平民的立场,传达出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首先,改编的杂剧人物平民化特征明显。

乔吉的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改编自唐许尧佐的《柳氏传》,在许尧佐的《柳氏传中》,韩翃在与柳氏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恪守封建礼教,将功名置于爱情之上的传统文人;而在杂剧中的韩翝却是一个主动的、大胆追求爱情的人,将门第观念抛却,置个人安危不顾,投入到对官家小姐柳眉儿的追求中。

还有《西厢记》中的张生,《李娃传》中的郑生等人物形象,都在杂剧中有所转变,不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志向,更多了元代市民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

这种平民化的改变,迎合了当代市民对故事情节的需求,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

其次,元明清戏曲正面人物一般带有忠孝节义特征。

忠孝节义的描写在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中具有鲜明的体现。

唐《明皇杂录》中记载雷海青因安禄山攻入长安宴会于凝碧池,梨园旧人都十分悲伤,雷海青“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被支解示众。

《吟风阁杂剧》中用戏曲的形式对这个故事重新演绎,同样强化了雷海青的忠君形象,但在细节上,把“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改为用琵琶掷安禄山,怒骂其篡国。

这种改动使雷海青形象生动了很多,更加强烈的展现了其忠君的性格特征。

除“忠“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人物改编,在“孝”、“义”、“节”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普遍带有浓厚的儒家忠孝节义的正统思想,与时代氛围吻合。

2、元明清戏曲和传奇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不同。

其一,小说对人物外貌描写的不确定性和舞台表演的确定。

小说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读者产生想象,每个人想象出来的形象都会不同。

戏曲则不同,人物外貌都要靠演员来定形。

唐传奇陈鸿的《长恨传》中,对杨贵妃“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这些描述让读者在脑中勾勒出杨贵妃的形象,但每个人心目中的杨贵妃又是不同的。

戏曲《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外貌由演员直观的表现出来,充分自我发挥,每个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其二,戏曲演员可以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宋传奇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以讲故事为主,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

戏曲则是通过若干支曲的组合,穿插对话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元明清戏曲作家选取的素材多是在当时社会大众已经流传开来的,因为唐宋传奇本身就很吸引人,加上戏曲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属性,注定其不能进行独立创作,而只能靠改编以前的故事来吸引人。

戏曲中大量的抒情,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这与剧作家善用典故,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典型情景有关。

其三,戏曲更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更加生动。

唐宋传奇小说因为篇章的局限,大多是通过人物外在行为举止来展露个性,无法达到外在与内心的统一。

戏曲在改编原作时在这个方面做了突破,大量使用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完美。

三、元明清戏曲对原小说情节重新加工。

情节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小说和戏曲都十分注重情节的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小说戏曲艺术性的高低。

1、戏曲作者为表达主题和人物,改编原小说情节。

元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由唐小说《离魂记》改编,《倩女离魂》把小说中倩娘与王宙的表兄妹关系,改为“指腹为婚”,对二人身份的修改,表现出社会
的变迁和个人不同的理解。

把原作中违背封建礼教的情节删除或者修改,究其原因,戏曲家郑光祖生活在元后期,蒙古政权统治已经比较稳定,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2、戏曲添加批判现实,表达自我感受的情节。

唐宋小说中,也有揭露科考内幕,批判社会弊端的作品,但所占比重不大。

而改编的元明清戏曲中则增加了更多的自主性,添加了批判现实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对科考取士不公平的批判,对朝廷丑陋内幕的鞭挞,对黑暗社会、世风日下的揭露,更着重强调民生疾苦。

3、为迎合大众口味,戏曲作者扩写原小说。

元明清杂剧具有鲜明的商品性,是要在勾栏瓦舍演出的作品。

剧作家首先要考虑收益,如何能迎合大众口味则成为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

而相应的增加原作品的情节,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这也是戏曲作者需要对原小说做出的改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珂珂.论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D].苏州大学.2011
[2]李军均.唐宋传奇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何艺,宋立权.中国明清时期的戏曲[M].黑河学院学报.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