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模冲压模具设计说明
凹模冲压模具设计

更多得难点,但也会有更多得收获。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得问题,还请老
师批评指正、
致谢
在本设计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指导老师与同学们对我得指导与帮助、在我设
计过程中,张春元老师给予了极大得帮助与指导,并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得工作、学
习环境,老师认真负责得工作态度、严谨得治学风格,使我深受启发,在此我要感
1)大型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我国模具总量得比例正逐年上升,发展 潜力巨大.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正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 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几亿美元、
2)主要模具标准件 目前国内已有较大产量得模具标准件主要就是模架、 导向件、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这些产品不但国内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 很好,应继续大力发展、
B-Δ= 其中:B—条料板公称宽度(mm)
D—垂直于送料方向得工件尺寸(mm) a1—侧搭边值(mm) b0—条料与导板之间得间隙(mm)
Δ-条料宽度公差(mm) 查表3—18,有Δ=0、6,b0=0.2 则;B-Δ=
=50+2(3+0.6) +0。2
=57、4-0.60mm
条料步距L=72+a=72+3=75mm按图排样板料可剪成 1600mm×57、
5。3 凹模设计.
因制件材料简单,总体尺寸不大,选用整体式矩形凹模较为合理。因生产批
量较大,由文献《模具设计指导》[1]表 3—5 选用T10A 为凹模材料。凹模孔型由
该文献中表2—38选出第三种孔型,且β=3°,h=5mm 由该文献表 2—39 得
凹模高度 h=22mm 与凹模壁厚 c=30mm、
5、4 凹模刃口与边缘得距离、
由文献《冲压手册》表2—41 得 a=30mm 5。5 确定凹模周界尺寸 L×B、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属普通冲压件。
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圆筒拉深件图2 拉深件的三维图2.工件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分析(1)材料分析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σ(兆帕) 280-390抗拉强度bσ(兆帕) 180屈服强度s抗剪强度(兆帕) 220-310延伸率δ 32%(2)结构分析工件为一窄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圆角半径为r=7,厚度为t=0.5mm,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工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修边(采用机械加工)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
二、工件的拉深工艺分析及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1)计算原则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拉深件断面形状相似;等面积原则:拉深前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
(2)计算方法由以上原则可知,旋转体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
计算坯料尺寸时,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得拉深件总面积A。
图3 拉深件的坯料计算如图3所示,筒形件坯料尺寸,将圆筒件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面积分别为:(3)确定零件修边余量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和模具间隙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零件的边缘不整齐,甚至出现耳子,需在拉伸后进行修边。
冲裁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说明书

弓形连接固定片复合模设计零件名称:弓形连接固定片生产批量:中批量材料:零件材料为08钢,厚度为1.5mm图1-1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弓形双孔连接固定块片是家用发电风扇中的一连接固定零件,零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外形最大尺寸为70mm,属于小型零件。
该零件应中批量生产,外精度不高,只需平整,外轮廓是该零件需要保证的重点。
该零件用到的冲压工序有冲孔、落料,因此可设计冲孔落料复合模生产此零件。
二、工序设计及工艺计算1、排样毛坯最大尺寸70mm,不算太小,为保证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操作方便,采用有搭边,单排排样,如下图2-1所示,冲裁件之间的搭边值a=1.5mm,冲裁件与条料件侧边之间的搭边值a=2.3mm。
1图2-1-1计算条料的宽度:B=70+2×2.3+c=74.7(mm)其中c为调料可能的摆动量,c=0.1mm计算条料的步距:A=20+1.5=21.5(mm)图2-1-2一个步距内材料的材料利用率:η=985.182/(74.7*21.5)×100%= 61.34%2、压力中心确定和压力机的选择(1)、冲裁力的计算冲裁力 F p=Lt σb Kp (2-2-1) 其中:由图2-2知,周长L=213.057mm;=900Mpa, 此时,Kp=1,则:材料:08F钢板,查表,σbFp=213.057X1X900X1=191.75(kN) (2-2-2) 根据以上模具结构类型,采用弹性卸料和漏料出件,卸料力F q=KF,取K=0.05,则:F q =0.05×191.75=9.59(kN) (2-2-3)推料力Fq1=nK1Fp,去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h=5mm,t=1mm,n=5/1=5;取K1=0.06,则:F q1=5X0.06X191.75=57.53(kN) (2-2-4)顶件力Fq2=K2Fp,K2=0.06,则:Fq2=0.06X191.75=11.51 (kN) (2-2-5) 本套模具用到的由压力机提供的有冲裁力和推料力,因此:总冲压力F=FP+ F q1总=191.75+57.53=249.28(kN) (2-2-6) (2)、压力中心的确定压力中心在两小圆垂直中心线上(3)、压力机的选择,取系数为1.3,则选用的压力机公称压力P≥(1.1~1.3) F总=1.3×249.28=324(kN)P≥1.3F总初选压力机公称吨位为400kN,型号为J23-40,其主要工艺参数如下:公称压力:400KN;滑块行程:100mm;行程次数:80次∕分;最大闭合高度:300mm;最大装模高度:220mm;闭合高度调节量:80mm;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150mm×300mm;模柄孔尺寸:直径50mm,深度70mm;工作垫板:厚度80mm,孔径200mm;电动机功率:1.5kW。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正式).

江苏省自学考试《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题目力调节杠杆的级进模冲压设计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老师成绩评定南京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前言 .............................................................................................................................................................................. - 3 -1.绪论................................................................................................................................................................................. - 4 -1.1课题设计简介及意义.................................................................................................................................... - 4 -1.2 冲压工艺分类 ................................................................................................................................................ - 4 -1.3国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5 -2.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 8 -2.1分析冲压件工艺性 ........................................................................................................................................ - 8 -2.2.拟定冲压工艺方案 ....................................................................................................................................... - 9 -3.冲裁模工艺计算及设计.......................................................................................................................................... - 10 -3.1 冲裁尺寸计算 .............................................................................................................................................. - 10 -3.2 冲裁工艺力计算.......................................................................................................................................... - 12 -3.3模具刃口尺寸计算 ...................................................................................................................................... - 14 -4.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 - 16 -4.1 凸凹模结构设计.......................................................................................................................................... - 16 -4.2 凹模固定板................................................................................................................................................... - 17 -4.3凸模固定板.................................................................................................................................................... - 18 -4.4 卸料板 ............................................................................................................................................................ - 18 -4.5定位零件设计................................................................................................................................................ - 19 -4.6 卸料橡胶的设计.......................................................................................................................................... - 19 -4.7其他结构设计................................................................................................................................................ - 20 -4.8冲压设备的选择........................................................................................................................................... - 20 -5. 设计并绘制装配总图............................................................................................................................................ - 22 -7.主要参考资料 ............................................................................................................................................................ - 24 -8.附件 ............................................................................................................................................................................ - 25 -前言力调节杠杆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设计,通过对冲压件的全面分析和有关冲压工艺的资料阅读,了解有关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况,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冲压工序的模具,使用标准的模架,使用UG三维绘图软件绘制模具三维图,对冲压机构进行工艺分析。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例3)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设计依据、原始数据 (3)二、零件冲压加工工艺分析 (3)2、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2、2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三、确定零件冲压工艺方案 (4)3、1方案比较3、2确定方案四、排样设计 (5)4、1导正孔4、2 确定条料的宽度4、3 排样的方式4、4 材料的经济利用五、冲裁工艺力的计算 (8)5、1导正孔5、2 确定条料的宽度5、3 排样的方式5、4 材料的经济利用六、零件冲压工艺计算 (13)6、1凸、凹模间隙值的确定6、2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七、参考文献 (19)一、设计依据、原始数据图1-1 空调机垫片零件图空调机垫片,材料:45号钢,厚度3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
二、零件冲压加工工艺分析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适应性。
一般情况下,对冲裁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
良好的冲裁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1)冲裁件孔的最小尺寸模具凸模的强度受冲裁件上孔的尺寸的影响,所以冲裁件上的孔不能太小,查《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书》表2-2,冲裁空调机垫片时,冲孔的最小尺寸为1.3t=0.39mm,该零件的孔远比0.39mm大,所以凸模的强度不受冲裁件上孔的尺寸的影响。
(2)最小孔距、孔边距冲裁件的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a(见图2-1)不能太小,否则模具强度不够或使冲裁件变形,一般a≥2t,但是不得小于3~4mm。
该零件最小孔边距a=3.75m m<2t=6mm。
因为模具强度不够,故得分开冲小孔,先冲八个奇数孔,后冲八个偶数孔。
图2-12、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1)精度零件图1-1状规则,适合冲裁加工。
但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较高,按IT11级选取,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达到图样要求。
查《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书》表2-3,该冲裁件内形尺寸公差为0.20mm,外形尺寸公差为0.40mm;表2-4,孔中心距公差为±0.25(2)断面粗糙度查《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书》表2-5,材料厚度t=3m m,得断面粗糙度R=25m。
冲裁模具凹模课程设计

冲裁模具凹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冲裁模具凹模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冲压加工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凹模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材料选择、形状设计、尺寸计算等。
3. 学生了解冲裁模具凹模的使用与维护要点,以及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冲裁模具凹模的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凹模的图纸绘制,具备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凹模设计的讨论、修正和优化,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模具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注重细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制造行业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以冲裁模具凹模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操作为核心内容。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工业设计与制造专业,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模具设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凹模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冲裁模具的分类及凹模在其中的作用- 凹模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凹模设计基础- 材料选择原则及常用材料性能- 凹模形状设计方法和原则- 凹模尺寸计算及其公差配合3. 凹模设计实践- 简单凹模设计案例分析- CAD软件操作教学,完成凹模图纸绘制- 小组讨论,凹模设计方案的修正与优化4. 凹模的使用与维护- 凹模安装、调试与使用注意事项- 凹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常见凹模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冲裁模具分类及凹模结构组成第二周:凹模设计基础,包括材料选择、形状设计和尺寸计算第三周:凹模设计实践,分组进行简单凹模设计及图纸绘制第四周:凹模使用与维护知识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章“冲裁模具设计”相关,具体涉及第10.2节凹模结构设计、10.3节凹模设计计算及10.4节模具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材料:08F ,厚度1.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级进模).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 材料O8F 为优质碳素钢,抗剪强度τ=220~310Mpa 、抗拉强度b σ=280~390Mpa 、伸长率为10δ=32%、屈服极限s σ=180Mpa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加工。
(2) 结构与尺寸工件结构比较简单,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2的孔,旁边有两个直径为8的孔,凹槽宽度满足b ≥2t,即6》2x1.5=3mm ,凹槽深度满足l b 5≤,即5《5x6=30。
结构与尺寸均适合冲裁加工。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可采用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综合考虑后,应该选择方案三。
因为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所以应该选用方案三比较合算。
3.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由于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1)确定模架及导向方式采用对角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对角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模具歪斜。
导柱导向可以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
(2)定位方式的选择该冲件采用的柸料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侧刃粗定距;用导正销精定位保证内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该工件料厚1。
5mm,尺寸较小,所以卸料力也较小,故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
4.必要的工艺计算(1)排样设计与计算该冲件外形大致为圆形,搭边值为a1=1。
5mm,条料宽度为43.57mm,步距为A=88。
4mm,一个步距的利用率为63.98%.见下图S=1668。
7-11x11x3.14-2x4x4x3。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冲模课程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和图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统一交到指定的地点。
1.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份;2.填写凸、凹模(及凸凹模)的加工工艺卡片;3.设计指定冲压件的其中一道工序的冲压模(每人设计一副不同的模具),并绘制装配图和凸、凹模零件图:1套;(注:①指定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②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055的m级)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约20页左右。
三、设计原则1.装配图的零件必须完整,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2.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操作方便,安全.四、设计前的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3.配备资料:(1)冲压设备资料: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2)冲模标准化资料;(3)其他参考资料:《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五、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者,应与指导老师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合理工艺方案(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冲孔,落料,冲搭边,切料边等.(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录
前言…………………………………………………………………………1 设计容……………………………………………………………………2 1、工艺性分析……………………………………………………………2 2、工艺方案的确定………………………………………………………2 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2 4、工艺设计………………………………………………………………3 (1)计算毛坯尺寸………………………………………………………3 (2)画排样图……………………………………………………………3 (3)计算材料利用率……………………………………………………4 (4)计算冲压力…………………………………………………………5 (5)初选压力机…………………………………………………………5 (6)计算压力中心………………………………………………………5 (7)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6 (8)卸料板各孔口尺寸…………………………………………………6 (9)凸模固定板个孔口尺寸……………………………………………6 5、模具结构设计…………………………………………………………6 (1)模具类型的选择……………………………………………………6 (2)定位方式的选择……………………………………………………6 (3)凹模设计……………………………………………………………6 (4)凹模刃口与边缘的距离……………………………………………6 (5)确定凹模周界尺寸…………………………………………………7 (6)选择模架及确定其他冲模零件尺寸………………………………7 6、绘制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8 7、结束语…………………………………………………………………9 致………………………………………………………………………9 参考文献…………………………………………………………………10
设计容
1、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一个工序.制件材料为 Q235,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 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厚度为 2mm,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 IT14 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图1),但应加以注意:
图1 (1)孔与零件边缘最近处为 3mm 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3)冲裁间隙,凸凹模间隙的确定应符合制件的要求. (4)各工序凸凹模动作行程的确定应保证各工序动作稳妥、连贯.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 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 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 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 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 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 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 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 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行器板金成形和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老师让我们进行简单 冲压件的模具设计,我们可经通过简单件的设计初步了解一下模具设计的过程.
2、工艺方案确定
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只有落料,可得以下简单方案: 落料,单工序冲裁.
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因制件材料较薄,为保证制件平整,采用固定卸料装置.为方便操作和取件 可初选双立柱可倾压力机,横向送料.采用圆柱头式挡料销.生产效率高,材料消 耗也小.
综上所述:由《模具设计指导》[1]书表 5—2,5—7 选用固定卸料横向送料 典型组合结构形式,后侧导柱滑动导向模架.
4、工艺设计
4.1 计算毛坯尺寸
制件长为 L=72mm,宽为 B=50mm
4.2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因材料厚度 2mm 由参考书《模具设计指导》表 4-4 得材料厚度允许偏差
为±0.13mm,属于 A 级精度.故材料为 A 级精度的 Q235.由参考书《飞行器钣金成
形原理与工艺》[3]表 3-17 选 a=a1=3mm.式 3—25 和表 3-17,3-18,无侧压装置,
1)大型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我国模具总量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发展 潜力巨大.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正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 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几亿美元.
2)主要模具标准件 目前国已有较大产量的模具标准件主要是模架、导向 件、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这些产品不但国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 应继续大力发展.
则有:
0
B-Δ= D+2(a1)b0
其中:B—条料板公称宽度(mm)
D—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工件尺寸(mm)
a1—侧搭边值(mm)
b0—条料与导板之间的间隙(mm)
Δ—条料宽度公差(mm)
查表 3-18,有Δ=0.6,b0=0.2
则;B-Δ=
D+2(a1)b0
前言
页脚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技术的也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 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模具种类繁多,但在“十一五”期间其发 展重点应该是既能满足大量需要,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特别是目前国尚不能 自给、需大量进口的模具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又由于模具标准件的种类、数量、水平、生产集中度等对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有 重大影响.因此,一些重要的模具标准件也必须重点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应快 于模具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模具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模具质 量,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及降低成本.由于我国的模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 的价格优势,因此对于出口前景好的模具产品也应作为重点来发展.而且应该是 目前已有一定基础,有条件、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产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