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一、引言现浇板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其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作用。
在现浇板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抗弯性能和安全性。
对于浇筑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检测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1. 结构安全性混凝土保护层是用来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其它外界环境影响的一层厚度。
负弯矩钢筋处于结构的受弯区,一旦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就会使得钢筋暴露在外,容易受到腐蚀和损坏。
这不仅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还会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2. 结构抗弯性能在负弯矩区域,混凝土的保护层对钢筋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弯性能。
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就会导致钢筋受到损伤,从而直接影响结构的抗弯性能。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磁感应法磁感应法是目前常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使用电磁感应仪器,将传感器与被测混凝土表面接触,测量混凝土保护层下方钢筋距离表面的距离,从而得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2. 超声波法3. X射线透射法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1. 设计与标准在结构设计阶段,应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保护要求和结构的受力情况,结合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和规范要求,来确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要求。
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在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的厚度。
采用正确的摆放钢筋位置和使用合适的模板支架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浇筑一次成型,从而避免因为二次浇筑而导致层厚度偏差。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及控制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及控制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各类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还是各类交通基础结构,均需要使用到钢筋混凝土,其中,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加强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是确保其结构耐久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没有按照规范的规定来设计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在施工环节,存在着有大有小的现象,从而造成很多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的厚度。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随后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最后从多个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重要性;控制措施引言: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的施工监理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实体质量进行监理检验,是施工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工程面广,在现场验收时,常会遇到施工单位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没有严格把握,导致钢筋安装不准确。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偏差,除原材料质量之外,还会对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与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所以,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需要引起参与施工的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控制。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构件是指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
从原料的力学性质来看,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都比较高,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比较低,但二者的弹性模量较为相近,具有较好的化学粘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从而在充分发挥其受力特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共同承担结构部件所受的外载[1]。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将钢筋混凝土构件视为一个整体,另外,因为混凝土的拉伸强度比较小,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只考虑其承受的压应力,而拉应力将完全由钢筋承担。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及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及控制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将会直接影响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为了保证钢筋在构筑物成型后不氧化、腐蚀,切实起到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使构筑物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结合水利工程,就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保护层的作用、重要性、偏差产生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及控制措施。
标签:混凝土施工;钢筋保护层;作用及控制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原则,在工程验收前进行结构检验的过程上,经常能够检查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严重超出规范要求,致使工程构件轻则板边或边角裂缝,重则发生悬臂构件的倾覆、折断事故,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
这反映出在施工中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重视不够,最终为工程结构埋下严重质量隐患。
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以严格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二、保护层的厚度、作用和重要性(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表面的尺寸。
(二)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如下1.在正常使用承载极限状态下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作用;2.满足构件钢筋粘结、锚固的要求,使钢筋充分发挥其计算所需的强度;3.满足构件耐久性的要求,使钢筋因有混凝土的保护而不易锈蚀;4.满足建筑防火要求,不致因火灾使钢筋很快达到软化点而破坏。
正因为钢筋保护层具有上述重要作用,规范要求在结构检测中把它列为必查内容之一,这也反映出其在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和质量检查的必要性。
混凝土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方法一、背景介绍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二、保护层厚度的意义钢筋保护层是指混凝土中钢筋表面和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它的厚度直接影响到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保护层过薄,钢筋容易发生腐蚀,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果保护层过厚,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自重、体积和成本,同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但不应小于20mm;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但不应小于40mm;3. 钢筋直径大于等于50mm的结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四、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1. 预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预埋钢筋的施工中,通常采用模板来固定钢筋的位置和距离,同时也可通过设置钢筋间隔器或调整钢筋的倾斜度来控制保护层厚度。
在浇筑混凝土时,需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排气,以保证混凝土充分填充钢筋间隙和覆盖钢筋表面,从而达到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2. 现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现浇钢筋的施工中,通常采用调整模板高度和设置模板支撑点等措施来控制保护层厚度。
此外,还需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排气,以保证混凝土充分填充钢筋间隙和覆盖钢筋表面,从而达到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3. 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模具和振动等工艺来控制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保护层厚度。
此外,还需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方法1. 钢筋探伤法钢筋探伤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它利用磁场感应原理,通过检测钢筋表面磁场的变化来确定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及措施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及措施摘要:本文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及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混凝土控制;措施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
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还有较好的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
所以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然而当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拉钢筋越靠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边缘时:1、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主要成分铁在常温下很容易被氧化,尤其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过小容易在施工时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3、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寿命内保护层混凝土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有效截面减小,力学效能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
这样构件整体性会受到破坏,甚至还会导致整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三、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及措施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形成钝化保护膜,如果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外露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钢筋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摘要:本文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做了一番浅显的探讨关键词:保护层定义作用原因措施近几年,随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项目管理已经从规范化逐步过渡到精细化施工中来,尤其是江苏省在今年的精细化施工中着重提出了消除质量通病的目标,在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指标中,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0%J,以上。
在江海高速刚一施行,确实冲击力很大,因为不合格毁掉了不少的立柱,但是合格率仍然没有上升到90%,后重新发文,明确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可见,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仍然作为质量通病而存在,本文试图就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做一探讨。
1、钢筋砼保护层厚度的明确定义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的内容:9.1一般规定9.1.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缘或管道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应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 12,且应符合表9.1.1的规定。
由上述可以看出: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就是指的“钢筋外缘或管道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但是在图纸中经常出现“净4(或其他数值)”,一般代表主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例:《G;02标施工图设计》第五册(二分册)sVI一2一12—10的姚桥港中桥墩柱图纸中的立柱保护层厚度[100一(92.8—0.8)]÷2=4cm其中:100为立柱直径92.8为4#螺旋筋投影圆直径0.8为4#螺旋筋直径同时从表9.1.1中可以看出,对于保护层厚度质量的控制,不仅对于主筋有明确要求,同时对箍筋也有明确的要求。
2、钢筋砼保护层的作用2.1从力学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昆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
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为了满足谷竹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对桥涵、隧道结构物钢筋安装质量的控制,我们制定了以下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对于桥梁工程中的桩基础,钢筋笼绑扎制作好后,应将保护层钢筋均匀安装在钢筋笼外侧,并点焊牢固。
同时,在钢筋笼安放到位后,通过顶部内箍和护筒进行固定,确保桩基砼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不发生偏移。
对于墩柱,我们分析了影响保护层厚度的因素。
钢筋加工安装和定型钢模板对保护层厚度有直接影响。
在模板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墩柱骨架钢筋尺寸愈大,则相应的保护层厚度愈小,反之亦然。
墩柱钢筋的安装位置必须控制在设计位置±5mm内,否则墩柱的平面位置与保护层无法同时满足标准要求。
定型模板的几何尺寸直接决定成型后墩柱的几何尺寸,模板的最大几何尺寸误差也不能超过5mm。
混凝土浇筑工艺直接影响到已经调整并加固完毕的钢筋及模板,因此下料方式、振捣人员上下方式和振捣棒插入位置都需要注意,以避免钢筋移位和位置偏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在钢筋加工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钢筋骨架的尺寸和位置准确无误;定型钢模板的加工要求更加精细,尺寸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工作,确保钢筋和模板不发生偏移。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控制保护层厚度,提高工程质量。
控制墩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护层的厚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在浇筑前对墩柱钢筋与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位置、尺寸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对钢筋和模板造成损伤。
同时,采用适当的振捣方式和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从而避免混凝土流动过程中对保护层的破坏。
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保护措施,包括覆盖防水布、喷涂保护剂等,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和钢筋保护层的良好状态。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保护措施,确保墩柱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后,需要将套在PVC管内的管拔出,并用混凝土灌满。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标准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标准一、背景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钢筋保护层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对于确保结构的质量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方法1. 现场测量法现场测量法是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测量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主要包括钢筋探头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精确地测量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并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后续处理。
2. 非破坏性检测法非破坏性检测法是利用声波、电磁波、磁性、雷达等技术原理进行检测,无需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测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尤为适用,并且可以对大面积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三、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1. 设计阶段控制在结构设计阶段,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使用要求,制定合理的保护层厚度标准。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负载和外界环境因素,并利用相关计算公式和经验数据确定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2. 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保护层的施工质量。
如加强模板支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流动,避免产生空洞和气孔。
四、保护层厚度的标准1. 国家标准我国相关建筑行业标准包括《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构件检验标准》等,其中包含了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操作。
2. 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一些行业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
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及修补技术规程》等。
这些标准更具体,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
五、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问题保护层厚度不足会导致钢筋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降低钢筋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缺乏合格的保护层还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受火灾和其他外力破坏的风险。
2. 应对措施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相关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importance of thickness control of reinf orced concrete protective coating
HUANG Hui2jun Abstract : It illustrates t 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t hickness and construction accurac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rotective coating , makes clear t he
2 块 ,间距不宜大于 1. 2 m ,对柱筋每边不少于 2 块间距不宜大于 1. 5 m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保护层偏差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 。
5 结语
混凝土保护层Βιβλιοθήκη 厚度属于隐蔽工程 ,除非发生钢筋外露 、混
凝土孔洞等严重的质量事故 ,一般情况下的钢筋偏位或保护层厚 度的偏差在混凝土浇筑后很难被发现 ,事后也无法进行补救 。因 此 ,在绑扎钢筋骨架及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 ,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和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精确是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
3. 3 无粘结筋施工技术
1) 无粘结筋施工工艺 。 无粘结筋下料 →无粘结筋入模铺设 →浇筑混凝土 (制作抗压 和抗渗试块) →混凝土养护 →预应力筋张拉 ,锚固 →切割预应力 筋 →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 。 2) 施工准备 。 材料 :无粘结预应力筋到现场后进行表面质量 ,直径偏差检 验和力学性能试验 。 锚具组装件 :采用 XM 夹片锚具 ( Ⅰ类) 。送检验单位 ,检查 锚具硬度检验和锚具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 张拉设备检验 :选用前卡式千斤顶 6 台作张拉设备 。油压表
收稿日期 :2005211227 作者简介 :黄辉军 (19632 ) ,男 ,助工 ,深圳市龙岗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广东 深圳 51817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王新阳 胡孝平 李少华
摘 要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了初次沉淀池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程序 ,详细阐述了池底板 、池壁 、无粘结筋施工技术等主要
施工技术措施 ,最后论述了初次沉淀池的盛水试验和使用情况 ,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关键词 :初次沉淀池 ,预应力筋 ,混凝土 ,池壁
中图分类号 : TU757. 14
·134 ·
山 西 建 筑 第 32 卷
2006
第 年
11 6
期 月
SHANXI
ARCHI T EC TU R E
Vol . J un.
32 No . 11 2006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6) 1120134202
初次沉淀池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
2) 采用在主筋上焊接短筋确定保护层的做法在施工时费时 费料 ,焊好短筋绑扎后如果不能够保证对模板 ,也会使受力钢筋 的保护层厚度变小 。另一方面 ,作为垫块的钢筋在拆模后直接外 露 ,很容易在环境介质的作用下而锈蚀 ,垫块短筋生锈膨胀所产 生的压力会加速保护层混凝土的开裂损坏 ,使受力钢筋锈蚀 ,提 前开始并加快发展 。
的共同工作 (例如丽湖花园 A203A) 。足够的保护层厚度与使钢 筋混凝土结构不致因火灾达到钢筋软化的危险温度而造成结构
的整体破坏 。但如果保护层厚度过厚 ,则在构件表面容易出现较 大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 ,对于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受到外力 碰撞后极易破碎 。确定适当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控制其施工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1998 年施工了初次沉淀池 2 个。初次沉淀池内径Φ42 000 mm , 池壁高 4 800 mm ,壁厚 250 mm 。池壁外侧均布 6 个锚固肋 ,锚固 肋宽 2 600 mm ,厚 250 mm ,高度同池壁 。初沉池壁高度方向设 24 环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每环为 3 根 7Φ5 钢绞线组成 ,其抗拉 强度标准值为 f ptk = 1 570 N/ mm2 。每根钢绞线包角 120°角度 , 锚固在锚固肋上 ,相邻环起端错开 60°布置 。池壁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 C40 ,抗渗标号 S6 。
工程中甚至常常出现梁 、柱的箍筋或板墙的分布筋暴露在外
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 ,施工现场在发生钢筋外露或蜂窝麻面时 常采用涂抹水泥砂浆等办法 ,这样做会给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带来隐患 。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偏差的原因很多 ,概 括起来主要有构造措施不妥 、施工操作不当等两方面 。
3. 1 施工构造措施中的问题
水 :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 5) 池底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浇筑时由中心向外 环螺旋连续浇筑混凝土 ,池底混凝土初凝前压实抹光 。 6) 混凝土浇筑后 12 h 用草袋子覆盖 ,浇水湿润养护 ,3 d 内每 天浇水 4 次~6 次 ,3 d 后每天浇水 2 次~3 次 ,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d。
2) 池底钢筋绑扎 ,在垫层上弹墨线 ,布置底层钢筋 ,绑扎成整 体 ,使用砂浆垫块 50 mm ×50 mm ×35 mm 垫起钢筋 ,作为钢筋 保护层 。底板上层钢筋 ,采用钢筋凳支撑 ,先布弧线筋 ,再布置直 线筋 ,绑扎成整体 。
3) 池壁与池底的水平施工缝留在比底板高 200 mm 处 ,在接 缝部位埋设橡胶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接头使用专用胶粘结 。
80
A s/ mm2 %
217. 4 236. 7 250. 2 260. 6 288. 8 板的 主 筋 用 <8 计 算 - 8. 2 0 5. 7 9. 8 22. 0 弯距 M = 2. 9 kN·m
100
A s/ mm2
%
— 364. 0 379. 6 390. 8 422. 1 板的 主 筋 用 <8 计 算
4) 防水混凝土材料要求 : 水泥 :标号不宜低于 42. 5 MPa ,品种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 砂 、石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
砂宜用中砂 、含泥量不得大于 3 % ,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0 mm ,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 ,且不得大于 1 % , 吸水率不得大于 1. 5 %。
—
0 4. 3 7. 4 15. 9 弯距 M = 5. 9 kN·m
注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标准钢筋用量指保护层为 15 mm 时的钢筋用量
3 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规定值之间的 误差很大 ,根据分站的工程质量监督的实践和有关资料统计分析 表明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值系数的误差 、离散性比截面宽度 或截面高度系数都要大很多 。
3. 2 池壁
1) 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穿过混凝土墙时 ,应采取止水措施 ,对 拉螺丝加焊止水环 ,止水环必须满焊 。预埋管道 ,套管焊接防水翼 环 。防水混凝土内部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线 ,不得接触模板 。
2) 清理干净止水带上的灰浆和杂物 ,用水冲洗干净 ,以保证 止水带有效止水 ,接缝处混凝土振捣要密实不渗漏 。
表 1 板的钢筋用量与保护层净距的关系
板厚/ H
保护层
10
15 18 20 25
备注
60
钢筋用量 A 2/ mm2 钢筋增加量占标准 用量的百分比/ %
168. 4 190. 5 206. 9 219. 6 260. 3 板的 主 筋 用 <6 计 算 - 11. 6 0 8. 6 15. 3 36. 3 弯距 M = 1. 6 kN·m
山 西 建 筑 第 32 卷 2006
第 年
11 6
期 月
SHANXI
ARCHI T EC TU R E
Vol . J un.
32 No . 11 2006
·133 ·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6) 1120133202
3. 2 施工操作中的问题
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定位的精度受人工施工时技术水平 、工作 状态影响 。不仅水泥砂浆垫块的制作精度较难得到保证 ,有时甚 至在施工时工人可能为了方便而只是在钢筋下垫以适当厚度的 石子或随手取得的混凝土碎块 ,导致钢筋位置偏差 。
4 保证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厚误差的各种问题 ,除了 施工中要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加强管理外 ,还需在施工工艺中不 断改进和创新 。根据国外一些建筑工程的一些先进做法 ,结合我 国的实际情况 ,有人提出改进我国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中一些传统 做法 ,如采用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做钢筋定位夹具 、定型的砂浆或 细石垫块和聚乙烯与砂浆的组合夹具等来固定钢筋位置 ,确保保 护层的厚度 。
当采用传统砂浆 (混凝土) 垫块 、钢筋马凳时 ,一般情况 ,水泥 砂浆垫块的配合比应大于 1∶2 ,混凝土垫块的强度等级应大于 C15 ,否则钢筋就可能压碎垫块 。
关于垫块的间距和数量应视钢筋的数量和规定而定 。目前 大多施工无具体的技术要求 ,随意性较大 ,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质 量难以保证 。根据现场实验和理论计算的钢筋挠度 ,在通常情况 下 ,板的垫块间距不宜大于 1. 0 m ,梁的钢筋其底部垫块应不少于
文献标识码 :A
在处理工程质量投诉中 ,通过对质量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发 现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偏差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下面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如何改进谈 几点建议 。
1 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及施工精度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及施工精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2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施工降水 →土方开挖 →池底板 →池 壁钢筋 →安放无粘结筋 →池壁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养护 →预应 力筋张拉 →封锚 。
3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3. 1 池底板
1) 池底板混凝土垫层施工时 ,每隔 2 m 用 Φ8 mm 钢筋设置 一个基准点 ,以控制垫层顶面标高 。