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对话 共享精彩课堂

构建有效对话共享精彩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11T10:37:43.94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作者:黄超华

[导读] 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对话能力,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提倡学生写话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黄超华(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广东兴宁 514568)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对话能力,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提倡学生写话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自我人格的塑造,逐步完成自我主体的建构。要使对话教学确实有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话题是有效对话的核心

对话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让学生想知乐说的话题。要有逻辑梯度,难易适中,尽量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在学习了《<论语>选读》后,我让学生以“孔子我想对你说”为话题交流讨论课后再整理成文。学生习作片段:

(1)欣赏你的永不言弃,赞赏你的苦中作乐。你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你的追求很简单,你自有你的快乐,你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抱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态度度过了一生。你生前的政治主张遭到否定,如今却被我们所推崇,成了圣人。当时,你的梦想只是梦想,而如今你的梦想早已开出了编丽的花朵。我们在感受它的美丽和芬芳。(罗丽)

(2)你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你想恢复周礼,让人们回归到那个有礼、仁爱的社会。因此,在你看到季氏“八佾舞于庭”时,愤怒说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你看到民不聊生,君主忧愁,你作为臣子,于是就提出许多治国方法,希望能为君主分担忧虑。但似乎没人理解您,欣赏你。无耐之下,你只得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但仍无人问津。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正显现了出你的伟大!(朱蕴)学生学习《论语》后,这个话题让学生欲吐为快,激发了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作为课堂的一个元素,教师的责任是运用其智慧撒下火种,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促成师生与文本师与生、生与生合作交往成功。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自己不但要善聆听学生不同的声音,予以中肯的评价,也要教会学生做尊重他人的聆听者,在合作生成中共享被此独特的感受,体验敞开心扉交流的快乐。

如何力求师生对话优质高效地展开?交际学原理告诉我们: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此,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心灵交流,教师就是要学会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

三、调控对话场面,引发思维碰撞,使对话走向深入

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在紧凑而富有节奏中安排学生学习,也要在对话中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适时的引导和矫正讨论过程,补充信息,激化矛盾使讨论深入。教师可用探寻的语气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结,引出学生要表达的内容:可以用追问质疑、设置悖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材料等策略使之重新介入对话。

四、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联系、拓展的对话

学生学习文本,通过拓展,联系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在学习《品质》和《老王》之前,学生预习课文,为鞋匠格斯拉或车夫老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用一课时进行交流,通过读写结合,合作交流,比较格斯拉和老王形象的异同,又深入地了解这两个人物及其相似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有着美好品质的人物作拓展。学生查找资料,找出令人感动的人物事迹,例如,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生于浙江宁波的药学家,因为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同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郎平,“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他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这些普通劳动者坚守职业道德,和文本中的格斯拉、老王一样都有着高尚的品质。

五、师生与自我的对话--反思、重构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的自我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而最终目的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对话。语文教师的自我对话除却备课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外,还表现在对自己言行的自我反省上。每一次反省都使自己站在自己的面前,用自省的目光审慎地打量自己,并运用内在语言进行心灵深处的自我拷问。如:我是否应该这样对待那个学生?究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类似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更好地促进与学生的对话和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对话表现在对教师讲解的思考、阅读中的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以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等。教学中,如果缺乏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则不会深刻。以阅读为例,仅仅建构文本意义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