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吴冠中油画语言的民族性表现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1. 引言1.1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简介吴冠中,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39年生于广东省潮阳。
195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后于1955年毕业,随即赴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深造。
在苏联学习期间,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1965年回国后,吴冠中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他独有的“吴氏风格”。
吴冠中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尤其擅长表现中国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文学、哲学的研究和借鉴,吴冠中的作品透露出浓厚的民族气息。
他将传统题材与现代主题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油画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化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充满辉煌,他将民族化油画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民族化之路的意义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他在艺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民族化油画之路。
民族化油画是指油画作品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倾向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油画创作之中,以此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吴冠中作为民族化油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化油画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民族化油画的创作,吴冠中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感受到民族优秀传统的博大精深。
民族化油画也是油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一种尝试,为油画艺术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拓展了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吴冠中在民族化油画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试论吴冠中油画语言的民族特色

摘要 :吴冠 中先生一 生致力于 油画 民族 化和 中国画现代 化的研 究 ,坚持油画在 中国的发展 ,必须立足 于中国的土壤 ,创作不能脱 离 中国的 实践。本文试 图从 民族化的视 角,谈谈油画作为西方画种 ,其 语言如何在融合 中国的血液过 程中 ,获得新 的生命 。 关 键 词 :油 画 ; 民族 性 ; 融合 ;现 代 化
具 有一 种 抒情 诗般 的 感染 力 。 白墙 黑 瓦 的江南 民居 ,无论 从绘 画 本 身 的形 式 ,还是 它特 有 的地 域特 征 都极 富有 代表 性 。历代 无 数 文 人墨 客热 衷 表现 这 一带 风 土人情 ,大量 绘 画和诗 作都 散 发 出无 穷 的 东方 文化 魅 力 。在追 求 民族 性方 面 ,这 是江 南文 化 的一个 缩 影 ,是 一个 很 好 的切入 点 。 画家 西北地 区的风 景题 材 ,构 图上追 Asrc b t a  ̄:M r W u g a h n a t i u e l hi l e i o t e . u n z o g h s at b t d a s i t r l f me t h 求 雄 厚宽 广 的意境 ,颜 色 以暖黄 为基 调 ,景 中偶 有人物 作 点缀 , s d i g o i p i tn ai aiai n a d Ch n s ant g mo e niai n. 生 活 情 趣 非 常 浓 厚 。 主要 代 表 作 品有 《 东 家 》 《 子 》 《 t y n fo l an g n t u i on l to n i e ep i i d r z to z n 房 碾 大 He i itd Ch n s i p i i g m H t s nd i i a mo hel d r a i n ns e i e e o l ant s t n Ch n s n a t r n a ,c e to 漠 》等 等 。 c t s p r t d wih Ch n The t ss ty t t nd i he a g e o on no e a a e t ia he i r o sa n t n l f 2 人体 和人 物题材 的写意 性 . n to a t , ak a o t0 l a n n sa wet r i fat i a g a e h w ai n l y t l b u i p i t g a se k nd o r, t ln u g o i i n s 吴 冠 中认 为 人 体 或 人 物 的 形 体 和 结 构 包 含两 层 含 义 ,一 种 t o i e wi h n l o n bti W t . o c mb n t c i a b o d a d o an nE 1- h i e 是 严格 按 照解 剖规 律 ,客 观性 比较 强 的 结构 ,另 一种 是遵 循绘 画 形 式抽 象 结构 ,注 重 主观 处理 。前 者 属 于纯 科学 的 ,容 易掌握 , 后 者牵 涉 到各 种 因素 如稳 定 、转 折 、起伏 、疏 密 等等 之 间的组 织 关 系 ,需 要 主观加 以 “ 张 ”和 “ 略 ” ,因此 难 以驾驭 。画 家 夸 省 民族 气质 与精 神 吴 冠 中先生 重视 用 绘画 来表 达对 祖 国 的情 意 ,将祖 国 比作 母 认 为 , “ 如果 开 始学 习 时根 本不 谈抽 象 结构 ,只 在解 剖 结构 中讨 亲 。 “ …我 虽然长 期 没有 画 室 ,画并 没有 少 画 。倒 是他们 应 该 生 活 ,感 觉 日益 麻木 , 以后 恐难 再接 受抽 象 结构 的观 念 ,永远 进 … 4 羡慕 我 们 :朝朝 暮 暮 ,立足 于 自己的土 地 上 ,拥抱 母 亲 ,时刻 感 不 了艺 术 的殿 堂 。” _ 在 画 家 的油 画 人体 中 ,他 找到 了与 中 国 受到 她 的体温 与脉 搏 。 ” … 画用 笔相 模仿 的 技法 ,在 大 片 “ 泼彩 ”上 作 幼细 的线 条勾 勒 ;讲 首 先 , 画 家 把 作 品 比 作风 筝 ,把 风 筝 另 一 头 比作 启 示 作 品 究气 韵等 , 这些 都是 典型 的 中 国水皇 传 统 。这些 作 品的 线描轮 廓 灵感 的 母体 ,这 母体 就 是指 人 民大众 。风筝 与母 体之 间的线 就是 般认 为 曲折 ,简 练 ,而 实则 十 分细 致丰 富 。在这 些类 似速 写 的 作 品与 人 民感情 之线 ,他 强调这 线 需要 逐渐 放 长 ,也可 以逐 渐变 作 品 中 ,流 畅的线 条优 雅 自如地 将画 家 的意 境描 述 出来 ,这种 大 细 , 更 隐 匿 ,但 不 能 断 掉 。 断 线 之 风筝 ,意 味 着 作 品 是 无 源之 胆 的 写意 尝试 在 当时 写实 主义 一 统天 下 的情 况下 是需 要勇 气 的。 水 ,脱 离 了生活 ,不能 把握 观众 与 作 品的 交流 。不 能 与观 者产 生 国 内追 求 油画 民族 化 的热 情 非常 激烈 ,但 大 都受 油画 的技 术层 面 共 鸣 的作 品显然 是 失败 的 ,除 了表 面 的形骸 ,断线 之作 品缺 乏 灵 束 缚很 大 ,不 敢逾 越 “ 画要 姓 油 ”的规 矩 。因 此 ,油 画民族 化 油 魂 ,精 神与 联想 ,无法 飞得 更 高 。画 家在 创作 实 践中 ,对 生活 素 探 索 受到 一 定的 局限 。吴 冠 中先 生不 受材 料 与定 法的 约束 ,把 自 材 的感 受加 以提 炼和 处 理 ,甚 至抽 象某 一 具体 素材 ,使 观 者可 以 己的 真实 想法 和探 索 目标 呈现 在 画布 上 , 比同时 代 的画家 更有 主 透过 作 品的表 面感 受 到其 中的生 活气 息 。 见 ,也 走得 更远 。 从 绘画 形式 上来 看 “ 筝 不 断线 ” ,这是 画家 确 定 自己 的创 风 三、 主要传 统 画论 的影 响 作语 言 的表 达 方式 , 即趋近 抽 象 的绘 画形 式 。对 于画 家来 说这 是 1 石涛 与 “ 画之法 ” . 一 石 涛被 吴冠 中先 生尊 为 “ 国现 代 绘 画 之 父 ”。 “ 画之 中 一 种选 择 ,翟 墨在 《 吴冠 中 画论 》 中谈到 , “ 于吴 冠 中的这 一 对 画语 录 》 的中心 思想 ,对 一 画之 法的 选 择 ,人们 有 不 同的看 法 。然 而 正是 这一 选择 , 使吴 冠 中既 区别 法 ”是 贯穿 石涛 经典 论 著 《 一 于 写 实派 ,又 区别 于 西方 抽象 派 ( 具象 派 ) ,而且 比中 国传 统 解释 见 仁见 智 。吴冠 中先生 认 为他之 所 谓 ‘ 画之法 ’并非 炮制 非 了什 么 作画 之绝 技或 杂 技 ,而是 阐 明 了对 画法之 观念 , “ 画之 一 写 意派 更有现 代感 和形 式感 ,使 吴 冠 中得 以成 为吴 冠 中。 ” 其 次 ,作 品具 有 的 东 方 情 调 与 意 境 。 齐 白石 先 生认 为 描 绘 法 ”实 际 上是 依 据 各 人 自己的 感 受 所 创 造 的 画法 ,在 不 同 的 时 对 象 时 , “ 似 为媚俗 ,不似 为 欺世 ”。吴 冠 中先生 重视 表 达 内 空 、面 对不 同对 象每 次 感受 均不 相 同 ,表现 方法 也 就各 有差 异 。 太 心 的感受 与 意境 ,他 的油 画 作 品概括 简练 ,吸取 中国画 写意 的 因 换 言 之 , 绘画 没有 固定 的范 本 。 吴 冠 中 先 生创 作 时 十 分 重 视感 画 素 ,没有 繁琐 的 描绘 ,努 力 把握 住对 象悠 忽 即逝 的美 感 。东 方绘 受 ,创 作灵 感 皆来 自心 中有 “ ”要说 ,绝 不无 病 呻呤 。 画家 为 画受 道家 思 想 的影响 比较 大 ,历 代卓 有 成就 的画 家大 多 是 以道家 了适 应 自己感受 ,每 次创作尽 量运用 不同的表现 手法 。色 调上做 出 思想 来审 视 绘画 、 品评绘 画 、进 行创 作 的 ,甚至 有些 画 家 以道家 从 “ 灰 ”到 “ 白”, 从 “ 黑 ”到 “ 白灰转 轮三 方 ” 的调 银 素 艳 黑 水陆兼程 ” ,这些 调整和选 是 思想 来指 导 自己的人 生之 路 。道 家 思想追 求 “ 坐 忘 己” 的精神 整 ,材料选择 上 出现 油彩与 水墨的 “ 静 空寂 意境 ,与 中国画 里 “ 静空 悠 ” 的意境 , 都属 于东 方特 有 的 画家 自己的真 实感觉 。无论用 油彩还 是水墨 ,工具虽异 ,追求 却一 寂 气 质 与情 调 。吴 冠 中先生 在探 索 油 画 民族 化 的过 程 中重视 “ ” 虚 以贯 之 。石涛 的感受 直接从视 觉形象 中得到 启示 ,对形 式美有独特 的表 现 ,他 在相 关文 献 中谈 到 : “ 油画 民族 化 ,如何 把这 一 与意 的研 究 。吴 冠中先 生的作 品直 接来源 于生活 ,表现身 处真 山真水 间 境生 命攸 关 的 虚 ’的 艺术 移植 到 油画 中去 ,是 一个 极 重要 而又 的亲 切感受 。石涛造 型中突 出平面分 割,充 分利用画面 和面积 ,以 极 困难 的 问题 ” “ 当于 国画 的 ‘ 白 ’,油 画 中也必 须有 极其 白计 黑或 以黑计 白,黑 白之 间的处理 匠心独 具。吴冠 中先生 画面亦 相 空 重要 的 ‘ 而不 见 ’的部 分 。这 些 部分 为意 境服 务 ,又 能给 观众 有很 强 的平面 构成之感 ,形式 美法则 更是画家 的毕生追求 。 视 2 经 营位置 ”与 “ .“ 散点透 视 ” 以美 的享 受 ,要 ‘ ’而不 虚 ’ ,不空洞 ”。 虚 “ 营 位 置 ”与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绘画当随时代,吴冠中先生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开创了先河,最早看到先生的画,虽只是印刷品,却足以给人巨大的震撼,或许这就是先生常说的小艺术阅人耳目,大艺术震撼人心吧。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民族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 绘画的形式美吴冠中先生在巴黎留学期间,深受苏弗皮尔教授的影响,学习了绘画中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
回国后他一直坚持融合东西方文化传统,赋予油画中国化的全新表述形式。
1979年发表了《绘画形式美》的文章,指出绘画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是真实、客观的。
美与漂亮是不同的,美术,本来是起源于模仿客观对象,但除描写得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更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
“像”了不一定美,并且对象本身就存在美与不美的差距。
”吴冠中先生曾举例子说,在早期下乡农村时,每次画了画回来,邻居们总会过来看,刚开始自己并不满意,邻居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就说画的很像。
等后来画出了自己很满意的画时,邻居们都说画的很美,所以先生提出文盲并不等于美盲的观点。
老百姓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依然有审美感知。
形式美是创作中关键的一环,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独特手法”,作为艺术家他画的画应该让老百姓看懂。
读懂他的作品,因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作品应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
吴冠中先生曾不止一次的指出: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群众,绘画作品必须与观众达成互动和交流,绘画是给观众看的,如果观众看不懂,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
吴冠中先生被批为“形式主义者”,他确实以形式美是绘画唯一安身立命的基地,他的形式美是通过了意境美的桥梁,并在形式美中发现了意境美的心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易于共鸣,所以吴冠中先生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此线则指的是作品与人们感情间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
2 油画的写意性在法国留学阶段,吴冠中先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这片土壤必然无法存活。
油画产生于西方,既是油画笔法再娴熟,终究还是脱离不了西方油画的模式,中国油画只有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才能衍生出与众不同的中国油画作品。
油画民族化:吴冠中作品赏析(三)

油画民族化:吴冠中作品赏析(三)《先师冠中风骨》吴冠中弟子于海作品(国画)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瀑布雨后山泉布面油画 1985年作桂林农家油画 1985年作这幅《桂林山水》是吴冠中先生1985年游历广西桂林时所作。
除了吴冠中常用的习惯笔法之外,这幅画还运用了刀法如远山立面的砌法和迎面的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恰当地表现了山的质感。
而同类色调的三个山峰,却分别用堆笔法、减笔法和刀法,既拉出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又从山的造型上以轻重虚实和方圆加以区分。
近景中以树为主体的竖向黑线和以叶为主体的小平面,相互穿插交织,是整个画面节奏最强烈的部分。
下端一排白色江南房屋更增加了风景中的人间气氛,也是最明亮的部分。
黑白灰、点线面的精巧布局充分体现了吴冠中注重“形式美”的艺术主张。
茶花 1986年作赶市集油画画布 1985年作小巷 1984年作油画 1985年作江南水乡 1985年作吴冠中先生致力于探索油画民族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毕加索+城隍庙”。
《江南水乡》将油画的色感、光感和浓郁与国画的流畅、风韵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语言样式。
点、线、面的抽象元素变成了江南风景的具象描写,吴冠中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中西绘画多种对立的矛盾。
大户人家布面油画 1985年作《大户人家》是吴冠中先生的油画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这件写意油画也是中国油画获得国际市场认同的里程碑式作品,它曾以让世人震惊的高价被国外收藏家珍藏。
吴冠中说,这件《大户人家》“处于包围感的形式构成中。
大片黑屋顶、大块黑门窗、墨绿的水,串连了树枝之线、山墙之线,都为守护这家而携手合作,也是相互抱合,抱合之间有起伏,有摇摆、画面包涵波状运动。
显然,在整体波动中,屋顶面对着水之荡漾,心情也活跃起来,不安于自己呆板的形体,得意忘形,“变形”了。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杰出画家,他的艺术风格以自由、抒情、大气、深邃而著名。
而他的油画作品中所表现的“民族化”元素,则更是吸引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
一、从色彩上看吴冠中的画作色彩浓郁,风格独具匠心,为中国画坛贡献出了许多充满艺术性和时代感的经典作品。
而在色彩上,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大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蓝、绿、黄、红等颜色,特别是蓝色和绿色在他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在他的作品中,这些颜色的使用不是单纯的表现,而是表达着对华夏文明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和表达。
二、从主题上看吴冠中的油画作品,主题多样,其中包括人物肖像、风景、静物、历史题材等。
但无论是什么题材,他的作品中都透露出深厚的民族情感。
比如他的《静物》系列中,虽然画的是西方的静物,但他的着色和构图仍然显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而在他的《牧民》系列中,则以草原、牛羊、牧民等元素为主要表现对象,其中的牧民们的形态更是充满了中国民族情感。
三、从细节上看吴冠中的油画作品,不仅色彩明亮,主题深刻,还在细节上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他在描绘人物和场景时特别注重细节,他的人物形象笔触细腻,在细节上的表现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在他的作品《荒原上的牛群》,画面中那些飞舞的蝴蝶、牛身上的花纹、气氛和光线的处理等等,都表现了深厚的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
四、从文化解读上看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其民族化元素不仅表现在画面上,更是内化在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中。
他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是文化的表达和延续,而中国文化则是其最重要的来源和灵感之一。
吴冠中在其艺术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道家思想、历史文学、传统绘画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同时也使其作品内涵更加饱满,更有民族气息。
总之,吴冠中的油画作品中的民族化元素体现在他的色彩、主题、细节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他不仅仅是一位有着卓越艺术才华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深刻、对民族文化充满热爱的艺术家。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1. 引言1.1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是他艺术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吴冠中油画中的民族主义情怀方面,他常常通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情热爱和自豪感。
这种情怀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吴冠中油画中的中国传统元素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意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油画中,赋予作品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吴冠中油画中的现代表现手法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
他善于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等现代艺术元素,使作品更加富有立体感和现代感,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的味道。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表达手段多种多样,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有对现代生活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和表现。
通过这些表达手段,他成功地将民族情感和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吴冠中油画的艺术影响与意义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本身,更体现在其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推动和启示。
通过吴冠中的艺术实践和精神追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族化艺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可以感受到吴冠中所展示的油画民族化之路的深远影响和广泛意义。
2. 正文2.1 吴冠中油画中的民族主义情怀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怀。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表现。
在吴冠中的油画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
他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的运用,展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他还通过描绘中国的历史场景和民俗风情,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忆。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吴冠中的作品还融入了当代现实的元素,展现出了对当代社会和民族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描绘,反映出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展现出了对民族复兴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吴冠中(1919-201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他被誉为“中国油画的先驱”,对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他长达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吴冠中的创作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探索,其作品在风格、理念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而吴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使他的油画作品呈现出了浓厚的民族化特色。
本文将从吴冠中作品的审美特点、艺术探索和意义等方面,解读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
一、审美特点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在审美特点上,呈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他的作品常常以传统中国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等作为创作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同时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吴冠中的《荷花》系列作品中,他运用了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写意”手法,将荷花的形态与空间进行了抽象表现,整体呈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和气韵。
在题材选择上,吴冠中的作品也充分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热爱和追求。
他常常以中国传统建筑、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为创作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二、艺术探索在艺术探索方面,吴冠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风格。
他曾表示,“对中国文化的挖掘对我的影响极大,我自己也是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才能够有今天的艺术”,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吴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意义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不仅在作品审美特点、艺术探索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化特色,更在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和推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受到了高度关注和赞誉,也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吴冠中的作品被誉为“民族气息浓厚的现代艺术杰作”,其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方面的独特贡献,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吴冠中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大师,他的作品以中国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为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民族情感的传达。
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了民族化的演变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新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吴冠中的作品出发,探讨其油画作品中的民族化之路。
我们可以从吴冠中早期作品中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吴冠中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艺术创作,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风气和艺术氛围都充满着革命、奋斗、向上的主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吴冠中的作品也受到了革命浪潮的影响,他创作的《井冈山》、《为人民服务》等作品具有强烈的革命性质,表现了革命英雄和群众奋斗的场景。
这些作品中,吴冠中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表现了他对革命英雄和中国人民的崇敬与热爱,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氛围的理解和表达。
在这些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和群众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观念的转变,吴冠中的作品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风貌。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实施,中国社会文化风貌和艺术创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吴冠中的作品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吴冠中的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题材,他创作了《黄鹤楼》、《春秋》等作品,这些作品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新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1)一、民族气质与精神 (2)二、创作题材上的民族特点 (2)(1)风景题材的本土特色 (2)(2)人体和人物题材的写意性 (3)三、构图、造型与色彩的民族化体现 (4)四、水墨画与写意风景油画的相互影响 (5)五、传统技法与元素的吸收 (6)结语 (7)注释 (8)参考文献 (8)致谢 (9)解析吴冠中油画语言的民族性表现袁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吴冠中先生一生追求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创立了写意油画,开创了全新的中国油画语言和风格。
本文从民族精神、创作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吴冠中油画中的民族性表现。
坚持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要让油画艺术成为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土壤。
也只有植根于本土而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彰显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世界的眼球并逐步走向世界。
关键词:吴冠中民族化本土化融合Analysis the Paintings of wu guanzhong show thenationality languageYuanyuanAcademy of Fine Arts,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Mr. Wu Guanzhong the life pursue oil painting nationality and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odernization, established the enjoyable oil painting, founded the brand-new Chinese oil painting language and the style.This article from the national spirit, creative themes, forms, etc. To analyze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performance of Wu Guanzhong oil paintings.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il painting in China, to make oil painting promote the national culture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soil. Only rooted in the local community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emonstrate the unique charm of a na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and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Key Word:Mr. Wu Guanzhong Nationality Localization Integration 引言油画作为一种西方绘画传入中国,无论从绘画语言、绘画形式还是从绘画技巧上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
但是油画家们并没有意识到油画的民族化改造和创新的问题。
吴冠中的油画创新成为了中国油画民族化新的里程碑,开创了前所未有、空前独特的中国油画语言、视觉效果和艺术成就。
本文从吴冠中民族感情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吴冠中油画中所体现的民族化思想。
1.民族气质与精神从吴冠中先生的画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
在他的笔下黒砖白墙,水边村舍,也能将祖国的独特魅力展现的淋淋尽至。
首先,他把祖国比作母亲,他有说过“……我虽然长期没有画室,画并没有少画。
倒是他们应该羡慕我们:朝朝菩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拥抱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
”他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实情感,充分的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他把作品比作风筝,把风筝的另一头比作让他产生灵感的母体,也就是广大人民,他还强调这线要越放越长,但是不能断线,断线就意味着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群众,这样观众和作品就不能交流,这样的作品显然就是失败的。
他在创作过程中,还对生活素材的感受加以了提炼和处理,甚至抽象某一具体素材,使观众可以透过作品的表面感受到其中的生活气息。
他的这种趋近抽象的绘画形式使他既区别于写实派,又区别于西方的抽象派,而且比中国传统写意派更有现代感和形式感,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吴冠中”也得以成为了现代写意的代名词。
其次,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东方情调和意境。
吴冠中先生重视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意境,他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大到可以画浩浩荡荡的长江三峡,小到可以画微不足道的小野菊,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
齐白石先生认为描绘对象时,“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而吴冠中所表现出的正处于太似与不似之间,将灵气发挥到了极致。
至于作品是否西化,实行民族化,作为中国人创作的标准,都不是重要的。
太多的选择只会带来太多的负担,无所适从才会最痛苦。
他的油画作品都很简练概括,没有繁琐的描绘。
也许一条直线就能表现一堵墙,一个点就能表现一个人,充分吸取了中国画写意的元素,记录对象给他瞬间即逝或者悠远静谧的美。
由于东方绘画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历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都用道家思想来审评绘画,道家“静坐忘己”与中国画里“寂静空悠”,都属于东方特有的气质与情调。
吴冠中在写意风景油画中也借鉴了国画“寂静空悠”的意境,运用油画的特殊技法将这种意境再次升华。
他很注重油画中“虚”的表现,因为他觉得这种“虚”的表现才是表达意境的最好方式,说是“虚”其实在这里面又大做文章,让观众意犹未尽。
吴冠中特别崇拜鲁迅,他曾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①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
其实不是说齐白石比不上鲁迅,而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他们的影响不一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
可见民族气节在他的思想里是多么根深蒂固。
吴冠中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和精神融入了他的绘画当中,也是这种精神一直激励他进行民族化的创作。
2.创作题材上的民族特点2.1风景题材的本土特色风景油画作为中国油画的一部分,在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也可以说是以个不断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
吴冠中的油画风景多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来表现不同的地域风貌,富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意趣和本土特色。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油画风景在技法和语调上基本都是模仿西方风格,本土意识较为缺乏,但早期的一些风景油画家就已经在对中国本土风景题徐悲鸿1922年作古寺晨雾油画画布材进行思考和研究。
比如徐悲鸿《古寺晨雾》,虽吸收了西方的色彩表现方法,但在古寺的红墙和大面积的绿色对比中,又折射出画家难以割舍的东方情愫。
还比如刘海粟,他的《南京夫子庙》,他把中国画水墨、东方的线条和西方的色彩结合起来,作品明显的透露出西洋中国画的味道。
在这一时期,随着风景油画队伍的不断壮大,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也日趋成熟,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元素,吸取西方写实风格,创作出了很多反映中国文化题材的作品。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风景油画就富于了表现、抽象和象征寓意。
作为写意油画创始人的吴冠中,更是将中国的风景油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他的风景油画作品再也不是用西方的绘画艺术来表现祖国的山水,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开辟了一条既融合中西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之路。
他在充分吸收西方油画技法和形式语言的同时,结合本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来进行创作。
此时的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不再是简单的采用一些民族符号和元素,而是表现出一种民族气派和精神特质。
吴冠中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与地域文化滋养和本土感情是紧密联系的。
他喜欢也很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似乎他对江南有非比寻常的眷恋。
江南,这个地域概念,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内涵。
可是在画家眼中,它可能是婉约低吟的美人,可能是浓妆艳抹总相宜的色调,也可能是内心的惆怅与小桥流水融合起来的画作。
在吴冠中笔下,江南如画。
他所表现的江南民居,色调和谐、清新,境界宁静、淡美,画面像一首首抒情诗,具有它特有的地域特征。
70年代,吴冠中应邀创作《鲁迅的故乡》,在这幅作品中,他对绍兴做了全景式的描绘。
为了表达江南小镇宁静之美传达人杰地灵的悠远意境,他几乎跑偏了绍兴的各个角落,当他登上一座小山,他眼下的白墙黑瓦在大面积的灰色水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和醒目,近处灰绿色的树林更是给人以无限遐想。
右下脚的一段灰色围墙和白色小屋呼应着灰色的河道和中间的屋舍,可谓是多么的独具匠心。
也许是对鲁迅的崇拜,吴冠中在创作过程中饱含激情,造就了70年代写实阶段的经典之作。
吴冠中走遍祖国各地,不管是江南小桥流水的柔媚还是北方的黄土荆棘,他都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
比如《高原人家》,画面几乎大部分运用的黄色,将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清晰的表现出来,画家还巧妙的运用了黑线表现了高原的巍峨和梯田的柔美,画面中的活气息。
吴冠中所描绘的寺庙相比徐悲鸿笔下的古寺给人的感觉又多了份轻松,吴冠中的《大昭寺》更注重对当地人民生活情景的描绘,但是又不同于高原人家漫天黄土的凄凉,他所表现的是干净的天空下寺庙的宁静祥和,给人以无比的虔诚和信仰。
再比如《拉萨街头》,在这幅画中他较多的运用了光影,表现了拉萨风和日丽的景象。
画面中注重了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吴冠中熟练掌握印象派色彩表现方法,但是他知道纯粹模仿印象派的光影是不能将中国的意境表现出来的,应该加入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才能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体现出来。
因此民族化和本土化也成为了发展中国油画的必要和必然。
2.2人体和人物题材的写意性吴冠中 1976年作 鲁迅的故乡 油画 画布 吴冠中 1990年作 高原人家 油画 画布吴冠中是第一个站出来呼吁“人体美”的,他指出造型美的基本因素都存在于人体中。
他认为人体或者人物的形体和结构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严格遵照解剖规律,客观性比较强的结构,另一种是遵循绘画形式抽象结构,注重的是主观处理。
前者是遵循科学,容易掌握,后者牵扯到各种因素如转折、起伏、疏密等之间的关系,需要主观的加以“夸张”和“省略”,因此难以掌握。
他的人体作品《梦》、《仰卧裸女》通过画家的主观处理,将人体结构抽象化,注重人体的自然美,无论从色彩和结构上都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背景处理的简单概括,但是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