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漏尿的原因

合集下载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是指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导尿管,通常由于泌尿系统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自行排泄尿液。

导尿管被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用于排出尿液。

然而,导尿管的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 导尿管不当插入:导尿管插入不当是导致漏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了尿道壁或未完全进入膀胱,漏尿就会发生。

2. 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尿道括约肌可能会失去收缩力或放松力,从而导致尿液从尿道漏出。

3. 感染或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面临着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的炎症或刺激,产生痛苦和尿液漏出。

4. 排出管堵塞:排出管堵塞可能会导致尿液从排出口处漏出。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污物积聚、导尿管拐角处扭曲、结石等原因引起的。

1. 导尿管插入操作要正确。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 定期更换导尿管。

一般建议,如无特殊情况,导尿管不宜停留时间超过4周,必要时更换导尿管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3. 经常检查导尿管是否正常通畅。

导尿管正常通畅可以保证患者尿液排出的经济、安全,避免导尿管造成压迫、勾曲或过度伸展损伤。

4. 保护尿道健康。

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用力,定期洗涮导尿口和外阴部分,以避免导致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5. 相应饮食和药物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足够的水,利于尿液排出。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

分析导致漏尿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危害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危害可谓是多方面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导尿管漏尿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皮肤损伤,甚至可能引发皮肤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漏尿还会加重患者的尿液外渗,导致尿液残留在体表,易导致细菌繁殖、感染等问题。

长期漏尿不仅造成床单、衣物的污染,还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自尊心,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扰,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加强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护理工作,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至关重要。

1.2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

导尿管本身的质量和材料选择可能不合适,导致漏尿的发生。

导尿管的选择不当,导致导尿管与尿道之间不密合,导致尿液无法完全通过导尿管排出体外。

导尿管留置过程中,患者可能由于移动频繁或姿势改变不当等原因引起导尿管位置不稳,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

患者可能存在尿液过多或尿液浓度过高的情况,导致导尿管无法完全排除尿液,从而发生漏尿情况。

导尿管周围皮肤不洁或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导尿管漏尿。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和导尿管护理的细节。

只有找准漏尿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导尿管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护理对策一:定期更换导尿管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重要措施之一。

长期留置的导尿管容易导致管腔积聚结晶、细菌、尿道异物等,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导尿管漏尿。

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有效减少导尿管积聚有害物质的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导尿管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导尿管更换时,护士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规格、材质和长度,确保导尿管与尿道的贴合度,避免过长或过短导致漏尿或尿潴留。

更换导尿管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尿管使用时间来确定,一般建议每2-4周更换一次。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导尿管是一种用于排尿的医疗器械,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排尿,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常常会出现导尿管漏尿的情况。

导尿管漏尿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对于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尿液排出受阻导尿管留置时,尿液排出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如果导尿管被不慎移位或者出现了结石、血块等情况,都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最终导致导尿管漏尿的情况发生。

2. 导尿管固定不当导尿管的固定位置不正确也是导致导尿管漏尿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导尿管被固定得太松或者太紧,都会导致尿液在导尿管周围溢出,最终导致漏尿。

3. 尿液急迫感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尿液急迫感,导致尿液在导管未排干净的情况下就直接溢出,造成漏尿的情况。

4. 导尿管损坏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导致导尿管功能减弱,造成漏尿情况。

1. 导尿管定时清理定时清理导尿管是防止尿液排出受阻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用生理盐水或者药物溶液进行导尿管冲洗,保持导尿管通畅。

3. 防治尿液急迫感对于患者尿液急迫感的情况,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尿液急迫感,减少漏尿的发生。

4. 定期更换导尿管导尿管作为长期留置的医疗器械,其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避免导尿管老化、损坏,减少漏尿的风险。

除以上护理对策外,患者自身也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保持身体清洁,预防尿道感染,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本身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在生活和饮食上要有规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运动,有效预防导尿管漏尿的发生。

希望通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康复。

关于导尿管漏尿的分析及处理

关于导尿管漏尿的分析及处理

2023关于导尿管漏尿的分析及处理CATALOGUE 目录•引言•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导尿管漏尿的预防措施•导尿管漏尿的处理对策01引言导尿管漏尿是指尿液从尿道管路或造口袋中漏出,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多样,包括膀胱收缩、尿道管路位置不当、造口袋松脱等。

导尿管漏尿问题的提1导尿管漏尿对患者的潜在影响23导尿管漏尿会刺激患者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问题,同时可能增加细菌入侵和感染的风险。

增加患者皮肤刺激和感染风险频繁的漏尿和刺激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和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质量导尿管漏尿需要频繁更换导尿管和造口袋,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护理成本。

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1导尿管漏尿的研究意义23研究导尿管漏尿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漏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

为导尿管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体验。

02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03患者肥胖肥胖患者因脂肪组织较多,对尿道括约肌的支撑力减弱,导致漏尿。

患者自身因素01膀胱收缩功能受损如果患者膀胱收缩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尿液在膀胱内无法被完全排出,从而导致漏尿。

02尿道括约肌松弛随着年龄增长,尿道括约肌松弛,导致尿道关闭不全,从而引起漏尿。

导尿管因素导尿管型号不当如果导尿管型号过小或过大,容易造成导尿管与膀胱壁之间的缝隙过大,从而导致漏尿。

导尿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如果导尿管插入过深,可能插入膀胱括约肌,导致括约肌损伤;如果导尿管插入过浅,可能无法充分引流尿液,导致漏尿。

导尿管固定不当如果导尿管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位移或脱落,导致漏尿。

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操作导尿管时,如果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尿道或膀胱壁,导致漏尿。

未及时处理医护人员如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漏尿问题,可能导致患者长时间漏尿,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医护人员因素03导尿管漏尿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督促患者养成良好习惯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用力排便、排尿,以免尿液逆流。

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尿管漏尿(Ur1nary1.eakage)即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

尽管国内有关尿管漏尿的研究已相对较多,但目前仍缺乏公认的概念。

尿管漏尿的概念尿管漏尿可分为:①轻微尿管侧漏尿:即病人留置球囊导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闭尿管或夹闭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微渗出,使会阴部潮湿;②尿管侧漏尿:即病人留置球囊导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闭尿管或夹闭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

患者尿道括约肌萎缩,盆底肌及尿道括约肌松弛,导致导尿管与尿道口不能紧贴,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

尽管不同学者对尿管漏尿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即尿液自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又根据尿管漏尿持续时间不同,将尿管漏尿分为持续性漏尿和不定时漏尿。

持续性漏尿即患者留置球囊导尿管后,尿液持续沿尿道口渗出。

不定时漏尿即患者留置球囊导尿管后,安静静态下不漏尿,但当患者呼吸困难、翻身、吸痰等情况下出现漏尿的现象。

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⑷1.留置尿管选用不恰当选用的导尿管过细不能够与患者的尿道完全吻合,仍然留有空隙容易造成漏尿。

2.留置尿管质量差留置尿管的侧孔处被堵或者是气囊固定液不可以保障气囊的充盈,仍然有某些部位粘连留下空腔,甚至是气囊畸形都会造成尿液外渗。

3.留置尿管阻塞造成引流不畅患者体位不恰当或者是放置引流袋不合理均会造成尿管扭曲以及受压、折叠甚至是产生急性细菌性感染,而患者的尿液混浊以及尿液沉淀或者是血凝块将导尿管阻塞、将导尿管长期留置并未进行定期的冲洗更换会产生钙盐堆积从而造成导尿管阻塞引发引流不畅,进而发生尿液外渗情况。

4.患者尿道松弛老年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以及长期卧病在床、昏迷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通常会因为其会阴处肌肉弹性变差,尿道括约肌与其盆底肌肉出现松弛;男性患者则由于其前列腺肥大造成尿道口狭小,所以在为其选择导尿管时需要选用型号较小的,并且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可以过于紧贴否则容易产生尿道周围尿液外渗情况。

关于导尿管漏尿的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关于导尿管漏尿的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23
导尿技巧 认真学习掌握男性及女性尿道的生理解
剖特点。 有报道认为:1.气囊注水量以10-12ml较
适宜。2.插管后先注水35-40ml,此时气囊 呈“苹果状”,然后再抽出约15-20ml,此 时由于气囊在人体内的压强变化而呈“鸭梨 状”,可更有效阻止尿液渗漏。
根据经验,以上两者可结合应用。
24
20
注水方法的选择 常规注水方法是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
注水入气囊,然后往外牵拉至拉不动。采 用尿管插入膀胱后先注水5 mL,再向外轻 拉尿管使气囊部分贴于尿道口上方,再注 余量水降低了尿液外渗现象,与常规注水 方法有显著差异。
21
严格执行正确操作规程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遇有阻力不可强行插入,气
囊导尿管必须见尿后再插入4~5cm方可向气囊内 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后向外回拉至有阻力时为 止,禁止注入空气,否则可致尿管前端浮于液面以上, 引起引流不畅。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适度、均 匀,同时注意压力变化和患者主诉,避免球囊破裂或 尿管置入过程中损伤尿道。由于老年膀胱结构、 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也应适当减少,一般小于 10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 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溢尿,注液量6~8ml较 适宜。
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处理
1
导尿管漏尿即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
2
一、原因分析
导尿管原因
1.尿管刺激膀胱及尿道 2.导尿管橡胶老化 3.气囊畸形
3
患者自身原因
1. 尿道括约肌松弛 2. 膀胱痉挛 3.便秘 4.前列腺增生 5.角色适应不良 6.膀胱废用性萎缩
4
操作者自身原因
1.气囊内注水不当 2.导尿管引流不畅 3.夹管时间不当 4.尿管置入深入不当 5.导尿管型号过小 6.注水方法的选择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患者在医疗体系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在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变得尤为常见。

然而,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漏尿。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深入分析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相关原因,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患者自身身体条件的影响,也有护理操作和医疗器材选择的因素。

从患者身体条件来看,老年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衰退,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这使得他们在尿液排出时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从而导致漏尿现象。

老年患者往往伴随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功能,进一步加剧膀胱功能的衰退。

护理操作也是导致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重要原因。

在导尿管的插入、固定和更换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导尿管的位置移动,使其无法紧密贴合膀胱颈口,从而导致漏尿。

护理人员在执行导尿管护理时,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及时更换导尿管、未定期清洁尿道口等,也可能导致漏尿现象的发生。

医疗器材的选择也是影响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重要因素。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导尿管,其材质、尺寸和形状都有所不同,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导尿管与膀胱颈口的贴合度不足,从而引起漏尿。

例如,如果选择的导尿管尺寸过大,可能会刺激膀胱颈口,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从而影响尿液的排出;如果选择的导尿管材质过硬,可能会压迫膀胱颈口,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PT课件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PT课件

02
原因分析
尿管选择不当
尿管直径过细
导致尿液从尿管周围漏出。
尿管材质不适合
可能引起患者过敏或不适,影响尿管的密封性。
尿管插入深度不足
尿管未插入到膀胱内
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容易从尿管口漏出。
尿管插入过浅
可能导致尿管在膀胱内盘曲,影响尿液引流。
尿管固定不稳妥
尿管固定不牢固
容易导致尿管脱落或移位,从而引发 漏尿。
膀胱肿瘤
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尿管,导 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而漏出。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患者的排尿 功能,导致漏尿现象发生。
03
护理对策制定
评估患者情况与需求
评估患者漏尿的严重程度和频率
通过观察患者漏尿的情况,了解漏尿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为后续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 据。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 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排尿功能。
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引流状态
妥善固定尿管,避免其脱出或移位。 保持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或堵塞,以确保尿液引流顺畅。
缓解膀胱痉挛或增强收缩力方法
对于膀胱痉挛的患者,可采取药物缓解或调整尿管位置等 方法减轻不适。
对于膀胱收缩力不足的患者,可采取膀胱训练、药物增强 收缩力等措施。
定期检查与调整尿管位置
实施过程回顾
对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包括评价工具的选择、数据收集的方法、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环节, 以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总结
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分析,总结出在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 训,如护理操作不规范、患者教育不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尿管引流不畅:膀胱内有尿,但尿管内无尿液流出。

主要原因为:①尿管扭曲或受压:引流袋放置不当或患者体位不当均可造成尿管受压、反折或扭曲。

②膀胱黏膜堵塞尿管:导管内孔贴近膀胱黏膜时引流袋及尿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低于膀胱水平的尿袋对尿液有一个持续性的负压吸引力,膀胱黏膜随着压力堵塞尿袋的侧孔时,尿液就会从尿管旁边溢出,尿袋与膀胱的落差越大,堵塞的可能性越大。

③血块堵塞尿管:插管动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气囊导管球囊尚未完全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以及过度牵拉尿管均可造成尿道撕裂伤;长期留置尿管行膀胱冲洗时,注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也会导致大量血尿;膀胱本身疾病出血亦可造成血块堵塞尿管。

④尿盐积垢堵塞尿管:尿盐积垢的形成与留置尿管时间及是否合并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

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膀胱残余尿的长期刺激亦可导致尿路感染。

细菌及代谢产物、尿液中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尿管的膜性结构,从而导致尿管堵塞。

2.2 尿道括约肌松弛:老年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和昏迷的患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伴前列腺肥大或部分女性患者因生产原因致尿道口狭小,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此时发生尿液外溢不可避免。

2.3 膀胱废用性萎缩: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长期留置尿管者,常采用开放引流和定时间歇放尿方法排尿,处于非正常排尿模式,特别是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过程中断,膀胱成空虚及惰性状态,一旦夹闭尿管即致尿液外溢。

2.4 长期导尿气囊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2.5 角色适应不良:神志清醒的老年患者,尤其初次置入尿管大多不适应已置入尿管的角色变化,不时用力排尿,由于患者存在排尿
意识,在行排尿时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致使球囊处封闭不严,尿液自尿管旁流出,形成排尿时尿管和外尿道
口处都排尿的现象。

2.6 自主体位:由于患者的活动导致尿管位置的移动。

2.7 气囊内注水太多,压力过大: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1]。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做好遮挡隔离工作。

向患者讲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提高认识,减轻心
理压力,告知患者留置尿管后不可用力排尿,教会患者根据个体情况
自行夹闭或开放尿管的方法,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3.2 严格执行正确操作规程:插尿管前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2],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遇有阻力不可强行插入,气囊导尿管必须
见尿后再插入4~5cm方可向气囊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后向外
回拉至有阻力时为止,禁止注入空气,否则可致尿管前端浮于液面以上,引起引流不畅。

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适度、均匀,同时注意压
力变化和患者主诉,避免球囊破裂或尿管置入过程中损伤尿道。

由于老年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也应适当减少,一般小于10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溢尿,注液量6~8ml较适宜[3]。

3.3 尿管扭曲:引流袋位置要合适,翻身时避免尿管受压或扭曲,防止过渡牵拉造成尿道撕裂伤,或造成尿管脱出。

3.4 处理尿管堵塞:怀疑膀胱黏膜堵塞可用注射器注入20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变换体位。

膀胱冲洗时应用生理盐水慢速低压冲洗,
以减轻刺激防止血尿产生。

若有血尿存在,可在膀胱排空后注入生理盐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8mg保留止血。

若怀疑尿盐积垢堵塞尿管,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可达到机械性“内冲洗”,预防尿
管表面结晶形成,同时定期更换导尿管,阻止尿盐积垢堵塞尿管。

长期留置尿管者,除每天定期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外,还应行2~3次/周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ml冲洗膀胱,预防钙盐沉积,或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以减少黏液分泌,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3.5 括约肌松弛的处理:老年患者导尿时宜选择型号较大、管
腔较粗的导尿管,既可防止尿液外溢,又能保证尿管通畅。

部分只能
选择较小型号尿管的患者,可垫一次性中单,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

对已流出的尿液应及时清洁处理并加强臀部护理,温开水清洗臀部2~3次/d。

另外,可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从而减少尿液外流。

3.6 膀胱废用性萎缩:神志清醒患者,可遵照正常生理排尿反射进行排尿,即感到有尿意时,开放尿管排尿,至尿液排尽再夹闭尿管;
神志不清者可夹闭尿管,开始放尿1次/1~2d,然后逐渐延长至1次
/2~3d放尿,应用利尿药或大量输液者可适当缩短放尿时间,但必须保证膀胱有一定容量后再行排尿,防止膀胱萎缩。

3.7 预防感染:留置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尿路感染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引起尿液外溢,因此预防尿路感染至关重要:①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②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尿袋位置低于尿道口,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尿液倒流。

③每天更换尿袋,更换尿袋时用0.5%碘伏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口,更换尿管1次/2周。

④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尿管近尿道口端。

⑤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证足够的尿液持续自然的冲洗尿道。

3.8 膀胱冲洗几个操作环节的规范:一次输入液体量不宜过多,应控制在少量多次,以150~200ml为宜。

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

放尿时尽可能排空膀胱内残余尿,必要时以手置膀胱底部压尿。

3.9 活动或运动适度:如因患者活动,翻身幅度过大而造成尿管位置移动,要及时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

4 小结
以上改进方法, 要灵活掌握,对出现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不同的防治对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漏尿,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减少床单的更换,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