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的基本原理

发病的基本原理
发病的基本原理

邪正盛衰

指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与抗致病因素的消长变化。邪或称邪气,是致病因素的总称。正或称正气,泛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抵御外邪、促进身体康复的因素。盛衰则指正邪双方力量强弱的对比,有时也用“消长”二字。正气有盛衰,邪气分强弱。正气能抵抗邪气,邪气能损害正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邪正盛衰消长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虚、实两大类证候的病理基础,不仅直接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并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标志着疾病的不同病机和临床表现,是指导辨证论治的关键。

疾病的发生是邪气侵入、正气抗御、正邪相争的反应。如果正气旺盛,抗邪有力,或邪气较弱,正能胜邪,一般可不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微。《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如果邪气亢盛,损害人体机能严重,或正气虚衰,难以抵抗外邪,就会发生疾病,且病情较重。《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外邪致病,必有正气先虚。邪气是外因,正气不足是内因。内因是发病的依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而且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邪正盛衰在发病学上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关系。

邪正盛衰的变化不但决定着疾病的发生,而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趋势,同时影响着疾病性质的虚实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所谓实,主要

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应。此时致病邪气和正气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病理反应剧烈,临床表现多为有余之证,称为实证,如外感病的初期或中期,症见高热、汗出、脉洪大、舌苔黄等,或由于痰浊、水饮(见痰饮)和瘀血等的滞留而表现出的腹胀而痛、腹满拒按、大便秘结、痰涎壅盛、喘促气粗等实象。所谓虚,则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衰、抗邪能力低下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应。此时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对致病之邪防御抗争无力,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如面色萎黄或白、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少苔、脉虚弱或沉迟无力等虚象,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或消耗性疾病的后期。在疾病过程中,正与邪之间的力量对比并非固定不变,常在不断斗争中进行调整。如实邪久留不去,长期不愈,正气不断消耗,精亏液竭,病则由实转虚;或由脏腑机能衰退之虚证,久治不愈,亦可形成病理性产物,使病证由虚而成虚中挟实。可见邪正盛衰不仅可以有单纯的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还可以有虚中挟实,或实中挟虚的各种现象,甚至出现“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或“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该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方能掌握邪正盛衰的主要方面和疾病的虚实变化。

邪正盛衰的转归预后有三种可能。如果正气强盛,具有

抗御邪气的能力,或因及时治疗,扶正祛邪,正气逐渐恢复,从而抑制了病邪的发展,使疾病得到好转或痊愈,是为正胜邪退。如果正气不足,抗御邪气的能力低下,或因邪气过强,机体的抗御能力不足以制止邪气的侵入和发展,或由于贻误治疗,正气尚未恢复,邪气日益滋长,致使疾病日趋恶化,甚至死亡,是谓邪胜正衰。如果正邪双方势均力敌,则出现邪正斗争的相持状态,或正盛邪实,或正虚邪恋,或邪衰而正气不复等,从而使疾病迁延难愈,或遗留下某些后遗症。临床辨证即需要把握住邪正盛衰状态,治疗上扶正祛邪,使疾病朝正胜邪退的方面发展。

邪正盛衰

2012-06-19 14:44:56 浏览次数:22 网友评论 0 条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

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中药师考试辅导之——邪正盛衰

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张银合博士携全体优秀老师助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

气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

(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病邪出入,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影响病势轻重演变的趋势。病势趋向于轻者为出,反之病势趋向于重者为入。

1.表邪入里

表邪入里,是指外邪侵犯人体肌表之后,由表传里,影响脏腑气血的病理演变过程。此过程常常是由于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较强;也有的是由于人体正气虚,无力抗邪所致。如感受六淫邪气,邪气在表不解,若邪气过甚或治疗失误,导致邪气深入;或外感寒湿邪气,郁滞日久,病邪化热入里,形成里热病变,这就是病邪入里的表现。

2.里邪出表

里邪出表,是指病邪原本在脏腑等较深的部位,由于正气积极抗邪,病邪由里达表的病理过程。此过程常常是由于疾病过程中,正气恢复,抗邪有力的结果。如温热病,高热烦渴、胸闷喘促,稍后则汗出而热解,或斑疹、白透发于外,疾病逐渐向愈,这就是里邪出表的表现。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发生着消长盛衰的变化。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病证的虚实变化。所以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实证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为主,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邪正斗争剧烈。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临床常见表现有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2.虚证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为主,是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机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气对抗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临床常见表现有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邪正的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在某些长期的、复杂的疾病中,往往还可以见到虚实错杂的病理反映。虚实错杂证是指患者同时具有正虚和邪盛两

方面特点的病理反映。

病机的或实或虚,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征象可循。但必须指出,临床上的征象,仅仅是疾病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可以反映病机的虚或实;但在特殊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往往会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符的许多假象,这些假象是不能反映病机的虚或实的,因而有“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和“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证。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疾病的转归,实质上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正胜邪退,则疾病趋向于好转和痊愈;邪胜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

1.正胜邪退

正胜邪退,是指在邪正消长盛衰的发展过程中,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也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这是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充盛,抗邪能力较强;或及时地得到了正确的治疗,邪气难以进一步发展,进而促使病邪对机体的作用消失或终止,机体的病理性损害逐渐得到修复,疾病即告痊愈。

2.邪胜正衰

邪胜正衰,是指在邪正消长盛衰发展过程中,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这是由于机体的正气虚弱,

或邪气炽盛,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日趋低下,不能制止邪气的进一步发展,机体受到的病理性损害日趋严重,则病情趋向恶化和加剧。若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生命活动亦告终止而死亡。

此外,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若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出现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常常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留下某些后遗症,或慢性病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的基本原理

疾病发生的原理虽然错综复杂,但从总体而论,不外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的损伤和机体动员各种防卫代偿功能对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损伤和抗损伤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贯穿于疾病始终并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中医传统理论将这种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用正邪相搏加以概括,认为正邪相搏是疾病从发生、演化到结局的病理过程中最基本、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进而提出发病的基本原理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是否发病。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

1.正气的概念

正气,简称“正”。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泛指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和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正气的旺盛取决于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结构的完好无损;二是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充沛;三是各种机能活动正常及相互间的和谐有序。另外,也受个体精神状态、情志活动、认知水平及生活方式等影响。其中精、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精、气、血、津液充足,加之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和协调,人体的正气才能充盛。由于精、气、血、津液对于正气的盛衰常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们往往以精、气、血、津液的多少作为判断正气盛衰的重要依据。

2.正气的抗邪作用

正气具有抗御病邪侵袭,及时驱除病邪而防止发病的作用。正气的抗邪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适应:正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脏腑经络之气运行不息,协调正常,全身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运行输布畅达无滞,则正气旺盛,其一方面可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另一方面可以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防止“内生五邪”以及痰饮、瘀血、

结石等病理产物的形成。

(2)防邪入侵:外邪侵入机体,正气必然奋起与之抗争。若正气强盛,则既可防止外邪入侵,也可及时抑制或消除已经进入体内的邪气的致病性,因此不会发生疾病。故《金匮要略》有“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之说。

(3)驱邪外出:机体感邪后,正气在与邪气的抗争中,一是能够驱邪外出,以消除邪气对机体进一步的损害,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即使发病,邪气也难以深入,故病情轻浅,疾病易于向愈。

(4)康复自愈:对于邪气侵入机体而致的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以及精、气、血、津液亏耗或代谢障碍,若在一定限度内,正气驱邪后,还有自我调节、修复、补充的作用,可促使疾病向愈及病后虚弱状态的自我康复,发病后亦可不治而愈。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任何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发病,总要作用于人体正气,或导致正气的虚损,或正气与邪气斗争剧烈,正气抗邪过度而造成机体病损。从此角度而言,可以说正气是人体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的强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发病的内在根据:中医

发病学十分重视人的正气,《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虞抟亦说:“惟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也不为病”(《医学正传》)。一般情况下,人的正气旺盛或病邪的毒力较弱,则病邪难以侵犯人体,即使病邪侵入,亦能驱邪外出,而不致发生疾病。只有在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防御能力下降,或病邪之毒力超过了正气的抗病能力时,邪气才能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诚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不胜邪而发病不外两种情况:一是机体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亏虚,脏腑经络等组织机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抗邪和修复能力低下;二是由于病邪的致病毒力过强,超越了正气的抗御能力,使正气表现为相对虚弱。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导致病邪的入侵,使脏腑组织功能失常,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疾病的发生,虽然关系到正与邪两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正气,多数情况下邪气是因为正气的不足而入侵使人发病。

(2)正气不足是病邪内生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常,尚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痰饮、瘀血、结石等病

理产物的形成而引起新的病变;或适应调节能力低下,易对情志刺激产生较强烈的反应而发为情志病。所以,中医发病学把人的正气的强弱作为疾病发生与否的内在根据。

(3)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性质与病情:一般而言,正气较强者,感受病邪后,正气即奋起抗争,邪正斗争剧烈,多表现为实证,病位较浅,病邪易被驱除,病程较短;正气虚弱者,往往要病邪侵入到一定程度,正气才能被激发,因此病位常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不易痊愈,且邪正斗争不剧烈,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正如《医原》所说:“邪乘虚入,一分虚则一分邪,十分虚则十分邪。”但也有正气旺盛,感受病邪后,邪正抗争十分剧烈,病理反应强烈,病情较重者,此乃正气抗邪过度,造成机体病损加剧的消极后果。总之,人体是否感邪,感邪是否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正气相对不足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和依据,是机体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正气的状态贯穿并影响疾病的全过程。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邪气的概念

邪气,简称“邪”。中医传统发病学理论将病因与邪气不加区分,认为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机体内部自身所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性的因素,如六淫、疫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

虫兽伤、寄生虫及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等。如张从正《儒门事亲》所言:“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任何病因使人发病,无非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损伤或削弱正气,二是导致病邪的侵入或产生,病理产物邪气形成后,又可起继发性病因的作用。如饮食失宜作为致病因素,其中过饥是通过损伤正气而导致发病,过饱则主要是通过食滞,进而化热、聚湿生痰等病理产物邪气的形成而引起发病。又如七情内伤,由于情志的不同,或损伤正气,或导致脏腑气机逆乱,甚或造成滞气、瘀血、内火、痰阻等病理产物的形成而发病。由此可见,病因虽能导致病邪的产生或侵入,两者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病因的实质是依据病史并参照有关证候对发病原因所作的一种推论,而病邪则是从对证候的辨析中认识到的对患者有害的物质或因素;病因旨在揭示发病个体与其内外环境中的某种动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病邪总是以正气作为对立面,始终同正气处于相互消长进退的动态之中,并且是各种祛邪法的作用对象。

由于中医病因学说,是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影响下,在大量临床实践观察的基础上,主要借助类比等方法溯因而形成的,其形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或通过发病的客观条件认识病因,或借助取象比类的方法来推测病因,或审证以求因。因此,中医病因学所认识的病因,往往就包含着病

邪的内容,如六淫、疫气、毒邪、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等。另外,由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导致的食积、滞气、虫积、内火(热)、内寒、内湿、内风等,也属于邪气的范畴。

2.邪气的侵害作用

致病邪气对正气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失常:病邪作用于人体,干扰人体的功能活动,就会引起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或神志失常等,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造成形质的损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脏腑官窍、筋骨皮肉等会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也会受到一定的损耗。

(3)导致机体抗病、自愈能力的下降:邪气侵入人体,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及功能障碍,整个机体的阴阳失调,则人体正气衰减,其调节、防御、驱邪、康复自愈等抗病能力必然下降,既易于导致疾病的发生,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后机体的康复。

(4)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不同性质的邪气,具有不同的致病特点,对于个体的体质会形成不同的影响,如阳邪致病,耗损阴液,久而可使机体转变为阴虚体质;阴邪致病,损伤阳气,久之可使机体转变为阳虚体质,进而影响其对某些疾病的易罹倾向。

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强调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邪气作为致病的重要条件,其对发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疾病的发生是邪气作用于人体而引起正邪斗争的结果,无邪则无患,邪气或由外感,或自内生,任何邪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在正气相对不足的前提下,邪气的入侵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六淫邪气伤人,就是外感病发生的外在因素。一般情况下,邪气只是发病的条件,并非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唯一因素。

(2)邪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起主导作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邪气也可以在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如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病邪,由于其毒力过强,对人体危害较大,不论老幼强弱,均可感染致病。故《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提出应“避其毒气”的预防措施。其他如高温灼伤、枪弹杀伤、虫兽咬伤、雷电击伤、中毒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不受其害。

(3)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部位、病证、病程和轻重:不同类别、性质的邪气作用于人体,可以发生不同种类的疾病,并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病证性质或证候类型。如六

淫致病,多起于表,发病急,传变较快;七情致病,多起于内,发病相对较缓,病程也较长。感受阳邪,易形成实热证;感受阴邪,易形成实寒证或寒湿证。疾病的轻重,除体质因素外,还决定于感邪的种类和轻重,如同一暑邪致病,因感邪轻重不一,有伤暑和中暑之别,邪轻而浅者为伤暑,邪重而深者为中暑。疾病的部位,也与邪气的种类、性质及致病特点有关。例如风邪易袭阳位,病多起于头面、肌表等;湿性趋下,其致病常侵犯人体的下部。某些邪气与机体相应的脏腑组织之间存在着特异性定位联系,如疫疠之气侵袭人体,“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温疫论》);饮食所伤,常损伤脾胃;七情内伤,直接伤及内脏;外伤均从皮肤侵入,损伤皮肉、筋骨、脏腑;毒蛇咬伤,可致全身中毒,甚至死亡。同一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不同,疾病的症状也各异。如寒邪客于肌表经络,则见头身四肢疼痛;寒邪犯肺,则病发咳嗽喘促等。

(三)正与邪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邪气一旦伤人,正气必然奋起抗邪,正气与邪气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而人体发病与否即决定于邪正抗争时双方力量的消长。正邪相争,正胜邪却则不病,邪胜正负则发病。但正和邪都是可变动的因素,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正气或邪气在发病中哪一方起决定作用并非固定不变。在正气相对不变的前提下,发病与否,邪气起决定作用。如同一个

体,正气处于常态,当其外感风寒时,由于正气奋起抗邪,则不至于发病;但若邪气过于强盛,即令正气旺盛,也难免受其伤害而发病。在邪气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发病与否,正气起决定作用。如同为疫疠之气流行,有人触之即病,而有人则不发病,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个体正气的差异。另外,正气与邪气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尚具有二重性,即正气除了积极的抗病作用外,若正气抗邪太过,也能造成机体病损加剧的消极后果;而邪气除了致病作用外,还可激发正气、强化正气的防御效能。因此,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正与邪在发病中的作用。

邪正斗争的胜负,不仅决定着发病与否,还影响着发病的证候类型与病位、病情。正邪相争,若正盛邪实,邪正斗争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不足,邪气也不甚,则多表现为虚证;邪盛正虚,多形成较为复杂的虚实错杂之证,若邪气深入内脏,则多表现为重证、危证。感邪轻或正气强,病位多表浅,病情多较轻;感邪重或正气弱,病位常较深,病情多较重。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试题 [A型题:单选] 1.缺钾性碱中毒时,尿液呈现:A A.酸性尿 B.碱性尿 C.酸、碱度正常 D.蛋白尿 E.血尿 2. 输入大量库存全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是:C A.氢离子经消化道丢失过多 B.氢离子经肾丢失过多 C.柠檬酸盐经代谢后生成HCO3-增多 D.碳酸根离子在血中含量过多 E.库存血中钾离子含量低A 3.经消化道丢失氢离子过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不包括:D A.胃管引流 B.高位肠梗阻 C.大量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D.氯摄入不足 E.幽门梗阻 4.高位肠梗阻出现的剧烈呕吐易引起:B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5.甘草摄入过度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C A.对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 B.对用生理盐水治疗后无效 C.尿液呈碱性 D.尿液酸碱度正常 E.尿中氯含量高 6.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提示:B A.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7.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C A.血清K+减少 B.血清CI-减少 C.血清Ca2+减少 D.血清Na+减少 E.血清H+减少 8.引起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包括:B A.老年性肺气肿 B.气道异物堵塞 C.胸廓畸形 D.重症低钾血症 E.重症肌无力 9. 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生化指标变化是:C A.血浆PH趋于降低而SB、AB、BB和PaCO2均下降 B.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 C.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PaCO2>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4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孙小子张企民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类型,掌 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的作用,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理论结合生活 实际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及学时 1、讲授法 2、1个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晶体管的一些外部特性,比如说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等,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晶体管的外部特性上,而没有必要细究内部载流子的特点。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外部工作条件不同时,晶体管可以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区间。分别为:放大区、截止区、饱与区,其中放大区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区间。大家就是否还记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就是什么不(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节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新内容学习。 2、4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放大的概念 放大: 利用一定的外部工具,使原物体的形状或大小等一系列属性按一定的比例扩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利用扩音机放大声音,就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放大。其原理框图为: 声音声音 扩音器原理框图 由此例子,我们知道,放大器大致可以分为: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输出信号等四部分,它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其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一就是信号不失真,二就是要放大。 二、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基因组中 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loymorphism ,SNP)为分子 遗传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对照分析或相关性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影响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的一种新策略。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通过GWAS方法发现并鉴定了大量与复杂性状相关联的遗传变异。近年来,这种方法在农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的筛查和鉴定中得到了应用。 全基因组关联方法首先在人类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其在复杂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使许多重要的复杂疾病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得到重视。 人类的疾病分为单基因疾病和复杂性疾病。单基因疾病是指由于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通过家系连锁分析的定位克隆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囊性纤维化、亨廷顿病等大量单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这些单基因的突变改变了相应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或者产量,从而产生了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疾病表型。复杂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经鉴定出的与人类复杂性疾病相关联的SNP位点有439 个。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的重大革新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医学的发展。(2005年, Science 杂志首次报道了年龄相关性视网膜黄斑变性GWAS结果,在医学界和遗传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此后一系列GWAS陆续展开。2006 年,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联合哈佛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报道了基于佛明翰心脏研究样本关于肥胖的GWAS结果(Herbert 等. 2006);2007 年, Saxena 等多个研究组联合报道了与2 型糖尿病( T2D ) 关联的多个位点, Samani 等则发表了冠心病GWAS结果( Samani 等. 2007); 2008 年, Barrett 等通过GWAS发现了30 个与克罗恩病( Crohns ' disrease) 相关的易感位点; 2009 年, W e is s 等通过GWAS发现了与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神经发育疾病——自闭症关联的染色体区域。我国学者则通过对12 000 多名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的GWAS发现了5 个红斑狼疮易感基因, 并确定了4 个新的易感位点( Han 等. 2009) 。截至2009 年10 月, 已经陆续报道了关于人类身高、体重、 血压等主要性状, 以及视网膜黄斑、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精神分 裂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几十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的GWAS结果, 累计发表了近万篇 论文, 确定了一系列疾病发病的致病基因、相关基因、易感区域和SNP变异。) 标记基因的选择: 1)Hap Map是展示人类常见遗传变异的一个图谱, 第1 阶段完成后提供了 4 个人类种族[ Yoruban ,Northern and Western European , and Asian ( Chinese and Japanese) ] 共269 个个体基因组, 超过100 万个SNP( 约1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放大器的作用: 1、能把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在“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知,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 运算放大器原理 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OPA、OPAMP)是一种直流耦合﹐差模(差动模式)输入、通常为单端输出(Differential-in, single-ended output)的高增益(gain)电压放大器,因为刚开始主要用于加法,乘法等运算电路中,因而得名。一个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必须具备下列特性:无限大的输入阻抗、等于零的输出阻抗、无限大的开回路增益、无限大的共模排斥比的部分、无限大的频宽。最基本的运算放大器如图1-1。一个运算放大器模组一般包括 一个正输入端(OP_P)、一个负输入端(OP_N)和一个输出端(OP_O)。 图1-1 通常使用运算放大器时,会将其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inverting input node)连接,形成一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组态。原因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非常大,范围从数百至数万倍不等,使用负反馈方可保证电路的稳定运作。但是这并不代表运算放大器不能连接成正回

GWAS入门要点

背景:1996 年,Risch最早提出了GW AS 的设想。他认为未来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不再需要候选基因的预测,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检测每一个基因的变异,进行更大规模的基因检测。2001 年,Hansen等最早应用GW AS 在植物中对Sea beet(海甜菜)的生长习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决定海甜菜抽薹前是否需要进行春化处理的基因(B 基因)与分布于全基因组范围内的440 个AFLP 标记中的 2 个显著关联;2005 年,Science 杂志上最早报道了GW AS 应用于人类研究,Klein等发现complement factor H 基因(CFH)与具有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病症显著相关(SNP存在于CFH基因内)。 定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出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对所研究的群体进行扫描,分析扫描得出的分子标记数据与表型性状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即,GWAS 就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LD 来确定影响某些表型性状或数量性状的基因。 流程:典型的GW AS 案例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建立研究群体,选择尽可能大的群体作研究样本,建立目标性状数据库。如果研究性状为疾病,要同时选择已感染疾病的群体和健康群体作病例-对照组合;(2)提取样本DNA并进行质量控制以达到基因分型的要求,对基因型数据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以达到后续关联分析的要求;(3)利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对SNP 和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4)对关联分析的结果进行高级分析及验证

分类:GW AS 研究统计分析原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基于无关个体(Unrelated individual)的关联分析:基于此法设计的关联分析包括病例-对照分析法(Case-control analysis)和基于随机群体的关联分析(Population-based association analysis)。前者主要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全基因组中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差异,可用4 格表的卡方检验来比较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可能表明该遗传差异和疾病有关联。病例-对照法常用于人类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主要关注质量性状。基于随机群体的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动植物中,主要关注数量性状。比如在研究动物经济性状候选基因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2)基于家系的关联分析(Family-based association):基于无关个体的关联分析可靠性会受到样本群体分层或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基于家系的关联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的可靠性,避免群体分层对关联分析结果的影响(如果利用多个家系同样有可能产生群体分层)。当选择的样本具有完整的系谱信息时,可以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t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法对 SNP 与所关注数量性状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 试验设计:一种是单阶段设计(One-stage design),另一种是两阶段设计(T wo-stage design)或多阶段设计(Multiple-stage design)。单阶段设计中一次性选用足够大的样本量,对每一个样本都进行SNP基因型分型,然后分析相关性状与每个SNP的关联效应。而两阶段或多阶段设计中,首先选择一个小样本量进行SNP分型,统计分析时在较为宽松的P 值条件下先筛选出与目标性状呈显著相关的SNPs,然后在大样本中对已经第一步筛选出的SNPs 进行分型,结合两个阶段的分析结果进行最后统计。二者相比,单阶段设计的最大缺

故障诊断理论方法综述

故障诊断理论方法综述 故障诊断的主要任务有:故障检测、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定位及故障恢复等。其中:故障检测是指与系统建立连接后,周期性地向下位机发送检测信号,通过接收的响应数据帧,判断系统是否产生故障;故障类型判断就是系统在检测出故障之后,通过分析原因,判断出系统故障的类型;故障定位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之上,细化故障种类,诊断出系统具体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为故障恢复做准备;故障恢复是整个故障诊断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根据故障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系统故障进行恢复一、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构造观测器估计系统输出,然后将它与输出的测量值作比较从中取得故障信息。它还可进一步分为基于状态估计的方法和基于参数估计的方法,前者从真实系统的输出与状态观测器或者卡尔曼滤波器的输出比较形成残差,然后从残差中提取故障特征进而实行故障诊断;后者由机理分析确定系统的模型参数和物理元器件之间的关系方程,由实时辨识求得系统的实际模型参数,然后求解实际的物理元器件参数,与标称值比较而确定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及故障的程度。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都要求建立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但随着现代设备的不断大型化、复杂化和非线性化,往往很难或者无法建立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大大限制了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二、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当可以得到被控测对象的输入输出信号,但很难建立被控对象的解析数学模型时,可采用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通常利用信号模型,如相关函数、频谱、自回归滑动平均、小波变换等,直接分析可测信号,提取诸如方差、幅值、频率等特征值,识别和评价机械设备所处的状态。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又分为基于可测值或其变化趋势值检查的方法和基于可测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等。基于可测值或其变化趋势值检查的方法根据系统的直接可测的输入输出信号及其变化趋势来进行故障诊断,当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或者变化超出允许的范围时,即认为系统发生了故障,根据异常的信号来判定故障的性质和发生的部位。基于可测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系统的输出信号状态与一定故障源之间的相关性来判定和定位故障,具体有频谱分析方法等。 三、基于知识的方法 在解决实际的故障诊断问题时,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故障诊断并不都是采用严格的数学算法从一串串计算结果中来查找问题。对于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当其运行过程发生故障时,人们容易获得的往往是一些涉及故障征兆的描述性知识以及各故障源与故障征兆之间关联性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大多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但对准确分析故障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经验丰富的专家就是使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这类经验知识,快速直接实现对系统故障的诊断。利用知识,通过符号推理的方法进行故障诊断,这是故障诊断技术的又一个分支——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由于领域专家在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系统又称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如图1.1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课后答案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第二版张建)课后答案 第一章 1、故障诊断的基础是建立在能量耗散的原理上的。 2、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课按不同观点来分类,目前流行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难易程度分类,可分为简易诊断法和精密诊断法;二是按机械故障诊断的测试手段来分类,主要分为直接观察法、振动噪声测定法、无损检测法、磨损残余物测定法、机器性能参数测定法。 3、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盆浴曲线是指什么? 答:指设备维修工程中根据统计得出一般机械设备劣化进程的规律曲线(曲线的形状类似浴盆的剖面线) 4、机械故障诊断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1)运行状态的检测根据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设备故障的苗头。 (2)设备运行状态的趋势预报在状态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设备 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目的是为了预知设备劣化的速度,以便生 产安排和维修计划提前做好准备。 (3)故障类型、程度、部位、原因的确定最重要的是设备类型的确定,它是在状态检测的基础上,确定当机器已经处于异常状态时所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最后诊断决策提供依据。 5、请叙述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的意义? 答:设备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可以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减少经济损失,还可以减少某些关键机床设备因故障存在而导致加工质量降低,保证整个机器产品质量。 6、劣化曲线沿横、纵轴分别分成的三个区间分别是什么,代表什么意义? 答:横轴包括1、磨合期 2、正常使用期 3、耗损期纵轴包括1、绿区(故障率最低,表示机器处于良好状态)2、黄区(故障率有抬高的趋势,表示机器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3酸碱平衡紊乱-韩敏

酸碱平衡紊乱一.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硫酸 B.尿酸 C.碳酸 D.磷酸 E.乳酸 [答案] C 2.挥发酸是指: A.磷酸 B.尿酸 C.硫酸 D.碳酸 E.乳酸 [答案] D 3.机体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缓冲对是: A.碳酸氢盐缓冲对 B.磷酸盐缓冲对 C.蛋白质缓冲对 D.血红蛋白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A 4.机体缓冲挥发酸的主要缓冲对是: A.碳酸氢盐缓冲对 B.磷酸盐缓冲对

D.蛋白质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C 5.机体缓冲碱性物质的主要缓冲对是: A.磷酸盐缓冲对 B.碳酸氢盐缓冲对 C.蛋白质缓冲对 D.血红蛋白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B 6.血浆pH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缓冲对的浓度比? /H2CO3 /H2P04- /HPr /HHb /HHb02 [答案] A 7.正常人动脉血pH为: 答案] C 8.正常人SB与AB相等,平均为: mmol/L mmol/L mmol/I, mmol/L mmol/L

9.下列哪项是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严重腹泻 B.严重糖尿病 C.大量服用氯化铵 D.肾功能不全早期 E.肾小管排酸障碍 [答案] B 10.下列哪项是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酒精中毒 B.休克 C.肾功能不全早期 D.大量服用阿司匹林 E.严重贫血 [答案] C 11.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下列哪项最重要的? A.红细胞内H2C03释放入血 B.血中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血中K+向细胞内转移 D.主要由磷酸盐的酸化加强,增加H+排出 E.主要由铵盐排出增强,增加H+排出 [答案] E 12.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表现为: 肾内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_Na+交换减少 H+释出 +_Na+交换增强 H+释出 +_Na+交换减少 H+内移 +_Na+交换增强 H+内移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试题 [A型题:单选] 1.缺钾性碱中毒时,尿液呈现:A A.酸性尿 B.碱性尿 C.酸、碱度正常 D.蛋白尿 E.血尿 2. 输入大量库存全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的机制是:C A.氢离子经消化道丢失过多 B.氢离子经肾丢失过多 C.柠檬酸盐经代谢后生成HCO3-增多 D.碳酸根离子在血中含量过多 E.库存血中钾离子含量低A 3.经消化道丢失氢离子过多,引起代谢性碱 中毒的原因不包括:D A.胃管引流 B. 高位肠梗阻 C.大量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D. 氯摄入不足 E.幽门梗阻 4.高位肠梗阻出现的剧烈呕吐易引起:B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5.甘草摄入过度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C A.对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 B.对用生理盐水治疗后无效 C.尿液呈碱性 D.尿液酸碱度正常 E.尿中氯含量高 6.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提示:B A.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7.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C A.血清K+减少 B.血清CI-减少

C.血清Ca2+减少 D. 血清Na+减少 E.血清H+减少 8.引起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包括:B A.老年性肺气肿 B.气道异物 堵塞 C.胸廓畸形 D.重症低钾血症 E.重症肌无 力 9. 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生化指标变化是: C A.血浆PH趋于降低而SB、AB、BB和PaCO2均下降 B.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 C.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PaCO2>6.25kPa D.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经调节BE负值增大 E.血浆PH趋于降低,AB、P a CO2升高,SB、BB降低 10.代谢性酸中毒时,肺功能变化及调节, 下列哪一种代偿意义项相对较大:E A.氢离子的作用引起呼吸深度增加 B.氢离子的作用引起呼吸频率增加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里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有一个三级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把输入的微弱电信号不失真的放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的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一种能量装换装置。 利用晶体管的以小控大作用 ,电子技术中以晶体管为核心元件可组成各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其中基本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a)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c)共基极放大电路 图1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无论基本放大电路为何种组态,构成电路的主要目的是相同的:让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输出时其信号幅度显著增强。 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需要理解的是,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输出时幅度得到较大增强,并非来自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其能量的提供来自于放大电路中的直流电源。。晶体管再放大电路中只是实现的对能量的控制,是指转换信号能量,并传递给负载。因此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首先是必须有直流电源,而且电源的设置应保证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电路状态。其次,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和安排上,要保证被传输信号能够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尽量不衰减地输出,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不失真的放大,最后经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并且满足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要求。 综上所述,放大电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保证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电路状态,及要求其发射极正偏,集电结反偏。 ○2输入回路的设置应当是输入信号耦合到晶体管的输入电极,并形成变化的基极电流i B ,进而产生晶体管的电流控制关系,变成集电极电流i C 的变化。

gwas 综述

浅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周小青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10081)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人类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loymorphism,SNP)为标记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期发现影响复杂性疾病发生的遗传特征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通过GWAS方法发现并鉴定了大量与人类复杂性疾病关联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了解控制人类复杂性疾病的遗传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复杂疾病研究领域内的主要发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设计原理,总结了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所取得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复杂疾病Abstrac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 AS) is a novel strategy for discovering genetic basis of human complex diseases , through using million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 as marks to conduct case-control association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development of Genome Chips, large number of human complex diseases associated genetic variants has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GWAS method,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运算放大器基本原理

运算放大器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 原理 (一) 运算放大器 1.原理 运算放大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器件,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运算放大器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偏置电路,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 图1运算放大器的特性曲线 图2运算放大器输入输出端图示 图1是运算放大器的特性曲线,一般用到的只是曲线中的线性部分。如图2所示。U -对应的端子为“-”,当输入U -单独加于该端子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U -反相,故称它为反相输入端。U +对应的端子为“+”,当输入U +单独由该端加入时,输出电压与U +同相,故称它为同相输入端。 输出:U 0= A(U +-U -) ; A 称为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在实际运用经常将运放理想化,这是由于一般说来,运放的输入电阻很大,开环增益也很大,输出电阻很小,可以将之视为理想化的,这样就能得到:开环电压增益A ud =∞;输入阻抗r i =∞;输出阻抗r o =0;带宽f BW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理想化参数。 2.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 O =A ud (U +-U -),由于A ud =∞,而U O 为有限值,因此,U +-U -≈0。即U +≈U -,称为“虚短”。

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3.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比例电路 所谓的比例电路就是将输入信号按比例放大的电路,比例电路又分为反向比例电路、同相比例电路、差动比例电路。 (a) 反向比例电路 反向比例电路如图3所示,输入信号加入反相输入端: 图3反向比例电路电路图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 R ’=R 1 // R F 。 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U i 称比例关系,方向相反,改变比例系数,即改变两个电阻的阻值就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值。反向比例电路对于输入信号的负载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b) 同向比例电路 同向比例电路如图4所示,跟反向比例电路本质上差不多,除了同向接地的一段是反向输入端: i 1 f O U R R U - =

病理学绪论

绪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病理学是: A.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研究疾病的发病学 D.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2.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活组织检查 B.尸体解剖检查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3.下列哪种不属于活检范围: A.内窥镜钳取组织检查 B.局部组织切除检查 C.痰液涂片检查 D.肿块摘除检查 4.着重形态、结构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人体解剖学

D.人体生理学 5.着重机能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是: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人体解剖学 D.人体生理学 6.下列哪种不属于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肺炎 7.以下哪种属于病理过程: A.肺炎 B.肝炎 C.肾炎 D.炎症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上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有: A.活组织检查 B.尸体解剖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2.下列哪些属于病理过程: A.水肿 B.发热 C.炎症 D.缺氧 3.属于活检的范围是: A.痰液抹片 B.子宫颈刮取物涂片 C.手术切取病变组织 D.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4.属于细胞学检查的范围是: A.痰液抹片 B.子宫颈刮取物涂片 C.手术切取病变组织 D.内窥镜钳取病变组织 5.下列哪种属于细胞学检查的范围:A.胸水和腹水 B.切取的组织 C.宫颈刮取物 D.痰液抹片 6.病理学的检查方法有: A.尸体解剖

B.活组织检查 C.动物实验 D.脱落细胞学检查 二、填空题: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规律的科学。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等。 3.病理学根据研究的方向分为;两门学科。 4.侧重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是。 5.侧重机能代谢方面的研究是。 三、名词解释: 1.病理解剖学: 2.病理生理学: 3.活组织检查: 4.尸体解剖: 5.细胞学检查: 6.免疫组化: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尸体解剖? 2.什么叫活组织检查? 3.什么叫病理学?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题

9.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而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值,PaCO 2 (70mmHg),[HCO3-] 36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D) A.代谢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80mmHg),[HCO3-] 10.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值,PaCO 2 27mmol/L. 该患者应诊断为(C) A.代谢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D.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37mmHg),[HCO3-] 14.某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气分析测定:PH值,PaCO 2 18mmol/L. 该患者发生了(A)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15.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值, (48mmHg),[HCO3-] 36mmol/L. 该患者发生了(B) PaCO 2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HCO3-] L. 该患者发 22.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值,PaCO 2 生了(D) 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12.某肺心病患者因近日受凉并出现咳嗽咳痰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HCO3-] L,[Na+]140 mmol/L,[cl-] 90mmol/L,该结果如下:PH值,PaCO 2 患者可能诊断为(C)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降低,[HCO3-] 升高,该患者可能诊断为(D) 13. 血气分析测定结果PaCO 2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升高,[HCO3-]降低,该患者可能诊断为(D) 16. 血气分析测定结果PaCO 2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2.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值,PaCO 2 (67mmHg),[HCO3-] 40 mmol/L,[Na+]140 mmol/L,[cl-] 90mmol/L,该患者可诊断为:(D)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放大器的作用:1、能把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在“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知,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 运算放大器原理 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OPA、OPAMP)是一种直流耦合﹐差模(差动模式)输入、通常为单端输出(Differential-in, single-ended output)的高增益(gain)电压放大器,因为刚开始主要用于加法,乘法等运算电路中,因而得名。一个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必须具备下列特性:无限大的输入阻抗、等于零的输出阻抗、无限大的开回路增益、无限大的共模排斥比的部分、无限大的频宽。最基本的运算放大器如图1-1。一个运算放大器模组一般包括一个正输入端(OP_P)、一个负输入端(OP_N)和一个输出端(OP_O)。 图1-1 通常使用运算放大器时,会将其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inverting input node)连接,形成一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组态。原因是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非常大,范围从数百至数万倍不等,使用负反馈方可保证电路的稳定运作。但是这并不代表运算放大器不能连接成正回馈

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

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随着近十多年来国际上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测量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是一门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原因,并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 1.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过程 设备故障诊断是指在一定工作环境下,根据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判别机械设备是正常运行还是发生了异常现象,并判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以及预测、预报设备状态的技术,故障诊断的实质就是状态的识别。 诊断过程主要有3 个步骤: ①检测设备状态的特征信号; ②从所检测的特征信号中提取征兆; ③故障的模式识别。其大致经历以下3 个阶段: ①基于故障事件原故障诊断阶段,主要缺点是事后检查,不能防止故障造成的损失; ②基于故障预防的故障诊断阶段; ③基于故障预测的故障诊断阶段,它是以信号采集与处理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地利用各种信息对机械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措施。 2.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意义 应用故障诊断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机器的故障和预防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人员的伤亡、环境的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

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找出生产设备中的事故隐患,从而对机械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以 消除事故隐患。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改革设备维修制度,现在多数工厂的维修制度是定期检修,造成很大的浪费。由于诊断技术能诊断和预报设备的故障,因此在设备正常运转没有故障时可以不停车,在发现故障前兆时能及时停车。按诊断出故障的性质和部位,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检修,这就是预知维修—现代化维修 技术。把定期维修改变为预知维修,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而且,由于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维修时间,而大大增加了机器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机械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机械故障诊断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己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就其技术手段而言,已逐步形成以振动诊断、油样分析、温度监测和无损探伤为主,其他技术或方面为辅的局面。这其中又以振动诊断涉及的领域最广、理论基础最为雄厚、研究得最具生机与活力。目前,对振动信号采集来说, 计算机技术足以胜任各种场合的需要。在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除了经典的统计分析、时频域分析、时序模型分析、参数辨识外,近来又发展了频率细化技术、倒谱分析、共振解调分析、三维全息谱分析、轴心轨迹分析以及基于非平稳信号假设的短时傅立叶变换、Wign2er 分布和小波变换等。就诊断方法而言,除了单一参数、 单一故障的技术诊断外,目前多变量、多故障的综合诊断已经兴起。 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为机械故障诊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不

GWAS原理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是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分析数以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以及这些SNPs与临床表型和可测性状的相关性。简单地理解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 AS就是标记辅助选择在全基因组范围上的应用,在全基因组层面上开展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重复验证的技术,并对相关基因与复杂性状进行关联研究,从而全面地揭示出不同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和基础。GW AS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方法,因为它可以在以前很难达到的分辨率水平上对成千上万无关样本的全基因组进行研究,且不受与疾病有关的先验性假设的限制,GWAS在全基因组范围、零假设性较候选基因研究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且随着高通量测序成本的降低,GW AS在人类疾病以及畜禽经济性状的研究上都表现出巨大的优势。 GW AS的优势除了可以一次性检测到数以万计的SNPs信息,从而提高试验效率以及检验功效以外,其还有其他两个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对未知信息的基因进行定位探索。传统的QTL定位仅仅限于对已知的候选基因进行分析探索,而GW AS是对全基因组的范围内的所有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因此其拥有更广泛的关联信息,相比候选基因分析GW AS 更有可能找到与性状真正关联的候选基因,因此不再受到预先假设的候选基因的限制。(2)对于GWAS在研究不同的复杂性状之前,不需要像以往的研究一样“盲目地”预设一些假定条件,而是通过在病理和对照组中,有目的地比较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或者通过家系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从而找出与复杂性状显著相关的序列变异。到目前为止,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已经挖掘出众多与各种复杂性状相关联的基因和染色体区域,在这些被新鉴定出的位点和区域中,只有小部分结果位于以前对这些性状研究的区域之中或者附近,绝大多数位于以前从未被研究过的区域,GW AS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前没有被纳入研究的未知区域有可能对于复杂性状也是十分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决方案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决方案 ※ 概述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用来检测全基因组范围的遗传变异与 可观测的性状之间的遗传关联的一种策略。2005年,Science杂志报道了第一篇GWAS研究——年龄相关性黄 斑变性,之后陆续出现了有关冠心病、肥胖、2型糖尿病、甘油三酯、精神分裂症等的研究报道。截至2010年 底,单是在人类上就有1212篇GWAS文章被发表,涉及210个性状。GWAS主要基于共变法的思想,该方法是 人类进行科学思维和实践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统计学研究也表明,GWAS很长时期内都将处于蓬勃发展期(如 下图所示)。 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的获得,随着诸多新技术的发展变得日益海量、廉价、快捷、准确和全面:如 Affymetrix和Illumina公司的SNP基因分型芯片已经可以达到2M的标记密度;便携式电子器械将产生海量的表型 数据;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催生更高通量、更多类别的基因型,以及不同类别的高通量表型。基于 此,我们推出GWAS的完整解决方案,协助您一起探索生物奥秘。 ※ 实验技术流程 ※ 基于芯片的GWAS Affymetrix公司针对人类全基因组SNP检测推出多个版本检测芯片,2007年5月份,Affymetrix公司发布了 人全基因组SNP 6.0芯片,包含90多万个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探针和更多数量的用于拷贝数变化(CNV)检测的非多态性探针。因此这种芯片可检测超过180万个位点基因组序列变异,即可用于全基因组 SNP分析,又可用于CNV分析,真正实现了一种芯片两种用途,方便研究者挖掘基因组序列变异信息。 Illumina激光共聚焦微珠芯片平台为全世界的科研用户提供了最为先进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平 台。Illumina的SNP芯片有两类,一类是基于infinium技术的全基因组SNP检测芯片(Infinium? Whole Genome Genotyping),适用于全基因组SNP分型研究及基因拷贝数变化研究,一张芯片检测几十万标签SNP位点,提 供大规模疾病基因扫描(Hap660,1M)。另一类是基于GoldenGate?特定SNP位点检测芯片,根据研究需要挑选SNP位点制作成芯片(48-1536位点),是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最佳工具。 罗氏NimbleGen根据人类基因组序列信息设计的2.1M超高密度CGH芯片,可以在1.1Kb分辨率下完成全基 因组检测,可有效检测人基因组中低至约5kb大小的拷贝数变异。

CAN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

CAN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宝来(Bora)轿车,就采用了CAN数据总线技术,在动力传动系统和舒适系统中装用了两套CAN数据传输系统(图1),本文将对此系统加以介绍。 1.CAN数据传输系统概述(1)为什么要采用数据总线 我们知道,汽车两块电脑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几个信号就要有几条信号传输线(信号传输线的接地端可以采用公共回路),例如,宝来轿车发动机电控单元J220与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J217之间就需要有5条信号传输线。如果传递信号项目多还需要更多的信号传输线,这样会导致电控单元针脚数增加、线路复杂、故障率增多及维修困难。 (2)什么是数据总线 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块电控单元,不管信息容量有多大,每块电控单元都只需引出两条线共同接在两个节点上,这两条导线就称作数据总线。以前各电控单元之间好比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现在是这些人乘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可以运输大量乘客,故数据总线亦称BUS线。 (3)什么是CAN协议 电子计算机网络用电子语言来说话,各电控单元必须使用和解读相同的电子语言,这种语言称“协议”,汽车电脑网络常见的传输协议有数种。宝来车装用博世公司产品,数据总线采用CAN协议,这个协议是由福特、Internet与博世公司共同开发的高速汽车通信协议。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单元区域网络)的缩写,意思是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交换数据。 (4)CAN数据传输系统的优点 数据总线与其他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数据传输系统,CAN数据传输系统的优

点是: ①将传感器信号线减至最少,使更多的传感器信号进行高速数据传递。 ②电控单元和电控单元插脚最小化应用,节省电控单元的有限空间。 ③如果系统需要增加新的功能,仅需软件升级即可。 ④各电控单元的监测对所连接的CAN总线进行实时监测,如出现故障该电控单元会存储故障码。 ⑤CAN数据总线符合国际标准,以便于一辆车上不同厂家的电控单元间进行数据交换。2.CAN数据传输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1)CAN数据传输系统构成 CAN数据传输系统中每块电脑的内部增加了一个CAN控制器,一个CAN收发器;每块电脑外部连接了两条CAN数据总线。在系统中作为终端的两块电脑,其内部还装有一个数据传递终端(有时数据传递终端安装在电脑外部)。 (2)各部件功能 ①CAN控制器作用是接收控制单元中微处理器发出的数据,处理数据并传给CAN收发器。同时CAN控制器也接收收发器收到的数据,处理数据并传给微处理器。 ②CAN收发器是一个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组合,它将CAN控制器提供的数据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出去,同时,它也接收总线数据,并将数据传到CAN控制器。 ③数据传递终端实际是一个电阻器,作用是避免数据传输终了反射回来,产生反射波而使数据遭到破坏。 ④CAN数据总线用以传输数据的双向数据线,分为CAN高位(CAN-high)和低位(CAN—l ow)数据线。数据没有指定接收器,数据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给各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接收后进行计算。为了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和向外辐射,CAN总线采用两条线缠绕在一起(图2),两条线上的电位是相反的,如果一条线的电压是5V,另一条线就是0V,两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