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尝试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轻教 师 在教 学方 面 的经验 不 足 , 到 突 发事 件就 很 遇
难 处理 。因此 , 更要 向资深 教师请 教 。
1 微 生物 检 验 实验 教学 的 现状 以及 影响 教 学 质量
的因素
2 1 2 预 测难 点和 把握要 点 : 教师 在备 课时要 .. 带课 能够预 测和 把握 本次 实验课 的难 点和要 点 。笔 者认
12 1 教师 的 因素 : .. 主要 是带 课 教 师 的态 度 、 自身
业 务水 平 、 业精 神 , 敬 对微 生 物检验 实验 教学 的重视
程度 , 以及 实验教 学 中采 用 的方法 和手段 等 。 1 2 2 学 生的 因素 : .. 主要 是 学生对 微 生物检 验实验 课 的学 习态度 、 重视 程度 和兴 趣爱好 等 。
心指 导 学 生 细 心 观 察 , 正 确 、 准 的方 法 进 行 操 用 标 作 , 实 验 中 出现 的 问题 用 自己储 备 的 知识 帮 助学 对 生去分 析解 决 。 如有带课 教师 自己解决不 了的问题 ,
可与 同事 进行讨 论并 向资 历深的 教师询 问 。有些年
前 临床微 生 物检 验 实 际工 作 , 心 设计 , 胆 创新 , 精 大 摸 索 出一 套 我系微 生 物 检验 实 验 教学 模 式 , 教学 在
情 况等L 引。
2 2 2 概 述或 绪言 : .. 用大 约 1  ̄2 分 钟的 时 间 , 0 0 向 学 生 讲 述实 验 原理 、 作 程序 、 操 注意 事项 等 , 于学 对
生初 次进 行 的实验操 作 , 带课教师 要亲 自示 范 ,径
浅谈实验准备在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最佳时期进行实验 , 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们开设的医学 微 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不在实验讲义中,其 中一部分 是教师拟定的题 目,供学生 自由选择 ;另一部分 是学生根据所
学 的理 论 知 识 , 阅 资料 、 查 大胆 创 新 、 自主 设 计 的题 目。学 生 以 小 组 为 单位 提 交 实验 设 计 方 案 ,面对 几 十 份 不 同题 材 、不 同 风
2 充分与 完善 的实验材料准备
在 学 生提 交 的设 汁性 实 验方 案 中 ,由于 各组 选 题 不 同 ,实 验 内容 丰 富 ,并且 有 很 多创 意 性及 多样 性 的实 验 步 骤 ,因 此 所 需 的 实 验 材料 十分 繁 杂 。涉及 到 的培 养 基 种类 繁 多 。 如 在 水 和
医学微 生 物 学 是一 门重 要 的基 础 医学 课 程 , 生 物学 实验 微 教 学是 整 门课 程 中相 当 重要 的组 成 部 分 。 改革 实验 教 学 。 培养 学生 的 科研 思 维 及 创新 能力 , 但 是 医 学微 生 物 学 实 验教 学 改 不
革 面 临 的重要 课 题 , 是 医 学 高 等院 校 培 养具 有 创 新 能力 人 才 也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 医学微 生物 学实验教学 中, 在 开设设计性 实验 , 实验教 学改革的核 心。设计性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 决于实验准备是 是
否充分与完善。 从事 实验准备工作的 实验技术人 员, 要认识到 实验准备计划、 实验材料准备、 与带教教 师沟通、 高自身业务 提
素质 4方 面 的 重要 性 , 而提 高设 计 性 实验教 学质 量 。 从
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尝试和体会

师或 同学 的主持 下 在 班级 上 进行 汇 报 和讨 论 , 受 接
同学 和老师 的提 问 、 建议 并进 行 总结 , 老师的 帮助 在 下完 善实验 方案 。 2 2 实施 、 按 照设 计方案 , 提前 1周通 知实 验 室本 实验需 要的材 料 ( 养 基 、 剂、 培 试 器材 等 ) 在 实 验 室 , 老师 的指 导 下 做 准 备 工 作 ( 培 养 基 配 制 等 ) 然 如 。 后, 按设计 方 案进行 实验 , 细记 录实验 过程 及各 种 详
[ 要 ] 观察 在 医 学检 验 专 业 中开 设 设 计 性 实验 的 可 行 性 和 效 果 。在 微 生 物 学 实验 中选 择 物 理 因 素 和化 学 摘 因素 两个 实验 作 为设 计 性 实 验 , 由 学生 自行 设 计 和操 作 , 得 较 好 效 果 。 通过 开 设 设 计 性 实 验 可 以激 发 学 并 取 生 学 习的 主 动性 、 极 性 ,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团 结 合作 和 创 新精 神 。 积 有 [ 键 词 ] 设 计性 实验 ; 验 教 学 改 革 ; 生 物 学 关 实 微
验 , 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现汇报 如下 。 取 1 设计 性实验 内容先 以小组 ( 学 2
3人 ) 为单 位 , 用课 余 时 间按 实 验 指 导 上 的 要 利
求, 设计 和 不断 完 善实 验 方 案, 案 内容包 括 题 目、 方 设计 思路 、 实验 方法 、 具体 步骤 、 剂和 器材 、 能 出 试 可 现 的问题和 解决 措 施 , 预期 实验 结 果 等 。在带 教 老
~
的需 要 【, 1 结合 目前学 生多 为独 生子女等 特 点 , 者 ] 笔 认 为在教学过 程 中, 应注 重 对 学 生进 行 综 合 素质 的
微生物设计性实验

3、倒置培养 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与30-32℃ 温箱中培养2天。 4、观察 观察培养后培养基。
五、预估
1、若培养基上长出了一种单菌落,则这种菌就 是所需的菌,则对此菌种做保藏以待利用。 2、假如没有则预示从土壤中分离不到所需菌。 则可从别途径采取样品或是中或是深层土壤。
微生物设计性试验微生物实验设计微生物学实验设计微生物设计性实验步奏微生物实验总结微生物实验方案设计医学微生物实验设计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室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一类能分解油污 的细菌
基本思路
取一定量被油污污染过的的土壤,对土样进行溶解 处理。多次处理,以求除尽上层的油污,得到下层 土壤沉淀并嗮干。 接着用灭菌水稀释土壤(适量),充分摇匀,用 玻棒蘸取土壤溶液,在经过灭菌的特制培养基培 养皿上划线,然后进行培养。 注:土壤中微生物特别丰富,含有放线菌、真菌 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得 到单一菌落。
实验设计步骤
一、取土样 二、制备土壤稀释液 三、制备麦选择性培养基 四、样品的分离纯化 五、筛选的结果预计
一、取土 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1、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 土中数次。 2、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盛土的容 器应是无菌的) 3、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杂物, 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 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4、取10~15g,称重后烘干,置干燥器中 冷却后再次称重。
二、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土样1g于盛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充分振荡,此即为10-2浓度的菌悬 2、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悬液0.5mL于4.5mL无 菌水试管。用移液管吹吸三次,摇匀,此即 为10-3浓度。 3、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4、10-5 、 10-6、10-7。 注:稀释过程需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条件下 进行。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 范畴 , 用多 媒 体 教 学 更 形 象 、 观 , 学 生 对 采 直 使
微生 物 的形态 染 色 、 落 特 征 、 菌 的生 长 现 象 、 菌 细 生
业 的主干 学科 。临 床 微 生 物学 不 同 于其 他 学 科 , 它
开 展临 床 常见微 生 物 耐 药 性 的 相关 研 究 , 导 师 的 在 指 导下 , 组学 生 自主选 择 实验 课题 , 各 自行 查 阅有关 文 献资 料 , 计 实验 方案 和具 体操 作 程序 , 设 然后 准备 实验 材料 、 立操 作 、 理 和分 析 实验 结 果 , 独 整 最后 提
习 , 种教 学方式 主要是 以教 师为 主体 、 这 以讲 课 为 中 心 , 整 的讲授 了理论 课各 章 节所 涵盖 的重点 难 点 , 完
但是 没有 考 虑 到 学 生 的兴 趣 、 好 、 力 及 个 性 特 爱 能 征 。而 P L则是 以 问题 为 中心 的学 习或 基 于 问题 B
山 医 大 学 :础 学 育 ,】 0 ,( 西 科 学 报基 医 教 版28 月15 ( 年1 0 ) x
・ 实验 教 学 改革 与实 践 ・
临 床 微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林 旎 , 林 梨平 , 傅 冷 西 (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福州 300 ) 504
摘要 : 临床微 生物学检 验是一 门操作性和 实践性很 强的 学科 , 实验课教 学 占有相 当重要 的地位 。就如何 改进教 学方 法、 开 拓 学生思 维、 高学生操 作技 能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 方法作 一总结。 提
关 键 词 : 临床 微 生 物 ; 实 验 教 学 ; 教 学 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G 4 .2 3 6 2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4 (0 8 0 05 0 0 8— 2 9 2 0 )5— 5 7— 2
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近2.5:1,实验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往中职检验专业微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虽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但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和准备,而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由于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实验课的新鲜感和对知识的渴望,失去对实验的兴趣[1]。
为此,课题组在10级高职检验专业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设计性实验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并将其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试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平台,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031 设计性实验的应用1.1 设计性实验的内涵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加以完成的实验,既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也可以结合科研项目进行[2]。
1.2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将设计性实验项目定为“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原因是:在现代临床感染规律的变迁中,机会感染占有重要比重,而真菌在机会感染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
故真菌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是医学检验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
浅部真菌引起的皮肤癣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易造成该组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4]。
通过调查,力求加强学生和学校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3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1.3.1 介绍实验项目、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项目: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基 础 性 实验 和 综 合 性 实 验是 以实 验 室 为 单 位 , 正课 时 间 在 进 行 ,先 由教 师 对 实 验 内容 进 行 简 单讲 解 和 必要 的 示 范 操 作 ,
然 后 由学 生 结 合 实验 指 导 来 完 成 实 验 操 作 。设 计 性 实 验 是 由
5—1 0名 学 生 组成 课 题 小 组 ,对 自己感 兴 趣 的 问题 设 计 实 验 方
个 实验 步 骤 和 结 果 ,大 大 提 高 了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和求 知 欲 望 。 变 被 动 学 习 为 主动 学 习 。 在设 计 性 实 验 中 , 学 生独 立 面对 问 让
实验操作技 能,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实践证明, 在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方 面,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 学改革效果
显著。
关键词 : 医学微生物学 ; 实验教 学;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4 0 G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2 6 20 )9—0 8 0 17 —14 (0 6 1 0 3— 2 学 生 综 合 利 用 所学 知识 与 技 术 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提 高 实
微 生物 学 实 验 增 加 的综 合 性 和 设 计 性 实验 。 结 果 是 未 知 其 的 ,具 有 一 定 的探 索 性 。学 生 对 这 样 的 实 验 往 往 有 浓 厚 的 兴 趣 。 了得 到 正确 结 果 , 生 在 实 验 全 过程 中非 常 认 真 。 动 收 为 学 主
验教 学 内容 的 整 体性 和 系统 性 。
1 3 增 添馥 计 桂 实4" . 1m
医 学微 生 物 学是 一 门重 要 的 医 学 基础 课 。它 是基 础 医学 课 与 临床 医学 课 之 间 的桥 梁 ,也 是 一 门 专业 性 、实 践性 很强 的实 验 科 学 。其 中 , 验 教 学 是 该 课 程教 学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整个 实 对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 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袁 星 蒋 斌 胥振 国
安徽合肥 2 3 8 0 0 0 )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 系
[ 关键词] 微 生物 学检验 实验教 学 教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 2 0 9 5— 2 6 9 4 ( 2 0 1 3 ) 0 6— 8 8 4— 0 2
验 课 的教 学 质 量 。
2 探讨教改的思路 , 调 查 教 改 的 依 据
医 学微 生 物学 检 验 是 一 门 注 重 实 验 的学 科 , 实 验 教 学 是 医 学 检 验专 业 学 生 的微 生 物 学 检 验 教 学 环 节 中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
质的培养 [ J ]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 0 0 9, 3 ( 3 9 ) : 5 1 ( 2 0 1 3—0 5— 3 0 收稿 ) ( 王一伊 编辑)
半脱 产的形式结合 临床 , 以利 于青年教 师的教学 水平及科 研能 力的提高。有利于青年教 师考取检验 医师相 关资格证 书 , 成为
在干中学 , 在学 中干 , 不断增长实际的教学经验 。 先安排进专业 实验室 工作学 习, 尤其是对 非 医学 检验专 业毕 业 室常用仪器设 备的种类 、 型号 、 摆放 、 使用 和保管。做好 实验所 需物品、 器材 、 试剂 的准 备工作 , 了解 最基础 的实验 知识 。② 随 学习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③ 有利于非 医学 能基础 , 在进人医院检验科学习前先进专业实验室 打点 基础 、 补 补课 , 这样不至于 到临床 实验 室学 习时感 到压 力太 大 , 缺乏 信
心。
流活动和短期培训班 , 适 当放宽青年教师外 出交流学 习的条件。 息、 新理念 、 新知识 、 掌握先进的检验技能 。这是一 条投 入少 , 见 士与博士学位 。对在读研究生 , 在生活上帮助他们 解决 困难 , 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医学专业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
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多学科、
多技术、多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
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检验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占整个教学时数的一半以上,实验课是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目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正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新的病原体不断发现、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及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更新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地位,也对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
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1].为此,
本校在2008级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围绕设计性实验教学谈几点体会.1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验指导教师把所有的实验材料准备好,上课时由带教老师先讲解实验内容、原理、具体过程和预期的结果,然后由学生操作.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很少提出问题,更没有独特的见
解.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的学生,
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下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创维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培养目标之一.临
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
将设计性实验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无疑对培养和开发医学生智能及创造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2].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内容后,以学生感兴趣的微生物学问题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自己配制培养基及做实验前的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尝试科研工作.如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完成粪便标本肠道病原菌检验,让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设计性实验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充分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实验设计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完成设计性实验学生应具有综合应用理论知
识和各种技术的能力,通过准备、
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设计性实验应在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后,选择具有综合要求而又相对比较独立的内容.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特点,实验教学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准确把握最佳时期进行实验,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校开设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不在实验讲义中,其中一部分是教师拟定的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另一部分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
知识,查阅资料、
大胆创新、自主设计的题目.计划内容包括:①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时间确定实验准备
时间,如一般在实验的前2周开始准备实验,
准备哪项内容,事先要计划周密;②哪些是需要高压灭菌的实验材料,哪些是不需要高压灭菌的实验材料,分别列出;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所需时间;④菌种培养的时机;⑤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⑥实验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尝试
赵玉玲
(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为了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分析分解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在2008级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设计性实验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157-02
第28卷第3期(上)
2012年3月157--
试剂、药品的配备等;⑦列出详细的设计性实验准备流程表.这样对设计性实验准备内容有较准确的预见,提高实验准备的效率及实验的成功率.
3设计性实验的安排和实施
设计性实验与传统的验证实验不同,需要实验老师在实验课开课时,就告知学生该门课程有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具体时间、实验要求.主讲教师在讲设计性实验相关理论课时讲清实验涉及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充分心理准备,自行完成归纳设计.
3.1设计
在设计性实验开始前,教师发给学生标本及实验材料,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其内容包括题目、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具体步骤、试剂和器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预期实验结果等.在实验指导老师的主持下进行汇报和讨论,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和建议,在老师的帮助下完善实验方案. 3.2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提前1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需要的材料(培养基、试剂、器材等),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做准备工作(如培养基、试剂、染色液配制等).然后,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
3.3实验结果
学生选择课题之后,从涂片染色与分离培养开始,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染色(观察镜下结果)、培养特性(观察菌落特点)、生化反应(结果记录)、血清学试验等方面的鉴定,整个实验过程均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撰写、实验讨论及答辩等.实验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如培养基、诊断血清、生化试剂、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标本等,全部由实验技术人员预先提供.所有实验小组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其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正确率在90%以上.
4讨论
成功的实验必须以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健全的制度、完善的实验准备为基础,它是确保实验教学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完善的实验准备是在具有专业理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缺乏理论指导的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是盲目的.通过这次设计性实验本文总结了几点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设计性实验的优势:①实验对象是细菌,实验周期短、见效快.如接种细菌后,第2天就可以观察结果,并为下一步实验准备材料.②实验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缩短了实验周期.而传统的实验由于课时限制,此项实验需要分为12学时才能完成,缩短了实验周期有利于实验材料的保管与存放.③如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便于及时补救.④虽然实验材料种类繁多,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材料耗费较小,相对廉价.⑤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安排、实验材料的存放、实验时间的控制等.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及相关制度的制定,是保证设计性实验实施的关键.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目的就是要获得最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5小结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的训练,学生对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如何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实验总结等环节进行了初步尝试,这为今后继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基础.自主设计实验,对教师也是挑战.教师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对工作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自主设计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修改实验方案,指导实验.特别是学生还有其他课,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有的要在周末做实验,只要学生做实验,实验室就要有教师.自主设计实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检测修改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要查阅相关文献,这样才能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和修改,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反过来,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更有利于教学工作,从而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虽然本校在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如何坚持下去使自主设计实验的水平逐步提高,如何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并加强科学管理,在今后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丁文龙,李稻,陈红.构建“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45-46.
〔2〕刘燕,曹济民,冯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3):327-329.
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